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科學發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科學發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科學發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科學發展產品中有50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

 同時也有17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1萬的網紅PanSci 泛科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百家爭鳴的媒體時代,做科學傳播並不簡單。但台灣還是有許多人成功把生硬的科學知識轉化成親民的內容。 科學再發現聯合泛科學舉辦線上科普論談,由泛科學知識長鄭國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老 P 編),邀請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教授、東臺傳播製作人袁瑗,一起暢談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推廣科學的寶貴...

科學發展 在 偽學術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0 22:33:31

【冰的守則】2020東京奧運 | Misia的「刨冰裝」// 🍧 . 昨天的2020東京奧運開幕典禮,在許多細微之處,都可以感受到滿滿的日本文化象徵,像是充滿日式綜藝的「超級變變變」橋段、木造五輪的序曲故事等。而米希亞吟唱「君が代」時,身穿設計師小泉智貴的蓬鬆彩虹禮服,在日本社群媒體上,被熱議為超像...

科學發展 在 鄭運鵬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14:57:48

[鋼彈發展及運用特別條例]正式提案 我從去年開始,看到日本利用2020東京奧運的話題宣揚技術國力,把RX78鋼彈和薩克隨著探測衛星一起打向宇宙;橫濱1:1等身鋼彈也不畏疫情挺立於大地,我相信全世界都已經知道: 『宇宙世紀來臨了!』 2016蔡英文總統上任後,太空產業就是重點發展項目,立法院近期...

科學發展 在 蔡文旭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3-30 23:00:05

真空妙有! 上午利用跑攤的空檔進服務處寫幾個字,剛舖好不織布、擺好毛筆、注好墨汁。好友陳俊吉夫妻正巧走進來,開口就說「想看你寫字!」我說「那就寫張字送你們吧!」「太好了!我們心裡正這樣想,但不好意思說。」「那我就寫《真空妙有》送你們好了。」 本來沒有或不會發生的事,因起了一個念想,這「念想」化為...

  • 科學發展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10-01 07:30:27
    有 17 人按讚

    【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
    2019年11月17日,中國湖北省武漢市一張胸部電腦斷層掃描(CT)影像出現毛玻璃狀結節(nodule),疑似新型肺炎病例,病因成謎。隨著年關將近,人們在12月開始頻繁奔波各地,武漢市位居中國交通樞紐,陸續發現數起新型肺炎的病例。疫情似乎悄悄蔓延。
     
    同年12月30日武漢中心醫院醫師李文亮透過網路社群通知同事,華南海鮮市場出現類似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的病患,應小心防護。不幸的是,李文亮醫師因這種新型肺炎於今年2月7日病逝於武漢金銀潭醫院。
     
    英國醫學期刊《刺絡針》(Lancet)特別於2月18日發文悼念李文亮,引述了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彭博公衛學院主任英格勒斯比(Tom Inglesby)的一句話:「世界上最重要的預警系統是,醫護人員意識到某種新疾病正在出現,然後發出警報。」
     
    醫學界現在清楚知道這種新疾病是由人傳人的新冠病毒(SARS-CoV-2)所引起,命名為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但人們太晚意識到「吹哨人」發出的警報,低估新冠病毒的傳染力,疫情迅速從中國傳到新加坡、韓國、日本等亞洲區域,蔓延到歐洲地區(特別是義大利以及西班牙),再擴散至美洲地區(美國紐約成為重災區),死亡和感染病例以指數型曲線與日俱增,人類正面臨21世紀的瘟疫[1]。
     
    ■什麼是病毒
    病毒是一種寄生在於細胞內的微小生物體,感染的對象涵蓋細菌、古菌和所有的真核生物。病毒的構造極為簡單,主要包括四層結構,由內而外依序為:位於核心的遺傳物質、蛋白質構成的衣殼、源自於宿主細胞膜的脂質外套膜、以及具有宿主專一性的特殊蛋白質。
     
    某些病毒的構造甚至更為精簡,不具有外套膜。由於缺乏複製遺傳物質與合成蛋白質所需的材料和環境元素,病毒的生存繁殖需要完全仰賴宿主細胞;而脫離細胞體的病毒,其活性可以維持數分到數小時不等。
     
