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私人銀行工作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私人銀行工作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私人銀行工作產品中有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0萬的網紅葉朗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做邊行都好,不單要掌握最新的市場動向,更重要的,是去了解發生過的人和事,從而在這個到處都有人在 bluff 的世界中尋找真相。 陽光明媚,跟舊同事坐在這家餐廳吃早餐,心情特別好。 忽然間,鄰座有一把高八度的聲音說:「做乜收我咁貴?」 早上食客不多,而每張桌子相距就算沒有五米距離,也應該有三米。...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萬的網紅飲食男女,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在長沙灣有一家以茶作主題的餐廳Tea Hub,當中所有的食物都以茶入饌,茉香紙包魚配香草意粉、抹茶鮮奶、焙茶栗子戚風蛋糕等等,特別的食物及舒服的裝潢令其在IG上受不少人歡迎。 對於八十後Tiffany而言,她雖非在長沙灣長大,但對於此地回憶不少,皆因丈夫於區內讀書,熟悉四周環境,由拍拖到拍婚紗照都...
私人銀行工作 在 Venise Chan 陳詠悠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3 22:13:04
不經不覺已經兩年多了。今日是我在私人銀行工作的最後一天,感謝各位同事❤️沒有想到竟然可在上班時能真心認識到一群好友。人生或許會遇上種種離別的時候,但願緣聚緣散。希望今天的暫別會是日後更深厚的相聚。Last day of work at Bank of China HK ! Time to move ...
-
私人銀行工作 在 飲食男女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2-11 20:00:04在長沙灣有一家以茶作主題的餐廳Tea Hub,當中所有的食物都以茶入饌,茉香紙包魚配香草意粉、抹茶鮮奶、焙茶栗子戚風蛋糕等等,特別的食物及舒服的裝潢令其在IG上受不少人歡迎。
對於八十後Tiffany而言,她雖非在長沙灣長大,但對於此地回憶不少,皆因丈夫於區內讀書,熟悉四周環境,由拍拖到拍婚紗照都在此區,雖不是童年回憶,也佔據了人生重要的位置。
開這間餐廳前,Tiffany於私人銀行當財富管理員,如眾多八十後故事一般,有感銀行業雖然賺錢夠多,但生活沉悶,思前想後了年多,最終丈夫輕描淡寫地跟她說,既然二人沒有小朋友,沒甚麼負擔,那不妨一試,讓她毅然辭職。
辭職後當過義工,亦因為在英國讀書時,愛上喝茶文化,修讀不同的茶藝的課程,在這過程中,浮起一絲疑惑:咖啡、酒及茶都是很受歡迎的飲品,為甚麼人們喝咖啡喝得這麼普及,但茶類卻做不到?若用簡單一點的方法,吸引別人去喝茶,豈非好事?
剛巧在覓鋪時,現時的鋪位空出來,於是Tiffany承租下來,開設以茶為主的Tea Hub。初接觸飲食業,從零開始,頭半年吃力得很,撐過半年後,開始上手,亦慢慢感受到長沙灣那新舊交融的魅力,以及街坊間的人情味。於是她開始添上一重身分,當起長沙灣導賞團的發起人。
「我在這裏逛一轉,叔叔姨姨就會跟我說,這麼早就下班了,好像互相認識一樣;我以前做銀行不會認識這麼多人,很多不同類型的人這裏都有。」如此說的Tiffany,帶我們短短地逛過附近的店鋪,活字印刷店、老餅店、醬油店,途中跟不同的街坊親切地打招呼聊天。「這區有很多事情值得我們留意,例如去買東西,會發現原來有一間活字印刷的模具在,他們說以前做印刷,所以有這些東西留下,其實人們會特地去台灣看這些,但你很少有香港見到這些東西。」
