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趨勢】拯救全球暖化!落實「減塑低碳生活」你我可以這樣做,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全球暖化、環境保育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所關注的議題,像是冰川快速消融使得北極熊無家可歸又挨餓,生存面臨極大危機、海洋滿溢著塑膠垃圾,屢次傳出有海洋生物因誤食塑膠垃圾窒息而死的新聞。近年來不斷提倡「減塑低碳生活」,呼籲大家...
【凱鈞話趨勢】拯救全球暖化!落實「減塑低碳生活」你我可以這樣做,為地球盡一份心力
全球暖化、環境保育一直以來都是全球所關注的議題,像是冰川快速消融使得北極熊無家可歸又挨餓,生存面臨極大危機、海洋滿溢著塑膠垃圾,屢次傳出有海洋生物因誤食塑膠垃圾窒息而死的新聞。近年來不斷提倡「減塑低碳生活」,呼籲大家從食、衣、住、行、育、樂著手改變,到底實際上該如何落實於生活中呢?這次特別幫大家整理幾個要點,一同為調適暖化盡一份心力吧!
⚠️什麼原因造成全球暖化
全球暖化指的是在一段時間中,靠近地表面或是海表面的全球平均氣溫升高的現象。造成全球暖化的主要因素是「溫室效應」,主要來自人為活動,像是燃燒化石煤料、工廠汽機車排放廢氣,大量砍伐森林、畜牧等,造成溫室氣體如二氧化碳、甲烷不斷增加,將更多來自太陽的熱量存留在地表及大氣中,使得地球越來越熱
⚠️地球暖化所造成的影響
1.海水溫度過高珊瑚白化
受到高溫影響,台灣近年各地屢傳出珊瑚白化現象,當超過29度就會造成珊瑚白化,特別是今年七月,西太平洋無颱風和太平洋高壓籠罩,失去海洋冷卻的機制,無法讓海水溫度下降,包含台東蘭嶼、綠島海域、墾丁、小琉球等,都面臨珊瑚白化危機。珊瑚礁是海洋生態系生物多樣性最豐富,主要是供應魚類食物來源,以及孕育下一代的地方,若珊瑚白化現象持續惡化,對於漁業資源將面臨很大影響
2.極端氣候攸關人類存亡
全球暖化也會造成極端氣候,像是出現不正常的暴雨、乾旱、異常的高溫,降雨時間及空間分佈不均,不是導致乾旱時間拉長,就是暴雨造成淹水,全球農漁業生態都會大亂。俄羅斯的西伯利亞更在今年八月,出現了攝氏38度的異常高溫,是8萬年發生不到一次的怪異現象
3.海平面上升淹沒居住地
因為全球暖化,近十年來冰川面積正大量且極速的融化,根據據IPCC(政府間氣候變遷小組)研究指出,目前冰川融化已造成全球海平面平均每年上升1公釐,其中有75%的冰川融化來自南極及格陵蘭。根據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研究顯示,北極海冰融化的速度比氣候模型預測的還快,更有科學家指出,若溫室氣體排放量繼續增加,預計2100年時北極熊數量可能會幾近滅絕
✅減緩地球暖化可這樣做
📍1. 多搭大眾運輸工具
交通運輸碳排放量佔溫室氣體排放14%,最有效減量的方式,就是多利用大眾運輸工具,如公車、捷運、火車或共乘,盡量少自行開車或騎車,甚至可以挑戰騎單車、多走路通勤,提升運動量之餘還能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2.選具節能標章電器
日常生活中少不了各式電器的使用,這些都會消耗能源並製造碳排放量,建議可以挑選具有節能或環保標章的商品,既省能又省錢。養成隨手關燈、拔插頭的好習慣,以減少待機電力的浪費,開冷氣盡量控溫26~28度不外洩,最好少開冷氣、多開窗
📍3.落實執行資源回收
資源回收是減緩地球暖化重要的一環!每個人都應該建立愛物惜福的觀念,培養並落實垃圾分類的習慣,回收可利用的資源,例如廢紙可以再製成再生紙、廢玻璃容器可再製成玻璃磚,有助減少垃圾清運量及提升資源回收率,還能有效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別小看隨手做環保分類的動作,每個人若都能盡一份心力,環境就會更美麗
📍4.減少塑膠品使用量
