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工系學校推薦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工系學校推薦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工系學校推薦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工系學校推薦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161的網紅葉大華,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大華出任務 #CRC好書大家看 📢【會後新聞稿】20191118 台少盟x新北市政府社會局 【聽我說。聽你說】#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 人權活動月 #記者會 【新北市訊】「大人們您有傾聽過或尊重 #孩子的想法嗎?您知道孩子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嗎?」聯合國在1989年11月20日訂定「 #兒童權利...

  • 社工系學校推薦 在 葉大華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11-18 22:50:21
    有 4 人按讚

    #大華出任務
    #CRC好書大家看

    📢【會後新聞稿】20191118 台少盟x新北市政府社會局
    【聽我說。聽你說】#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 人權活動月 #記者會

    【新北市訊】「大人們您有傾聽過或尊重 #孩子的想法嗎?您知道孩子有表達自己意見的機會嗎?」聯合國在1989年11月20日訂定「 #兒童權利公約」,以全方位保障兒童權益,故當日稱「兒童人權日」,我國為了使社會大眾更理解、重視兒童人權議題,將人權種籽深埋於家長、兒童心中,在103年5月20日立法院三讀通過 #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於同年11月20日起施行。今年適逢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滿30週年,市府結合社政、教育及文化局處並與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於11月18日合作舉辦「聽我說‧聽你說-兒童權利公約30週年人權活動月」記者會,將11、12月期間推動家長系列親職講座、兒少系列書店講座、以及校園或社區宣導等一系列多元活潑有創意的據點活動,讓更多人了解、認識及落實兒童權利公約精神。

    本次記者會特別公布選出 #十大推薦之CRC書單📚,經典書單計33本,與CRC議題相關之書單約113本,這些書單都是邀集專家、教師、家長與推動CRC的民間NGO等夥伴透過審查會議選出,也將公告於網站及推廣至新北市國小~高中校園及圖書館運用,並從十大推薦書單中,將必推之兒權好書以套書方式 #贈送 予 #新北市偏遠地區學校🏫、少年福利服務中心、兒少育幼安置機構、 #新住民服務單位 與 #原民部落 等計85家單位之兒少、家長閱讀,亦感謝出版社給予書籍優惠👍。

    社團法人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 #秘書長葉大華 表示,在思考如何迎接CRC三十周年時,有感於兒童權利需要落實在每一天的生活裡,因此一本好的入門書幫助大人小孩一起認識甚麼是兒童人權十分重要!故特別透過推薦精選兒少人權讀本來推廣CRC。這份推薦書單審查指標除符合CRC四大原則,也考量各年齡讀者閱讀及理解力,另外以 #台灣本土作家 為優先選擇,推薦之33本經典書單,多數是本土作品,少數為外國經典作品。
    #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 表示,推薦與兒童權利公約相關之書單主要目的是希望成為兒少、家長及對此議題有興趣之民眾,更了解兒童權利公約的重要橋梁。持續落實兒童權利公約並保障兒少最佳利益,是市府團隊一直努力的目標,也希望透過此活動提供兒少發聲及展現自我的平台機會,以激勵、影響更多新北市兒少,讓每位兒少在新北市都享有自我表意的權益以及快樂的成長。

    記者會當天邀請到四位 #不同年齡層的兒少,來為大家分享自己所重視的權益📣。
    #六歲的曾彥喆👦,「帥帥」,率先表示,自己最重視的權益是「玩」, 表示自己很喜歡玩電動🎮,最喜歡也最常玩的遊戲是「寶可夢」,他藉由遊戲的過程,學習到「認字」。這不僅體現了學習應該融入在生活與遊戲中,更顯現了兒少的「#遊戲」時間及空間都應該受到重視與保障。

    #小學三年級的劉以勤👧 則跟大家分享,自己對兒童的「#生存發展權」的關注。以勤因為看了一本講述日本詩的繪本《活著》,因而思考了「活著」、「生存發展」的意義──不僅是有水喝、可以呼吸、不會死掉,更要可以感受到大自然跟爸爸媽媽的愛。劉以勤也很重視 #交通安全🚸,她看到臺灣有很多車禍,希望能有更安全的上學、生活環境。

