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科學中藥疏經活血湯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科學中藥疏經活血湯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科學中藥疏經活血湯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科學中藥疏經活血湯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812的網紅大眼媽咪仔澳洲好物分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澳洲代購❤️Healthy Care Shark Cartilage 750mg 鯊魚軟骨素 200粒 【產品特點】 鯊 魚軟骨素主要成份有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ON SULFATE)和粘性多醣體(MNCOPOLY SACHARIDE)及礦物質。硫酸軟骨素分解出特殊的蛋白質可抑制血...

  • 科學中藥疏經活血湯 在 大眼媽咪仔澳洲好物分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2-03 10:14:13
    有 2 人按讚

    ❤️澳洲代購❤️Healthy Care Shark Cartilage 750mg 鯊魚軟骨素 200粒

    【產品特點】

    鯊 魚軟骨素主要成份有硫酸軟骨素(CHONDROITION SULFATE)和粘性多醣體(MNCOPOLY SACHARIDE)及礦物質。硫酸軟骨素分解出特殊的蛋白質可抑制血管形成,使迅速增長中的癌細胞逐漸喪失其賴以供輸養份及代謝的毛細胞網絡,以致癌細 胞因營養不良而呈現萎縮甚至消失。粘性多醣體具有高抗癌細胞作用及增加人體免疫能力。礦物質的鈣磷與有機物結合,營養容易被吸收,能提高整體的功效。

    【使用說明】

    成人:每天1-3粒,餐後服用。

    注意:

    1、不可與熱飲料同時飲用,鯊魚軟骨粉的主要成分蛋白質,超過60℃將喪失原有功效

    2、鯊魚軟骨粉帶有一些魚腥味。如介意的話,可把它混入果汁、牛奶、酸奶、溫茶等其他有味的飲料內飲用

    參考做法:有些朋友把它調入溫菜湯內,據說那樣菜湯變得更好喝

    3、手術後拆線者(大約一個月內)、嬰兒、孕婦及對魚肉過敏者慎用

    建議:因每個人體質而異

    【鯊魚軟骨特點】

    鯊魚是**古老、最長壽的深海海洋生物之一,已生存4億年之久,它生命力極強,幾乎不被疾病感染,即使受到外傷,傷口也能很快復原.我國是**早對鯊魚開發應用的國家,鯊魚的藥用在我國始見於,依托傳統中醫中藥,積累了豐富的藥用經驗,諸多醫籍不乏記載.在西方,直到上世紀70年代初,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一個醫學小組經過多年的研究,才發現鯊魚軟骨的藥用價值.然而,真正引起醫藥界重視的是鯊魚軟骨的抗癌作用.美國科學家Luer將高劑量的強致癌劑黃曲霉素B1(aflatoxin B1)注射到鯊魚體內,也不能誘發鯊魚患病,為此引起科學家們極大興趣.上世紀80年代末,Langer及Lane發現鯊魚軟骨中含有阻止腫瘤血管形成的物質.

    鯊魚軟骨粉膠囊(SHARK CARTILAGE)的主要成分包括軟骨素(軟多醣的一種)、骨膠原、AFF(抗新生血管生長因子)、蛋白質、鈣及磷等。對風濕、關節炎、骨刺、骨質退 化、骨質疏鬆症、皮膚炎、牛皮癬、濕疹、癌腫瘤、慢性腸胃炎、免疫系統失調等疾病,有一定的抑制和預防作用.

    鯊魚軟骨無血管系統,軟骨含有4種複雜的活性蛋白和硫酸軟骨素及動多醣等有效成分,即“防止腫瘤新生血管生長因子”。腫瘤生長和轉移,依賴於新生血管的增 生,以提供養分,若腫瘤的血管網被抑制破壞,那麼腫瘤的生長和發展就會受阻。而“因子”恰好能阻止腫瘤新生血管 網絡的增成,繼而切斷癌細胞的養分及新陳代謝。

    根據這個原理,科學家製成了鯊魚軟骨製品,在臨床上應用並取得效果。 1992年,古巴醫生給29位晚期癌患者服用鯊魚軟骨製品,結果有14人恢復健康;美國醫生對110名癌晚期患者使用鯊魚軟骨製品,幾週後,所有患者的腫瘤都有明顯萎縮,其中15人腫瘤完全消。 1994年,美國食品與藥品管理局(FDA) 正式批准用鯊魚軟骨製品防治癌。於是,鯊魚軟骨製品成了保健品市場上的熱點,影響波及全世界

