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產品中有48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

 同時也有9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4萬的網紅啟點文化,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 在 健身查德|私人教練銷售攻略 |教練成功學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8-02 18:19:49

#三個教練個人品牌的錯誤經營思維 很多教練再經營個人品牌前常常會有以下類似的盲點: 「我粉專要先放很多資料,再邀請人進來看」 「等我專業再好一點,在開始經營自己」、 「有阿!我都有再發限動」。 即便我總是鼓勵教練們經營自己的個人品牌、 開始發文、記錄自己的工作心得……等,但真的做...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 在 BusinessFocus | 商業、投資、創科平台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1 10:17:17

立即Follow @businessfocus.io 【成功之道】美28歲分析師為還債務,將兼職轉主業,年收入達14萬美元! . 副業在手,希望就有。相信香港許多打工仔為了「不切實際」的買樓夢都會拼命地在2-30歲的光陰歲月中不斷想法子賺錢,副業就是其一辦法。如果說副業賺的錢能夠多到可以放棄你的主業...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 在 arryann18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14:13:25

【明周封面故事】 短訊試探 一度縮沙 袁偉豪張寶兒戀情峰迴路轉 http://bit.ly/2x040K 去年 袁偉豪 Benjamin Yuen與拍拖三年的前港姐 #岑杏賢 分手,回復單身只有半年,便戀上同是港姐出身,因拍節目擦出火花的 張寶兒 Bowie Cheung,戀情曝光後,二人大方承認...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01 07:30:12
    有 71 人按讚

    【常常心情不好算是憂鬱症嗎?】
    —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
     
    知名網紅阿滴以經營英文教學YouTube頻道日前突然在臉書及YouTube發布貼文及影片坦承,自己罹患憂鬱症近1年。
     
    在外界眼中事業成功、有這麼多朋友跟可愛妹妹,一向給人正向樂觀印象的阿滴,怎麼會得憂鬱症?阿滴表示自己從2020年在紐時刊登廣告「Who Can Help ? Taiwan」後就開始有一些憂鬱傾向了。「常常會覺得自己很爛、對工作表現很焦慮、睡眠障礙很嚴重、會很害怕網路上的批評、也會無故地悲傷哭泣。」
     
    阿滴表示,狀況最糟的時候,他喪失了所有動力跟精力,做什麼都無法開心,連微笑都做不到,情緒只剩下焦慮跟憂鬱,甚至連龍貓這種超無害的動畫都會無法連續看15分鐘。「每天都非常的痛苦,光是活著就用盡力氣了。」阿滴希望藉由自己的經歷跟康復的過程,能幫助一些正在憂鬱症中掙扎的朋友。
     
    很多人會覺得憂鬱症患者就是草莓玻璃心,一點點壓力就受不了,其實這個說法是有偏誤的,精神科醫師陳嬿伊分析,通常壓力過大的感受很常見於憂鬱症病發前的狀況,但壓力絕對不是直接引起憂鬱症的病因,事實上,很多患者往往是因為太ㄍㄧㄥ才會發病[1]。
     
    ■WHO:「憂鬱症」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
    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HO)說,在2020年全世界有3大疾病需要重視,包括:「心血管疾病、憂鬱症與愛滋病」。
     
    WHO將憂鬱症列為2020年世界第2大疾病。根據國內統計,憂鬱症的盛行率占8.9%,換算下來,超過200萬人罹患憂鬱症[2]。
     
    「憂鬱症」會造成嚴重的社會經濟負擔,在所有疾病中排名第2,僅次於心血管疾病,「憂鬱症」也是所有造成失能疾病的第1名。這幾年可以由媒體報導看到許多影視名人得了憂鬱症,也看到國內的自殺率一直上升,這其中有相當比例都與「憂鬱症」有關。
     
    ■憂鬱症與身心疾病的共病
    「憂鬱症」很可能會合併各種身體疾病。許多慢性疾病或嚴重身體疾病都可能合併有憂鬱症,像是糖尿病、高血壓、洗腎患者,甚至癌症合併憂鬱症的比例都達1/3-1/4。合併憂鬱症常會惡化身體疾病的症狀與處理,許多憂鬱症患者的頭痛與身體不明原因的不舒服增加,生活品質也因而下降。
     
    但是多數醫師只注意到身體疾病的治療,而忽略了伴隨著的憂鬱的處理。另外憂鬱症也容易合併其他的精神疾病,超過50%的憂鬱症合併至少一種焦慮症,很多的焦慮症甚至物質濫用最後皆會併生憂鬱症。一旦合併憂鬱症會加重了原有疾病的治療[3]。
     
    ■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
    有的人說憂鬱症如同「心靈的感冒」,巧妙比喻著憂鬱症的普遍常見,彷彿像感冒病毒一般,當我們先天脆弱性高、後天抵抗力不足,此時再加上吹風受凍時則很有可能患病。而憂鬱症確實也是受到生理、心理、環境社會等多重因素下相互影響的結果,當個人的心理功能失調,無法面對生活壓力時,所產生的情感型疾病。
     
    ■憂鬱症若缺乏治療很難自行康復
    值得注意的是,憂鬱症如此普遍,根據衛生福利部的推估,全台約有200萬人罹患憂鬱症,但在台灣許多人不願承認自己有憂鬱症,也抗拒治療。只有五分之一的憂鬱症患者有去求助,還有五分之四沒有求任何治療。因此當我們周遭親友向我們求援時,千萬正視與尊重對方的求助訊號,避免憾事發生[4]。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青少年為例
    青少年的憂鬱症,很容易被簡化為「叛逆期」,此時的孩子內在性賀爾蒙大量變動、外在人際與親密關係也容易卡關的階段,情緒起伏大,不一定是終日悶悶不樂,反而可能是以暴躁易怒、自殘自傷的方式呈現。除了負面情緒外,可觀察孩子是否有下列變化:
    ▪ 對以前喜歡的活動、食物等失去興趣。
    ▪ 對於學習、打理自己等感到疲累、懶散。
    ▪ 體重突然短時間內明顯增加或減少,暴飲暴食或不吃不喝。
    ▪ 睡眠困擾,展現出失眠或是嗜睡。
    ▪ 有自殺想法或透露出活著沒意義等語言。
     
    此時的孩子需要更多關心與耐心,除了上述五點供參考外,學校的輔導室也是可用的資源。如有疑慮可直接就醫交由專業醫師診斷,部分身心科診所特有青少年門診,坊間心理諮商所所提供的親子或個人諮商,也能協助孩子們抒發身心壓力,促進親子關係。
     
    ■我的家人會是憂鬱症嗎?以老年人為例
    60歲以上老年人同樣面臨身心與生活的劇烈變化,包含身體老化、退休、子女空巢期、甚至喪親喪偶等哀傷失落。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的數據,老年人如出現自殺想法,實際執行的自殺成功率比青少年還要高出許多。董氏基金會整理對於老年憂鬱常見的症狀:
    ▪ 出現類似被害妄想,或悲觀的想法強烈。
    ▪ 焦慮不安與社交推縮,好像難以平靜下來,也不想與人交談。
    ▪ 呈現判斷力遲鈍或記憶力衰退等情況(非失智所造成)。
     
    除了上述三點外,林皇吉醫師(2006)指出老年人較難表達憂鬱情緒,較常展現抱怨身體不適、頭痛、焦躁易怒…等非典型憂鬱症狀展現,因此高達 50% 的老年憂鬱在內科或家庭醫學科門診被遺漏掉。如家中長輩抗拒前往精神科就診,坊間心理諮商所也有老人個別諮商或團體服務,藉由專業人士的協助轉介,可多一份助力,鼓勵長輩就診[5]。
     
    當心愛的人有憂鬱症,我該如何面對?是要小心翼翼地談話,然後不要提到任何關於憂鬱症的敏感話題?或是都不理他,讓他一個人靜一靜?還是應該鼓勵他多正向思考?
     
