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monguly00 (企鵝撲撲,沒有演化,哪W)
看板Storage_Zone
標題[討論] 這十年來,傳統硬碟進步的好慢
時間Sun Jan 17 19:36:55 2021
昨天剛把一顆2012年使用的seagate 2T硬碟賣掉,記得當年應該是買三千左右,用了這麼
久還能賣600。 回頭看一下目前的組裝市場,2T硬碟還在賣、4T硬碟也還要近三千。
記得二十多年前使用電腦時,硬碟容量的翻倍速度相當快,同價格等一年時間容量加倍都
不是怪事,
但近十年來,電腦最大的發明SSD出來以後,雖然傳統硬碟市場有萎縮。 但主流市場容
量的提升實在很緩慢,是碰到物理瓶頸了嗎?
印象中自己買的硬碟,價位都是在2500-3500左右
1996 -》850MB
2000-》8GB(有點忘記是4G or 8G了)
2002-》20GB
2006-》120GB
2012-》2TB
2017-》3TB
2021-》4TB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5.181.213.92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rage_Zone/M.1610883417.A.856.html
※ 編輯: monguly00 (175.181.213.92 臺灣), 01/17/2021 19:38:35
※ 編輯: monguly00 (175.181.213.92 臺灣), 01/17/2021 19:39:16
※ 編輯: monguly00 (175.181.213.92 臺灣), 01/17/2021 19:39:52
※ 編輯: monguly00 (175.181.213.92 臺灣), 01/17/2021 19:41:17
推 andy199113 : 被SSD打擊 線上影音跟手機遊戲 網路化用戶不用硬碟01/17 19:47
→ andy199113 : 硬碟就是一塊磚頭 沒辦法弄什麼RGB電競風01/17 19:49
→ lettim28 : 主流市場需求就是2-4TB就差不多了 沒有繼續進步的 01/17 20:11
→ lettim28 : 需求就進步很慢 人力資源有限 去開發更有賺頭的其他01/17 20:11
→ lettim28 : 3C比較划算01/17 20:11
→ SPDY : 畢竟HDD的儲存密度已經歷PMR和AF等技術提升01/17 20:24
→ SPDY : 再下去就是PMR和HAMR(加熱)之類更難搞的技術01/17 20:25
→ sky959929 : 原來2000年容量那麼小 當時天堂剛出都沒在注意這些01/17 21:14
→ moonlightz : 2000年主流應該是20~30g吧01/17 21:19
→ spfy : 那段時間容量跳很快 4.3>8.4>12>20 就一直上去了01/17 21:27
推 BryantChan : 96年我的硬碟是800多mb@@01/17 21:37
→ SPDY : 啊 我第二句是SMR才對 寫錯現在才發現...01/17 21:37
推 rickylin : 雲端搭配串流、除了本機備份重要工作與生活檔案外,01/17 21:48
→ rickylin : 娛樂類都不需要存在自己家了01/17 21:48
→ rickylin : 不過我有lag不耐症,還是20tb HDD放著01/17 21:49
推 WARgame723 : 硬碟發展遇到瓶頸了01/17 23:04
推 pikachu2005 : 家裡還有顆3.5吋400多MB硬碟,去年整理房間好奇心通01/17 23:14
→ pikachu2005 : 電,看裏面有甚麼資料,結果它冒煙了,我想古董還是 01/17 23:14
→ pikachu2005 : 乖乖躺在抽屜就好。01/17 23:14
噓 comipa : 瓶頸個鳥 市場生態改變而已 傳統HDD轉往高容量發展01/17 23:21
→ comipa : HDD現在就快被擠成非主流了01/17 23:24
推 nissptt : 要看市場,很多都線上影音了,加上網路發展,本地儲01/17 23:35
→ nissptt : 存急迫性降低。手機高畫質錄影帶起來的需求,應該也01/17 23:35
→ nissptt : 被吃掉不少。會開機殼內接的人比例不高。外接硬碟01/17 23:35
→ nissptt : 很多人買來其實很少用(我收了不少顆,其實時數啟動 01/17 23:36
→ nissptt : 數都很少。01/17 23:36
推 chuegou : 冷儲存只有認真備份的人需要 上機的也不需要多大01/17 23:57
推 ianmon : 2000年是8GB 13GB大概400001/18 00:56
→ ianmon : 後來南亞海嘯重創泰國,硬碟倒退2年01/18 01:02
→ ianmon : 2012年開始固態硬碟量產~ 我2011年買一顆花了8千01/18 01:06
→ ianmon : SSD量產前記憶體又崩盤,剛好連鎖轉變,全轉去做SSD01/18 01:11
→ jiaxie : 大容量硬碟,一般用戶買一顆裝不滿就不會再買第二顆01/18 02:23
→ jiaxie : 假設傳統硬碟都沒故障,這樣廠商推新硬碟會越來越難01/18 02:24
→ plug : 泰國那次是大雨淹廠房整個斷貨,手上有現貨的漲瘋了01/18 02:25
→ jiaxie : 賣掉。以目前若是有100TB單顆容量,我買了可能十年01/18 02:25
→ jiaxie : 不會買新的硬碟,假設用不壞的話,科科01/18 02:26
推 nissptt : 單顆100T, 一定看得到,但會是SSD先吧!01/18 03:04
推 fthufccqpk : HDD早就非主流了吧01/18 05:35
推 milkBK : 就一般用戶沒容量需求,有儲存需求的又要穩定的硬01/18 06:46
→ milkBK : 碟根本不會換 01/18 06:46
→ eddy13 : 原po這邏輯就像一個只買60萬以下國產車的人抱怨油01/18 06:53
