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科技工作講podcast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科技工作講podcast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科技工作講podcast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科技工作講podcast產品中有16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線上故宮很好玩 #ARVR3D通通有 #不用曬太陽就可以逛 大家知道「線上故宮」嗎?前一陣子我去逛了幾次,非常好玩,有AR/VR、3D、Podcast、Google Arts & Culture等各種介面,來跟大家介紹幾個有趣的。 首先是 #720度VR虛擬實境 ,帶你從故宮正門一路往裡走,平...

 同時也有3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金蘋果在銀網子裡:信任崩解年代的精準說服」介紹 訪問作者:張宏裕 內容簡介: 互貼標籤,互揭瘡疤的年代;對立仇視與衝突不斷,信任如何重建? 一句話說的合宜,就如金蘋果落在銀網子裡! 用人格、邏輯、情感去說服激勵,就從「金蘋果思維」開始! ●地球暖化危機的反撲,讓冰層裡凍結的細菌...

科技工作講podcast 在 離島人|Humans Offshore Podcast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0 22:26:19

⌨️ 聽完週末Robert在離島人的分享後,各位是不是想轉職到海外爽爽躺著賺了呢? 因為科技的發展以及疫情的影響,目前世界各地仍有大量的各種工程師職缺。若有興趣進入這個領域,歡迎參考下面幾個英語平台唷!話說台灣也有很多相關的機構和平台,麻煩👇🏼👇🏼下面留言👇🏼👇🏼讓大家知道你在這唷~ 免費教你學...

科技工作講podcast 在 Nicolle 尼可|矽谷,Bonjour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1:24:08

【聽覺的知識饗宴:Himalaya 有聲書VIP領取活動】 矽谷科技業工作繁忙,一不注意容易用眼過度,我一直想找機會用「耳朵」來幫我看書,卻沒能找到一個涵蓋中英文優質內容的平台。🎧📚 這次Himalaya邀我試聽國際版音頻平台,試用App至今快滿月,從原本一天聽一個小時,到現在早上散步、中午做飯...

  • 科技工作講podcast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30 19:45:37
    有 340 人按讚

    #線上故宮很好玩
    #ARVR3D通通有
    #不用曬太陽就可以逛

    大家知道「線上故宮」嗎?前一陣子我去逛了幾次,非常好玩,有AR/VR、3D、Podcast、Google Arts & Culture等各種介面,來跟大家介紹幾個有趣的。

    首先是 #720度VR虛擬實境 ,帶你從故宮正門一路往裡走,平常曬太陽走到腳酸的超大場地和樓梯。在線上故宮,點點箭頭,就身歷其境!

    也不用擔心不知道從哪裡逛,線上故宮同樣也有設定各種主題精選路線,就像有導覽員帶著你逛各個展間。我最喜歡「皇帝的玩具箱」,可以一覽皇帝過去把玩的珍品、金銀文物!

    故宮最有名的 #翠玉白菜 、 #肉形石 、 #龍藏經 等經典收藏。在線上故宮,設計成3D展示,可以左翻右翻、各種角度觀賞,甚至比去現場看的還清楚😍

    線上限定和Google Arts & Culture合作的展覽,精挑細選19個主題,也很值得看,未來也期待會有更多的展出。

    其他還有開播到第三季Podcast,每一集講述不同文物故事,例如「張大千其實有些叛逆」、「朕知道了!揭露奏摺秘辛」、「古代的移動便利商店」,光是主題就讓人很想一探究竟。

    還有 #線上展覽,除了故宮自己策展,也邀請民眾親自參與線上策展,用不同的角度詮釋文物。像是「超想睡特展」,介紹過去各種形態的床以及與床有關的圖畫,我才了解原來床在古代不僅是臥具,更是坐具被當作椅子使用。

    Youtube頻道,不僅有文物與展覽精彩的介紹影片,還有一個相當新穎的主題叫作 #古畫動漫 ,讓書畫上的人物動了起來,就像在看動漫一樣。

    #線上故宮
    #還可以更好

    今天正好教文委員會安排國立故宮博物院 National Palace Museum吳密察院長業務報告,我趁機和吳院長討論線上故宮怎樣可以更好。

    院長說,故宮自2000年以來便開始投入 #數位 工作,只是過去都統一放在官網裡。隨著數位內容發展越來越多,又因為疫情,便另外成立 #線上故宮 集結所有的數位資源,讓民眾更容易使用。

