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磕磕碰碰意思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磕磕碰碰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磕磕碰碰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磕磕碰碰意思產品中有2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小鸭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有对夫妇在河边钓鱼,夫人一直唠叨不停。 不久,夫人看见一条鱼上钩了,又开始唠叨。 她说: 「这条鱼真可怜!」 先生看了看手里的鱼,说道: 「如果它不开口,就不会有事了!」 夫人听了这话,立即安静下来。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会真心觉得这位先生是一个幽默的智者。 他不喜欢夫人的唠叨,又不便明说...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790的網紅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本集主題:「毅響添開管樂團」創團音樂會介紹 訪問:劉之傑 指揮、周禮群 小編 毅響添開管樂團,由「恆毅中學」與「開南商工」之校友管樂團合併,取「異想天開」諧音,擷二校校名各一字組合成團名,即不畏俗事、心隨意動、勇於築夢的概念。 並不是所有人都一直堅持著年少時期的音樂夢,除了少部分繼續深造...

磕磕碰碰意思 在 吃吃霞 台中美食 台北美食 日常分享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19 06:49:45

- #抹茶山攻略 由我這個第一次爬山攻頂的來寫攻略 還真的有點不好意思,但就是夠菜才能更深刻體驗(吧) - 抹茶山位在宜蘭礁溪近新北坪林交界處, 推薦前一晚入住礁溪民宿很方便哦 🅿️車子可以停五峰旗停車場,停一次$50;也可以再往前開一點,路邊停車,但要碰運氣就對了。 - 停車場(1.3公里)➡️聖...

磕磕碰碰意思 在 Yan7J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2-03 12:10:13

DEC,2020🎋 過日子就是要磕磕碰碰才熱鬧紅火🎏2020年卻像凍結冰封到底🧊🧊🧊人生彷彿按了暫停鍵計劃停擺然後再馬上按下雙倍快轉到了2021年。 年末有著計畫強迫症的 @shiiihan__ @a482513 帶我來到咯一家很有意思的店~ @letoughs_coffee #阡日咖啡供應所 ...

磕磕碰碰意思 在 吉爾家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12-15 16:14:36

昨晚,是闊別五年來我和老丹第一次在沒有孩子的參與下兩人單獨外宿;也是老丹工作二十多年來第一次參加公司舉辦的聖誕派對,我有幸陪他一同參與。 忙到最後一刻才驚覺還沒訂房,接著晴天霹靂地發現派對餐廳附近的旅館都滿了,剩下稍遠的旅館則價格昂貴;深夜搔頭苦思,心中不斷躊躇到底要不要乾脆放棄這個難得和老公外宿...

  • 磕磕碰碰意思 在 小鸭王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8-15 21:16:29
    有 0 人按讚

    有对夫妇在河边钓鱼,夫人一直唠叨不停。 不久,夫人看见一条鱼上钩了,又开始唠叨。 她说:

    「这条鱼真可怜!」

    先生看了看手里的鱼,说道:

    「如果它不开口,就不会有事了!」

    夫人听了这话,立即安静下来。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会真心觉得这位先生是一个幽默的智者。

    他不喜欢夫人的唠叨,又不便明说,怎么办呢? 巧借鱼儿的嘴巴说出来。

    夫人也很聪明,听出了先生的话里另有所指,便不再唠叨。

    「唠叨」可谓婚姻中的一把双刃剑。 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刺伤自己。

    这让我想起我的朋友小莫的故事。

    小莫原本是寡言少语的,但在婚后忙碌而细碎的生活里,逐渐变得唠叨。

    而她的老公,也在她每天的唠叨中渐渐远离了她。 最终,他们在一次吵架过后,选择了离婚。

    著名作家亦舒曾说:

    「最折磨人的或许不是一场惨烈战争,而是繁琐的日常生活。」

    就像彼此相爱的两个人,走进婚姻多年后,曾有的激情已消失。

    而怎样在细细碎的日子里保持冷静,寻找到生活的乐趣,真的是一件需要智能的事。

    在琐碎的婚姻生活中,或许只有双方以爱为基础,彼此理解共同经营,才能拥有幸福的未来。

    01 双方冷静地有效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从小莫和前夫相识、相恋、相处到离婚,我都是一路看着他们走过来的。

    原本两人相亲相爱,也曾有过甜蜜的日子,但他们何以会走到离婚的地步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小莫不懂得如何冷静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小莫的前夫不懂得倾听,他根本不理解小莫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唠叨。

    直到有一天,孩子把屎拉在裤子里,小莫的老公假装看不到,还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小莫急了就开始不停地埋怨老公,而老公跟没听见一样,始终一声不吭,对小莫的唠叨不理不睬。

    小莫一生气,就说干脆离婚。 没想到她老公立即开口说:

    离就离。

    就这样,第二天他们去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

    因为这么点小事两人就离婚,着实让人感到遗憾。 从他们失败的婚姻中,我们可以看到:

    小莫之所以变得唠叨,是老公对孩子、对自己不闻不问导致的。

    其实她不停地唠叨,并不是真的埋怨,只是想引起老公的注意,希望老公能理解她,并能帮她分担点家庭琐事。

    可是小莫有需求却没有和老公直接沟通。

    因为她在照顾孩子和家人的过程中早已身心俱疲,她不愿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久而久之,她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喋喋不休地唠叨。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

    「你能不能认真地听我说话? 哪怕认真听我说一次也行啊?」

    「你能不能不要一进门就把衣服鞋子乱扔? 我说了一百次了你怎么还是不听......」

    这样抱怨的话。

    卡耐基曾经说过:

    「如果你是对的,就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

    因此,我们不必以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来为自己伤害别人而找藉口。

    其实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心里特别渴望对方能够积极地回应。 但是在对方看来,抱怨往往更像对自己的指责。

    小莫在遭遇了丧偶式育儿的婚姻后,逐渐失去了心理平衡,变得唠叨不休。

    而从小莫的老公那一方面来看,他也并没有从小莫的唠叨中,听出小莫唠叨背后的真正需求。

    两人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最终分道扬镳。

    著名诗人席慕容说:

    「结婚不是从此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结婚应该是两个人牵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

    在婚姻里,夫妻双方不是敌人,而是战友、是知己。

    只有学会表达,有效地沟通,两个人才能携手面对这一生的风风雨雨。

    02 三思而后行,正确表达你的需求

    离婚后的一天,小莫对我说:

    「其实,之前每次跟老公发过火后,我也在反省,很多时候我也知道不该说一些伤人自尊的话。

    可是我就是不能控制自己。 有些话,就那么脱口而出了。 不说吧,心里又堵得慌。 不知道怎么办?」

    是啊! 道理我们都懂。 但我们就是做不到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婚姻更是如此。

    面对配偶时,我们要学会表达,懂得聆听。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像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说的那样:

    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要怎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沟通效果呢?

    美国沟通专家道格拉斯·斯通曾指出:

    如果一个妻子想表达「丈夫经常打高尔夫而忽略了家庭」的观点。

    她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

    「亲爱的,你打高尔夫的频率实在太高了!」

    第二种是:

    「亲爱的,我想有更多的时间和你在一起」。

    这简单的两句话其实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它们之间的鸿沟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妻子是用第一种方式说出自己的不满,老公就会想:

    「就算我打高尔夫打得太多,那又怎麽样呢? 那多久打一次才是适当的频率呢?」

    在第一种表达方式里,老公并不能理解妻子的真正需求。

    但如果妻子是用第二种方式说出自己的不满,老公就会反思:

    「原来我专注于打高尔夫,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一起外出野餐了,也很久没有陪妻子看一场电影了,

    而妻子很需要我的陪伴...... 看来,我以后要把打高尔夫的时间拿一点来陪伴家人了。」

    看来,夫妻之间冷静正确地表达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有时候并不是对方不愿意改变,而是对方没有明白我们说话背后的真正意思。

    小莫也坦言:

    「如果我在遇到问题时,不是一味抱怨,而是冷静下来,和他好好地沟通,说出我的需求和委屈。

    可能事情不会变得这么糟糕。」

    都说冲动是魔鬼。 当问题发生时,我们不妨学会控制自己。

    不抱怨,冷静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许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我们的人生。

    03 如果婚姻已经不可挽回,选择放手才是一种智慧

    柏拉图说:

    「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乐,那就放手吧。 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小莫虽然为冲动而离婚有些后悔,但好在她走出来了,并且有勇气为自己曾经的错误买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次婚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的失败。 抬头往前看,一切都还来得及。

    前几年马伊琍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让人印象深刻。

    剧中女主罗子君在遭遇前夫出轨后,一开始不愿接受现实,也自暴自弃过。

    但她在朋友的帮助鼓励下,重新出发,从底层员工做起,再次开启了自己灿烂的人生。

    说起以后的打算,小莫说:

    「我已经在筹备一间美容院,虽然很辛苦,也不一定会有多大的成就,但事业能带给我价值、激情、成长。

    我还在网上报了一个提升自我修养的课程,就想着不能像以前那样爱唠叨、发脾气。"

    生活在小莫的点滴行动中缓慢而美好地变化着。 小莫说:

    「改变是辛苦的,但想起以前的日子,不是一样很辛苦吗?

    辛苦疲劳是同样的,没有减少一分,但现在我过得很充实。」

    眼前的小莫虽然满脸疲惫,但懂得反思,对未来她也并没有灰心失望。

    怕就怕那种维特式的爱情。 德国作家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少年维特的故事。

    少年维特因为爱上一个不可得的人,就伤心欲绝,选择自杀。

    其实不管在爱情中,还是在婚姻中,我们都不要因为一个人的不可得而自暴自弃。

    也不要因为对一个人的失望,而对人生悲观。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晚年时,就因为对妻子的失望,不顾自己的健康,离家出走。

    最终在车站感染了肺炎,怅然离世。

    要知道托尔斯泰和妻子,早年也是人们眼中的模范夫妻。

    但后来托尔斯泰因为专注于创作而忽略了家庭,他的妻子独自操劳家里却得不到托尔斯泰的理解。

    面对婚姻中的矛盾,托尔斯泰和妻子并没有一起寻求解决之道。

    等到婚姻无可挽回时,他们也没有尽早放手,最终酿成了悲剧。

    其实很多时候,适时放手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 放手需要勇气,同时放手也是一种幸福。

    写在最后

    有时候我们会想,为什么小莫要在离婚之后才想到要学习改变?

    是否我们一定要在尝了失败的苦果后才懂得自省呢?

    也许我们在失去之前往往会想着,反正那东西都是我的,有什么好担心?

    于是,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去积极解决,而是任由矛盾发展下去,最终无可挽回。

    围城中的男男女女,谁不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婚姻家庭关系呢?

