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祝福英文名詞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祝福英文名詞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祝福英文名詞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祝福英文名詞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新書試讀又一發~~~ 【我想要跨出這一步,無懼地往前走】 從沒想過,七年後的我,又站在阿姆斯特丹這座橋上。 一面看著橋下緩緩流過的水,一面看著七年前的自己。二○一一年的我帶著爺爺去世的傷痛,宛如行屍走肉般行走於阿姆斯特丹的街頭。迎面而來的人們臉上總帶著愉悅,但我的心卻空空的。走著走著,我來到這座...

祝福英文名詞 在 歡歡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6-17 09:14:25

- 最近收到很多私訊問我關於「選擇護理系」,但我想講的不僅止於此。 漫長的青春裡面,不能暫停也不能快轉,誰都不可避免的成長。但如果可以,不要急著長大,不要急著做決定,在還能揮霍的時候,盡量的浪費青春,因為那樣的日子,你只活一次。 回首看來,我不知道自己當初的選擇是否正確,在中山醫唸了一年然後去輔大選...

祝福英文名詞 在 德語漢堡報|德語主題學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19 01:53:16

📌實用點餐對話 #檢定德來速   Moin, Moin! 🙋‍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Alsterwasser是什麼 今天要讓你學會如何在餐廳裡點上一杯! 🍺   ✍當服務生上前詢問: 「您想要點什麼呢?」 💁‍Was würden Sie gern bestellen?  ✍你可...

祝福英文名詞 在 一天一Google / 知識型instagram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09 11:05:22

#agad573 #20200101  列舉幾項與你我較為相關的新制度~  補充敘述: 1⃣️地震震度 原本的5級、6級再分為5弱、5強、6弱、6強,共計10級震度。這種分級除了是效仿日本的地震分級制度,不過震度的計算方式與日本所使用的並不完全相同。要強調的是,因為計算方式有異,舊制7級...

  • 祝福英文名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23 17:46:01
    有 2,292 人按讚

    新書試讀又一發~~~

    【我想要跨出這一步,無懼地往前走】

    從沒想過,七年後的我,又站在阿姆斯特丹這座橋上。
    一面看著橋下緩緩流過的水,一面看著七年前的自己。二○一一年的我帶著爺爺去世的傷痛,宛如行屍走肉般行走於阿姆斯特丹的街頭。迎面而來的人們臉上總帶著愉悅,但我的心卻空空的。走著走著,我來到這座橋,被突如其來的悲傷淹沒,毫無防禦能力。

    從那時候開始,我花了好多年時間思索生與死的議題。
    七年後,二○一八年,我又為了生死議題來到同一個地方,但目的不同。
    七年前是為了忘卻死亡的陰影,七年後則是為了直視死亡。
    站在橋上,我再次想起爺爺。
    我感謝他,感謝他的去世所帶給我的學習、體悟與成長,感謝他幫助我建立了信念,也由於這信念,它帶著我重回舊地,去記錄他人的故事。
    這一路上,他未曾遠離。

    站在橋上,看著七年前的自己,我多麼希望時空能重疊。
    我想對七年前的自己說:
    妳得到了一份意義十分深遠的禮物,不要逃避它。
    打開它,好好地檢視它,欣然地接受它,並且感謝它。
    它真的太棒了。

    #一份特別的工作邀約

    二○一七年十月,騰訊新聞的朋友問我有沒有興趣做個原定名稱叫《Tough Job》的節目(後來定名為《明天之前》),去體驗這世界最困難的工作。比方說捕鯨船的船員、西班牙鬥牛士,或是後來採訪成行的執行安樂死的死亡醫生、美國民兵……等等。
    接到這個邀約,我心裡是很樂意、也很高興的。一是我認為這是個難得的機會,二是沒想到先前我為了興趣而做的準備:學英文(我的上一本著作《50堂最療癒人心的說話練習》中敘述了原由),正好能派上用場。
    簡單地說,由於主持Discovery頻道的《越野千里》節目,深覺我的口語英文實在不夠用,於是從二○一七年一月開始,我找了一位英文家教上英文課。剛開始上課時,我心中毫無負擔地跟家教用英文聊天,沒想到半年之後,有個需要全程用英文與受訪者與國外工作團隊溝通的工作找上我。
    騰訊新聞的朋友說:節目預計從二○一八年春季開拍。我心想:還有大半年可以做準備嘛,儘管知道這工作並不容易,但我樂觀地認為「一定沒問題!」便欣然接下這項工作邀約……沒想到隨著開拍的日子一天天逼近,我給自己的壓力也一天比一天沉重,甚至焦慮到快要爆炸!
    還記得,當合作拍板定案後,製作單位要我先選一、兩個主題做開拍前的準備。