    #實體故宮國外遊客佔快8成
    #線上只佔2成

    統計顯示,2019年實體故宮遊客共350萬人次,國外遊客276萬人次,佔整體的78.86%。

    但線上故宮2020開辦第一年的500多萬瀏覽人次,國外瀏覽量卻僅佔兩成。

    還有,實體八成的國外遊客以中國、日本、南韓等國為大宗;線上兩成的國外旅客改變成以美國、日本、香港、新加玻等國為主。

    明顯的是 #中國 消失了,院長回應我中國民眾可能是受到網路 #防火牆 的限制而無法瀏覽。

    但我也發現,除了中國, #南韓 也不見了。

    目前故宮官網的語言設定分別有中文、英文、日文;而線上故宮只有中文與英文。或許是因為語言限制,影響國外遊客瀏覽的便利性,我建議院長可以研究看看增設線上故宮的語言。

    故宮作為我國最重要的博物館,實體遊客減少,正是 #化危機為轉機 的機會。

    實體故宮外國遊客很喜歡,就要想辦法在線上故宮呈現,拉高線上故宮的國外遊客到訪數及比例。尤其是後疫情時代,台灣民眾有實體到訪的機會。外國遊客實體機會減少,必須要把遊客導入線上;更要努力觸及更多國家。

    #線上故宮只計算總瀏覽人次
    #改變計算項目才能對症下藥
    #改善線上瀏覽品質

    目前只有計算 #總瀏覽人次 作為成效指標,無法得知遊客平均在網頁的停留時間、不重複瀏覽量、跳出率、瀏覽頁數等資訊。

    舉例來說,瀏覽者在網頁停留的時間越高,也就代表內容品質會讓瀏覽者想看完。跳出率越低,也就代表瀏覽者有再次點擊網站內的其他內容。

    所以我也建議院長,要增加線上故宮的成效指標,加以分析研究,才能精進使者的線上體驗。

    #線上帶動線下
    #更好線上故宮可以吸引更多實體遊客

    我認為線上故宮除了因應疫情,還要隨著數位科技發展做整體設計。更好的線上體驗,會促進瀏覽者「想要去現場看一看」的動能;就像我們看到超美的景點照片,也會想著有機會要去看看實體。

    線上故宮絕對是一個值得再更多投入的方向,期許故宮進一步行銷到國際各國,帶動臺灣觀光。

    #來逛線上故宮
    https://theme.npm.edu.tw/npmonline/

    邀請大家有空逛一逛、看一看。留言分享發現了什麼有趣好玩的內容,或是告訴我還有什麼可以精進的方向。

    也請大家一起分享給你的朋友、家人,讓更多人都能參觀這麼棒的線上故宮!

  • 科技工作講podcast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30 18:25:09
    有 2,112 人按讚

    今天的教育及文化委員會,是由國立故宮博物院的吳密察院長列席報告業務並備質詢👨‍🏫
      
    虹安首先要肯定故宮博物院近年致力於發展數位內容的努力,透過深化與Google文化學院之合作以展示故宮博物院線上平台之展示內容,也運用新媒體平台進行數位推廣。除此之外,更是完成了線上博物館的3D文物賞析及YouTube影音、Podcast網路影音等線上資源建置,將實體博物館發展出遠距觀展的可能性,也推廣多元化的教育推廣活動和智慧博物館的建構。
      
    這些措施使國人及學子更加容易接觸到國寶文物,參觀博物館不再一成不變,而是求新求變。我們也向吳院長提出了以下幾點建議:
      
    📈業務數據應量化呈現,才能有效檢視
    目前的故宮博物院業務報告成果呈現,缺乏實際的數據佐證,就難以檢視具體成效,以利進一步的改善及檢討。
      
    💰文物收購的預算應符合實際狀況
    我們在第二會期時就曾關心過文物藝術發展基金裡面 #文物收購預算編列 的情形,當時吳院長也提到:「這些年文物徵集一直有實際執行上的問題,有時候是有好的文物值得收購,但故宮編列的預算卻不夠購買,有時候是編列了預算,卻沒有文物可以買。」
      
    而故宮的文物收購預算是以年度預算的方式編列,在今天的質詢中,吳院長也提到近二十年來文物收購的預算編列和執行的落差甚大,這部分有沒有改善、增加彈性的空間呢?111年的故宮文物藝術發展基金附屬單位預算為1170萬元,較110年度的4000萬減少了2830萬元,這樣的預算減少相較於108年的1億2000萬元減少了九成之多,我們對於這樣的預算是否足以支應實務上的採購作為,感到憂慮。
      
    🏛故宮數位巡展推廣示範計畫仍有許多縣市未及參與,是否考慮再度辦理?

