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社會組優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組優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組優勢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萬的網紅洪仲清臨床心理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 我們總是不停奔波於解決一個個措手不及的難題中, 但是很多時候卻沒有醒悟到,大部分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找到自己的目標──從眼前的格局看見成功者 從你眼前的格局裡,找到你覺得相對而言還不錯的成功者,然後學習他們身上可獲得的...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TongSyue各種同學,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各種同學第一次亂入各種科系! 東海工工系充實了謙公公的腦力以及體力 XD 就讓謙公公帶你了解更多東海工工吧!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 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是銜接工程學與管理學兩大領域的一門學科。新世紀的工業工程除保有基礎工業工程的內涵外,亦重視經營管理和資訊應用,因此本系招收高中自然或社會組...
社會組優勢 在 辣媽英文天后 林俐 Carol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7-06 05:58:15
好消息分享一波! 俐媽今年教的北一女高三畢業學生李學姊,今年以優異成績錄取台大、政大,也同時錄取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 俐媽向學姊邀稿,分享她申請北京、清華⋯大學的經驗,讓學弟妹將來申請時受惠,她不但馬上答應,隔天就送來稿子!神效率! 非常感謝李學姊🙏🏻🙏🏻 教導到你們,願意大方做經驗傳承,是我...
社會組優勢 在 Less Is More 教育革命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1:56
【#limtragic】 之前看到一篇瘋傳的教育類文章 標題叫做「一堂物理課,了解貧富差距的根源」 但總覺得哪裡怪怪的 是不是被替換了什麼道理 我後續深究後才發現槽點太多了 他要學生猜拳: 他把財富的概念模擬成猜拳 猜贏的一方,總資產加 1萬 輸的一方,總資產減 1 萬 模擬成1000人後,用...
社會組優勢 在 Less Is More 教育革命軍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8:49
【#xxmindset】 很多考生因為學測考差,所以萬念俱灰 而過去三年投資的成本的沉沒 造成考生為了不讓成本白白浪費 就會產生一種賭徒的心態 一昧的認為 一定要把以前浪費掉的沉沒成本一次討回來 其實考試考到淪為賭徒是很悲哀的 因為通常賭徒的運氣都不好 原因就出自兩個字...不甘 而非出自理...
-
社會組優勢 在 TongSyue各種同學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3-08 19:57:45各種同學第一次亂入各種科系!
東海工工系充實了謙公公的腦力以及體力 XD
就讓謙公公帶你了解更多東海工工吧!
東海大學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學系
工業工程與經營資訊是銜接工程學與管理學兩大領域的一門學科。新世紀的工業工程除保有基礎工業工程的內涵外,亦重視經營管理和資訊應用,因此本系招收高中自然或社會組的學生。
→工工優勢&就業領域:https://bit.ly/2EXts5D
→系所簡介:https://bit.ly/2H5FFar
→師資介紹:https://bit.ly/2UlYx8d
→工工系臉書:https://bit.ly/2J0R7pH
感謝各企業讓學生前往實習,結合理論與實務。
寧茂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產品為變頻馬達控制器,並致力於綠能、節能領域。
→https://bit.ly/2TpAhp9
#東海大學 #各種同學 #本週日晚間八點還有一部片
合作邀約請洽tongsyue@gmail.com
--------------------------------------------------------
各種同學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all.kinds.of.tongsyue/
一謙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tongsyue_a_1000/
四蕊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fourlei_/
均君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tongsyue_d_junjun/
