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確認過眼神全家只有三個人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確認過眼神全家只有三個人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確認過眼神全家只有三個人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確認過眼神全家只有三個人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5萬的網紅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愈吵感情愈好嗎?不見得!但衝突是真正理解對方、改變關係的起點】 (((疫情效應之一:家人彼此厭惡?))) 疫情期間,不少家長私訊給我說家裡的衝突變得很多,除了親子之間,更有天天絕對不連戲、卻沒完結篇的手足衝突,有些連夫妻之間也怒目相對,床頭吵、但床尾也和不了,相看兩厭。 家人之間二十四小時被...

確認過眼神全家只有三個人 在 Flora Gu?承頤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2-03 05:43:59

阿古最近消失的心情日記(ㄧ) 12/1是姑姑的50歲生日 12/1是爸爸做全喉切除的日子 姑姑今天連蛋糕都不切 淡淡的把三個願望都給了她哥哥 偷偷掉了幾滴淚又默默擦掉 現在是12/2凌晨一點半 大半夜的三個姑姑們都不敢闔眼 一直在祈禱 媽媽在手術室外看著屏幕上的手術中焦慮不安 爸爸開了十幾個小時的...

確認過眼神全家只有三個人 在 Emma 愛瑪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25 04:36:22

💙 #愛瑪旅記大阪徒步京都 之五 (點選hashtag可看前四集!) ⠀⠀ 吃飽午餐之後,下午一點多一些,癱在超商椅子上允許自己軟爛五分鐘,距離目的地還有15公里。 看來預計的四點半到達青旅是不太可能了呢——一邊安慰自己至少天氣還不錯。 ⠀⠀ 從午餐的全家超商附近車站,關目站開始,決定稍微偏離京阪電...

  • 確認過眼神全家只有三個人 在 彭菊仙之教養幸福又好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7-02 17:20:29
    有 167 人按讚

    【愈吵感情愈好嗎?不見得!但衝突是真正理解對方、改變關係的起點】

    (((疫情效應之一:家人彼此厭惡?)))

    疫情期間,不少家長私訊給我說家裡的衝突變得很多,除了親子之間,更有天天絕對不連戲、卻沒完結篇的手足衝突,有些連夫妻之間也怒目相對,床頭吵、但床尾也和不了,相看兩厭。

    家人之間二十四小時被迫黏在一起,到底是親密的「靠」在一起,還是痛苦地「銬」在一起?相信有不少家庭這一陣子已暗潮洶湧、一觸即發,或是早已煙硝處處、千瘡百孔。

    「疫後大未來」作者Scott Galloway精準說到疫情期間全球家庭的兩個共同點:

    •開始厭惡配偶
    •開始厭惡子女(或是子女更厭惡父母)。

    在台灣疫情再度爆發時,一位在美國經歷了一年多封閉生活的同學跟我說,令她非常驚訝的是,不少只羨鴛鴦不羨仙的佳偶經歷了這一年多之後竟變成怨偶,還有人以離婚收場。

    另外,則是青少年把自己封閉,爸媽看不慣他們,他們也完全不把爸媽放在眼裡,防疫禁令如同關禁閉,親子關係比室友還疏離。沉溺在數位世紀的青少年則有愈來愈高比例的憂鬱傾向。

    (((從小一路吵到大的娘家,是我最能自在展現自己的所在)))

    說到家庭衝突,我想到了我的國中生物課,其中有一章是講基因配對,有個重點是關於血型的配對。

    我記得老師說,若爸媽都是O型,那麼,配出來的孩子就全部都是O型,風趣的生物老師還順便說了血型與個性的關係,最後,她居然下了一個結論:

    「如果你們全家都是O型,那你家可熱鬧了,肯定是三天一小吵,五天一大吵。」

    當時這段課程我上得可認真了,因為當下覺得老師已不是生物老師,而是個半仙,真說準了我家的狀況。老師還問:「有沒有人全家人都O型的啊?」我就傻傻地舉了手,老師報以神秘又同情的一笑。

