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會的組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會的組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的組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的組成產品中有3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鏡好聽,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張潔平Podcast ──與社會運動者 #劉璧嘉 對談,別輕易以種族身份標籤彼此 境外生權益小組 發起人之一劉璧嘉,是在台港生,也是女同志。她在 2020 年因為台灣疫情的陸生限制政策,展開了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只不過,她正踩在中港台最敏感的位置,三邊不討好。在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什麼樣的對話與...

 同時也有30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844的網紅義起幸福,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為了深耕林口在地服務,明義哥的「#林口服務處」正式在林口落地生根,希望能帶以專業的服務態度貼近市民的心! 新北市議員陳明義林口服務處 早期林口的服務是借用自家姐夫在國宅所經營的麻辣麵線店舖作為當時和民眾之間的聯絡橋樑,整路下來也長達10多年之久,105年之後租用文化三路的服務處,現在更因為服務案...

社會的組成 在 鏡好聽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8-03 08:45:25

#張潔平Podcast ──與社會運動者 #劉璧嘉 對談,別輕易以種族身份標籤彼此 境外生權益小組 發起人之一劉璧嘉,是在台港生,也是女同志。 她在 2020 年因為台灣疫情的陸生限制政策,展開了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只不過,她正踩在中港台最敏感的位置,三邊不討好。在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什麼樣的對...

社會的組成 在 Fake 文青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4-21 13:07:52

雖然我不是在破碎的家庭中長大,但家庭生活從不是幸福那種。家人每天爭執,爭吵,指罵對方,即使在睡夢中亦聽到他們爭執,各自在背後數落對方的不是,你問我婚姻是什麼?可能是一連串的指罵和不斷的爭吵吧! 那時在大學,我修讀神學與性學,跟當時的professor 在爭論結婚到底為了什麼問題,那時的我:「我唔明...

社會的組成 在 畫說有一天 / 閱讀隨筆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04 16:24:39

#2020booklist 時報思潮 @readingtimes_trendage 不聞不問是一種選擇,積極參與也是一種選擇,這個社會的組成,端看你想做什麼選擇。 . 大概是去年年中開始至今年初,六四天安門事件30週年、香港反送中、台灣總統大選,時時刻刻都有不同的聲音、人物視角來看這緊緊相扣又貌...

  • 社會的組成 在 鏡好聽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25 18:04:59
    有 33 人按讚

    #張潔平Podcast ──與社會運動者 #劉璧嘉 對談,別輕易以種族身份標籤彼此
     
    境外生權益小組 發起人之一劉璧嘉,是在台港生,也是女同志。她在 2020 年因為台灣疫情的陸生限制政策,展開了一連串的社會運動。只不過,她正踩在中港台最敏感的位置,三邊不討好。在這個過程中,她經歷了什麼樣的對話與困難?
     
    「我感覺到這些罵我的人,他的恨意承載了很多他的愛。譬如他很愛台灣,很想保護台灣,這個東西我也很熟悉。但你要思考如何去化解那個危機感,而不是走向社群的分裂。」
     
    她總覺得,這個社會的組成同時有公民與非公民,我們必須先看到這點以後,再去想一種共同生活、共同決定的模樣:「#反送中運動讓人覺得自己很弱小,你會很緊張,很想要去黏著一個更大的人,但那是一個很危險的想法。當我們高呼台港共同體的口號,但可能沒想清楚,香港的什麼要跟台灣的什麼站在一起?」
     
    🎧️ 現在就來聽《#香港來的風》EP05 |戀愛的人|他們對我的恨意,背後承載了愛 ft.劉璧嘉https://pse.is/3ayylp
     
    訂閱apple podcast 「記者現場」節目,鎖定香港來的風 ►
    https://pse.is/3bavm7
     
    訂閱Google Podcast 「記者現場」節目,鎖定香港來的風 ►
    https://pse.is/38wdwk
     
    訂閱 Spotify 「記者現場」節目,鎖定香港來的風 ►
    https://pse.is/3cehxc

  • 社會的組成 在 賴芳玉(生活與法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1 15:24:57
    有 77 人按讚

    ✨✨Podcast「剛好玉見你」集數更新✨✨
    大家新年快樂恭喜發財🧧🧧🧧!又來到每週「剛好玉見你」集數更新推波時間嘍🧨🧨🧨
    這週農曆新年特別節目!!我們邀請到小小的特別來賓跟大人們說說「過年期間適合跟孩子共讀的三本書」❤️❤️❤️