雲蔚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tongsyue_e_yunwei/
阿嬤的IG
→https://www.instagram.com/ama_byebye/ -
社會組優勢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6-12-01 17:41:40本集主題: #陶瓷創作展 #陳岱君專訪
一個喜歡簡單生活,喜歡捏陶的女生,
創作是述說自我的方式,陶是她的媒介、語言,
這就是陳岱君的創作—最原始的初衷。
小熊視角描繪社會 藝術家陳岱君在創作中找尋自我定位
「創作其實是可以很生活化的!」來自台中的藝術家陳岱君,從小因著母親的影響,而開始接觸作陶。家中由陳岱君的父親經營汽車零件,喜愛陶藝的母親常會幫忙家裡的生意,在岱君年紀尚幼時,陳媽媽還有專屬自己的陶藝工作室;在這樣的環境耳濡目染之下,彷彿也開啟了陳岱君未來的陶作之路。
深受陶作環境之影響 走向立體創作的開始
長期受到母親陶藝創作的薰陶之下,即將面臨高中選填志願的岱君,心中也暗自決定報考美術班;當然,很幸運的地她也考取上了。「美術班,其實就是進入平面創作的基礎。」岱君這麼表示,經歷了高中術科三年的充實學習後,她也開始在思考接下來的路,難免會有所困惑;「立體創作,對我來說比較能得心應手。」當時對於平面創作較無信心的她,最終在升上大學時,選擇了立體創作。
就讀於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時,陳岱君接觸到許多不同以往的創作材質,諸如木雕、石雕、塑型等等,學習到眾多的複合媒材變化,在立體的創作形式上也累積了更豐富的學習經驗。這時期的種種練習,正是奠定岱君對於立體材質更紮實的認知。
畢業後即進入社會的陳岱君,接到的第一份工作是業務助理,雖然擁有正常的上下班作息,依然對未來感到迷惘;這時候岱君母親突然的一個提議,也從此改變了岱君的未來職涯。「當時忙碌的母親很想回來作陶,也詢問我是否也有想作陶的意願?」但是因為幼時母親離開工作室後,也將器材一併轉賣了;但這並不影響想嘗試陶瓷創作的她,於是陳岱君便開始白天工作、晚上作陶的兼職生活,努力的存錢準備陶藝工作室的裝置器材。
與家人共創曉岱瓷坊 堅定陶作之路
與此同時,由於作陶是岱君畢業後開始進行的,好奇的她也利用假日的創意市集擺攤,「想為自己的陶作作品試試水溫」,也共創了以她和母親名字共創的"曉岱瓷坊",經過母女倆的悉心經營,也培養出工作室的固定客群,陳岱君也在去年的暑假時辭去了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在陶作之中。有趣的是,此次的展出作品多以組件為主,每一組組件作品拼組在一起後,如同戲劇般的寓言故事場景,嚴謹的架構如同小說情節般環環相扣、缺一不可,而陶瓷的創作方式,更像是立體的繪本般忠實地呈現在觀者眼前。
「土是柔軟的,可以千變萬化將我的思緒轉化成具體的形象。」經營曉岱瓷坊的兩年裡,藝術家陳岱君與母親沉浸在美好的陶瓷創作中,其中除了自己的藝術創作之外,「生活陶系列」也是相當重要的一環,除了為工作室主要的收入以外,也是藝術家陳岱君「融藝術於生活」的創作方式,她認為陶瓷作品不只是裝飾品,而是刻上擁有者生命溫度的「生活品」。
象徵性的小熊訴說著社會現象 創作者透過陶作發聲
藝術家陳岱君的作品中常以小熊為主角,來呈現一個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剛接觸社會所面臨的心境轉折與感受,作品中也結合了仿製木紋的創作,在樹洞裡面辛勤工作的小動物可比擬為社會上弱勢的小人物,而大熊則是指先天具有優勢的強勢族群,整體的情境呈現出創作者觀察到的社會現象。岱君特意讓白瓷熊有著模糊的五官,只保留了耳朵跟鼻子的部位,「瓷熊並不是特定的對象,是以一個曖昧的象徵來凸顯議題。」
懷抱著理想和決心 在創作這條路上奮力前進
此次展覽主題以陳岱君工作室成立至今兩年多的創作體悟,對她來說:創作這條路在現實與夢想之間拉鋸,鑲嵌著幻想面對巨大的高牆,也要堅持著「當你開始行動了就沒有退路」的決心,滿懷著理想也需要面對現實中的許多挑戰,只能一直持續著在這條道路上奮力的往前。在這個大環境中,每個人就像被圈養在同一個平面,「以為大家都一樣,卻又獨特的誰也無法改變誰。」陳岱君說著,既然無法讓每個人都認同的話,「或許我們只需要找到能理解你的同類,對吧?」
陳岱君 – 以沉默的白瓷熊,來演繹出陳式的社會寓言。(文:金車文藝中心)
陳岱君簡歷:
1990 台灣 台中
學歷:2009 畢業於國立豐原高級中學美術班
2012 畢業於國立高雄大學創意設計與建築學系
經歷:2014 曉岱瓷坊-陶瓷創作工作室成立
獲獎:2015 第七屆台灣金陶獎陶藝競賽社會組入選
社會組優勢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
我們總是不停奔波於解決一個個措手不及的難題中,
但是很多時候卻沒有醒悟到,大部分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找到自己的目標──從眼前的格局看見成功者
從你眼前的格局裡,找到你覺得相對而言還不錯的成功者,然後學習他們身上可獲得的部分,當作用以滋養自己的雨露,等你的階段再高一點了,你遇上更大的世界,更有意思的人了,那你的雨露就更加有營養了。
取自《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
我常搞不清楚,現在考試制度的變革。跟家長們討論,常常講完了又忘了,忘了又請教,請教完又忘了……
最近我記起來了,明年一月,高中考大學的考試叫做「學測」。這一段時間,好幾位家長跟我提到:孩子這個年紀,怎麼可能知道未來一生的方向啊?