    但是爱情是美好的,婚姻中却难免会有许多磕磕碰碰。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都能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懂得反思、做出调整,收获更好的人生。

  • 磕磕碰碰意思 在 小黄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15 10:17:27
    有 2 人按讚

    有对夫妇在河边钓鱼,夫人一直唠叨不停。 不久,夫人看见一条鱼上钩了,又开始唠叨。 她说:

    「这条鱼真可怜!」

    先生看了看手里的鱼,说道:

    「如果它不开口,就不会有事了!」

    夫人听了这话,立即安静下来。

    看了这个故事,我们会真心觉得这位先生是一个幽默的智者。

    他不喜欢夫人的唠叨,又不便明说,怎么办呢? 巧借鱼儿的嘴巴说出来。

    夫人也很聪明,听出了先生的话里另有所指,便不再唠叨。

    「唠叨」可谓婚姻中的一把双刃剑。 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会刺伤自己。

    这让我想起我的朋友小莫的故事。

    小莫原本是寡言少语的,但在婚后忙碌而细碎的生活里,逐渐变得唠叨。

    而她的老公,也在她每天的唠叨中渐渐远离了她。 最终,他们在一次吵架过后,选择了离婚。

    著名作家亦舒曾说:

    「最折磨人的或许不是一场惨烈战争,而是繁琐的日常生活。」

    就像彼此相爱的两个人,走进婚姻多年后,曾有的激情已消失。

    而怎样在细细碎的日子里保持冷静,寻找到生活的乐趣,真的是一件需要智能的事。

    在琐碎的婚姻生活中,或许只有双方以爱为基础,彼此理解共同经营,才能拥有幸福的未来。

    01 双方冷静地有效沟通,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式

    从小莫和前夫相识、相恋、相处到离婚,我都是一路看着他们走过来的。

    原本两人相亲相爱,也曾有过甜蜜的日子,但他们何以会走到离婚的地步呢?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

    小莫不懂得如何冷静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而小莫的前夫不懂得倾听,他根本不理解小莫为什么会变得如此唠叨。

    直到有一天,孩子把屎拉在裤子里,小莫的老公假装看不到,还坐在沙发上玩手机。

    小莫急了就开始不停地埋怨老公,而老公跟没听见一样,始终一声不吭,对小莫的唠叨不理不睬。

    小莫一生气,就说干脆离婚。 没想到她老公立即开口说:

    离就离。

    就这样,第二天他们去民政局办理了离婚手续。

    因为这么点小事两人就离婚,着实让人感到遗憾。 从他们失败的婚姻中,我们可以看到:

    小莫之所以变得唠叨,是老公对孩子、对自己不闻不问导致的。

    其实她不停地唠叨,并不是真的埋怨,只是想引起老公的注意,希望老公能理解她,并能帮她分担点家庭琐事。

    可是小莫有需求却没有和老公直接沟通。

    因为她在照顾孩子和家人的过程中早已身心俱疲,她不愿再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久而久之,她唯一的发泄方式就是喋喋不休地唠叨。

    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

    「你能不能认真地听我说话? 哪怕认真听我说一次也行啊?」

    「你能不能不要一进门就把衣服鞋子乱扔? 我说了一百次了你怎么还是不听......」

    这样抱怨的话。

    卡耐基曾经说过:

    「如果你是对的,就试着温和地、技巧地让对方同意你。」

    因此,我们不必以所谓的「刀子嘴,豆腐心」来为自己伤害别人而找藉口。

    其实我们在抱怨的时候,心里特别渴望对方能够积极地回应。 但是在对方看来,抱怨往往更像对自己的指责。

    小莫在遭遇了丧偶式育儿的婚姻后,逐渐失去了心理平衡,变得唠叨不休。

    而从小莫的老公那一方面来看,他也并没有从小莫的唠叨中,听出小莫唠叨背后的真正需求。

    两人之间的裂痕越来越深,最终分道扬镳。

    著名诗人席慕容说:

    「结婚不是从此只有两个人面对面,结婚应该是两个人牵手共同面对这个世界。」

    在婚姻里,夫妻双方不是敌人,而是战友、是知己。

    只有学会表达,有效地沟通,两个人才能携手面对这一生的风风雨雨。

    02 三思而后行,正确表达你的需求

    离婚后的一天,小莫对我说:

    「其实,之前每次跟老公发过火后,我也在反省,很多时候我也知道不该说一些伤人自尊的话。

    可是我就是不能控制自己。 有些话,就那么脱口而出了。 不说吧,心里又堵得慌。 不知道怎么办?」

    是啊! 道理我们都懂。 但我们就是做不到遇事要三思而后行,婚姻更是如此。

    面对配偶时,我们要学会表达,懂得聆听。 可是很多时候,我们会像韩寒的电影《后会无期》里说的那样:

    我们听过很多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那么要怎样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沟通效果呢?

    美国沟通专家道格拉斯·斯通曾指出:

    如果一个妻子想表达「丈夫经常打高尔夫而忽略了家庭」的观点。

    她一般有两种表达方式,第一种是:

    「亲爱的,你打高尔夫的频率实在太高了!」

    第二种是:

    「亲爱的,我想有更多的时间和你在一起」。

    这简单的两句话其实都在表达同一个意思,但它们之间的鸿沟实在是太大了。

    如果妻子是用第一种方式说出自己的不满,老公就会想:

    「就算我打高尔夫打得太多,那又怎麽样呢? 那多久打一次才是适当的频率呢?」

    在第一种表达方式里,老公并不能理解妻子的真正需求。

    但如果妻子是用第二种方式说出自己的不满,老公就会反思:

