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會信用系統好處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會信用系統好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會信用系統好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會信用系統好處產品中有2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992的網紅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21/06/09 研之有物 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評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研之有物,作者周玉文、黃曉君,INSIDE 經授權轉載。 ...

社會信用系統好處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0-05-31 01:10:55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io 【BNO好處2020】英國擬提供庇護、BNO或獲居英權?一文睇晒BNO續領手續! . 全國人大會議審議「港版國安法」,並將於本周四(28日)表決,本港政制前景及港人人權引起國際關注。據報英國首相約翰遜(Boris Johnson)曾與議員商討給予...

社會信用系統好處 在 GOtrip.hk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9 13:43:24

【#GOtrip熱話】BNO好處多多,很多香港人都喜歡同時擁有。如有多個免簽證國家,去旅行就更加方便!現時英國護照署簡化了BNO (renew) 續期的步驟,只要在官網遞交申請並上載證件相即可。雖然如此,Gotrip為大家整理了申請續期資料,例如 countersign (副簽),相片要求,遺失/補...

社會信用系統好處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1 10:29:04

立即 Follow @businessfocus.presslogic 【社會信用評級】已為3300萬家企業評分,《紐時》:中國瞄準企業界⠀ · ⠀ 相信大家對中國社會信用評級並不陌生,信用評級高分的人可以在酒店和機場享有VIP待遇、更低息的貸款和就讀最好的大學等好處,而低分的人可能會被排除在社會之...

  • 社會信用系統好處 在 台灣物聯網實驗室 IOT Lab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3 13:41:48
    有 0 人按讚

    AI 助陣醫學、防疫,個人隱私難兩全?

    2021/06/09 研之有物

    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評論

    本篇來自合作媒體研之有物,作者周玉文、黃曉君,INSIDE 經授權轉載。

    AI 醫療、科技防疫的人權爭議

    健康大數據、人工智慧(AI)已經成為醫療研發的新聖杯,新冠肺炎(COVID-19)更將 AI 技術推上防疫舞臺,各國紛紛串聯大數據監控足跡或採用電子圍籬。但當科技防疫介入公衛醫療,我們是否在不知不覺中讓渡了個人隱私?

    中研院歐美研究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規範不完備是臺灣個資保護的一大隱憂,《個資法》問世遠早於 AI 時代、去識別化定義不清、缺乏獨立專責監管機構,都是當前課題。

    「天網」恢恢,公衛醫療的新利器
    自 2020 年新冠疫情大爆發,全世界為了因應危機展開大規模協作,從即時統計看板、預測病毒蛋白質結構、電子監控等,大數據與 AI 技術不約而同派上用場。但當數位科技介入公共衛生與醫療健康體系,也引發人權隱私的兩難爭議。

    2020 年的最後一夜,臺灣再次出現本土案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警告,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自主健康管理的民眾,都不應參加大型跨年活動。而且,千萬別心存僥倖,因為「天網」恢恢,「我們能找得到您」!有天網之稱的電子圍籬 2.0 出手,許多人拍手叫好,但也挑起國家進行隱私監控的敏感神經。

    隱私爭議不只在防疫戰場,另一個例子是近年正夯的精準醫療。2021 年 1 月,《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發布亞太區「個人化精準醫療發展指標」(Personalised-health-index)。臺灣勇奪亞軍,主要歸功於健全的健保、癌症資料庫及尖端資訊科技。

    國際按讚,國內反應卻很兩極。早前曾有人質疑「個人生物資料」的隱私保障,擔憂是否會成為藥廠大數據;但另一方面,部分醫療研究者卻埋怨《個人資料保護法》(簡稱《個資法》)很嚴、很卡,大大阻擋了醫學研發。為何國內反應如此分歧?

    中研院歐美所副研究員何之行認為,原因之一是,

    《個資法》早在 2012 年就實施,跑在 AI 時代之前,若僅僅仰賴現行規範,對於新興科技的因應恐怕不合時宜。

    健保資料庫爭議:誰能再利用我們的病歷資料?

