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祕書教育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祕書教育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祕書教育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祕書教育部產品中有6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73的網紅林宜瑄-關心社會大小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運動科學訓練的重要 1. 台灣體育在這次奧運大放異彩,絕 #非教育部體育署的「黃金計畫」。 2. 「#運動科學訓練」是跨領域整合成功的範例。但教育部大多時候,對提跨領域專案計畫,都只是停留在計畫寫很漂亮的東西,但執行成果或是數據...(不多說了,都是夢見的)。 3. #日本在20年前就開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8個你不可不知的海洋議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正昌 老師 內容簡介: 世界正在行進,身為世界公民的你,腳步跟上了嗎? 所有人類,都是海的子民。海洋是生命的起點,占地表最大範圍,而陸地上的我們對它的實際認識,還不到十分之一。人類對自身起源的探祕之旅才正啟航。 ...

祕書教育部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08:46:40

【新增境外移入6例創單日新高;高中生遊希臘確診全班停課;埃及列旅遊警示第二級】  台灣今(15日)新增6起COVID-19(又稱武漢肺炎、新冠肺炎)案例,創下單日新高,皆為境外移入。其中有4例曾到訪歐洲,一名是旅行團領隊,一名為北部某高中學生,該學生的班級將停課,正研擬線上補課。中央流行疫情指揮...

  • 祕書教育部 在 林宜瑄-關心社會大小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06 18:51:54
    有 5 人按讚

    #運動科學訓練的重要

    1. 台灣體育在這次奧運大放異彩,絕 #非教育部體育署的「黃金計畫」。

    2. 「#運動科學訓練」是跨領域整合成功的範例。但教育部大多時候,對提跨領域專案計畫,都只是停留在計畫寫很漂亮的東西,但執行成果或是數據...(不多說了,都是夢見的)。

    3. #日本在20年前就開始做「運動科學訓練」了。亞洲選手在體能、體格上的確有受部分限制,但如何把潛力發揮到極致,靠得就是「運動科學訓練」,再更之前,日本會將有潛力的選手做整體的體格評估,安排這些選手去練符合他們體格的項目。

    4. 對「體育人才」#思維不變,體育新秀仍舊無法被發掘。在台灣教育,普遍認為去練體育都是功課不好、原住民、沒錢途...這些思維仍存在,要讓體育人才被發掘又不會被埋沒,還需要整體教育思維上的改變。

    5. #各項運動人口不多、場館設施不足。光看韓國射箭隊他們訓練場地,就知道他們金牌實至名歸,為何我們體育發展不起來?因為一直以來我們都只重視學科教育,不重視體育,觀看體育競賽的人口也不多,當然相關事業發展不起來。

    小編自己很不愛運動,但是上體育課除了訓練體能、學習合作、還可以有欣賞體育競賽啊!但從小我們都被體育老師訓練到什麼都要會一點,好不容易上了大學,體育能選修的項目少之又少(這就是相關場館、教練不足問題),這要大家怎麼開始喜歡觀看體育競賽?

    6. #沒有觀眾就沒有相關產業。體育要發展除了相關的運動人口外,最重要就是觀眾,觀眾才能創造出整個體育產業鏈,但我們教育部教改了這麼多年,有什麼改變嗎?

    7. #體育協會改革不了,民進黨政府沒有決心做體育改革,才會總統、教育部長都承諾的事,但在招標案中卻沒有把選手搭乘商務艙的價格列上,至於政府是否無法可管?錯!政府有法可管,只是不想管,不然當初修「國體法」是修假的嗎?期間也是有人被懲處啊!

    2019年滑冰協會的秘書長就被體育署用「國體法」第43條規定,警告冰協並停止部分補助,也撤免其祕書長吳奕德職務。

    拜託民進黨側翼,別再歌功頌德什麼「黃金計畫」了,寫一些對體育有實際幫助的意見吧!

  • 祕書教育部 在 黃郁芬 台北市議員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3 19:00:03
    有 818 人按讚

    戴遐齡「連署支持小戴再戰巴黎奧運」貼文一出,引起眾怒,被怒批是在「 #情緒勒索」、對戴資穎的人生指手畫腳,只把戴資穎當成獲得國家榮譽的「工具」,卻沒有把她當成是一個「人」來對待。
     
    在被罵爆之後,還能狡辯說自己「只是好意、不強制」,對自己的威權心態與情緒勒索毫無自覺,令人搖頭。
     
    你知道嗎?其實 #戴遐齡惹出的爭議不只這一樁。
     
    1️⃣ 疫情嚴峻期間,戴遐齡還把北市大學生趕離宿舍
     
    在今年五月下旬,全台灣疫情嚴峻、單日新增確診超過三百例的時候,教育部便發布相關配套措施,要求各校減少學生區域間非必要移動、且不應強制住宿生返家。
     
    然而,台北市立大學卻 #執意要求住宿生全面搬離宿舍,甚至不甩指揮中心、教育部、教育局、我與其他議員的呼籲與要求,選擇蠻幹到底,讓學生與天母在地居民人心惶惶。
     
    而北市大當時的校長、也是決議啟動離宿計畫的會議主席,就是戴遐齡。
     
    2️⃣ 戴遐齡多次引發北市大校長遴選爭議
     
    戴遐齡自2013年起就任北市大校長,於2017年、4年任期將屆時便鬧出續任風波,傳出教育局曾派員「柔性勸退」;在續任投票前,由學者專家組成評鑑小組,對戴遐齡的評薦結果為「待改善」,但作風強硬的戴遐齡最後仍順利連任。
     
