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会信用体系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会信用体系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会信用体系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会信用体系產品中有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同志人夫鄒宗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 這周剛播出的《北德廣播》訪談全文,在此和大家分享: ### 北德廣播: 大致來說,您對數位民主的願景是什麼?您覺得應該具備哪些元素? ### 唐鳳: 數位民主,是運用數位空間的一種民主型式,讓人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得以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 廣播和電視中,讓我們可以對數...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75萬的網紅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記得打開CC字幕 #社會信用制度 #您要的資料來源都可在資訊欄找到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

  • 社会信用体系 在 同志人夫鄒宗翰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12 19:57:32
    有 27 人按讚


    🎙 這周剛播出的《北德廣播》訪談全文,在此和大家分享:

    ### 北德廣播:

    大致來說,您對數位民主的願景是什麼?您覺得應該具備哪些元素?

    ### 唐鳳:

    數位民主,是運用數位空間的一種民主型式,讓人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得以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

    廣播和電視中,讓我們可以對數百萬人開講;然而,透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聆聽到數百萬人的聲音。

    更重要的是,數百萬人也能彼此傾聽。
     
    ### 北德廣播:

    像那樣的新型社會、數位社會,重點是透明還是參與?你對其有何展望?

    ### 唐鳳:

    我認為重點是傾聽和互信。政府應該信任民眾,而非要求民眾的信任。

    數位科技,是為了擴展面對面交流場景的互信感。

    這種互信,在此之前,只存在於比較小規模的場域,只有少數人能參與。

    運用數位科技,我們能擴增影響力,讓數百萬人共創互信,這就是我的願景。
     
    ### 北德廣播:

    俄羅斯和中国的獨裁者,正在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利用網路、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

    您對臺灣數位民主的展望,與中国的使用方式相比,如何區隔這其間的差異?

    ### 唐鳳:

    當我們提到「透明」,意思是讓國家面對民眾時,保持高度透明、展現誠信。

    而在中国,有時則是靠系統設計,讓人民對於國家極度地透明化,展示出某種難以言喻的「和谐」。
     
    ### 北德廣播:

    這兩種方式差異很大。全世界各地都看到民粹主義、獨裁者的興起。您認為要如何修復自由民主體制?

    ### 唐鳳:

    民粹的主要問題,其實並非因為它的普及,而是因為它把某些人排除在民主的對話之外。

    民粹假如能擴充民眾的範圍──把 18 歲以下的年輕人、未來的世代、甚至河流山脈和大自然,都包容在民主進程裡──那麼我全力支持。問題是,民粹時而會激起憤怒,進而越演越烈,衍生為集體的同仇敵愾。當一個人處於氣憤的狀態下,就很難心平氣和地聆聽。

    我們發現,可以將民粹式的憤慨運用幽默的方式,轉變成能包容更多人的討論,因為趣味本來就有共享的元素。

    幽默若能運用得當,以開自己玩笑取代嘲諷他人,就能夠讓民主更加涵容。
     
    ### 北德廣播:

    自由民主制,是否不足以為民眾代言?

    ### 唐鳳:

    在社群媒體和 #主題標籤 出現後,人與人之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親近,也不再需要靠一位人民代表作為聯繫彼此的媒介。

    有趣的是,儘管政府跟人民的距離並未改變,感覺上卻較從前遙遠許多。

    因此,如果我們不在規模上擴大彼此傾聽的能力,那麼四年一次、三年一次的投票,確實讓人感到非常不足。
     
    ### 北德廣播:

    正如您給自己的定位,您會說臺灣社會已經準備好迎接您所謂「持守的安那其」思想嗎?還是您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職責時,有遭遇到阻力?

    ### 唐鳳:

    並沒有遭遇任何阻力;我自己就是抵抗勢力(The Resistance)。我每次對著鏡子,就看到抵抗勢力。(笑)

    我所謂的抵抗勢力,意思並不是要改變他人、改變體制等等;而是在於創造出空間,讓新的價值能從我們各自不同的立場上湧現。

    在臺灣,我不會說有人反對這件事。
     
    ### 北德廣播:

    您在為政府資料設定的透明度上,有了多大的進展?

