[爆卦]科技業工程師面試穿著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科技業工程師面試穿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科技業工程師面試穿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科技業工程師面試穿著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687的網紅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的英國職場生活 不知道大家想像中的英國職場是什麼樣的?曾經我看過一篇文章,提到你是否曾經想像,穿著正裝拿著紅酒杯的社交生活。 不知不覺自己竟然已經在英國住了四年多了,連我自己都驚嚇到了。其實自己一直都還覺得自己好像才剛來英國不久,好像都還沒適應,好像有好多事情都還不懂,也一直都覺得自己好像才...

  • 科技業工程師面試穿著 在 小吃貨的英國生活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1-22 03:20:30
    有 127 人按讚

    #我的英國職場生活

    不知道大家想像中的英國職場是什麼樣的?曾經我看過一篇文章,提到你是否曾經想像,穿著正裝拿著紅酒杯的社交生活。

    不知不覺自己竟然已經在英國住了四年多了,連我自己都驚嚇到了。其實自己一直都還覺得自己好像才剛來英國不久,好像都還沒適應,好像有好多事情都還不懂,也一直都覺得自己好像才離開台灣不久的感覺。

    最近搬到了倫敦,在新公司工作到現在也已經四個多月,由於是Consulting性質的工作,每個禮拜都要出差,去客戶端工作,所以跟以前每天待在自己公司的辦公室感覺不太一樣。也因為是consultancy, 所以公司裡面有很多人可能你一年才會見到一次,或根本沒有機會見到。但是公司有很多social活動,所以如果想要social的人還是有很多機會可以一直認識人。

    我大多數的時間都是跟自己Team的人比較常接觸,然後很幸運的,我同Team的一些同事也滿合得來的。由於我現在待的客戶辦公室在北英格蘭,所以很多同事其實是北英格蘭人。除了有濃厚的約克夏口音以外,也非常愛喝酒。有一天我問我的同事說,你的興趣是什麼,你工作以外有什麼喜歡做的事情嗎?他們就說,drinkingXDD

    其實我自己一直都很喜歡北英格蘭的生活,也喜歡北英格蘭的人,他們和倫敦很不一樣,想法什麼的都比較單純,雖然每個人的個性不太一樣,可基本上感覺就是比較豪爽,然後比較不會有那種,去過很多國家的經驗,或者是了解很多亞洲文化的經驗,當然他們也是很希望自己可以有機會去不同地方看看,就是他們成長的那個環境可能比較沒有那個機會遇到外國人,不然就是歐洲這樣。

    來到現在的公司後,是我第一次跟女性工程師們一起工作,以前我都是Team裡面唯一的女生也不覺得怎麼樣,但現在就覺得還是有差,例如聊天的話題,或者想法之類的,就跟一群理工男的感覺不一樣。我也說不上來是怎麼回事,具體來說,例如以前跟一堆男生開會的時候,他們可能就是自己講自己的,然後通常講話都比較有自信。

    可是像我來現在的公司以後,遇到好幾個女生跟我一樣,原本並不是理工背景的,然後轉職成工程師。他們也和我有一樣的煩惱,也擔心自己會做不好自己學的不夠快,有時不懂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問題,會一直對自已有疑問,而不是像其他男生一樣,先假設是別人有問題之類的。

    今天和我很好的女工程師同事說,有另一個女生在別的團隊,她也是Graduate, 然後和另一個男資深工程師一起寫code, 我們公司喜歡pare coding, 然後那個男生因為很討厭用滑鼠,覺得應該要用快捷鍵才會快,就直接把那個女生的滑鼠撥掉,然後叫她說,你現在只准用鍵盤。雖然那個人可能是好意,但這樣真的讓人很不舒服。我們兩個討論的時候都覺得那個男生這樣太羞辱人了,很過分。這也是第一次我感受到Women in Tech有時候真的會遇到的問題。