    因應第二屆任期至今年7月底,去年教育局便發函要求北市大啟動校長遴選程序、訂定遴選要點,未料 #北市大置之不理,甚至還悄悄開校務會議,決議不接受台北市政府的遴選辦法,被教育局批評嚴重失職、漠視法規及制度。
     
    直到現在,北市大都還選不出正式的校長,只能由代理校長接任。而戴遐齡校長任內為北市大帶來的各種負評與爭議,已是不爭的事實。
     
    3️⃣ 戴遐齡更曾陷 #喬人事爭議
     
    戴遐齡於北市大校長任內,更傳出喬人事爭議。據媒體報導,北市大校內高層為了替戴遐齡爭取全國大專院校體育總會會長的位子,而幫大專體總祕書長曾慶裕喬人事、讓他可聘入北市大,但曾慶裕曾爆出論文抄襲風波,恐有違學術倫理。
     
    報導中更指出,北市大校內高層直言:「對,(校長)是要這個人(曾慶裕)」、「我所知道是這樣子啦,當然校長不能講啊!」、「最主要是我們老闆是上面的嘛,老闆她做的暗號,我們部屬一定要全面來配合」
     
    4️⃣ 戴遐齡曾批評國手能力,遭民眾痛批
     
    在2012年的倫敦奧運,時任體委會主委(體育署前身)的戴遐齡於受訪時脫口而出:「 #給選手鑽石級待遇,表現卻不如預期」,批評選手的言論讓民眾傻眼。而當年也發生自由車賽沒有防護員與機械師隨行的事件,讓民眾質疑,到底鑽石級的待遇是怎樣落漆的待遇。
     
     
    四年一度的奧運,把全台灣人的心拉在一起。無論選手在場上的表現如何,是大勝、是惜敗、是全力一搏、或是奮戰到底,對我們來說,都只有鼓勵與支持。
     
    戴遐齡的文章,不僅讓她「 #把選手視為自己的財產」的高傲心態表露無遺,也希望透過我簡單的整理,讓大家回想起,她是個曾佔據高位卻只會批評國手,做為校長卻只會喬人事、製造防疫破口的人。
     
    時代已經不同了,選手不是國家的財產、大學也不是你爭權的工具。
     
    若希望體育改革成功、體育環境能有所提升、運動員可以被國家善待,像戴遐齡這樣的人,就應該被掃入歷史的灰燼, #不要能再讓這種人位居體壇高位、插手資源分配與政策制定。只有這樣,才能有改變的可能。

  • 祕書教育部 在 東森財經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30 12:01:07
    有 258 人按讚

    前網協祕書長不忍了! 怒告體育署長官「瀆職、縱容補助費詐領」
    #紅毛猩猩編:希望能盡快釐清事情到底是怎樣啊!
    #體育署 #網協 #官司

  • 祕書教育部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3-06 19:58:46

    本集主題:「8個你不可不知的海洋議題」新書介紹
       
    專訪作者:陳正昌 老師
       
    內容簡介:
    世界正在行進,身為世界公民的你,腳步跟上了嗎?
      
      所有人類,都是海的子民。海洋是生命的起點,占地表最大範圍,而陸地上的我們對它的實際認識,還不到十分之一。人類對自身起源的探祕之旅才正啟航。
      
    ▎起點,從海洋意識開始
    ●你還記得臺灣是個海島嗎?
    ●被海洋環抱的臺灣,有海洋文化嗎?
    ●臺灣人熱愛的海鮮文化=海洋文化?
    ●海洋生物的肚子為何填滿了塑膠垃圾?
    ●大海=人類的超大型海鮮倉庫+遊樂場+垃圾筒?
    ●與海有關的各種新興產業,正是未來趨勢?
    ●是島還是礁,有這麼重要嗎?世界各國在海上吵什麼?
    ●遠在天邊的另一個海島馬爾地夫,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揚帆,8個海洋旅程航向世界
    休閒的海、自然的海、科技的海、
    權謀的海、經濟的海、人文的海……
    8種海洋,8個議題,
    邀請你從書桌起身,走出陸地,參與這趟探索旅程。
    透過海洋,與世界相連吧!
      