    ### 唐鳳:

    在臺灣,無關個人隱私的政府資料,都採取一收集就發佈的策略。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概念,就是在採購資訊系統時,絕不可以歧視殘疾人士。

    舉例來說,如果政府採購的網站讓盲人無法使用,那就算歧視,供應商有可能被取消資格。

    而在臺灣,我們會說,如果你進行採購,卻只供人類使用,機器無法讀取,那你就是歧視機器人——當然我們字面上不那樣表達,但意思就是網站都必須運用 API,讓機器可以讀寫。

    這方面我們非常先進,採用 OpenAPI 作為國家標準已經有兩年的時間。
     
    ### 北德廣播:

    面對這樣的創新,為什麼臺灣社會準備得特別充分?

    ### 唐鳳:

    我認為臺灣社會已習慣將寬頻使用視為人權之一。無論在哪裡,大家都預期能連上遍佈各地的 4G 網路,甚至在高鐵的隧道裡。

    因為那樣,我們覺得數位是對民主體制的補充,而不是將部分無法使用寬頻的人排除在外。
     
    ### 北德廣播:

    再來看看與中国的爭端。中国以武力威脅,要求所謂「分离的台湾省」「回归祖国」。您如何看待臺灣的未來?

    ### 唐鳳:

    我認為中国目前也正致力於數位治理,但往往是基於監控式國家主義,包括「社会信用体系」等等。

    這實際上是跟我們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雙方並不在同樣的軌道上競爭。

    既然中国朝相反方向發展,分離是當然的趨勢。不需要任何人為的介入,就已在分離的過程中。
     
    ### 北德廣播:

    「分离省份」不是您的用詞,對吧?當他們說「分离省份」時,您有其他的形容方式嗎?

    ### 唐鳳:

    臺灣的民國政府,已經在去年取消了「省」這個用詞,不再設置省政府主席;既沒有福建省主席,也沒有臺灣省主席。對於中国仍設有所謂的「台湾省」,我們敬表理解,只是我們再也不那麼形容了。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詮釋中国以武力恫臺的目標?你認為結局會是什麼?

    ### 唐鳳:

    結局是什麼?這您可能要去問問中国官員,或是我們負責外交的首長。

    我認為,關於中国目前從事的網路作業──那是我比較熟悉的領域──是企圖建立網路空間的另類規範,使網路不再是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倒更像臣服於網路空間下層的司法主權管轄,並利用「国家防火墙」等系統,進行全面掌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種類似內部網路的管理體系只在中国實行。我認為目前的中国,正試著塑造該體系成為替代規範,與歐盟及太平洋區域的規範體系,作出區別。
     
    ### 北德廣播:

    臺灣也可能成為中国人民適合民主體制的實例。

    ### 唐鳳:

    什麼?(笑)
     
    ### 北德廣播:

    我的意思是這邊有臺灣,另一邊有中国,而臺灣相對於中国是活生生的實例……

    ### 唐鳳:

    臺灣的確是很完善的實例,來證明現代智人適合實行數位民主。
     
    ### 北德廣播:

    身為數位政委,您如何處理中国的不實資訊,和網路上的宣傳活動等?能不能給我一些關於他們作法上的例子?

    ### 唐鳳:

    我認為,不實資訊的操縱者,最終是想在民主的進程裡種下分歧,讓人們不再信任彼此。如果有所謂的結局,那就是結局。

    它的目的並不是想造成某人當選,或某人被罷免。相反地,它是想讓人在看了不實資訊後,自覺不再是政體的一部份,因而主動從政體的公共討論中脫離。

    為制衡該現象,解決之道並不在於有人下台,或是授權部長刪修新聞工作者的報導。

    在臺灣,新聞工作者的話語權總是高於部長。因此我們必須與新聞界合作,讓臺灣每個能夠使用寬頻的人,都知道新聞工作所代表的意義。

    無論是事實查核、來源查驗、平衡報導、多方擷取敘述的藝術、取得多方說法來形成報導視角的觀念;這些都可能是每個公民渴望獲取的素養。

    為此,從今年開始,我們已經將媒體素養納入小學教育裡,就從一年級開始。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評價社群媒體在這方面的作用,例如不實資訊宣傳、冒充新聞等等?

