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社會環境例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環境例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環境例子產品中有177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1萬的網紅羅寶鴻 老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小氣自私嗎?!羅寶鴻:成人需釐清5觀念】 孩子總是不願分享,是不是很自私?成人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擁有「分享」的好品格? 許多父母在教養路上都會遇到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問題,又或者,孩子會因為不願意分享而出現「搶奪物品」的爭執情況。孩子怎樣都不肯和別人一起玩、分享,甚至會出...
同時也有4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8的網紅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社會環境例子」的推薦目錄
- 關於社會環境例子 在 有話好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會環境例子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環境例子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環境例子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環境例子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 關於社會環境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環境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 關於社會環境例子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 關於社會環境例子 在 電競&運動 AA老師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社會環境例子 在 有話好說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16 08:46:18
#詹長權談疫情》Delta 流感化,青少年打 BNT 是當務之急嗎? 近期國內 #疫情 的兩大重點,分別是入侵 #幼兒園 的 #Delta 病毒看似獲得控制,以及疫苗保護力將往下覆蓋 #國高中 族群。我們能期待更高的青少年疫苗覆蓋率,有效防堵來勢洶洶的 Delta 病毒嗎?有話邀請台大公衛學院...
社會環境例子 在 一六 · 台北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7 17:50:44
「尋根」的糾結:淺談原住民微歧視 「原住民唱歌都很好聽」所以如果我唱歌不好聽,就不是原住民嗎? 「原住民都很會喝酒」所以如果我酒量很差,就不是原住民嗎? 「原住民運動細胞都很好」所以如果我體育不好,就不是原住民嗎? 「原住民的皮膚都很黑」所以如果我皮膚不黑,就不是原住民嗎? 「原住民都是從山上來的...
社會環境例子 在 數位外交研究室 Digital Diplomacy Lab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10:22:15
#一週國際社群時事|09/04-09/10 1️⃣台灣人報恩刷卡25億!立陶宛驚嚇:你們都買了什麼? 🇱🇹立陶宛抗中友台,掀起台灣報恩消費潮! 近來,台灣與立陶宛透過 #口罩 與 #疫苗 互惠,友好關係逐漸升溫。前陣子,立陶宛更在台灣疫情嚴峻時期,捐贈 2 萬劑疫苗,並與台灣互設代表處;儘管遭...
-
社會環境例子 在 看得見的記憶 How Memory Sticks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1-06-02 14:30:10「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由註冊園境師古兆奉先生,透過位於大埔的綠匯學苑,分享古蹟活化的理念,如何保留當中的歷史記憶,而又兼顧現今環境生態、工程等的種種考慮,讓古蹟在現今社會產生新的意義。
分段:
00:43 古蹟歷史及活化理念
03:02 保留歷史記憶
04:25 現代工程考慮
07:43 環境生態考慮
11:37 推廣綠色生活