    《新時代說 EP1|海蒂:推薦大人閱讀的三本繪本 ft.海蒂》

    「娃娃,it is your turn.」
    這個世界都是大人為視角詮釋的世界,實際上社會的組成不僅有大人也有兒童,
    這次聽聽孩子怎麼說吧!
    此集邀請到廖玉蕙老師的孫女「海蒂」,向大人們推薦過年適合與孩子共讀的三本繪本,
    三本書中,傳遞了孩子想表達最真實的心聲,
    那是令人意想不到的,甚至有些驚喜的,
    原來人的成長,可以是超乎想像的,或許大人們有些大意了,新的時代已經來臨。

    「你有多久沒有靜下來,好好陪伴、好好聆聽在乎的人說話了呢?」

    各大平台的podcast連結和捐款連結送到大家面前!🙌🏻 🙌🏻 🙌🏻
    直接點擊網址,就能進行收聽與打賞捐款了❤️新年發個喜氣的紅包給「剛好玉見你」吧🧧🧧🧧
    Apple podcast 🔗:https://apple.co/2ZtFNrT
    Google podcast 🔗:https://bit.ly/2Zsh33w
    Soundon 🔗:https://bit.ly/32B7Sj3
    Spotify 🔗:https://spoti.fi/3enfV7r
    KKBOX🔗:https://bit.ly/2U4UvTn
    Firstory 🔗:https://justmetu.firstory.io/
    Listen Notes 🔗:https://bit.ly/3iAJq6N
    打賞捐款🔗:https://pay.firstory.me/user/justmetu
    想請賴律師喝杯茶潤潤喉,喜歡節目內容想支持我們持續做下去,歡迎打賞!我們將會全數捐款回饋給兒少權心會,讓愛延續下去!
    #Applepodcast #spotify #firstory #kkbox #googlepodcasts #soundon #PocketCasts 皆已上線嘍🤩🤩🤩看完這篇貼文就趕快去收聽吧!

  • 社會的組成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12-23 12:21:19
    有 990 人按讚

    世道人生:數典忘祖(李怡)

    冬至,是華人「冬大過年」的家人團聚日子,明天的平安夜是西方人的家人團聚日子。從古到今,東方西方,都重視家庭,儘管破碎家庭、不幸家庭常令人嘆息,但嘆息中正含有對家庭價值的珍視。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位。

    家,不是房屋,而是父母子女所形成的聯結。抗戰後期我從淪陷區逃難到後方,難民群儘管都流離「失所」,但家人還扶老攜幼、拖家帶小地維繫在一起。那時候沿途有住家願意收留難民暫住。有一副對聯:「年年難過年年過;處處無家處處家。」國是破了,但家仍然在,而且處處有家。

    《孟子.離婁》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民為本、家為本,有家才有國。當然,有「身」才有家,因此《大學》提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成長順序與邏輯。

    中國專制主義長達二千多年。專制帝王雖然世襲和享有絕對權力,但有兩樣傳統一直維持着對帝王的制約,一是敬天,一是敬祖。

    從公元前1100多年的周朝以來,就有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儀式。秦建立專制王朝的壽命很短,秦以後的西漢,由董仲舒提出「尊君」以鞏固王朝統治,他雖主張「抑民而尊君」,卻也提出「抑君而尊天」,也就是說,在君主的絕對權力之上,還有「天」在監察着「君」。所以皇帝稱「天子」,要定期祭天,若遇天災要視為「天譴」,皇帝往往要下「罪己詔」以改善施政。

    帝王時代的尊天,一直延續到清末,北京仍然保有祭天的天壇舊址。

    尊天,實際上也是基於要善待人民。唐代醫神孫思邈說:「善言天者,必驗於人;善言人者,必本於天。」意思是:善於講天道的,必須應驗於人,善於講人的,必須本着天道。

    中國的另一傳統是敬祖。祭天是帝王的事,但祭祖就是平常百姓的事。自周朝宗法制以來,「孝」就是宗法制的重要部份,「以孝治天下」是古代帝王治國的基本思想。

    在忠孝難兩全的情況下,是孝大於忠。戰國郭店楚墓的竹簡《六德》上說:「為父絕君,不為君絕父。」為了父親,可以拒絕君主,但是不能夠為了君主去拒絕父親。孔子認為父親兒子觸犯國法 ,必須子為父隱,父為子隱。不能舉報。