我實在也不認為,大部分時間拿來考試唸書的孩子,根本連自己都不一定好好探索,怎麼可能知道瞬息萬變的將來,自己想走或能走哪一條路啊?
所以我找了相關的文章,想給家長參考。這篇文章很長,看完要有些耐心。
以我個人來說,想到人生經驗貧乏的孩子,「興趣」與「能力」也就是僅僅能抓住的兩根浮木了。能力的部分,只能相當狹窄地限縮到考試成績,又或者相關比賽的名次;興趣的部分,則更是模糊,常常還是要參酌成績去考量,因為大部分孩子的興趣可能都還沒機會開發。
即便我曾經在學生輔導中心,進行過生涯輔導。但我很清楚,光是孩子的人生經驗貧乏,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根本就沒什麼材料,是要煮什麼菜?
更何況,未來AI時代,根本難以掌握。不是說,AI與機器人,會大幅改變人類工作的樣貌嗎?
好吧,講了幾段文字,好像等於沒講什麼。還是看文章吧,作者的想法或許可以幫一點忙。
祝福各位朋友,從工作中貼近現實,知道從理想的雲端落下常有失望,而這失望很正常!
*********************************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 他們會告訴你無數過來人的經驗,於是我們可以避免走彎路或者減少跌倒的次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盲目的,他們說的都是他們認為對的一切,但是這些建議在你身上是否就能夠成立或者付諸執行呢?“
【文/ 達達令】
1
大學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接著要填志願分發學校了,我的表妹身為今年大學考試大軍的一員,第一時間發訊息給我說,姊你幫幫我,我的腦子一片混亂!
於是我趕緊回覆說,你別慌,慢慢來,填志願的時間還有幾天,還是可以分析一下選個好學校的。
我開始習慣性的問表妹,你有什麼屬意的科系嗎?
她回答,我都不知道這些科系是什麼意思。
我說那你知道你喜歡的是什麼嗎?
表妹說,我從來沒想過,加上讀書太忙,根本就沒有時間思考將來的選擇。
這一刻我把時光倒回到我考大學的那一年,那個夏天,我拿著自己的成績去找老師,告訴他我想去外地,我想讀新聞相關科系,於是老師就幫我挑了學校,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搞定了。
所以我很疑惑,為什麼現在我的表妹就不能像我那樣果斷一些?後來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夠在十八歲這個年紀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的,更何況是這麼大一件事情。
我事後回想起自己這個有些草率的決定時也會有些後怕,萬一自己當年搞砸了,那會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雖然如今的我已經開始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說好的大學不一定能改變你的命運,不好的大學也並不意味著你這一輩子就完了,我身邊太多奇葩冷門科系畢業的同事後來做了設計師、工程師或者是產品經理,我能舉出一大堆的例子。
但是這一刻不行,這一刻她沒有時間接受太多世界觀式的大道理,她時刻想著該挑哪個學校哪個科系能夠在這四年將她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我沒有辦法用長遠的眼光邏輯去跟她溝通。
我試著用靠近她這個年齡的思考方式,去為她解讀填志願這件事情。
在我的經驗裡,填志願的選擇次序應該是城市、學校、志願,當然這僅僅是我的個人感受而已。
因為表妹想去外地讀書,我們家鄉只是個小地方,所以挑選學校最好是一些發達城市,否則就沒有離開家鄉長見識的必要了,當然如果想要去一些有特色的邊緣地區感受一下也是可以的,比如說南方的孩子可以去到北方或者中部地區的城市,但是從大方向上說,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還是最好的選擇。
身為小鎮上長大的孩子,去到一個嶄新的城市,如果這個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建設不錯,那就意味著形成的城市人文氣息也會夠特別,這樣的城市格局也意味著有更多磨練自己跟成長的機會。
其次是選擇學校,城市選定了,那就看看這裡有多少自己可以選擇的學校,因為表妹是社會組,我建議她選擇偏社會組優勢的學校,這樣學校也能夠提供學生更多的資源跟視野。
最後一個就是選科系了,我耐心的引導表妹,我說既然你不知道每個科系代表什麼,你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我就縮小範圍說,現在社會組的熱門方向有經濟學、工商管理、語言學,普通一類的有文學類,這些大類細分下來就延伸到很多具體的科系。
我問表妹,你以後畢業出來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是喜歡跟資訊打交道,還是對語言感興趣,或者就是想做廣告或者市場行銷一類的?