    ■面對憂鬱症患者時,可參考「3不守則」與「6個正確觀念」
    「不鼓勵,不責備,不反駁」
    1. 不鼓勵:不要一直對患者說要加油要正向思考等話語。
    2. 不責備:不要責備患者說都是他的錯,或是有病就什麼事都做不好等等。
    3. 不反駁:面對患者沮喪的話語,傾聽就好,不要一直反駁對方說的都是錯的。
     
    除了3不守則之外,一起來看看6個面對憂鬱症患者的正確觀念
    1. 關心
    如果你身邊有人有憂鬱症,你一定會被一定程度的影響。最重要第一件事可以鼓勵或陪伴她就醫,並且盡力陪伴他完成療程,或是在他不適應原本療程時陪伴他尋找他法。不過也要時時注意不要讓自己過度沉浸在朋友罹患憂鬱症的情緒中。
     
    2. 傾聽
    傾聽憂鬱症患者時,要讓他了解事情現在不好,但不代表未來會不好。
     
    3. 不要不理他
    即使病患拒絕,也要要伸出援手,患者的孤單感很強,會拒絕與人接觸,但千萬不要這樣就不理他。
     
    4. 說出來
    在患者談起自殺念頭的時候,坦率地與他們談論自殺的話題,並且告訴他們的醫師或是心理師。
     
    5. 一起出去玩
    可以適時地邀請他一起出門運動或是參加一些輕鬆的活動,但千萬不要強迫他們。
     
    6. 鼓勵就醫
    周圍的人要積極鼓勵她就醫,用它自身的個性說服他就醫。讓他知道療程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因為當療程結束,他將會好轉很多[6]。
     
    ■憂鬱症的治療:主要分為「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兩個部分
    一、心理治療:主要有認知行為、精神分析、人際方面等三大類的心理治療。
    1.認知行為治療
    憂鬱症患者常有自責、無助、罪惡感等負面想法;認知行為治療是幫助病人能自我覺察負面認知,發展新的思考模式,積極練習調整在不同情境下,應該有怎樣合宜的情緒和行為反應。 
     
    2.精神分析取向心理治療
    精神分析取向的心理治療,藉著分析探討過去經驗對自己現在的影響,促進自我覺察和重新建構患者的人格及自我認同感,達到改善憂鬱症狀及防範復發的目標。
     
    3. 人際方面的心理治療
    人際取向的心理治療為避免憂鬱症引發的人際障礙,探討適應不良的人際關係,並學習溝通和社交能力,建立人際互動的信任感、親密感和應付能力,達到改善憂鬱症狀。
     
    二、藥物治療:由醫生開立抗憂鬱藥物,幫助對抗憂鬱症,一般的療程是三至六個月(根據國內報告指出,穩定服藥超過三個月,快速復發的比例只有5%)。副作用可能為無法集中注意力或嗜睡。新一代的抗憂鬱藥物,具有調節大腦血清或調節正腎上腺素的功能。如:百憂解(Prozac)、克憂果(Seroxat)、無鬱寧(Luvox)、速悅(Efexor)等副作用已經減少,大多服用1-2週能改善心情,3-4週情緒可讓情平穩。
     
    ▪ 輕度憂鬱可以自我調適壓力或作紓壓放鬆的活動來調整。
    ▪ 中、重度以上等級的的憂鬱症則建議以藥物治療為主,心理治療為輔,可見其功效。
     
    若是治療部完全或是放棄治療,則會使憂鬱症復發或加重病症。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期盼憂鬱症家屬及病者本身,能用正確的心態,一起面對憂鬱症,才是解決問題之道[5]。
     
    ■憂鬱症污名化:你是不是有神經病阿?
    衛福部2018年統計,台灣憂鬱症確診人數突破兩百萬。你我身邊都有許多「隱性」憂鬱症患者,只是大家都為了某些原因閉口不談,才讓這項疾患看似距離遙遠、遠到彷彿事不關己。「憂鬱症在台灣有點像個禁忌話題。患者不會主動告訴身邊的人自己有憂鬱症,尤其在工作場合,根本不會有人敢以憂鬱症發病為由請假。」
     
    小鬱亂入創作者林妤恒說道。「老一輩可能還會說,你是不是神經病阿?是不是抗壓性很差?一旦讓別人知道患病事實,就會被貼上很多負面標籤。」
     
    ■「不敢說、不知道怎麼說、不知道去哪求助」因此成為許多自覺需要幫助的人心上說不出口的痛:林妤恒說,小鬱亂入專題完成後,粉專一下子湧入許多深陷憂鬱,卻連傾訴對象都沒有的網友。「他們都在問『你可以幫助我嗎?』因為他們不知道現實生活中有誰可以幫助他們,他們不知道可以去哪裡看醫生,他們不敢跟親朋好友講,所以只能找我們訴說。」
     
    聽來哀傷,但這卻是台灣憂鬱症患者不得不練習面對的課題:「憂鬱症污名化」。這不單是指要學著和親人溝通,或要面對身邊親友的詢問、關心,汙名化無所不在,舉凡茶水間裡同事無心調侃,報章媒體為追點閱信手寫下的聳動標題。台灣社會給「憂鬱症」貼上的負面標籤,常一不小心就竄入患者視野之中[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今周刊)「精神科醫師:大家都搞錯了!就是因為抗壓性太好,才容易得憂鬱症」: https://bit.ly/3BFCW0I
    [2](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女性憂鬱症高2倍!身旁親友有「這些症狀」逾2周是求救訊號,4大良方幫你遠離憂鬱」:https://www.marieclaire.com.tw/beauty/health-fitness/44104?atcr=297ad1
    [3](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正視憂鬱症造成的社會經濟負擔」: http://www.depression.org.tw/knowledge/info.asp?/70.html
    [4](今健康)「憂鬱症普遍性比想像還要高!不只心情低落,任何徵兆都應警覺!」:https://gooddoctorweb.com/post/952
    [5](Heho健康)「家人長期心情不好?別忽略了青少年和老年人的憂鬱症狀」:https://heho.com.tw/archives/180574
    [6](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如何面對憂鬱症患者:5件你可以做的事」:https://depressytrouble.tw/index.php/portfolio/how_to_face_patient/
    [7](風傳媒)「面對他的憂鬱,我還能做些什麼?當最親的人憂鬱纏身,這些「看似善意」陪伴方式千萬別再用」:https://www.storm.mg/lifestyle/1863566?mode=whole
      
    ➤➤照片
    [2] 圖說:女性不但憂鬱症的比例較高,且產生自殺的企圖也是男性的2倍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免費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edu.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衛生福利部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國民健康署 #憂鬱症 #憂鬱症污名化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今周刊 / 美麗佳人 Marie Claire Taiwan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 / 今健康
    Heho健康 / 小鬱亂入Depressy Trouble
    風傳媒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3 08:10:48
    有 236 人按讚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部落格文末抽獎贈書 2 本
    你知道現在職場上最關鍵的隱藏技能是什麼嗎?你知道可以不說一句話就讓合作機會找上門嗎?你知道如何在充滿雜訊和紛擾的年代脫穎而出嗎?答案就是,學會寫作。寫作一直都是關鍵的技能,只是它的重要性在時代的演變之下只會變得愈來愈重要。你或許會問,為什麼要寫作?如何寫作?寫些什麼?我想透過這篇文章回答你。
    部落格文章 https://readingoutpost.com/writing-as-weapon/
    Podcast 用聽的 https://readingoutpost.soci.vip/
    .
    【這本書在說什麼?】
    《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作者是中國知名的寫作教育培訓教練師北宸,曾任鳳凰網科技頻道前主編和中國 LinkedIn 公關部門,現為《紐約時報》中文版專欄作家。他將在線下寫作課面對無數學員的教學經驗,搭配眾多的寫作案例,彙整成這本談寫作的書。