    它使得問題更加惡化嗎?

    ### 唐鳳:

    社群媒體確實是強大的擴音器。如果你從憤怒的想法起始,社群媒體當然可以提供場域,讓怒氣迅速匯集成憤慨,無論這個想法的真實程度如何。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以趣味和歡樂起頭,社交媒體也自有一套傳播貓照片的管道。它同時協助雙方玩家。

    正因如此,我們可以設計出能夠鼓勵更多共識的社群媒體。假如社群媒體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設計,就有益於社會。而如果是以另一種方式設計,就對社會有害。要成為反社會媒體或是親社會媒體,都是取決於設計。
     
    ### 北德廣播:

    與年長者相比,臺灣的年輕一代對中国內地感覺較為疏遠。這對臺灣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 唐鳳:

    關於台灣島嶼的未來,據說玉山因為受到兩大板塊擠壓,每年上升兩公分;我認為,這象徵著我們不斷向上、仰望星空。從南島語系到新住民,我認為臺灣作為許多血脈、各種文化的搖籃,是很完善的實驗場域。

    從跨文化的相互影響中,創造出新興文化,那正是臺灣向上提昇的未來。
     
    ### 北德廣播:

    相當玄妙的說法。就現實層面來看,臺灣年輕人比起長輩來說,跟中国內地越顯脫離,那是否會進一步加劇衝突?

    ### 唐鳳:

    您是說他們……
     
    ### 北德廣播:

    ……不像長輩那樣跟中国內地緊密相連,畢竟他們成長於一個不同的世界,像是數位世界等等。

    ### 唐鳳:

    在臺灣,不同的世代對所謂「內地」有不同的聯想。好比像我的祖母,會把「內地」跟日本作聯想。而我父母那一代,會把「內地」理解成中國大陸。

    至於我這一代跟更年輕的世代,或許會把「內地」跟南投作聯想,那是臺灣本島唯一不靠海的區域。總之這是個可以泛政治化使用的地理措詞。

    臺灣文化的精采之處就在於,多樣的文化層能夠共存、同意互相共處。我想再強調一次:這樣的世代團結,正是臺灣文化的精髓。

    實際上,你在瑞士也看得到相同現象:人們同意以民主進程作為他們的國家認同,而非特定的語言、文化、聯盟或喜好,像是支持的足球隊等等。
     
    ### 北德廣播:

    香港學生的抗議活動,肯定讓您想起 2014 年在臺灣的情況。對此,您作何判斷?您預期中国內地、中国政府會有什麼反應?

    ### 唐鳳:

    我認為很有意思的是,這兩次運動後,在地方層級的選舉都有風向的轉變,顯示出運動如何強化了人民的觀念:只要充份參與代議民主制,就能夠有所作為。

    兩者都是以群體的行動,來獲取主動權、脫離無助的光景。我認為那是好事。

    香港和臺灣之間的不同在於,臺灣人民選出新任市長、議員後,市長及議會對於預算幾乎握有完全的控制權,不受中央閣員影響。這就使得內閣感受到壓力,他們必須邀請中介者、公民科技工作者——來自佔領方的人——成為指導者。我在當時也因此成為內閣的見習顧問。

    但在香港,新當選的區議員對預算、政策等事務的實際控制權,相對於臺灣來說,就弱了一些。正因如此,我認為對中央政府所造成的壓力,不論是對香港政府層級、或是對中国政府層級,都不如太陽花運動佔領後那樣強大。這方面還有待努力。
     
    ### 北德廣播:

    您為香港年輕的一代感到驕傲嗎?

    ### 唐鳳:

    任何地方的年輕世代,若能懂得運用網際網路,協助人們克服無助感,我都替他們感到驕傲。

    所謂的無助感,我指的是因為擔心鄰居反對、覺得自己是附近唯一關心社會議題的人,就無法採取行動。

    人們漸漸學到,只要進入網路空間,你就可以遇到成千上萬跟你感受雷同的人,讓原本各自孤立的彼此形成一股力量,運用 #主題標籤 進入群體行動。
     
    ### 北德廣播:

    我無法詢問中国政府,這裡沒有相關人士。假使中国武力介入香港,就您的看法,那對臺灣是什麼樣的信號?

