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會科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會科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科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科系產品中有1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8萬的網紅超級歪 SuperY,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近期臉書上有一篇投稿文章《讀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我的臉書同溫層上被廣傳。內文論點有三個: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2)社會系會不斷批判社會,灌輸你負面思維,讓你變成一個憤青,大學生涯會過得不快樂。 (3)社會系只會高喊社會正義,但對社會大眾的實質貢獻極低。 身為社會學系畢業...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4萬的網紅MoneyDJ理財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

社會科系 在 不完美科系選擇學_助教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2 19:04:21

不完美科系選擇學|興趣沒有目的,因為興趣就是目的地​ ​ 我想大家應該都聽過脫口秀紅人博恩​ 對就是那個因為「大奶微微」紅起來,​ 因為調侃各種政治議題,受到大眾注目的博恩。​ ​ 但很少人知道, 這個講政治笑話的主持人,並非政治、社會科系出身,​ 相反地,他在建中畢業,擁有台大外文、心理雙學位,​...

  • 社會科系 在 超級歪 SuperY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22 20:35:43
    有 3,220 人按讚

    近期臉書上有一篇投稿文章《讀社會學系是一個很糟糕的選項》在我的臉書同溫層上被廣傳。內文論點有三個: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2)社會系會不斷批判社會,灌輸你負面思維,讓你變成一個憤青,大學生涯會過得不快樂。
    (3)社會系只會高喊社會正義,但對社會大眾的實質貢獻極低。

    身為社會學系畢業的,我想回應一下這篇文章,說一下社會科學的訓練對我的意義,希望對正在選擇校系的高中畢業生會有所幫助。

    -

    (1)讀社會系出來找不到工作?

    其實社會科學訓練出身的,如果統計學基礎學得不錯,在歐美國家還是不難找到工作的。不是社會系本身找不到工作,而是在台灣的社會系學生不容易找到工作,那是因為台灣多數中小企業沒有這方面的人力需求。這不是只有社會學才會遇到的問題,人文系所的畢業生,文學系、歷史系、哲學系、藝術科系,都難找工作。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得到工作,但少數人找不到,那問題可以歸咎給個體,但如果一個科系多數人都找不到工作,那就必須檢討工作體制、大環境是否有問題。學校這邊可以做的是提供更多就業協助,思考怎麼幫助畢業生銜接職場。不過目前世界趨勢是無法解決問題就解決提出問題的人,歐美國家的大學開始刪除人文社會科系的系所,所以這是人文社會學科的危機,不是社會學這門學科特有的。而且,相比於其他人文社會學科,社會學的涵蓋範圍很廣,勞動社會學、性別社會學、科技社會學、教育社會學、政治社會學、經濟社會學...幾乎涵蓋社會各面向,這有個優勢,就是可以讓大學生有四年時間去探索自己想要什麼,最後再轉換到自己想要的工作領域,所以社會系學生畢業後可能從事完全不同領域的工作。

    -

    (2) 社會系專門灌輸負面思維?

    認為社會系就是一群左派憤青,其實是嚴重樣本偏差。整個社會系老師加學生假設200人好了,20個人上街頭搞社會運動,就以為社會系全都是這樣的人,難免以偏概全了。事實上,社會學成為一個獨立學科後,就一直很注重「價值中立」原則,社會學家必須拿出統計(量化證據)或訪談、田野調查(質化證據),才能夠做出理論主張。如果看到了資本社會越來越貧富不均的事實,因此去批判它甚至想辦法改善它,我認為這叫健康的進步思維。那些認為這是負面思維的人,也許要審視一下自己的價值觀標準。而且近幾年來,資本主義有問題早就是學界不分學科的共識了,差別只在於要怎麼處理而已。台灣最近要出版一本哈佛商學院教授Rebecca Henderson的《重新想像資本主義》,連捍衛資本主義的大本營哈佛商學院都出來檢討資本主義了,怎麼還有人認為社會學批判資本主義是「負面思維」?

    *補充一個小故事:二戰後,猶太裔的德國社會學家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 逃亡到美國教書,每天都在批判美國資本主義社會的消費物質主義如何扭曲人類心靈,注重正向思考的美國人被嚇到了,問阿多諾:你每天都這樣充滿負面思維(negative thinking),人生不是過得很不快樂嗎? 阿多諾回答:我在做批判資本主義的否定性思考(negative thinking)時,就是我最快樂的時候!

    -

    (3)社會學對大眾極少實質貢獻?

