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科克蘭飼料評價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科克蘭飼料評價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科克蘭飼料評價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科克蘭飼料評價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不是來賣貓罐頭的, 我不是來賣貓罐頭的😂 這篇是來介紹貓罐頭評比的。 反正你們也很習慣我如此瘋狂了, 但其實我家的六貓們也跟我一樣,狂貓等級, 有的從小就挑嘴挑食厭食, 秉持著實驗的精神, 為了讓他們吃到更有營養、更安全、適口性佳的食物, 市面上賣的貓罐頭, 我就試了20幾種品牌。 (還不包括生...

科克蘭飼料評價 在 帥柴旺仔WonBoy?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8 20:27:44

第一次嘗試生食~來記錄一下過程🥩感謝各方旺友提供我們建議、心得和筆記!(文長)如果有任何推薦的肉源或建議都歡迎跟我們分享💖 肉源👉商業生食野起來吃 肉況👉非原肉,以絞肉形式搭配肉和內臟、骨頭比例,方便處理和餵食 優點👉有紐西蘭草飼牛羊鹿和自然生長的雞鴨 接受度👉旺仔超愛💖一聞到就掃光 轉換過程👉...

科克蘭飼料評價 在 子犬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1-19 00:53:27

我不是來賣貓罐頭的, 我不是來賣貓罐頭的😂 這篇是來介紹貓罐頭評比的。 反正你們也很習慣我如此瘋狂了, 但其實我家的六貓們也跟我一樣,狂貓等級, 有的從小就挑嘴挑食厭食, 秉持著實驗的精神, 為了讓他們吃到更有營養、更安全、適口性佳的食物, 市面上賣的貓罐頭, 我就試了20幾種品牌。 (還不包括生...

  • 科克蘭飼料評價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1-12 09:00:43
    有 95 人按讚

    我不是來賣貓罐頭的,
    我不是來賣貓罐頭的😂

    這篇是來介紹貓罐頭評比的。
    反正你們也很習慣我如此瘋狂了,
    但其實我家的六貓們也跟我一樣,狂貓等級,
    有的從小就挑嘴挑食厭食,
    秉持著實驗的精神,
    為了讓他們吃到更有營養、更安全、適口性佳的食物,
    市面上賣的貓罐頭,
    我就試了20幾種品牌。
    (還不包括生食和乾飼料)

    分享給貓奴同胞們💪🏻
    (純粹我和家裡的貓兒們試吃結果,內容若有誤再麻煩留言給我)

    #無膠主食罐
    ❤️卡納根:肉塊75g 72元粗蛋白18%以上
    ❤️原點:碎肉156g 99元粗蛋白11%以上
    汪喵(無膠,碎絞肉):肉蓉,都不愛,挑嘴的勉強可以
    海之味(無膠,肉塊,但都是魚底):適口性還好
    mamamia(肉塊湯汁):很大罐,但最常被打槍,家裡貓都不愛,連吃貨都不賞臉

    #無膠副食罐
    ❤️Aixia金罐高湯系列:70g 52元 粗蛋白11.6%以上
    ❤️法麗室內化毛微湯汁系列:80g 40元粗蛋白11%以上
    Ciao旨定罐 :85g 49元 粗蛋白12~14.5%以上
    Aixia燒津系列 :70g 49元 粗蛋白9.7%~11%以上
    快樂尾雞肉啃:肉塊85g 粗蛋白10.8%
    超躍:油耗味超重
    亞米:有異物
    thrive脆樂芙:不是很喜歡
    wellness :重組肉

    #有膠的罐頭
    Aixia妙喵片狀貓湯罐:有黃原膠
    法麗:有些有瓜爾豆膠
    Aixia金罐濃厚:有黃原膠
    go 品燉系列:有關華豆膠,瓜爾豆膠的延伸物
    唯美味:有瓜爾豆膠
    卡比:canidae,副食,有瓜爾豆膠
    凱特鮮廚:有瓜爾豆膠

    #其他沒吃過,網路評價不一:
    小怪獸(類似汪喵,肉泥)、歐奇斯(極鮮系列,聽說不好吃)、凱茲、歐卡尼、波菲特(泥狀)、葛蕾特

    有問題的膠:
    (資料來源參考自網路)