「專題課堂」配合「教材套」推出,透過邀請本地專家及學者,闡述不同具體例子的文化藝術內涵,豐富學校教師在應用教材套時的教學內容。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
「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現已上線,相關的教材套簡介及教學素材可於本計劃網頁下載: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kit
教材套內容包括教師手冊、教學PPT及多媒體素材,供全港中小學免費下載。老師可按照不同科目的學習需要,選取適用的部份於課堂或學校活動中應用。「看得見的記憶──建築」教材套共分為四節,透過認識傳統建築乃至不同時代的建築風格,配合數碼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及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技術、多媒體教材,讓同學認識箇中收藏的記憶,學習閱讀和欣賞身邊的建築,嘗試發掘和發揮建築蘊藏的創意和文化價值。
本計劃的教學專員將會為參與教材套支援計劃的教師提供教學支援。
報名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education
觀看本影片並填妥問卷的教師,可獲贈實體印刷「建築教材套」乙套,數量有限,送完即止。
請按以下連結登記「建築主題教材套簡介及專題課堂」:https://forms.gle/na1Qs42CYZUNYVgx6
成功登記的教師將於影片首播日收到觀看連結及問卷通知電郵。
(繪畫主題登記連結將會稍後通告。)
「建築專題課堂」影片
建築主題影片首播日期:(時間均為下午2:30)
5月31日(一):建築教材套簡介會(主講: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教育總監 馬健聰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6
6月1日(二):從文曲里公園看中國園林特色(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7
6月2日(三):古蹟活化案例分享─綠匯學苑(主講:註冊園境師 古兆奉先生)
http://howmemorysticks.org/QR/?no=seminar8
6月3日(四):香港歷史建築保育的發展與項目分享(主講:文物保育建築師 謝正勤先生)
6月4日(五):從終審法院大樓細讀香港的風格記憶 (主講: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兼任副教授 馬冠堯先生)
詳情請參考:https://www.web.howmemorysticks.org/teacher-workshops
(繪畫主題播放日期將會稍後通告,敬請留意。)
賽馬會「看得見的記憶」藝術教育計劃
主辦機構:設計及文化研究工作室
捐助機構:香港賽馬會慈善信託基金
網址: www.howmemorysticks.org
Facebook: www.facebook.com/howmemorysticks/
Instagram: www.instagram.com/howmemorysticks/ -
社會環境例子 在 巴打台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1-19 10:00:06香港今日社論2021年01月19日(100蚊花旦頭)
https://youtu.be/mmyTbNYUhrA
請各網友支持巴打台
巴打台購物網址
https://badatoy.com/shop/
巴打台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datoyhk/
巴打台Youtube Channel: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mc27Xd9EBFnc2QsayzA12g
------------------------------
明報社評
政府交代海洋公園轉型方案,山下園區變成餐飲零售消閒區,免入場費,山上設施則會改革,逐項收費。轉型方案本質是將海洋公園斬件,除了一些保育設施及水上樂園等繼續由園方經營,餘下的將交予外判商,經營各類消閒娛樂活動。過去兩年,香港社會和旅遊業環境出現了深刻變化,海洋公園作為主題公園的主客觀條件已不復存在,改走以本地消費為主的商業化之路,似乎是眼下較為現實的選擇,可是海洋公園斬件後是否就能自負盈虧,仍是一大疑問;生態保育未來會否淪為聊勝於無的點綴,亦屬未知數。商業化不一定是壞事,然而由領展到港鐵,市民亦領教過「盈利掛帥」所帶來的異化。每項選擇都有其代價,但願轉型方案不會令海洋公園走上另一條異化之路,變成有名無實的存在。
蘋果頭條