    楚國的伍子胥因父親和兄長遭讒害,被楚平王所殺,他逃往吳國,被重用,其後率吳國軍隊攻入楚國都城,為報父兄之仇,他掘開楚平王的墳墓,鞭屍三百。這樁復仇故事,先秦史籍如《左傳》、《國語》等都加以讚美,《史記》的司馬遷稱他做「烈丈夫」。 有這種孝大於忠的民眾精神氣質,在司法不公的社會,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制約惡政。

    在無神論的專權政治橫掃中華大地後,敬天、敬祖的傳統已不復存在。在人定勝天和國家主義的思想治下,中國不斷戰天鬥地,為實現「高峽出平湖」而破壞水土,包括建三峽工程。近十多年不斷出現地震,不知是否與改變地貌的「與天鬥」有關。

    由家庭觀念而延伸的敬親敬祖傳統,也被「沒有國,哪有家」,和「不愛爸爸,不愛媽媽,只愛國家」的統治思想消滅了。只要看每年春運的人次有十幾二十億,就知道「有了國,沒有家」已經是普遍現象。

    敬天、敬祖這兩個傳統的消失意味着甚麼?意味着絕對權力沒有了最起碼的制衡。沒有對天的畏懼就無法無天;沒有對父母對祖先的敬重,社會就只有赤裸裸的權力崇拜,即使父母過去被鬥死,即使為了權力要舉報父母,在黨大於國、國大於家的觀念指導下,就甚麼都做得出來。敬天、敬祖是中國的典與祖,拋棄了就是數典忘祖。

  • 社會的組成 在 義起幸福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9-26 18:17:19

    為了深耕林口在地服務,明義哥的「#林口服務處」正式在林口落地生根,希望能帶以專業的服務態度貼近市民的心!

    新北市議員陳明義林口服務處

    早期林口的服務是借用自家姐夫在國宅所經營的麻辣麵線店舖作為當時和民眾之間的聯絡橋樑,整路下來也長達10多年之久,105年之後租用文化三路的服務處,現在更因為服務案件的暴增又加上二個孩子長大回國後都住在林口,所以在與家人經過討論後決定以自購服務處的方式繼續為大家提供服務。

    另外,繼「#五股幸福棧 」成立之後,「#林口幸福棧」正式啟動,「幸福棧」的成立其實是延續幸福保衛站的理念,希望可以先從五股、泰山、林口各區的服務處做起,提供多元化的服務

    藉由政府、民間各方社會資源落實幫助到社會每個角落裡需要幫助的人;就像這次疫情嚴峻的時刻,他結合企業、宮廟幫五股、泰山、林口所有三萬二千多名學童準備防疫隔板、幫助五股、泰山、林口四百二十個社區免費消毒服務,以及多位愛心民眾所捐出的善款媒合超過500份愛心待用餐(幸福餐)……等

    幸福棧就是計畫整合所有相關資源資訊一起幫助各年齡層需要幫助的民眾。

    林口幸福棧位於林口區文化三路一段447巷46號,成立當天除了前監察院 #王建煊 院長、#陳建仁 部長親自到場外,市府謝副市長及許多局處首長、 洪孟楷立委、各界人士都前來祝賀

    王前院長致詞時表示目前林口總人口數已突破十二萬大關,以「#無子西瓜基金會 」裡許多沒生小孩的夫妻人數在林口占比很高,所以日後在社會服務上與今天剛成立的林口幸福棧將來都會是政府在社會關懷區域的最佳的搭檔。

    考量目前疫情仍為二級警戒,所以除了幸福棧揭牌儀式外,現場更提供了50箱的幸福防疫箱捐贈活動,幸福防疫箱內容是由服務處精心準備的感溫消毒器、攜帶式消毒槍、消毒酒精一加侖、防疫洗手乳一加侖、口罩二盒、防疫隔板二個所組成,預計將捐贈予林口區17個里辦公室及發展協會