    來看看曾喧騰一時的「健保資料庫訴訟案」。

    2012 年,臺灣人權促進會與民間團體提出行政訴訟,質疑政府沒有取得人民同意、缺少法律授權,逕自將健保資料提供給醫療研究單位。這意味,一般人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病例被加值運用,侵害了資訊自主權。案件雖在 2017 年敗訴,但已進入大法官釋憲。

    民間團體批評,根據《個資法》,如果是原始蒐集目的之外的再利用,應該取得當事人同意。而健保資料原初蒐集是為了稽核保費,並非是提供醫學研究。

    但支持者則認為,健保資料庫是珍貴的健康大數據,若能串接提供學術與醫療研究,更符合公共利益。此外,如果過往的數據資料都必須重新尋求全國人民再同意,相關研發恐怕得被迫踩剎車。

    種種爭議,讓醫學研究和資訊隱私之間的紅線,顯得模糊而舉棋不定。何之行指出,「個人權利」與「公共利益」之間的權衡拉鋸,不僅是長久以來政治哲學家所關心的課題,也反映了現代公共衛生倫理思辨的核心。

    我們有權拒絕提供資料給醫療研究嗎?當精準醫療的腳步飛也似向前奔去,我們要如何推進醫學科技,又不棄守個人的隱私權利呢?

    「精準醫療」與「精準健康」是近年醫學發展的重要趨勢,透過健康大數據來評估個人健康狀況,對症下藥。但健康資料涉及個人隱私,如何兼顧隱私與自主權,成為另一重要議題。

    去識別化爭點:個資應該「馬賽克」到什麼程度?

    何之行認為,「健保資料庫爭議」短期可以從幾項原則著手,確立資料使用標準,包括:允許退出權(opt-out)、定義去識別化(de-identification)。

    「去識別化」是一道安全防護措施。簡單來說:讓資料不會連結、辨識出背後真正的那個人。何之行特別分享 Google 旗下人工智慧研發公司 DeepMind 的慘痛教訓。

    2017 年,DeepMind 與英國皇家醫院(Royal Free)的協定曝光,DeepMind 從後者取得 160 萬筆病歷資料,用來研發診斷急性腎衰竭的健康 APP。聽來立意良善的計畫,卻引發軒然大波。原因是,資料分享不僅未取得病患同意,也完全沒有將資料去識別化,每個人的病史、用藥、就醫隱私全被看光光!這起爭議無疑是一大教訓,重創英國社會對於開放資料的信任。

    回到臺灣脈絡。去識別化指的是以代碼、匿名、隱藏部分個資或其他方式,無從辨識特定個人。但要達到什麼樣的隱匿保護程度,才算是無從識別特定個人?

    何之行指出,個資法中的定義不甚清楚,混用匿名化(anonymous)、假名化(pseudonymised)、去連結(delink)等規範程度不一的概念。臺灣也沒有明確定義去識別化標準,成為爭點。

    現行法令留下了模糊空間,那麼他山之石是否能提供參考?

    以美國《健康照護可攜法案》(HIPAA)為例,法案訂出了去除 18 項個人識別碼,作為去識別化的基準;歐盟《一般資料保護規則》則直接說明,假名化的個資仍然是個人資料。

    退出權:保留人民 say NO 的權利

    另一個消解爭議的方向是:允許退出權,讓個人保有退出資料庫的權利。即使健保資料並沒有取得民眾事前(opt-in)的同意,但仍可以提供事後的退出選項,民眾便有機會決定,是否提供健康資料做學術研究或商業運用。

    何之行再舉英國國民健保署 NHS 做法為例:英國民眾有兩階段選擇退出中央資料庫 (NHS Digital)的機會,一是在一開始就拒絕家庭醫師將自己的醫病資料上傳到 NHS Digital,二是資料上傳後,仍然可以在資料分享給第三方使用時說不。畢竟有人願意為公益、學術目的提供個人健康數據,對商業用途敬謝不敏;也有人覺得只要無法辨識個人即可。

