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碼頭貨櫃天車薪水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碼頭貨櫃天車薪水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碼頭貨櫃天車薪水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碼頭貨櫃天車薪水產品中有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非凡電視台,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0603 #收盤 #重點 📍「非凡股市最前線」:https://tw.tv.yahoo.com/stock-watch/ #台股 台股早盤大漲百點,一度衝上1萬7300點大關,由航運觀光領軍,華航.長榮航強勢亮燈漲停,貨櫃三雄也都力守紅盤,電子股台積電與聯電,則受到外資追捧,分別調高目標價來到88...

  • 碼頭貨櫃天車薪水 在 非凡電視台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6-03 14:15:16
    有 26 人按讚

    0603 #收盤 #重點
    📍「非凡股市最前線」:https://tw.tv.yahoo.com/stock-watch/

    #台股
    台股早盤大漲百點,一度衝上1萬7300點大關,由航運觀光領軍,華航.長榮航強勢亮燈漲停,貨櫃三雄也都力守紅盤,電子股台積電與聯電,則受到外資追捧,分別調高目標價來到880與76.3元,加權指數終場收在1萬7246點,上漲81點,而外資滙豐證券也重申四大理由,持續推薦佈局台股。

    #中鋼 #連四季漲價
    美國、中國相繼推出大基建計畫,美國規模高達6兆美元、中國也有40兆元計畫,鋼鐵景氣「如日中天」,國內鋼鐵大廠中鋼、新光鋼齊聲唱旺鋼鐵後市,看好全球鋼鐵喜迎大多頭時代,直呼「8~10年榮景來了」。中鋼董事長翁朝棟看好下半年鋼市「第3季穩、第4季旺」。

    #PCB
    PCB 產業受惠旺季來臨,上游原物料自 2020 年底以來持續上漲至今,再加上 5G 手機高階高密度互連技術(HDI)滲透率提升,以及 ABF 需求強勁,產能吃緊到 2023 年,外資法人喊買進欣興、南電、景碩等相關 PCB 族群。

    #航空 #造紙 #紡纖 #台積電
    台股今日開在17201點,呈現大漲,權王台積電(2330)開在600元,站上600元關卡,大立光(3008)、聯發科(2454)、聯電(2303)也同步上揚,另外,低價傳產股包括紡纖、造紙、鋼鐵、玻璃與航運等股也向前衝,尤其航空雙雄長榮航與華航,受惠飛美航班激增,雙雙亮燈漲停,激勵指數一度大漲近百點。

    #集盛 #5月營收
    集盛(1455)受惠紡織業景氣復甦,今天公布5月營收9.34億元,比4月再增加5.4%,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1.35倍,創下2019年8月以來的近21個月營收新高,也讓今天的股價衝上漲停,回到疫情發生前水準。

    #長榮 #比價行情 #航運
    航運股今天再度成為台股多頭馬車,除了內需的台灣高鐵(2633)及漲多修正的宅配通(2642)下跌外,其他全面上漲,航運類股指數漲幅達5%,占大盤資金比重也達到3成。其中,長榮今天股價超車陽明,市值衝上6200億元,超前中鋼(2002)6100億元,市值已經來到台股第12大,盤中成交量也居台股第一大。

    #貨櫃輪 #撞碼頭 #陽明
    高雄港70碼頭,在今(3)天上午的11點30分,發生了天車崩塌事故,造成碼頭邊兩部塔式起重機倒塌,陽明的貨櫃輪貨櫃被擊中。而當時正有人員在起重機內作業,事故造成1人輕傷,還有2名工人受困在跨載機上,已經在12點45分,平安地被救護人員順利救援,沒有受傷。
    而送醫的58歲張姓工人,經檢傷左前臂割傷,腳有擦傷,四肢活動自如,意識清楚。陽明在這起事件中,是造撞擊、受害者的角色。陽明表示,目前事故還在釐清中,後續會有保險公司處理。

    #紓困4.0啟動
    行政院會今天通過紓困4.0方案,包含企業紓困、孩童家庭防疫補貼等,規模為2600億元,全數以舉借債務支應,將送請立法院審議。行政院長蘇貞昌表示,今年不只是投保金額2萬4000元以下的民眾,能領取3萬元,更另外增加排富後的投保金額超過2萬4000元的民眾,也能領取1萬元紓困,共計增加300多萬人受惠,另外針對升3級防疫遭停業的八大娛樂休閒業、健身房等,提供停業及薪資補助,每企業獲1萬、員工4萬元,但前提是給付員工薪水沒有達基本工資者,這些補助會在6/7起提供線上申請書提供民眾申請,另外衛福部則爭取到267億元採購疫苗。
    #財經 #新聞 #非凡新聞 #ustvnews #news

  • 碼頭貨櫃天車薪水 在 選美皇后-徐至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21 16:49:06
    有 82 人按讚