    明義非常感謝出席的來賓們大家聽到幸福防疫箱的構想後,大家非常踴躍地認捐,讓林口的防疫更加落實,同時亦期許疫情可早日解封,恢復正常生活。

  • 社會的組成 在 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9-24 17:00:12

    【智翔的議會質詢-社會局、法務局(9/24)】

    #公共托育事項布建進度

    在市長施政報告當天,智翔有提到桃園市0-2歲人口數大於台北市與高雄市,但托嬰中心數量卻不及,截至去年底候補代收托人數尚有1338人,且在桃園區、龜山區、蘆竹區的候補人數皆突破百人,量能不足的現況是事實。

    但回到政策面,我們得先重新檢視「一區一公托」的進度,根據社會局的工作報告,公托家園尚有五處待建,若要達成局長所稱的一區一公托,則正在興建中的復興區公托家園在明年初開幕後便可完成。

    儘管我們知道,「公托中心」與「公托家園」在收托的數量上還是有明顯的差距,但以先求有、各區都有公托設施的前提下,公托家園覓地較公托中心容易,經費、時間成本也較低。

    #公共托育需求平衡

    但接下來就是智翔想點出的問題,儘管在未來各區都有公托設施,但依現況來看,公托資源的分配是桃園馬上就得面對,且是緊鄰而來的重大挑戰。根據審計報告另一項指出,桃園市公托收托率約6.9%,但其中只有中壢、桃園、蘆竹高於平均,其餘十區未達平均,龍潭、大溪、復興則未達2%。

    甚至今天局長有提到,觀音區新開幕的草心富林公托中心,是完全沒人候補的狀況,顯示城鄉差距十分明顯,人口密集區除了公共館舍難尋,還得等待諸如社宅完工後、公益設施回饋等,才有更多空間來辦理。

    總括來說,考量各行政區的人口組成與需求,盤點每一個區域需要的公托設施為何,將資源優先投注於公托需求龐大的行政區,是智翔的建議,期待社會局未來的規劃。

    #日照中心收托成效偏低

    桃園市截至去年十月底,日照據點的收托比例僅69.4%,屬成效偏低,而運用戶籍資料畫出需求人口的熱區圖來比對可發現,八德、大溪、復興、龜山等區的據點明顯偏離需求人口,對此社會局有什麼改善的方式?

    社會局長則回答,考量移動距離與方便性,未來日照中心會改以國中學區作為劃分,以桃園市內有59所國中為例,未來學區內至少要有一處日照中心,智翔只希望能讓日照設施更符合需求人口的位置,以學區來劃分確實有所依據,期望社會局多加努力,執行上若有困難我們再來討論如何改進。

    #社會福利政策標準不一

    根據審計報告指出,桃園市公益彩券的盈餘,原作為擴充社會福利功能、照顧弱勢民眾基本尊嚴的用途,卻被拿來補助許多財力充裕的宗親會、同鄉會、校友會、國際同濟會、青商會、扶輪社等社團,計有63案,且每案金額介於3~61萬不等,與社會福利政策的意旨相違。

    針對這一題,審計部提出建議,請桃園市政府盡早研議修訂公益彩券盈餘的補助要點,將「社會服務優先補助」、「弱勢服務」、「參與對象應含弱勢族群」等要點納入其中。

    既然今天社會局有答應改善,智翔也會持續盯緊修法的進度,希望讓公益彩券的本意有所發揮。

    #預售屋定型化契約審查

    最後則是一題過去質詢地政局的老問題,預售屋定型化契約的審查。

    買房是人生大事,民眾在面對複雜的定型化契約以及與建商的糾紛過去質詢時提到許多,這邊不再贅述,智翔也了解,依目前桃園新建案的數量以及局處的人力,確實難以做到全面審查預售屋定型化契約。

    之前智翔曾建議地政局,是否可以將審查定型化契約的業務,外包給民間的事務所,今天也將同一題,來詢問法務局對審查預售屋契約的立場為何,局長表示,將思考更有效率的方式,也期待能朝全面審查的方向進行。

    智翔必須重申,以桃園市的新建案數量來看,若不改進相關措施,定型化契約的違規只會長年居高不下,買房民眾權益若一再受損,只會降低政府的威信、建商的形象與民眾在桃園置產的意願,有效的解方則有賴法務局同仁的努力了。