    擔任新北市福利諮詢委員會兒少代表的 #國中生曾敬堯👨 則表達了對「 #兒少表意權👄」的重視,他認為比起其他權利,表意權是更為積極、主動的:傾聽兒少的聲音、重視兒少所發現的問題與困難,讓兒少成為問題解決的夥伴。曾敬堯也分享了自己擔任兒少代表時最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在做街訪、發問卷的時候,兒少族群認真的神情,他們真心企盼 #意見可以被聆聽👂、提出的困難可以被政府看見且重視。

    #國立臺北大學社工系三年級的梁容爾👩 表示,她曾經到訪過非洲三次,看到當地許多的孩子為了家庭的生計,每天要走好幾公里的路程去取一杯不怎麼乾淨的水,也看到了對於有色人種、和女性的歧視。她想起了臺灣對於 #新住民、 #移工朋友們 的 #標籤化、 #刻板印象 還是存在著。梁容爾認為,這是一個地球村的時代,身在臺灣的我們也要保有世界觀,去關懷🤗這個世界。她希望可以透過自己與其他兒少的力量,影響整個社會,喚起更多人對兒童權利公約中的「生存權」與「禁止歧視權益」的重視💪。

    接著, #新北市副市長謝政達 說明了這個活動的緣起與意義,其實從2014年立法院通過《兒童權利公約施行法》後,中央到地方都非常注重,且認真地執行,也希望可以將公約的四大原則融入教育中。而這個月剛好是因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三十周年而舉辦的人權月,新北市政府特別跟台少盟一起舉辦這次的活動,除了11、12的宣傳活動,特別邀請兒少專家們 #推薦書單,更選出了 #經典的十本書📙。謝副市長並感謝此次協力的出版商提供實惠的價格購書贈送給偏鄉的學校、部落、育幼院等機構,讓更多人可以藉由推薦的書籍了解兒童權利🎊。

    此外他也向大家大力推薦《 #麥提國王執政記》這本小說,這是波蘭的兒童人權之父:科札克的文學鉅作之一。透過故事的主角──10歲的麥提國王的成長故事,不僅可以看到兒童成長過程中的困難、權利與義務,更可以引發讀者想像及思考這些處境。

    #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 現場邀請大家翻開《兒少人權讀本推薦手冊》,一同唸出科札克醫生所寫的一句話:「 #每個大人都曾經是小孩👧👦,而每個小孩未來也會成為大人👩👨。」她表示,兒童一出生就應該被當成主體對待,並且健康地成長;在這條路上,大人應該扮演好 #協助兒少轉大人 的角色,帶領兒少探索、思考成長過程中所遇到的困難。葉秘書長認為,兒童權利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兒少在成長過程中,如果沒有打造尊重友善兒少的發展環境,很容易不小心落入困境,進而壞掉、爆炸…無法健康地長大⚠️。兒童權利應該落實在生活中,因此台少盟與新北市政府一起推薦小說、繪本等書籍;她邀請大家一人認養一本書,向家人、同學、學生及身邊的人分享。

    葉秘書長推薦了《 #當我再次是個小孩:波蘭兒童人權之父選集》,這是柯札克醫師最重要的二本書之一。透過這個故事,讀者可以跟著故事主角一起體驗10歲兒童的角度,思考自己是如何成長為今天這樣的大人的。葉秘書長認為這本書不僅替兒童發聲,更照顧了成人的心聲:當兒童、少年、成人各自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友善地對待彼此,🤜 #互相扶持🤛,兒童不僅能夠健全地成長,成人更可以不用這麼辛苦。

    全文請見→http://www.youthrights.org.tw/news/1344

  • 社工系學校推薦 在 國立臺北大學National Taipei University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9-26 13:59:42
    有 23 人按讚