    ### 唐鳳:

    我認為那將是所謂「一国两制」被打破的信號。目前在我看來,中国仍嘗試在此論述上維持平衡,那是他們對香港的承諾,而港人卻也醒悟到新的現實是那正遭受到侵蝕。

    假如中国以武力介入,則顯示對此模式有了非常快速的改變,而不再是緩慢而漸進的滲透。
     
    ### 北德廣播:

    我們對未來是否都太過悲觀?

    ### 唐鳳:

    我不知道所有人的想法,但我嘗試大範圍地傾聽大家的聲音。

    在臺灣,我們發現,當人們想到未來時,儘管對未知存在著恐懼,卻也有著對未知懷抱的許多好奇心。

    我認為,若非親自付諸行動、將未來帶進世界,那就難以理解未來。一旦你參與未來的創造,就不會感到恐懼,因為你很清楚將要臨到的事。假如沒有能動性,只有習得的無助感,那很自然會對未來感到恐懼。
     
    ### 北德廣播:

    非常感謝您,唐鳳。

    ### 唐鳳:

    謝謝您。

  • 社会信用体系 在 Mina's makeup notes & thing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2-12 12:55:34
    有 4 人按讚

    🎙 這周剛播出的《北德廣播》訪談全文,在此和大家分享:

    ### 北德廣播:

    大致來說,您對數位民主的願景是什麼?您覺得應該具備哪些元素?

    ### 唐鳳:

    數位民主,是運用數位空間的一種民主型式,讓人們不再只是被動地接受,而得以讓自己的意見被聽見。

    廣播和電視中,讓我們可以對數百萬人開講;然而,透過網際網路,我們可以聆聽到數百萬人的聲音。

    更重要的是,數百萬人也能彼此傾聽。
     
    ### 北德廣播:

    像那樣的新型社會、數位社會,重點是透明還是參與?你對其有何展望?

    ### 唐鳳:

    我認為重點是傾聽和互信。政府應該信任民眾,而非要求民眾的信任。

    數位科技,是為了擴展面對面交流場景的互信感。

    這種互信,在此之前,只存在於比較小規模的場域,只有少數人能參與。

    運用數位科技,我們能擴增影響力,讓數百萬人共創互信,這就是我的願景。
     
    ### 北德廣播:

    俄羅斯和中国的獨裁者,正在以一種截然不同的方式利用網路、人工智慧,以及大數據。

    您對臺灣數位民主的展望,與中国的使用方式相比,如何區隔這其間的差異?

    ### 唐鳳:

    當我們提到「透明」,意思是讓國家面對民眾時,保持高度透明、展現誠信。

    而在中国,有時則是靠系統設計,讓人民對於國家極度地透明化,展示出某種難以言喻的「和谐」。
     
    ### 北德廣播:

    這兩種方式差異很大。全世界各地都看到民粹主義、獨裁者的興起。您認為要如何修復自由民主體制?

    ### 唐鳳:

    民粹的主要問題,其實並非因為它的普及,而是因為它把某些人排除在民主的對話之外。

    民粹假如能擴充民眾的範圍──把 18 歲以下的年輕人、未來的世代、甚至河流山脈和大自然,都包容在民主進程裡──那麼我全力支持。問題是,民粹時而會激起憤怒,進而越演越烈,衍生為集體的同仇敵愾。當一個人處於氣憤的狀態下,就很難心平氣和地聆聽。

    我們發現,可以將民粹式的憤慨運用幽默的方式,轉變成能包容更多人的討論,因為趣味本來就有共享的元素。

    幽默若能運用得當,以開自己玩笑取代嘲諷他人,就能夠讓民主更加涵容。
     
    ### 北德廣播:

    自由民主制,是否不足以為民眾代言?