    我娘家共六人,爸媽再加上四個女兒,果真如生物老師的神機妙算,真的三天就有小拌嘴、一週內絕對來個大震盪。

    通常一開始只有兩個人吵架,但因為O型「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雞婆天性,一定演變成四個人吵;最後,六個人全都會跳下海,變成全家大亂鬥,驚濤駭浪、雞飛狗跳,正是我娘家的寫照。

    當時我驚訝地看著生物老師,點頭如搗蒜。

    可是奇怪得很,一晃眼,快半個世紀過去了,從小一路吵到大的不平靜娘家,如今,卻是全宇宙中,讓我感覺最自在、最肆無忌憚的無偽全真所在。

    幾個姊妹感情至真至深至切,濃得化不開的相互依存感,讓年過半百的我開始不大敢想像姊妹們終究會老去的未來。

    娘家姊妹的Line時刻叮叮咚咚,一點芝麻豆大的事隨時貼、隨便貼、隨時嘻笑怒罵、感時傷懷、喳呼喳呼沒完沒了,一如小時候天天耍寶逗笑或吵鬧不休,只是,到如今,姊妹只耍寶、訴心曲,少了拌嘴與吵架。

    而更奇快的是,從小在沒有教養技巧可言的打罵教育中長大的我們,如今卻是朋友眼中最孝順團結的家庭。老媽幾乎受到皇太后級的高級照護與孝順回報。

    我就在想,為什麼一個從小吵到天翻地覆、全家人都伶牙俐齒、吵起架毫不留情的家庭,最後卻最具支持力量、最溫暖照人、最能讓每個成員無須偽裝展現真性情?

    我是一個親子作家,但是,我自己也有栽在親子問題上受傷難過的時刻,這些時刻,我的姊姊們才不會在乎我是不是個專寫親子議題、道貌岸然的傢伙。

    在她們眼中,我不過就是一個心不平靜、需要倒倒垃圾、抓抓浮木的平凡小妹,她們為一個別人稱呼為「老師」、「親子作家」的家人獻上毫不保留的及時救援。

    (((不是愈吵感情愈好,而是愈吵愈懂自己與對方)))

    難道,感情真的愈吵愈好?不!從小根本沒機會被教導好好傾聽、好好溝通與對話的我們,往往只會破口大罵、甚至演上全武行。

    只不過,年齡增長的我們,馬齒並沒有徒長,各自也修持了幾十年,總歸有點長進,終歸學會了好好溝通的技巧。

    但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對照一些寧可保持沉默、甚至冷漠疏離也不願把話說清楚講明白的家庭,我的感悟是:因為願意吵架,所以我們愈吵愈懂對方,最後吵成了彼此肚子裡的蛔蟲。

    我們非常明瞭解彼此的個性與特質,對方的困境、限制、擔憂、苦楚與需求,一切盡在不言中。

    因此,一起長大、一起變老,早就懂得繞過對方的雷、避掉對方的痛點,最後磨成了同聲相應、同氣相求的最佳應援團。

    我們姊妹之間連哭點笑點都不必點通,一個眼神、幾個字、一個動作,就能引發連鎖反應,笑出眼淚、哭成花臉。

    在這裡我必須鄭重表明,我不是鼓勵吵架。吵架,很不好,代表彼此還沒學會更好的溝通對話技巧,但暗藏於其中有個值得鼓勵的動機,那就是因為在乎彼此,所以很想把話講清楚,有個心想把死結打開來。

    我跟所有私訊我的家長說,家有青少年的家庭,千萬別用無菌高標準來衡量親子關係,因為此時期幾乎很難避開爭吵。

    因為,孩子在短時間之內迅速變化,大多數的爸媽來不及適應與改變對應之道;而孩子也尚未具備完全獨立自我負責的能力,卻又力斥父母的監督與介入。這種充斥著矛盾的不平衡狀態,本來就處處埋藏地雷,沒有人可以完全不踩到。

    我姑且稱此時期的親子爭吵為「激烈溝通」吧,乃是因為,我覺得其中至少也蘊藏著在乎彼此、想表達關心、想相互了解、想把心結打開的良善美意。

    (((避免衝突、繞過問題,最後會累積成「衝突債」)))