柴灣峰華邨曉峰樓爆疫,至今共11人確診,當中8人均屬中層13室單位,包括1213室、1113室及913室。政府專家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下午視察後,決定撤離12樓以下13室所有居民。晚上8時開始,大批身穿全副防護衣的警員,陸續進入大廈,為居民登記資料,預料稍後將撤離住戶。至於大廈現場環境,下午及傍晚時分居民仍出入如常,曉峰樓樓下惠康及711便利店等繼續營業。另外由於早前曉峰樓已被列入強制檢測大廈名單,不時有居民前往臨時檢測站接受病毒檢測,氣氛大致平靜。袁國勇早前視察後見記者,指1113室及913兩個單位曾經改動做坐廁,「通氣喉鋸過」,可能透過糞渠缺口由上而下播毒,故安排12樓以下所有同座向13室單位撤離,以策安全。
東方正論
我視謀猶,伊於胡底。特區財赤,由以往年賺千億,倒退至年蝕千億,暴疫夾擊只是導火線,政府理財不善才是真正致命原因,大花筒好大喜功,以公帑填氹例子多不勝數,昨日新鮮熱辣海洋公園「重生方案」出爐,繼去年撥款54億元救亡,今次又涉及接近70億元的援助,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深不見底的財政黑洞!海洋公園有44年歷史,曾經被視為香港代表性景點,但吸引力每況愈下,本地人視為過氣產物,被視為荔園翻版,已完成歷史任務。再加上政府引入迪士尼樂園,一山不能藏二虎,客路太過接近,彈丸之地,如何支撐兩個主題樂園?稍有頭腦都知道,長遠必定是自相殘殺,淘汰其中一方,或者兩敗俱傷。
星島社論
新冠肺炎疫情迎來急速反彈,本港昨新增一百零七宗個案,為過去一個月來再反彈破百宗,較前日升一倍。百多宗個案中,一百零二宗為本地個案,源頭不明個案佔四十二宗,當中油尖旺一帶繼續成為重災區,佔當中四十一宗,多達四成。而強檢小區昨新增二十三宗,另有五宗個案失聯,疑也住於佐敦疫區一帶。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宣布,強制檢疫小區再多七幢大廈的居民需要強制檢測,並估計新個案跟當局擴大強制檢測範圍有關,「但當然社區是有些爆發」。確診個案再次破百,更是一月以來最高數字,亦是連續第四日上升。本港昨新增一百零二宗為本地個案,源頭未明個案佔四十二宗,其餘五十三宗都為家庭群組,最大的家庭爆發達八人。
經濟社評
多項抗疫措施明天屆滿,不少行業要在疫下苦撑下去,農曆新年的黃金檔期必不可缺,但染疫數字昨天大幅回升破百宗,政府須趕緊與業界溝通,如何盡可能做足安全防範,適度恢復營運自救,不再一刀切勒令商戶完全停業,以保住更多飯碗。參考外國復業經驗,公眾難免要交出一定個人資訊,方便當局做好接觸追蹤,嚴防疫情反彈,惟望市民配合。抗疫和經濟的平衡不易拿捏,據消息人士對本報披露,防疫措施會再延長7天,但其間官員將會見業界,討論能否適度放寬。抗疫應當科學為本,15類表列處所營運的風險不一,目前劃一要求停業,的確未符官方張弛有度的原則。
社會環境例子 在 羅寶鴻 老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孩子不願分享玩具是小氣自私嗎?!羅寶鴻:成人需釐清5觀念】
孩子總是不願分享,是不是很自私?成人該如何引導,才能讓孩子擁有「分享」的好品格?
許多父母在教養路上都會遇到孩子「不願意分享」的問題,又或者,孩子會因為不願意分享而出現「搶奪物品」的爭執情況。孩子怎樣都不肯和別人一起玩、分享,甚至會出現很大的負面、抗拒情緒時,家長該怎麼透過蒙特梭利的教育方式,讓孩子了解「分享」這抽象的名詞呢?如果孩子不願意分享,成人又該如何與孩子溝通,才能在發展和人際關係上達到平衡?
討論這話題之前,首先我們需要了解「要跟別人分享才是正確的行為」這籠統的觀念,其實是有些問題的,為什麼這麼說?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為各位說明一些關於「分享」的觀念:
1️⃣ 發展尚未到,孩子「不願分享」是很正常的事情
要求孩子「分享」這件事,首先要考量孩子的年齡,因為不同年齡的孩子有不同成熟度,我們對一個5、6歲孩子所使用的方式,會跟一個2、3歲孩子不一樣。
5、6歲的孩子他已經開始發展社會化,會比較理解「將心比心」的觀念,但是對3歲以下的孩子來說這些話語他是還聽不懂的,因為這階段的孩子還在發展對環境的定位、秩序與安全感,著重在自身心智功能建構,先天的內在衝動也比後天發展的意志力強,而且尚未開始發展社會化,還不懂得什麼是「尊重、禮貌、輪流、等待」,所以出現不想分享、不想輪流等待是很正常的事情!
這些3歲、甚至2歲左右的孩子,他們的物權觀念尚未成熟,還不知道什麼叫做「你的」、「我的」,只會覺得「我的東西是我的」、「你的東西也是我的」,因此會去搶別人的玩具,也不樂於分享。這時請家長不用太緊張,他並不是「自私霸道沒禮貌」,只是「成熟階段還沒到」,希望各位了解,這是孩子成長過程裡面不同發展成熟度的展現。
所以我會建議成人,在孩子還沒有足夠成熟到理解「分享」的觀念之前,不要強迫他必須要分享,甚至用:「你如果不分享,就是自私、不大方」的觀念來灌輸孩子,這是不正確的。
2️⃣ 分享與否,請讓決定權在於孩子
不管孩子3歲與否,或是更大的孩子甚至大人,在分享這件事的前提之下,我們也要注意一個很基本的觀念就是:「有些東西是我們不想分享的」。
舉個例子:「您喜不喜歡跟別人分享您的錢?」又或者是「您剛買了一部新車,您願意跟別人分享嗎?」我想,答案是很顯然的。有些東西(例如有紀念價值、貴重物品)是連我們大人都不想分享,別人也強迫不來的!