根據調查,每年有800萬噸塑膠廢棄物從陸地進入海洋,臺灣平均每年每人使用多達782個塑膠袋,「塑膠污染」的問題近年來備受關注。為了能落實減塑於生活中,出門最好養成自備購物袋、環保餐具的好習慣,可以減少使用到塑膠袋、一次性餐具的機會,購買食物時,也盡量以裸裝的蔬果食材為主,喜愛喝飲料者,可以自行帶上環保杯,保溫、保冰效果佳,還能減輕地球負擔
📍5.少肉多低碳蔬食
近年所提倡的低碳飲食,指的是「在食物的整個生命週期中,盡量排放最少的溫室氣體。」各大類食物中,蔬菜種植由於生長週期短,投入的能源少,碳排放量是所有食材種類中最低的。國民健康署呼應民眾,可以從響應「一週一日蔬食環保餐」做起,以每人每天吃5份肉類推估,若執行一週一日蔬食環保餐,一年即可減少101.4公斤碳排放
❤️環境減塑友善品牌推薦
⏩LUUMI
來自加拿大的減塑好夥伴LUUMI,100%食品級白金矽膠餐具,通過德國TUV檢驗,符合高規格的歐洲LFGB、美國FDA認證,不但能重複使用,還能照顧你的三餐,陪你輕鬆展開無塑新生活
⏩承食包
承食包採100%再生聚酯纖維,布面內外表層皆有防潑水設計,而布料之間的防水夾層更將菜汁隔絕在外、包包不外漏,就算不小心滴到菜汁,馬上一擦、繼續優雅吃便當
⏩仁舟淨塑
仁舟心繫海洋,以創意及創新的精神,研究如何運對健康與環境友善的材質,發展出各式兼具「實用性」與「設計感」的淨塑產品,如蜂蠟保鮮布系列、貝殼棉網包、葉子餐盤等,從源頭減少塑膠垃圾的產生
⏩Ecoffee Cup 環保隨行杯
Ecoffee Cup 環保隨行杯使用天然竹纖維製成,材質為快速可再生的資源,是可生物分解的材質,不含雙酚A(BPA)及塑化劑,天然無毒無味,可長期重複使用,杯蓋可重複密合,且不易滲漏
⏩有.設計uDesign Roll′eat西班牙食物袋
食品級耐熱材質,採熱封技術、不漏水,提把採環扣設計,不管是手提或掛在包包上,方便又穩固,湯湯水水各式美食都能輕鬆帶著走,可直接拉出內層,用一般洗碗精沖洗、晾乾即可重複使用
#凱鈞話趨勢
碳素電暖器耗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荷蘭在線:Netherlands On Line 》9/5
* 今年F1荷蘭站獎杯由回收材料製成,其中綠色玻璃碗由喜力酒瓶製成,底座則是塑料板條箱製成,靈感來源於1939年在贊德沃特舉辦的第一場比賽獎杯。
* 【荷蘭政府將為氣候變化和社會安全問題提供更多預算】
荷蘭看守內閣希望明年再支出60-70億歐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並再花近5億歐元打擊犯罪。
氣候方案的額外資金來源於Urgenda起訴案的判決,該判決迫使政府採取措施。這些錢將用於補貼鼓勵人們購買電動汽車;或是想要建造太陽能發電廠或安裝風力渦輪機的公司和非營利組織可以獲得資金補貼。
* 【荷蘭設計的智慧連衣裙——讓周圍人都遵守#社交距離# 】
想要人們保持社交距離?擔心有人不戴口罩對著你呼吸?
荷蘭時裝設計師兼工程師Anouk Wipprecht製作了一種智慧連衣裙。
在衣領處設計有熱傳感器,可以檢測到周圍走近的人,只要有人靠的太近時,裙擺就會自動翹起來,讓對方遠離。
Wipprecht指出,她穿著這條智慧裙子去邁阿密的公園時,人們確實因這條裙子遵守了社交距離。
除此之外,Wipprecht 還設計過一條「蜘蛛裙」,通過身體周圍的傳感器和骨狀觸鬚來加強距離。Wipprecht告訴媒體說:「這條裙子能測量穿著者的個人空間、社交空間和公共空間。」
* 【荷蘭——歐洲電動自行車銷量第二的國家】
去年荷蘭全國售出55萬輛電動自行車,使荷蘭成為歐洲電動自行車銷量第二多的國家。
「在綠能騎行方面,荷蘭一直是領先的國家。在電動自行車方面也是如此。」 歐洲自行車行業聯合會的負責人預計,「在不久的將來,人們購買的一半自行車將是電動的。所有國家的電動自行車購買比例都在增長,只是增長的速度不同。荷蘭的電動自行車銷量與無踏板自行車銷量相比,在歐洲處於領先地位。」
* 【彭博社8月全球防疫韌性排名 荷蘭排名第二】彭博社26日公佈8月份的「全球防疫(新冠肺炎)韌性排名」,台灣總分進步,但排名比7月退步一名,排全球第41。防疫韌性最佳全球第一名仍是挪威,第二名的荷蘭總分達75.8,第三名的芬蘭分數達75。美國以69.5排第25。