    在「良性衝突」(平安叢書出版)這本書裡,我很認同一個概念,那就是「衝突債」。

    作者Liane Davey是組織心理學博士,他認為「每個組織都無法避免衝突、也都需要衝突,但是人們傾向避免衝突、或避免表達不同意見,以規避問題所在,最後就會形成『衝突債』。」

    我們大多數人從小就被教導衝突是不好的,所以很多人習慣繞過問題,而非去穿越它們,但是作者說:「衝突是組織的基本要素」、「爭議性的問題必須解決才能繼續往前推動」。

    若是問題一直沒有被提出來討論、讓彼此確認界限,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問題與對立就變成一種固定的存在,各自將在自己的玻璃罩下保持慣性且疏離、沒有溫度的關係。這絕對悖離人類合作的群性本質。

    一個正常的家庭絕對會產生各種不同意見的擦撞,因為每個成員都有不同的個性與生活經驗、價值觀與解讀方式都不同,因此,夫妻意見相左、兩代衝突、手足爭吵,絕對不是「和諧」的相反詞,「正是通往真正深層理解與達到動態和諧的必要過程」。

    累績過多懸而未決的內心疙瘩、維持脆弱的表面和諧,整個組織勢必在某一天爆發慘痛的代價:互不信任、彼此猜忌、淡漠疏離、不在乎彼此、無法相互支持照應,最後注定是分道揚鑣的平行線。

    我省察到的是:我們姊妹若從小到大從不敢有衝突,或沒有勇氣表述自我,就絕對無法因撞擊而帶來彼此的覺知,因而去理解到對方的底線與痛點、在乎與不在乎。這將少掉了刺激自我省思、學習分清人我界線的機會。

    良性的衝突,是一種「破壞性創新」,它像一座充滿礦產的危險高山,裡頭蘊藏著豐富的資源,如果願意好好挖掘資源,我們將學會看清對方的脆弱敏感,也能一次又一次讓我們更精準地預測對方的反應,避免挑釁對方的罩門,而隨著成熟度增長、隨著接觸到愈來愈多有效溝通的好工具,我們終將學會如何「好好的吵架」,甚或,平和有效的溝通。

    人若非天生特具慧根,多數凡夫俗子勢必都得經歷一次次的良性衝突,才能提升對人際互動的敏感度,也才可能學會帶著覺知關照自己的表達方式。

    但人們都討厭衝突,因為衝突帶來心裡的不平靜、關係的暫時斷線,但我告訴來信的家長們,當有一天連衝突都嫌煩、都懶的時候,那就是哀莫大於心死,代表連最基本的「在乎」都已消失。

    (((衝突隱藏著豐富的資源,是自我靈性與群性最快速提升的機會)))

    所以,請不要對「衝突」抱著這麼大的畏懼與懊惱,它的背後埋藏著豐富的資源,每一次衝突,請好好抓準這些資源,每個人將會對自己、對別人產生更深的覺知,這是讓自我靈性與群性獲得最快速提升的大好機會。

    如今,若是家裡發生任何衝突,我已學會先觀照自己的情緒,然後,想一想,這個衝突裡面,我如何能讓對方感受到我的心情、想法、界線與原則?而又如何讓對方知道我之所以有這些想法的原因?

    我是否真的能站在對方的角度,看到他的處境、他當下的心情、以及他背後隱藏的錯綜複雜的爆發源?我能展望到這次衝突帶來彼此更深的覺知與一起成長嗎?

    這才發現,唯有經歷過意見相左、唯有願意如實表達內心的想法,才有機會成為關係親暱長遠、且值得信靠的真正家人。

    任何一方若不斷隱忍、息事寧人,表面上看似風平浪靜,但最後可能造就出一個只懂自己、甚至只能利己而學不會善解、利他的巨嬰。

    因為沒有任何浪潮打擊到對方的背脊,沒機會刺激到對方的鏡像神經及深層的心智系統。

    這就是為什麼過度隱忍的父母可能養出無法感知別人痛處的自私孩子,但也可能剛好相反,因為這無疑的是一個錯誤的示範,也就是教導孩子,即使不公不義,也絕對不要站出來「用愛心說誠實話」、學習去爭取該有的權益。