    前幾天我也去幫忙公司面試,我去幫忙的是culture fit的面試,我是跟另一個黑人男生工程師一起面試一個很資深的印度男工程師,那個被面試者他已經是工作很多很多年,類似主管那樣,所以來我們公司是面試Principal Level, 當我們問到他在乎的社會議題,他提到Gender Equality, 他說他跟很多女性工作過,他們都非常優秀,可是根本沒有具體提到他覺得自己會想要推動什麼,怎麼Improve, 然後面試完以後,我那個黑人男同事說,他覺得那個男生根本沒有在認真聽我說話,覺得給他過只是因為我們不想要太Harsh, 給他剛好過,反正他技術測試也已經沒過了。

    其實我自己在面試的過程中,雖然有一點點感覺到面試者跟我同事聊天的時候好像比較專注,可是我也覺得好像沒有必要太去在意,畢竟在這個職場我可能已經習慣,很多男生都是這樣,他們都會比較注意其他男性講話。可是在同事提醒我以後,我突然發現,其實就是因為自己長期這樣,所以才導致女性在科技業有被dismiss 的現象。

    最近新來的一個男同事,也是有一點講話讓我覺得很白目,但我也知道他應該不是故意的,就是unconcious bias吧!當然我也知道他其實沒有歧視的意思,就像我剛來英國的時候,我也可能會不小心講出一些歧視的話,或者讓其他人不舒服。

    我們Team裡面有一個男同性戀者(也是跟我滿要好的),他之前也談到,很多雙性戀者覺得他們被dismiss, 因為大家只想到同性戀者可能會遇到很多問題,就覺得雙性戀者的生活應該沒有很困難,或把他們想成跟異性戀者一樣。說真的,在我遇到這個同事之前,我對於Gay了解的真的很少,可能也是因為自己身邊剛好沒有比較要好的朋友是Gay,我對於他們的一切都僅止於,電視上,書本上,網路上,就跟我之前對於孟加拉的認知一樣的微薄。

    由於我比較要好的男性朋友幾乎都是直男,以前有時候(大學生時期)他們都會講很多白目的話,或者歧視同性戀的話,那時候聽一聽也覺得很好笑。但現在我也會很小心,希望自己不要有一些unconcious bias造成同事覺得不舒服,也覺得其實以前那些男生那樣很幼稚也不好笑。

    說起來大家比較有興趣的可能是平常在英國工作要怎麼Social吧!我自己是不喝酒不喝氣泡飲料也不喝咖啡的人,但他們如果有Drinking night, Pub event, 我還是會去,去的話我通常就點果汁或茶或者沒有氣泡的檸檬汁,反正就是跟同事講講廢話這樣。

    如果真的不喜歡那種Social場合就不要去也沒關啊!也有同事從來都不去那種Social,反正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生活,下班以後本來就沒有強求,如果你真的很不喜歡同事們或者公司文化,大部分的人可能要不換工作,或者就是勉強留下來餬口飯吃這樣。不然也不能怎麼辦,畢竟換工作很麻煩,可是真的適應不了也沒辦法!

    其實英國人也有很多是討厭自己的公司,討厭自己的同事,但為了糊口飯吃,就想說撐一下,然後一撐就是撐個十年這樣,像我們爸媽那輩的人可能就會這樣。現在的話,年輕人就會想說,不爽做就換工作。然後就被稱作為雪花,跟我們被稱為草莓族一樣。

    來英國這幾年,我也看過很多台灣人或其他國家的人,來了幾年以後就去其他國家了,有些人就是想回家,有些人就是有其他規劃,除非你真的很執意要拿英國護照,不然也不用勉強自己一定要待在這裡。當然回台灣的話,很多台灣人可能會說,在國外待得好好的,幹嘛要回來台灣之類的話。

    但也有些人是怎麼樣都習慣不了這邊的職場文化,生活方式,即使已經住了好幾年,還是過著像在台灣一樣的生活,就是為了大家所謂的成功,所謂的前途。

    所以,如果你現在問我,到底出國好不好,我還是只能告訴你一樣的答案,沒有比較好或比較不好,只要你覺得你不會後悔就好了。如果你覺得有一件事情自己現在不做,過了幾年後一定會後悔,那就去做吧!如果來了不喜歡,再回去就好啦!