    #故宮數位巡展推廣示範計畫 主要是希望透過數位巡展的方式,提供偏遠及外地民眾近似博物館環境之展場佈置及互動裝置,搭配現場導覽,使參觀巡展民眾得以使用博物館資源。再搭配課程訓練、工作坊、教學設計、專題演講等方式,配合地方文化及教育團體,提升地方文化交流意識,整合人文及科技資源,延伸展覽影響力,以平衡城鄉差異及推廣藝文教育。

    在106至109年度,故宮辦理了故宮數位巡展推廣示範計畫,於台中市、澎湖縣、新竹市、嘉義縣、台東縣、高雄市、宜蘭縣、基隆市、新北市、彰化縣等十個縣市辦理28場數位巡展活動,但仍有幾個縣市尚未辦理過任何數位巡展活動。而離島地區也只有澎湖縣曾於106年度辦理巡展活動,金門縣及連江縣都還沒辦理過。
      
    該計劃已於109年執行完畢,我們就預算內容詢問吳院長111年度是否有再編列相關預算執行該計畫,吳院長也給予肯定的回答。
      
    💳愛臺灣博物館卡,你買了嗎?虹安自己也有一張喔!
    另外,在 #愛臺灣博物館卡 的部分,因為吳密察院長曾訂定在民國111年6月底要販售5萬套的愛臺灣博物館卡的目標,而且在今年預算中有編列相關的推廣項目,所以我們也詢問了吳院長愛臺灣博物館卡的執行成效。吳院長回答目前已經販賣4萬套了,有相當的信心能達標。
      
    對此,虹安也希望愛台灣博物館卡可以持續的推廣,達標了之後,也要持續推廣相關的文教行銷活動。
      
    ——
      
    當參觀博物館變成一種有趣新奇又好玩、大人小孩都喜歡的活動,人文藝術活動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變得親民且普及。對於我們社會的正向影響除了提昇人文素養,也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和情感唷。平假日有空時,不妨也到附近的博物館來場小旅行吧😊

  • 科技工作講podcast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9 20:30:45
    有 285 人按讚

    Podcast EP.98 《#學得更好》六個幫你「學得更好」的學習步驟
    問你一個問題:「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是什麼?」你的答案是什麼?英國知名教育顧問、同時也是心智圖的發明人東尼.博贊(Tony Buzan)他的回答是:「學習『如何學習』是一個人的一生當中最重要的能力。」掌握學習方式的人,更容易達成生活中各種領域的進步。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learn-better/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
    《Learn Better 學得更好》的作者是美國教育研究專家烏瑞克‧鮑澤(Ulrich Boser),他年幼時雖然被診斷為 「學習遲緩兒」,但是他在掌握「如何學習」的技巧之後,成績開始大幅進步。作者自己本身,可說是這本書的最佳代言人,他對學習的熱忱在這本書中表露無遺。

    我很喜歡作者把學習的方法,拆解成各種具體的步驟,搭配許多真實的研究案例和成果,顛覆了許多我們習以為常的舊學習方法。例如有效的學習應該是「主動參與式學習」、「經常回顧與反思」、「懂得尋找類比與關聯」…等。

    這些看似簡單易懂的方法背後,作者會詳細說明使用的原因與時機。書中給出明確的執行步驟,讓無論何種資質或程度的人,都有機會採取書中的方式,循序漸進掌握學習的奧妙。閱讀的過程中,我跟著作者的步調,時而對自己提出問題,時而闔上書本反思自己的學習歷程。

    這篇文章我除了用心智圖整理這本書的精華之外,也回顧我自己經營部落格的「學習寫作之旅」,與這些學習步驟有哪些相關性,試著讓自己朝向學得更好、寫得更好的方向邁進。
    .
    #如何學得更好的6個步驟
    .
    在我回顧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之前,我想先用一張「心智圖」來展現這本書提到的學習步驟與技巧,誠如作者說:「心智圖可以幫助我們思考和發現內在關係」。這些學習步驟之間,彼此互相有關聯;學習就是一場「心智活動」。