    規避問題的父母,很可能為子女示範息事寧人、維持脆弱而疏離的和諧,「因為衝突不被允許,你從未學會如何與人進行開誠布公、善意或有效益的衝突。」

    我想說的是,沒有家庭是零衝突的,這不是要安慰所有疫情中有衝突的家庭,因為,我深切體驗到,衝突,不見得只會造成傷害,破壞裡隱含著「創造性資源」,且絕對遠遠多於「僅止於表面的平靜無波」,畢竟,有適度力道的浪頭,才能衝擊到石頭,石頭才有機會改變位置。

    (((衝突帶來的痛苦,逼使我們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溝通技巧)))

    當然,這裡所說的良性衝突絕非口無遮攔、無休止的大吵大鬧,而是,當難以避免義正嚴詞的「積極溝通」時,請絕對不要只有自責與自愧,在情緒過於激動時停下來、各自分開的那一刻開始,很可能就是開始挖掘資源且創造覺知的起始點。

    於是,爸媽因而體會到了青春期的孩子在快速改變,開始學著思考如何運用智慧來和青春期的孩子相處,如何拿捏介入與監督的分寸,如何締造孩子感受到被相信的正向氛圍。

    而這些看似氣氛搞砸弄僵的一次次激烈溝通,似乎撕裂了親子的情感,但是,隨著孩子不斷長大、隨著離家、隨著必須體驗獨自扛起責任的每個新階段降臨,孩子都會在回溯這些衝突中更加體貼到父母一路來的辛苦與無私。

    這些效應,不可能發生在當下,但是,每一次的良性衝突,都有可能刺激到孩子去體認到父母的焦慮、難處與無條件的初心。

    當然,學習避開引發恨意的溝通技巧,是另一個課題,但是,不斷衝突所帶來的痛苦,痛苦又引發衝突的無限循環,很可能就演變成一股最強勁的動力,逼使我們不得不去學習更有效、締造雙贏的對話與溝通方式。

    所以,帶著覺知來看待衝突,就是引發改變的創造起點。

  • 確認過眼神全家只有三個人 在 哈比小妃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3-21 12:10:00
    有 138 人按讚

    🎂小米糕滿六個月了!!! 時光真的是飛速阿~~

    從驗到兩條線開始到現在每天握著你的小手手,這一切都覺得好不真實,幸福的有點太誇張~♥️
    ✏️媽媽我瞬間想來有感而發一下

    #很幸運我生了個天使寶寶
    小米糕的性情實在是有夠惹人愛,很少哭鬧,滿月的時候就睡過夜了(是不是超天使!!),滿三個月後更誇張,可以從晚上12點睡到隔天10點(超級配合媽媽作息),睡醒跟他說早安,他就會用盡全身力量熱情的回應你一個大大的微笑,咪咪的眼睛~甜甜的笑容~害媽媽都要融化了啦~~

    平常看到人也是一直笑,玩累了不用哄就會自己睡著,睡醒了就自己踢腳玩手,如果在睡夢中突然被我們吵醒也不會哭

    清醒的時候非常活潑,一直跟你伊伊呀呀的,好奇寶寶一枚,對什麼事情都覺得很新鮮,大眼睛成天轉來轉去的

    只有三個情況會哭,肚子餓、大便、身體不舒服,哭的時候很快就可以壓下來,基本上就是一個不愛哭只愛笑很愛玩很會跟你互動的乖寶寶,一個未滿6個月的寶寶可以做到這樣我真心覺得是有夠幸福

    小米糕以後一定是大暖男一個,嗚嗚嗚~~可惜不是媽媽的~是其他小女生的惹~~(已預期媽媽心碎的聲音)

    #關鍵撇步是啥
    很多朋友看到小米糕這麼天使都問我有沒有什麼撇步,我覺得撇步是前置在前世,這是上輩子修來的福氣!!我上輩子一定對這前世情人超好,這輩子換他來報恩~~