    這本書裡面談的重點偏重於寫作的「心態」和「心法」,強調從建立內心的基本功先做起,先理解寫作會帶來的好處,然後認識一個好的寫作者需要具備什麼樣的心理素質,最後才是如何寫作的「技巧」和作者本身的經驗分享。

    所以,如果你期待的是一本充滿了「寫作技巧」的操作手冊,這本書或許不適合你。如果你從來不曾覺得寫作很重要、想要了解寫作真正能帶來的好處、想知道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那麼這本書是初次接觸「寫作」的你很好的起點。在這篇文章裡,我試著用容易理解的方式總結這本書的一些重點跟你分享。
    .
    【為什麼要寫作?】
    #無形之間行銷自己
    作者認為,把自己「行銷」出去,是每個人一輩子都在做的事情。在求職履歷上做自我介紹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職場能力。在向上級提案做預算企劃時,是在行銷自己的策劃能力。在寫給隔壁部門的會議結論和待辦任務時,是在行銷自己的跨部門合作能力。我們無時無刻都在行銷自己。

    矽谷創業公司 37 signal 的創辦人傑生.佛里德(Jason Fried)曾經分享他如何挑選一個職位的最適合人選,他說:「要招募就招那個寫作最厲害的」。因為一個優秀的寫作者會有很清晰的思路,而且他們懂得表達和溝通,他們讓事情更容易被理解,也會站在別人的立場想事情。

    無論對管理階層、行銷人、設計師、程式開發人員,寫作技巧都非常重要,一個優秀寫作者的特質,也是雇主想在任何求職者身上看到的特質。透過寫作,我們可以培養和精進自己思考的方式,也可以把內心的想法有組織、有脈絡地付諸文字之上,讓別人從文章裡進一步認識你這個人。
    .
    #內向者的社交利器
    我曾經聽過一個說法,身為一個內向者所能擁有最好的武器,就是寫作。作者在這本書裡面用這句話傳達總結了這個觀念:「好文章自己會走路。對於內向的人來說,這是最好不過的社交方式。」對於不擅長在社交場合中侃侃而談的內向者而言,寫作是一個非常值得建立的技能。

    作者進一步說明:「內向的人很容易被人認為是以自我為中心,孤僻而不愛交際的。事實上,性格內向的人往往更能聚焦於內在世界,有更強的感受和反思能力,這反而能幫助內向的人更好地理解外部世界。」內向者在旁人看來孤僻不善社交的缺點,反而在寫作的時候得以發揮優勢。

    在另一本寫給內向者的《安靜,就是力量》書中有一段是這麼說的:「內向者聽得多講得少,並且比較容易從寫作、而不是從對話中表達自己的意思。他們不喜歡衝突。他們很討厭閒談瞎扯,但是喜歡有意義的討論。」好的文章不但會自己走路,還會幫你說話。
    .
    #自我精進的武器
    你身處的環境決定你是一個什麼樣的人。開始寫作,可以讓你沉浸在一個持續精進的環境裡面。作者他舉自己為例,一開始他的英文特別差,但是他試著把自己浸泡在《紐約時報》和《紐約客》的高品質英文媒體環境裡,也訂閱了上百家科技媒體的文章大量閱讀。

    此後,他一篇又一篇的翻譯優質的文章,不但提升了英文能力,也打下了撰寫科技文章的深厚基礎,造就他後來踏上媒體主編和寫作教練的道路。他調侃道自己開始寫作的時候就像是「群體裡面最差的人」,從寫作新手開始出發的他,等於無時無刻都要向更優秀的寫作者學習,讓自已沉浸在比自己的知識和視野更高的環境,才能不斷進步、寫出更好的文章。

    我認為,高品質的文章本身就是一個「資訊含量充沛」而且容易「重複閱讀和賞味」的資訊載體,而且你很容易可以「照著寫寫看」。不同於影音之類的媒體,你要照著做的成本和門檻相對比較高。從高手的文章模仿寫作,挑選框架來給自己用,相對而言都是更簡單可上手的方式。學習寫作同時也會帶來自我精進,讓自己沉浸在好文章的環境之下,是一個跟高手的思維不斷靠近的過程。
    .
    【該如何寫作?】
    #善用萬能的框架
    在這本書裡,作者沒有教你一百種寫作技巧,而是只教你「一個」寫作技巧,那就是「萬能寫作法」。這是一個無論在什麼情境都可以運用的框架,簡單、易懂、好執行。無論是單一模組使用,或者是擴大成更大的框架,甚至是大框架包小框架,都可以有各種運用的方式。

    萬能寫作法由三個部分組成。第一個是「觀點」,指的是有價值導向的主觀論點,或描述的客觀事實。第二個是「案例」,引用軼聞趣事、實驗案例、研究數據來輔助說明你的觀點。第三個是「總結」,回顧主題,用一句話、一個段落,總結核心觀點。

    以下引用一個我自己的寫作範例給你參考。我在分享《與成功有約》這本書的讀書心得時,分別說明了書中提到的七個高效人士習慣,其中第一個習慣「主動積極」的說明我是這麼寫的:

    前半段是「觀點」:第一個是「主動積極」,意思是不要把自己的行為歸咎環境或他人;待人接物是根據本身原則與價值觀,做出有意識的選擇。

    中段則是「案例」:史蒂芬引述《活出意義來》 作者法蘭柯的說法:「刺激與回應之間始終有段距離,而成長和幸福的關鍵,就在於如何利用這段距離。」法蘭柯是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經歷過所有身外之物、僅有的尊嚴和身體自由完全被剝奪,身旁盡是絕望與痛苦的氛圍。

    後半段是「總結」:他體悟到儘管外在環境再怎樣無法忍受、不受自己控制,人的內心卻仍可保有「人類終極的自由」,也就是選擇如何回應生命意義的自由。積極,是一種選擇。

    善用這種萬能寫作法的框架,你就可以把任何想要表達的觀點,用你想要引用的案例來說明,最後再透過總結來加深讀者的記憶。你可以把這樣一個段落當成是一個「模組」,一篇文章就是好幾個模組的組合。如同作者所說:「寫作之道,大道至簡」,掌握這個寫法,你可以應用在無限種不同的場景裡面。
    .
    #閱讀高品質資訊
    要練就一身好的寫作本領就要注意自己吸收的資訊品質。有一句話是這麼說的:「你,就是你吃進去的東西。」意思是你如果常吃高油、高鹽、高糖的食物,就會養成不健康的身體。嚮往健康的人們很在乎自己攝取的卡路里是否超標,也傾向選擇健康的食物。可是,我們對大腦「吃進去的食物」是否也有同樣程度的關注?

    我們要去買新鮮和頂級的食材,需要付出相對高昂的成本;但是閱讀頂級的精神糧食,卻不一定要付出多麼高昂的代價。你攝取的資訊,決定了你將成為什麼樣的人。如同《深度數位大掃除》這本書中提倡要攝取「慢媒體」的原因是「 吸收少量優質的東西,通常比吸收大量劣質的東西更好」,我自己很推薦從《華爾街日報》之類的優質新聞來源去吸收資訊,這通常會比看八卦小報和農場新聞的文章來得更好。

    就很像做數據分析的科學家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垃圾進、垃圾出」,如果一個人總是吸收劣質和低廉的資訊來源,那些資訊就會影響他下筆寫出來的東西。因此,我們要慎選資訊來源,為自己營造出一個高品質的資訊環境。一個寫作者首先要有好的輸入,才可能有更好的輸出。
    .
    #寫作時必須誠實
    在這本書中,有這麼一句話深深觸動了我的心,作者他說:「讀者不需要你完美,但他們需要你誠實。」起初我在練習寫作,並且鼓起勇氣公發表的時候,時常會在乎自己寫出來的東西,會不會被人嘲笑太淺、太無聊。有時候想著想著,乾脆就不寫了,至今回想起來,也錯失了暢談許多主題的機會。那些自己還未臻成熟的想法、還不夠完美的表現,時常會在害怕和自我質疑的時候偷偷藏起來。

