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科技大學機械系排名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科技大學機械系排名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科技大學機械系排名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科技大學機械系排名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最懂無人駕駛的台灣人 詹景堯:自駕車不會跳躍式成長 NOWnews今日新聞 (2019-11-05 22:05) 隨著世界各國5G服務逐漸問世,搭配的應用如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也加速前進,三者互相支援,卻也互相牽制,這場「三人兩腳」的競賽,將呈現何種賽局? 以Alphabet(谷歌母公司)為首的...

  • 科技大學機械系排名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17 19:15:46
    有 1 人按讚

    最懂無人駕駛的台灣人 詹景堯:自駕車不會跳躍式成長

    NOWnews今日新聞 (2019-11-05 22:05)

    隨著世界各國5G服務逐漸問世,搭配的應用如自動駕駛、人工智慧也加速前進,三者互相支援,卻也互相牽制,這場「三人兩腳」的競賽,將呈現何種賽局?

    以Alphabet(谷歌母公司)為首的科技巨頭,以及各大傳統車廠紛紛投入自駕車技術。其實,來自台大機械系、取得柏克萊大學博士的詹景堯,30多年來都堅守崗位研究自駕車技術,看盡產業和技術的興衰循環。他目前擔任柏克萊DeepDrive人工智慧自動系統研究中心主任,這裡是自駕車技術的研究重鎮。

    矽谷一直走在網通技術的最前端,柏克萊又是全美人工智慧排名前3的大學。詹景堯的學術生涯可以說是自駕車技術的發展史,對於技術發展、企業競爭力有第一手的觀察。詹教授目前參與交大人工智能計畫的自動駕駛部分。以下為《財訊》專訪詹景堯的問答內容。

    問:30多年前你為什麼選擇研究自駕車?回溯技術發展的歷程,有哪些觀點可以分享?

    答:我在柏克萊拿到博士後,在美國工業界工作幾年,回到柏克萊做先進研究。1995年美國政府推動車輛自動化,學術界、工業界都有參與,我們當時就做到8輛轎車排成一直行,行駛在高速公路,只有第一輛有司機,後面都不需要司機,跟著前進。

    當時是以車輛全自動行駛作為訴求,但科技距離商業化太遙遠,幾年後政府不再資助,研究的方向就轉向比較短期可以實現的技術。10幾年前美國國防部先進技術中心舉辦了自駕車挑戰賽,把風潮帶起來,鐘擺又擺回來,那時,谷歌(編按:此處指母公司Alphabet,以下同)找來卡內基美隆大學,成立Waymo全力投入,也帶動汽車、科技業全力投入。

    研究自駕車技術這麼多年,我有幾個觀察,首先是鐘擺效應,我們在20幾年前已經做到level 4的技術,證明技術可行性,但是無法「落地」,一般消費者無法接受。政府說要把時間拉近一點,我們的研究回到level 1,等谷歌加入推動後,再朝level 4前進。科技發展也有鐘擺效應,一段時間過了,鐘擺擺過頭盪回來,等時機成熟又往前推進。

    其次是大企業扮演的角色。當某項技術出來,實驗室證明可行後,還要等到像谷歌這樣的企業進來,投入金錢資源,把技術商業化,做到一個程度後,故事才會成形。此時,汽車業、科技業、創投都會進來,企業經營者的企圖心是很大的動能。

    最後,在推動無人駕駛車的過程中,又出現優步(UBER)、滴滴這樣的公司,推動大家共乘、共享的觀念,也有幫忙。目前這些公司還在賠錢,因為司機的成本占收入的7~8成,如果只經營網路行銷,賺不到錢。企業還要去想如何降低成本,也催生了無人車。簡單講,過去10年共享車的趨勢,也推動了自駕車、無人車的風潮。

    問:你認為自駕車的趨勢會如何發展?