    不過認真說除了命運的安排之外,還真的有一些比教科學面的育兒撇步也分享給大家~~對大家有沒有用我不知道,但我是自己深信這後天的育兒方法也是個關鍵~

    【胎教】#自認胎教做得很好
    從小米糕在我肚子裡面的時候,我就每天跟他講話,告訴他媽媽今天做了什麼,以後他出生會帶他做什麼,家裡成員有誰,大家的個性是怎樣

    當我工作上被氣個半死的時候,也會告訴他碰到這樣的事情不要動怒,要怎樣紓解等等等,其實胎兒是聽得到的,而且媽媽的心情也會影響胎兒的心情,媽媽自己樂天正面一點~小朋友多少也會遺傳樂天的個性

    太多傳統又無科學根據的禁忌不用刻意去遵守,像是什麼不能拿剪刀,不能參加婚禮,不能看布袋戲等等很荒謬的孕婦忌諱都不用理他,當然如果自己心裡也覺得有疙瘩就遵守,若是自己心裡也覺得這些忌諱很莫名的話,就別把自己壓力搞得太大了,其實我覺得這些禁忌會引發的現象,都是自己心態導致生理發生的結果

    還記得我懷孕的時候都看什麼李屍朝鮮、美國恐怖故事、誰是被害者等等這種重口味的影集,聽英文歌、韓文歌之類的,結果我幾個同事聽到就開始唸,叫我不要看那些,說這樣對寶寶不好,而且要聽古典音樂,對寶寶才好,痾....是在哈囉?聽古典音樂我會很憂鬱,媽媽心情好,寶寶才會好,OK?

    【觀念】#過度保護並不是好事
    我知道現在每個爸媽都把自己的小孩當最重要的寶,我自己也是把小米糕捧上天~~但我個人是覺得如果對小孩過度保護並不是好事,禁忌一堆,這個不行那個不行,二手的恩典牌絕對不用,給寶寶的任何東西都要是全新,出門在外每項東西包含用的坐的踩的都要確認有沒有毒,陌生人有沒有碰到我的小孩,不給家人以外的人抱,1歲前不帶出門等等,基本上我覺得太拘泥於一些細節只會把自己搞得神經質,小朋友久了也會有樣學樣(真的不要覺得小朋友還小就不會被影響),這樣的小孩反而會變得比較容易缺乏自信缺乏安全感,相對的就會比較難帶一些

    但我說的不要過度保護當然不是放牛吃草的那種,該注意的還是要注意,但真的要適可而止不要走火入魔,其實小米糕的東西有九成以上都是恩典牌的,大家給什麼我收什麼~~(不是要大家學我啦~~是小妃我自己真的太混太懶),然後小妃我一天到晚希望每個親友們都可以抱他,這樣才不會認生

    另外除了夜晚要長眠之外,平常睡覺我不會塑造太安靜的環境讓他睡,電視就繼續開著,大人聊天的聲音也不用刻意放低,免得他只要一點聲音就會被嚇醒,也可以避免養成他一定要很安靜的環境才能睡,這樣只會累死自己.....

    如果他哭哭或是受傷了,不要表現得太驚訝或是誇張,雖然他聽不懂,但我們的聲調跟語氣都會讓他覺得"這件事好像很嚴重",久了他就會認為這是一件應該要哭的事情,反正就是在無危險的環境下讓他自由發展,不需要大驚小怪緊張兮兮,基本上這樣可以打造出一種很好養的磁場

    【互動】#有活潑的爸媽才有活潑的小孩
    另外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爸媽對小孩的互動,從月子中心抱回家開始,我們全家包含丹哥我爸媽我妹,都不斷的跟小米糕講話,包括他睡醒一張眼的時候,我們都會先跟他說「哈囉~我們小米糕睡醒啦?」~然後告訴他他在哪裡,他是誰,今天要做什麼~反正就是跟他亂聊,不要覺得這動作很傻很沒意義,覺得小朋友很小根本聽不懂~NONONO~其實他們的小腦袋瓜都很敏銳的,是高度感官,學習能力非常之強