認識過不同店鋪店主,Tiffany開始覺得,其實這區都有不少有趣的店鋪及事物值得分享,但又可以有甚麼途徑讓別人知道?看到別的咖啡店都舉辦展覽,於是打算邀請熟悉的畫家畫畫,在店內舉行展覽,結果對方反而提議,讓她舉辦活動,帶他們逛長沙灣,然後畫畫掛在餐廳的門口,促成了第一次的導賞團。
第一次帶團,事前工夫多,亦自問做得未夠好,回家後甚至已虛脫,但慶幸畫家跟店主的反應不錯,前者對於更能了解長沙灣而高興,後者對於有人嘗試了解而開心,亦因此而讓她決定繼續下去,自去年9月開始,到現時已經舉辦了四次的免費導賞團。
對於Tiffany而言,Tea Hub是一個平台,能讓她做到自己想做的事,遇到這輩子以為遇不到的人。並且在這新舊交集的社區中,在還能趕及之前,記錄下這個被不少人忽略的社區面貌。
採訪:范名雅
攝影:馮逸家
Tea Hub
地址:長沙灣順寧道439號順寧閣地下2號鋪
營業時間:12nn-9pm
電話:9767 0900 / 2337 7278
人均消費:$51-$100
詳情: http://bit.ly/2U7lWd3
===================================
立即Subscribe我哋YouTube頻道:http://bit.ly/2Mc1aZA (飲食男女)
新店食評,名家食譜,一App睇晒!
立即免費下載飲食男女App: http://onelink.to/etwapp
《飲食男女》Facebook:http://www.facebook.com/eatandtravel
飲食男女網站:http://etw.hk
Follow我哋Instagram,睇更多靚片靚相:http://bit.ly/2J4wWlC (@eat_travel_weekly)
私人銀行工作 在 葉朗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做邊行都好,不單要掌握最新的市場動向,更重要的,是去了解發生過的人和事,從而在這個到處都有人在 bluff 的世界中尋找真相。
陽光明媚,跟舊同事坐在這家餐廳吃早餐,心情特別好。
忽然間,鄰座有一把高八度的聲音說:「做乜收我咁貴?」
早上食客不多,而每張桌子相距就算沒有五米距離,也應該有三米。我向那邊望了望,看見一男一女坐在鄰桌。
發出聲浪的是那位女顧客,她看起來衣著端莊,卻是一臉的不悅。
那個男的,帶着眼鏡也似是很斯文,樣子有點像年輕的黎明。
做乜收咁貴?
黎明喎,阿太,呢啲嘢冇得平㗎。
女子接著又大聲說:「你地收我成 1%? Morgan Stanley 都係收緊我 0.75% 喳。」
朋友與我相視而笑,因為他便是 Morgan Stanley 的,而他當然認識黎明,雖然不熟。
黎明看來點不知所措,見他尷尬得紅了脖子。周邊的眼睛開始注視他們,黎明正努力地跟女士解釋,又拿出好一堆文件出來指手劃腳。
喝一口 black coffee ,想跟朋友說些什麼但又沒有說出來,反而是朋友先笑著開口:「懷唔懷念以前嘅日子?」
那時候,不到三兩天就會收到客戶的埋怨。
「Credit Suisse 借到 clean loan 俾我呀,你哋又唔得?乜都唔得!」
「我喺 J.P.Morgan sell 個 option,佢都畀成三千幾 premium ,你淨係畀千八我?唔 Q 係呀嘛!」
「人哋 Deutsche Bank 個信托冇收我錢喎。」
不少客戶都有多於一個私人銀行戶口,所以總會把各銀行的 offer 作比較,但 PB 的 pricing 是屬於海鮮價,而產品種類也非常廣泛。別人有的,你未必一定有。
然後最大獲就係,當你聽見其他人有,你又覺得自己一定要有。
有一次,一位國內客戶強烈要求把他自己註冊在國內的私人飛機按給我們銀行借貸。
那位萬總跟我說,Marcus,你們另一家瑞士的同行都願意借錢給我,xiong di,你是不是不想跟我做生意?