    不怕死的轉發一個文章,已轉成中文。
    你了解「香港」嗎?請大家花5分鐘看,了解何謂香港壟斷
    了解當「自由資本」過度做大至難以收拾時多令人髮指
    香港的經濟壟斷、資源壟斷,是全球之冠
    若是你活在這樣ㄧ個「階層固化、世世代代難以翻生的城市」,你怎麼辦?
    《以下內容僅為轉發,僅供參考》
    —————————————————————
    1958年,剛過而立之年的李嘉誠,在香港最繁華的北角購下一塊地,這是李嘉誠和他的長江咬碎牙才拿下的第一塊地,部分自用,剩下一部分用于出租。
    大廈落成後,租金價格上漲,李嘉誠收獲頗豐,兩年後,他又在柴河灣建起了另一座工業大廈。很快,坐擁11148平方米的李嘉誠便從步步高漲的租金中嘗到了地産業的甜頭。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地價暴跌,竣工樓盤低價抛售卻無人購買,建築行業直接陷入癱瘓,整個社會人心惶惶,陷入焦慮。
    在市場最動蕩節點上,李嘉誠選擇了抄底入手,大量收購低價地皮、舊樓
    到1970年,樓市開始觸底反彈,當初預期的巨額收益開始兌現,坐擁191萬平米的李嘉誠,僅一年的租金收入便可達到400萬港元。憑借這一輪囤地抛售,李嘉誠賺了個盆滿缽滿,迅速成立長江實業有限公司,All In到地産業中。

    到90年代和本世紀初,李嘉誠擁有的私宅物業總量占到全港的1/7;「和黃」在香港「葵湧港」擁有12個泊位,處理著港口近一半的集裝箱,而葵湧港,是全球吞吐量第二大的貨櫃碼頭

    「和黃」旗下的百佳超市占據著全港70%的零售超市份額。
    1979年,長實收購和記黃埔39.69%股份,和記黃埔核心業務包括碼頭、地産、能源、電訊等
    開遍全世界的「屈臣氏」,也只是和記黃埔零售業務下的一個品牌而已。

    香港人卻仍然離不開李嘉誠,因爲李家的力量已經滲透進港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阿公阿婆們早上起床買菜煮飯,去的是家門口附近的百佳超市;年輕人買個護膚用品,去的是公司樓下的屈臣氏。

    港人看電視和聽電台,服務商是李澤楷的電信盈科;家中安裝的電話網絡,是李嘉誠的和訊黃埔。

    還有一大批年輕人,在李家的碼頭、工地、超市中打工,然後收入的一大半又償還給李家的長實的房貸。

    香港人每天爲李嘉誠打工,然後又把李嘉誠支付的薪水在李嘉誠提供的消費渠道裏還回去。
    港民荷包裏的錢,就這樣源源不斷的被吸納入李家的腰包當中。

    “那我就不花錢不出門”
    很抱歉,電力供應也在李嘉誠企業的掌控中,你不開燈的?

    745萬港民,只不過是龐大商業帝國下的區區蝼蟻?不過是維持帝國高速運轉的一顆螺絲釘?

    香港樓價高昂的根本原因,不是地狹人多,而是因爲大資本家的強勢壟斷。
    自英殖民時期,大量的地皮被李嘉誠買下後,以“保護環境”的美名禁止開發,以擠牙膏皮的方式緩慢的放出土地,從樓市急劇升溫的60年代到現在,超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香港的土地開發率不到百分之30%!

    按照這個趨勢,囤積的地皮是不是還夠吃200年?香港房價是不是有機會炒到50萬一平方米?

    火熱的樓市與節節攀升的房價正是壟斷關系下矛盾最爲尖銳的一個典型代表,以李嘉誠爲代表的「香港四大家族」壟斷勢力,才是香港最大的問題。

    對李嘉誠的行爲,中國大陸企業家宗慶后,他一針見血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嘉誠的行爲就是壟斷,對天然氣、水、電力、港口、零售業等多個行業的全面壟斷,極大的損害了香港人民的利益。」

    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壟斷,在任何一個市場中做成優勢巨大寡頭,都是凶險異常的九死一生,精明強幹如李嘉誠,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壟斷帝國也用了將近半個世紀之久。

    而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也是壟斷,壟斷地位一旦建立,就可以毫不費力的以一己之力主宰整個市場環境,在整個壟斷體系內,壟斷者就是說一不二的王。

    以和黃旗下的百佳超市爲例,長期以最低的租金享受著長實提供的最佳地段,然後借用和黃的運輸系統周轉貨物,這還不夠,還要對新進入的同行設置極高的准入門檻
    例如市場傳言:李嘉誠曾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自家的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並打斷水電供應,逼得家樂福連正常開店都困難。

    這樣的強勢壟斷下,外來者何來一戰之力?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李嘉誠有這樣一番評價:「李嘉誠可有制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沒有。
    他投資地産、收購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所以他十分成功。然而他不過是順市而行,什麽行業當紅便進入該市場。」

    馬雲創建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而李嘉誠與四大家族的目標是什麽呢?
    或許是讓香港沒有易買的房子?