    目前已知的病毒種類共有489種病毒,因病毒具有高突變率,衍生出的亞種通常具有不同程度的感染力和致病性。除此之外,病毒毒性的差異亦見於不同的宿主物種間。隨著自然環境變遷的壓力與日俱增,似乎也加速了病毒演化的時程:擴大感染的物種範圍以及產生新種病毒。
     
    以近數十年來侵襲人類的新變異株或新種病毒為例,有些已經成功地潛伏在人類的群落裡(如:愛滋病毒);而毒性強的新變異株(如:伊波拉病毒、 SARS病毒),則以低致病性的形態潛藏於原始的宿主物種當中。這些現象投映出病毒演變的縮影,也展現了病毒病絕佳的可變性和適應力。
     
    病毒的起源現今仍未有定論,若從部份病毒基因的相似性橫跨了原藻以至於脊椎動物的角度來看,病毒可能是演化上最原始的生命形態;然而,另一種說法是:細胞的基因組意外地分割出可以獨立複製的基因片段,形成病毒顆粒的前身。無論如何,可以確定的是,精巧詭變的生存策略足以讓病毒成為演化長河中最淵遠流長的物種[2]。
     
    ■病毒與人
    傳染病的流行,常常會影響人類的所有活動。歷史上的社會榮枯、文化起落、宗教興滅、政體變革、產業轉型、科技發展,都和傳染病的流行有密切的關係。戰爭的勝敗也可決定於傳染病的蔓延。在中世紀的圍城戰爭中,曾經將黑死病患者的屍體當作武器,以強力彈弓拋擲到城堡裡,讓守城敵軍得病死亡,進而不戰而勝。
     
    ■影響人類至巨的流行病毒
    當新種病毒出現時,所有人類對它都沒有抵抗力,一旦傳染開來,流行就大為爆發,使得民眾陷入一無所知的高度恐慌當中。像二十世紀的多次流行性感冒、愛滋病和狂牛症等,在擴散蔓延的初期,帶給人們極度懸疑的不確定性和不安全感。
     
    一直等到醫學界闡明了感染途徑及擴散風險、重症與致死比例、易感受宿主特徵、病原體真面目、有效防治措施之後,人們才逐漸消滅心中的不安[3]。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
    會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包括:引起輕微症狀的人類冠狀病毒OC43、HKU1、NL63、229E,以及引起嚴重症狀的中東呼吸症候群冠狀病毒(MERS-CoV)、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冠狀病毒(SARS-CoV)、新冠病毒。
     
    從基因組分析可發現,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基因相同度約有80%,複製酶的胺基酸序列相同度達到94%,表明這兩種病毒屬於同一類;而新冠病毒與中國雲南當地的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整體基因相同度更達到96%,代表演化關係更接近。
     
    但如果比較與感染細胞直接相關的棘蛋白(spike protein)基因組,新冠病毒與中華菊頭蝠(Rhinolophus affinis)冠狀病毒RaTG13的相同度高達93%,與SARS病毒的相同度卻只有75%左右,因此科學家已排除新冠病毒與SARS病毒的同源關係[1]。
     
    ■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
    科學家們尊稱為「冠狀病毒之父」的中研院院士、病毒學家賴明詔在 30 年前開始投入冠狀病毒研究,那時冠狀病毒被認為只是「感冒病毒」,研究的人少,非常冷門,連申請研究經費時,他都要再三強調「冠狀病毒未來會很重要」,才能順利過關。
     
    直到 2003 年,亞洲地區爆發 SARS 疫情,才讓冠狀病毒成為病毒學研究的大熱門,更發現這或許是對人類最有威脅性的一種病毒。賴明詔院士直言「人類不可能比得過病毒,冠狀病毒比冠狀病毒學家還要聰明,病毒一定有很多奇妙的方法,可以把不可能的事情變成可能。」
     