    ### 唐鳳:

    在社群媒體和 #主題標籤 出現後,人與人之間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親近,也不再需要靠一位人民代表作為聯繫彼此的媒介。

    有趣的是,儘管政府跟人民的距離並未改變,感覺上卻較從前遙遠許多。

    因此,如果我們不在規模上擴大彼此傾聽的能力,那麼四年一次、三年一次的投票,確實讓人感到非常不足。
     
    ### 北德廣播:

    正如您給自己的定位,您會說臺灣社會已經準備好迎接您所謂「持守的安那其」思想嗎?還是您在工作崗位上履行職責時,有遭遇到阻力?

    ### 唐鳳:

    並沒有遭遇任何阻力;我自己就是抵抗勢力(The Resistance)。我每次對著鏡子,就看到抵抗勢力。(笑)

    我所謂的抵抗勢力,意思並不是要改變他人、改變體制等等;而是在於創造出空間,讓新的價值能從我們各自不同的立場上湧現。

    在臺灣,我不會說有人反對這件事。
     
    ### 北德廣播:

    您在為政府資料設定的透明度上,有了多大的進展?

    ### 唐鳳:

    在臺灣,無關個人隱私的政府資料,都採取一收集就發佈的策略。

    許多國家都有一個概念,就是在採購資訊系統時,絕不可以歧視殘疾人士。

    舉例來說,如果政府採購的網站讓盲人無法使用,那就算歧視,供應商有可能被取消資格。

    而在臺灣,我們會說,如果你進行採購,卻只供人類使用,機器無法讀取,那你就是歧視機器人——當然我們字面上不那樣表達,但意思就是網站都必須運用 API,讓機器可以讀寫。

    這方面我們非常先進,採用 OpenAPI 作為國家標準已經有兩年的時間。
     
    ### 北德廣播:

    面對這樣的創新,為什麼臺灣社會準備得特別充分?

    ### 唐鳳:

    我認為臺灣社會已習慣將寬頻使用視為人權之一。無論在哪裡,大家都預期能連上遍佈各地的 4G 網路,甚至在高鐵的隧道裡。

    因為那樣,我們覺得數位是對民主體制的補充,而不是將部分無法使用寬頻的人排除在外。
     
    ### 北德廣播:

    再來看看與中国的爭端。中国以武力威脅,要求所謂「分离的台湾省」「回归祖国」。您如何看待臺灣的未來?

    ### 唐鳳:

    我認為中国目前也正致力於數位治理,但往往是基於監控式國家主義,包括「社会信用体系」等等。

    這實際上是跟我們朝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因此雙方並不在同樣的軌道上競爭。

    既然中国朝相反方向發展,分離是當然的趨勢。不需要任何人為的介入,就已在分離的過程中。
     
    ### 北德廣播:

    「分离省份」不是您的用詞,對吧?當他們說「分离省份」時,您有其他的形容方式嗎?

    ### 唐鳳:

    臺灣的民國政府,已經在去年取消了「省」這個用詞,不再設置省政府主席;既沒有福建省主席,也沒有臺灣省主席。對於中国仍設有所謂的「台湾省」,我們敬表理解,只是我們再也不那麼形容了。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詮釋中国以武力恫臺的目標?你認為結局會是什麼?

    ### 唐鳳:

    結局是什麼?這您可能要去問問中国官員,或是我們負責外交的首長。

    我認為,關於中国目前從事的網路作業──那是我比較熟悉的領域──是企圖建立網路空間的另類規範,使網路不再是提供自由表達的空間,倒更像臣服於網路空間下層的司法主權管轄,並利用「国家防火墙」等系統,進行全面掌控。

    很長一段時間以來,這種類似內部網路的管理體系只在中国實行。我認為目前的中国,正試著塑造該體系成為替代規範,與歐盟及太平洋區域的規範體系,作出區別。
     
    ### 北德廣播:

    臺灣也可能成為中国人民適合民主體制的實例。

    ### 唐鳳:

    什麼?(笑)
     
    ### 北德廣播:

    我的意思是這邊有臺灣,另一邊有中国,而臺灣相對於中国是活生生的實例……

    ### 唐鳳:

    臺灣的確是很完善的實例,來證明現代智人適合實行數位民主。
     
    ### 北德廣播:

    身為數位政委,您如何處理中国的不實資訊,和網路上的宣傳活動等?能不能給我一些關於他們作法上的例子?

