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神經內科檢查台北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神經內科檢查台北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產品中有3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常做運動的人遇到什麼問題呢? 🤔 我習慣做大量運動 一個禮拜; 在家訓練兩次 至少三小時 🏋️♀️ 外騎三次 至少八個小時 🚴 今年4月我左大腿的關節開始疼痛 左膝蓋上太突然得沒感覺了 我怎麼了 !? 😟 去看復健科 醫生說 : 👨⚕️ 肌肉很健康 ~ 問題應該是神經! 去看神經內科 醫生說...
同時也有1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喝對水、慎防毒、控三高 」介紹 訪問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台灣每8人就有1人腎臟出問題, 但96%的人有慢性腎臟病卻不自知! 腎臟是人體的「超級濾心」,負責過濾血液、調節體內水分、製造尿液排泄廢物與毒素,同時也是維持骨骼健康、調節...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的推薦目錄
- 關於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陳娃娃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 關於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9:41:45
. 【2021東基:門診見習篇】 . 之所以喜歡利用每年的寒暑假出去見習,是因為可以一窺不同地區的醫療現況。新制公費生升任主治醫師後要下鄉六年,也可趁機看看未來下鄉環境大概如何。受疫情影響,加上過去幾次見習已經參與過多次IDS、居家醫療,所以這次來到台東以門診見習為主。以下分享最有印象的感染科、洗腎...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Jamie醫學日記|讀書×學習×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2 13:05:01
. 【恆基見習 Day 1】 今天一整天都在跟診。 恆基很小,規模大概跟台北常見的那種聯合診所差不多,只是多了住院功能而已。 一早先參加了員工禮拜,在一個看起來像是民宅改建的小禮拜堂裡舉行,裡面擠滿了人一起敬拜讚美。印象比較深刻的是超長的代禱:應該禱告了十幾分鐘,幾乎所有科室都有代禱事項。接著就到...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陳娃娃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12-14 14:47:38
很多人問我是怎麼發現腫瘤的看什麼科 我在這邊統一打ㄧ篇文唷🤍 / 在9月初的時候有一場台中證件照 有ㄧ個客人說看我就知道我的身體要壞掉了當場幫我按摩說我鎖骨那邊很腫 因為我ㄧ直以來一疲累液下就會痛痛的 所以在9月底我去了台北馬偕掛了兩科門診 🔺胸腔內科/主要是想看我鎖骨凸出來的那塊 🔺血液腫瘤科/主...
-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1-02 12:22:23本集主題:「腎臟科名醫江守山教你逆轉腎:喝對水、慎防毒、控三高
」介紹
訪問作者:江守山 醫師
內容簡介:
台灣每8人就有1人腎臟出問題,
但96%的人有慢性腎臟病卻不自知!
腎臟是人體的「超級濾心」,負責過濾血液、調節體內水分、製造尿液排泄廢物與毒素,同時也是維持骨骼健康、調節人體免疫力、保護胰臟免於發炎、強化神經與肌肉機能的重要器官。但是,你知道嗎?「腎臟病」年年登上國人10大死因排行榜,可說是台灣人的「新國病」!根據衛福部最新統計,台灣罹患慢性腎臟病的人數超過200萬人,平均每8個人就有1個人罹患。更可怕的是,高達96%的人,不知道自己腎臟已經出了問題,往往病情發展到「快洗腎」,才知道自己罹患腎臟病!