將心比心,其實孩子也一樣。所以,不管孩子年齡幾歲,每個人對於自己的物品,都有權力決定是否要分享,如果您的孩子在玩玩具時不想借給別人,這也是應該要允許的,因為,在心不甘情不願之下做出的強迫分享,是一種犧牲,是為了取悅別人的行為,不但會削弱孩子的自我價值感,也並非美德培養的方式,成人需要做的是,去體諒孩子不想要分享的心情。
3️⃣ 沒有該物品的擁有權,給了別人也不能說是分享
有些大人會要求孩子「大的要讓小的」,如果不借、不給,大人就會給予相對應的懲罰。但這代表玩具的所有權是大人的,所以就算大孩子把玩具讓給小小孩玩,他也不會學習到「分享」,只會感受到屈服在大人下的「委屈」。
在孩子玩玩具的過程當下,模特梭利教育提倡的規範是:「玩具在誰手上,其他人想玩就要輪流等待,不可以用搶的。」比較好的做法是跟孩子A說:「等你玩完之後,再跟孩子B『分享』」;成人要讓孩子學習「要玩就要輪流等待」,同時嘗試轉移孩子B的注意力去玩別的東西,或者找另一個玩具。每個孩子都需要更多與他人互動的經驗值。這是急不來的,希望家長能循序漸進,一步一步慢慢來。
4️⃣ 培養孩子分享美德,要先從他願意分享的物品開始
在孩子心甘情願之下、釐清並接納分享的概念之後,分享的行為才會達到教育意義。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可以在平時事先與孩子討論,詢問孩子有哪些玩具是在朋友來時他願意分享、哪些是他不想分享的。到了跟其他孩子玩的時候,他就可以把願意分享的玩具拿出來給其他孩子玩。先從此練習,是培養孩子分享最好的開始。又或者,孩子生日時您準備了蛋糕,可以藉此機會,讓孩子學習平均分享給家裡的每位成員,這也是一種分享的喜悅。
學習分享的過程當中,最重要的是要讓孩子覺得「這是公平的」,還有出於孩子自己願意的情況下,他就會慢慢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習到了。與此同時,若成人能在孩子踏出一步時,就給予即時、誠懇、具體的鼓勵,這將增長孩子的歸屬感與價值感。
5️⃣ 幫助孩子了解「約定」的重要性
年齡較小的孩子,對於「分享」這件事可能會有比較大的抗拒心理,若孩子表示:「所有東西都是我的,不要分享。」父母除了要注意前述提及的四個重點之外,如果是有討論過且約定好,但當下孩子情緒卻強烈拒絕分享,建議大人要幫助孩子遵守約定,讓他瞭解約定的真義(約定不是高興就遵守、不高興就不遵守的事情),幫助他把之前說可以分享的玩具讓其他小朋友使用。當然,在當下他也是可以玩他願意分享的玩具(在沒有其他孩子使用下)、以及他不願意分享的玩具的(他保留給自己的那些)。
‼️ 但這時候大人要注意的是:
安定自己內心:大人內心必須先讓自己內心安頓好,再處理孩子的情緒;
b. 要瞭解這是常有的事情:孩子年紀還小,不要把他當下行為解讀成「自私」,他只是尚未學會「大方」;
c. 同理但不處理:同理孩子情緒,但當下不要一直跟他道理;
d. 轉移他注意力:引導他讓他玩其他的玩具;
e. 不要坐以待斃:若情緒一直無法恢復,可以先把孩子帶離現場,等恢復後再回來跟其他孩子一起玩。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學
#羅寶鴻的安定教養繪本
社會環境例子 在 醫師立委邱泰源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醫界助政府落實良策
具體改善生養育環境
期盼解決少子化困境
-2021/09/29,立法院衛環委員會進行審查「就業服務法第19之2條」等修正草案,並備詢答。
-邱泰源委員理事長質詢時,首先肯定 蔡英文政府為創造更周全的生養育環境之努力,也提供更多資源來解決少子化趨勢;特別在今五月時提出「安心生養,政府來當神隊友,加津貼、加產檢假、加不孕症補助、政策再升級」,令人敬佩。