    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學術傳統跟特性,如果要很短視地談實質貢獻的話,在美國,20世紀都市化時出現許多犯罪問題(大家看過《破案神探》吧?),所以很重視人口學、偏差行為、都市社會學的研究,到了現在21世紀,黑人種族不平等的問題嚴重,時常有警察執法過當問題,所以種族研究也很盛行。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美國治安可能會更差、黑人會死更多。在歐洲,一直有王室貴族傳統,所以很重視階級不平等的研究,英國BBC在1960年代甚至拍過一部《成長系列》(7 up),長期紀錄不同社經地位的14位小孩,每隔七年追蹤一次,從小拍到大,證實階級如何決定一個人的人生。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人們會以為低薪是因為自己不努力。在日本,常常遇到天災,天災後的社會重建發現有資源不平等的問題,家庭收入低的受災戶,會需要更長時間恢復到原本生活,所以日本有災難社會學的研究,如果沒有這些社會學研究,如何跟政府要求經費、社會福利補助?這些都是社會學可以帶來的短期見效的貢獻。

    社會學還有一些更細微、難以估量的貢獻,像是在思想層面上引導社會集體反思,1960年代歐洲、美國嬉皮世代的反戰社會運動,引導學生上街頭的思想領袖就是德國的社會理論大師馬庫色(Herbert Marcuse),當時美國大學生是一邊聽Bob Dylan的反戰音樂,一邊讀馬庫色社會批判的書《單向度的人》,正是在這種思想激盪中,創造出一整個世代的嬉皮文化,至今歐美國家的老人都還在嚮往那個黃金年代!

    -

    我自己大學讀社會系,還沒畢業就有進台灣吧的實習工作機會,一方面是因為影像製作的個人能力,一方面社會系的頭銜也讓公司認為我適合做知識型的教育影片。沒有大學四年的社會科學訓練,我可能不會有辦法做出超級歪的影片。如果讓我重選一次,我還是會選社會系或者哲學系、人類學系(反正都是一些被台灣人視為找不到工作的科系XD)。找不找得到工作當然是一個最血淋淋的問題,也是台灣大學系所人文科系都必須面對的問題,但是大學是學習的殿堂,是認識自己、認識世界的最佳時機,不是資本主義的社畜訓練所,人生沒有多少個可以花四年讀大學的機會,我認為應該趁年輕時多充實自己的知識儲備,我也很享受我大學四年的學習時光,也決定繼續出國讀社會科學。

    如果你正在考慮大學要選社會科學相關的科系,歡迎你在底下留言,我會把所有問題搜集起來後拍一集Q&A影片!

    -

    附上一張書單,想知道社會學在幹嘛的人可以讀讀這幾本入門書喔!(依照難度排序,由簡單到困難)
    Allan G. Johnson《見樹又見林》
    Zygmunt Bauman《社會學動動腦》
    片桐新自,永井良和,山本雄二《基礎社會學》
    Norbert Elias《什麼是社會學》
    C. Wright Mills《社會學的想像》

  • 社會科系 在 肯腦濕的人生相談室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4-20 22:19:06
    有 543 人按讚


    看到教育部長 潘文忠 在自己的臉書上寫道,今天是「性別平等教育法」開始研擬的二十週年,這個法案2004年才正式實行,突然意識到,原來在我懵然無知的學生時期,有那麼多重要的變革已經發生了。

    二十年前,那是我小學六年級的時候。我跟所有小學男生一樣,害怕被別人說是「娘娘腔」,所以不敢承認自己除了《絕對無敵雷神王》以外,也滿喜歡看《庫洛魔法使》的。我跟所有小學男生一樣,覺得女生「突然變得很奇怪」;看到那些「用欺負女生來表達好感的男生」,我自己不敢,但我很羨慕他們敢。我喜歡讀小說,從女同學那裡借到了粉紅色書皮的言情小說(我還記得作者是席絹,但忘記哪一篇了......),讀得臉紅心跳,卻要裝作不屑的表情,才敢把書還回去。

    那時候我並不知道,有些東西不是我的錯,我不必感到羞恥;而很多我誤解了的事情,也沒有人告訴我應該要怎麼想。

    而2004年,則是我國三升高一那年,我進到了荷爾蒙強烈的男校。我活在一窩最異的異男裡,卻也第一次有了明顯是同志的朋友。我彷彿「遭遇」了同志,彷彿知道要「尊重」同志,但實際上什麼也不懂。直到好幾年後,一名男同志朋友向我們介紹他的伴侶,我還跟幾位異性戀朋友私下討論:「所以他到底是他的『男朋友』還是『女朋友』啊?」愚蠢到了這樣的地步,連找一個合適的稱呼都做不到。

    然後就是大學了。念人文社會科系的氛圍,讓我們好像「自然而然」就知道應該怎麼做。但事實上不是的,我一直都是邊做邊學,被 蔡宜文 電一次學一招,像背單字那樣背起來的。當我在師培學程的課程裡,讀到「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時候,我並不知道這是一個新鮮熱辣的法案。我只是奇怪:教授為何要一直強調「性別」跟「兩性」不能搞混——這不是常識嗎?