    作者認為,人們之所以「不敢誠實」有一個主要原因,害怕別人看到自己的缺點後,看不起、看不上自己。但是這種「害怕」,其實是對別人的不信任。一個作者如果不敢誠實,等於是不信任自己的讀者。真正支持你的讀者,會理解和體諒你,並且和你站在一起。如果一個作者不敢信任讀者,那麼讀者也難以信任作者。如果要寫出更好的文章,必須對自己的不完美更誠實,而且不要害怕公開自己的誠實。
    .
    【可以寫些什麼?】
    #總是勤做筆記
    在這本書中讓我很有收穫的,是作者提到他在寫作訓練營裡面,總結給學員們的最重要的經驗:第一,找到你這個行業最好的資料並努力深挖。第二,一定要做筆記,把你看到的、聽到的、讀到的、想到的、有價值的內容通通記下來。如果要讓寫下的文章自己會走路,就公開分享出來。

    作者提到他寫筆記的方式是從紙本筆記,轉變成電子筆記,再變成電子和紙本,到最後全部轉為紙本筆記。只要是對他有幫助的、他感興趣的、未來寫作主題可能會用到的,他一定毫不猶豫全部記錄下來。只是很可惜的是,書中說了很多他寫筆記的原因,但是對寫筆記具體的「方法」卻著墨甚少。

    我在閱讀的時候也不斷懷疑,純紙本筆記真的比較好嗎?因為我本身習慣用數位的 Notion 筆記 App 和紙本的子彈筆記,數位筆記利於搜尋,紙本筆記利於激發思考。稍做比較之後,我還沒有作者這般把「所有」所見所聞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點倒是值得每個寫作者持續探究的主題。
    .
    #寫日記週記總結
    除了作筆記之外,我們還能寫些什麼?作者提供了三個很有意思的寫作練習方法,很適合每個想學習寫作的人開始提筆。分別是每天寫日記,每週寫複盤週記,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

    首先,每天寫日記。作者認為最好的寫日記時段,是每天醒來的第一個小時。如同我在《起床後的黃金1小時》這本書的讀後心得寫下:「早晨醒來的時候,精神品質和心情都處在清空的最佳狀態」,在起床後開始寫點東西,是最好的起床儀式之一。寫日記可以帶來五個好處:

    1. 計畫性:可以做好一天的準備。
    2. 忠實性:可以準確寫出昨天發生的事情。
    3. 中立性:冷靜思考前一天的事情,可以中立地看待事情。
    4. 持續性:對於大部分午餐和晚餐都奉獻給工作的上班族來說,早上是自己最自由自在的時間,不會讓寫日記的習慣被中斷。
    5. 活用性:可以將過去的寶貴經驗運用在當天。

    寫日記還有一個好處,那就是「承諾和一致性」。《影響力》這本書的作者曾經說過人類有一種天性:「人們一旦對自己的行為或選擇做出承諾,就會努力保持言行一致。」善用這種天性,利用日記來驅策自己完成每天早上對自己做出的承諾。

    其次,每週寫複盤週記。作者認為定期整理筆記可以帶來去蕪存菁的效果,他每週會重新對筆記大掃除,把無意義和不重要的扔掉,留下那些可以強化現在和未來的有意義的筆記。複盤的時候,他也會思考自己當週哪裡做得不好,並思考改善的方式。用寫作的方法來複盤,可以讓你更知道自己在想些什麼,也方便日後回顧自己的轉變歷程。

    最後,嘗試對事情做出總結。作者舉工作為例,有些工作出現的頻率只佔 2%,卻可能影響你 90% 的工作績效,這件工作就是成果總結。所以平常期間,我們就要把自己的所見所聞和完成的事情,透過有主題性、系列性的方式做出總結。總結是屬於平時練習的少,可是卻很重要的工作。
    .
    #持續寫任何東西都好
    很多人會以為寫作的時候,要有很多的「靈感」才寫得出來。但這是對寫作的根本誤解。作者提醒,無論是寫什麼,寫就對了。就像知名的高產出作家村上村樹和史蒂芬.金(Stephen King)都是以持續且規律的方式在寫作。

    我很喜歡美國畫家查克.克洛斯(Chuck Close)曾經說過的這句話:「靈感是給業餘人士用的,我們其他的人就只是每天出現並投入工作。如果你等著烏雲散去,或等著一道閃電擊中你的大腦,你就不會做出很多工作。所有最好的想法都來自於過程;它們來自於工作本身。」

    因此,不要相信靈感,不要期待一個不會天天憑空出現的東西。寫作這個行為的本身,一定要養成習慣。你可以參考《彈性習慣》這本書提到的核心觀念,你想養成的習慣不能太困難,必須要可以在你狀況最差的那一天照樣能夠執行。重點不是去拼靈感爆發,而是建立能維持規律寫作的方式。
    .
    【後記:寫作永不嫌遲】
    從《讓寫作成為自我精進的武器》的閱讀過程之中,令我收穫最豐富的就是「讀者要看的不是你的文筆,他們要的是真實的你」這個觀念。作者希望我們擺脫寫作就是要文筆優美的老舊觀念,而更強調寫作對生活和職涯可以帶來的具體好處,以及如何建立正確的寫作心態。

    這本書有點像是學習寫作的心靈雞湯,而不是技巧工具箱。如果你想學習除了「萬能寫作法」框架之外的技巧,我很推薦《高產出的本事》這本有著豐富寫作框架和步驟的書,其作者劉奕酉對使用框架是這麼評論的:「使用框架是為了跳脫框架,發展出自我的思考脈絡。」說得真好。

    我也很慶幸自己曾經紀錄下來當初學習寫作的一些心路歷程,現在回味起來真的別有一番滋味。如果你有興趣的話,可以參考我在《學得更好》這篇讀後感分享過的六種學習寫作步驟,以及我在《心流》這篇讀後感分享透過寫作進入心流的方法。我透過這種書寫練習找到了自己寫作的意義。

    最後,寫作真的會「讓機會自動找上你」。最近「生鮮時書」就找上瓦基一起合作,即將要開一堂「化輸入為輸出」的線上課程(早鳥問卷調查和優惠),我會淬鍊自己經營部落格兩年多來的經驗,分享有效輸入、高效輸出的實戰本領,教你如何在資訊紛擾的時代靠優質的文章內容脫穎而出。

    寫作可以幫你達成自我行銷、提升職場形象、加深社交品質的功效,寫作也是最好的自我成長和精進的方式。或許,你也可以透過一個簡單的動作開啟自己的寫作練習,不妨在留言寫下你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有什麼想法上的改變和收穫吧。開始寫作,永不嫌遲。
    .
    瓦基的第一堂線上課程「化輸入為輸出」早鳥問券和優惠進行中
    https://user134068.psee.io/3jdfxx
    .
    Kobo 購書連結:https://bit.ly/3mcN0ZK
    Kobo 電子書7折代碼:WAKIWRITE
    使用期限:8/22~8/29
    .
    感謝 新樂園出版 與你悅讀 提供抽獎贈書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6 07:30:41
    有 50 人按讚

    「星星的孩子」: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自閉症是天生的嗎?而我們身邊又有多少這樣的孩子呢?這幾年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常見自閉症與案件的關鍵字連結,有時候傳播媒體中的自閉症樣貌,未必是真實的,我們不應該輕易推論或標籤化這些行為。
     
    近年來自閉症有機會透過不同的形式出現在媒體版面中,傳播媒體如何塑造自閉症的形象,大大影響了自閉症的社會印象。在許多社會事件報導中,也有機會看見自閉症與殺人犯、死刑犯、變態等社會新聞連結,最讓人擔心的,是過度簡化的資訊使得社會大眾對自閉症產生偏差的刻板印象。
     