      人類文明持續演進的此刻,我們正面臨人與人、人與自然間關係的緊張與失衡,國際上公認的解方是提出「永續發展」概念,作為改變的行動指引;而《世界進行式》正是提供指引的知識基礎──運用淺顯易懂的知識,自然的、人文的,為我們梳理當前的文明課題,促使我們思索出文明正向提升的方向。──彭瑞祥(環境資訊中心主編)
      
    作者簡介:
    吳靖國/主編
      臺灣海洋教育中心創立人,現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教授。曾任教育部專員、臺灣海洋教育中心主任、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所長及師資培育中心主任。專長領域為教育哲學、海洋教育、生命教育。著有海洋教育專書《海洋教育:教科書、教師與教學》、《海洋教育:海洋故事教學》及海洋教育學術論文五十餘篇。
      
    嚴佳代
    臺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暨師資培育中心助理教授
      
    沈玫姿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新店高中地理科教師
      
    林鳳琪
    暖暖高中歷史科教師
      
    高淑玲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公民與社會科教師
      
    陳正昌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執行祕書、新店高中地球科學科教師
      
    黃素真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新北高中地理科教師
      
    葉宏毅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致用高中自然科教師
      
    黎美玉
    基隆女中輔導科教師
      
    蔡仲元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基隆高中地球科學科教師
      
    謝文順
    高中海洋教育資源中心種子教師、松山高中體育科教師

  • 祕書教育部 在 鄭麗君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2-04-18 17:03:59

    2012.0418. 鄭麗君質詢教育部:多元性別、愛滋防治應納入性平教育,教職人員性平意識應提升

    1.學校性平教育不普及所衍生出的社會問題。

    性平教育之必要性:校園內不同性特質、性氣質的學生受到嘲弄或霸凌的新聞頻傳。案例一:我們從2011年板橋鷺江國中因不堪被同學嘲笑為「娘娘腔」而跳樓自殺的楊姓男同學。案例二:2000年屏東高樹國中葉永鋕同學平常在學校遭受性霸凌,最後被發現在學校廁所中不明死亡。( 葉永鋕的事件凸顯出性別氣質不符社會期待的學生遭受同儕歧視與欺負的問題,讓當時正在研擬中的《兩性平等教育法》改為《性別平等教育法》,並增訂定相關條文:「任何人不因其生理性別、性傾向、性別特質或性別認同等不同,而受到差別之待遇。」)

    校園內有甚麼樣的同志學生求助管道與資源?為什麼經過家長反應,學生在學校受到霸凌的情況仍沒有改善?依教育部來看,我們的性平教育做得夠嗎? 還缺少甚麼?

    愛滋教育列入性平教育之必要性:最年輕的通報感染者是1名13歲男孩,遭中年男老闆誘拐發生性行為而感染,此個案創下本國籍因性行為感染愛滋者年齡最小。這凸顯了青少年愛滋防治教育的重要與急迫性。性的開放及性行為年齡的下降,如果沒有足夠的知識與能力保護自己,愛滋病毒終將在年輕族群間快速蔓延。

    目前教育部的性平教育課程裡面,除了涵蓋「情感教育」、「性教育」、「同志教育」之外,是否併入愛滋防治教育?

    我國至2010年底累積通報20,057名本國籍HIV感染者,以男男間性行為為最主要之傳染途徑(佔44%),其中15-24歲佔MSM感染者之26.3%。而15-24歲MSM通報感染者有33.3%是學生。 ("愛之關懷"第76期-台灣年輕之男男間性行為者愛滋感染流行病學分析)

    2.「九年一貫課程-性別平等教育書面報告」第四點之「辦理教師增能及培訓」:
    (1) 縣市輔導團是由哪些人員組成?有甚麼資格要求?
    (2) 培訓性別平等教育種籽教師,有任何明訂實行計畫嗎?
    (3) 現存學校教職人員之性平意識提升

    教育人員的性平意識培訓是否為強制性?要求性平培訓課程列入校長遴選評鑑項目。

    台中同志健康文化中心接獲案例:青少年在學校跟老師說明自己性取向的身分,結果被校方逼到轉學。因此基於培養正確性別觀念, 人權平等,為人師表都沒有先做到,這是很難達到的教育。

    3.性平教育涵蓋之層級:

    性平教育實施於學校當中,包含身心障礙學校嗎?比方肢障、聽障者、啟聰者,他們的性教育管道又是如何?是哪個單位在負責?甚麼辦理辦法?南部特殊學校性侵案件凸顯出身心障礙者所受之性教育為目前性平教育之一大漏洞。

    中輟生如何取得性平教育資源?政府如何從旁輔導?有甚麼配套措施?教育部是否考慮與中途機構配合實施?

    關懷愛滋議題的露德協會祕書長徐森杰表示,現在青少年感染愛滋人數上升,就他們所知,多數為中輟生,教育宣導很難觸及,應檢討中輟生無法接觸愛滋防治教育,政府應跨部會著手愛滋防治。

    如何規範學校教職人員之性平教育培訓?如何確保學校輔導老師以及負責全校運作的校長與教務長,在發生性霸凌、性侵事件時能有正確的性平觀念來處理以避免學生受到二次傷害?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