    鯊魚軟骨的主要成份:鯊魚軟骨的主要成份為蛋白質,軟骨素硫酸鹽。人所共知,蛋白質是人體所必需的重要的營養成份,而軟骨素硫酸鹽是目前醫學證明的富含粘 性物質的主要代表。粘性物質(粘性多賠體)是人體結統組織的重要成份。人的身體約在20歲左右時軟骨硫酸鹽就會逐漸減少,因此,隨著年齡增長,攝入軟骨素 是十分重要的。

    活性生理因子—— 鯊魚軟骨素(SCP, Sulfate Condrontin Protein)。生理調節機能

    1.抑制新血管增生,有助於抗癌。

    2.抑制惡性腫瘤部位內皮細胞的增生及轉移。

    3.抑制體內膠原蛋白酵素的作用。

    鯊魚軟骨的作用:

    1、鯊魚軟骨中富含的鯊魚軟骨素可以活化人體結締組織,活化細胞,延緩衰老,從而達到提高機體免疫力的作用。

    2、鯊魚軟骨中的ATT(抗新生血管生長因子)可以抑制腫瘤新生血管的生長,斷絕癌細胞的營養供應,使其無法取得養分及氧氣而萎縮消失,令腫瘤自然壞死萎縮,從而達到預防癌的目的。

    3、由於許多發炎性及自體免疫性疾病都伴隨有血管異常增生的情況,如風濕性關節炎、幹癬、紅斑性狼瘡等,所以,鯊魚軟骨心的ATT對此類疾病也是具有改善效果,並能緩解發炎以劇痛反應。

    4、鯊魚軟骨中的軟骨素所富含的粘性多醣體,可以重建關節軟骨,對軟骨退化有很在幫助。

    【品牌介紹】

    Healthy care是Nature's Care Australia(納世凱爾澳洲製造有限公司)公司旗下的高端保健品品牌。

    Nature's Care成立於1990年,巨資投入建成12000平方米的生化高科技護膚品健康食品工廠於純淨零污染的澳洲悉尼北邊郊區,是澳洲最大的保健品、護膚品生產廠家之一,2006年年產值超過二億澳元,也是澳洲第一家獲得TGA認可的GMP健康食品護膚品廠。

    自1990年便以"Nature's Care"為品牌,致力於研發人體環保的高品質產品﹐提倡健康環保、健康食品、健康護膚,為所有的產品投保澳幣1000萬產品責任險。該公司研製的12個 系列產品目前已遠銷歐美、日本、韓國、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中國港澳台等30餘個國家和地區。公司宗旨:樹立純天然無污染的環保理念,讓人們健康美麗是Nature's Care企業的決心,Nature's Care總是把消費者健康擺在第一,在每一道製作環節嚴密把關,讓您吃得真正得安心。 Nature's Care原料採用有機、純天然植物與無污染的海洋生物,在無菌、真空下製造生產,產品強調"三不加”政策:

    *不加化學香精

    *不加化學原料

    *不加色素

    Nature's Care擁有自己的生化實驗室用以針對產品研發和品質控管,並結合了澳洲及瑞士多位生化專家,以最先進的科技並利用澳大利亞特有的天然有機資源,精心研製的有效獨特配方,所有生產程序及管理均符合GMP的嚴格控管標準,且所有產品均通過遵照澳洲國家藥物管理局(TGA)的法規要求並符合世界品牌規格。

    有興趣的,歡迎詢問!!!

  • 科學中藥疏經活血湯 在 瀚克寶寶副食品廚房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3-12-17 09:41:17
    有 52 人按讚

    兒科中醫探究竟

    中醫藥是台灣常見的輔助醫療方式之一,不過,在以西方醫學為主流的時空背景下成長的爸比媽咪,心中不免存有一些疑惑與好奇。年幼的寶寶身體不舒服可以看中醫嗎?中醫在治療哪些疾病上較有優勢?同時接受中、西醫治療,可行嗎?