腎臟科名醫江守山醫師,同時也是《吃對保健食品!》、《食在安心》的暢銷書作者,他開宗明義指出,腎臟病之所以成為台灣人的「新國病」,全是因為錯誤觀念根深柢固。為此,他特別在書中破解國人對腎臟的8大錯誤觀念,像是男性常把泡泡尿、混濁尿,跟腎虧混為一談,寧願選擇來路不明的偏方而不願就醫,結果反而造成腎臟嚴重損壞、必須洗腎;有些人怕吃太鹹腎臟會受損,特別買標榜健康的低鈉鹽,卻不知低鈉鹽的鉀含量非常高,腎功能不佳者吃了反而更要命……等等。這些似是而非的觀念,都是腎病罹患率居高不下的主因。
事實上,腎臟病是有跡可循的,想要及早發現並非不可能,只要掌握腎病上身的5大徵兆,像是尿液顏色異常或尿量異常(每天高於3000 cc或低於400cc)、水腫、腰痠背痛,以及30歲以前或60歲以後突然有高血壓……等等,都可能是腎功能出了問題。但是,高達九成的人在遇到真正的腎病徵兆時,往往缺乏正確常識與判斷力,以致罹患腎病卻不自知。
預防腎病!江守山醫師的獨門護腎祕訣大公開!
視病如親的江醫師,有感於台灣腎病罹患率年年攀升,特別將腎臟專科醫師的專業與多年來身體力行的護腎祕訣提供給大家:(1)聰明喝水,掌握起床就喝水、運動前中後要喝水、便祕或尿液呈深黃褐色時要喝水的喝水時機;(2)小心防毒,少外食、少吃加工食品、少喝飲料、少用塑膠餐具;(3)控制三高,三餐定時定量、體重符合標準、運動要足夠……等等,相信只要跟著江醫師一起身體力行吃、喝、住的避毒要點,就可預防腎病上身,腎臟用到120歲也沒問題!
解析腎病檢查&治療,讓你知己知彼保健康!
更難能可貴的是,本書詳盡介紹不同種類的腎功能檢查方法、台灣5大常見腎病變與3大腎病併發症,如果你已經罹患腎病,本書可幫助你了解如何透過飲食控制、正確用藥、生活注意事項,避免腎病進一步惡化,成功逆轉「腎」!萬一不幸被醫師告知必須洗腎,本書也提供了尿毒症患者的飲食、治療原則,有效控制病情,保有良好生活品質。
本書不僅是一本腎臟健康照護的最佳指南,也是解答你心中對腎臟保健所有疑惑的寶典,擁有本書,就好像家裡住了一位腎臟科醫生!
作者簡介:江守山
現職:
江醫師健康舖子執行長
江醫師房屋健檢中心執行長
江醫師保健館創辦人
江醫師健康廚房創辦人
中華民國居住安全健康協會理事長
中華室內環境檢測協會理事長
財團法人遠山健康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中壢家安診所院長
喜悅健康診所醫師
經歷:
新光醫院腎臟科主任
台灣腎臟醫學會理事
輔仁大學醫學系專任講師
中華順勢醫學會理事長
台北榮民總醫院內科主治醫師
作者粉絲頁: 江守山醫師
出版社粉絲頁: 新自然主義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twnews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10-03 19:00:03✔︎ 成為七七會員(幫助我們繼續日更,並享有會員專屬福利):https://bit.ly/3eYdLKp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來看志祺七七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 如果不便加入會員,也可從這裡贊助我們:https://bit.ly/support-shasha77
(請記得在贊助頁面留下您的email,以便我們寄送發票。若遇到金流問題,麻煩請聯繫:service@simpleinfo.cc)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老年憂鬱症
各節重點:
00:00 前導
01:17 什麼是失智症?
02:32 失智症的分類
03:38 阿茲海默症的病因
05:25 正常老化與失智的差別?
06:38 老年憂鬱 vs. 失智?
08:05 如何與有失智症的家人互動?