    ### 唐鳳:

    我認為,不實資訊的操縱者,最終是想在民主的進程裡種下分歧,讓人們不再信任彼此。如果有所謂的結局,那就是結局。

    它的目的並不是想造成某人當選,或某人被罷免。相反地,它是想讓人在看了不實資訊後,自覺不再是政體的一部份,因而主動從政體的公共討論中脫離。

    為制衡該現象,解決之道並不在於有人下台,或是授權部長刪修新聞工作者的報導。

    在臺灣,新聞工作者的話語權總是高於部長。因此我們必須與新聞界合作,讓臺灣每個能夠使用寬頻的人,都知道新聞工作所代表的意義。

    無論是事實查核、來源查驗、平衡報導、多方擷取敘述的藝術、取得多方說法來形成報導視角的觀念;這些都可能是每個公民渴望獲取的素養。

    為此,從今年開始,我們已經將媒體素養納入小學教育裡,就從一年級開始。
     
    ### 北德廣播:

    您如何評價社群媒體在這方面的作用,例如不實資訊宣傳、冒充新聞等等?

    它使得問題更加惡化嗎?

    ### 唐鳳:

    社群媒體確實是強大的擴音器。如果你從憤怒的想法起始,社群媒體當然可以提供場域,讓怒氣迅速匯集成憤慨,無論這個想法的真實程度如何。

    但另一方面,如果你是以趣味和歡樂起頭,社交媒體也自有一套傳播貓照片的管道。它同時協助雙方玩家。

    正因如此,我們可以設計出能夠鼓勵更多共識的社群媒體。假如社群媒體是以這樣的方式來設計,就有益於社會。而如果是以另一種方式設計,就對社會有害。要成為反社會媒體或是親社會媒體,都是取決於設計。
     
    ### 北德廣播:

    與年長者相比,臺灣的年輕一代對中国內地感覺較為疏遠。這對臺灣的未來,意味著什麼?

    ### 唐鳳:

    關於台灣島嶼的未來,據說玉山因為受到兩大板塊擠壓,每年上升兩公分;我認為,這象徵著我們不斷向上、仰望星空。從南島語系到新住民,我認為臺灣作為許多血脈、各種文化的搖籃,是很完善的實驗場域。

    從跨文化的相互影響中,創造出新興文化,那正是臺灣向上提昇的未來。
     
    ### 北德廣播:

    相當玄妙的說法。就現實層面來看,臺灣年輕人比起長輩來說,跟中国內地越顯脫離,那是否會進一步加劇衝突?

    ### 唐鳳:

    您是說他們……
     
    ### 北德廣播:

    ……不像長輩那樣跟中国內地緊密相連,畢竟他們成長於一個不同的世界,像是數位世界等等。

    ### 唐鳳:

    在臺灣,不同的世代對所謂「內地」有不同的聯想。好比像我的祖母,會把「內地」跟日本作聯想。而我父母那一代,會把「內地」理解成中國大陸。

    至於我這一代跟更年輕的世代,或許會把「內地」跟南投作聯想,那是臺灣本島唯一不靠海的區域。總之這是個可以泛政治化使用的地理措詞。

    臺灣文化的精采之處就在於,多樣的文化層能夠共存、同意互相共處。我想再強調一次:這樣的世代團結,正是臺灣文化的精髓。

    實際上,你在瑞士也看得到相同現象:人們同意以民主進程作為他們的國家認同,而非特定的語言、文化、聯盟或喜好,像是支持的足球隊等等。
     
    ### 北德廣播:

    香港學生的抗議活動,肯定讓您想起 2014 年在臺灣的情況。對此,您作何判斷?您預期中国內地、中国政府會有什麼反應?

    ### 唐鳳:

    我認為很有意思的是,這兩次運動後,在地方層級的選舉都有風向的轉變,顯示出運動如何強化了人民的觀念:只要充份參與代議民主制,就能夠有所作為。

    兩者都是以群體的行動,來獲取主動權、脫離無助的光景。我認為那是好事。

    香港和臺灣之間的不同在於,臺灣人民選出新任市長、議員後,市長及議會對於預算幾乎握有完全的控制權,不受中央閣員影響。這就使得內閣感受到壓力,他們必須邀請中介者、公民科技工作者——來自佔領方的人——成為指導者。我在當時也因此成為內閣的見習顧問。

    但在香港,新當選的區議員對預算、政策等事務的實際控制權,相對於臺灣來說,就弱了一些。正因如此,我認為對中央政府所造成的壓力,不論是對香港政府層級、或是對中国政府層級,都不如太陽花運動佔領後那樣強大。這方面還有待努力。
     
    ### 北德廣播:

    您為香港年輕的一代感到驕傲嗎?