    瓜爾豆膠 Guar gum *
    也稱關華豆膠、是豆科植物提煉出的多醣體,常作為食物增稠劑,和黃原膠一同效果有加乘,所以這兩項原料常會一起出現在貓罐頭原料表上。
    添加瓜爾豆膠在貓罐中,會降低貓咪利用食物中的蛋白質和脂肪的能力、這對年輕健康貓可能還好,但老貓或消化系統不佳(IBD, IBS, 胰腺炎等)的貓可能就是個比較嚴重的問題。
    另外,瓜爾豆膠也可能使某些貓容易軟便、腹瀉,也有研究指出這個成分可能是結直腸癌的潛在原因。

    卡拉膠 Carrageenan *
    或鹿角菜膠、角叉菜膠、愛爾蘭苔菜膠,是由一種紅藻中提萃出的多醣體的總稱,在食品中作為增稠劑、乳化劑、安定劑等。
    有研究認為降解的卡拉膠可能誘發消化道癌症反應,並可能是癌症的誘發因子;此外,有研究發現連續讓老鼠服用卡拉膠18天,老鼠出現葡萄糖不耐和胰島素作用受損的現象,這兩者皆可能引發糖尿病。

    黃原膠 Xanthan gum *
    或稱三仙膠、玉米糖膠、漢生膠、山羊膠。是一種菌類以碳水化合物為原料,發酵產生的多醣體,在美國通常是用玉米澱粉來製造。
    因為可能由玉米、小麥、牛奶或豆漿製成,若對這些食品過敏,也很可能會對黃原膠產生過敏反應;製程使用的溶劑也讓黃原膠有致癌的可能。
    可能會造成炎症性腸病、克隆氏症和潰爛性結腸炎等,若貓咪有腸道性疾病建議避開這個成分。

  • 科克蘭飼料評價 在 鄭龜煮碗麵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4-06 01:30:19
    有 1,186 人按讚

    電影《美國隊長 2》告訴我們,只要有了動用麥卡錫主義或白色恐怖手段來對付九頭蛇的念頭,其實就是讓自己一步一步成為九頭蛇。

    這就是為什麼九頭蛇的頭被砍下,能夠立即長回來。

    然而你我都想問的問題是,那到底該拿九頭蛇怎麼辦?(謎之聲:跟美心一起泡在浴缸裡?)

    ---

    其實有點尷尬,最近老是寫同樣的東西。感覺老當軟趴趴的和事佬,但不管了,因為我本來就是一個軟趴趴的中年人啊!

    我只能誠實地寫,為了我希望看見的未來而寫。因為最近一週,有三件事情讓我很有感觸。

    ---

    首先,這兩天我除了追劇,也認真讀了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 沈伯洋 (Puma Shen) 老師的演講逐字稿,覺得大有收穫,亦倍感沈重。

    請見:〈中國政府如何利用假消息影響台灣選舉?〉
    https://hackmd.io/s/HyJL31IOE

    沈老師生動且白話地說明了中國對台各種以 #行為經濟學 為基礎的「政戰」手段。從俄羅斯是如何對波羅的海三小國跟烏克蘭、美國操演整套技術,到中國如何快速學習優化,用在台灣上。讀來怵目驚心。我是很推薦大家看完再回來。

    另外,我也推薦 范疇 老師這篇專論,他把信息戰分為四個層次,認為高層的是「技術活」,最底層的「謠言戰」幹得是「情緒活」,比較手工。我覺得說得也很到位。

    〈2020大選年信息戰的四個層次〉
    https://www.facebook.com/taibeijing/posts/2276585645947810

    同樣必讀的是去年超猛記者朋友 Js Liu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上寫的這篇,介紹了早已發生在其他國家的案例:

    〈和你交朋友、拉你上街頭!假訊息「產業」如何在世界點火?〉
    https://www.twreporter.org/a/disinformation-manufacturing-consent-worldwide

    ---

    第二件事,是之前跟大家聊過的 #NCC。

    NCC 在 3/27 日對中天新聞開罰 100 萬,引起了如我所預料的後果:

    「NCC 若真的大力管制內容,會有如《美國隊長:內戰》翻版。大家可以想像一下。總之就是人們會被迫選邊站,言論自由、媒體亂象、政府權責、選舉勝負、商業利益會全部混在一起,戰場急速擴大,反而把真正的問題 — 結構再管制 — 忘了。」

    ( 出自之前的文章:〈NCC 能解決假新聞? 〉https://www.facebook.com/noodleswithturtle/photos/a.553668551795182/568785870283450/?type=3&theater )

    開罰之後,我們立即就看到藍營政治人物接連開戰,拿這件事做為選舉議題,讓 NCC 又揹上鷹犬的惡名。

    如 朱立倫 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llchu/photos/a.10154128138755128/10161655145335128/?type=1&theater

    還有張善政這篇:
    https://www.facebook.com/SanCheng624/photos/a.198039917485252/314227729199803/?type=3&theater

    民主進步黨 聲援:
    https://www.facebook.com/dpptw/posts/10155787342366058

    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 NCC 自己回擊:
    https://www.ncc.gov.tw/chinese/news_detail.aspx?site_content_sn=8&is_history=0&pages=0&sn_f=41246

    以上只列出幾則比較具代表性的討論,因為隨著 4/2 日詹婷怡主委請辭,中天表示將尋求行政救濟,關於這起事件的政治人物發言、媒體評論還將逐漸擴散,無法一一列出。

    尷尬的是,在我讀過對於這件事的眾多正反/挺批言論之後,我捫心自問,這些意見都不能算是錯,都有道理,我想這就是內容管制最麻煩的後果。在此只推薦一篇具有足夠高度,想 #大推特推 的評論:

    黃哲斌:〈假新聞不只是NCC的問題!「紅色滲透」時代我們能做的事〉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51/article/7889

    延伸閱讀: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https://www.facebook.com/fanamericantime/posts/878309635851939

    「就像我們這些美國的自由派,罵福斯電視台做假新聞,罵了幾十年,但越罵它收視率越好,最後選了個川普出來。

    你抵制這個電視台,甚至關掉這個電視台,並不會讓看它的觀眾消失。」

    ---

    第三件事,則是比較個人的一件小事。

    我最近常常在個人的臉書帳號,分享 韓國瑜 市長的演講、文章或專訪影片,並且給予其「#內容有效性」正面的肯定。

    像是這則 遠見雜誌 最近的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fUzbY9-3Fc

    跟去年選前他做的一場演講:
    https://www.facebook.com/huashanlunjian/posts/10157407118348258

    我都覺得韓的確是藍營少有的演說高手,內容能夠打動人心。

    於是有些朋友看了我的言論,覺得毛毛的,會留言或私訊問我:「#你是在反串嗎?」

    我其實完全沒有這樣的念頭。我在讀碩士時,研究的就是粉絲/ #迷現象,涵蓋內容分析、文化研究。所以各種爆紅與人氣文本,本來都是我好奇的主題。

    而我後來成立知識內容型網站、做科學傳播、娛樂傳播、公益傳播,開課、寫書、研究網紅與個人品牌、政治行銷、危機溝通......也都是在做同一件事:研究文本是怎麼被理解的,為何某些內容受到歡迎,以及消費者跟創造者怎麼在過程中塑造自我認同?

    另一方面,由於我對韓到現在為止也實在是非常非常陌生,說不上討厭或是喜歡。我其實有點後悔,在過去一週以前,我竟然對這位已是超級政治明星的人完全不熟。可能因為我沒在看韓流電視台,而經過同溫層過濾氣泡之後,我能看到的多半是針對他,跟他施政、用人、傾中的嚴厲批評跟嘲諷,而不是他自己的言說。

    我也透過時代力量高雄市議員 林于凱 跟 黃捷 鳳山捷伴同行 的臉書,找市議會的質詢影片來看。我其實沒打算看影片就自以為了解一個人、確認他會不會賣台還是發大財,但最起碼,我可以了解他作為一個展演者,用了哪些方式來獲得那麼多人的喜愛跟信仰,才不會以為喜歡他的人都是腦子進水(包括我很多親人)。