  • 科技業工程師面試穿著 在 旅行熱炒店Podcast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28 10:37:17
    有 21 人按讚

    《誤打誤撞的意外旅程:我如何成為一位碼農》
    (二) 橫跨美洲大陸的轉職歷程(文極長,慎入)
    .
    接下來要講的,是一個用情不專、騎驢找馬、腳踏兩條船的故事,而故事裡的那位人渣就是在下本人(誤)。
    .
    前情提要: (1) https://bit.ly/2SHjah7
    .
    * * *
    .
    我從2013年底開始找新工作、一直到2014年9月確定拿到新工作offer為止,整整半年多的時間都是一邊正常上班、一邊努力尋找下一份工作,某個程度上來說跟感情世界真的還蠻像的——平時看似和情人恩恩愛愛,背地裡卻不斷刷著交友軟體(喔,我說的是LinkedIn啦)物色新對象、和面容姣好的異性你來我往的傳著訊息。特別是偶爾必須要請假去面試的時候,那種怕被發現的感覺,簡直就像跟小三上摩鐵偷情一樣刺激啊(再誤)!
    .
    話說回來,其實那幾年美國科技業的職缺很多,job posting隨便一搜就一大堆;甚至就算自己沒有在找,每天打開LinkedIn就好幾個來自各公司HR的訊息,但為什麼我會花那麼久的時間才找到?原因正是我的外國人身份——
    .
    美國的工作簽證是跟雇主綁在一起的,一份簽證只有在你為那位雇主工作期間才有效,只要一辭職就失效;所以如果要換工作,那麼新的公司就必須為你申請一份新的簽證。這個限制讓我很多職缺連面試的機會都沒有——常常第一通電話裡講到「我需要簽證」的時候,馬上就謝謝再聯絡了。
    .
    半年多的時間,面試了不少公司,但最後幾乎都無疾而終,甚至後來還發生過「自費買了去現場面試的機票,結果出發前兩天被通知面試取消」這種鳥事。過程中也曾經拿到某大公司不錯的offer,但因為我當時一心嚮往新創公司而放棄(現在回頭來看這未必是個正確的抉擇,後面再提)。總之,找到後來已經開始心灰意冷,甚至都做好放棄的打算、開始思考替代方案了,直到八月底的一通電話。
    .
    * * *
    .
    「你下禮拜有沒有空?我們幫你安排飛過來面試。」
    .
    那是一間波士頓的公司。在聽到這句話之前,我大概只跟他們通話了半小時,聊到一些自己做前端開發和資料視覺化的背景,甚至連公司到底叫什麼名字都還沒有弄清楚(他們一口氣講了很多母公司子公司的資訊,我整個聽得霧煞煞),只知道是大公司裡的新創孵化器(incubator)部門,正好符合我當時所嚮往的新創環境,而且跟對方談起話來覺得莫名的投緣。
    .
    在那通電話之後一個多禮拜,我從加州飛到波士頓面試,結束後順利得到了offer,也很快就決定接受;不過我得很誠實地說,當時之所以會決定接受,大概只有一半的原因是那份工作本身,另外一半則是對波士頓這個城市的好感加持。
    .
    * * *
    .
    對當時的我而言,波士頓不是個陌生的城市,我碩士時期其實就住在廣義的波士頓都會區內,也常通勤到市區裡工作;然而,就在面試的那個週末,我發現自己竟然再次愛上了這個城市——
    .
    那是9月的第二個週末,也是新英格蘭最舒適宜人的時候,氣候乾爽卻又不炎熱,從公園到街上人群熙來攘往,整個城市裡充滿了活力,但又不至於擁擠或緊張。面試之餘也和幾位老朋友碰面,享受睽違已久的相聚。
    .
    就是在那個週末,不知道為什麼,在我腦中開始以波士頓為場景,自己勾勒(腦補?)出了一幅美好的藍圖,一個活力豐沛的城市、新的工作、新的生活再加上熟識多年的朋友,簡直完美,彷彿就是人生重開機啊!
    .
    * * *
    .
    騎驢找馬找了這麼久,終於找到了如此情投意合的小三,那不是該趕快跟現任分一分嗎(繼續誤)?
    .
    可惜事情沒有那麼簡單。還記得我前面提到的嗎?我的工作簽證是跟雇主綁定的,每換一個雇主就得申請一份新的簽證,等待時間從兩週到兩個月不等;而在新簽證核准之前,我得繼續為原本的雇主工作,才能確保自己擁有合法身份。因此我又繼續腳踏兩條船了兩個多月,才跟原本公司提辭呈,然後無縫接軌新工作;拿offer的時候還是秋高氣爽,等我真正搬到波士頓已經是12月初、氣溫在冰點附近徘徊的時候了。
    .