    ■不放棄每一個孩子
    自閉症只是一個人的部分特質,自閉症並不等於偏差或犯罪。即使自閉症是天生的,但後天環境的教養與支持仍然是他們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看到媒體報導中出現自閉症時,請不要驟下判斷,避免直接將犯罪、殺人和自閉症劃上等號。
     
    日前臺北一名媽媽推著雙人嬰兒車搭捷運,卻遭某名男子毆打她的二歲兒子,她見狀大喊「你打他幹嘛啦!」並回打那名男子頭部。這起事件引起社會重視,由於那名男子患有自閉症,因此網路上出現一些貶抑自閉症的言詞,標籤化自閉症孩子,甚至有人羞辱自閉症孩子。
     
    在這起捷運毆打兒童事件後,有位自閉症孩子的母親淚訴另一個有自閉症孩子的朋友竟被親戚諷刺說:「你家自閉症小孩要管好,最好出門都不要放他單獨一個人,免得哪天無法控制情緒,跟新聞中那個捷運打人的一樣,聽說他跟你兒子一樣是神經病,其實政府應該設一個院所,把你兒子那種病的都關起來治療,好了才能放出去,不然放出來到處跑,哪天又無法控制情緒打死人,家裡可丟不起那個臉。」這番說法讓自閉症孩子的媽媽心碎,也讓發文的媽媽想怒吼:「誰希望自己小孩是自閉症?他們不是神經病,他們是中樞神經受損。」[1]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也稱為「泛自閉症障礙」,主因是因為症狀多元,不同的病人症狀也會有所差距,因「自閉症」有汙名化之慮,所以醫界目前更常使用「泛自閉症障礙」一詞。自閉症是一種腦部功能異常的廣泛性發展障礙,大部分在幼兒時期就會出現症狀,有些人會將自閉症稱為「星星的孩子」,不論是溝通方式,或是某些重複、固執的行為,跟一般人不太一樣。
     
    自閉症孩童通常會有幾個特點,像是與他人相處困難、難以理解社交暗示(臉部表情、講話語調、身體動作等),甚至常常情緒不佳、無法自己照顧自己。自閉症孩童的治療需要依賴職能治療師、臨床心理師,幫助他們正常發展、並調整不適當的行為,且協助孩童發展個人的興趣。早期發現、治療、復健以及跟教育體系密切合作,才能幫助孩子得到最大改善[2]。
     
    ■自閉症種類
    ►「廣泛性自閉症」
    自閉症大部分在幼童階段開始,目前發現自閉症的幼童智商會略低於整體平均,自閉症又能分成「高功能型」以及「低功能型」,「低功能型」在接收以及表達語言上較差,甚至沒有口語表達能力,「高功能型」則相反。
    ►「亞斯伯格症」
    亞斯伯格症的人語言發展大多是正常的,主要的障礙是在動作技能以及肌肉發展上,部分亞斯伯格的人在智商上甚至高於正常人。
    ►「廣泛性發展障礙」
    這類型的人主要是在社交溝通、互動、重覆行為等各方面中缺少幾項顯著障礙,以致於不完全符合自閉症的診斷,又稱為非典型自閉症,某些高功能自閉症孩童能透過學習以及復健可以改善症狀,甚至使症狀消失,也算是廣泛性發展障礙的一種。[3]
     
    ■「另類星兒」:亞斯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為維也納的小兒科醫師,但他終生的研究興趣為藉由觀察來了解生命中隱含的定律。因為他對孩童的情緒發展的興趣及仔細觀察的成果,自1944年以來即逐漸報導一些與自閉症類似(具有社交技巧及溝通障礙)又相異(不同的人格特質及較優的認知能力)的亞斯格症候群。
     
    亞斯伯格醫師在1944年首次報告四位具有社交互動(social interaction deficit)困難的男孩,並稱之為自閉性精神病態 (autistic psychopathy)。亞斯伯格醫師在這一方面的觀點,與首位報告自閉症的Kanner醫師一樣,採用了Bleuler大師"autism"的來強調這些個案的強烈自我中心 (egocentrism)及關閉與外界的一切溝通的特質。
     
    雖然亞斯伯格醫師在50年前即提出亞斯伯格症候群,然而一直到1994年,第四版美國精神醫學診斷手冊DSM-IV及1993年世界衛生組織WHO「正式」承認亞斯伯格症候群後,相關的研究才逐漸增加[4]。
     
    ■亞斯格症候群
    臺灣著名漫畫家朱德庸在五十三歲時被診斷為自閉症(亞斯伯格症),童年時期的他和同學無法相處,也常因聽不懂老師的指令而不快樂,喜歡畫畫的他,於是將畫畫當作人生的出口。在他五十多歲確診後,他開始對於過去種種釋懷,原諒自己和他人不同。
     
    日本歌手米津玄師特殊的名字也讓他在求學時期遭同儕欺負。後來他二十歲時,被醫生診斷出患有高功能自閉症,是一種智商中等或較高,自閉傾向不明顯,但是語言表達、人際互動能力有障礙的自閉症。米津玄師也曾在訪談中說,「在此之前,只覺得自己是個來路不明的怪物,被鄭重告知病名後,便坦然接受了。」
     
    而臺北市長柯文哲和太太也多次在公開場合指出,柯文哲罹患自閉症(亞斯伯格症),以致他在公開場合有不得體的發言與行為表現[5]。
     
    台北市長柯文哲的妻子、台北市立聯合醫院和平婦幼院區新生兒科主任陳佩琪回憶起,兒子小學數學考試的題目是:「媽媽走路送小明上學,請問媽媽走了幾公里?」正確答案是:家裡到學校的距離乘以2,因為媽媽必須來回。結果我兒子卡住了,因為他想到,我媽媽要去上班,她沒有回家(亞斯伯格的人無法理解抽象概念的描述)。
     
    陳佩琪,講到家裡兩個大小亞斯,信手拈來都是笑話,但幽默背後,不敢想像裡頭堆疊了多少挫敗、孤獨、壓力、擔憂。
     
    柯文哲在一封寫給兒子的信也提到,「如果有什麼要告訴你的,只有告訴你要謝謝媽媽。雖然我是你成長過程中缺席的父親,還好你媽媽的加倍付出而彌補過去了,真險!」這是一個難以傳達情感的亞斯父親的浪漫,像盞溫暖的燭火,在暗夜裡閃閃發光。[6]
     
    ■「擁抱多元,尊重差異」: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主任黃玉書不捨的表示,台灣社會對自閉症仍有污名化,事實上,自閉症最大特徵就是「自己躲在自己的世界裡」,不愛跟人互動,很自我、很乖,呼籲不要二度傷害他們。
     
    根據統計,國內自閉症患者中,約有70%屬於智商較差的中、重度患者,黃玉書指出,不少孩子都是經過復健、訓練,克服重重困難,才可能獨自出門、搭車,真有困難,也會主動向旁人求救,民眾遇到時,應該親切伸出援手,拉他一把而非恐懼他。
     
    另有2成左右的患者,屬於智商很高、甚至在某些領域有特殊專才的輕度高功能自閉症,外表完全與常人無異,這些高功能自閉症患者,不乏醫師、科學家等高成就者,在國內還有不少擔任電腦工程師,只喜歡跟電腦互動。
     
    自閉症的孩子,絕對不會主動傷人!黃玉書說,跟任何人都一樣,除非他們遭受外界攻擊,否則自閉症孩子很安全、很乖,不會攻擊人[7]。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 親子天下 )「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2] 康健雜誌-康健知識庫【自閉症】:https://kb.commonhealth.com.tw/library/367.html#data-2-collapse
    ∎[3] ( 台北市自閉症家長協會 )「自閉症分類」:http://www.tpaa.org.tw/OnePage.aspx?tid=136
    ∎[4] ( 長庚醫療財團法人)「另類星兒----- 亞斯伯格症候群(兒童心智科 張學岑醫師)」:https://www1.cgmh.org.tw/intr/intr2/c3360/E_CHL(ASPER).htm
    ∎[5] (親子天下)「管好你家自閉兒,別放出來亂打人?報導下被汙名化的自閉症」: https://www.parenting.com.tw/article/5087619
    ∎[6] ( 康健雜誌 )「陳佩琪談家中大小亞斯伯格:柯文哲這樣安慰我」:https://www.commonhealth.com.tw/article/68312
    ∎[7] ( Anue鉅亨網財經新聞)「自閉兒被當狂魔 醫嘆:社會污名害了孩子!」:https://news.cnyes.com/news/id/1075280
     