    「原来我专注于打高尔夫,已经很久没有和家人一起外出野餐了,也很久没有陪妻子看一场电影了,

    而妻子很需要我的陪伴...... 看来,我以后要把打高尔夫的时间拿一点来陪伴家人了。」

    看来,夫妻之间冷静正确地表达需求,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有时候并不是对方不愿意改变,而是对方没有明白我们说话背后的真正意思。

    小莫也坦言:

    「如果我在遇到问题时,不是一味抱怨,而是冷静下来,和他好好地沟通,说出我的需求和委屈。

    可能事情不会变得这么糟糕。」

    都说冲动是魔鬼。 当问题发生时,我们不妨学会控制自己。

    不抱怨,冷静正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也许这样才能更好地控制我们的人生。

    03 如果婚姻已经不可挽回,选择放手才是一种智慧

    柏拉图说:

    「如果,不幸福,如果,不快乐,那就放手吧。 如果,舍不得,放不下,那就痛苦吧。」

    小莫虽然为冲动而离婚有些后悔,但好在她走出来了,并且有勇气为自己曾经的错误买单。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一次婚姻的失败并不意味着整个人生的失败。 抬头往前看,一切都还来得及。

    前几年马伊琍主演的电视剧《我的前半生》让人印象深刻。

    剧中女主罗子君在遭遇前夫出轨后,一开始不愿接受现实,也自暴自弃过。

    但她在朋友的帮助鼓励下,重新出发,从底层员工做起,再次开启了自己灿烂的人生。

    说起以后的打算,小莫说:

    「我已经在筹备一间美容院,虽然很辛苦,也不一定会有多大的成就,但事业能带给我价值、激情、成长。

    我还在网上报了一个提升自我修养的课程,就想着不能像以前那样爱唠叨、发脾气。"

    生活在小莫的点滴行动中缓慢而美好地变化着。 小莫说:

    「改变是辛苦的,但想起以前的日子,不是一样很辛苦吗?

    辛苦疲劳是同样的,没有减少一分,但现在我过得很充实。」

    眼前的小莫虽然满脸疲惫,但懂得反思,对未来她也并没有灰心失望。

    怕就怕那种维特式的爱情。 德国作家歌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一书中,给我们讲述了少年维特的故事。

    少年维特因为爱上一个不可得的人,就伤心欲绝,选择自杀。

    其实不管在爱情中,还是在婚姻中,我们都不要因为一个人的不可得而自暴自弃。

    也不要因为对一个人的失望,而对人生悲观。

    俄国作家托尔斯泰晚年时,就因为对妻子的失望,不顾自己的健康,离家出走。

    最终在车站感染了肺炎,怅然离世。

    要知道托尔斯泰和妻子,早年也是人们眼中的模范夫妻。

    但后来托尔斯泰因为专注于创作而忽略了家庭,他的妻子独自操劳家里却得不到托尔斯泰的理解。

    面对婚姻中的矛盾,托尔斯泰和妻子并没有一起寻求解决之道。

    等到婚姻无可挽回时,他们也没有尽早放手,最终酿成了悲剧。

    其实很多时候,适时放手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智慧? 放手需要勇气,同时放手也是一种幸福。

    写在最后

    有时候我们会想,为什么小莫要在离婚之后才想到要学习改变?

    是否我们一定要在尝了失败的苦果后才懂得自省呢?

    也许我们在失去之前往往会想着,反正那东西都是我的,有什么好担心?

    于是,当问题出现时,我们不去积极解决,而是任由矛盾发展下去,最终无可挽回。

    围城中的男男女女,谁不希望有一个美好的婚姻家庭关系呢?

    但是爱情是美好的,婚姻中却难免会有许多磕磕碰碰。

    希望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遇到问题时,都能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懂得反思、做出调整,收获更好的人生。

  • 磕磕碰碰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6-11 07:00:25
    有 292 人按讚

    【深夜親子諮商室:為什麼我永遠都不滿足】
    #博客來今日66折《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https://reurl.cc/A8Vj8p

    疫情期間,早上我是分發孩子學習單的資訊小姐,晚上我會搖身一變,成為深夜諮商師,專門聆聽孩子們各種煩憂。

    某日,我剛躺床上,眼睛才將將閉上,一旁的三三便傳來幽幽的話語。

    三三:媽媽,能跟你聊聊嗎?

    聽幽幽的語氣,我便知道三三遇到困境了。

    孩子的成長,總是磕磕碰碰,遇到困境,是再正常不過的事,而遇到困難,還願意向父母傾訴的,這是父母的幸福之處。

    我:可以,你想聊什麼呢?

    三三:媽媽,你知道我總是期待自己能收到禮物,對吧?

    我:嗯。

    三三:可是你知道嗎,收到禮物之後沒多久,我對那個禮物就沒有那麼喜歡了,然後我就會開始期待下一個禮物,把所有心思放在更好的禮物上。

    我:是真的不喜歡了?還是只是新鮮感沒了?

    三三:嗯……應該是新鮮感沒了,因為如果真的不喜歡了,拿去送人也不會覺得心痛,但這些東西如果真的要送人,我又會捨不得,所以應該是新鮮感吧。

    我點著頭,覺得三三的分析很是有理。

    我:若是新鮮感,那很正常,畢竟已經拿到了,不用在汲汲營營的追求或企盼,是吧!

    三三:是……啦,可是……也不是。

    我:嗯?什麼意思呢?

    三三:我的意思是,以前我曾經很滿足的。

    我:曾經很滿足?你說得到禮物之後嗎?