    近年,英國政府很努力和大眾溝通,希望民眾認知到資料分享的共善,也說明退出所帶來的社會成本,鼓勵人們留在資料庫內,享受精準醫療帶給個人的好處。可以看到英國政府藉由公眾溝通,努力建立社會信任。

    參照英國經驗,目前選擇退出的比率約為 2.6%。保留民眾某種程度的退出權,但善盡公眾溝通,應是平衡集體利益與個人隱私的一種做法。

    歐盟 GDPR 個資保護的四大原則

    健保資料庫只是案例之一,當 AI 成為大數據浪潮下的加速器,最周全之策仍然是針對 AI 時代的資料運用另立規範。 歐盟 2018 年實施的《一般資料保護規則》(General Data Protection Regulation,以下簡稱 GDPR),便是大數據 AI 時代個資保護的重要指標。

    因應 AI、大數據時代的變化,歐盟在 2016 年通過 GDPR,2018 年正式上路,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個資保護法」。包括行動裝置 ID、宗教、生物特徵、性傾向都列入被保護的個人資料範疇。
    歐盟在法令制定階段已將 AI 運用納入考量,設定出個資保護四大原則:目的特定原則、資料最小化、透明性與課責性原則。

    其中,「目的特定」與「資料最小化」都是要求資料的蒐集、處理、利用,應在特定目的的必要範圍內,也就是只提供「絕對必要」的資料。

    然而,這與大數據運用需仰賴大量資料的特質,明顯衝突!

    大數據分析的過程,往往會大幅、甚至沒有「特定目的」的廣蒐資料;資料分析後的應用範圍,也可能超出原本設定的目標。因此,如何具體界定「特定目的」以及後續利用的「兼容性判斷」,便相當重要。這也突顯出「透明性」原則強調的自我揭露(self-disclosure)義務。當蒐集方成為主要的資料控制者,就有義務更進一步解釋那些仰賴純粹自動化的決策,究竟是如何形成的。

    「透明性原則的用意是為了建立信任感。」何之行補充。她舉例,中國阿里巴巴集團旗下的芝麻信用,將演算法自動化決策的應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就連歐盟發放申根簽證都會參考。然而,所有被納入評分系統的人民,卻無從得知這個龐大的演算法系統如何運作,也無法知道為何自己的信用評等如此。

    芝麻信用表示,系統會依照身分特質、信用歷史、人脈關係、行為偏好、履約能力等五類資料,進行每個人的信用評分,分數介於 350-950。看似為電商系統的信用評等,實則影響個人信貸、租車、訂房、簽證,甚至是求職。

    這同時涉及「課責性」(accountability)原則 ── 出了問題,可以找誰負責。以醫療場域來講,無論診斷過程中動用了多少 AI 工具作為輔助,最終仍須仰賴真人醫師做最後的專業判斷,這不僅是尊重醫病關係,也是避免病患求助無門的問責體現。

    科技防疫:無所遁形的日常與數位足跡

    當新冠疫情爆發,全球人心惶惶、對未知病毒充滿恐懼不安,科技防疫一躍成為國家利器。但公共衛生與人權隱私的論辯,也再次浮上檯面。

    2020 年 4 月,挪威的國家公共衛生機構推出一款接觸追蹤軟體,能監控足跡、提出曾接觸確診者的示警。但兩個月後,這款挪威版的「社交距離 APP」卻遭到挪威個資主管機關(NDPA)宣告禁用!

    挪威開發了「Smittestopp」,可透過 GPS 與藍牙定位來追蹤用戶足跡,提出與感染者曾接觸過的示警,定位資訊也會上傳到中央伺服器儲存。然而,挪威資料保護主管機關(NDPA)宣告,程式對個人隱私造成不必要的侵害,政府應停止使用並刪除資料。

    為何挪威資料保護機關會做出這個決定?大體來說,仍與歐盟 GDPR 四大原則有關。

    首先,NDPA 認為挪威政府沒有善盡公眾溝通責任,目的不清。人民不知道這款 APP 是為了疫調?或者為研究分析而持續蒐集資料?而且,上傳的資料包含非確診者個案,違反了特定目的與資料最小蒐集原則。

    此外,即便為了防疫,政府也應該採用更小侵害的手段(如:僅從藍牙確認距離資訊),而不是直接由 GPS 掌控個人定位軌跡,這可能造成國家全面監控個人行蹤的風險。

    最後 NDPA 認為,蒐集足跡資料原初是為了即時防疫,但當資料被轉作後續的研究分析,政府應主動說明為什麼資料可以被二次利用?又將如何去識別化,以確保個資安全?