    1. 尋找價值:如果不想學,就不可能學得會。想要精通,就必須把自己打算學習的知識和技能視為有價值的。學習就是理解某樣事物的「意義」。

    2. 設定目標:在精通某項技能的早期階段,「聚焦」是關鍵。我們必須弄清楚自己想要學的究竟是什麼,並且設定具體可達成的目標。

    3. 提升能力:某些形式的練習可以讓你比其他人取得更好的成績。在這個學習階段,我們必須磨練自身「技能」,採取專門步驟來提升表現。

    4. 延伸知識和技能:我們要在掌握基礎之後,「實際運用」自己知道的一切。要充實自己的知識與技能,創造出更有意義的理解形式。

    5. 形成關連:要試著把自己掌握的所有知識結合在一起。我們不想只是知道某個細節或步驟,而是要知道該細節或步驟如何與其他事物「互動」。

    6. 回顧與反思:在學習過程中,我們容易犯錯、太過自信,所以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知道的知識和技能,重新思考自己的理解,「從學習中學習」。
    .
    #我如何學習寫作?
    .
    回顧作者在書中提到的學習步驟,讓我很驚訝的是,竟然跟自己「學習寫作的歷程」十分相似。理工科出身的我,選擇踏入科技業就職,寫作對我而言,就像是異次元的東西想都不敢想。但是漸漸地接觸到很多有趣的人、觀察到很多厲害的傢伙,發覺自己思想的淺薄與無知,便開始投入閱讀的懷抱。

    只是,無奈記憶力和理解力畢竟不是超人等級,發現要把所學紮紮實實記錄下來,才能稍微加深那麼點印象。所以開始試著寫一些手抄筆記,然後在讀到《自由書寫術》這本書的寫作方法之後,被作者的觀念說服:「自由書寫、公開發表、接受回饋」,也因此開啟了我的寫作之旅。

    很慶幸的是,我也發現自己採取的方法,跟《學得更好》書中的學習步驟有許多契合之處。以下我會將書中提到的6個學習步驟,搭配自己的寫作歷程,做個回顧與整理,也給有心投入寫作的朋友們一個案例參考。
    .
    1.#尋找價值
    .
    回想我剛開始寫作的時候,並沒有考慮太多,技巧不夠?文辭不夠美?管它的,「寫,寫就對了」。我除了在讀完《恆毅力》之後寫下的「目標階層」練習之外,主要是我時時記得三個核心價值,讓自己堅持不懈地寫下去。

    首先是「動機」:而立之年才愛上閱讀的我,發現閱讀對我帶來莫大的改變,以及思想上的啟發,因此起心動念想透過自己棉薄之力,盡可能地把我從閱讀體會到的美好,透過文字傳達出去。架設閱讀前哨站部落格則是讓這個理念更容易傳達。

    接著是寫作對我的「意義」:我把每一次的寫作,每一篇文章,視為一次的「自我成長」。無論是思想上的,或者是觀念上的,閱讀不同書籍帶來不同的體悟,進而改變自己的舊觀點、整合成新的觀點。

    最後是「社群效應」:無論於職場、生活上,我期許自己成為一個值得追隨的領導人,我對於一個好的領導人的定義,就是「能夠影響多少的人」,因此選擇公開發表自己的寫作。除了帶來社群的交流,得到不同的回饋與意見,還見到許多網友表示受到我的文章鼓舞,讓我更樂於持續書寫。

    「人要在自己所學的事物和自身生活經歷之間建立連結,而尋找價值是做到這一點的方法,促使人們思索:「這對我來說為什麼重要?」
    .
    2.#設定目標
    .
    對於我自己的寫作目標,起初並沒有硬性規定自己的發文頻率,剛開始在Medium寫作平台發表的時候,有一搭沒一搭的,頻率平均是2週一篇而且不太規律。後來我改變策略,想要堅守我從《如何閱讀一本書》這本書中學到最棒的一課:「唯有自律才能帶來自由」。

    我開始強迫自己每個星期要發表一篇文章,即使平日工作再忙,如果不幸平日沒有寫完,拖稿到週五、週六仍然要挑燈夜戰,完成對自己的許下的承諾。因此我深刻體會到,當我保持平日的自律,才能享有假日的自由(ps. 其實就算如期發文,我還是會把假日拿來閱讀和寫更多東西)。

    短年期的目標,是希望這兩年內,能夠完成100篇文章的發表,目前已經踏過一半,朝著目標穩定前進中。我自己的感想是,設定目標除了要「可達成」之外,最好還能多一些「挑戰性」與「強迫性」,畢竟,我們都知道自己有多麼懶,對吧?