    三三:對。還記得你以前曾經帶我去海洋館嗎?那時我跟你要了一隻小海豚娃娃,那隻海豚娃娃只有手掌這麼大,我好喜歡。你買給我之後,我一直抱著它,我好高興好高興,我記得很清楚,那次我高興好久好久,可能有兩個月或半年那麼久吧!

    我:所以你的意思是,你現在越來越不能滿足剛得到的新禮物,一拿到新禮物,你就會開始想著要得到下一個,而這樣的行為,讓你很困擾,所以你想要解決這樣的行為,是這樣嗎?

    三三:對,就是這樣。媽媽,我不喜歡我自己這樣,我想要認真的對每一個我得到的新禮物開心,可是我的開心時間總是好少,不開心的時間好多,我想像你一樣每天都很快樂,你能教我該怎麼做嗎?

    暗夜裡,聽著三三緩慢述說自己的困境,也藉由我的提問,她慢慢能整理出自己真正的困境為何,這是最好的耙梳。

    我:在回答你問題之前,我能先問問你,在你眼裡的我,是怎麼樣快樂的呢?

    關於對話,我曾多次在許多文章中都提及,親子溝通時,要如何達到「好的對話」,端看我們如何透過對話,讓孩子「啟動覺知」。只要孩子覺知啟動了,孩子會自己判斷、思考、省思,那麼問題,孩子靠自己的力量就能迎刃而解,此為覺知的能量。

    關於諮商,首前著重在「聽」,面對孩子的困境,父母要做的關鍵,也在於「聽」,因為當我們願意傾聽,孩子便越發願意「述說」,只要孩子一述說,那麼述說就能帶來「療癒」,此為諮商重點之一。

    因此所謂暗夜的親子諮商室,我只需要以「聽核心」的方式回應孩子,就能讓孩子療癒,因此從焦慮中安穩下來。

    藉由我對三三的提問,讓我也想問問看文章的朋友們,在疫情中,你們是如何生活?如何在生活中保持開朗或快樂的呢?希望大家能不吝分享你們的方式,讓大家一起學習,一起快樂。

    至於親子深夜諮商室,三三的困境回應,下回分曉(如果大家想看的話,一定要告訴我,若沒有,下週一則書寫別的議題文)。

    今天週五,《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在博客來有66折,也歡迎大家分享資訊,推薦好書給親子關係中受苦的父母們。

    《薩提爾的親子情緒課》66折好書從送門:https://reurl.cc/A8Vj8p

    ♥喜歡「李儀婷的薩提爾教養」粉專文,請你務必要傳遞你的喜歡讓我知道,不管是留言或分享或按愛心,我都會看到,希望能打造這個園地是個讓人能安心互動的溫暖之地

    ♥暑期「故事表達營」活動決策已經寄發所有參與的家長,請即刻收信或私訊粉專小編

    教養工作坊:
    🔥 2021年9月台北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1gGbAX (已額滿)
    🔥 2021年11月高雄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WEgL6Z
    🔥 2021年12月台中親子教養工作坊:https://reurl.cc/e9g8rb

  • 磕磕碰碰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4-24 20:30:11

    本集主題:「毅響添開管樂團」創團音樂會介紹


    訪問:劉之傑 指揮、周禮群 小編


    毅響添開管樂團,由「恆毅中學」與「開南商工」之校友管樂團合併,取「異想天開」諧音,擷二校校名各一字組合成團名,即不畏俗事、心隨意動、勇於築夢的概念。

    並不是所有人都一直堅持著年少時期的音樂夢,除了少部分繼續深造後,成為專業音樂老師或任職三軍軍樂隊和示範樂隊的團員,大部分人進入社會服務,於各行各業各自打拼,難忘當年於母校參加樂隊,訓練、表演所奠定之濃厚情誼,兜了一圈,經由網路社群媒體串聯,團員們紛紛歸隊。

    重拾樂器,起先甚至連指法都忘了,但是在相互鼓勵與持續不懈的練習下,自信心開始從零慢慢向上累加。每周一次的團練和慈善義演、嘉義管樂節等演出,我們如兄弟姊妹般相互扶持,儘管團員年齡分布橫跨一甲子,因為熱愛音樂,我們不分彼此。後來,接二連三的,又有來自他方的音樂人陸續加入毅響添開,他們都說,喜歡這個樂團的氣氛。

    特別感謝恆毅中學陳海鵬校長、洪金水校長、恆毅之友會黃桂芳前理事長及許耀堂理事長,以及開南商工邢文斐校長、林冠宏前團長與蕭智文負責人,毅響添開管樂團在諸位的鼎力支持下成立,於恆毅中學提供之專業樂團練習室,每周六進行合奏與分部練習,讓我們得以靠著音樂和人情味,度過一道道生命的高低起伏。

    音樂,在無憂無慮的學生時代是課餘嗜好,在磕磕碰碰的人生旅途中更是靈魂良藥。毅響添開管樂團的團員們在樂曲中為彼此增添顏色,希望能承先啟後,將美好旋律帶給世人,並延續世代傳承的使命。我們廣邀各界愛好音樂演奏的朋友們共襄盛舉,為臺灣音樂界注入更多泉源,奏出更燦爛輝煌的樂章。