Well,他找我,當然不是把我當 xiong di,而只是因為我們這種國際銀行的貸款率相對上比國內的便宜很多。但而以我理解,一般也只有國內銀行會願意提供借貸予國內註冊的飛機。
萬總堅持這是可以做得到,所以出於禮貌,我也唯有多打了幾個電話給其他銀行友人 make sure 其他海外銀行也不會做。
問了三五個,答案如我所料,根本不可能。坦白說,大家的 legal assessment 都差不多。結論是,萬總在亂噏 twenty four。
不過當我最後打電話給一個在一家法資私人銀行工作的朋友了解時,才發現到他們是當時唯一一家願意借貸給註冊於國內私人飛機的大型銀行。
除了是歸根於他們的 legal 略為寬鬆外,另外他們也會要求客戶幫私人飛機多做一份額外貸款保險。
後來才知道,他們也只是做過一兩單類似交易而已。雖然當時知道自己銀行也不會接受這種做法,我還是去一家比較相熟的保險 broker 拿了一個 quote,再回去跟萬總稟報。
估都估到,他聽了後,還是把飛機按了給國內的招商銀行。
Now you see,不時有客戶為圖特別待遇,就去對自己的 banker 作無中生有的要求,or make a bluff。
記得當年還沒有深港通滬港通等平台的時候, A 股 financing 是一個較新的話題。
有一次 Zuma 跟一班同行敘舊,一起討論最近客戶有什麼古怪要求。
一個 JP Morgan 的女 banker 提起,她的大客客戶告訴她,UBS 那邊為他提供了 A 股融資,所以如果她那邊不能配合,他便會把那三千萬美元等值的資產搬去 UBS。
同場另一個 UBS 的 lending specialist 搔了搔頭,說沒有這個可能,他同樣的要求剛剛在上一個星期才被自己的信貸部拒絕。他説,反而有聽到其他客戶有提起説 JP Morgan 那邊可以做到...
正當大家在大笑的時候,Goldman 那位靚仔便插嘴說,他們那邊通常可以 take 那些 A 股然後 write 一個 zero strike option 給客戶,之後可以再用這個 option 向信貸部抵押借貸。
知己知彼,不一定會百戰百勝,但至少,唔會畀人老點。
私人銀行工作 在 蘇浩 Anthony So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每當聽到人對著我說,「乜原來 banker 係咁㗎」 ,內心都很不好受。
印象最深刻一次,是在一個衣香鬢影的婚禮上,坐在一位靚女主播隔離,開頭互相介紹自己做什麼工作的時候還是有說有笑的。
但憑著一位新聞工作者熟練的訪問技巧,那碟蟹蓋還未上,她成功向葉某套取很多私人資料,包括開什麼車住什麼樓做了什麼私人投資之後,主播開始變得冷淡了。為什麼?原因不明,但她說了一句話,我到今天依然記得那口輕蔑的語氣:「我以前男朋友都係 banker,不過同你好唔同。」
「你說不愛就不愛,我一個人欣賞悲哀,」呢下真係 hurt 到心臟。
後來才知道,主播以前的男朋友雖然也在銀行工作,但他是一個 trader,不是 banker。
想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已經萌起好一段時間了,因為識啲唔識啲嘅人實在太多。
其實 Banker 又好,trader 又好,不就是一個稱呼而已,但為了不讓其他人對 banker 有個不合理期望,而導致有些人選錯職業或嫁錯老公,實在有必要說清楚何謂一個 banker。
銀行是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行業,其規模之大、分工之細,在外行人眼中未必看得出來。
無論在歐美最著名的投資銀行或私人銀行工作,崗位大致上可分為前中後三線。
後防的人工最低,負責的例如是 documentation 及 operations 等。
中場就比較海鮮價,而這種 middle office 泛指產品部門 (product solutions) 或者是風險部門 (market/ credit risk) 。
前線,當然就是賺錢最多的,但前線也不一定是 banker。
一家投資銀行裏,賺錢最最最多的,通常都是操自己公司盤的交易員 (好像 proprietary trader) 或者是像 private equity 那類坐盤做 deal 的 (例如 special situation group) merchant banker。
曾經認識一位 commodities trader,在新加波工作,年薪大約一百萬美金左右,而當時他只有二十八歲;也見過一位做 special situation 的鬼仔,僅僅三十二歲已經成為 Partner MD (這通常是四五十歲老鬼,又能幫公司賺很多很多錢才有機會做到的),搵好鬼多球美金。