    ➤➤照片
    ∎「從雨人到柯P─家中寶貝是「星星的孩子」自閉症患者嗎?」:https://www.grandmasbear.com.tw/2017/12/28/grandmasbear-and-grace-column-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精神疾病汙名化 #星星的孩子 #自閉症 #泛自閉症障礙 #廣泛性自閉症 #亞斯伯格症 #廣泛性發展障礙
     
    林口長庚醫院兒童心智科 /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7-10 19:00:12

    【10/13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20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線上課程】《與人連結的三個秘密》
    啟動接觸、開啟話題,你需要有一顆願意欣賞的心
    課程連結:https://pros.is/SPQZ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3hUVtIhDZE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QWLR2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收聽「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每天陪伴你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我們在做很多決策跟判斷的時候,經常會參考別人的意見;這個在心理學裡面,我們會說它是一種追求「社會認可」,也有相關的理論說法,叫做「社會認同理論」。

    因為呢,我們可以透過跟別人的參照,或者是對比,來幫助自己在面對決策的時候,可能是更正確,或者是選擇出一個更可行的一個方案。

    可是在真實的狀況裡面,它真的是如此嗎?我們先來談幾個研究的案例哦!

    在荷蘭的一個高中,他們運用「社會認可理論」,他們希望讓學生能夠多吃水果,他們選擇的方法,並不是去做那些文宣啊、宣傳啊、去談水果的營養價值。

    他們只是提出了一個跟學生認知相反的說法,也就是說他們告訴學生說,大多數的同學,確實有為了健康而多吃水果。

    這顯然是一個說謊的狀態,但只光這樣的信息傳遞,就讓那個學校的學生,水果的攝取量增加了35%。

    而且更有趣的是,跟這些高中生去做訪談,這些青少年啊嘴巴都很硬,都說他根本不受影響、他根本沒有想要改變自己;可是就以餐廳的統計,水果的攝取量就是增加了35%,這是騙不了人的!

    除此之外,在餐飲業裡面的研究也發現哦,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餐廳、讓客人多點幾道料理,你不用花錢去買更高檔的食材,去找更多更好的廚師;或者是在菜單上面,把那幾道料理寫得天花亂墜。

    如果你經營餐廳,只需要標注這些菜色是最受歡迎的料理,這樣就可以了!

    在北京哦,有幾家餐廳曾經用這種直接、簡單、粗暴,但是很少被運用的促銷策略,結果呢,顧客點那道菜的頻率,增加了13%~20%。

    所以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理解「社會認可」,你會發現,認可這件事情,是我們可以用很簡單的方法,去追求自己的決策正確性。

    但是透過「社會認可」做的決策,真的是正確的嗎?它有沒有很多其實是被誤導的呢?

    就像是有一份研究說,如果一群受試者,知道大多數的同儕,支持軍隊用酷刑來逼供之後,在這裡面會有80%的人,對於這種做法從不接受,變得比較能夠接受。

    而且不只是在公開場合,會表現出更多的支持,更令人感覺到驚訝的是,他們連私底下的態度,也跟著開始轉變了!

    所以呢,回觀我們現在的生活世界裡哦,我們無時無刻的,在接觸各種媒體給我們的各種訊息,而這些訊息似乎都在給我們傳遞出某些價值觀。

    你深信的那些價值觀、你認同的那些人、事、物;甚至是你深信的信念,你真的確定是出於你自主的選擇,還是其實是被「社會認可」所操弄的呢?

    那麼如果不要談這麼大的理念價值觀,我們談細一點的,我們在行走江湖的過程裡,我們都需要跟別人合作、商務上的合作、生活上的合作。

    小到生活當中的購物行為,大到商務上面的大規模,或大金額的合作,當我們在做任何決策的時候,你的依據是什麼?

    我遇過很多人哦,他嘴巴上講的都很有道理,但是仔細的推敲,它背後還是憑感覺啊!那他感覺的依據是什麼?就是~大家是不是這樣做啊?那這不是社會認可嗎?

    可是如同前面說的,如果你認可的基礎,就是建立在被操作的前提底下,那你要如何去做出,對你相對最適當的判斷呢?

    所以我每次在面對這樣的問題的時候,我都覺得我們先不要去說,怎麼樣謀取自己的最大利益?我們先去談怎麼樣能夠退一步的保護自己?

    尤其是我們在日常生活裡,跟別人相處互動,你如何去判斷別人的言下之意、言外之意呢?

    人的存在為了追求「社會認可」,我們常常會去丟一些煙霧彈;比如說你明明很討厭眼前的人,但是你會陪笑臉,這個部分叫做「社會適應」的意義。

    可是如果回到真實的利益呢?你眼前的這個人,他給你訊號,到底那些可信?那些可靠;而那些值得推敲,或者是懷疑呢?

    如果你赫然發現,你都是「憑感覺」的話,那麼你有很高的機率,就是被操弄的呀!

    所以當你聽到這裡,對於那種廣泛的宣稱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你應該如何或不應該如何?

    多那麼一點警覺性,如果願意的話,進一步怎麼樣去學習,去判斷別人的言下之意,跟言外之意,並且透過適當的問句,去取得更多的資訊,進一步可以達成共識,退一步可以知道怎麼樣保護自己。

    熟悉我的課程的朋友都會知道哦,我有一門課叫做【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正是用有系統的方法,在這一個方面給你前進的幫助。

    所以在這邊特別跟你分享,下一期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在10月13號開課,那為什麼要這麼早跟你說呢?

    因為10月13號的這一門【高難度對話】課程,是我在2020年的最後一期,如果你錯過的話,就要等到明年的農曆年之後了!

    這一門課從推出到現在,受到很多朋友的喜歡,而且有很多在職場上,要面對很多溝通情境,無論是領導管理,還是對外的協商談判,都跟我說這門課給他們最具體最真實的幫助。

    我想回到今天談的「社會認可」,我們無時無刻的,都在追求認可的最大公約數;但是我們也要隨時隨地的去警醒,這些認可到底它的依據是什麼?他適合你嗎?

    我們既不能成為這個世界的局外人,但是我們又不能「不假思索」的去認同這個世界,告訴我們的一切!

    聽到這裡,覺得做人有點難哦?但是其實做人不難,關鍵在於你有沒有學會一些必要的方法。

    因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希望你能夠在生活裡,取得最大程度的認同,但是又不迷失在追求認同裡面。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還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的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也記得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今天最後提到的10月13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這是2020年的最後一期,錯過的話,你就要等到明年的農歷年之後了!

    期待你的加入,希望我能在10月13日的教室裡見到你,那麼今天就跟你聊到這邊,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0-06-02 19:00:12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僅剩五位名額)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Podcast應用裡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Himalaya收聽~https://www.himalaya.com/ekoob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都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另外呢,為了服務更多我們在世界各地的聽眾啊,我們現在的內容,也進駐了喜馬拉雅的服務。

    你只要在APP store或者是Google play裡面搜尋「himalaya」,h、i、 m、a、l、a、y、a,你就可以下載這個APP。並且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同樣的可以訂閱收聽我們。

    今天呢,我要跟你分享一個人,這個人哦,如果你跟我類似的年紀的話,你應該認識他,應該說你會認識他的作品,他的作品叫做「呆伯特」。

    呆伯特是一個漫畫,他活靈活現的凸顯出很多在職場上面的荒謬,並且用一種有趣、戲虐的口吻,讓我們在其中回味再三。

    這個呆伯特系列的漫畫,全世界有65個國家,使用了超過25種語言,超過2000家報紙,轉載他的漫畫。

    而呆伯特的作者,他原本是一個白領的上班族,他開始畫這個漫畫的時候,因為自己要上班;所以呢,他每天要起的非常非常早來畫這個漫畫。

    可是呢,在不預期的狀況底下,這個漫畫全世界爆紅,而這位作者是誰呢?他的名字叫做「斯考特.亞當斯」。

    最近我就剛好讀到斯考特.亞當斯的故事,他分享了自己的經驗,他是如何從一個枯燥無味的上班族,變成是一個人人稱羨的成功漫畫家?