    換言之,面對疫情的高度挑戰,挪威個資保護機關仍然認為若沒有足夠的必要性,不應輕易打開潘朵拉的盒子,國家採用「Smittestopp」這款接觸追蹤軟體,有違反比例原則之虞。

    「有效的疫情控制,並不代表必然需要在隱私和個資保護上讓步。反而當決策者以防疫之名進行科技監控,一個數位監控國家的誕生,所妥協的將會是成熟公民社會所賴以維繫的公眾信任與共善。」何之行進一步分析:

    數位監控所帶來的威脅,並不僅只於表象上對於個人隱私的侵害,更深層的危機在於,掌握「數位足跡」(digital footprint) 後對於特定當事人的描繪與剖析。

    當監控者透過長時間、多方面的資訊蒐集,對於個人的「深描與剖繪」(profiling)遠遠超過想像──任何人的移動軌跡、生活習慣、興趣偏好、人脈網絡、政治傾向,都可能全面被掌握!

    AI 時代需要新法規與管理者

    不論是醫藥研發或疫情防控,數位監控已成為當代社會的新挑戰。參照各國科技防疫的爭論、歐盟 GDPR 規範,何之行認為,除了一套 AI 時代的個資保護規範,實踐層面上歐盟也有值得學習之處。

    例如,對隱私風險的脈絡化評估、將隱私預先納入產品或服務的設計理念(privacy by design),「未來照護機器人可能走入家家戶戶,我們卻常忽略機器人 24 小時都在蒐集個資,隱私保護在產品設計的最初階段就要納入考量。」

    另外最關鍵的是:設置獨立的個資監管機構,也就是所謂的資料保護官(data protection officer,DPO),專責監控公、私營部門是否遵循法規。直白地說,就是「個資警察局」。何之行比喻,

    如果家中遭竊,我們會向警察局報案,但現況是「個資的侵害不知道可以找誰」。財稅資料歸財政部管,健康資料歸衛福部管,界定不清楚的就變成三不管地帶。

    綜觀臺灣現狀,她一語點出問題:「我們不是沒有法規,只是現有的法令不完備,也已不合時宜。」

    過往許多人擔心,「個資保護」與「科技創新」是兩難悖論,但何之行強調法令規範不是絆腳石。路開好、交通號誌與指引完善,車才可能跑得快。「GDPR 非常嚴格,但它並沒有阻礙科學研究,仍然允許了科學例外條款的空間。」

    「資料是新石油」(data is the new oil),臺灣擁有世界數一數二最完整的健康資料,唯有完善明確的法規範才能減少疑慮,找出資料二次利用與科技創新的平衡點,也建立對於資料二次利用的社會信任。

    資料來源:https://www.inside.com.tw/article/23814-ai-privacy-medical?fbclid=IwAR0ATcNjDPwTsZ4lkQpYjvys3NcXpDaqsmE_gELBl_UNu4FcAjBlscxMwss

  • 社會信用系統好處 在 鏡週刊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4-20 18:15:40
    有 283 人按讚

    一家店內就架設了60多台攝影機..扯爆!!