    演出單位:#毅響添開管樂團
    演出時間:2021/5/15(六) 19:30
    演出地點;新莊文化藝術中心 演藝廳
    樂團指揮:劉佑民

    演出曲目
    Blue Ridge Saga James Swearingen
    藍色山脈傳奇

    The Lion King Soundtrack Highlights Arr. by Calvin Custer
    獅子王

    Backdraft Arr. by Masato Miokoin
    浴火赤子情

    Memory from “Cats” Arr. by Naohiro Iwai
    回憶-音樂劇“貓”-薩克斯風協奏曲

    Interval 中場休息

    Majestia James Swearingen
    莊嚴序曲

    My Way Arr. by Naohiro Iwai
    奪標

    Theme from Schindler’s List Arr. by Calvin Custer
    辛德勒的名單-小提琴協奏曲

    Cinema Paradiso Arr. by Robert Longfield
    新天堂樂園-小提琴協奏曲

    Lover Arr. by 杉浦邦弘
    愛人

    Pirates of the Caribbean Symphonic Suite Arr. by John Wasson
    神鬼奇航交響組曲




    #李基銘 #fb新鮮事 #生活有意思 #快樂玩童軍
    #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Google https://bit.ly/2GykvmH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Fb新鮮事新聞報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fbnews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磕磕碰碰意思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9-12-19 21:00:12

    本集主題:「此生借過、抗癌人生」介紹
           
    訪問作者: 賴於廷
        
    內容簡介:
    疼惜每顆受傷的心,姊妹們陪伴的力量!
    19年抗癌歷程,走過一樣的路,我懂你的苦
      
    我以生病為師,每個傷痛都只是借過。
    我們擁抱,然後放手,一路走向圓滿。
      
    服務圓夢的過程,我幫到的不只是別人,也藉此彌補過往需要幫助的自己。
      
    每段陪伴都是再一次學習,希望更多受傷的心,可以感受到愛惜,得到力量!
      
    ✢本書想要和你分享✢
    ◎抗癌鬥士生命歷程,帶你找回生活的勇氣
    ◎癌關志工的服務現場,從自助到轉為助人
    ◎姐妹之間的陪伴心情,疼惜每顆受傷的心
    ◎轉化生命中的病苦死傷,每個人都是勇者
    ◎生命不會平白離去,活出意義,就是延續
    ◎人生只是借過,多些包容,就有更多溫度
      
    作者介紹:賴於廷
      總認為自己像一支鐵線蓮,葉片趨光,根卻需要埋入黑暗,莖脈纏繞,餵養出微弱細枝卻能撐出巨大的能量,最後綻開出空靈而不俗艷的花朵,柔美的綻放,長在骨子裡的堅強。
      
      我曾是一個一直在渴求幸福的人,後來發現幸福很簡單,就是心不複雜,一如花的開謝、人的來去,我陪著別人走過一段又一段,因緣聚合的緣份也引領我繼續瀟灑向前。
      
      罹病至今已達19年,因緣投身義工服務,磕磕碰碰,進而開啟豐富精采的生命履歷,發乎真誠,僅用本書作為行過人間的證明。
      
    血淚榮耀:
    癌症病友關懷志工長達15年
    中國醫藥大學生命教育分享者
    2014年台中市衛生局防癌大使
    2014年榮獲「台灣癌症基金會」第八屆抗癌鬥士獎章
    2017年榮獲全國乳癌病友團體優良志工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發起人之一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第一丶二屆理事
      
       
    作者粉絲頁: 臺中市圓緣關懷協會
     
    出版社粉絲頁: 博思智庫Broad Think Tank、 BTT Health 博思健康網

    請大家支持,我全部六個粉絲頁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ee
    李基銘的亂亂分享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happy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ideo
    漢聲廣播電台「fb新鮮事」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vhbn
    漢聲廣播電台「快樂玩童軍」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scout
    漢聲廣播電台「生活有意思」節目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voh.life

  • 磕磕碰碰意思 在 啟點文化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7-01 19:00:06

    【10/15 開課!】《學「問」~高難度對話的望聞問切》~第17期
    掌握達成共識的關鍵能力!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232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goo.gl/A07zZ0

    【人際維基】桌遊體驗會~讓你一玩就懂別人的在乎~8/3(六)14:00
    活動資訊課程:https://www.koob.com.tw/contents/3072

    【線上課程】《時間駕訓班》~
    學會提升效率,擺脫瞎忙人生,做自己時間的主人
    課程連結:https://pse.is/DDDHB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flfm52T6lE8

    【線上課程】《人際斷捨離》~
    讓你留下怦然心動的關係,活出輕盈自在的人生!
    課程連結:https://pse.is/E5MW5
    第一講免費試聽:https://youtu.be/YyLvd1cNcDw

    [ 10/26 開班!]《CIA通達力》初階班~全方位溝通表達訓練(第二十八期)
    讓原本的你成為自己的力量與資源,帶你前往想去的地方。
    課程資訊:http://www.koob.com.tw/contents/37
    更多學員心得分享:http://pse.ee/5TB7F

    線上課程【不用開口,就讓你擁有人際好感】
    啟動人際溝通的關鍵影響力 https://goo.gl/v3ojdo

    桌遊【人際維基】~一玩就懂得別人的在乎:https://goo.gl/Ej4hjQ
    到蝦皮購買【人際維基】:https://goo.gl/ASruqR
    =============================
    以下為本段內容文稿:

    歡迎來到「一天聽一點」,今天我們來破解一個迷思,那就是「這世界上,到底有沒有『命運』的存在?」聽到這樣的破題,會讓你想到什麼?