    【國際處新聞OIA News】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代表來訪

    英國諾丁漢特倫特大學代表家庭青年及兒童中心主任Carrie Paechter教授於108年9月25日上午來訪本校,由李叢禎國際長主持,社科院陳欽賢院長、社工系林昭吟主任、社工系施侒玓教授、經濟系魏國棟主任、社會系陳易甫主任、犯研所林育聖教授共同接待。

    Carrie教授之同事Jason博士與李叢禎國際長於108年3月亞太教育者年會短暫會面而相識,108年9月Carrie教授規劃至臺北歐洲學校授課,由Jason博士推薦其拜訪本校,此次拜訪主要目的為討論兩校學生與教師的國際移動交流及研究合作,雙方討論熱烈,互相交流研究領域並提出各種合作可能性,預計先簽署校級合作備忘錄,再討論學生交換、實習、教師短期授課、研究等合作。

    諾丁漢特倫特大學(Nottingham Trent University,NTU)成立於1992年,是一所位於英國諾丁漢的公立研究型大學,交通便利,有三個校區(City, Clifton and Brackenhurst),擁有9個學院: 藝術設計學院、商學院、經濟學和社會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和電腦學院、環境學院、人文學院、法學院、數學和自然科學院,27個系,提供500多個學位課程,學生人數將近3萬人,該大學畢業前景很好,與超過6000間公司具有合作關係,94%的學生在畢業後可以得到全職工作或繼續接受高等教育。THE 2019世界排名第601-800名,THE 2019年經大學排名第151-200名,Times英國大學排名第37名。

  • 社工系學校推薦 在 葉丙成 Benson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06-21 07:57:30
    有 1,028 人按讚


    郭葉珍教授很棒的人生故事,推薦給所有爸媽跟年輕人看!

    人就是在這樣不斷的探索過程中成長、找到自己的方向,而不是「天才小孩」才能做探索。

    當爸媽的真的不用急。人生是看一輩子的,讓他好好探索找到自己的出路,不用為了讓他贏在十八歲而焦慮。

    (歡迎分享)

    「孩子做的事我不喜歡怎麼辦?」

    回想起來,我兒子說要休學就休學,我女兒說要去雪霸刷廁所就去雪霸刷廁所,我這個媽媽連動一根手指頭反對都沒有,這和我爸媽對我的無為而治有絕對的關係。

    我唸五專的時候是唸國貿科但「主修音樂」,唱合唱團、到處比賽,功課一塌糊塗,年年暑修,我媽沒跟我說:「再當就不准去唱歌。」只講說:「你要不要一次乾脆一點及格,要不然一直暑修都不能玩也很可憐。」

    五專畢業以後,剛好我哥哥有個朋友尿毒症末期,神識不清楚有譫妄,我去看過他一次覺得他好可憐,就每天下班去長庚看他,給他加油。我媽也沒說:「非親非故的又不認識人家,花這個時間幹麼?」我就這樣一直去探望他直到他離世。

    大學的時候跑場唱西餐廳,一年365天唱365天,除夕颱風照常騎車跑場子。我曾經大雨滑車全身是傷; 曾經唱黑道開的場子; 曾經經歷唱歌的餐廳發生槍擊命案,我被警察抓去問話不給回家,打電話回家騙爸媽說「有朋友來找我聊天,我晚點回去」,我爸爸回我說:「不用騙了,新聞都出來了。」即使我爸媽明顯反對,但還是沒有阻擋我去跑場賺錢冒險犯難。

    我懷老二時強烈的想唸書,我表妹幫我辦了加拿大技術移民,我的好友幫我募款,幫助我到加拿大蒙特婁McGill University圓夢。我爸爸很反對,但也沒有阻擋。

    唱歌能一輩子當飯吃嗎?不能。可是因為我爸媽沒擋我,所以我從跑場子的經驗中知道,我矮紅不了,當不了明星,也學到黑道人生像是什麼樣子及如何吸引聽眾的技巧。

    有時間不好好進修,去醫院陪伴無親無故的人幹什麼?因為我爸媽沒擋我,原本人生沒有志向的我,因為體會到人的苦,整個卯起來辭職讀書參加轉學考,第三名考上東吳大學社工系。我爸媽還以為搞錯了,這個人是唱歌給老師聽才畢業的啊。