表妹回答,我喜歡偏廣告傳媒類的,語言方面也可以接受。
我說,這樣範圍就縮小很多了不是嗎?你就按照這個邏輯一點點縮小範圍,然後選出一個滿意的學校,再挑選幾個候補的學校就好。
表妹聽了我的話,於是花了一天去參照招生資料做了一個分析表。
下午表妹的爸媽也跟著打電話過來了,電話裡叮囑我一定要幫忙,然後希望能夠挑一個對表妹以後找工作有幫助的科系,這樣他們就可以放鬆一些了。
我一一安慰兩個大人,回答說我盡量幫表妹梳理想法,但是我給的只是建議,最後的決定還是要靠她自己去把握。
沒想到說完這一句,大人就急了,「這怎麼可以聽她的呢?她還是個孩子啊!這麼重要的事情她沒有那個能力判斷啊!小令你是我們家見識最多的大學生,你要是不幫這個忙那她以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了呀!」
在幾輪溫柔禮貌的安慰也沒有發揮作用的時候,我終於強硬的回覆了兩個大人,你們不能這麼狹隘的想,我會盡量幫忙,但是孩子的人生需要她自己做主,更何況我當年根本沒有一個人指導我填志願這件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表妹算是幸運的。
這一番下來,表妹的爸媽終於安靜下來,我知道他們焦急擔心的心情,這種天下父母心的感受我是一一體會過的,於是我說就讓我跟表妹直接溝通吧,最後有選擇了再讓你們最後拍板一下。
***
2
第二天,表妹跟我說,我差不多把幾個學校都挑好了,可是感覺每一個學校都差不多,而且我不知道萬一沒選對以後會不會後悔?
到了這個地步了,我覺得應該是給她價值觀上一些疏導的階段了。
我告訴表妹說,我們沒有辦法透過自己選擇的學校和科系去評定這個選擇對不對,更不能用這個選擇來去證明其他的選擇會不會更好,因為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科系同一個班級裡,每個人的成長道路軌跡都是不一樣的,在大方向的選擇大致正確以後,剩下的就是你的內在驅動力的作用了。
表妹問,什麼叫內在驅動力?
我回答,通俗的來說,很多人的邏輯是:因為我選的學校不好,所以我沒有得到好的條件讓我好好讀書,導致我的大學迷茫無所事事,最後走進社會的時候,像個沒有辦法適應的未斷奶孩子。
而有內在驅動力的邏輯是:我希望將來自己往哪個方向工作發展,所以在大學讀書時應該準備一些能力跟技能,其中有些我可以在學校科系現有的條件裡歷練跟進步,而其他那些我目前沒有的條件,就要想辦法去開拓了。
我告訴表妹,這是兩條順著往前或者倒推回來規劃的不同思維,我當年沒有這麼清晰的邏輯,只是心裡大概有一個方向,而且恰好很幸運的沒有走錯,如今你要明白這個邏輯的重要性,並且願意付諸執行,這樣最後你無論填了什麼樣的志願,都不會再有那種「感覺怎麼選都不對」的慌亂感了。
表妹貌似聽進去了,於是接下來半天都沒有打擾我。
結果晚上的時候,表妹又拋來一連串問題:我害怕自己念這個科系了以後,發現自己不感興趣,我隔壁家鄰居那個姐姐說念小語種科系,以後容易就業,可是我還想試一下填報航運相關科系,這樣將來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多好!但是我也想像你那樣學新聞專業出來當記者,但是我又害怕自己的文采不夠好……
聽完這一段,這一刻我開始明白,我根本沒有資格建議我的表妹什麼,她問的這些問題,就跟很多大學剛畢業的孩子問我的問題一樣:什麼樣的工作好玩還不辛苦?