    我覺得小米糕恨愛笑很活潑也是因為大家一直跟他互動的功勞,我現在每天都好像在東森幼幼台上班,會對著小米糕跳舞,做很誇張的動作,唱歌給他聽,演故事給他看(你沒看錯!!!就是用演的),他也都很捧場的看你在幹嘛(雖然眼神常常呈現呆滯狀態),但這種氛圍營造久了,其實小朋友長大相對也會比較樂天,敢表現,不怕生唷~

    以上說的落落長其實都是Elin姊(我媽)的功勞,我跟我妹就是這樣被帶大的,我們姊妹倆也是天使寶寶,這些觀念就這樣傳承下來了~~
    我個人是覺得蠻值得參考的~分享給各位媽咪們囉~

    ====

    📷攝影 / @棉花團攝影施r

    ✍️全文 / https://hobbitfei.com/20210319-2/

    🤳IG / instagram.com/hobbit.fei

    ====

    #這個有感而發也太長 #圖片的米糕是出生25天
    #當媽後真的很感性 #育兒日記
    #米糕日常 #媽媽日常 #寶寶生活 #寶寶日記
    #育兒 #育兒生活 #天使寶寶 #育兒日常 #胎教

  • 確認過眼神全家只有三個人 在 Jivan小天涯手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7-15 21:12:39
    有 520 人按讚

    • Jivan 4Y6M • 愛玩娃娃的男孩就很娘?請肯定他擁有「懂得去照顧人」的特質。

    隨著Mira越來越有主見,鮮明強烈的個性,常常讓Jivan招架不住。「怎麼已經不是那個安分的北鼻了呢?妹妹怎麼不跟我玩呢?」每次他超級忙碌地場布,把自己搞得灰頭土臉的,結果到頭來一場空時,我想暖男如他,是真踢到鐵板,有愛被海放之感。

    最近有好幾次,我們的餐桌話題是這樣:
    Jivan:「媽媽,我覺得我們可以再有一個小北鼻。」
    我:「可是我覺得一個你、一個妹妹,這樣很夠耶!」
    Ra:「吼,兩個,呼(吐氣),真的要考慮結紮。」

    「結紮?」看著眼冒問號的Jivan,我趕緊說:「你看啊,媽媽顧妹妹,爸爸顧你,這樣剛剛好啊!如果再一個,那怎麼辦呢?」
    Jivan:「就需要一個『大哥哥』照顧!」(整個自信)
    我:「大哥哥是你嗎?」他點頭還放慢動作,上揚的嘴角配上睜得雪亮的雙眼,一副我好像答應他再來第三胎一樣。
    _

    Jivan的性格我和Ra都覺得很特別,我的母親和婆婆都提過「他到底像誰」的疑惑,真的是怎麼會這麼沒脾氣,有時自己甚至會氣憤他的軟弱⋯⋯雖說有男孩子的活力,但卻又很細膩、柔情似水,像我剛剛唸完睡前故事後,莫名很累地趴在Jivan床上,他就很開心我能跟他睡一下,便趕緊側身躺下把頭貼在我手臂,靜靜地看著我,接著伸手幫我把頭髮一根一根梳理到耳後,動作輕柔,弄得我喊癢叫停。

    就是這種每天時常發生的小事,在我的髮上親吻、幫妹妹穿衣服、主動擦全家人洗澡後濕濕的浴室地板、總是留東西給家人吃⋯⋯當然他也是有很吵鬧、叫都叫不聽的白目時候啦,可是,在每個深夜時光回想起一整天和孩子的相處,就會忍不住和Ra說:「他真的是個很sweet的男孩,實在不想對他生氣啊⋯⋯」

    那天和兩個孩子難得到市中心走走,在家關了五個月了,想添購新的玩具。我心裡是有預設益智桌遊,但Jivan東摸西看好奇老半天,我還是得到「這個不適合四歲、我長大一點再看看」的回答,連Ra想拐他選火車軌道父子一起玩都失敗,最後,這個男孩兒選了一個「#北鼻娃娃」,他抱著大大的箱子不放,興奮地說:「媽媽,回家我們再幫她做馬桶好嗎?」