    搬到波士頓之後過了一段頗為興奮的時期,第一個月裡就結識了為數不少的新朋友,享受著已經失去多年的市中心生活,還找到了平均年齡和我比較接近的新教會,同時和某兩位老朋友結成了鐵三角般的三人組,每個禮拜都約好幾次飯局和桌遊。那段時間整個人完全是樂不思蜀⋯⋯喔不對,是樂不思加,加州的加。
    .
    但所謂「出來混遲早要還的」,不久之後新鮮感慢慢褪去,新工作上的面對各種問題則開始一一浮現⋯⋯。
    .
    * * *
    .
    我總覺得「新創」這個名詞在業界有點被神格化,彷彿每個工程師都應該要趁自己年輕、帶著新鮮的肝去拼一把,當時的我也不意外——瞧不起那種每個人都待10幾20年的老字號企業,滿腦子只想著要做出一些「新的」、「別人沒做過的東西」,每天穿著開發者會議送的T-shirt、拿著貼滿GitHub貼紙的MacBook,在充滿零食與飲料的雅痞風辦公室裡趴趴走。
    .
    很可惜,現實世界通常不是如此。真正能成功闖出名氣的新創公司是極少數,多數的如果不是失敗,就是持續維持在不上不下的狀態,直到錢被燒光為止,我當時的公司也不例外。進去公司沒多久,母公司就因為醜聞股價大跌、裁員15%,並且決定關閉我當時加入的孵化器部門;幸運的是我手上的專案沒有被裁掉,繼續以一個有點尷尬的狀態被保留在公司裡,我也因此沒被解僱(萬一真的發生我真的就得打包行李回台灣了)。
    .
    這個專案的延續雖然確保了我能繼續待在美國,但也就是這種不上不下的狀態成為工作上最大痛苦的來源。由於產品一直無法找到買家,專案的方向一變再變,往往是哪裡看起來有「錢」途就往哪裡做,直到發現是死路之後再重新尋找方向,讓人充滿挫折感;同事一個接著一個離職,到最後辦公室只剩下我和另外一位(無法離職的)印度工程師,幾乎什麼事情都要做,不懂的東西就只好土法煉鋼;原本辦公室裡堆滿的零食飲料,還有一週一次的免費午餐,也因為新創孵化器關閉而一一消失。在這一切問題之外,還得面對鬥爭得比八點檔還精彩的管理階層,以及整個團隊的溝通不良。
    .
    因為這些問題,其實我在加入該公司一年就已經萌生辭意,不過還是那個老問題——身為外國人,簽證如同生命一樣重要;為了簽證與申請中的永久居留權,只能繼續啞巴吃黃蓮。現在想起那段日子多少還是覺得有些不快,但在困境中努力苦中作樂,也讓我留下了一些有趣的辦公室回憶,詳見之前寫過的文章《談日劇《校對女王》,與我這幾年來的辦公室生存史》( https://ltsoj.com/2017/10/23/office-story )。
    .
    最後我在待了3年半、身份問題解決之後終於離職,也幸好在最後的1年多裡公司狀況明顯好轉。這個第二次的轉職經驗就留待下一篇再講。
    .
    * * *
    .
    老實說,一直到今天我都還偶爾會問自己,2014年的這次轉職是個正確的決定嗎?
    .
    那家公司固然一開始是新創性質,我也的確有機會做出一些有趣的東西,但這段經驗讓我理解到,新創公司未必是像我以為的那樣美好——事實上,因為資源和人力有限,往往上面叫你做什麼你就得做什麼,土法煉鋼也得煉成,到頭來自由度反而可能低於狀況穩定的大公司。最後可能短短時間內碰了一大堆東西,卻每一樣都學藝不精。更不用說處在那種前途未卜的狀態裡,缺乏升職或調薪的機會,長期累積的壓力和挫折感是很可觀的。
    .
    講這些並不是要說新創環境不好——事實上我覺得如果狀況許可,每個工程師都應該去嘗試看看;不過身為外國人,很現實的問題就是移民身份,就算發現苗頭不對也無法馬上辭職,因此投入之前還是要三思啊!
    .
    * * *
    .
    撇開工作不談,後來波士頓的城市生活倒是讓我非常慶幸自己做了這個決定。搬回來之後多了很多下班後可以做的事情,身邊同齡的朋友增加不少,而這個城市多元與瞬息萬變的生態也很符合我的偏好。但這真的是因為波士頓比較好嗎?老實說我覺得不是,真正的問題應該是:我之前住在洛杉磯的時候忽略了建立生活圈與支持群體的重要性,使自己處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裡,才會到最後覺得悶到無法忍受。
    .
    身為移民,我們的關注焦點往往集中在學位、工作、身份、置產、投資等事情上,彷彿只要這些東西對了下半輩子就高枕無憂了;但回首這段日子,我可以很肯定的說,友誼、群體、歸屬感,這些平常不會掛在嘴邊講的東西,重要性其實不亞於前面那些⋯⋯。
    .
    (待續)
    .
    (圖為2014年9月中的波士頓,就是那個和煦溫暖的初秋陽光把我給騙回來了。)
    .
    繼續閱讀系列文: (3) https://bit.ly/2SRVtmu