    目前粗淺觀察,他真的很懂得具象化溝通的技巧,連結已知,疊上未知,避開不可知。說話的節奏、起伏、聲調也抓的蠻不錯的,能夠傳達親切感。

    我覺得我同溫層裡的朋友,絕大多數可能跟我一樣,之前都沒看過我分享的那些影片跟內容,看到韓的消息,都是負面且糟糕的。所以才會在我分享且給予「其內容展演」(而非人格或施政)正面評價時,馬上覺得不舒服,特地留言跟我說。

    老實說,這就是我希望我自己不要掉入的坑。如果要暫時地評價一個政治人物,我還是希望我能有足夠的資訊、充分的時間、用盡量獨立客觀的視角,再下判斷。

    ---

    綜合以上三件事,我想講的其實是:

    ---

    當人們對一件事情有了既定的信念(也就是意識形態),而且過度自信,就會傾向於在環境周遭蒐集能夠支持自己信念的線索,忽視那些有違自己信念的線索,這就叫做「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

    這是一隻潛伏在每個人心中的怪獸。

    這隻怪獸你我現在都聽過,而且在每個人身上都找得到,而假新聞跟各種政戰訊息,就是用來餵養確認偏誤這隻怪獸的飼料。

    我們自己主動選擇的媒體訊息,以及社群媒體演算法生成的個人化小圈圈,則是保障確認偏誤怪獸快速長大的巢穴。

    人本就偏好 #新奇又熟悉的訊息,因此若能在符合閱聽人既定信念的前提上,提出刺激吸睛的內容,在這個人人皆是自媒體的時代,要獲得廣傳並不難。

    因此我認為,政府若要應對假新聞/假消息的危害,絕對不能忽視個人的角色,更要 #由下而上地建立資訊信任感。若單從行政層級由上而下來著手,反而會帶來更多更大的反彈。就跟這次 NCC 裁罰中天的事件一樣。

    也因此,儘管包括沈柏洋老師、范疇老師等許多我信任的專家,認為《國家安全法》或國安局可以是對付假新聞/假消息的單位,我卻覺得有點不妥。

    我擔心,那正中了有心人的下懷。若我們開始以 #戰爭典範 處理假新聞,就必然落入 #敵我辨識、#互相計算 的場景,就像掉入蛛網難以自拔,對一個還有點脆弱的民主來說,是很危險的一步。

    我並不是要淡化中國政府以及中國政府支持的國內單位散播假新聞/ 假訊息的意圖、能耐以及威脅。事實上,正是因為我認為這問題的確嚴重,才會寫這一大篇。但我想,在因應假新聞(或我更熟悉的謠言、偽科學等等)時,除了戰爭典範外,至少還該考慮以下4種典範:

    第一是食安典範,也就是把假新聞視為摻假食品。隨之而來的因應策略包括溯源、舉發、法辦。

    再者是疾管典範,亦即把假新聞視為傳染病毒,因應策略有溯源、疫苗以及提升抵抗力。

    第三則是天災典範,這個典範讓我們把假新聞視為天然災難,因應策略有觀測、遷移與調適。

    最後則是消防典範,就是把假新聞視為失火等意外,因應策略就是巡邏、撲滅以及設置防火巷。

    不同的典範會導出不同的因應策略,沒有哪一種典範是絕對好或絕對不好的,但直接跳入戰爭典範,以國家安全的名義介入,雖然看起來最直接有效,但後果可能也更麻煩,我認為是需要細思量的。

    (過去相關文章:〈因應假新聞的五種典範〉
    https://medium.com/%E9%84%AD%E9%BE%9C%E7%85%AE%E7%A2%97%E9%BA%B5/%E5%9B%A0%E6%87%89%E5%81%87%E6%96%B0%E8%81%9E%E7%9A%84%E4%BA%94%E7%A8%AE%E5%85%B8%E7%AF%84-a9786547bf1e)

    我個人的立場偏向 #疾管典範 跟 #天災典範,也就是更期待政府與民間攜手合作,以提高公民素養、#科學思辨力 為基礎,將假新聞的威脅 #視為一種常在風險 加以管理。