    而壟斷不僅在死死壓制住意欲進場的外來者,更是吞噬著反受其殃的壟斷者自己。香港,就這樣香港資本家之流的裹挾中一步步沈淪入困境。

    2017年全球科技創業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榜單,共有214家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創業公司入圍,名單中甚至有來自只有52萬人口的盧森堡。

    但是,來自香港的公司,數字是0。

    因爲壟斷的高壁壘,形成一個封閉的環境,又因爲特定的封閉環境,內部壟斷勢力也就不具備對外的一戰之力。

    所以港商們不搞制造業,不搞電子業農業畜牧業紡織業,他們進擊全球市場的唯一方式就只有並購

    外部的新鮮力量進不來,裏面的壟斷勢力也不出去。以自由貿易而著稱的香港,開放的一直只是商品的通道與流通的機會,在市場的話語權上,壟斷的港商們從來都寸步不讓。

    今天的香港,正在陷入看不到明天的內卷化泥濘當中,沒有技術的突破,沒有新增量,以一種極爲簡單粗暴的方式自我重複,消耗掉社會大量的生産力,卻看不到任何飛躍式的發展。十年後,二十年後,香港還會是這個樣子,甚至還有可能更糟。

    香港的基尼系數達到極度危險的0.539(國際危險水平是0.4,美國是0.45),2018年全港排名前十的富豪身家總額占全港GDP的42.5%。

    一個一窮二白毫無背景的年輕人,無論他多麽勤奮,多麽努力,多麽聰明,多麽好運,他都不會有任何機會成爲下一個李嘉誠了。

    要麽是從18歲開始全年無休每天工作10小時直到幹不動,最好的結局是買一套位於中環30平米的“蝸居”。

    要麽是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考上名校,最好的結局是進入海關總署或者是成爲一名牙醫。

  • 碼頭貨櫃天車薪水 在 選美皇后-徐至琦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19-11-21 16:49:06
    有 83 人按讚

    不怕死的轉發一個文章,已轉成中文。
    你了解「香港」嗎?請大家花5分鐘看,了解何謂香港壟斷
    了解當「自由資本」過度做大至難以收拾時多令人髮指
    香港的經濟壟斷、資源壟斷,是全球之冠
    若是你活在這樣ㄧ個「階層固化、世世代代難以翻生的城市」,你怎麼辦?
    《以下內容僅為轉發,僅供參考》
    —————————————————————
    1958年,剛過而立之年的李嘉誠,在香港最繁華的北角購下一塊地,這是李嘉誠和他的長江咬碎牙才拿下的第一塊地,部分自用,剩下一部分用于出租。
    大廈落成後,租金價格上漲,李嘉誠收獲頗豐,兩年後,他又在柴河灣建起了另一座工業大廈。很快,坐擁11148平方米的李嘉誠便從步步高漲的租金中嘗到了地産業的甜頭。

    1967年,香港發生暴動,地價暴跌,竣工樓盤低價抛售卻無人購買,建築行業直接陷入癱瘓,整個社會人心惶惶,陷入焦慮。
    在市場最動蕩節點上,李嘉誠選擇了抄底入手,大量收購低價地皮、舊樓
    到1970年,樓市開始觸底反彈,當初預期的巨額收益開始兌現,坐擁191萬平米的李嘉誠,僅一年的租金收入便可達到400萬港元。憑借這一輪囤地抛售,李嘉誠賺了個盆滿缽滿,迅速成立長江實業有限公司,All In到地産業中。

    到90年代和本世紀初,李嘉誠擁有的私宅物業總量占到全港的1/7;「和黃」在香港「葵湧港」擁有12個泊位,處理著港口近一半的集裝箱,而葵湧港,是全球吞吐量第二大的貨櫃碼頭

    「和黃」旗下的百佳超市占據著全港70%的零售超市份額。
    1979年,長實收購和記黃埔39.69%股份,和記黃埔核心業務包括碼頭、地産、能源、電訊等
    開遍全世界的「屈臣氏」,也只是和記黃埔零售業務下的一個品牌而已。

    香港人卻仍然離不開李嘉誠,因爲李家的力量已經滲透進港人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阿公阿婆們早上起床買菜煮飯,去的是家門口附近的百佳超市;年輕人買個護膚用品,去的是公司樓下的屈臣氏。

    港人看電視和聽電台,服務商是李澤楷的電信盈科;家中安裝的電話網絡,是李嘉誠的和訊黃埔。

    還有一大批年輕人,在李家的碼頭、工地、超市中打工,然後收入的一大半又償還給李家的長實的房貸。

    香港人每天爲李嘉誠打工,然後又把李嘉誠支付的薪水在李嘉誠提供的消費渠道裏還回去。
    港民荷包裏的錢,就這樣源源不斷的被吸納入李家的腰包當中。

    “那我就不花錢不出門”
    很抱歉,電力供應也在李嘉誠企業的掌控中,你不開燈的?