    我的首選是安樂死,這是由於爺爺過世之後,我花了很長時間在思考關於生死的問題。
    當我去正視安樂死這主題時,是否能印證我這些時間的思考與學習有所成長?我到底走到何種境界與階段了?心中抱著期待與想望,知道機不可失,因此我毫不猶豫便先選了「死亡醫生」這個主題。
    那麼第二個主題呢?除了前面提到的死亡醫生、美國民兵,或是捕鯨船與鬥牛士,其實當時還有一個選項叫做:墮胎船。由於我對性平議題很有興趣,加上我的英文家教剛好也很關注這類議題,於是我選了墮胎船為第二個主題,不過,後來這主題由於某些敏感因素而被排除掉了。

    開拍前的準備有哪些?除了閱讀大量從網路上搜集來的新聞、個人背景等資料,受訪者所有的影片、書籍、身邊的相關人物,甚至是所有相同主題的影片,不管有沒有中文或英文字幕……一個都不能落下。我得做足功課,才能與製作單位討論採訪對象與主題的取捨……

    #準備再準備
    ……當我接到騰訊的主持邀請時,我心中很清楚:這個機會,在我生命中可能只會出現一次!我不能讓它溜走。這個節目,有可能成為我事業的代表作,我必須要完成它。我也知道,當我完成它時,我必定能脫胎換骨,人生再邁開更大一步。
    更別說有人願意出資讓我思考我有興趣的議題,能與國外的優秀製作團隊合作,還能與每個議題相關的頂尖人士以及最有爭議的人面對面……種種誘因讓我知道:無論未來有多辛苦,都不能錯過這個機會!
    難道當時我心中沒有一絲害怕?當然有。但我告訴自己:害怕不足以成為擋在我面前的石頭。絕對不可以。

    我想要跨出這一步,無懼地往前走。
    除了前面提到出發前需要大量閱覽資料、做足功課,對我來說,最擔心的就是「英文能力」。
    出發前半年那段準備期,由於不停消化外文資料,腦袋不停進行Q&A的沙盤推演,大腦幾乎整天都在高速運轉,使得我的睡眠品質很差,有時連作夢都在說英文。

    每個議題都是專業範疇,有許多專有名詞需要學習,除了要會讀它們,還得要用得正確,這對我而言是非常大的考驗,比方說安樂死「Euthanasia」、永生「Immortality」……這些字,我反覆唸了千百次記住它們,我想我一輩子都不會忘記。
    而在受訪對象一個個確認之後,我發現自己必須一坐下來,就要能跟一個陌生人聊他這輩子最傷痛、或是他已經研究了一輩子的事,這是另外一個困難點。
    例如安樂死這個議題,幾乎每個受訪者的心中都有很深的傷,而我必須在沒有時間寒暄、互相熟悉的情況下,在短短一、兩個小時中切入受訪者的內心,這對我、對受訪者來說都是很大的壓力。

    #全程英文採訪的壓力
    除此之外,還有口音這個關卡。
    受訪者來自不同地區,澳洲、英國、愛爾蘭、美國東西岸、美墨邊境、英屬澤西島……更有受訪者是戴著呼吸器說英文、口音含糊不清的!再加上一起工作的英國團隊,導演是來自紐約的倫敦人,兩位攝影師中一位是有維京血統的北歐人、一位是敘利亞人,收音師是義大利人,整個工作團隊儼然是個小型聯合國。
    製作單位投入了這麼多資源,我絕對不能搞砸,更不想丟亞洲人的臉,可想而知我想把英文說好的壓力有多大了。
    這時我得要感謝老天爺給了我一個禮物:我的英文老師Joy。