    不僅可以做自己愛做的事情,同時呢,還可以以此為業,讓自己過上自己想要過的日子!

    他說到在這一段奇幻旅程裡面,他最有價值的經驗大概有三個,第一個他告訴大家,你要為自己建立一個系統,這是什麼意思呢?

    其實多數人在面對自己的生涯,不管是自己的工作,還是對未來的選擇的時候,我們常常會鎖定一個死的、不變的目標;比如說賺到多少錢,或者是讓自己的月薪達到多少的水準。

    可是這樣的思維,往往會讓我們為了達成這個目標,我們只會直覺的按照以前的習慣,去做很多的選擇跟決定。

    然而亞當斯說,我們要去建立一個系統,他這裡的系統,指的是一個會連續變化的東西,或者是一項技能,甚至於是一段關係。

    比如說以我自己為例子,對我而言,所謂的「系統」就是表達的能力、心理學的專業,跟心理跟生活的真實運用。

    所以呢,連續變化的東西,就是心理跟生活的結合運用,技能就是表達的能力;然後一個關係,就是你現在正在聽我的內容,我跟你的關係。

    我讓你感受到,雖然我不是最絢麗的存在,但是我卻是最踏實的每天陪你進步一點點。

    這個部分,跟很多人面對生涯的時候很不一樣,多數人的想法,就是只要我找到一份好工作,我就可以如何;或者只要我考上公務員,就可以如何。

    可是這樣的邏輯跟思維,他並不是建立一個系統,而是把你僵固在某個特定的死目標上面;系統它是會變化的、它是活的,它可能是一個方向,它可能是一個你可以帶著走的能力啊!

    而亞當斯提到的第二個經驗就是,要把部落格當成是一個研發平台,我在這邊稍微說明一下哦,並不是他給你這樣的建議,就要開始寫部落格,他這麼說有他的背景哦!

    他當初的發跡就是從寫部落格開始,在剛開始寫部落格的時候,根本不會有什麼收入,甚至於沒有人在乎、沒有人關注。

    但是呢,不管有多少人在看,到底有沒有好處都不重要,他就把部落格當成是自己練筆、練功、練刀的地方啊!

    當你開始想要去建立一個系統的時候,你一定要有一個平台,去讓你建立的東西有發表的地方。

    如果以我自己為例,我把心裡跟生活的真實運用,我發表的地方就是YouTube跟Podcast;所以對我來說,我就把YouTube跟Podcast當成是一個研發的平台。

    就像是你現在正在聽這「一天聽一點」,如果你是我的長期聽眾的話,你會發現這個過程當中,我有去做過很多、很多不同的嘗試,不同的改版。

    不管在視覺,不管在內容,不管在表述的方式、演繹的方式等等,我只有因為發展了這樣的研發平台,我才能夠知道我現在正在調整什麼?我可以調整什麼?或者是我接下來調整什麼,會有什麼效果?

    我們常常會很期待,那個成功的結果快掉到自己的頭上,可是呢,我們卻不一定願意彎腰、低頭去做基本功;而這所謂的彎腰低頭做基本功,它就是一個很踏實的工作。

    所以如果放到你身上,不管是你想要寫文字,發表在社群媒體,還是你跟我一樣要錄制音頻的內容,放在Podcast上面。

    甚至於拍影片放在YouTube上面,你一定要有一個平台,讓你的作品可以持續的發佈,在發佈跟得到回饋的過程當中,知道怎麼修正、怎麼前進。

    而亞當斯的第三個經驗就是,在自己身上去多發展幾個熟練的技能。他說如果一個人想要得到出類拔萃的成就,我們大概只有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呢,就是把自己的某個技能練到全世界第一,這個你光用想的,就覺得很難,非常少人能做到,因為第一就只有一個。

    而第二個選擇容易多了,第二個選擇就是,你可以選擇兩項技能,把這兩項都練到全世界的前25%的水平,這就比較容易。

    如果以呆伯特的漫畫來看的話,你看史考特他在畫工上面,他不是最好的,但是應該有前25%。

    然而呢,他在搞笑或諷刺的呈現,它也不是最頂尖的,但是他一樣達到了全世界前25%。

    所以呢,他把漫畫加上諷刺、搞笑,還結合了自己真實,當一個辦公室員工的這樣的一個經驗,把這些結合起來就成就了今天的呆伯特。

    然而如果回到我自己身上,其實也是一樣啊,我不覺得我自己在表達這方面是最頂尖的,我也不覺得我是最頂尖的心理學家。

    可是我把這兩個結合,並且融合了我過去非常多的工作經驗,和創業經驗,所以就讓你聽到了今天的內容。

    然而如果回到你身上,我知道這些日子以來,可能你對於自己的未來,對於自己的職業或生涯,都產生了很大的焦慮。

    這個焦慮呢,如果你是死死的,只要去追求一個我只要工作穩定就好,而不是開始去思考,怎麼建立自己的系統?

    又或者是呢,你有你的才華和專業,但是呢,你沒有選擇一個當作是自己的研發平台;而最後呢,你沒有多給自己幾個技能,好好的去磨練,並且把它們結合起來。

    那麼你想想看,那些所謂的期待當中的日子,是不是只是一種空想跟幻想呢?

    其實我在讀史考特.亞當斯的報道的時候,就一直讓我想到我的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

    在【過好人生學】裡面有一個篇章,叫做「建立生態圈」的能力,所謂建立自己的生態圈,其實就跟亞當斯的三個建議,是不謀而合的。

    我想任何人的故事,對我們來說可能都只是個入口,而這個入口,接下來很實際的具體的步驟、執行該怎麼辦?

    你可能就要為自己投資學習這件事了,這也是我會設計【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的主要原因。

    有太多人都知道,一定要建立自己的生態圈,然而他卻不太知道應該如何建立?在這一門線上課裡,會給你很大的幫助,期待你的加入。

    而且我在這邊哦,特別要跟你分享一個好消息,就是【過好人生學】這一門課,從即日起,一直到6月12號的晚上12點。

    我們推出了一個季節限定的優惠價,你只需要1413,你就可以加入學習這門課程,讓【過好人生學】陪伴你一世一生,過上一個你想要的好人生。

    也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啓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並且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的行動來支持我們。

    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如同最後提到的【過好人生學】,相關的報名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

    期待你的加入,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 社交媒體如何影響溝通能力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5-19 19:00:12

    【線上課程】《自信表達力》~讓你不再害怕開口
    從「敢表達、說清楚」到讓人「聽得進、會去做」的完整學習
    課程連結:https://pse.is/RG5NC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AjySLoa2f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UJK9

    【8/3開課!】《人際回應力-看懂情緒,輕鬆對談》~第23期
    一個人的命運,是回應力的總和!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15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Guc6V6

    [ 8/2 開課!]【寫作小學堂】~寫出專屬風格,找回文字悸動~第六期
    打造一盞自己的聚光燈,建立起專屬於你的品牌印象
    課程資訊: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655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s://pse.is/NE3QN

    【線上課程】《理財心裡學》~擺脫家庭影響,從心培養富體質
    課程連結:https://pse.is/EPBWE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HgrDK7pqR-0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NJ5VE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GXZWM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se.is/LVRLY