    書中提到一個特別的名詞叫做「後設認知」,白話文是「思考自己如何思考」。作者發現,時常觀察自己如何思考的學習者,成效會來得更好。在寫作的過程中,則需要讓自己去評估自身的論點,思考自己的想法,想清楚自己想傳達出什麼樣的訊息,無論是給未來的自己,或是讀者。

    「寫作活動是整理思路的有效方法,因為在組織句子和段落時,我們經常會問自己一些重要的後設認知問題:誰會讀這篇文章?他們會了解我的意思嗎?我需要解釋那些東西?」
    .
    3.#提升能力
    .
    一開始在練習寫作的時候,並沒有什麼特別能力可言。我採取實驗性質的方式,第一個是對自己提出問題,有點自問自答的意味;第二個是重新排列組合閱讀之後的書中重點,再用自己的話說出來。書中提到,面對失敗,是逐漸提升能力的好方法,這一點我倒是很在行。

    我試著用不同的文體和架構,去寫每一篇讀書筆記,同樣抱持「實驗」心態,去觀察哪種文體比較獲得讀者青睞,哪種架構容易獲得迴響。發表這麼多篇文章以來,自然有熱烈回響的文章,以及許多無人問津的文章。

    我認為,面對失敗的態度,就是把它當成一場實驗,更重要的是要從中學到東西。實驗至今,我倒沒有特別想定型在哪種文體,反而更廣泛地嘗試和衝撞,探索更有趣的寫作方式。畢竟,不要把獲得關注當成寫作的唯一目標,最重要是莫忘初衷,隨時堅守上面的三個核心價值。

    最後是《刻意練習》這本書也同樣說過的,得到意見回饋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尤其能夠幫助自己進行修正、改善,我也很感謝對我的文章進行回饋與交流的讀者,不但讓我有更多收穫,有些建議也讓我耳目一新。

    也歡迎你在我的文章留言,或者私訊表達對我寫過文章的看法,你的回饋是我持續進步的最好養分。

    告訴自己不要擔心犯錯,要把焦點放在改進上,把錯誤當成習得一點知識或技能的機會。
    .
    4.#延伸知識和技能
    .
    我使用的三種手法,跟書中所說的不謀而合。第一種是我喜歡在文章裡「問自己問題」,然後試著用最棒的方式回答。有時候需要回顧書籍本身,有時候要前後參照,有時候甚至得Google或找維基百科,才能有更完整的觀念可以回答自己的問題。每一次的提問,都是一次學習與進步的機會。

    第二種是「教別人」,我很認同教學相長,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能力,尤其是當我們讀完一個新的概念,若要達到可以教別人的程度,則必須讓自己有更深刻的理解才辦的到,這時候,就是提升自己技能的好時機。

    第三種是「親身實踐」,我自己最有感的是,採取了屬於自己的「晨間寫作習慣」,讓我每天都能擠出一些時間投入寫作。而這個晨間習慣,後來我也把《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整理成很受歡迎的晨間習慣分享文,裡面詳細列舉我自己起床後的習慣,也持續使用至今。

    「教別人」就是一種知識應用:透過講授某一主題,我們提供了自己對這個概念的理解,我們用自己的話清楚說明重點,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
    .
    5.#形成關連
    .
    把寫作跟自己形成關聯的方法,我採取的第一種,是我喜歡把閱讀一本書的所學所聞,拿來「跟自身的經驗和想法做對照」,讀的過程經常問自己「這本書跟我有什麼關係?」或者「我想從書裡學到什麼?」

    因此,我在寫作的過程中,就喜歡問自己諸如此類的問題,透過與自己產生關聯,讓寫作的內容更個人化,更能帶來反思與回顧的效果,偶爾還能迸出嶄新的思緒與想法。

    第二種是把自己所學給「視覺化」,舉我寫過的《與成功有約:高效能人士的七個習慣》這篇閱讀筆記為例,在文章裡我把作者講的七個成功習慣,重新組構成由內而外的四個面向,再用「信任」串穿每個元素,畫出一幅示意圖代表我對這本書的理解。

    最後,我習慣一邊寫作,一邊回想的過程中,去挖掘以前讀過的書目,跟目前讀的書或者寫作的內容,有何種關聯?做法很容易,首先回想那些書籍跟我在寫的東西,有什麼「相同」?再來回想有什麼「差異」?