    答:雖然有很多報導說再過幾年,全部都是自動化車,我認為,這有一點不實際。

    第1、汽車業不管要裝上什麼新的科技,大概都要10、20年,才會充分進入市場,汽車是龐大的產業,消費金額也大,要導入新科技,消費者願意付錢,時間要滿久,所以自動化駕駛一定拖好久,不是跳躍式的,不是說自動化很快、車廠會完蛋,這是沒有的事。

    第2、自動化的程度,你可能看到展示無人車,這只是自動車的一種方式,如果你去問車廠或消費者,很多人無法接受自動化,就好比你走在街上,旁邊有機器人在走路,我想多數人還是不習慣。比較可能的情境是,汽車漸漸加入一些自動化功能,例如自動停車,高速公路上保持在一定的車道,這些功能看消費者的接受度,經過很多年後,自動化程度愈來愈高。如果要開到大街小巷,也不太可能百分之百自動化。

    問:目前自駕車的參與者中,你覺得誰的勝算大?

    答:無人駕駛車的技術谷歌最好,成功機率最大。我來選的話,第2名給通用,旗下自駕部門Cruise不錯(編按:Cruise目前估值約190億美元)。美國以外的企業以百度最好;歐洲車廠研發能力強,但投入無人車的力道沒有那麼強,像賓士、奧迪更重視的是多加一點自動駕駛,但還是由消費者自己來駕駛。

    新進公司當中,例如以前在Waymo當技術長的Chris Urmson,出來跟特斯拉前高管Sterling Anderson合作,在2016年成立的Aurora Innovation,已經跟好幾家汽車公司有合作,成功的機率頗大。大陸也有好多小公司在做自駕技術,跟車廠有合作,雖然名氣不大,但都有實際產品問世。

    至於特斯拉,正反雙方的意見很激烈,執行長馬斯克是很特殊的人,如果他沒有再出事,公司會成功。他做很多事是傳統車商不敢做的,例如以軟體來提升汽車的駕駛能力,即使你的車子停在家裡,過一個晚上功能就升級了,OTA(Over-the-air,空中下載升級)是很特殊的服務,也會是很大的助力。

    問:你認為特斯拉的電動車會持續領先嗎?

    答:特斯拉的電動車評價有好有壞,尤其火燒車是負面的,但是電動車的趨勢不會變,可討論的問題是,要花多久才能占有一定的市場?趨勢對於特斯拉仍然有利。我個人覺得馬斯克的作風,有些愛吹牛、誇大其詞,但是特斯拉也會是贏家。

    特斯拉的營運波折一定會持續,如果馬斯克出了問題,一定會有大公司出來買,10年前賓士就投了10%股權、豐田也有投資,特斯拉會繼續存在,至於到底會多麼成功?成功多久都可以討論。

    問:台灣也積極想發展自動駕駛,你怎麼分析機會與風險?

    答:台灣的市場小,企業做汽車有關生意,都是從2級供應商(Tier 2)下手,現在的自動駕駛、人工智慧能夠提供台灣新機會嗎?我覺得要思考2點,一是台灣有比較好的管道可以進入嗎?二是科技在車子的比率有提高嗎?

    我覺得機會還是去營造出來的,像我們柏克萊DeepDrive研究室的一些資助廠商,幾年前都不存在,但卻可以從零到有,是企圖心的問題,機會在那裡,看你怎麼抓、怎麼布局。

    DeepDrive研究中心是採會員制,每年年費30萬美元,目前還沒有台灣來的會員。贊助者可分幾類,一批是通用、福特、豐田、現代、本田等,都是汽車產業;其次是科技業,像索尼、松下、三星等;另外還有一大批是中國公司,像是百度、滴滴、美團、華為,但最近有些政治上的問題,和華為的合作已停止。

    我想講的是,如果台灣覺得自駕車、人工智慧提供了產業新機會,這沒有錯,但最重要還是布局、有企圖心,找出可以鑽進去的路,才能抓住機會,不是說一個大浪來了,大家都抓住,要看你的布局。

    就算是趨勢對於產業有利,最後還要回到基本面,企業的位置在哪裡?有沒有競爭力?為什麼認為台灣會比別人好,如果想清楚,機會就在那裡。

    問:你認為未來的3~5年,自動駕駛會發展到什麼情境?