    中醫,在醫學中日益重要
    根據台灣健保資料庫的數據顯示,全台灣約有1╱4的患者曾接受中醫藥相關治療,且使用率逐年上升;國小孩童約5人中便有一位曾經使用過中醫藥,比例相當高。
    對此現象,長庚醫院北院區中醫部內兒科主治醫師林意旋認為,這是因為西方醫學在台灣已有很長的發展歷史,台灣民眾普遍比較了解西醫治療的極限性與副作用,所以看中醫的比例正在慢慢提升。

    此外,根據美國先前的統計,看中醫這種替代性質的醫療行為(CAM),在越開發的國家需求量會越高,就醫者多為高收入的白領階級,台灣隨著物質條件的提升,也漸漸朝著這個方向趨近。再加上台灣是全世界唯一看中醫有健保給付的國家,使得民眾更有意願採取中醫治療的方式。

    小孩可以看中醫嗎?答案絕對是肯定的。其實,以中醫治療小兒疾病已有淵遠的歷史,早在隋唐時代,太醫署即專設「少小科」培養兒科專門人才,並且規定學習5年後,需接受考試,合格後才能適任兒科醫生,可見在中國古代,就有所謂的「中醫小兒科」呢!

    其實,在西醫尚未流傳進華人圈以前,孩子生病都是以中醫來治療,但因近代較以西醫為主流,許多爸比媽咪對中醫了解不深、經驗不足,才會造成誤解或不敢嘗試。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傳統醫學科婦科主任陳玉娟表示,生活在亞洲地區的人們,5千多年來,從胎兒時期一直到臨終,都接受中醫藥的照護,因此,理論上並沒有哪一個年齡層才能接受中醫治療的問題。

    4〜6個月以上是最適合時機:陳玉娟醫師指出,倘若擔心寶寶過敏,可待寶寶4~6個月以上,開始添加副食品後,再開始看中醫、服用中藥。

    林意旋醫師舉例,很多才幾個月大的小寶寶,就常因為排便不正常、消化不良的問題前來就診,開始吃中藥;有些媽咪可能會擔心,這麼小的寶寶吃藥沒問題嗎?其實,小寶寶的用藥劑量都非常少,使用的也是較溫和的藥材,不會對其身體造成負擔。

    2歲以上再貼中藥餅:不過,林意旋醫師也補充,如果像是三伏貼或三九貼(用以治療過敏)這種貼在穴位上的中藥餅,因為藥物本身會對皮膚產生一些刺激性,1歲以下的寶寶因為免疫系統尚未發展完整,較不建議使用此種治療方式,盡量等到2歲以上再來嘗試。

    生病了〜看中醫好,還是西醫佳?根據長庚醫院中醫內兒科醫師陳星諭、林意旋、陳俊良、楊賢鴻所做的調查顯示,當寶寶生病時,高家庭收入、且雙親之中有人曾經至中醫就診的家庭,較常選擇中醫藥治療並且持續就診。

    令人好奇的是,寶寶生病究竟是看中醫比較好,還是選擇西醫較佳?中醫和西醫各有哪些優、缺點?該如何做選擇呢?

    急病找西醫,調身體看中醫!?一般人的刻板印象總認為,急病一定要看西醫,調整身體狀態才找中醫,林意旋醫師認為,這樣的判斷方式並不正確,主要還是要看疾病本身的性質或病程發展的情況而定;以感冒為例,西醫給的多為症狀治療(以消除某種症狀為主),中醫則傾向提供身體抵禦疾病的支持,並且從問題的根源去解決。

    舉例來說,患有大腸激躁症的病人,時而腹瀉,時而便秘,兩種狀況會交替發生。西醫會在便秘時提供軟便藥,在腹瀉時使用止瀉藥,來改善病人的困擾;但中醫的用藥則傾向由體質的部分去改善狀況,使身體比較不會反覆發生這兩種問題,而不是針對便秘和腹瀉兩種症狀個別做處理。

    此外,大腸激躁症和人格特質也有關係,病人可能屬於比較容易緊張焦慮的個性,這部分中醫也會提供舒肝解鬱、安神定志的藥材,使病人腸胃不會那麼敏感,不再因腦部訊息的干擾而一下子蠕動、一下子停止。