    當時我已與她上了半年多的課。Joy是多明尼加裔美國人,十多歲時從多明尼加共和國搬到美國亞歷桑那州鳳凰城讀高中與大學,二十多歲便來台灣工作,直到如今。
    身為移民的她,對於生死、移民以及女性議題也十分有興趣,與我志趣相投。當她知道我接的新工作要討論這些主題,二話不說地願意助我一臂之力,更為我補充許多視野與背景(如美國非法移民與永生議題),能在茫茫人海中找到她,我真是太幸運了!
    我與英文老師會先分頭看由紀錄片工作人員收集來的資料,再找時間一起腦力激盪。
    當我們見面時,會以英文聊天的方式各自表達讀了資料後帶給自己的衝擊。我可能得用十句話來陳述一件事,但老師用兩句話就能充分說明,由此我便能得知用哪些英文字詞來表達會更恰當。
    而討論的最後,我與老師會決定應該要問哪些問題:一個大問題之下圍繞著哪些小問題?問題的先後順序?要從個人經歷開始問還是從議題開始問?從哪個角度切入問題?……與英文老師這番沙盤推演,對於我日後的正式訪談,幫助極大。

    #出發前,我到底是誰?

    離出發拍攝日二○一八年四月一天天逼近。
    三月,我特地飛去北京與騰訊的團隊開會,臨出發前,北京、倫敦以及台北的我,三方再一起開了長達三、四小時的視訊會議。
    此時一個個新的問題在我心中浮現:我在這個團隊中的定位是什麼?我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記者還是主持人?是一名觀察者?一個好奇的民眾?我到底是誰?……
    出發前,這些疑問並沒有得到明確的解答。

    以往在工作時,我總是會看著自己的表現,而這次,我意識到了另一雙看著我的眼睛:工作團隊對我的評價。
    在不能丟臉、時刻意識到他人眼光的壓力下,我踏上這趟未先磨合的旅程,飛往阿姆斯特丹。
    我決定帶著未知出發,不預設答案。
    出發前,我也告訴自己:不要用個人的價值觀去評判別人的人生。
    而這趟旅程的終末,原本也不該預設只能有一個解答。

    《#一期一會的生命禮物:那些讓我又哭又震撼的跨國境旅程》
    作者:曾寶儀

    7/27 00:00 開始預購
    8/1 全台上市

    博客來:https://is.gd/yrxgt3
    誠品線上:https://is.gd/kgFdHx
    金石堂網路:https://is.gd/NCVIk0
    晨星網路:https://is.gd/Zgs6QO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
    【首刷扉頁限量印刷】(四段祝福,隨機送你)
    作者簽名蓋印祝福扉頁,內含寶儀想跟你說語音Qrcode
    ★7/26晚上有新書預購前直播❤ 敬請密切關注 @曾寶儀 Bowie 和 #大田出版 社群

  • 祝福英文名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27 07:15:00
    有 2,422 人按讚

    ▍未來的女兒

    住院醫師時期,若有病人需要安排超音波檢查,我常跟超音波技術員Eva分工,一方面分擔工作量,一方面也跟有多年臨床經驗的Eva學習,而且遇到特殊病例時,也可以一起檢查討論。

    「這個產科病人我先照(超音波)囉。」前一個巧克力囊腫合併子宮肌瘤的檢查報告有點費時,我還在超音波檢查報告上一一填上檢查數字,想辦法畫出不要被G醫師退件的報告圖。Eva 已拿著下一張檢查單,開門喚病人進來。我們都是急性子。