    【線上課程】《過好人生學》~讓你建立迎向未來的思維與能力!
    課程連結:https://pse.is/H8JXH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EHOn0UxMys
    不定期推出補充教材,讓學習無限延伸:https://pros.is/KQZZH

    【我們有Podcast囉~】歡迎到Apple或Android內建的Podcast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訂閱我們!另外,在Spotify和Soundon也找得到喔!
    Apple Podcast~https://pse.is/N2WCZ
    Google Podcast~https://pse.is/PEN2Z
    在Spotify收聽~https://pse.is/PQT76
    在SoundCloud收聽~https://soundcloud.com/ekoob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我們每週一到週五晚上7點,準時為你更新,我們結合心理跟生活的實際運用,陪伴你每天進步一點點。如果你每天也想要有所進步的話,就請你一定要訂閱我們的頻道。

    自從我推出【自信表達力】這一門線上課程之後,很多人就會跟我討論,關於公眾表達上面,他們實際遇到的一些狀況。

    因為要解決問題,所以我要再去讀更多的資料,我想要純粹只有自己的經驗分享,或許是有點不夠的。

    那當然在這之前,我也早就聽過、也讀過TED。TED演講的主持人跟創辦人,叫做克里斯安德森,他的一些說法。

    我想從他的角度來判別一場演講是否成功,一個主講者是否稱職,我想除了他之外,應該沒有第二個人適合做這件事情了!

    那從克里斯安德森的角度來說,他認為一個好的演講需要有三個「有」,分別是有內容、有準備、有亮點。

    那麼我想呢,今天就針對這三個部分跟你分享,我是怎麼看什麼叫做「有內容」、「有準備」、「有亮點」的。

    我們首先來看有內容哦,不知道你有沒有遇過這樣的狀況,有時候聽一些人做一些公開的講話,甚至於那個主題就是定位於「某個領域」的演講。

    可是這個主講者一上台哦,妙趣橫生,左右逢源說了半天,但是等你掌聲鼓勵完之後,一切散場了,你突然回想他到底說了什麼,跟它的主題有關嗎?

    他好像是上台跟我們聊天的,突然有一種很空虛的感覺!的確哦,有很多人以為所謂的台風好,就是上台能夠妙口生花就好。

    其實我見過更多的演講者,他的台風不是最好的,口條也不是最好的,可是他的演講很成功,為什麼?因為它有內容。

    他讓所有聽的人在那個過程裡,如果以TED的角度來看的話,就是在那18分鐘裡面,帶一些真的對自身有幫助的東西離開。

    那當然,這也就呼應了,我在【自信表達力】裡面有一個很重要的部分,叫「說清楚」這個章節,裡面的一個思考的技術,叫做你在上台之前,你要先思考什麼是必須的。

    這裡所謂的必須,不是你覺得必須而是「你的聽眾」會覺得必須;其實呢,講到TED的演講,這就讓我想到有一位醫生叫Gabor Maté,他在「成癮的力量,與對力量的成癮」的這一段主題裡面,他提出一個很重要的觀點。

    他說對於一個上癮的人,關鍵不是在於研究它為什麼會上癮,而是要去研究它為什麼會「痛」?

    因為所有的藥物成癮,他基本上的機制,都是一個止痛的過程,如果你沒有去解決、沒有去面對他的生命裡,為什麼會痛?那你要讓他去除他的任何成癮,基本上是徒勞無功的。

    然而我很鼓勵你哦,可以去搜尋這一段演講,這段演講這位Gabor Maté醫生哦,他也不是那種舌燦蓮花的類型;可是我相信,對多數朋友而言,你好好的看完這段演講,你會很有感。

    所以你想想看一個好的公眾表達,究竟是要很會講話,還是要有內容,那麼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第二個點,叫做「有準備」。

    我想我應該不用克里斯安德森說,任何你對於公眾表達這件事情,稍微有在乎的,你都知道準備很重要,可是準備到底要準備什麼呢?

    很多人會花很多時間收集很多資料,他想把所有的、最完整的給他的觀眾;可是現在問題來了,你回想一下自己聽演講的經驗,一場演講結束之後,能夠停留在你腦袋裡的,到底還有多少?

    這跟講者講得好不好,其實不一定有關聯,是因為我們的記憶我們的注意力本來就很有限。

    所以不管是長度多長的演講,事實上所謂的有準備,我覺得除了資料的蒐集之外,資料的擴充之外,在你真正上台之前,你要做一段叫做「資料的大刪減」。

    刪減到什麼程度呢?那就叫做是「如果只講一個重點」那會是什麼?當你刪減到這一個重點的時候,接下來不管是十八分鐘,還是一百八十分鐘,你所有講話的內容,都要集中在這個重點上。

    那當然了,這個在我的【自信表達力】的課程上,也有陪伴你如何建立這樣的思維模式;尤其是準備,除了內容之外,還有一個,就是你怎麼設計自己的流程,你怎麼去排演,你怎麼去模擬。

    那我也歡迎,你如果對這方面有興趣的話,【自信表達力】的最後一個單元,叫做「如何設計一段完整的表達」。

    你會學到從開始,到內容的刪減,排列組合,到臨上場的各種準備,你必須要知道的事情。

    而克里斯安德森提出的第三點,叫做要「有亮點」。

    其實有亮點這兩個字我覺得還蠻有藝術含量的,因為它是一個很感受性的東西;可是即便是這麼抽象的部分,其實它還是可以去做一些設計和準備的。

    就像我在【自信表達力】裡面「會去做」這個單元。我談到動之以情,請你說那些「有感」的話。

    在這裡我就引用廣告教父~大衛奧格威他所說的,他說如果你要買滅火器,廣告就要從一把火開始,是不是很有畫面感啊!

    但如果回到人的內在深層的話,你可能就要緊緊的鎖住、扣住,人內在的兩大動機,要不你就是要訴求如何去「追求快樂」;要不你就要提醒你的聽眾如何去「逃避痛苦」。

    如果一個方向沒有用,那你可能就要換另外另外一個;所以呢,我們常說一個好的說服、一個好的演講,往往是既給棒子,又給蘿蔔,告訴你希望,也會告訴你你可能產生的困境到底在哪裡?

    然而啊,說了這麼多,如果你問我我怎麼看待演講,我想除了克里斯安德森說的,有內容、有準備、有亮點之外。

    我想要多補充一個,在我認為最好的表達,就是說你活的樣子,而活你所說的人生。

    或許公眾演講表達,它對你來說是一段演出,可如果你的演出的舞台上的展現,跟你的真實人生斷裂太多,落差太大的話,那你不也很辛苦嗎?

    而且我們回頭看看有些公眾人物,他們的一些公關事件,他們所謂的形象崩壞,不也是因為他們活的很斷裂,只是剛好他更真實的那一面,被媒體拍到,所以大家失望而已。

    然而如果他從一開始,就能夠說他活的樣子,而活他所說的人生,或許在短時間之內,不會有這麼多的光環。

    可是如果他長期好好的陪伴自己,讓自己有所成長的話,或許沒有那麼快,可是會活得更自在圓滿,不是嗎?

    所以呢,在我認為所謂的公眾表達,它從來就不是表達而已,它是一種你活出來的姿態,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夠帶給你一些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除了YouTube之外,我們也有Podcast的頻道,你只要在Podcast應用裡面,搜尋「啟點文化一天聽一點」,你就可以訂閱我們。

    同時也請你給我們5顆星的評價,我們需要你用行動支持我們,然而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

    如同今天提到的【自信表達力】這門課哦,這一門課我們999的優惠,即將在5月22號的晚上12點就截止了!

    錯過了這個機會,這999的優惠價就再也回不去了!所以呢,如果你還沒加入的話,期盼你的加入,更期待你跟我分享你所學的發現。

    那麼今天就跟你聊這邊了,謝謝你的收聽,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