    是不是像是「為什麼我老是遇到爛情人?」或者是「為什麼我總是懷才不遇?」,再不然就是「錢為什麼都留不住?」。

    甚至於是「為什麼我一直跟爸媽吵架,難道命中注定相剋嗎?」這些是不是都比較偏向「宿命論」,而且這有可能都是你的疑問。

    相信我問到這裡,你可能會有很多往事、歷歷在目,想要跟我分享。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是個很務實導向的心理學家。

    因此喔,我能給你最誠懇的建議,就是請你把心力收回來,不要浪費在那些「過去」,否則啊你永遠會「過不去」。

    我很喜歡的一個心理學家榮格,他曾經說過一句話,他說喔:「當一個人對自己的內在,缺乏自覺的認識的時候,它就會轉化成為命運。」

    榮格所說的「缺乏自覺的認知」,其實就是我們東方人,常說的「江山易改、本性難移」,也就是那些「積習難改」的事。

    那什麼叫做「積習難改」的事呢?我來舉一個例子,你馬上就會明白。

    這就像是一個放學準備要回家的孩子,因為同學的邀請,請他到同學家玩,結果玩到忘記時間了,匆匆忙忙的趕回家。

    一打開門,看到媽媽生氣的臉,就會覺得自己很愧疚;才想要道歉,但是他還沒有開口,媽媽就已經開罵了,完全不聽他解釋。

    他感覺到很刺耳、而且不被理解,所以呢,就生起了不耐煩的情緒,用力的把房間的門關上,並且藉著載上耳機打電動,來平復自己被媽媽責備的氣憤心情。

    而媽媽呢,也因為被甩門,她更生氣,就更罵孩子罵得更用力;而孩子繼續把音樂開得更大聲,更不理會媽媽的怒罵。

    這樣子是不是讓媽媽覺得,孩子更自我中心,完全聽不進去別人的關心,而且呢,孩子被誤會得就會更深、更不想解釋、更不想回家;下課就更容易的跑去同學家。

    於是你聽到這裡,大聲斥責和我行我素,是不是就成了他們親子之間,完全沒有辦法擺脫的命運了,它根本就是一個惡性循環。

    所以聽到這喔,你是不是也很熟悉這樣的母子互動的一個相處模式呢?沒有錯!這樣的熟悉感,其實就是大多數人很少覺察到的「習慣」。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最原初的動機,不管是媽媽的出發點,還是孩子的出發點;其實他們都不想要這樣的結果啊!

    其實啊,最近的神經心理學家的研究,都己經證實;我們的大腦裡面有很多神經元,彼此之間的激發或者是抑制,透過很多重複的行為,就會讓神經區域之間的連結,發展成固定的神經迴路。

    白話文就是「習慣的養成」。

    那更簡單的說呢,這個世界上,並沒有所謂「命運」的存在。你現在覺得的很多像「輪迴」一樣的重複,說穿了就只是因為你沒有意識到它,而一再的放任它重複不斷的「神經迴路」,如此而已。

    就拿剛剛的例子來說,覺得被誤解的孩子,和生氣罵人的母親之間,只要有一個人,先有意識的打破罵人和冷戰的行為,去改變這兩個人之間,對於「放學出去玩」這件事的反應,而建立新的互動習慣,所有的「輪迴」它其實就可以打破,親子關係就會變得有解。

    所以,如果你想要打破生命裡面的輪迴,建立新的習慣,你就一定要先幫自己大腦,輸入三個觀念。

    第一個觀念是,叫做「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

    先搞清楚哪些是環境,或者是先天的因素,而哪些是自己可以改變、可以控制的?

    這樣子你就能夠更客觀的,看待事情的因果關係,而不是一昧的去迷信「命運」這種絕對值信念。

    也就是說喔,面對孩子溜出去玩的母親,可以先認清「玩」這件事,它本來就是孩子的天性,我們根本不可能壓抑,和完全消除「孩子想要出去玩」。

    母親得花一點時間好好的覺察,真正引起她憤怒的事情,是孩子太愛玩?還是孩子沒有先告訴媽媽,要出去玩呢?

    因為孩子沒有先告知這件事情,讓身為母親的自己,感覺到擔心跟害怕?所以一個媽媽,她憤怒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如果是後者,那其實只要好好告訴孩子:「我生氣的原因,是因為關心你,只要你能夠事先徵求我的同意,並且準時回家,這樣子我就不會罵人。」

    如果能這樣子說清楚,孩子是不是就比較容易懂得母親的在乎,用媽媽可以接受的方法,去滿足自己的需要,自然也不會讓媽媽老是在罵人;而身為孩子的自己,也就不必甩門、冷戰,自然能夠化解母子之間的衝突。

    但是如果是前者呢,媽媽這時候就可以繼續去思考,「愛玩」那會發生什麼事?你對孩子有什麼期待?

    而這個期待,真的跟孩子本來的樣子有呼應嗎?還是只是我們個人的投射,硬是要把孩子變成另一個樣子,或者是自己理想中的樣子?

    在我們面對「習慣」的時候,你一定要先搞清楚,哪些是可以調整的,而哪些是很根本的需求?我們只能接受,你壓抑它是沒有用的。

    就像是一個左撇子的孩子,你硬要他用右手拿筷子、用右手寫字,他就會變得很奇怪。

    但如果你跟他說,為了不要跟旁邊的人打架,吃飯的時候去磕磕碰碰,那在吃飯的時候,如果可以選擇,自己的左邊盡量不要坐人,是不是也是個解決方案啊?