-邱理事長也提到,他的老師呂鴻基教授領導的兒少健康聯盟多年來針對兒少健康及相關權益奮鬥努力,也期盼有專責的機構來統籌這樣重要工作,其中特別著重於少子化問題的解決,而醫界更是全力支持政府共同創造更友善的生養育環境。
-台北市醫師公會這幾年來一直推動「親子共讀」的計畫,這是有具體成效的例子。
-邱委員接著分析相關政策的意義,包括「助圓夢–擴大不孕症治療」,邱委員表示這是社會急需要傾力幫忙的議題,不但協助困境家庭,同時也促進台灣在不孕症治療的品質。
-而產檢補助、產假調整也是德政,育兒津貼自明年八月開始也提高到五千元,對年輕人育兒的動機會提升,至於相關的法律修正今天也會討論希望達到更圓滿。
-邱理事長也提到孕婦及產婦的身心照顧相當重要,孕婦產前壓力與胎兒健康有相當的影響,所以婦產科醫學會積極投入孕婦的身心照顧;有先生、男友在產前產後的陪同,孕婦產婦身心狀況可得到較好的支持,值得推展。
-未來解決少子化困境相關政策,醫界一定整合所有資源協助政府來推動,務必讓台灣不但老有所終,幼有所養,可達到全民更幸福的地步。(俊良、昱平)
社會環境例子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日常生活中,偶爾聽到朋友在失意的時候,會小抱怨一下父母沒有給他一個好的環境讓他不愁吃穿,或者是會遇到困難都是因為自己沒有一個美好的外表,似乎長的好看的人從此就一帆風順,但人生真的是如此嗎?
-
這讓我想到最近日本很流行的一個新名詞『父母扭蛋論』,意思是我們生下來無法選擇父母及想要的環境,在什麼樣的家庭出生全靠自己的運氣,就好像玩扭蛋一樣,掉下來的扭蛋內容是什麼馬上被定論,完全無法更換或再來一次,用這樣的詞彙去感嘆自己沒辦法倖免這樣的人生。
-
他們認為人的出生就像是轉扭蛋一樣,立即決定了家世、背景、外貌、智慧、、、等,天生下來就決定了一切,所以再努力也無法翻身,而且接下來還會遇到老師扭蛋、朋友扭蛋、職場扭蛋,一切的一切都是靠運氣,所以只要在生活上遇到了任何挫折,就會開始把這些問題消極的歸咎他人,不會檢討自己只會把責任推給別人。
-
每個人都希望被扭出『金蛋』,一輩子不愁吃穿想買什麼就買什麼,買名牌開名車住豪宅,但是這樣的比例真的有限,大多數人被扭出『雞蛋』,沒有優渥的先天條件及光鮮的背景,凡事只能靠自己努力,不然可能會一直過著苦日子。
-
人家說,有錢是會遺傳的,貧窮也是會遺傳的!但不見得你就要認命!
-
我有個朋友,天生下來就超級好命,除了讀書之外沒有煩惱過任何事,所有的一切父母都會打點好,人家上大學還在騎機車,他已經開著名車上學,畢業後開了一家公司,裡面的客戶全都是靠父母的資源而來,沒有遇過大風大浪生活一帆風順,一個月賺個幾十萬輕而易舉,年紀輕輕已經買了兩間房子,本來生活就不錯的他過得更優渥,是真正的人生勝利組!
-
以朋友的例子來看,雖然我出生在一般的小康家庭,所有的一切都是靠父母辛苦打拼而來,而做父母的總是希望他們的兒女可以順著他們的計畫走,但如果我複製他們的人生,生活或許不會太差,但過的生活不會是我想要的,而且還有可能被綁手綁腳。
-
我有自己的夢想與目標,所以決定不要複製他們的人生,試著開墾別的道路,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看盡社會的冷暖與爾虞我詐,最後脫離了一般的『雞蛋』命運,慢慢走向『金蛋』的人生,雖然先天不足,但後天還是調整回來了。
-
面對貧富差距與日俱增,或許讓人有無力感,無法跨越那一道高牆,但是我身邊還是有許多靠著自身的努力及不被命運所左右的人,堅定自己的信念及方向最後改變了自己的人生。或許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出生,但是我們可以選擇改變自己的人生!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