09:30 我們的觀點
11:00 提問
11:12 結尾
【 製作團隊 】
|企劃:宇軒
|腳本:宇軒
|編輯: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歆雅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關於失智症 - 台灣失智症協會 :https://bit.ly/3kXESIt
→阿茲海默症的10個警訊:https://bit.ly/3cMnKTd
→巴金森氏症病患注意!四成病患容易發生「失智」症狀 - 愛.長照:https://bit.ly/3cPM0nG
→「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症狀差在哪?林志豪醫師10秒教你分辨:https://bit.ly/347OdGY
→健忘不等於失智!這 6 個生活習慣預防失智提早找上門 - 健康遠見:https://bit.ly/3cGso58
→是失智症,還是老年憂鬱症?同樣是健忘,差別在於「病識感」 - 早安健康:https://bit.ly/2GfHZwt
→失智症初期照顧方法:與正常老化的差異│家天使-失智症照顧安心託付:https://bit.ly/3kWKP8G
→老年憂鬱症(一):健忘又愛發脾氣,真的只是失智嗎?|家天使照顧服務:https://bit.ly/33cl8uQ
→不一定是失智症,老年憂鬱症也會引起「記憶障礙」 - 健康遠見:https://bit.ly/34ejtnG
→「我不認識你,但我記得你的好」失智長者不會表達,可是感覺得到-《把時間留給自己》 - 愛.長照:https://bit.ly/2GbS2Tt
→失智症的早期症狀有這12個!痊癒者描述自己逐漸失智的情形 - Heho健康網:https://bit.ly/348ajsR
→《依然精彩—輕度失智症因應之道》 - 台灣失智症協會:https://bit.ly/3jfJol7
→照顧失智長輩可以這麼快樂!曹汶龍:陪他玩,但別老問「我是誰?」 - 50+:https://bit.ly/3ihxYfz
【 延伸閱讀 】
→失智症的預防 - 衛福部國民健康署 :https://bit.ly/3n3EcU4
→記憶力變差、常跌倒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了?影像檢查及早揪出早期失智症 - 華人健康網 :https://bit.ly/3cP0GTV
→正常老化?或失智症? - 高醫醫訊 慢性疾病專刊 2018.05 第37卷12期:https://bit.ly/3cMnTpJ
→為什麼檢查正常但大腦就是不舒服? 腦霧、失智你現在就該知道的事!:https://bit.ly/3jfBvwf
→老人憂鬱與認知功能障礙《內科學誌》2014:25:158-164:https://bit.ly/3l3iLAF
→衛福部長照專區:https://bit.ly/3jgpmHr
→什麼是「主要神經認知障礙症」?:https://bit.ly/2ScYqfU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如有業務需求,請洽:hi77@simpleinfo.cc
🔴如果影片內容有誤,歡迎來信勘誤:hey77@simpleinfo.cc -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鄭淳予醫師 x 神經很有事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8-14 17:01:06#臺語影片示範 #口罩 #洗手 最近疫情不穩,我們還是發現許多長輩和老人家,口罩戴反或是上下顛倒!為了以臺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我們拍攝台語示範影片,隨著新冠肺炎的疫情又漸趨升溫,今天宜婷跟培樺,就要教你正確戴口罩以及洗手的方式,也要告訴你什麼時候該戴口罩,什麼時候又該勤洗手喔!🔜🔜 #分享給需要的人和長輩知道
#神經嗨嗨台語影片系列 是神經很有事團隊為了,以臺語為母語,及大齡族群製作的系列影片,我們希望透過「全臺語解說,大字幕,放慢解說速度」這些細節的調整,將重要的身心健康價值,傳遞給需要的長輩和您,期待您的支持!