我想去互聯網公司可是沒有經驗怎麼辦?還有就是我挑了這一家公司萬一我不感興趣又離職了會不會影響太大?
我開始審視自己,我此刻內心的思考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是不是要繼續做一個用文字養活自己的人?是否要去接受眼前的幾個機會去跟別人合作一些案子?如果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長期下來會不會就無法再適應職場了?然後萬一我以後沒有辦法過得更好怎麼辦?
於是我開始明白,每一個人的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身邊人都會給你各種建議,但是有一點就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眼睛也是盲目的。
他們會告訴你無數過來人的經驗,於是我們可以避免走彎路或者減少跌倒的次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盲目的,就跟小馬過河一樣,他們說的都是他們認為對的一切,但是這些建議在你身上是否就能夠成立或者付諸執行呢?
想到這一點我突然很慌亂,特別是這幾天看見蔡康永在《奇葩說》錄製的時候對於自己出櫃的事情失控痛哭,在這段影片裡,他說「演藝圈的人出櫃前都會先來問我」,他坦承了自己的矛盾:處於理性考慮,通常會攔住他們;但是站在孤單的立場,又很希望有很多人陪伴自己。
這段影片下有很多人評論,觀點碰撞極其熱鬧甚至慘烈,然後我看到一個觀點讓我很觸動,大意就是我們都不是局中人,我們沒有辦法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這些人的所作所為,而也正是因為艱難,很多同類才願意相信蔡康永並且願意聽從他的建議,因為身為一個過來人他有資格給出一點經驗,但是回到現實本身,又有多少宣布出櫃後的人能成為蔡康永呢?
於是我安慰自己,我把該說的都說了,表妹的事情我已經盡力了,我不能拿她父母的期待來綁架我讓自己為難。
夜裡,表妹說家裡親戚鄰居都過來詢問填報大學的事情,家裡一片熱鬧,親人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所以她本來差不多規劃清楚的想法瞬間又被打亂了。
這一次我沒有再給表妹任何建議,我跟她說了一段話:當你做小的決定時,應當依靠你的大腦,把利弊羅列出來,分析並作出正確的決定;當你做大的決定,比如尋找理想時,你就應該依靠你的潛意識,因為這麼重要的決定必須以你心靈深處的最大需要為依據。
表妹說,那我就聽從自己心底的聲音吧,雖然我也不知道如何聽從,但是我願意試一試。
到這一刻我終於放鬆下來,我不再糾結該給什麼樣的建議才適合她,也不再糾結萬一我指導她以後結果是不好的怎麼辦?因為我已經開始接受,我所說的任何一句話,都只需要對我自己負責,至於表妹領悟的怎樣,她接下來的四年大學生活軌跡以及更後來的日子會怎樣,這真的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感同身受是一個假議題,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難題都是具體而單一的,就像德國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說的:一個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大概必須有過類似的處境,受過類似的痛苦,或者有過類似的覺醒體驗,而這卻是非常罕見的。
我就當個路人吧,點到為止的建議足矣,謹言更是重要,任憑他們熱鬧,我只需看著就好。
.
以上文字取自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0128
.
12/19(四)19:00【贈書直播】賴芳玉╳洪仲清《待用民宿》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16694781787674/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
社會組優勢 在 洪仲清臨床心理師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我們不停追求自己想要的結果,
但是卻很少思考這個方向對不對。
我們總是不停奔波於解決一個個措手不及的難題中,
但是很多時候卻沒有醒悟到,大部分的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
找到自己的目標──從眼前的格局看見成功者
從你眼前的格局裡,找到你覺得相對而言還不錯的成功者,然後學習他們身上可獲得的部分,當作用以滋養自己的雨露,等你的階段再高一點了,你遇上更大的世界,更有意思的人了,那你的雨露就更加有營養了。
取自《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
我常搞不清楚,現在考試制度的變革。跟家長們討論,常常講完了又忘了,忘了又請教,請教完又忘了……
最近我記起來了,明年一月,高中考大學的考試叫做「學測」。這一段時間,好幾位家長跟我提到:孩子這個年紀,怎麼可能知道未來一生的方向啊?