    🎞完整質詢影片請看:
    https://youtu.be/jaoy_qOTV0Q
    🎞youtube頻道請搜尋:桃園市議員簡智翔

  • 社會的組成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1-08-24 12:23:49

    我們日常:
    「臺灣人」是由原住民族與先後多批的移民所組成,這些不同時期的新舊移民豐富了臺灣人們的群體。也因為臺灣從暫時歇腳與避難求生的地點,進化到不同國族相中為前進或反攻的基地,幾百年來歷史的曲折把相異背景的人們,帶到同一個小島上,各自努力尋找安身立命的過程就不可能很順遂。

    雖然是來自不同成長背景的族群,但「公共的我們」在這塊同樣的土地上,服膺於時間的長流與突發的事件所架構成的歷史脈絡,慢慢地開始擁有類似的成長過程,形成了我們雖相異又相似的成長背景。從兒童、少年、到家庭,從農牧的日常,到各行各業工作的人,從鄉間到都會,我們一起面對考試、遊戲、運動、大眾娛樂,不論是布袋戲或是棒球,大家一起歡笑,一起成長。

    展覽介紹:
    「臺灣文化」目前還是一個尚待被清楚定義的模糊概念
    可以使用「臺灣的鏡像」來協助定義什麼是「臺灣文化」嗎?

    「臺灣的模樣」嘗試整理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及國立臺灣美術館的攝影典藏中,不同世代的本土攝影家們眼中所看到的「臺灣」。希望藉由這些不同時空樣貌下的影像切面,堆疊出臺灣的文化紋理,協助思考一直都在但卻是抽象混沌的「臺灣文化」。其實也就是在反思:什麼是「臺灣的吾土」?誰是「臺灣的吾民」?等土地與人民的真實內涵。

    初探「影像臺灣」為「臺灣攝影史」奠基

    為了要整理呈現這一個「公共的臺灣」(孕育我們的母地),策展人要向展覽中每一位攝影家致歉。在此展中,個人創作意圖的脈絡先暫時被放在第二順位,優先凸顯臺灣這塊土地上共通的元素,作為整體性的思考。藉由影像編輯的組合,橫向交織出一個更龐大綿密的,所謂臺灣攝影創作的共同脈絡。長年來因為臺灣攝影史研究的缺席,我們有必要透過這樣統整的過程,先將臺灣攝影做一個整體性的梳理思考,來為尚待完成的臺灣攝影史鋪路。

    關於臺灣文化脈絡的思考

    策劃此展還有一個目的,梳理出臺灣文化脈動的基調:臺灣的文化脈動,是由在地的原住民族,面對外來的過客與移民,歷經抗拒、衝突、互動、交流、妥協的歷程。原本在地的本土族群與外來的殖民霸權必須學會「共生」,而不同時期的共生造就了不同世代的「在地本土文化」。

    南島文化原住民族的根源,荷蘭西班牙文化的刺激,深層中華文化的延續,日本文化擁抱現代化的刻痕,還有歐美當代文化的移植,新住民文化的加成,這些多元觀點的交融並列,形成今日臺灣文化繼續往前推動的重要動能。

    嘗試以影像揉捏出「臺灣氣口」、「臺灣味」

    呼應國家攝影文化中心開幕首檔「舉起鏡子迎上他的凝視──臺灣攝影首篇(1869-1949)」以臺灣攝影史的理論研究為架構,本展以視覺影像為梳理的脈絡,嘗試由截然不同的方式切入這臺灣主體論的核心課題。因展出空間有限,整個展覽以靜態的「攝影原作」與動態的「數位呈現」平行展示相互呼應,也是一種在攝影展覽形式上的嘗試與挑戰。

    攝影/鄭宇辰、余志偉
    剪接/余志偉
    文字提供/國家攝影文化中心台北館

    ■完整報導:https://www.twreporter.org/a/photo-the-national-center-of-photography-and-images-exhibition-2

    ──────

    《報導者》是台灣第一個由公益基金會成立的網路媒體,秉持深度、開放、非營利的精神,致力於公共領域調查報導,共同打造多元進步的社會與媒體環境。

    官方網站:https://bit.ly/3rTeR1V
    粉絲專頁:https://bit.ly/37jjGYD
    Instagram:https://bit.ly/3rWFQJV

    ★用行動支持報導者:https://bit.ly/3ylK401

    #報導者 #看看攝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