但要 find out 一個 banker 通常搵幾多錢,我們必須撇除以上這些在三個 standard deviations 以外 的 superstars,因為,雖然他們的 package 屬於幾何級別,但他們對著的是「盤」,而不是「客」。
一家投資銀行裏,直接對客的,才能稱之為 banker 吧。
一說到 banker,通常只有 investment banker 和 private banker 兩種。
先講 investment bankers。
那些世界頂尖大學學府的尖子,被上天欽點後,一入行就會加入 IBD 的 analyst program。
我那個不是太過久遠的年代,analyst 的年薪 (basic +bonus) 大約可以是十五至二十萬美金。有幸晉升到 associate 的話,年薪可以去到三十多萬美金。
別忘記,那個年代還是有 housing allowance 的,但大部份銀行在金融海嘯後已經把這種福利取消,或把那些津貼納入 salary 了。
大部分美資大銀行是做三年 analyst,之後再做三年 associate,而最快六至七年後便可以去到 vice president 等級。
絕大部份人在職業生涯中,只要願意努力及忍耐,我認為都大可去到 VP level。
不過這個 band 的範圍很大,一個做了一年的 VP 和一個做了二十年的 VP,人工可以差很遠。
很多銀行在 VP 後會加上 executive director 或 director ,從而製造更多職位上升的空間。Goldman 是一個例外,因為他們只有一個 VP grade,但他們在美國以外的 VP 全部叫做ED,所以在香港或倫敦如果見到 Goldman 的 ED 時,很多人奇怪他們為什麼那麼年輕便這麼高級,實情他們可能只有六至七年的經驗。
絕大部份人的職業旅途上,做到 VP 已經是一個備受尊敬的終點。只有少部份人,憑驚人毅力及在長期過勞的情況下,才可以做到 managing director。
今時今日還爬得上 MD 職位的朋友告訴我,現在和黃金時代不同,已經未必每人都有一球美元的年薪。
那麼 private banker 又如何?
可能是自己走過的路,感覺是格外凄楚。
私人銀行家的工作是沒有初階的,意思是,除了一兩所美資大行會願意像投行辦這種 analyst 班之外,絕大部份的私人銀行只會請有經驗及,most importantly,有客戶的精兵。
畢竟,作為 revenue center ,請人就是要為公司找生意。
叫得做私人銀行家,基本上已經有一班固定客戶。最年輕的 private banker 通常都已經廿多三十歲,職位普遍都叫 associate director 或 director。
跟投資銀行不同,不管你年紀多大,經驗如何,私人銀行家的年薪是根據你幫公司找的revenue 而去計算的。
通常一個 AD 可為公司帶來大概二百萬美元的 revenue,而 D 大概是三百多萬美元。
至於 total compensation,大約會是 revenue 的10-15%。
人工的距離,取決於兩個原因。
第一,當然是看看客戶是否你自己找回來的。
什麼意思?
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會見到不同的 private banker 在不同的銀行跳槽。雖然他們會用盡 200%的力度把舊客戶帶到新銀行開戶,但經驗之談是,有三至四成的戶口還是會留下來的。當有這個情況出現的時候,有些較幸運或被賞識的同事便有機會接收到這些戶口了。
不過公司不是傻的。
接收這種舊客,你用的 effort 不用太多,所以公司也不用 pay 得特別好。相反地,如果客戶是你自己由零開始 (我們叫揼石仔) 爭取回來的戶口,那麼公司便會 pay 得更 generous 了。
也因為這個原因,一位八球 revenue 的 ED 可以搵得多過一個十球 revenue 的 MD。
原因是,那個 ED 的所有客戶是他當年由滙豐分行一個一個戶口搬過來的。
相反,那個 MD 則是老臣子,只是看顧著公司多年的舊客。
私人銀行跟街邊的零售銀行最不同的,是食水不能太深。
做一個 accumulator,私人銀行在各同業激烈競爭下,每個 trade 都可能只收你十個八個 bps,跟恒生滙豐收取客戶的,相距甚遠。
如是者,一個 private banker 要有坐擁好幾十億美元的客戶資產,才有機會突圍而出。
錢,好很多的錢。
講咗咁耐,private bank 還是 investment bank,份工應該點揀?