    就像如果我們唸書不行,仍然可以找到自己優勢,好好的發揮,一樣可以出人頭地。

    我知道像這樣子理智的「自我歸因」,好好的去釐清,自己在意的是什麼;如果沒有經過刻意的練習,其實並不容易做到。

    但是就像「麥克.阿瑟」的祈禱文裡面說的:「神阿,請賜給我寧靜,去接受我不能改變的,請賜給我勇氣,讓我去改變那些能改變的,並且賜予我智慧,去區分這兩個的不同。」

    唯有你努力的去嘗試,才能夠一次一次的,去靠近寧靜跟勇氣,還有智慧,進而才能夠有機會,去翻轉自己的命運。

    再來,第二個能協助你,建立新觀念的習慣,就是「具體的經驗,會大過抽象的理解」。這是什麼意思呢?簡單來說,就是喔「做到」會比「知道」來得更為有效。

    美國的教育學家,他也是一個哲學家,叫「杜威」;他所倡導的「生活就是教育」、「做中學」這些教學理念。它不只是受到全球教育界的肯定,更受到神經心理學領域的推祟。

    因此呢,現今的心理治療,不僅限於在治療室裡面坐下來聊一聊,教育也不只是在教室裡上課,有很多的科學證據都顯示,多層面的實做技術的擴充,更有助於學習。

    就像是剛剛那個媽媽,如果對自己的孩子,沒有辦法好好的說話,他也可以請朋友幫忙;請朋友扮演他的兒子,練習怎麼樣好好說話,該用什麼樣的語氣和用詞。不要小看這個模擬喔,我們的大腦,對於曾經說過的話,下一次要再說出來,就容易多了。

    透過這些實做的方法,讓人重複並累積正向的經驗,這樣子就會直接產生「做到」的效果。

    這是因為喔「知道」只是觀念的累積,而「做到」卻是讓我們的身體,擁有身體的記憶。深刻的程度,一定會大於「知道」這件事情,而且只要做到過一次,就更容易的讓人保持這樣的新習慣。

    最後呢,第三個觀念,是「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

    更直接的說,就是你怎麼詮釋這個世界,你就會有什麼樣的感覺。

    打個比方喔,就是兩個人如果同時都踩到大便,但A呢,會覺得太幸運了,所以趕快跑去買彩券,而他就會有快樂的感覺。

    但是另外一個B呢,他會覺得唉呀!觸霉頭、真得很倒霉,老是擔心因為踩到了一次大便,而後面會有壞事情發生,於是呢一整天悶悶不樂。

    像這樣子遇到同樣的事情,但是卻有截然不同的感受,它的重點就在於「你怎麼看待你正在經歷的?」改變看待的方式,就能夠左右自己的情緒,並且決定我們接下來的行動。

    就像剛剛的媽媽,她如果詮釋兒子的愛玩是「調皮」啊、「不好學」啊、「偷懶」啊;那麼她自然就會擔心孩子的未來,覺得兒子會跟不上人家,一輩子「撿角」。

    可是如果她的詮釋是「喔~我的兒子很有活力」、「充滿創意」、而且「很會交朋友」,他根本是個「孩子王」、「很有領導能力」。

    她就會看到孩子的競爭力,而知道這些特質,在現在的社群時代,是很吃得開的;而因此更加肯定自己的孩子、喜歡自己的孩子。親子關係在這裡,就會自然而然的變好,變正向的轉圜。

    而更有趣的就是,許多內在的語言的這些實驗裡面,它的結論都告訴我們,唯有好的情緒,才能夠引發好事不斷的發生。

    所以我邀請你想一想,假如你一直不意識自己的內在語言,是怎麼樣跟自己對話的,那麼你真的認為有一個叫「命運」的東西在折磨你;或者是,你根本就是在自己折磨自己呢?

    說到這裡喔,我們總結一下,我想強調的其實就是「積習可改,命運可變」。

    只要你能夠開始懂得「正確歸因自己的行為」、「做到會比知道更有效」還有「我們內在語言會影響心情感受」這三個重要的觀念。

    你就能夠打破舊的習慣,還有舊的反應連結,並且有意識的擁有好心情,幫自己建立新的習慣。

    希望今天的分享,能對你產生一些啟發與幫助,我是凱宇。

    如果你喜歡我製作的內容,請在影片裡按個喜歡,並且訂閱我們的頻道。別忘了訂閱旁邊的小鈴鐺,按下去;這樣子你就不會錯過,我們所製作的內容。

    那麼如果你對於啟點文化的商品,或課程有興趣的話,就如同在內容當中舉到的例子,媽媽跟孩子。

    我想我們生活當中有很多情境,可能是我們需要跟他達成共識、我們需要好好跟他相處,但是可能有一些基本的立場、有一些衝撞、有一些辛苦的對話。

    當我們面對到這樣的情境的時候,怎麼樣能夠真正的看懂、聽懂,對方的言下之意,並且透過好的問句,引導出必要的共識。

    如果你想要在這方面學習、前進的話,我很鼓勵你,可以好好的把握,我在10月15號開課的【高難度對話】課程。

    這一門課程,是我在2019年,最後一期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希望你能夠一起進教室,我們一起前進。

    如果你錯過這一次的機會,下一次的【高難度對話】課程,就要等到明年三、四月之後了。

    我常常會有一個感覺,我們都不想要對命運低頭,但是常常會有一種「半點不由人」的感受。然而要突破這樣的困境,就如同你花時間看這一段影片到了現在,其實你是願意學習的。

    如果你已經有這個意願,何不給自己一個決定,再跨出那重要的一步。希望我能夠在10月15號的教室裡見到你。

    詳細的課程資訊跟連結,在我們的影片說明裡都有,謝謝你的收看,我們再會。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