    ■賴明詔院士:「永遠會有新興病毒出現」
    病毒可以分成 DNA 病毒、RNA 病毒 2 種,DNA 病毒在複製的時候,需要複製雙股的基因,還要經過轉譯的作用;所以速度比較慢、也比較不容易突變、進化,相對來說是比較好控制的病毒。
     
    但 RNA 病毒只有單股,複製速度快、又容易突變,相對來說比較難控制,像是愛滋病病毒就是 RNA 病毒,它也是世界上最難治療的疾病之一。
     
    賴明詔院士說,而冠狀病毒又是 RNA 病毒中,最特別的病毒。「它有世界最長的 RNA 基因,有 3 萬個鹼基(承載基因的單位),理論上這樣的基因不應該存在,因為 RNA 複製時常常會出錯,所以超過 1 萬個鹼基之後,很多基因就會失去功能。但冠狀病毒可以遠遠超過這個數目,必然有個改變,可以去彌補出錯的問題。」賴明詔院士說。
     
    而這次的新冠病毒又比以往的 SARS 傳播力更強,賴明詔院士說,「新型冠狀病毒跟 SARS 的病毒是很相近,但病毒受體的附著力將近高了 20 倍,可能是因為這樣所以傳播力很高,這是非常、非常奇怪的,我們以為新的病毒突變以後不會附著在受體,但附著力反而增加這麼多。」
     
    在這樣的狀況下,賴明詔院士說,不管是動物跟動物接觸、還是動物跟人接觸,都可能產生出新的病毒,「只要接觸越來越多,我相信這個新的病毒會不斷的、繼續產生,而且會持續演化。」
     
    ■蝙蝠是冠狀病毒最重要的動物關鍵
    跟冠狀病毒最緊密連結的動物,其實是「蝙蝠」。雖然很多動物身上都會帶有冠狀病毒,但目前觀察到的動物,只有蝙蝠可以跟冠狀病毒完全和平相處。
     
    台灣病毒學權威、研究病毒數十年的徐明達教授說:「因為蝙蝠本身有很多可以抑制病毒發展的因素,一個是牠會製造很多干擾素,抑制病毒的發展,但是製造太多干擾素會影響細胞的活性,讓感染更厲害;但冠狀病毒在人身上,不會引起干擾素的製造,而蝙蝠有另外一些因素,很多干擾素也不會影響細胞。」徐明達教授說。
     
    再加上蝙蝠的壽命很長,有的甚至可以存活四十年,種類又多、因此會帶有變種的病毒,同時數量也很多,病毒產生也多,所以影響的範圍也特別的大。
     
    徐明達教授說「所以蝙蝠可以帶著病毒到處飛,到處去接觸(感染別人)」,但人類直接接觸到蝙蝠的機會很少,即使接觸也不容易直接引起突變,雖然(新冠病毒)跟蝙蝠定序有 96% 相似度,其中最重要的細胞受體的蛋白質不一樣,所以一定是有經過別的動物,經過變化,才變成新冠病毒。」
     
    「這就是中間宿主。」林口長庚副院長、也是感染科醫師的邱政洵說,「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是果子狸跟蝙蝠,病毒接觸到中間宿主可能會停留一下,再傳染給人,但因為人不是自然宿主,病毒不會跟我們共存傳很久,所以之前像是 SARS、MERS 才會被控制住。」
     
    所以邱政洵醫師很樂觀的認為,只要人類控制好跟動物的界線、不要輕易接觸野生動物、不要侵犯動物的領域,保持防疫觀念,新冠病毒還是有機會可以完全消失[4]。
     
    2003年,SARS來襲。相隔17年後,新冠病毒帶著超強的感染力襲捲而來,現代文明社會遭受前所未見的打擊,幾乎全面停擺。面對不斷演變的新冠病毒,科學家在基因組定序、結構生物學、公衛及流行病防治等領域有了長足的進步,在短短數個月內,我們已能一窺新冠病毒的面貌及作用機制,同時擬定治療策略。
     