一個二三十歲的私人銀行家,收入通常遠不如同齡的投資銀行家。
但當真的努力找到 top clients,三四十歲時可能會更快追回所有失去的。
說真的,跟任何職業都一樣,banker 不就是每天營營役役去 make a living 的小嘍囉。
但也跟任何職業一樣,總有些人會比其他人努力,因為就算是一個 make a living 的小嘍囉,終有一天也希望可以 make a difference。
私人銀行工作 在 葉朗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每當聽到人對著我說,「乜原來 banker 係咁㗎」 ,內心都很不好受。
印象最深刻一次,是在一個衣香鬢影的婚禮上,坐在一位靚女主播隔離,開頭互相介紹自己做什麼工作的時候還是有說有笑的。
但憑著一位新聞工作者熟練的訪問技巧,那碟蟹蓋還未上,她成功向葉某套取很多私人資料,包括開什麼車住什麼樓做了什麼私人投資之後,主播開始變得冷淡了。為什麼?原因不明,但她說了一句話,我到今天依然記得那口輕蔑的語氣:「我以前男朋友都係 banker,不過同你好唔同。」
「你說不愛就不愛,我一個人欣賞悲哀,」呢下真係 hurt 到心臟。
後來才知道,主播以前的男朋友雖然也在銀行工作,但他是一個 trader,不是 banker。
想寫這篇文章的念頭已經萌起好一段時間了,因為識啲唔識啲嘅人實在太多。
其實 Banker 又好,trader 又好,不就是一個稱呼而已,但為了不讓其他人對 banker 有個不合理期望,而導致有些人選錯職業或嫁錯老公,實在有必要說清楚何謂一個 banker。
銀行是其中一個歷史最悠久的行業,其規模之大、分工之細,在外行人眼中未必看得出來。
無論在歐美最著名的投資銀行或私人銀行工作,崗位大致上可分為前中後三線。
後防的人工最低,負責的例如是 documentation 及 operations 等。
中場就比較海鮮價,而這種 middle office 泛指產品部門 (product solutions) 或者是風險部門 (market/ credit risk) 。
前線,當然就是賺錢最多的,但前線也不一定是 banker。
一家投資銀行裏,賺錢最最最多的,通常都是操自己公司盤的交易員 (好像 proprietary trader) 或者是像 private equity 那類坐盤做 deal 的 (例如 special situation group) merchant banker。
曾經認識一位 commodities trader,在新加波工作,年薪大約一百萬美金左右,而當時他只有二十八歲;也見過一位做 special situation 的鬼仔,僅僅三十二歲已經成為 Partner MD (這通常是四五十歲老鬼,又能幫公司賺很多很多錢才有機會做到的),搵好鬼多球美金。
但要 find out 一個 banker 通常搵幾多錢,我們必須撇除以上這些在三個 standard deviations 以外 的 superstars,因為,雖然他們的 package 屬於幾何級別,但他們對著的是「盤」,而不是「客」。
一家投資銀行裏,直接對客的,才能稱之為 banker 吧。
一說到 banker,通常只有 investment banker 和 private banker 兩種。
先講 investment bankers。
那些世界頂尖大學學府的尖子,被上天欽點後,一入行就會加入 IBD 的 analyst program。
我那個不是太過久遠的年代,analyst 的年薪 (basic +bonus) 大約可以是十五至二十萬美金。有幸晉升到 associate 的話,年薪可以去到三十多萬美金。
別忘記,那個年代還是有 housing allowance 的,但大部份銀行在金融海嘯後已經把這種福利取消,或把那些津貼納入 salary 了。
大部分美資大銀行是做三年 analyst,之後再做三年 associate,而最快六至七年後便可以去到 vice president 等級。