    聽到叫喚,進來檢查的孕婦懷孕十八週,第一胎。老公陪著來,白天門診可以陪同的老公並不多。兩個都打扮普通,很一般的新手父母。

    產科超音波檢查多數是例行項目,孕期二十週後的基本檢查包含頭寬、大腿骨長、腹圍,週數再大一些之後,會確認手指頭和嘴唇。大家很關心的生殖器性別,其實不在例行檢查項目之內,例如印度等某些國家,因可能牽涉到特定性別偏好,法律規定不能告知胎兒性別。白話來說,就是一定週數前不能告訴孕婦胎兒性別,以免重男輕女的情況下導致女胎兒被墮胎。臺灣比較沒有這類問題,但倒是遇過幾個外籍孕婦家庭,特別要求我們不能透露胎兒性別,「以免出生當天的驚喜被提前揭穿。」這倒跟大部分臺灣家庭不太一樣。

    「媽媽你今天是第三次產檢,醫師有跟你說會做唐氏症血清篩檢吧?」Eva不只是收檢驗單做檢查的技術員,她已經很熟悉婦產科門診的各種程序。主治醫師和資深熟練的護理師和技術員一起工作,其實比跟實習醫師一起工作順手得多。

    「那個可以不做嗎?」先生問。
    「唐氏症風險一般大概是八百分之一,除非有特殊宗教信仰,多數媽媽都有驗。」Eva回他們,「你們等一下可以再跟醫師討論看看。」

    Eva一如例行檢查的程序,一一檢查了胎兒的姿勢、羊水量、頭寬、腹圍。「這邊是寶寶的手指頭,有沒有看到?一、二、三、四、五,五根手指頭喔。」胎兒在子宮內通常是握拳的姿勢,有時候會張開手掌,再握起來。手掌打開時,是數算手指頭和確認手掌發育的最好時機。

    「黑黑的部分是羊水,胎兒泡在羊水裡,會喝羊水,然後尿出來。」Eva邊檢查邊解釋,超音波探頭掃過胎兒的身體,確認胃和膀胱內的羊水。我的檢查報告寫完了,站到Eva身後看她檢查。孕婦和她的先生盯著超音波檢查螢幕,十分開心的表情。

    「在裡面會喝羊水喔?」先生問。
    「是啊,所以出生的時候,小寶寶肚子裡是飽飽的喔。」Eva說。
    「手腳都正常嗎?」先生又問。新手爸爸果然比較興奮。
    「對啊,剛剛算給你看那個是右手,這邊是左手。」Eva熟練地把探頭轉到另一側,「左手握著拳頭,不過還是可以算一下手指,你看,一、二、三、四、五,也是五根手指。」

    孕婦的笑容帶著滿足和愛意。準備要當媽媽的人,好像都特別溫柔。是啊,那螢幕上看到的生命,正被她餵養著,被她的子宮以羊水包覆著,被她用身體保護著。

    「那是男生還是女生?」先生問。

    「我看看喔。」Eva的超音波探頭在孕婦微凸的肚子上滑動,超音波螢幕上,胎兒腿稍微張開,胯下三條細線,女性外生殖器的影像,十分清晰。「是女生。」Eva給了確定的答案。

    先生一句話都沒說,直接走到檢查室門口,甩門而出。
    「碰」的一聲,門自動闔上。

    躺在床上的孕婦,兩行眼淚「唰」地流下來。

    我和Eva 嚇到一句話都說不出來,前一刻溫暖幸福的空氣,好像突然被抽空了。

    ===========

    這孕婦有很甜的笑容,皮膚白皙,齊眉瀏海,過肩直長髮。老公是個外國人,又高又瘦,一頭捲捲的金髮。

    「林醫師你好。」先生會說中文。呼,我稍微鬆一口氣。之前遇過一對女生不會說英文、男生不會說中文的準爸媽,產檢過程我得中文說一次,英文再一次,可累的。

    一樣是異國通婚,歐美籍的男性配偶有些會中文,有些則是醫師與太太配合他們一起用英文溝通;若是臺籍男性和東南亞籍女性結婚,先生卻幾乎都不會東南亞太太的語言,總是年輕的東南亞裔孕婦,睜著大眼看著先生和醫護人員溝通,偶爾應答幾個單字,或者她們說著帶腔調的中文,即使有一些名詞不懂,也咬牙試著弄清楚每個醫囑。