    答:谷歌、優步都想做的無人車,3、5年後應該還是小規模的營運。不是我看不起谷歌,他的技術沒話講,目前也只有在亞利桑那州小規模營運,還有人用石頭攻擊自動車。

    這表示,除了科技以外,還有民眾的接受度。如果在台北街頭,看到機器人走在你旁邊,可以接受嗎?這是因為信賴度不夠。

    目前的自駕技術,大概以Level 2的市場穿透率會高一點,可以幫你控制方向盤、煞車和油門;Level 3已經滿難的,你可以滑手機,它幫你辨識環境,知道要如何做,如果遇到機器沒看過的情境,就需要把人叫回來接手,困難在於當你把駕駛人叫回來,他可以馬上接手嗎?可以馬上做正確的判斷嗎?車廠在這方面顧慮很大。總之,Level 3最困難就是如何合理或適時的叫駕駛回來接手。

    附圖:▲詹景堯目前擔任柏克萊DeepDrive人工智慧自動系統研究中心主任。(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工研院與新竹市政府合作,共同推動自駕車,已於10月22日在南寮漁港上路,成為全台首輛在開放場域驗證的自駕車。(圖/財訊雙週刊提供)

    資料來源:https://news.sina.com.tw/article/20191105/33214092.html

  • 科技大學機械系排名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5-29 16:44:12
    有 43 人按讚


    【生物感測晶片加上演算法、智慧型手機60秒量血壓】

    Industry–Academia Cooperation:
    With Biosensor Chips and Algorithms, Smartphones can Measure Blood Pressures in 60 Seconds.

    聯發科技、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跨界合作,健康資訊一手掌握

    聯發科技自2011年起攜手臺灣大學、臺大醫院共同投入一系列醫療電子創新技術研發計畫,持續於醫療領域研發創新。三方合作近期再達新里程碑,透過生物感測晶片與演算法,可協助消費者長期監測血壓趨勢,即時掌握個人健康狀況,進而提早預警高血壓病況,以降低心血管疾病死亡率。

    高血壓性疾病為全球排名十大死因之一,台灣高血壓盛行率過去十年增加三倍,以台灣成年人口來說,每4人就有1人罹患高血壓。由高血壓引起的心肌梗塞、腦中風、心臟衰竭等心血管疾病,更已超越癌症,成為造成死亡的最主要因素。此外,高血壓因無明顯症狀,常被民眾忽略,而在血壓檢測方面也面臨無法定期量測及硬體設備不便利等問題,無法即時掌握病況。

    利用手持或穿戴裝置來監測血壓,將可大幅減少量測不便的問題。聯發科技開發了血壓趨勢估測的演算法,經由實際超過一萬筆資料的分析顯示,可覆蓋超過八成使用者的適用範圍。聯發科技的MediaTek Sensio™ 智慧健康解決方案之中已經加入此功能,隨著終端產品上市將可嘉惠消費者;而透過臺灣大學電機系呂學士教授、機械系楊耀州教授與臺大醫院心臟內科王宗道醫師的團隊共同研究,也確認利用脈搏波傳遞時間與其他參數結合進行估算,的確可連續監控血壓的趨勢。

    參與此研發的臺灣高血壓學會理事長暨台大醫院心臟內科教授王宗道醫師表示:「個人健康管理是未來的醫療趨勢,我們很高興聯發科技長期以來對台灣醫療領域的關注,投入資源與台大醫院、台灣大學攜手合作協助研發創新,未來民眾可透過手機或者皮膚貼片即可持續監測血壓趨勢。甚至高血壓邊緣值的患者若能妥善控制血壓,就能降低腦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