    透過這樣的模式,可以建立許多觀點的連結,我在《最低的水果摘完之後》這邊閱讀心得就用過類似的方法,來對書中我感興趣的議題,進行自我辯證與論述。

    「投入學習時,要了解其中的關係、弄清楚因果、看見類比事物與相似之處。學習的目的是改變我們如何去思考某個事實或概念,也就是學會一套思考系統。」
    .
    6.#回顧與反思
    .
    我自己閱讀書籍之後,為了寫閱讀筆記或讀後感,會去「回顧」內容主題的其他相關資料。也就是同一個主題,我會盡可能多涉略幾本不同的書。

    例如在學習投資理財的領域,我鑽研被動式的指數化投資策略,在廣泛地閱讀了不同切入角度的書籍之後,重新讀過一遍最愛的投資經典《投資金律》,才寫下這篇獲得不錯迴響的投資文章〈真希望20歲就懂,投資理財最常見10個問題〉。

    除了回顧之外,更重要的是透過寫作,讓我得以很專注地「反思」。像是我在寫《世界並不仁慈,但也不會虧待你》閱讀筆記的時候,起初因為書中內容比較雞湯,讓我的思緒有點兒卡關。

    但是,我強迫自己學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所說的:「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不去思考成功的大道理,反而去思考該如何避免錯誤,寫成〈遠離幸福人生的7個建議〉這篇心得。

    回顧與反思是一種思維習慣,溫故而知新,才是推動知識更新、反覆運算的終極法則。
    .
    #後記:#學習是為了超越昨天的自己
    .
    我原本認為,「閱讀是最好的學習」。但是,經過這一年來的持續寫作,我才發現,「寫作是更好的學習」。我期許自己透過閱讀增進自己對事物的理解,透過寫作則深化了些理解,甚至產生新的洞見。這種讀寫之間相輔相成的效果,也讓我時時處於思緒活躍的狀態。

    我很喜歡的知名導演昆汀.塔倫提諾隨時隨地都在看電影,當一個記者問他是如何成為電影專家的時候,他無奈地大笑而且似乎被問題激怒了,說道:「如果你放棄了生活中所有的東西,只專注於一件事,而你最好把它搞透徹一點。」

    從第一篇公開文章〈雙11購物節買書分享〉,一路走到現在,專注於學習一件事情,何嘗不是如此。無數個絞盡腦汁的早晨與夜晚,努力地挖掘腦中的思緒,涉略自己原本不懂的事情,每一字一句都讓我感覺往前走了那麼一點。

    雖然,與許多博覽群書、下筆如有神的前輩比起來,我仍像個學徒般剛開始摸索著,但每當我回答自己的這個提問,心中又再次充滿了堅定:「你有沒有比昨天的自己,又更進步了一些?」

  • 科技工作講podcast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7-17 15:47:41

    本集主題:「金蘋果在銀網子裡:信任崩解年代的精準說服」介紹

    訪問作者:張宏裕

    內容簡介:
    互貼標籤,互揭瘡疤的年代;對立仇視與衝突不斷,信任如何重建?
    一句話說的合宜,就如金蘋果落在銀網子裡!
    用人格、邏輯、情感去說服激勵,就從「金蘋果思維」開始!

      ●地球暖化危機的反撲,讓冰層裡凍結的細菌或病毒釋放出來,人類的免疫系統恐怕無法抵抗。
      ●長時間居家隔離,帶來的人際疏離與生存恐懼……

      SARS至今相隔十八年之後,醫學科技雖更加進步,但人們對於未知病毒的恐慌似乎更勝當年?
      是媒體、網路散布的訊息,讓人們感到沒有盼望的世界末日恐慌?還是我們已經耽溺於安逸舒適的物質享樂,只能束手就擒?
      無法說服自己面對「無形」病毒戰爭的入侵,是各國政府的防疫措施與作為無法深得民心?還是人們只會謾罵指責卻不感恩知足呢?

      思維若不翻轉,那麼「打垮我們的不是病毒,而是缺乏同理心」。

      人類急需同理關懷、將心比心,讓愛心蔓延的速度超越病毒擴散,方可重建疫情下與疫情後的新生活節律。

    作者簡介:張宏裕
      培訓講師 / 企管作家 / 廣播主持人 / 企業教練 / 激勵演說家

      畢業於國立清華大學應用數學系、中央大學統計研究所。

      「新一千零一夜」故事人,喜歡接觸「溫暖與感性」的人事物,熱愛傳揚「真善美」的正向知識。受邀於『2005 年中國首屆人力資源博覽會暨人力資源產業論壇』發表「團隊建立計分卡」專題演講。現任:將苑領導工作坊、故事方舟工坊主持人。

      出版著作計有《共好,從當責開始-思維不翻轉,結局就翻盤》、《會說故事的巧實力!溫度與情感終將致勝》、《行銷,說出故事力》、《吆喝—營銷就是會講故事》(2019年 簡體版—北京時代華文書局出版)、《故事力—90秒說服對方》(2020年 簡體版—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等十餘本著作。