    ### 唐鳳:

    任何地方的年輕世代,若能懂得運用網際網路,協助人們克服無助感,我都替他們感到驕傲。

    所謂的無助感,我指的是因為擔心鄰居反對、覺得自己是附近唯一關心社會議題的人,就無法採取行動。

    人們漸漸學到,只要進入網路空間,你就可以遇到成千上萬跟你感受雷同的人,讓原本各自孤立的彼此形成一股力量,運用 #主題標籤 進入群體行動。
     
    ### 北德廣播:

    我無法詢問中国政府,這裡沒有相關人士。假使中国武力介入香港,就您的看法,那對臺灣是什麼樣的信號?

    ### 唐鳳:

    我認為那將是所謂「一国两制」被打破的信號。目前在我看來,中国仍嘗試在此論述上維持平衡,那是他們對香港的承諾,而港人卻也醒悟到新的現實是那正遭受到侵蝕。

    假如中国以武力介入,則顯示對此模式有了非常快速的改變,而不再是緩慢而漸進的滲透。
     
    ### 北德廣播:

    我們對未來是否都太過悲觀?

    ### 唐鳳:

    我不知道所有人的想法,但我嘗試大範圍地傾聽大家的聲音。

    在臺灣,我們發現,當人們想到未來時,儘管對未知存在著恐懼,卻也有著對未知懷抱的許多好奇心。

    我認為,若非親自付諸行動、將未來帶進世界,那就難以理解未來。一旦你參與未來的創造,就不會感到恐懼,因為你很清楚將要臨到的事。假如沒有能動性,只有習得的無助感,那很自然會對未來感到恐懼。
     
    ### 北德廣播:

    非常感謝您,唐鳳。

    ### 唐鳳:

    謝謝您。

  • 社会信用体系 在 作者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8-23 03:19:10
    有 688 人按讚


    七月頭我寫社會信用體系時,不知幾多盲毛說我捏造,不相信做義工和捐血加分──遲D血都唔夠,要骨髓,要腎。如果不認為這個系統有害,堂堂聶德權局長使乜翌日就急忙回應我的文章撲火咩?根本班港官心底裡都清楚中共有幾邪惡。

    //记者从上午召开的北京市红十字会第十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获悉,北京市红十字会将制定志愿服务社会信用系统评价标准,将志愿服务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

    在关爱生命方面,红十字会将打造“爱心相髓”品牌,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效库容达到16万人份以上,每年招募入库志愿者不低于5000人,积极扩大有效库容探索建立人体器官捐献体系,完善遗体捐献工作机制,登记遗体捐献志愿者数量稳步提升。//

    http://bj.people.com.cn/n2/2019/0822/c82840-33278701.html

  • 社会信用体系 在 志祺七七 X 圖文不符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9-03-14 19:00:12

    #記得打開CC字幕 #社會信用制度 #您要的資料來源都可在資訊欄找到
    ✔︎ 訂閱志祺七七頻道: http://bit.ly/shasha77_subscribe
    ✔︎ 追蹤志祺 の IG :https://www.instagram.com/shasha77.daily
    ✔︎ 志祺七七 の 粉專 :http://bit.ly/shasha77_fb

    各節重點:

    01:07 【中國實施「社會信用制度」的背景】
    03:54 【評分的標準是什麼?失信會怎麼樣?】
    05:52 【去年社會信用制度的實施成效】
    06:38 【上一集有錯的地方】
    07:54 【中國人對社會信用制度的看法】
    08:47 【其他地區對社會信用制度的反應】
    11:11 【我們的觀點】
    13:32 提問與結尾
    13:56 掰比~別忘了訂閱!