    聯發科技無線通訊事業群總經理李宗霖表示:「聯發科技致力於推動半導體晶片技術在健康管理方面的應用,看準醫療界對於可攜式、便利的血壓趨勢監測有著極大的需求,期盼藉由此次與臺灣大學、臺大醫院的合作研究進一步深化智慧型手機、穿戴式裝置的價值,朝向智慧醫療的願景邁進。」

    聯發科技資深副總經理暨技術長周漁君博士指出:「隨著可攜式、穿戴式裝置的普及所產生的巨量量測數據在實務上不能完全依靠人力判讀,聯發科技使用機器學習與大數據分析的技術,讓每筆量測資料都能發揮價值,除了能幫助使用者做健康管理,也能幫助醫師對疾病的診斷,進而增進民眾的生活品質。做為一個重視企業社會責任的公司,聯發科技會持續投入先進技術的研發來提升及豐富大眾的生活。」

    臺灣大學、臺大醫院與聯發科技的跨界研究團隊將持續合作,以優化與驗證演算法為目標,同步展臨床研究。未來裝置製造商將可利用MediaTek Sensio™智慧健康解決方案,開發包括服藥提醒、血壓警示、緊急呼救等各種個人健康管理應用程式與生理監控貼片等周邊配件,幫助更多消費者有效管理其個人健康,對未來的血壓管理與治療帶來全面性的創新應用。

    瞭解更多資訊,請瀏覽 www.mediatek.com

    ===

    Since 2011, MediaTek, NTU, and NTU Hospital have collaborated in developing a series of innovative, electronic medical technologies. Recently, the three partners have reached a new milestone in the successful development of smartphone-embedded biosensor chips and algorithms that enable consumers to monitor long-term blood pressure trends and access real-time personal health data. With this module, smartphones can alert consumers to signs of high blood pressure and thus reduce the mortalit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s.

  • 科技大學機械系排名 在 國立臺灣大學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6-09-20 16:35:28
    有 45 人按讚


    【賀! 環工所駱尚廉教授及機械系陳炳煇教授獲105學年宗倬章先生講座】

    105學年度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宗倬章先生講座」
    財團法人宗倬章先生教育基金會為提升本校工學院各類工程領域水準,特設立「宗倬章先生講座」,以獎勵學術地位崇高或產學合作績效卓著之教授,本學年度臺大獲獎人為環工所駱尚廉教授及機械系陳炳煇教授。

    駱尚廉教授從事學術研究已40年,在水源水質處理、含氯及全氟辛酸有機物降解、廢水及污泥處理、微波裂解生質廢棄物等技術開拓、理論探析及應用研究上已有許多兼具學術創新與工程應用之重要成果。學術期刊論文發表已逾三百篇,有125篇為領域排名前15%之傑出期刊論文,2篇為高被引用論文,獲得國科會(現為科技部)四次傑出研究獎、傑出特約研究員獎章、中國工程師學會三次工程論文獎、環境工程學會六次論文獎、土木水利、下水道及水資源學會論文獎、三次IWA最佳海報論文獎、教育部特優教師獎兩次、臺大傑出教學獎、臺大優良教學獎、江丙坤傑出兩岸文化交流貢獻獎座、侯金堆傑出榮譽獎章、臺大終身職特聘教授、徐有庠基金會綠色科技獎座、東元基金會機械/能源/環境科技類東元獎、國際水協會傑出會士(IWA Distinguished Fellow)、美國土木工程師學會會士(ASCE Fellow)、美國環境與水資源學會會士(EWRI Fellow)、國際環境化學學會會士(ICCE Fellow)、中國土木水利學會會士(CICHE Fellow)、中華民國環境工程學會會士等。