      擔任公務人力中心、北市公訓處講座、<專案經理雜誌>專欄作家、「今夜,我們來說故事」、「亮點一二三讀書會」廣播節目主持人。專精「會說故事的巧實力」、「共好,從當責開始」、「魅力口才與簡報表達」、「專業講師的上台技術」、「信望愛-教練型領導力」、「顧客抱怨SOP與感心服務」等實用培訓課程。

      演說深具啟發,旁徵博引領導管理學說,信手拈來舉陳最新實務案例。讓人如沐春風,心醉神搖,堪稱知識學習的流動饗宴。擁有豐富業務

    粉絲頁: 將苑領導工作坊

    出版社粉絲頁: 時報出版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科技工作講podcast 在 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7-14 17:01:55

    #千萬不要離開團隊 #銷售團隊 #團隊凝聚 #親密
    #疫情 #居家辦公 #銷售WFH
    #善用視訊科技 #線上早會 #視訊討論 #團隊力量

    抗疫即戰力| EP.04 銷售團隊的凝聚讓我們更親密 |【銷售維他命特輯】

    銷售界有一句金句,叫做「千萬不要離開市場,千萬不要離開客戶,千萬不要離開主管,千萬不要離開團隊。」
    這是金句沒錯,但是問題來了,前陣子大家都在居家辦公耶,我們是否曾遇過以下問題:
    * 市場,不能碰。
    * 客戶,只能用電話聯繫。
    * 居家、分流上班,不能常看到主管、團隊
    怎麼辦?

    在疫情期間,團隊應該善用這些科技工具,讓我們更加的凝聚。
    好多的團隊領導人/主管們,他們都正在發愁呢!
    主管們在愁夥伴們都在居家辦公,都在自主管理,也不知道下屬是不是真的能那麼夠的自律,很怕等疫情過後,團隊都散了怎麼辦啊!?

    在居家辦公、自主管理期間,我們應該想辦法跟團隊更凝聚在一起。
    政府不是規定不能5人群聚嗎?沒關係,我們可以運用線上視訊會議軟體,向是:Zoom、Webex、Meet,可不可以每天照正常一樣,每天早上一樣開視訊的早會啊?除了早會,也可以善用更多的小碎片時間,來進行視訊討論及Case Study。
    包括有一些很成功的團隊,他們在這段居家辦公的期間,還透過科技軟體定期來做讀書會,一切如常,節奏都沒亂套呀!
    透過視訊,透過科技,大家連結的更緊密。不管你是想互相分享、互相打氣、互相指導、互相教導都好。

    有一個學員還跟老師分享,他的團隊都是比較資深的哥哥姐姐級的人物,他們對科技可能都會比較恐懼,還好有比較年輕的銷售夥伴,大家願意手把手教哥哥姐姐們如何線上視訊,使團隊更close了!

    透過這些科技,來去讓團隊們感覺,彼此雖然沒見面,但他們彼此的心還是在一起的!團隊的用途不就是這樣嗎?
    若大家居家上班,人人都是個體戶的感覺。
    若沒有高度的運用這些科技,來去跟團隊凝聚的話,那你不覺得團隊好像也沒意義了吧?
    既然我們是團隊,我們就要互相取暖、互相給力、互相支援。
    所以在疫情這段時間,團隊凝聚更緊密,這樣整個團隊才能更有力。

    兩個建議給大家:
    (1)主管:可發想一下如何透過視訊科技,能為團隊辦一些更緊密的連結,產生更多的互動,讓團隊夥伴感覺到團隊是他們的靠山,他們並不孤單。
    (2)業務夥伴:主管叫你開Zoom,主管叫你上Webex,你不要說好煩喔!不要有這種想法,因為主管或整個團隊都是在為你好,讓你更有方向,讓你不至於荒廢了!
    若能這樣子齊心協力,這樣的團隊不是才是強大的團隊嗎!?加油,每一個團隊們!