    #加拿大海底撈 #每桌2監視器

    👉 加鏡會員看淨新聞 ➜ https://reurl.cc/qmoLK3

  • 社會信用系統好處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08-28 10:35:00
    有 1,142 人按讚

    0828新加坡聯合早報

    *【共同社:安倍預計將表明繼續擔任首相】
    共同社報導,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將於週五(28日)下午5時在官邸召開記者會,就其健康狀況作出說明。預計他將表明繼續擔任首相的意願。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8-1080373

    *【慢性病糾纏傳安倍將暫退幕後 也有媒體猜測或閃電辭職】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近日一再入院檢查,他的健康狀況乃至政治前途引起關注,最新傳言指他可能暫退幕後。安倍已定今天召開記者會,對健康狀況做交代。65歲的安倍被“潰瘍性大腸炎”慢性病糾纏已久,一直在東京慶應大學附屬醫院接受治療。今年6月中,他做了一次定期體檢,本月17日和24日又做兩次追加檢查。在這期間,日本雜誌Flash引述消息報導,安倍在辦公室裡“吐血”。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8-1080284

    *【韓國將第二級限制措施延長一周】
    韓國政府將第二級社交距離限制措施延長一周,並探討採取餐廳、咖啡廳營業時間限制等額外措施以加強防疫力度。韓聯社報導,韓國總理丁世均週五(28日)召開中央應急對策本部會時作此宣佈。他指出,首都圈實施第二級限制措施已超過兩周,但單日新增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確診病例仍連續10天超過200起。有人認為應上調防控級別,但鑒於最高級別防控可能給經濟和社會帶來巨大衝擊,啟動第三級限制措施應該是最後考慮的選項。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8-1080381

    *【病例破單日新高 專家:韓國防疫應立即升至最高級別】
    韓國的冠病確診病例又破單日新高,昨天新增441起,形勢依然嚴峻,專家甚至認為可能要三四個月後才達高峰。根據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昨天新增的確診病例中,有434起是本土感染病例,全國累計確診病例為1萬8706起。韓國上一次出現單日新高病例(438起)是3月7日,主要來自以大邱慶北為中心的新天地教會感染群。專家指出,新一波的疫情集中在首都圈,逾三成確診者感染源頭不明,預計比第一波更嚴重,也未達到頂峰。為防止疫情進一步擴散,韓國政府必須立刻將社交安全距離措施上調至最高級別。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8-1080276

    *【美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連續兩周超百萬人】
    根據美國勞工部週四(27日)公佈的資料,在截至8月15日的一周,美國全國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為1453.5萬人,環比減少22.3萬人。分析人士認為,雖然上周首次申請失業救濟人數環比下降,但在2019冠狀病毒疾病(COVID-19)大流行影響下,美國就業市場仍高度緊張。有專家表示,美國仍有超1400萬人正在接受失業救濟,失業人數環比降幅遠遠不夠。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8-1080374

    *【美聯準會從控制通脹轉向謀求最大化就業機會】
    美國聯準會27日宣佈一項重大政策轉變,將其重點從控制通貨膨脹率轉移到為低收入家庭謀取最大化的就業機會。主席鮑威爾宣佈此新政策時說,美聯準會將力求使通脹率在較長一段時間內保持在平均2%的水準,這意味著在通脹率低迷一段時期後,將允許通脹率超調。此外,美聯準會還調整了對就業最大化問題的看法,以推動勞動力市場實現更廣泛的增長。鮑威爾在傑克遜霍爾年度央行政策研討會上發表講話時說:“實現就業最大化是一個廣泛的,包容性的目標。這一變化反映出我們對強勁勞動力市場所帶來好處的肯定,這對大量中低收入社群尤其重要。”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8-1080365

    *【研究:美國莫德納新疫苗可激發年長者免疫系統】
    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莫德納(Moderna)週三宣佈,其實驗性冠病疫苗可激發年長者的免疫系統。這意味著,該疫苗有望對在感染冠病後出現嚴重併發症的高齡人群有效。根據莫德納當天公佈的一項早期研究結果,該疫苗在55歲以上接種者的體內,誘發了相當於年輕接種者的免疫反應。參與該研究的20人中有10人為56歲至70歲,其餘10人則都超過70歲,他們接種了兩劑100微克的莫德納mRNA-1273冠病疫苗,兩次接種相隔28天。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8-1080277