#神經很有事團隊的防疫正能量
🎬🎬這個影片,想讓你了解:
🔸戴口罩的正確方法及時機。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及時機。
#影片大綱
🔸戴口罩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開:打開口罩包裝,檢查有無破損。
▫戴:兩端鬆緊帶掛上耳朵,鼻樑片固定在鼻樑,口罩拉開至下巴
▫壓:輕壓鼻樑片,讓口罩與鼻樑貼緊
▫密:檢查口罩上下左右是否與臉部服貼密合
🔸脫口罩的正確丟棄程序
▫雙手不要接觸口罩表面
▫直接將用過的口罩丟入垃圾桶
▫或是朝外對折捲起用衛生紙包起回家再丟棄
🔸戴口罩的正確時機
▫有發燒、咳嗽、流鼻涕等呼吸道症狀時
▫進出醫療院所時
▫出入通風不良及密閉空間時
▫有慢性疾病的患者
🔸勤洗手的正確方式(含口訣)
▫內:搓揉雙手掌心內側
▫外:搓揉雙手手背
▫夾:搓揉雙手指縫
▫弓:將手指頭弓起,搓揉指節與指背
▫大:搓揉雙手大拇指以及虎口位置
▫力:將手指頭立起搓揉指尖位置
▫腕:搓揉雙手手腕位置
🔸勤洗手的正確時機
▫吃飯前後
▫如廁前後
▫進入醫療院所前後
▫咳嗽、打噴嚏之後
▫接觸嬰幼兒及免疫力不全的人之前
主講 :賴宜婷。 王培樺
內容腳本 :賴宜婷。王培樺
導演: 黃詠荃 。 汪雅惠
後製剪輯: 黃詠荃。謝劭玟 Festiva Hsieh
#防疫正能量 #口罩 #洗手 #口罩口訣 #開戴壓密 #洗手口訣 #內外夾弓大立腕 #武漢肺炎 #新冠肺炎 #COVID19 #2019nCoV #全民防疫 #神經很有事團隊 #鄭淳予醫師
💚 💚加入我的Line好友:https://goo.gl/nvvoZQ
『神經很有事』YouTube ▶ https://goo.gl/xwNuU7
FB ▶ https://www.facebook.com/chunyuchengmd/
官網 ▶ http://www.chunyuchengmd.com/
Instagram ▶ https://goo.gl/ZMvbdu
.
有四個平台可以聽到我的音頻節目 👇 👇
🎧 Apple Podcast (iPhone)▶ goo.gl/sGiwZN
🎧 Google Podcast(Android) ▶ reurl.cc/b6N9R6
🎧 SoundCloud ▶ goo.gl/8Tigkr
🎧 Spotify ▶ reurl.cc/Gk4WLy
--------------------------------
#關於鄭淳予醫師
主治專長的項目有 : 頭痛 | 疼痛、暈眩、失眠、腦中風、肩腰背痠痛、神經痛、手足麻木無力、失眠、巴金森氏症、失智症、記憶力退化。
#國際頭痛年會講者-偏頭痛與腦心血管功能異常
#國際腦心血管疾病年會講者-腦靜脈逆流與循環功能分析
#現任
- 陽明大學腦科學研究所 博士
- Cheng's Neurological Clinic 主治醫師
-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兼任主治醫師
- 獲 2014 年國際神經血管疾病學會 年輕研究者獎
- 台灣神經科專科醫師
- 台灣神經重症加護專科醫師
- VidaOrange生活報橘 專欄作家
- ETNEWS健康雲 專欄作家
- 風傳媒 專欄作家
#經歷
台北榮總神經醫學中心 神經內科 主治醫師
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 神經內科 中風中心 執行長
#腦科學 #腦霧 #你腦霧了嗎 #健忘失神 #健忘 #失神 #brainfog #神經很有事 #失眠 #淺眠 #睡不好 #頭痛 #偏頭痛 #頭昏 #頭暈 #頭痛治療 #疼痛 #慢性疼痛 #疼痛治療 #失智 #記憶力退化 #中風 #高血壓 #鄭淳予醫師 #神經科 #神經科醫師 #神經內科 #chunyuchengmd #neurologist #neurology #headache #migraine #pain #poorsleep #insomnia #dementia #dizziness #vertigo #stroke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常做運動的人遇到什麼問題呢? 🤔
我習慣做大量運動 一個禮拜;
在家訓練兩次 至少三小時 🏋️♀️
外騎三次 至少八個小時 🚴
今年4月我左大腿的關節開始疼痛
左膝蓋上太突然得沒感覺了
我怎麼了 !? 😟
去看復健科 醫生說 :
👨⚕️ 肌肉很健康 ~ 問題應該是神經!