    即使潘朵拉的盒子已經打開,這些無價的科學研究讓我們面對疫情時不會一籌莫展。在黎明來臨之際,世界必須團結一致,共同對付這個危險的敵人,相信不久之後,我們能戰勝這場嚴峻的瘟疫[1]。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科學人》粉絲團「打開新冠病毒的潘朵拉盒子」:https://bit.ly/3BM5a9e、(Yahoo新聞)https://bit.ly/2YkoITx
    [2](臺灣醫學會)「什麼是病毒」:http://www.fma.org.tw/2009/bio-1.html
    [3](國研院國網中心 )「病毒與人-從SARS的流行談起 (▸演講人/陳建仁) (科學發展 2003年6月,366期)」:http://science.nchc.org.tw/science/science2005/Papers/c4academician/9206-08.pdf
    [4](Heho健康)「病毒是比人類更高級的存在!台灣 4 大病毒學家:新病毒會不斷產生,只求和平共存」:https://heho.com.tw/archives/93282

    ➤➤照片
    [1]科學家揭露新冠病毒基因組和棘蛋白胺基酸序列,探索其感染機制。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 #新冠病毒 #SARS-CoV-2 #賴明詔 #徐明達

    疾病管制署 - 1922防疫達人 / 衛生福利部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科學發展 在 Inside 硬塞的網路趨勢觀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30 13:02:50
    有 20 人按讚

    不過,YouTube 新的社群規範中也包含幾項例外。像考量到公眾討論和科學發展進程辯論的重要性,YouTube 仍允許涉及疫苗政策、新型疫苗試驗、過往疫苗成功或失敗案例的內容發布。

    #Youtube #疫苗 #社群規範

  • 科學發展 在 PanSci 科學新聞網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17 20:00:02
    有 61 人按讚

    在百家爭鳴的媒體時代,做科學傳播並不簡單。但台灣還是有許多人成功把生硬的科學知識轉化成親民的內容。
     
    科學再發現 聯合泛科學舉辦線上科普論談,由泛科學知識長鄭國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老 P 編),邀請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教授、東臺傳播製作人袁瑗,一起暢談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推廣科學的寶貴經驗!
     
    「科學再發現」每週日下午三點到四點,請鎖定民視新聞台!
    https://www.facebook.com/FTV.sciencediscovery/

  • 科學發展 在 PanSci 泛科學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20:00:12

    在百家爭鳴的媒體時代,做科學傳播並不簡單。但台灣還是有許多人成功把生硬的科學知識轉化成親民的內容。
     
    科學再發現聯合泛科學舉辦線上科普論談,由泛科學知識長鄭國威(也就是大家熟悉的老 P 編),邀請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主任傅麗玉教授、東臺傳播製作人袁瑗,一起暢談他們在這塊土地上推廣科學的寶貴經驗!
     
    0:39 來賓介紹
    1:20 怎麼走上科學傳播的路?
    6:02 如何把科學知識轉化為親民的內容?
    11:26 如何讓節目被更多人看到?
    14:29 台灣社會與觀眾群有什麼成長嗎?
     
    「科學再發現」每週日下午三點到四點,請鎖定民視新聞台!
    https://www.facebook.com/FTV.sciencediscovery/

  • 科學發展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8-24 19:00:12

    本集廣告與「Lenovo」合作播出

    Lenovo「ThinkPad P15 第二代」上市啦!
    它是一台創作者筆電✨
    ✓高效快速的多工處理能力,支援多款 NVIDIA®RTX™ 獨顯,包括高效 RTX A5000 連 16GB 內置 vRAM,幫助你快速存取圖像資料!
    ✓官網客製化方案,最高可搭載第 11 代 Intel®Core™ i9 或 Intel®Xeon®處理器(兩者均採用 vPro®技術),繁重工作瞬間變成「小菜一碟」👌🏻
    ✓全套 ISV 認證,專業功能一次擁有!