    在工程應用方面,駱教授協助解決高濁度原水處理、土壤污染復育、重金屬污泥安定化與回收、類神經網路實控系統、永續評量指標、水污費建制、污染底泥風險評估及金門水資源與水質改善等環工實務問題,獲得22項專利,共有16項技術移轉,其中「活性污泥與生物接觸曝氣法合併系統」已技轉應用於基隆市天外天垃圾掩埋場廢水廠等15件工程,產值總額已達二億三千三百萬元。擔任國際水協會(IWA)理事、亞太地區(ASPIRE)主席,及擔任水資源類SCI排名第一的期刊(Water Research)副編輯與其他五項國際期刊編輯委員;擔任行政院永續會、科技部、經濟部標準局、工程會及環保署等委員。獲得自來水協會卓越功勛獎章、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獎章、環境工程學會工程獎章、中華水資源管理學會傑出水資源成就獎章、環保署一等功勛獎章、經濟部標準化成就獎章、內政部下水道建設卓越成就獎章,並獲美國水資源工程師學院獎章(D.WRE)、美國環境工程師學院獎章(BCEEM)。

    陳炳煇教授在臺大機械系畢業後,赴美深造。從美國明尼蘇達大學獲機械博士學位後就返國服務,應聘於臺大機械系,先後擔任臺大機械系副主任與主任,目前兼任工學院嚴慶齡工業研究中心主任。在擔任教職以後,共發表一百四十三篇以上的期刊論文,其中118篇發表於SCI收錄的期刊內,還發表一百多篇國內外會議論文,兩本專書,並獲得十項國內外專利,也為國內外三十多個學術期刊審查學術論文,所發表的論文在Web of Science資料庫內,共被引用超過千次以上。也曾分別獲得中國工程師學會傑出工程教授,ASME會士,科技部傑出研究獎,與科技部特聘研究員獎項。

    除了發表學術論文外,也希望能將研究成果技轉給國內公司,提升國內廠商的產品價值,並透過新的營運模式能增加合作廠商的產值。所合作的公司包括旺宏電子、中華汽車、華碩電腦、普生公司、奇鋐公司、基亞、瑞基、駿達、超眾、與銀鴻公司,所開發的產品橫跨新型記憶體、汽車零組件、CPU散熱技術、LED照明、卡片型顯示器、金屬線表面改植、與核酸試劑檢測平台。也曾經應國內上櫃公司台龍電子之邀請,擔任該公司的獨立董事,為公司的新產品開發提供意見。在過去10年間,分別擔任經濟部工業局所主導的薪傳案、研貸案、與產業自動化計畫案、經濟部能源局的補助計畫案、與行政院部會署科技計畫等的審查委員、和國科會「科學園區審議委員會」、中小企業信保基金「直接保證審議委員會」、與經濟部技術處「SBIR」等委員會的委員或召委。除了對產業界盡一份心力外,也曾擔任國科會應科小組航太學門與工程處熱流暨能源學門召集人,規劃航太國防科技、熱流、與能源的重點研究方向。

    同時為提昇產學合作的效益,尋求傑出的學界團隊給予獎勵,讓其研發成果可有效的技轉給業界,或成立新創公司,乃應施振榮董事長之邀擔任宏碁基金會所舉辦的龍騰微笑競賽評審委員會的主任委員。後來也協助國科會朱敬一前主委規劃推動創新創業激勵方案(FITI),並擔任評審委員會總召至今。過去三年擔任台大嚴慶齡工業中心主任,也積極培養團隊,籌畫成立兩家新創公司。

    早期主要是投入基礎熱傳研發,但缺乏業界應用,到後來有感於要開發對業界有用的產品,因此近年來轉而跨領域的整合應用。過去的研究主要著重在六個不同領域,分別為生物分子(DNA或蛋白質)感測平台的研發、感測器的開發、奈米流體的應用、散熱技術、微奈米結構的流力與熱傳、與微流道晶片實驗室等。

    基金會每年提供至多二個名額,每位獎金新臺幣四十萬元;講座任期一年,期滿可再重新接受推薦或評選;曾獲二屆講座者,即成為終生榮譽,不再接受推薦或評選。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