我實在也不認為,大部分時間拿來考試唸書的孩子,根本連自己都不一定好好探索,怎麼可能知道瞬息萬變的將來,自己想走或能走哪一條路啊?
所以我找了相關的文章,想給家長參考。這篇文章很長,看完要有些耐心。
以我個人來說,想到人生經驗貧乏的孩子,「興趣」與「能力」也就是僅僅能抓住的兩根浮木了。能力的部分,只能相當狹窄地限縮到考試成績,又或者相關比賽的名次;興趣的部分,則更是模糊,常常還是要參酌成績去考量,因為大部分孩子的興趣可能都還沒機會開發。
即便我曾經在學生輔導中心,進行過生涯輔導。但我很清楚,光是孩子的人生經驗貧乏,就像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根本就沒什麼材料,是要煮什麼菜?
更何況,未來AI時代,根本難以掌握。不是說,AI與機器人,會大幅改變人類工作的樣貌嗎?
好吧,講了幾段文字,好像等於沒講什麼。還是看文章吧,作者的想法或許可以幫一點忙。
祝福各位朋友,從工作中貼近現實,知道從理想的雲端落下常有失望,而這失望很正常!
*********************************
熱鬧是他們的,我什麼也沒有
“ 他們會告訴你無數過來人的經驗,於是我們可以避免走彎路或者減少跌倒的次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盲目的,他們說的都是他們認為對的一切,但是這些建議在你身上是否就能夠成立或者付諸執行呢?“
【文/ 達達令】
1
大學考試的成績出來了,接著要填志願分發學校了,我的表妹身為今年大學考試大軍的一員,第一時間發訊息給我說,姊你幫幫我,我的腦子一片混亂!
於是我趕緊回覆說,你別慌,慢慢來,填志願的時間還有幾天,還是可以分析一下選個好學校的。
我開始習慣性的問表妹,你有什麼屬意的科系嗎?
她回答,我都不知道這些科系是什麼意思。
我說那你知道你喜歡的是什麼嗎?
表妹說,我從來沒想過,加上讀書太忙,根本就沒有時間思考將來的選擇。
這一刻我把時光倒回到我考大學的那一年,那個夏天,我拿著自己的成績去找老師,告訴他我想去外地,我想讀新聞相關科系,於是老師就幫我挑了學校,差不多一個小時的時間,就搞定了。
所以我很疑惑,為什麼現在我的表妹就不能像我那樣果斷一些?後來我發現並不是所有的小孩都能夠在十八歲這個年紀為自己的人生做出選擇的,更何況是這麼大一件事情。
我事後回想起自己這個有些草率的決定時也會有些後怕,萬一自己當年搞砸了,那會是多麼恐怖的一件事情!
雖然如今的我已經開始明白一些道理,比如說好的大學不一定能改變你的命運,不好的大學也並不意味著你這一輩子就完了,我身邊太多奇葩冷門科系畢業的同事後來做了設計師、工程師或者是產品經理,我能舉出一大堆的例子。
但是這一刻不行,這一刻她沒有時間接受太多世界觀式的大道理,她時刻想著該挑哪個學校哪個科系能夠在這四年將她的利益最大化,所以我沒有辦法用長遠的眼光邏輯去跟她溝通。
我試著用靠近她這個年齡的思考方式,去為她解讀填志願這件事情。
在我的經驗裡,填志願的選擇次序應該是城市、學校、志願,當然這僅僅是我的個人感受而已。
因為表妹想去外地讀書,我們家鄉只是個小地方,所以挑選學校最好是一些發達城市,否則就沒有離開家鄉長見識的必要了,當然如果想要去一些有特色的邊緣地區感受一下也是可以的,比如說南方的孩子可以去到北方或者中部地區的城市,但是從大方向上說,經濟發達的一線城市還是最好的選擇。
身為小鎮上長大的孩子,去到一個嶄新的城市,如果這個城市經濟發達,城市建設不錯,那就意味著形成的城市人文氣息也會夠特別,這樣的城市格局也意味著有更多磨練自己跟成長的機會。
其次是選擇學校,城市選定了,那就看看這裡有多少自己可以選擇的學校,因為表妹是社會組,我建議她選擇偏社會組優勢的學校,這樣學校也能夠提供學生更多的資源跟視野。
最後一個就是選科系了,我耐心的引導表妹,我說既然你不知道每個科系代表什麼,你也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那我就縮小範圍說,現在社會組的熱門方向有經濟學、工商管理、語言學,普通一類的有文學類,這些大類細分下來就延伸到很多具體的科系。
我問表妹,你以後畢業出來想做什麼樣的工作?是喜歡跟資訊打交道,還是對語言感興趣,或者就是想做廣告或者市場行銷一類的?