    『西醫的長處』
    1.抗生素─對抗嚴重細菌感染:當然,西醫還是有很多強項的,像是有「抗生素」,能夠對抗嚴重的細菌感染,林意旋醫師指出,以皮膚長濕疹為例,中藥當然能夠從根本問題溫和地抑制濕疹反覆發作,但如果像是蜂窩性組織炎這類明確需要使用抗生素治療的疾病,就會建議病人趕緊使用抗生素治療,病情會好得比較快。

    2. 鎮痛、消炎效果佳:此外,當寶寶的身體發生劇烈的疼痛或猛烈的發炎反應,需要對該症狀作立即性的處理、否則寶寶將無法承受時,因為西藥的鎮痛、消炎機轉非常明確,效果也非常快速,所以這時先以西藥進行治療、緩解不適,也是較為恰當的。

    『中醫的長處』
    1.不依賴類固醇治療過敏:林意旋醫師認為,中醫在免疫的調節、治療過敏性疾病方面具有很大的優勢!因為西醫沒有所謂的「補藥」可幫助免疫調節,對於免疫的調整需使用如「類固醇」或「免疫抑制劑」來進行治療,長期下來可能會產生副作用。

    這部分對中醫來說是很大的優勢,許多父母就是因為擔心副作用危害孩子健康,而選擇接受中醫治療。

    以過敏性鼻炎來說,在急性期,病人鼻水流得厲害,吃了西藥的抗組織胺後效果很好,鼻水馬上就停,可是卻很容易反覆發作;而中醫就可針對身體免疫失衡的部分去解決,不是單就症狀給予治療。

    2.不易有抗藥性問題:陳玉娟醫師指出,中藥是以「提高人體活性」為主要目標,不是用來攻擊病毒、細菌,因而較不容易有抗生素濫用及產生抗藥性的問題。林意旋醫師也認為,中藥為複方,屬於「多標的」的治療,較不易有抗藥性。

    治療疾病時,傳統中醫會提出「為什麼身體不能正常工作」的問題,並試圖以針對性的配方去恢復人體的自然狀態,致力於恢復人體每個器官的自然平衡及功能,更具體地說,它發明出各種配方幫助維持身體正常機能,並在體內重新調節自然內分泌及各項功能。

    陳玉娟醫師認為,傳統中醫還具有很多其他的優勢,它既能夠很安全地單獨使用,也可以作為西藥的補充,傳統中醫最突出的優點如下:
    ˙由於是天然成分,所以很少,通常是沒有副作用。
    ˙了解疾病本質後,做根本的治療。
    ˙中藥不是化學合成,沒有正反結構式造成吸收上的問題。
    ˙治本而不是治標。
    ˙從根本上恢復人體器官功能,從而消除癥狀。
    ˙恢復人體自然免疫系統。
    ˙長效的結果。

    中、西合併治療,Yes or No?
    1.攜帶藥單供醫師參考:可以同時接受中醫和西醫治療嗎?服藥上是否會有交互作用的問題?

    陳玉娟醫師指出,中、西醫合併治療是可行的,只是在看診時要記得攜帶目前正在服用的藥單(千萬不要只帶藥丸給醫師看,每家藥廠的藥長得可都不一樣喔!),告知醫師目前服用哪些藥物,以避免藥效重疊、累積加重的問題。

    林意旋醫師舉例,通常在治療鼻塞時,西醫常開立含偽麻黃鹼的藥物做治療,這時中醫師如需使用麻黃劑,就必須格外當心。

    2.服藥時間間隔1小時:陳玉娟醫師提醒,如果中西藥併用,兩者需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才能避免藥物在腸胃道的交互作用。

    3.查詢「中西藥物交互作用表」:林意旋醫師表示,其實小朋友的用藥,較少有明確的藥物衝突,反而大人常使用的中、西藥,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比較高,例如:抗凝血藥物和丹蔘、降膽固醇藥和紅麴,民眾若擔心可詢問醫師,或上網查詢「中西藥物交互作用資訊網」,確保用藥安全性。

    『最常看中醫的4種小兒疾病』
    當孩子有哪些問題時可以看中醫?中醫對哪些疾病特別有顯著的療效?一般又會給予什麼樣的治療呢?