去看神經內科 醫生說 :
👨⚕️ 大腿關節的軟骨有發炎,
膝蓋上的神經已經壓迫了~
至少要半月不要騎車, 多復健, 做簡單的動作
OH~ 讓我好難過 😢
4月到6月我盡量少騎車
用熱水按摩關節, 做簡單的神經動作
也有去醫院的復健科 ~
可是 感覺沒什麼改變了
發炎還在 ! 壓迫還在 ! 無感還有 !
那時候我知道天母有一家治療所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馬上跟他們預約幾次的療程 !!
恩賜治療師 先確認我哪邊不舒服
發炎的痛度跟發炎不讓我做哪些動作的檢查
他講話 講所有的細節, 讓我完全了解 !!
第一次的療程
一場約45分的徒手物理治療與動作評估
療程結束後 恩賜治療師提供我回家功課
做一個禮拜的鍛鍊後我再來
第二次的療程 整體感覺順利很多 🙂🙂
關節的發炎感覺越來越小, 只有微微的痛
我回家再做一個禮拜的鍛鍊 感覺膝蓋越來越有感覺
第三次的療程 恩賜治療師讓我使用
SMARC AI醫療級運動復健器材 ~
原來SMARC是安全有效的訓練儀器,
適合全身協調, 心肺耐力, 肌力訓練 💪
也會提供虛弱, 退化, 受傷, 疾病功能動作訓練
我好像最喜歡 CS 106 (骨盆底強化機)
跟 CS 104 (骨盆活化機) 😛
這些器材很像健身房器材 ~
差別就是這些比較專業, 安全 !!
因為會感應到你的活動度, 功能肌力,
肌耐力, 協調性, 動作精準度
也會幫你整理動作角度, 動作速度,
正確次數, 協調性, 精確度
我興奮地挑戰高難度的訓練, 喘死我了 🤣
😎 SMARC提供的科學化報告說 :
我腹肌是最厲害, 腿肌力很正常, 手臂肌需要多練
生生優動運動物理治療所
真是熱愛做運動的人會喜歡的好地方
除了專業徒手治療, 還可以體驗SMARC器材,
拿到科學化評估報告與個人運動處方 ~
預約看這邊:
📍台北市士林區中山北路七段148-4號
☎ 02-2872-8889
❤️ 歡迎來追蹤我 IG : susu.cyclingday
https://www.instagram.com/susu.cyclingday/
❤️ 你還沒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嗎?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yWNzaJG1wYBdq51DMJVxcg
#生生優動 #運動物理治療所 #物理治療
#徒手治療 #健身 #運動治療 #疼痛治療
#健康賦能管理專家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Emma and Ernie
病了超過一星期,起先只是一般流感小發燒,躺了幾天後膝蓋決定來發個炎,反而痛到凌晨跛著腳去急診,那日清晨急診真的很閒,平常很忙的護理人員對我呵護備至,我坐在輪椅上被推來推去,還有人幫我拿藥,頓時覺得好幸福。平時被我照顧的人也是這種感覺嗎?我也給被照顧的人這種幸福感嗎?可惜骨頭沒什麼問題,打個止痛針就回家了,門診醫生再加了一針消炎針,驗了血,叫我今天再去看報告。原本應該休息的上星期,依然忙碌的不得了,因為繼續走來走去,所以走路仍然一跛一跛。剛剛想作弊取消掛號一點再重掛,這樣號碼會很前面,通常是一號,失敗數次之後發現了一個驚人的小秘密,原來這個醫生會事先看病歷,看完後系統鎖上,想作弊也不成。我在想原本看完醫生還要做的事,現在決定將順序顛倒,先做完後面要做的事再去看醫生,這樣可以少污染幾個地方。