    *【世衛:若情況允許應對無症狀者進行冠病檢測】
    路透社報導,世衛組織新型傳染病和動物傳染病負責人范科霍夫週四(27日)表示,聯合國機構建議,只要情況允許,應該對可疑病例以及可疑病例的接觸者進行病毒檢測。但重點檢測對象是已經出現症狀者。世衛組織衛生緊急專案負責人里安解釋說,如果出現了群體感染,對無症狀感染者(asymptomatic)或潛伏期無症狀感染者(pre-symptomatic)進行檢測就特別重要,問題在於,對廣泛人口進行檢測的成本高昂且不切實際。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world/story20200828-1080356

    *【美疾控中心突更新冠病檢測指南 被批存在政治動機】
    美國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突然改變對冠病病毒檢測的指南,即與冠病患者有過接觸但無症狀的人無須接受檢測。這引起專家高度質疑。疾控中心(CDC)之前的建議是,所有與確診患者有過密切接觸的人都應接受檢測。衛生專家和民主黨人指改變指導方針的做法,存在政治動機。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和《紐約時報》週三報導,川普政府高層下達命令,要衛生官員落實上述政策變動。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8-1080281

    *【美共和黨正式提名潘斯競選副總統】
    美國副總統潘斯正式在共和黨代表大會上被提名競選副總統。潘斯為川普政府的種族政策辯護稱,執法人員被煽動起來的種族主義所拖累。他稱如果拜登當上總統,將採取更多會導致街頭暴力加劇的政策,到時“美國不會感到安全”。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8-1080282

    *【中國向南中國海發射東風導彈 專家:為威懾美航母群】
    中國前天據報向南中國海發射有“航母殺手”之稱的東風導彈,引發輿論擔憂中美爆發軍事衝突的風險升高。受訪學者認為,中國此舉實屬罕見,既針對美軍近期在中國沿海活動頻繁發出警示,也釋放中國有能力摧毀介入區域事務的美國航母群的威懾信號。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828-1080262

    *【習近平:對黨忠誠是人民警察首要原則 分析:要求所有武裝力量統一聽命於黨】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前天高規格為中國人民員警授予警旗,並在訓詞中強調人民警察必須對黨忠誠的首要原則。有分析人士指出,這顯示習近平正在強化黨對於強力機構的領導,在中國政法系統進行“刮骨療毒”整頓工作的背景下,也釋放警示信號。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828-1080263

    *【中國晶片產業與美國聯繫依然密切】
    雖然投入钜資開發國產晶片製造技術,中國的半導體進口將連續第三年超過3000億美元,顯示其與美國的聯繫依然密切。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828-1080264

    *【上海美國商會: 美若禁微信將衝擊在華美企收入】
    上海美國商會支出,如果該行政令適用在華美國公司和美國公民,將對他們的全球和中國收入造成巨大衝擊。調查訪問了142個受美國管轄的對象。結果顯示,47%的受訪者認為收入會下降,11%預測損失會超過30%。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828-1080271

    *【蓬佩奧批滙豐助北京打壓香港】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指責滙豐控股協助北京打壓香港,在涉入抗爭活動的壹傳媒創始人黎智英被捕後,凍結該集團高管的信用卡和個人銀行帳戶,卻繼續為被美國制裁的人士提供銀行服務。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828-1080270

    *【美防長:不會對中國違規擴張軍力讓步】
    據路透社報導,艾斯博再次抨擊中國,指中國沒有履行遵守國際法、規則和規範的承諾,並正在追求侵略性的軍事現代化。他說美國有責任在太平洋地區發揮領導作用,對那些自認政治體制更優秀的國家寸土不讓。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828-1080267

    *【調查:八成港青曾參加政治活動 逾兩成因社會問題產生抑鬱症狀】
    香港去年的反修例風波觸發大規模社會運動。一項最新公佈的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港青參加過至少一次政治活動,超過兩成人出現嚴重至極度嚴重的抑鬱及焦慮症狀。負責調查的學者建議,特區政府建立青年議政平台,以及為青少年提供網上情緒支援服務。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828-1080274