    745萬港民,只不過是龐大商業帝國下的區區蝼蟻?不過是維持帝國高速運轉的一顆螺絲釘?

    香港樓價高昂的根本原因,不是地狹人多,而是因爲大資本家的強勢壟斷。
    自英殖民時期,大量的地皮被李嘉誠買下後,以“保護環境”的美名禁止開發,以擠牙膏皮的方式緩慢的放出土地,從樓市急劇升溫的60年代到現在,超過半個多世紀的時間裏,香港的土地開發率不到百分之30%!

    按照這個趨勢,囤積的地皮是不是還夠吃200年?香港房價是不是有機會炒到50萬一平方米?

    火熱的樓市與節節攀升的房價正是壟斷關系下矛盾最爲尖銳的一個典型代表,以李嘉誠爲代表的「香港四大家族」壟斷勢力,才是香港最大的問題。

    對李嘉誠的行爲,中國大陸企業家宗慶后,他一針見血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李嘉誠的行爲就是壟斷,對天然氣、水、電力、港口、零售業等多個行業的全面壟斷,極大的損害了香港人民的利益。」

    世界上最困難的事情是壟斷,在任何一個市場中做成優勢巨大寡頭,都是凶險異常的九死一生,精明強幹如李嘉誠,從零開始建立自己的壟斷帝國也用了將近半個世紀之久。

    而世界上最簡單的事情也是壟斷,壟斷地位一旦建立,就可以毫不費力的以一己之力主宰整個市場環境,在整個壟斷體系內,壟斷者就是說一不二的王。

    以和黃旗下的百佳超市爲例,長期以最低的租金享受著長實提供的最佳地段,然後借用和黃的運輸系統周轉貨物,這還不夠,還要對新進入的同行設置極高的准入門檻
    例如市場傳言:李嘉誠曾不讓家樂福的運貨車進入自家的長江實業擁有的物業地區、並打斷水電供應,逼得家樂福連正常開店都困難。

    這樣的強勢壟斷下,外來者何來一戰之力?

    新加坡國父李光耀對李嘉誠有這樣一番評價:「李嘉誠可有制造一件營銷世界的商品?沒有。
    他投資地産、收購港口、超級市場、電訊公司,全靠和壟斷結盟,所以他十分成功。然而他不過是順市而行,什麽行業當紅便進入該市場。」

    馬雲創建阿里巴巴的目標是: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
    而李嘉誠與四大家族的目標是什麽呢?
    或許是讓香港沒有易買的房子?

    而壟斷不僅在死死壓制住意欲進場的外來者,更是吞噬著反受其殃的壟斷者自己。香港,就這樣香港資本家之流的裹挾中一步步沈淪入困境。

    2017年全球科技創業公司估值超過10億美元的“獨角獸”榜單,共有214家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創業公司入圍,名單中甚至有來自只有52萬人口的盧森堡。

    但是,來自香港的公司,數字是0。

    因爲壟斷的高壁壘,形成一個封閉的環境,又因爲特定的封閉環境,內部壟斷勢力也就不具備對外的一戰之力。

    所以港商們不搞制造業,不搞電子業農業畜牧業紡織業,他們進擊全球市場的唯一方式就只有並購

    外部的新鮮力量進不來,裏面的壟斷勢力也不出去。以自由貿易而著稱的香港,開放的一直只是商品的通道與流通的機會,在市場的話語權上,壟斷的港商們從來都寸步不讓。

    今天的香港,正在陷入看不到明天的內卷化泥濘當中,沒有技術的突破,沒有新增量,以一種極爲簡單粗暴的方式自我重複,消耗掉社會大量的生産力,卻看不到任何飛躍式的發展。十年後,二十年後,香港還會是這個樣子,甚至還有可能更糟。

    香港的基尼系數達到極度危險的0.539(國際危險水平是0.4,美國是0.45),2018年全港排名前十的富豪身家總額占全港GDP的42.5%。

    一個一窮二白毫無背景的年輕人,無論他多麽勤奮,多麽努力,多麽聰明,多麽好運,他都不會有任何機會成爲下一個李嘉誠了。

    要麽是從18歲開始全年無休每天工作10小時直到幹不動,最好的結局是買一套位於中環30平米的“蝸居”。

    要麽是天資聰穎勤奮好學考上名校,最好的結局是進入海關總署或者是成爲一名牙醫。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