至於為何生病還是無法避免忙碌的一週,我也不知道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除了帶著母親最新的MRI分別去兩個醫院給神經內科和神經外科的醫生看之外(這兩人是夫妻,超有趣),我自己順便照了X光回診,醫生對我的人工椎間盤與骨頭癒合的程度不是很滿意,但因為和他的技術無關,所以他就放過我了,或者也許因為他們一家四口吃了很多我買的果貿吳家水餃,總之一次門診看兩個病人這種事我還是第一次做,但也沒什麼好拿來說的。
讓我在發燒剛退就得在正中午到監理處辦驗車過戶的原因是某日大哥神秘兮兮的跟我說:「我今天做了一件很瘋狂的事。」然後叫我猜。我在電話這頭翻著白眼說:「你開車到花蓮?」「不是。」「台東?」「不是。」然後我就放棄了。答案是他們全家(除了在日本工作的女兒)去看車,當場下訂了。這種尋常人一天到晚在做的事可以被他定義為很瘋狂我也是昏了(那時我真的還在發燒啊)。然後他就說他那台16年的Camry報廢可以抵五萬,所以可以五萬塊賣給我,被我罵神經病,因為半年前我才問他要不要賣我20萬,被悍然拒絕。現在他決定買新車,才開五萬多公里的舊車自然落在我手上。至於我那輛1997年的紅色Camry (Emma是也),是母親六十歲那一年買的,我從英國回台灣時才開了四萬六,經過這些年的南征北討也還沒超過12萬公里,而且過年前才剛整理過,與其報廢不如送人。我一一詢問朋友都沒有興趣,最後落在很熟的水電工手上,還以三萬五成交。他們每三週會回花蓮探望住在安養院的母親,以往都是搭火車,現在有車可開,最開心的是他高中剛畢業的兒子,立馬要去學開車。我在實習醫師裡看過「骨牌移植手術」,這個應該可以叫「骨牌過戶」。因為星期五以前要把大哥的車牽回來,因此我趕在星期二就踩著一對軟腳趕快去辦了過戶。
清空車內雜物時,我萬般不捨,畢竟這輛車不但跟著我在三芝及台南住了數年,當年也是開著這輛車帶著前男友環台,最重要的是,這輛車的味道是丹丹的家,我開著這輛車載著丹丹回台北時,她從台南站到員林才坐下。回台南搬家時母親半夜肺炎住院,我開著這輛車一路飆回台北。也許這輛車跟我一樣,雖然歷經風霜,全車烤漆三次,南北往返無數回,去過雪地的合歡山,走過中橫與蘇花,不論那裡壞了,修過之後依然一樣可靠。因為連倒車雷達都沒有,所以我練就一身停車的好功夫。十六年是我在英國留學時間的兩倍,原本的計畫是等母親過世後沒有載輪椅的需求了再換車,如今提前說再見,那天,我暗自在車上掉了眼淚。
朋友問起時,我回答:「Emma the dog is having fun with other dogs (and a kitty). Emma the car I gave my plumber.」英國人就很愛笑plumber這個字,所以有機會就拿出來用。
綜合所有醫生的意見與解釋,我對母親的狀況有更確切的瞭解。有些醫生把「退化」比喻成機器老舊,其實並不然,至少大腦的退化並非如此。大腦的退化更像樹木的枯萎,是一條只能延緩,無法改善的不歸路。“It's like I am grieving her WITH her.” 是我能想到最恰當的描述。
我問醫生該怎麼照顧她,所有的醫生都說隨便我,她亂就讓她亂,想讓她睡就讓她睡,以前會抱怨腰痛現在卻常常做出會腰痛的動作,「也許是習慣那個痛了,或是會痛不會說」,醫生這麼解釋。畢竟大腦運作的絕大部分還是未知的領域,構造都沒問題,但功能減退了,這就是「老化」。
看完醫生,我順便去將大哥的車開回我的車位,明明同樣是Camry,他的車就是那麼顧人怨,因為少開,板金烤漆沒有在整理,雖然雜物清光了還是覺得髒的要死,還有那討人厭的大屁股,真的有必要做的那麼方正嗎?而且開車的基本配備什麼都沒有,沒有行車記錄器,沒有手機架,連eTag都沒貼,害我星期六花了整個下午整理。路上的黑色轎車總是給人奢華感,我的這輛黑色轎車像個糟老頭,於是我在路上給他取了「Ernie」這個名字,電影裡的Ernie通常是個禿頭大胖子,但做事很可靠。我完全沒有打算和Ernie共度餘生,「這車開出去很丟臉耶!」而我是那種什麼廉價車都開過的人,Ernie唯一的好處是有倒車雷達,誰希罕啊,哼!