表妹回答,我喜歡偏廣告傳媒類的,語言方面也可以接受。
我說,這樣範圍就縮小很多了不是嗎?你就按照這個邏輯一點點縮小範圍,然後選出一個滿意的學校,再挑選幾個候補的學校就好。
表妹聽了我的話,於是花了一天去參照招生資料做了一個分析表。
下午表妹的爸媽也跟著打電話過來了,電話裡叮囑我一定要幫忙,然後希望能夠挑一個對表妹以後找工作有幫助的科系,這樣他們就可以放鬆一些了。
我一一安慰兩個大人,回答說我盡量幫表妹梳理想法,但是我給的只是建議,最後的決定還是要靠她自己去把握。
沒想到說完這一句,大人就急了,「這怎麼可以聽她的呢?她還是個孩子啊!這麼重要的事情她沒有那個能力判斷啊!小令你是我們家見識最多的大學生,你要是不幫這個忙那她以後就不知道該怎麼走下一步了呀!」
在幾輪溫柔禮貌的安慰也沒有發揮作用的時候,我終於強硬的回覆了兩個大人,你們不能這麼狹隘的想,我會盡量幫忙,但是孩子的人生需要她自己做主,更何況我當年根本沒有一個人指導我填志願這件事情,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表妹算是幸運的。
這一番下來,表妹的爸媽終於安靜下來,我知道他們焦急擔心的心情,這種天下父母心的感受我是一一體會過的,於是我說就讓我跟表妹直接溝通吧,最後有選擇了再讓你們最後拍板一下。
***
2
第二天,表妹跟我說,我差不多把幾個學校都挑好了,可是感覺每一個學校都差不多,而且我不知道萬一沒選對以後會不會後悔?
到了這個地步了,我覺得應該是給她價值觀上一些疏導的階段了。
我告訴表妹說,我們沒有辦法透過自己選擇的學校和科系去評定這個選擇對不對,更不能用這個選擇來去證明其他的選擇會不會更好,因為即使在同一個城市同一個學校同一個科系同一個班級裡,每個人的成長道路軌跡都是不一樣的,在大方向的選擇大致正確以後,剩下的就是你的內在驅動力的作用了。
表妹問,什麼叫內在驅動力?
我回答,通俗的來說,很多人的邏輯是:因為我選的學校不好,所以我沒有得到好的條件讓我好好讀書,導致我的大學迷茫無所事事,最後走進社會的時候,像個沒有辦法適應的未斷奶孩子。
而有內在驅動力的邏輯是:我希望將來自己往哪個方向工作發展,所以在大學讀書時應該準備一些能力跟技能,其中有些我可以在學校科系現有的條件裡歷練跟進步,而其他那些我目前沒有的條件,就要想辦法去開拓了。
我告訴表妹,這是兩條順著往前或者倒推回來規劃的不同思維,我當年沒有這麼清晰的邏輯,只是心裡大概有一個方向,而且恰好很幸運的沒有走錯,如今你要明白這個邏輯的重要性,並且願意付諸執行,這樣最後你無論填了什麼樣的志願,都不會再有那種「感覺怎麼選都不對」的慌亂感了。
表妹貌似聽進去了,於是接下來半天都沒有打擾我。
結果晚上的時候,表妹又拋來一連串問題:我害怕自己念這個科系了以後,發現自己不感興趣,我隔壁家鄰居那個姐姐說念小語種科系,以後容易就業,可是我還想試一下填報航運相關科系,這樣將來可以一邊旅行一邊工作多好!但是我也想像你那樣學新聞專業出來當記者,但是我又害怕自己的文采不夠好……
聽完這一段,這一刻我開始明白,我根本沒有資格建議我的表妹什麼,她問的這些問題,就跟很多大學剛畢業的孩子問我的問題一樣:什麼樣的工作好玩還不辛苦?