    【 製作團隊 】

    |企劃:土龍
    |腳本:土龍
    |剪輯後製:Pookie
    |剪輯助理:絲繡&夯吉
    |演出:志祺

    ——

    【 本集參考資料 】

    → 山东荣成全面发力 深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https://bit.ly/2VZo0oa
    → 2月份新增失信联合惩戒对象公示及公告情况说明:https://bit.ly/2Hk5RhY
    → 春運將嚴懲“車鬧”“高鐵霸座”等失信行為:https://bit.ly/2XX1Che
    → 中國執行信息公開網:https://bit.ly/2tOLjVX
    → 杭州等12城成为首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https://bit.ly/2FbLpxl
    → 山东荣成:建信用体系 创“示范城市”:https://bit.ly/2FbR9qQ
    → [国务院]征信业管理条例:https://bit.ly/2O46bBH
    → 关于在一定期限内适当限制特定严重失信人 乘坐火车 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https://bit.ly/2TA492s
    → 国家公共信用信息中心发布2018年失信黑名单年度分析报告:https://bit.ly/2u49eke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https://bit.ly/2CkQG3F
    → 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https://bit.ly/2JluQmS
    → 国家发改委:扭转失信问题高发态势需要标本兼治:https://bit.ly/2TT72uF
    → 大力推进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https://bit.ly/2Hkv5MP
    → 解读《关于加强个人诚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https://bit.ly/2HylIZd
    → 国务院关于印发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纲要(2014—2020年)的通知:https://bit.ly/1OgYLHJ
    → 信用中國:https://bit.ly/2FbNGsw
    → 广西南宁一法院抖音上晒“老赖”,新举措获最高法点赞:https://bit.ly/2T5mWgG
    → 至少22省市出台个人诚信体系文件:骗保、假结婚、医闹等列入:https://bit.ly/2TQBSDO

    【 延伸閱讀 】

    → Exposing China's Digital Dystopian Dictatorship | Foreign Correspondent:https://bit.ly/2PRSFkB
    → Is the Chinese Social Credit System as bad as the Western media made it out to be?:https://bit.ly/2Hu2nIM
    → 「江蘇小哥」母親被抓 他也是中國「社會信用系統」受害者:https://bit.ly/2UCI5AK
    → 中國監控再升級:用小學舊照就能抓到長大後的你,以後想躲只能去整形?:https://bit.ly/2TCKIVK
    → 手機愛國黨:「學習強國」App,崇拜習近平的中國積分狂潮:https://bit.ly/2W43vah
    → 從社會信用評級系統看大陸大數據治理運用:https://bit.ly/2u7vMRl
    → Leave No Dark Corner:https://ab.co/2TATuUV
    → 杭州一高中教室装组合摄像头,分析学生课堂表情促教学改进:https://bit.ly/2TCdCWX
    → 高铁霸座4人渣凑齐了:https://bit.ly/2HjLvFy
    → 從檔案袋到信用評分 中國是否正走向「奧威爾式」監控社會:https://bbc.in/2EYYSHr
    → 中國欲建社會信用系統 八企業試點:https://bbc.in/2THapog
    → 什麼是個人信用徵信:https://bit.ly/2TCUc40
    → 人无信而不立 诚信义乌10大守信激励案例:https://bit.ly/2Hk7SKK
    → How China Plans to Grade 1.3 Billion People:https://bit.ly/2TCUec8
    → 無處可藏- 淺談大規模監控下安全與隱私的永恆衝突:https://bit.ly/2J9V1N2
    → 中國媒體快報:社會信用誘因、菁英被關壓、#我也是維吾爾人(Issue 133, Traditional Chinese):https://bit.ly/2UySJs0
    → 改革開放2.0=數字威權走出去?:https://bit.ly/2TPBndl
    → China: facial recognition and state control | The Economist:https://bit.ly/2Sf8bJ3
    → What Is China's Social Credit System? | NowThis World:https://bit.ly/2UAtUMv


    \每週7天,每天7點,每次7分鐘,和我們一起了解更多有趣的生活議題吧!/

    🥁七七仔們如果想寄東西關懷七七團隊與志祺,傳送門如下:
    106台北市大安區羅斯福路二段111號8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