    👉🏻現在到官網輸入志祺七七專屬優惠碼「77P15G2」,享獨家優惠價和額外8%折扣!
    https://bit.ly/3iDw9gg
    👉🏻更多P系列
    https://bit.ly/3ADOIaC

    #ThinkPadP15第二代
    #LenovoTW

    本集節目內容由志祺七七頻道製作,不代表「Lenovo」立場。

    --
    ✔︎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bit.ly/shasha77_member
    ✔︎ 體驗志祺七七文章版:https://blog.simpleinfo.cc/shasha77
    ✔︎ 購買黃臭泥周邊商品: https://reurl.cc/Ezkbma 💛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人類基因組計劃 #基因專利大戰
    各節重點:
    00:00 開頭
    01:28【Lenovo筆電 】廣告段落
    02:33 那些年,我們還搞不懂的基因
    03:44 人類基因組計劃:啟動!
    05:39 利益驅使民間企業搶進
    06:28 賽雷拉公司怎麼做到的?
    07:41 基因專利大戰
    08:41 人類基因解碼競賽的結局
    10:21 我們的觀點
    11:13 問題
    11:39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鎮宇
    |剪輯助理:歆雅/珊珊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A complete human genome sequence is close: how scientists filled in the gaps:https://go.nature.com/385ngpL
    →人类基因组计划wiki:https://bit.ly/3AYYWSS
    →基因研究的怪才,克雷格·凡特生日|科學史上的今天:10/14 - 泛科學:https://bit.ly/2WgJqDe
    →人類基因圖譜初稿完成 │ 科學史上的今天:06/26 - 泛科學:https://bit.ly/3j6kRRY
    →人類基因組#專利問題:https://bit.ly/2UEyIFM
    →克萊格·凡特:https://bit.ly/3Dd5Tl4
    →Can genes be patented?:https://bit.ly/3zc24dM
    →人類基因組測序的競賽 - Tien Nguyen:https://bit.ly/2UKX0y4
    →科普 | 上个世纪的辉煌——人类基因组计划竞赛的故事 - 知乎:https://bit.ly/2WbQ3qy
    →《人類基因體解碼後的商機》- 科學發展,2002年6月354期:https://bit.ly/2UEyRci
    →《焦點報導:人類基因計畫競賽始末》- 科學月刊,2000 年第 31 卷第 8 期:https://bit.ly/3yeMzAd
    →《焦點報導:基因密碼的歸屬權》-科學月刊,2000 年第 31 卷第 8 期
    →基因檢測的倫理與道德議題:https://bit.ly/3sIJMhU
    →人類基因體 10 年之後? 4 大研究願景和 10 大預測 - 基因線上:https://bit.ly/2WglAYh
    →多元觀點:基因專利權歸誰所屬? - 基因線上:https://bit.ly/2UEdBmX
    →美國最高法院:人類基因將不能取得專利權:https://bit.ly/2W9Pc9R

    【 延伸閱讀 】


    →腦部健檢/基因檢測有必要嗎?其實多數人看不出明顯風險:https://bit.ly/3zb59L7
    →基因教父陳奕雄:https://bit.ly/3zbhnDs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引用本頻道影片與相關品牌識別素材,請遵循此規範:http://bit.ly/shasha77_authorization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科學發展 在 高金素梅 吉娃斯 阿麗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12-09 16:50:11

    《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應提升多元文化視野》
    ~高金素梅2020.12.09

    今天,排審《文化藝術獎助條例》,我是非常支持的,但是有幾點提醒必須請文化部研議,並在兩個月內提供報告說明:
    第一、充分蒐集各方意見,尤為第一線文化工作者。
    第二、文化部相關政策、計畫,以及審查委員名單,必須增加族群指標並提升多元文化視野之素質。
    第三、納入文化部及原民會的跨部會共同推動平台,研議後續政策的制定及相關精進作為。

    12月7日,我參加了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辦理的諮詢會議及論壇,其中「吉娃斯愛科學」動畫片深受各族群委員推薦,這是具有教育題材的動畫片,兼具科學、原住民族文化。然而,在原民會、文化部、科技部的支持下,目前已執行完三季,期間獲得金鐘獎的最佳動畫節目獎,也入圍許多國際影展,節目版權則至國際數國。
    因此,未來如何進入教育場域做使用,我會下週邀集原民會、文化部、教育部、科技部、國立清華大學原住民族科學發展中心共同研商。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