→ eddy13 : 電車和電動車進步的好慢,甚至以為發展遇到瓶頸了01/18 06:53
→ glen246 : 1999年沒報價單01/18 09:05
→ protonchang : 單純消費市場用的比較少吧 都轉向SSD了 但商用可沒01/18 09:48
→ protonchang : 少過 不然大容量企業碟賣給誰XD01/18 09:48
推 ailio : 現在是SSD一年翻一倍,傳統硬碟就跟磁帶機一樣逐漸01/18 09:53
→ ailio : 邊緣,話說磁帶技術現在也還是有在進步01/18 09:53
推 ywc928 : 真懷念報價單 以前最喜歡的刊物01/18 09:54
→ jatj : 2000年的3000跟2020年的3000購賣力布一樣01/18 11:35
噓 B0988698088 : 為什麼你買不起的產品就是物理瓶頸?發文前有先想過01/18 12:38
→ B0988698088 : 嗎01/18 12:38
你看不懂文章在討論啥可以問,上來直接扣人帽子不會看起來比較懂。
推 fck01 : 還要考慮通膨吧?你都買同價位帶的產品,結果花同01/18 14:44
→ fck01 : 樣數目但錢的價值根本不一樣,當然感覺升級不大。01/18 14:44
推 birdy590 : 便宜的硬碟還在海上01/18 15:55
→ F04E : 目前容量無法大幅提升是物理瓶頸沒錯啊01/18 16:07
※ 編輯: monguly00 (27.242.138.8 臺灣), 01/18/2021 17:18:54
→ cidw : 真是懷念的報價單 01/18 17:44
→ sorrojvr : 廠商不是推出smr硬碟讓你更慢了嗎 01/18 18:12
→ wadashi1 : 還在傳統硬碟,現在都SSD,連備份都用SSD了 01/18 18:30
推 a577108 : 為什麼1999年報價單上的某些硬碟要加註毫秒啊? 01/18 20:10
→ hsyumi1026 : 至少單碟容量進步滿多 01/18 20:14
→ comipa : 標註毫秒就硬碟隨機存取時間(access time) 01/18 21:10
→ comipa : SSD現在大家都0.0xx ms就沒人在比這個了 01/18 21:11
推 gogoj : 看到懷念的大腳了 01/18 22:50
推 nissptt : 毫秒,轉速,磁臂,儲存密度(同型號,有時會有不同 01/18 23:50
→ nissptt : 碟片數),buffer大小,和後來的NCQ都有影響。這是 01/18 23:50
→ nissptt : 磁盤碟跑系統慢於SSD的主因。windows用了很多手段去 01/18 23:50
→ nissptt : 減少它的影響,使用者就靠增加RAM和defrag。 01/18 23:50
→ tomomo520 : Ssd 出現之前,高轉速延遲低傳輸快,出現後硬碟就朝 01/19 02:04
→ tomomo520 : 向高容量路線,不拼速度了 01/19 02:04
→ tomomo520 : 4t 三千,那之前雙11特價14t也才7千多 01/19 02:07
推 balius : Access time=seek+latency+transfer的時間,HDD需要 01/19 08:16
→ balius : 最長的seek time在SSD上幾乎可以忽略,但在高階SSD 01/19 08:17
→ balius : 上就會比較latency time,不過這對一般消費級用戶來 01/19 08:17
→ balius : 說通常也是沒有計較的需要... 01/19 08:18
推 aioloslin : 物理極限就是在那邊,這也沒辦法 01/19 14:00
推 yiyin330 : 物理極限我記得10幾奈米就有人說是極限了.. 01/19 15:23
→ YCL13 : 物理極限又還沒到,這幾年的儲存密度還在上升中,問 01/19 17:20
→ YCL13 : 題是要夠便宜做出所以有很多限制 01/19 17:21
→ pirrysal : 2008印象是320G 640G 750G 1T 1.5T 234T 這樣上來 01/20 05:18
推 tint : PMR紀錄方式磁盤密度幾乎都沒在增加了 01/20 07:48
→ tint : 只能靠增加碟片數或其他紀錄(SMR、HAMR..)方式 01/20 07:50
→ tint : 來增加整顆硬碟的容量 01/20 07:52
→ YCL13 : 更早之前的LMR也遇到上限,然後就改用PMR呀 01/20 12:38
噓 F04E : PMR極限早就到了 01/21 20:01
噓 Noobungas : 100t要下載多久,啊? 01/22 17:13
推 dvdr2001 : 遇到瓶頸無法克服。 01/22 20:41
推 blackstyles : 但線上影音說下架就下架 真的還是放一份在硬碟比較 01/22 23:36
→ blackstyles : 安心 01/22 23:36
→ glen246 : 沒錯,串流影音+彈幕我都會離線保存在硬碟裡,遇過 01/23 09:48
→ glen246 : 不少次被禁播而下架或內容被刪減 01/23 09:48
推 Hurricaneger: 硬碟有物理限制啦!但是我們有消費能力限制。 01/23 23:26
推 jyhome : 我覺得 是硬碟發展到了某個瓶頸,就像手機電池也是 02/08 00:01
→ jyhome : 一樣的情況,要大容量只能增加碟片(電池體積)達 02/08 00:01
→ jyhome : 成,所以高容量硬碟價格降不下來(材料成本高,結構 02/08 00:01
→ jyhome : 較複雜)。除非 密度、碟片材料、讀頭、都更加進步 02/08 00:01
→ jyhome : ,良率提高才有可能容量價格比在下降。 雖然一般 02/08 00:01
→ jyhome : 家用 與商用 硬碟使用漸漸轉向ssd,可是雲端需求增 02/08 00:01
→ jyhome : 長速度會更快,資料只會多,不會變少... 02/08 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