    我個人認為這是民主國家,最該優先採取的回應方式。雖然不管採取哪種因應措施,多少都會碰到言論自由的紅線,但倘若社會對特定典範沒有信任感跟共識,想像跟討論時都快速用上戰爭語言,只會讓確認偏誤這隻怪獸愈發兇惡、黨同伐異的問題更嚴重。

    如果我們被「假新聞的討論」弄得心神不寧,那其實假新聞也就達到目的了。一隻蒼蠅想要砸毀一家瓷器店很難,但蒼蠅卻能夠惹怒一頭公牛,誘使牠衝進瓷器店,毀了一切。台灣就是瓷器店,而充滿怒氣的公牛們已蓄勢待發。

    假新聞很像超廉價的恐怖攻擊,主要的目標都是綁架我們的想像力,讓我們提心吊膽、產生低品質的焦慮、質疑與對立,做出過當的行為。擔心一輛又一輛汽車上有沒有炸彈,也擔心一個又一個粉專是不是已經被收買了。

    我們當然要提防,要行動,但不該像是提防炸彈一樣緊張兮兮,隨時拿著槍要把恐怖份子斃了。而是該像地震或登革熱一樣,有心理準備,平時也做好演練跟預防擴散。

    回到沈老師的演講逐字稿,其實他已經提出好幾個可行作法,除了媒體識讀以外,另外就是 #揪出節點 跟 #透過影片建立敵我意識,但他也表示他的擔憂:目前沒有組織、沒有政府或民間預算能做這些事情。

    這不禁讓我想到最近大熱的公視台劇《 我們與惡的距離 The World Between Us》。這部我認為製作精良達到台劇天花板的好戲,十集才花 4300 多萬製作。能在那麼多面向,把故事都說的那麼好,我想能夠帶來的影響,比再精闢的論述或重大新聞,都大太多了。

    所以我覺得,台灣實在值得花個一億(或是更多),拍一部《我們與中國的距離》,好好把我們面臨的問題用寫實的故事呈現出來。

    但我想了想,這樣的題材應該沒有人敢拍。當我發現絕對不可能在台灣的大型精緻影劇作品中,出現對中國的批評,就覺得很恐怖。儘管這就是為何該拍,儘管還是沒有人敢拍。

    我雖然對於建立台灣國族認同沒有興趣,但中國的確已經透過我們都知道的方式,很有效地消除了最有影響力的戲劇作為構築防禦工具的可能。我想這不管愛奇藝或騰訊、優酷進不進來台灣市場,都來不及了。

    如果精緻大戲拍不成,找Youtuber 網紅或許有機會,擴散效果也不錯。最最不濟,或許拍一個拍不成的劇為何拍不成的故事,也不錯。

    另外,我認為就是要認真建立一個新的組織,有點像是氣象局+國家災害防救科技中心,或是疾病管制署+各地衛生局這樣的搭配,用天災典範跟防疫典範來應對假訊息。我認為去戰爭化,對於台灣這個特殊的狀況來說,對於扮演印太非麻煩製造者的角色來說,都是比較好的選擇。

    雖然《美國隊長 2》其實沒能告訴我們該怎麼真正把九頭蛇處理掉,但另一部漫畫或許可以。

    在漫畫《潮與虎》(舊譯「魔力小馬」)中,同樣是九字輩的九尾狐「白面者」,吸取人的惡意跟怨恨成長,成為毀天滅地的怪物。孵化出白面者的人類沙加克沙,獲得怨恨集合體的獸矛,最後充滿怨恨的阿虎成為第一個字伏,白面者不斷以怨恨為食,創造出一代一代的字伏(失去理智的怪獸)。

    要打敗白面者,首先要認知白面者就是我們自己孕育出來的,不是全然的他者,那些看起來代表惡的人或妖,其實也需要我們理解、需要想方設法讓他們成為我們的夥伴,而不是排斥切割。要撐住這個島,需要所有人、民間力量、專門機構的協力。

    然而,最終的關鍵是,不要靠恨的力量。

    為了守護未來、為了守護所有人,包括那些我們討厭的人,我們必須要面對挑戰,whatever it takes,但我始終相信,恨、恐懼、焦慮,會讓我們用錯手段、走上錯誤的道路。

    以上,是一個軟爛中年人的真心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