    當然不是。一切才剛剛開始而已呢。

    有時候回頭去看,都會嚇出一身冷汗。如果沒有前人推動的這些措施,我會長成什麼樣的人呢?或者說,即使前人推動了這些措施,在我真正「學會」以前,我是不是已經參與了、或旁觀了什麼傷害呢?

    當我在面對學生的場合,試著講解一些性別平等相關的概念時,我多少是抱著一點贖罪的心情的。贖那些我可能在蒙昧無知的時候,就已經做錯了的事情。我們這一代人已經離開學校了,但眼前的學生還有機會,他們還能避免受傷,也能避免去傷害別人。

    而這一切,是用真實的傷害為代價,用真實的信念與意志去爭取來的政治成果。我們走了多久,才換到一位會為同志挺身而出,會在葉永鋕逝世二十週年,主動提起「性別平等教育法」的教育部長。

    2018年底,我曾經為公投案的一個宣傳專案,寫了一篇腳本〈在雨中呼吸〉,就把上述念想錯落地編織了進去。那是提醒自己,有些事情永遠不能忘,的意思。就把當時的幾個段落抄個幾段,以為紀念吧。

    ——

    現在,換你跟小勇說自己的故事了。

    你還是想不起一個叫做小勇的好朋友,但你認識小勇。

    他叫做什麼並不重要。因為,其實你有過一模一樣的故事。那個坐在你旁邊的小學同學,那個座位總是最靠近垃圾桶的同學。他的名字無所謂,可以叫做小葉,也可以叫做小勇,雖然大家都說他是娘娘腔,看起來一點都不勇敢。

    他的書包常常被丟到垃圾桶,這大概可以用萬有引力的原理來解釋。每一個班級,都有那麼幾個黑洞。就算是五年三班也會有的。

    小勇做過一些對你還不錯的事情。可能是幫你去合作社買了飲料,或者願意幫你多抄一遍生字。如果小勇的運氣夠好,他甚至還可能拯救氣喘的你。同時,小勇也會對別人好,這讓你有理由告訴自己:我還不算對他最差的。

    我只不過是什麼都沒有做而已。

    你沒有跟著大家揍他,沒有跟著大家一起嘲笑他。好吧,有時候如果真的太好笑,你會不小心笑出來。真的只有一絲絲。你記得小勇的好,會立刻收起嘴角。你從不罵他娘娘腔,因為你不得不承認,有些時候你也不那麼「像個男生」,你除了《絕對無敵雷神王》,你也喜歡看《庫洛魔法使》,你不想罵到自己。

    你只不過是什麼也沒有做。

    即使你是唯一注意到的人。

    那時,小勇已經有好幾節沒回來上課了。你想過要去找他,伸手到左邊褲口袋,握住了足以救命的噴霧器。

    你猜想小勇只是又在S型溜滑梯那邊發現了什麼吧。

    直到隔天,他們在廁所裡面發現了小勇。

    你沒有去找。你深深愧疚,但又覺得不公平。你才不是對小勇最壞的那個,為什麼只有你在愧疚。所以,你告訴自己,你完全有資格忘了他。

    再後來,你上了高中,上了大學,到遙遠的城市去工作。你跟回憶,從此有了一張車票的安全距離。

    你只不過是什麼也沒有做而已。

    你坐回自己的座位,眼神專注,像是一切的紛擾都與你無關。

    雨打在教室的窗戶上,就像那個令人窒息的遙遠下午。

    小勇已讀了你的每一則訊息,但再也沒有回應了

    #性別平等教育二十年

  • 社會科系 在 巫師地理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2-19 19:42:19
    有 39 人按讚

    #臺灣教育 #地理教育 #108課綱 #111學測 🇹🇼

    圖為台灣珍古德協會所屬高中跨校性環保社團,3月齊聚桃園市府前倡議保護藻礁生態。

    歷史、地理、公民各開選修課 分科測驗會考

    社會領域首度增列三門「探索與實作」的選修課,學生不再紙上談兵,要透過實地踏查、製圖、訪談等探究問題。大學招聯會統計,一一一學年多達五一五個校系申請入學將參採社會探究課程活動成果,屆時分科測驗(即目前指考)也會考。

    主要是傳統一類組的人文社會科系,例如台大相關科系幾乎都參採;以歷史系為例,台大、政大、台師大等校也都參採;台大、台師大等校地理系,更同時參採自然、社會科的探究課成果。

    例如地理探究課除了教研究法,也要應用在環境生態、文史藝術、產業法規、觀光休閒等領域,要撰寫心得或小論文、製作海報、拍攝照片或影片、繪製地圖等實作成果;公民探究課可採「社會參與行動方案」,引導學生選擇環保等社會議題,成立社團或網站,投書或辦相關活動。

  • 社會科系 在 MoneyDJ理財網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09-03 08:50:2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