    「我先生來臺灣教書,已經很多年了。」太太溫柔地笑著介紹,甜蜜地輕拍老公放在她肩上的手,先生看著懷孕的太太,滿眼愛意。

    「好的,如果中文解釋有聽不懂的地方隨時跟我說喔。」對於要一起迎接家中新成員的佳偶,我總是衷心祝福。能夠陪伴他們在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是婦產科醫師的福分。

    「醫師,確定是女孩嗎?」在三十二週產檢時,她突然很認真地問。
    「確定啊。」我把檢查探頭滑到她子宮底,「你看,小朋友屁股在上面,大腿中間可以看見外陰唇,是女生。」
    「好。」先生認真地點頭。
    「怎麼了嗎?」我有點疑惑。很少遇到這麼在乎胎兒性別的歐美人。
    「我先生家,三代都沒有女兒。兄弟的孩子也都是男孩。」太太仔細跟我說明。
    「這樣喔。」我鬆了一口氣,原來是好事,「那這是家族中的寶貝公主喔。」
    「對啊。」太太笑得很燦爛。

    先生倒是帶著嚴肅的神情。當爸爸這件事,一開始興奮,再來就感到沉重的責任了吧。

    「要注意胎動,有任何不舒服,隨時來產房喔。」這是接近足月前的例行叮嚀。
    她又突然問,「醫師,我的預產期確定嗎?」
    「咦,我們在第三次產檢的時候,已經確定預產期囉。」我對她突然一一再次確認覺得疑惑。
    「那我什麼時候會生?」她再問。
    「預產期前三週,到預產期後兩週,都有可能。」我露出疑惑的表情。
    「是這樣啦,」她還是那甜甜的笑,又有幾分承擔著特別任務的神情,「我公公在問我什麼時候會生。」

    咦?公公這麼在意?

    「這是家族中第一個女孩,他要從美國飛過來迎接他的第一個孫女。」她接著說。
    「你公公要抓準時間,不錯過出生那天嗎?」我很訝異,眼睛瞪大看著他們倆。
    「對啊。」她和老公笑著大力點頭,「他要第一時間迎接他的孫女。」
    「好寶貝啊!」我和跟診護理師異口同聲感嘆。
    「呵呵。」先生從她背後環抱著她的肚子,裡面是一個全家族期待的寶貝。
    行醫十多年,我忘不了這個特別大老遠飛一趟,就為了第一時間迎接孫女的家庭。

    如果每個女嬰,都是這樣被期待,有多好。

    .

    本文摘自《#診間裡的女人2》
    不再害怕失去,婦產科女醫師陪妳找尋被遺忘的自己

    作者:林靜儀

    ... ... ... ... ... ... ... ... ... ... ... ... ... ... ...

    各位朋友好:

    在傳統上,孩子是父母的財產,生命像是物品可以被評價,這是重男輕女的重要前提。所以在我們傳統上很難談愛,成績不好也可以被講成是壞孩子,更不認為一個生命的存在本身就有價值。

    有時候想著,被傳統思考制約的人,實在很可憐。但如果這樣的人是握有資源的長輩,那晚輩更可憐。

    還好,現在資訊發達,不同文化的價值觀有機會流通,我們可以看到其他文化對人的尊重。我們可以重新選擇適合我們的價值觀,學著愛自己,不把生命當成物品評價,相信生命成熟之後有能力可以成就他自己。

    當我們能相信自己,可以時時刻刻看見自己的價值。那麼,我們便願意相信,另一個生命也能展現獨特的價值,不論這生命是男是女。

    祝願您,能試著暫時放開自己的價值觀,體會這個世界的廣闊,而不是把對世界的認識侷限在自己的期待,把自己活得如此狹窄!

    .