    00:00 - 開場
    00:10 - 解老師分享銷售金句
    00:28 - 疫情大家居家辦公,怎麼做到金句的內容呢?
    00:41 - 如何解決疫情居家辦公,團隊工作及溝通問題
    02:45 - 解老師分享有一年輕學員教團隊哥哥姐姐運用科技的案例
    03:22 - 如何運用視訊科技連結團隊
    04:14 - 結論提醒

    ✔ 訂閱解老師Youtube頻道【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https://reurl.cc/7y0G6y

    ✔ 按讚解老師粉專【行銷表達技術專家 解世博】:
    https://www.facebook.com/callvalue

    ✔ 華人第一套系統化數位銷售攻略【業問100】:
    https://www.815tutor.com/Herbert/Dealer/OPAJCYT/index.html

    ✔ 博客來 銷售類 年度暢銷第一名【超業攻略:比銷售技巧更值得學的事】:
    https://reurl.cc/NXQkX9

    ✔ 訂閱解老師主持的Podcast【銷幫-藉著銷售幫助每個人】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75lbV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pyjKL4
    ​ 【SoundOn】 https://reurl.cc/9XYb4v
    ​ 【Spotify】 https://reurl.cc/GrRGKd
    ​ 【KKBOX】 https://reurl.cc/5qybO7

  • 科技工作講podcast 在 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6-09 18:13:20

    成功銷售| EP.71 如何讓你的銷售進步神速 |【銷售維他命】

    #銷售 #進步神速 #聽自己的聲音 #看自己的表現
    #錄音 #自我審視 #進步空間 #進步加速器
    #善用科技工具 #重新聆聽對話 #電話行銷
    #解世博老師 #超業攻略

    解老師接獲一個朋友的發問:「如何能夠讓自己進步神速?」
    解老師反問大家一個問題:「你聽過自己的聲音嗎?你看過自己的表現嗎?」
    想讓自己進步神速,有很多解方,解老師就來分享自己的偏方!
    回想解老師當年從事銷售業務,打電話邀約客戶的時候,為了提升自己的邀約率、成功率,所以我們該去觀察所謂的高手,聽聽看他們是怎麼call客的?聽聽看他們是怎麼講電話的?
    解老師將觀察到的高手優點、技巧都記下來,並用在自己的電話行銷上,卻沒有明顯的進步。
    有天突發奇想,想說要不要來觀察自己,因此買了錄音設備,把自己的電話內容錄下來,並聽聽看自己是如何跟客戶對話的,去學著聽自己的聲音,第一次聽到自己的聲音後,發現很難接受!在聽完自己聲音後,自我檢討發現語調不嗨,應對不夠好,也難怪會被客戶打槍了,才發現自己有很多進步的空間,首要的事項不是學別人,而是該修正自己。

    另外,解老師也分享了自己過去面對面銷售的經驗,解老師就會去約一些比較信得過的朋友,在見面時,先禮貌徵求聊天是否能錄音的同意,清楚說明錄音的好處,一是能詳細紀錄對方所講。二是有審視自己改善空間。每當自己重新聆聽與客戶的對話,一樣還是覺得不能接受,發現很多口頭禪、慣性用語,跟應對性不佳。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自己的表現,沒有的話可以試試,包準你能進步神速!不管是老師從前錄製的DVD課程,獲現在正在錄製的Podcast,在重聽之後都會覺得有些需要改善的地方。
    自己看見自己,才是進步神速的一個加速器。另一個好方式是找到一個你的同伴、主管,在拜訪、互動的時候,請他當一個客觀的觀察員,藉由別人的視角來給我們打打分數及修正建議。
    所以囉,你聽過自己的聲音嗎?你看過自己的表現嗎?善用科技工具,一定能讓你的表現一次比一次更優秀,加油!

    各節重點:
    00:00 - 開場
    00:08 - 提問:如何讓自己進步神速?
    00:32 - 讓自己進步神速的解方
    02:26 - 面對面銷售經驗
    04:36 - 結論分享

    ✔ 訂閱解老師Youtube頻道【解世博開講 哥跟你談銷售】:
    https://reurl.cc/7y0G6y

    ✔ 按讚解老師粉專【行銷表達技術專家 解世博】:
    https://www.facebook.com/callvalue

    ✔ 華人第一套系統化數位銷售攻略【業問100】:
    https://www.815tutor.com/Herbert/Dealer/OPAJCYT/index.html

    ✔ 博客來 銷售類 年度暢銷第一名【超業攻略:比銷售技巧更值得學的事】:
    https://reurl.cc/NXQkX9

    ✔ 訂閱解老師主持的Podcast【銷幫-藉著銷售幫助每個人】
    【Apple Podcast】 https://reurl.cc/Z75lbV
    ​【Google Podcast】 https://reurl.cc/pyjKL4
    ​ 【SoundOn】 https://reurl.cc/9XYb4v
    ​ 【Spotify】 https://reurl.cc/GrRGKd
    ​ 【KKBOX】 https://reurl.cc/5qybO7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