    Ra很驚訝,又帶點不情願,再三確認兒子堅定的決定後,捨棄滿山滿谷的車子,Jivan開開心心帶著北鼻回家了。之後的每一晚,他都和北鼻睡覺,嚷著去哪都要帶著她;週末先起床,會到紙箱廚房為她煮早餐,Mira偶爾得到特權,可以在他的「監督」下,一起照顧北鼻。

    我偷偷看Jivan怎麼和北鼻互動,全身上下散發的母愛魂,手勢與眼神都好到位。是說北鼻天生就散發惹人憐愛的魔力,不過,發生在自己「兒子」身上的「光輝」,並不是每個孩子都有的,這更需要做父母的用「鼓勵」來擦拭與拋光。

    誰說男孩愛玩娃娃不行呢?誰說愛抱著娃娃的男孩就很娘呢?

    幾天下來Ra有感地說:「我現在知道這是一個good buy」,我說這就是我一開始直覺的,表示Jivan有「#想要且懂得要去照顧人」的特質,而這個特質,跟「陰柔」或「同性戀」這樣的詞,沒有必然的關聯。這個社會,是多麼需要會替人著想、樂於照顧他人的成年男性呢?或許對某些父親而言,總是夢想能跟兒子上山下海,能一起打怪一起玩賽車軌道,所以對於兒子選了一個「娃娃」,拒絕了父親「好酷」的提議,會感到期待落空而高興不起來,但這不代表Jivan會因為照顧娃娃而從此不再喜歡玩車或出門撒野。

    起初,是想為了Mira才去那一玩具展示區看(德國幾乎每個有女兒的家庭都有一個德牌的經典娃娃),結果喜感妹卻在車子區逗留,反倒吸引了Jivan,一抱到就母愛噴發了,他迫不及待想要有個人可以讓他好好照顧。#與其因為世俗成見阻止,#不如和孩子聊聊為什麼想要。
    _

    這陣子兩隻密集相處,我發現兩個同時在家我是最輕鬆的,有Jivan陪著Mira(當然也有吵架的時候啦),或是在Mira惹我生氣時充當潤滑劑。

    有次他自己氣喘發作,不舒服地趴在地上玩,Mira逮到機會把哥哥當坐騎,結果Jivan也只是不斷喊著:「妹妹,哥哥現在載不動妳,載不動妳啦(咳咳)」,他根本不敢隨便亂動以免妹妹從背上摔下來。

    又有一次,Jivan哭著跑來廚房跟我說妹妹咬他,我跟他說我在煮飯,請他自己回去當面嚴厲地跟妹妹說他不喜歡這樣的舉動,結果他把自己「裝兇」起來走回房間,才大聲說了「妹妹!」就看見妹妹因為調皮,腳劃到書本紙張,有一小條流血的痕跡,他瞬間又軟了下來,直說:「妹妹,妳還好嗎?妳在這裡等等喔,哥哥去拿藥藥和ok繃,齁~(酥軟)」

    唉,我就想說有這樣的哥哥,妹妹還能不吃定他嗎!就算Jivan現在手邊有個北鼻娃娃,活體妹妹還是最好玩的。我問Jivan:「有妹妹了怎麼還想要一個娃娃呢?」他說:「因為我忘記了妹妹小北鼻的時候的感覺啊!」

    有時看兩個一起遊戲,不免會羨慕起妹妹呢,她的哥哥這麼甘願地「服侍」她,這麼接納妹妹對他的霸道,不像我小時候當個大姊的,都在吼兩個弟弟。

    「妹妹,沒關係,哥哥在這裡~」
    「妹妹,妳等等喔!哥哥幫妳擠牙膏」
    「爸爸,腳踏車太重了嗎?那我下來走,讓妹妹坐著。」

    他不介意讓自己辛苦一點,不介意為了別人忙碌或委屈自己,但其實,如果兒子在當下的那個時候,是感到快樂的,喜於給予,那也就沒有什麼苦不苦的問題了。

    他只是,單純喜歡,我們就讓他安心做自己吧❤️

    #已替Jivan未來另一半感到幸福_請給未來婆婆掌聲XD
    #影片放留言處_標題為我眼裡只有妳與失寵的Mira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