    歡迎參與贈書活動
    連結請見留言處

  • 祝福英文名詞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16 08:16:32
    有 6,726 人按讚

    去年底回美國前,在台灣禾馨例行檢查婦科時,發現囊腫長大很多,快要九公分那樣的大小,但因為差兩天要上飛機了沒辦法做手術,所以想說幾個月回台灣再處理。

    結果因為疫情關係,行程仍然遙遙無期。

    朋友家人都建議在美國看,趕快動手術,但這種事情一方面需要熟悉感,另一方面也有點不想面對。

    直到某個 原本「應該很浪漫」的夜晚,情況急轉直下,我的下腹部痛到無力,差點想打救護車送急診。但傳說美國急診貴到誇張,於是我倒在床上傳訊息給禾馨的張醫師,剛好她在,她立刻幫我找到病歷,建議我一些處理方式,觀察一下再看看。

    眼看著不知道何時回台灣,我只好硬著頭皮掛了美國醫生的號(我有保險,還好),找了一位台灣裔醫生,想說醫學專有名詞如果能用中文溝通比較好。

    傳言美國醫院要等很久,也對也不對,跟大家分享我自己第一次看診(婦產科OBGYN)的經驗。

    ——
    如果你在美國有醫院保險,會有一個指定的個人醫生,有問題先找他,他判斷後會幫你轉診。

    但婦產科是專門科,所以不需要個人醫生幫忙,直接打去醫院即可,護士A接了電話之後,問了我詳細的個人資訊和病史,就跟我說過幾天會有婦產科護士B打給我。

    過幾天婦產科專門護士B打給我後,問了更詳細的病史各種資訊(用英文描述醫療病史真的很挑戰不是我在說😂),然後安排了預約時間,最快時間是⋯兩週後,嗯。

    終於兩週到了,到了醫院掛完號就去排隊,等候的人不會像台灣超多人,在台灣因為實在等太久,我通常是選擇特約門診,缺點就是貴一點,但時間很好抓,不會延誤到工作行程。

    工程師陪我在外面等,第一次護士叫我進去時,工程師本來要一起,結果被擋下來,「我們裡面不夠位置喔,你要稍等,晚點再讓你進來。」

    於是我一個人有點緊張的進去。其實裡面大得很,並沒有容不下工程師的位置。

    護士請我量體重,讓我坐著問一些是否有藥物過敏的資料。

    然後突然問我,「Is there any domestic violence happened on you?」

    我一時反應不過來,於是她拿出一張紙說,「上面有三個問題,妳看看然後跟我說」

    1.過去一年,你的伴侶有肢體攻擊你嗎?
    2.過去一年,你的伴侶有強迫你做不想要的性行為嗎?
    3.你害怕你的伴侶嗎?

    「喔,三項都沒有!」

    「很好」

    看到這張真的是讓我非常驚艷,難怪剛剛護士把先生擋著不讓他來,婦產科是女性社會安全的一張防護網,部分受暴婦女可能會受到另一半時時監控,但若是婦產科就有很合理的空間讓女性求助。

    這點真是太貼心了,台灣也許可以學一下?

    (工程師看到之後居然說,他三項都想打勾😒)

    ---
    看診時,工程師可以在一邊,話說這點倒是很奇怪,台灣一般女生內診時,另一半不會進去吧😂

    醫生大部分時間說英文,我聽不懂的專有名詞則說中文溝通,其實過程沒有想像中那麼困難。

    唯一有個語言上覺得好笑的部分是,醫師看著我在台灣的超音波照片,然後用手觸診確認一下。

    (美國要照超音波要另外預約時間,又是兩週後⋯)

    「I can feel it. It’s a good size」醫生說。而且說了好幾次Good size這個詞。

    Good size,到底是什麼?

    聽起來好像被稱讚了還不錯?

    直到他說,「通常這種囊腫如果尺寸小一點,不一定要做手術,但你的屬於good size,所以基本上就是要手術沒錯。」

    原來老美的Good size是很大的意思😭

    ——
    總而言之,第一次在美國看診經驗還算不錯,但即使有保險,還是會提心吊膽不知道會不會突然出現一張不給付的高額帳單就是了。

    這點真是不禁讓人想起台灣的好啊⋯⋯

    (台灣我健保也有繼續繳,我很乖)


    猶豫很久不知道要不要跟大家分享自己的健康議題,不過如果能讓有同樣問題的朋友感覺不孤單,或是提醒大家要注意,我想,那也很好:)

    請大家為我祝福,希望後續的檢查跟不知道何時會到來的手術順利。(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