知道我與Ernie說再見時表示我也與母親說再見了是一件很詭異的事,到時我已成了真正的孤兒,到時我必須重新尋找居住地,到時我必須決定剩下的人生要做什麼。到時我不用再每兩週自己換尿管,到時我不用檢查抽出來的痰的顏色與濃稠度,到時我不再需要找看護,不用每個月買照顧用品。
到時我就自由了。
天啊我想念丹丹。
神經內科檢查台北 在 陳家駒中醫師.門診不能說的事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多囊漫長十年求診,中醫調理好孕到】
潘小姐當時來就診的時候,令我印象十分深刻。
她表示自己這十年來,四處求診各個中西醫,只希望能夠改善多囊問題、順利懷孕,但是終究未果,而月經的狀態也隨著年齡越來越失調。
她說,自己以前在學生時代的時候,月經是很規律的,頂多延遲幾天但也沒有大礙。
直到出社會之後,因為作息有明顯失調的情況、加上壓力過大,一下子月經突然就暫停了三個月,隨之體重也開始逐漸上升。
她到婦產科檢查之後,才知道自己已經有了多囊性卵巢的問題。
她說在發現多囊之後的幾年之間,除了月經失調、體重上升之外,更大的問題是開始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晚上沒有吃抗焦慮藥物就無法放鬆入睡,白天也開始出現心跳過快的現象。
當她來到門診的時候,我評估了一下她目前的身體情況。
以睡眠與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最為明顯,這個要先處理,而後才是調理月經與改善排卵,同時幫助改善體重過高的問題。
大概在第二次回診的時候,她表示自己心律過速的問題已經緩解消失,同時也開始出現明顯排卵期分泌物,這是過去未曾有的現象。
她們也有把握住排卵機會,很幸運成功懷孕,目前已經10週了!
其實有很多研究都指出,多囊性卵巢不只是卵巢、月經的問題,更是「神經內分泌」失調的問題。
因此有些比較嚴重的多囊性卵巢患者朋友,同時也會出現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像是:嚴重失眠、突然心悸、潮熱感,這些症狀。
根據研究,多囊患者隨者月經失調的嚴重程度加重,交感神經有可能更容易被活化,因此有比較大的機會呈現亢奮、焦慮、心悸這些情形。
而自律神經失調,首先影響的就是睡眠問題,因此在治療多囊的時候,如果患者有睡眠障礙問題,務必要優先治療處理。
否則太過嚴重的失眠問題,也會導致排卵失調的情況更加惡化,那麼症狀便會陷入循環、難以改善。
在治療調理上,一定要注意觀察患者的體質偏性變化,像是「心火過旺、肝鬱化火」,這些都是自律神經失調後容易出現的體質改變。
以潘小姐的情況來說,我們先穩定了她的自律神經協調性,同時也針對無法排卵的狀態進行改善。
幸運的是,調理懷孕部分我們也很快就見到了成效、順利完成她的心願,祝福孕期一切順利!
【個案疾病治療內容已經當事人同意公開作為醫學討論研究】
【實際療效因個人情形可能不同,建議於門診向醫師諮詢!】
#多囊備孕真的不容易
#自然受孕實在好福氣
#中醫調理給您好孕氣
-
-
#陳家駒中醫師
#門診不能說的事
#京水堂中醫診所
-
多囊調經|婦科不孕|體態控制
內科雜症|皮膚疾患|筋膜圓針
-
診所地址:台北市南京西路22號(捷運中山站)
聯絡電話:02-2558-55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