    在龍蛇雜處的西餐廳駐唱太危險了吧?可是因為我爸媽沒擋我,所以我超會時間管理,除此之外大災小災經歷過,趴在鋼琴上流口水的小弟也碰到過,身經百戰的危機處理經驗使我在工作上、一個人帶兩個孩子出國讀碩博士時一點都沒有應付不來的感覺。

    如果當初我爸媽擔心我書不好好讀,成天不幹正經事,阻擋我到處唱歌比賽,我現在在學校教書不會那麼順利,台風也不會那麼好。

    如果當初我爸媽勸我不要去幹那種沒有投資報酬率的事,阻止我花時間去探望照顧臨終病患,我不會知道原來我一生的志向是要陪伴人們一起學習如何免於恐懼,離苦得樂。

    如果當初我爸媽怕我有危險,不讓我去西餐廳唱歌,我的危機處理能力不會那麼好。

    如果我爸媽阻擋我出國,今天我就不會是國立台北教育大學的教授了。

    有沒有可能孩子沒有志向是因為爸爸媽媽太擔心了、太主導了、太目標導向了?這個擋,那個也擋,擋到孩子的能力長不出來,擋到孩子沒機會讓興趣浮現出來。

    我知道孩子永遠會做很多事情讓父母看了眼睛很痛。到底要不要阻擋?到底要不要插手?父母效能訓練責任釐清的概念可以幫助我們做決定。

    當事情是屬於孩子的責任,孩子擁有這個問題,家長要做的是支持與傾聽,但是不給意見。孩子在敘說苦惱時,你支持,你傾聽,你不下指導棋,當他感受到你的接納,他會長出智慧來負起責任。

    但務必不要過度幫忙,幫到孩子沒有負起責任。

    我決定出國讀書時,我爸媽提醒:一個人帶一個小班,一個大班的孩子去異地生活,真的沒有問題嗎?我顯然不知死活的以為沒有問題,直到有一次我女兒腸胃炎吐到用噴的,我怕兒子跟著去急診也會感染,在沒打電話給我爸媽的狀況下就把兒子送到我爸媽家。我爸媽當時正要去高爾夫球練習場練球,淡定的跟我說:「我們要去練球,已經約好了。」沒有酸酸的對我說「不是要自己帶嗎?好啊,就自己帶啊」,也沒有落井下石「就讓你嚐嚐沒人幫忙的滋味」,很單純的就是讓我扛起我該負的責任。

    什麼狀況會是爸媽擁有麻煩可以插手?真的很少。

    以我家為例,我兒子書讀不下去決定要休學是誰擁有問題?是我兒子。

    我女兒台大畢業去雪霸刷廁所,是誰的事情?是我女兒的事情。

    這些事都不是我所擁有的麻煩。雖然我看了眼睛痛,但那不是我有權力插手的事。出手會害孩子長不出能力,插手會扼殺他們覺察自己人生方向的機會。

    只有在我兒子書讀不下去跟我要養老的錢去創業,那我才會擁有問題。

    還好我要求我兒子要養活自己,沒有幫他負責任,也沒有指指點點要他做這做那,否則他音樂創作的能力不會長出來,他行銷企劃的能力也不會被看見。

    還好我沒有出手阻止女兒上雪霸刷廁所,到現在我女兒都還在講:我好喜歡做勞動工作時同事間無差別的工作場域。可是因為她去做過了,知道自己不是這塊料,即使心裡還是想做勞工,但因為曾經在台大圖書館長期工讀過且勝任愉快,現在開始考慮考類似的公職,不再執著從事做不來的勞動工作了。

    當孩子做的事情或做的決定讓你眼睛痛,當孩子的想法和價值觀讓你聽了耳朵痛,試試發展自己的事業興趣吧,當你投入自己的發展,你就沒空伸手去管不屬於你的事情了,除此之外還能一舉兩得的做孩子的身教,讓他們看到全神投入一件事情是如此的快樂啊。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