我想去互聯網公司可是沒有經驗怎麼辦?還有就是我挑了這一家公司萬一我不感興趣又離職了會不會影響太大?
我開始審視自己,我此刻內心的思考是,接下來的日子裡我是不是要繼續做一個用文字養活自己的人?是否要去接受眼前的幾個機會去跟別人合作一些案子?如果成為一個自由職業者,長期下來會不會就無法再適應職場了?然後萬一我以後沒有辦法過得更好怎麼辦?
於是我開始明白,每一個人的階段都會面臨不同的問題,身邊人都會給你各種建議,但是有一點就是,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群眾的眼睛也是盲目的。
他們會告訴你無數過來人的經驗,於是我們可以避免走彎路或者減少跌倒的次數,但是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們也是盲目的,就跟小馬過河一樣,他們說的都是他們認為對的一切,但是這些建議在你身上是否就能夠成立或者付諸執行呢?
想到這一點我突然很慌亂,特別是這幾天看見蔡康永在《奇葩說》錄製的時候對於自己出櫃的事情失控痛哭,在這段影片裡,他說「演藝圈的人出櫃前都會先來問我」,他坦承了自己的矛盾:處於理性考慮,通常會攔住他們;但是站在孤單的立場,又很希望有很多人陪伴自己。
這段影片下有很多人評論,觀點碰撞極其熱鬧甚至慘烈,然後我看到一個觀點讓我很觸動,大意就是我們都不是局中人,我們沒有辦法用自己的價值觀去評判這些人的所作所為,而也正是因為艱難,很多同類才願意相信蔡康永並且願意聽從他的建議,因為身為一個過來人他有資格給出一點經驗,但是回到現實本身,又有多少宣布出櫃後的人能成為蔡康永呢?
於是我安慰自己,我把該說的都說了,表妹的事情我已經盡力了,我不能拿她父母的期待來綁架我讓自己為難。
夜裡,表妹說家裡親戚鄰居都過來詢問填報大學的事情,家裡一片熱鬧,親人們七嘴八舌各抒己見,所以她本來差不多規劃清楚的想法瞬間又被打亂了。
這一次我沒有再給表妹任何建議,我跟她說了一段話:當你做小的決定時,應當依靠你的大腦,把利弊羅列出來,分析並作出正確的決定;當你做大的決定,比如尋找理想時,你就應該依靠你的潛意識,因為這麼重要的決定必須以你心靈深處的最大需要為依據。
表妹說,那我就聽從自己心底的聲音吧,雖然我也不知道如何聽從,但是我願意試一試。
到這一刻我終於放鬆下來,我不再糾結該給什麼樣的建議才適合她,也不再糾結萬一我指導她以後結果是不好的怎麼辦?因為我已經開始接受,我所說的任何一句話,都只需要對我自己負責,至於表妹領悟的怎樣,她接下來的四年大學生活軌跡以及更後來的日子會怎樣,這真的跟我一點關係也沒有。
感同身受是一個假議題,因為每個人的人生難題都是具體而單一的,就像德國作家黑塞(Hermann Hesse)說的:一個人若要完全理解另一個人,大概必須有過類似的處境,受過類似的痛苦,或者有過類似的覺醒體驗,而這卻是非常罕見的。
我就當個路人吧,點到為止的建議足矣,謹言更是重要,任憑他們熱鬧,我只需看著就好。
.
以上文字取自
生活沒有變得更好,只是我們變得從容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40128
.
12/19(四)19:00【贈書直播】賴芳玉╳洪仲清《待用民宿》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416694781787674/
賴芳玉╳洪仲清 愛・謊言・真相:《待用民宿》的魔幻與真實 新書對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937929103275354/
相信自己是夠好的媽媽:是犧牲,還是責任?是妥協,還是平衡?放下對母愛的執著,恢復你的生命彈性,重新找回愛自己的方式
博客來:https://bit.ly/2vhVD9s
讀書花園:https://bit.ly/2GEA9dH
誠品:https://bit.ly/2W4E3Sq
金石堂:https://bit.ly/2vhQ6j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