    中醫兒科適應症
    * 呼吸系統:氣喘、鼻過敏、鼻竇炎、急慢性支氣管炎、感冒、咳嗽、上呼吸道感染、反覆感冒、久咳不癒。
    * 腸胃系統:口瘡、厭食、便秘、腹瀉、嘔吐、腹痛、嬰兒腸絞痛、腸胃炎、消化性潰瘍。
    * 腎泌尿系統:頻尿、遺尿、血尿、腎臟病、泌尿道感染。
    * 神經系統:生長遲緩、夜啼、熱性痙攣體質調理、癲癇、小兒過動、頭痛。
    * 皮膚系統:溼疹、異位性皮膚炎、尿布疹、蕁麻疹。
    * 新陳代謝系統:糖尿病、肥胖症、甲狀腺機能異常。
    * 青春期特別門診:青春期月經調理、白帶、轉骨發育期調理、青春痘。
    * 血液系統:貧血、白血病、血小板低下、紫癜、化療後癌症輔助療法。
    * 免疫風濕系統:過敏性紫癜、風濕病、紅斑性狼瘡。
    * 肝膽系統:肝炎、黃疸。
    * 耳鼻喉系統:中耳炎、咽喉炎、聲音沙啞、鼻塞、喉嚨痛。
    * 其他:體質調理、調節免疫功能、慢性病與病後調理。

    『1.過敏性鼻炎』中醫認為過敏性鼻炎是體質的因素加上感受風邪,導致肺氣不宣、壅塞鼻竅而致鼻塞,防禦功能衰弱而引發鼻子癢。
    早上起床一接觸到冷空氣容易打噴嚏、流鼻水、鼻塞,甚至是鼻嚏倒流,合併症狀還會有咳嗽、頭痛或晚上睡不安穩的情況。此外,眼睛和耳朵也都有可能發癢,甚至因而產生黑眼圈。

    林意旋醫師指出,過敏性鼻炎在治療上會依病程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治療方式,在猛打噴嚏、流鼻水的急性期時,醫師會區分病人病況的證型,給予不同的藥物治療;而在症狀不明顯的緩解期,治療則會偏向調節免疫的部分,以補氣的藥物為主,這些藥材在古中醫典籍中被列為上品,意思是久服無毒性,屬於較為平和的藥物。

    『2.氣喘』過敏性鼻炎與氣喘體質的寶寶多以「肺脾氣虛、衛外不固」為主,也就是體質上有肺、脾虛損,加上感受外來的風、寒、濕、熱等外邪侵襲肺與鼻竅,造成打噴嚏、流鼻水、鼻塞、黑眼圈、鼻癢、鼻涕倒流、夜咳、晨起咳嗽、喘鳴聲…等症狀的發作。
    治療上必須「扶正祛邪,平衡陰陽」,也就是施行健脾、健胃的治療,以強肺、運化痰濕。由於氣喘體質的病因複雜,所以用藥常需根據幼兒的具體病情而定。

    林意旋醫師表示,首先要區分病人是屬於「寒喘」或「熱喘」,兩者使用的藥物完全不同,熱喘部分一般會用「麻杏甘石湯」來治療,寒喘則是以「小青龍湯」為主(包括麻黃、桂枝、乾薑、五味子…等),所以一定要由醫師診斷後才能判斷,目前臨床看來,小兒屬熱喘較多。

    至於氣喘的緩解期,與過敏性鼻炎同樣是從肺、脾的氣虛部分去做調整。

    『3. 消化道功能障礙』寶寶較常見的消化道問題就是便秘、腹瀉、食慾不振和脹氣,主要是因為寶寶身體消化食物的功能尚未發展得很好,中醫會以一些健脾補氣的藥材來進行治療。此外,可能會再搭配所謂的「消食藥物」,來幫助消化食物,增強消化道機能。

    如果孩子胃口差,容易吃不下飯,媽咪可以提供適量的酸性食物,如:酸梅汁、檸檬汁、柳丁汁…等,酸性食物可促進消化液分泌,增進腸胃的消化功能。

    『4. 異位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是以皮膚乾燥為主、伴隨劇烈搔癢、病程遷延,容易伴有其他過敏性疾病的皮膚疾病,約佔幼兒人口的3~5%。60%的患童會在第一年發病,30%的病人在1~5歲間發病。氣喘病童合併有異位性皮膚炎者約佔20%;且約有一半患有異位性皮膚炎的病人會合併氣喘、過敏性鼻炎的發作。