  • 科技業工程師面試穿著 在 經濟部南台灣創新園區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7-27 10:31:59
    有 18 人按讚


    #就是今天9點到12點
    #還有一個半小時趕快到現場吧
    《台南過生活.台南呷頭路》
    台南科技工業區徵才活動
    已湧入大批求職高手來到園區!
    各路英雄們!趕快把握機會!
    投下你神聖的履歷吧🙇‍♂️
    x
    台南市政府勞工局今日(27)上午9時至12時在經濟部南台灣創新園區第2場中型徵才活動,邀集服務業、傳產業、科技業等產業類別,包含州巧科技、旭暉應用材料、頂祺實業、光洋應用材料、臺南紡織、啟碁科技等廠商,提供研究員、軟體工程師、設備維修人員、人資儲備幹部、包裝作業員、廠務助理及業務人員等多元的工作職缺提供求職者進行面試。
    👉33家廠商
    👉釋出1470個工作機會
    👉安南區在地廠商釋出517個工作職缺
    #還不只這樣
    勞工局職訓就服中心也推出「投履歷送好康」活動,只要投遞履歷2家就送環保餐具組、防水提袋或工寶抱枕,投遞3家就送不鏽鋼隔熱餐盒或玻璃水壺,為大家求職加油打氣。
    #記得要穿著整齊到場唷👍
    ***
    #台南科技工業區 #徵才活動
    #南創園區 #台南過生活台南呷頭路
    臺南呷頭路
    台南市政府勞工局-工安給個讚,平安來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