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會學偏差與犯罪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會學偏差與犯罪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學偏差與犯罪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學偏差與犯罪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Zen大的時事點評,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評論寫了十多年 我自己對台灣俗民社會的觀察 其中最擔心的一點就是對各種偏差行為的零容忍 不斷鼓吹零容忍與零確診 是讓人民將不存在的高標當基準 這是逼死政府防疫作戰的超高明手法 因為 政府必須把超高標準當日常 做到是應該 做不到是該死 當做不到的日子多過做得到 結果就是明明做得很好卻被罵得狗血淋頭...

社會學偏差與犯罪 在 雨城說書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18 10:21:55

【書單】性別/暴力 這幾天的生活,交錯著看奧運的激情與找研究主題的渙散。手邊一直擺著幾本性別研究的入門書,也跟室友聊起南韓射箭選手安山的事:為什麼留短髮就是女性主義者?南韓的女性主義又怎麼了──閒聊之中,萌生了分享這次書單的念頭。 然而實際下筆還是讓我猶豫了許久──這幾年沒有停下閱讀女性/多元性...

社會學偏差與犯罪 在 ??????’? ?????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7-11 08:51:51

  女神降臨明天就要完結啦啦啦啦!至少還有跟上這一波女神降臨的風潮✨✨✨快來看看我在女神降臨中看到了什麼ㄅ!!  ——————分隔—————-  ☞︎☞︎為什麼女生必須好看呢?  從第一集的最開頭就提到了,「從小時候開始,從別人的眼光我就知道自己長得很醜」。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 社會學偏差與犯罪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5-15 10:16:47
    有 89 人按讚

    評論寫了十多年
    我自己對台灣俗民社會的觀察
    其中最擔心的一點就是對各種偏差行為的零容忍

    不斷鼓吹零容忍與零確診
    是讓人民將不存在的高標當基準
    這是逼死政府防疫作戰的超高明手法

    因為 政府必須把超高標準當日常
    做到是應該 做不到是該死
    當做不到的日子多過做得到
    結果就是明明做得很好卻被罵得狗血淋頭
    這就是台灣這一年多來的現狀
    防疫成績超群 卻腹背受敵
    不斷有人說政府做得很爛 要換掉主事者

    其實 從社會學的角度來看就知道
    一個社會系統的運作不可能都不出現狀況
    適度的狀況是反應系統問題
    讓負責系統維運者可以調整修正

    但是
    零容忍卻會落入道德魔人與獵巫的仇恨心態
    非常有利於想分裂台灣的群體做資訊戰工作

    你回頭看看
    平日都是那些意見領袖跟媒體在炒酒駕或各種犯罪事件的零容忍,就知道這些其實都是在鋪陳關鍵大事實的鬧事養分~

    維持系統運作的安全不是零容忍
    而是維持在一定的可控程度並
    且透過錯誤來認識問題
    之後對症下藥 

    如果媒體只執著於獵巫跟追求不存在的零容忍
    不斷抓著這兩點在攻擊政府或某些確診者
    就是變相鼓勵民眾不要配合政府防疫

    我最擔心的不是那些明顯可見的壞人
    而是某些假裝成好人在不斷公審確診者的意見領袖

    當然某些案例我也覺得很生氣
    但是挑出來講是為了防止再有同樣情況
    不是鞭到死
    關鍵還是防疫

    https://zen1976.com/zero-tolerance-2/

  • 社會學偏差與犯罪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8-03-19 21:10:04
    有 1 人按讚


    [演講訊息] [#講座]

    講題:集體效益與校園霸凌之社會控制行為

    講師:侯崇文
    研究領域:犯罪社會學、社會控制研究、犯罪學理論、警政研究、犯罪矯治研究、統計學、偏差行為

    時間:107年03月28日(三)12:00至14:30
    地點:台北大學三峽校區社會科學學院8樓院會議室

    當天自由入座,報名的前20位同學將提供便當,也歡迎沒有報名的同學自備午餐前來參與~

    報名網址:https://docs.google.com/…/1r4jsrLMzz-7IWu3h3J58VFPSNt…/edit…

    *取消報名:不能出席者請於演講前一日來信cychen@gm.ntpu.edu.tw取消,或於當日10點前來電02-86741111分機67047取消;未依規定取消者,需至社會學系辦繳交80元便當費。

  • 社會學偏差與犯罪 在 許秀雯 律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1-03 08:00:01
    有 90 人按讚

    在伴侶盟過去這些年的立法遊說過程,接觸過不少政治人物,其中有些人談沒幾句話就會問:「到底同志佔人口中多少比例?」。我當然知道他們心裡那沒有說出口的「重點」是什麼,甚至還有一位是直接說:「如果同志有超過人口百分之x,我覺得(才)需要立法保障。」

    實在是很驚人的「人權觀」吧,同志有沒有結婚的權利,要看人數多寡決定?

    所幸我們最終還是靠自己掙來了大法官釋字748號解釋,否則還真不曉得要跟這些政治人物心中那個關於同志人口統計的算盤糾纏多久...

    ---------------------

    (摘)為什麼要讀《性史》?性的歷史研究顯示,同性戀概念與現代異性戀婚姻體制,在歷史上幾乎是同步發展而成的。只不過,同志的性史往往從罪與罰開始,而且絕大多數是由男同志的性史寫成,從十九世紀維多利亞時代不合法的性犯罪與婚外性,到二十一世紀的多元成家與婚姻平權立法,經歷了漫長的兩個世紀。

    兩個世紀時間很長,而這篇巷子口文所能短短說出的只有一件事。如果你要問我,《性史》到底後來怎麼了?我會說,同志的性終於有了一席之地。這一兩百年發生的事,大概就是人口大餅上的那麼一點,約莫就是2%的現身,還有那2%背後的政治性。可是同性戀不再是一種醫學上的性倒錯或法律上的性犯罪,而是一種深具自我性別認同的性傾向。從2%到6%之間,重點或許並不在於那些可以裝得進數字裡的性(LGB),不在於我們究竟可以得到多少可信的同志人口,而是在於那些無法裝得進數字裡的性,時至今日不再被視為一種「性偏差」,這就是一種性別平權意義上的進步。但還有許多其他的其他(LGBTQAI+),仍隱藏在「我不知道」、「我不確定」或「我拒答」的答案裡面。

    兩個世紀時間換來的進步,大約也就是那麼一步。同志的性,從婚姻的外面,走進婚姻的裡面。這中間也不免也引發一些討論,接受婚姻制,對同志來說究竟是不是一種進步?對出生在1967年英國同志除罪化前的世代來說,他們多曾經歷過同志入罪、逮捕拘禁的受害經驗,同時也是1970年代第一批公開出櫃的同運工作者,年少時代大多分享了激進女性主義者對父權制婚姻的嚴厲批判態度。如今得以合法走入婚姻,對早期同運世代來說,格外經歷過一番自我辯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