絕大部份人在職業生涯中,只要願意努力及忍耐,我認為都大可去到 VP level。
不過這個 band 的範圍很大,一個做了一年的 VP 和一個做了二十年的 VP,人工可以差很遠。
很多銀行在 VP 後會加上 executive director 或 director ,從而製造更多職位上升的空間。Goldman 是一個例外,因為他們只有一個 VP grade,但他們在美國以外的 VP 全部叫做ED,所以在香港或倫敦如果見到 Goldman 的 ED 時,很多人奇怪他們為什麼那麼年輕便這麼高級,實情他們可能只有六至七年的經驗。
絕大部份人的職業旅途上,做到 VP 已經是一個備受尊敬的終點。只有少部份人,憑驚人毅力及在長期過勞的情況下,才可以做到 managing director。
今時今日還爬得上 MD 職位的朋友告訴我,現在和黃金時代不同,已經未必每人都有一球美元的年薪。
那麼 private banker 又如何?
可能是自己走過的路,感覺是格外凄楚。
私人銀行家的工作是沒有初階的,意思是,除了一兩所美資大行會願意像投行辦這種 analyst 班之外,絕大部份的私人銀行只會請有經驗及,most importantly,有客戶的精兵。
畢竟,作為 revenue center ,請人就是要為公司找生意。
叫得做私人銀行家,基本上已經有一班固定客戶。最年輕的 private banker 通常都已經廿多三十歲,職位普遍都叫 associate director 或 director。
跟投資銀行不同,不管你年紀多大,經驗如何,私人銀行家的年薪是根據你幫公司找的revenue 而去計算的。
通常一個 AD 可為公司帶來大概二百萬美元的 revenue,而 D 大概是三百多萬美元。
至於 total compensation,大約會是 revenue 的10-15%。
人工的距離,取決於兩個原因。
第一,當然是看看客戶是否你自己找回來的。
什麼意思?
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會見到不同的 private banker 在不同的銀行跳槽。雖然他們會用盡 200%的力度把舊客戶帶到新銀行開戶,但經驗之談是,有三至四成的戶口還是會留下來的。當有這個情況出現的時候,有些較幸運或被賞識的同事便有機會接收到這些戶口了。
不過公司不是傻的。
接收這種舊客,你用的 effort 不用太多,所以公司也不用 pay 得特別好。相反地,如果客戶是你自己由零開始 (我們叫揼石仔) 爭取回來的戶口,那麼公司便會 pay 得更 generous 了。
也因為這個原因,一位八球 revenue 的 ED 可以搵得多過一個十球 revenue 的 MD。
原因是,那個 ED 的所有客戶是他當年由滙豐分行一個一個戶口搬過來的。
相反,那個 MD 則是老臣子,只是看顧著公司多年的舊客。
私人銀行跟街邊的零售銀行最不同的,是食水不能太深。
做一個 accumulator,私人銀行在各同業激烈競爭下,每個 trade 都可能只收你十個八個 bps,跟恒生滙豐收取客戶的,相距甚遠。
如是者,一個 private banker 要有坐擁好幾十億美元的客戶資產,才有機會突圍而出。
錢,好很多的錢。
講咗咁耐,private bank 還是 investment bank,份工應該點揀?
一個二三十歲的私人銀行家,收入通常遠不如同齡的投資銀行家。
但當真的努力找到 top clients,三四十歲時可能會更快追回所有失去的。
說真的,跟任何職業都一樣,banker 不就是每天營營役役去 make a living 的小嘍囉。
但也跟任何職業一樣,總有些人會比其他人努力,因為就算是一個 make a living 的小嘍囉,終有一天也希望可以 make a differe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