    *【前海註冊港企逾1.1萬家 林鄭:深港在大灣區有龐大發展機遇】
    林鄭月娥在前海深港合作區成立10周年成果發佈會的視像致辭上說,港府歡迎前海推出更多面向香港的開放措施,讓港人港企更踴躍參與前海發展,進一步結合前海和香港各自的優勢和產業特色,深化深港合作。
    https://www.zaobao.com.sg/news/china/story20200828-1080272

    *【掀起災難性風暴 颶風來襲美經濟損失料達250億美元】
    災難建模師沃森說,颶風可能造成250億美元的破壞和經濟損失,單是煉油廠損失就高達50億美元。Laura橫掃的路徑包括美國能源業的心臟地帶,影響墨西哥灣80%以上石油產量,沿岸地區三分之一煉油廠停止運營。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8-1080278

    *【去年攻擊回教堂造成51人喪命 紐西蘭恐襲案槍手被判終身監禁不得假釋】
    紐西蘭基督城去年造成數十人喪命的回教堂恐襲案週四下判,澳洲籍槍手塔蘭特被判終身監禁且不得假釋。這是紐西蘭廢除死刑後最嚴厲的判決。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8-1080280

    *【分析:莫里森擬立新法 削弱“一帶一路”在澳發揮影響力】
    澳洲總理莫里森擬立法賦予聯邦政府權力,可否決或廢除州政府與公共機構同外國政府達成的協議。有分析認為,這項新法旨在削弱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在澳洲發揮影響力。不過,莫里森否認此舉劍指中國,並強調這麼做是要保障國家利益。他週四說:“這些改變與新法律將確保澳洲各層級政府的每一項安排,都符合我們保護與促進國家利益的政策。”
    https://www.zaobao.com.sg/news/world/story20200828-1080283

    *【中國發射四枚彈道導彈 美防長指中國衝擊印太自由】
    中國向南中國海有爭議的水域發射四枚中程彈道導彈,美國太平洋艦隊發言人表示,美國將繼續監視包括中國最近的軍事演習在內的活動。美國國防官員8月27日告訴記者,中國從中國大陸向海南島和西沙群島之間的南中國海區域發射了四枚中程彈道導彈。導彈發射是在中國最近進行的軍事演習中進行的。這次演習單方面封鎖了好幾個國家都聲稱擁有主權的大片海域。越南對這次演習提出了抗議。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8-1080380

    *【據悉印度國有煉油商已停止從中企進口原油】
    印度政府的這項新規定從7月23日開始實施。消息人士說,招標檔也顯示,自新規定發佈以來,印度國有煉油商在其進口招標檔中加入了一項新條款,即政府新規限制向與印度接壤國家的企業購買原油。其中一名消息人士說,上周,印度國有煉油企業決定停止向中海油、聯合石化、中石油等中國石油貿易企業發送原油進口招標檔。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8-1080376

    *【解放軍南部戰區發言人敦促美軍嚴格管控海空行動】
    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新聞發言人李華敏大校稱,美軍“馬斯廷”號導彈驅逐艦8月27日擅自闖入中國西沙領海,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組織海空兵力全程對其跟蹤監視、查證識別,並予以警告驅離。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8-1080358

    *【沃爾瑪與微軟結盟 加入求購TikTok行列】
    沃爾瑪在電郵聲明中說,此舉可能有助於該公司協力廠商線上市場部門和新成立的廣告部門的發展。首席執行官麥克米倫(Doug McMillon)先前曾表示,他希望擴大這兩個部門。沃爾瑪與微軟此前已有合作關係,在全公司使用微軟的Azure雲平臺。聯合求購TikTok的消息傳出後,沃爾瑪股價一度上漲3.6%,創7月7日來最大盤中漲幅,至135.47美元。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8-1080371

    *【“中國神網”啟動 分析:5G網路部署將加快】
    由中國科技巨頭阿里巴巴等公司出資的中國廣電網路股份有限公司已啟動,被視為是中國5G年內最重磅的事件。分析人士認為,被業內稱為“中國神網”的中國廣電將加快5G網路部署。
    https://www.zaobao.com.sg/realtime/china/story20200827-1080195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