    中醫則認為異位性皮膚炎多由於「先天稟賦不足、後天脾失健運,濕邪內生、復感風濕熱邪、蘊鬱皮膚」。一般來說,下列兩個類型最為多見:

    *濕熱內蘊型:皮膚損傷為邊緣不清的紅色疹塊,上有密集的小疹或水泡,水泡破後有鮮紅的糜爛傷口,有脂水滲出,脂水乾燥後會結黃厚皮痂。皮損多發於頭面、頸部或四肢。

    * 陰虛血燥型:皮膚損傷為邊緣凹凸的淡紅或暗紅疹塊,表面粗糙乾裂,或覆有灰白色糠狀白屑,多數患者皮損經久難癒,反覆搔抓,傷痕累累,常有血痂。

    林意旋醫師表示,治療異位性皮膚炎,西醫傾向使用類固醇,造成許多父母對副作用的恐慌,而中醫則以較溫和的藥材來調理免疫的失調和發炎的反應,以減少異位性皮膚炎反覆的發作和類固醇的使用量。

    根據先前的日本研究,「補中益氣湯」目前證實可有效減少類固醇的使用量;另外,台灣的研究則發現,用「消風散」可改善濕熱內蘊型異位性皮膚炎的臨床症狀,此外,「大黃蟅蟲丸」對陰虛血燥的異位性皮膚炎有很顯著的改善。中醫師會根據病人目前的病況來決定使用哪種處方。

    最後,陳玉娟醫師補充,現在孩子生的少,對於兒童身心症也越來越重視,舉凡注意力不集中、磨牙、尿床、倦學…等問題,也都有家長帶孩子來尋求幫助,臨床發現很多學齡兒童早上就說頭痛、肚子痛,不肯上學,檢查又沒有異常,有的時候用點「疏肝理氣」或「健脾去濕」的藥物或針灸,就可以得到很好的效果。

    『寶寶不肯吃中藥,怎麼辦?』餵小孩吃藥,從來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更何況是帶有特殊氣味的中藥,爸比媽咪該怎麼做呢?

    小兒用藥通常較易入口:林意旋醫師表示,給寶寶吃的中藥一般不太會使用較苦的藥材,有經驗的醫師通常會在藥裡加一些能增添風味的甘甜味藥材,如:大棗、甘草、菊花、山楂,孩子的接受度較高。

    「當某些病情需要,才會考慮使用苦味較重的藥材,如:風熱證型的重感冒或嚴重腸炎時,使用清熱解毒類中藥會比較苦。」林意旋醫師補充。

    餵藥小秘訣:那麼,當藥物太苦,孩子不肯吃藥時,有什麼解決方法嗎?陳玉娟醫師建議,吃藥時,為避免味道過苦,也可以在吃藥前,先餵孩子喝一口糖水,把藥吃下肚後,再喝一點糖水,自然就可以沖淡苦味囉!或者,也可以以中藥調和溫水或蜂蜜、果糖給寶寶服用。

    此外,不要在寶寶吃太飽的時候餵藥,以免孩子全數吐出來;且態度宜溫和,避免將孩子抓太緊,或是硬逼孩子吃進去,以免嚇著孩子。

    從小接觸,較能適應:林意旋醫師指出,目前看到一些對中藥接受度較高的孩子,幾乎都是從小就有看中醫、吃中藥的經驗,有些孩子習慣了之後,甚至喜歡上中藥的自然甘甜味,反而不愛西藥的人工化學氣味了。

    藥物的保存:拿回家的藥,應如何保存?林意旋醫師提醒,如果帶回家的是藥草,一般不需特別冷藏,只要保持乾燥即可;若是科學中藥(藥粉),一次拿14天以上的藥量時,最好將藥包保存在冰箱或防潮箱,因為出廠的科學中藥,正常情況下雖有3年的保存期限,但台灣氣候潮濕,藥粉容易出現結塊的現象,產生變質的疑慮,媽咪們要特別注意唷!

    文:【BabyLife育兒生活】2013年12月號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