* 【荷蘭石油公司殼牌將直接向消費者提供綠色能源】
荷蘭石油和天然氣巨頭殼牌不久將開始向荷蘭家庭消費者提供「二氧化碳補償氣」,並從荷蘭的太陽能和風力發電場購買綠色電力。據荷媒報道,該公司已經獲得了監管機構ACM的許可。
目前還不清楚殼牌計劃供應多少綠色能源,但該部門負責人Barbara van Bergh告訴荷媒,殼牌希望成為「重要的」參與者。她說:「我們希望提供這一服務,因為我們希望在能源轉型中發揮主導作用。」「我們認為,我們積極幫助人們使他們的能源消費更可持續很重要。」
Van Bergh表示,向荷蘭消費者提供綠色能源的決定與殼牌公司不斷增加的減排壓力不直接相關。她無法告知媒體,向家庭提供綠色電力和能源將有助於減少多少排放。
殼牌還在改革其收入模式。目前,該公司的收入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的開採,但預計這些化石燃料的市場在未來幾十年將會萎縮。在未來,殼牌希望更多地關注能源貿易,而不是開採能源。
* 【荷蘭國立博物館:荷蘭雕塑之父的作品在8月25日開始展出】
荷蘭國立博物館宣佈,今年3月購買的一尊木雕被認為是荷蘭雕塑之父的Claus Sluter的作品。
這尊57釐米高的黃楊木雕塑名為「Calvery」,描繪了耶穌與瑪麗和福音傳教士約翰(John The Evangelist)被釘在十字架上的場景。樹洞裏藏著一頭獅子和她的四隻幼崽,這是中世紀罕見的基督復活的象徵。
最初,這幅作品被簡單地認為是來自勃艮第荷蘭時期(1384 -1482)。博物館方面表示,通過對歷史和技術方面的研究,多位專家得出結論,這尊作品應該是哈勒姆出生的Claus Sluter的作品。
荷蘭國立博物館雕塑負責人Frits Scholten告訴荷媒,這尊雕塑與Claus Sluter其他三座主要作品的風格相似,以及主題的獨特組合,都指向了Claus Sluter本人。
該雕塑於8月25日開始在荷蘭國立博物館展出。
* 【國際研究證實,氣候變化與西歐多地的洪水存在聯繫】
今年夏天在荷蘭林堡、比利時和德國發生的極端降雨變得愈發常見。由荷蘭氣候科學家參與的一項國際研究指出,因氣候變化,這種暴雨期間的降水量也增加了3%到19%。
7月12日至15日,西歐部分地區在暴雨後遭受嚴重洪水襲擊。例如,在德國的阿爾河和埃爾夫特河附近,一天內的降雨量超過90毫米,遠遠超過以前的記錄。林堡也下了大量的雨。它造成了相當大的破壞,在比利時和德國至少220人死亡。
這些結論與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的調查結果一致——氣候變化正導致更極端的天氣。
幾個因素共同導致了七月的洪水:上述地區受之前陣雨的影響只能吸收較少後降臨的雨水;溫暖的空氣中含有更多的水蒸氣。所有這些都導致了一個地區的大量降水。
* 近期,英國投資管理公司Schroders公佈了「首屆歐洲可持續城市指數」(Sustainable European Cities Index),荷蘭首都阿姆斯特丹位列榜首,倫敦和巴黎分別位列二、三名。
「首屆歐洲可持續城市指數」排名涵蓋了59個歐洲城市,覆蓋人口過百萬,涉及可再生能源消費目標、更清潔的公共交通、公共電動汽車充電站、一次性塑料、空氣質量、氣候規劃、碳中和目標和廢物政策等13項環境政策。
哥本哈根排名第四,作為聯合國氣候大會主辦城市之一,以發展的新能源技術和低能耗的交通系統,被稱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
* 【新的古畫修復工作抹去了荷蘭蔬菜女孩臉上的笑容】
這是一幅創作於五百年前的畫作,然而100年之後某位繪畫修復師看到畫面上的荷蘭蔬菜女孩認為她過於陰鬱應該微笑,於是在修復的時候為她加上了微笑。
經過技術分析和研究發現,這幅畫上有一層非常黃的清漆和污垢……上面也有很多重繪,比如添加了嘴角上翹的微笑,一條不和諧的骯髒天空,以使畫布成為方形來適合當時鄉間多用的方形框架。
在 19 世紀,對畫作的保護並沒有真正建立起來,所以人們才有了更多的自由來做這些事情。
不過好在現在事情已經解決,這位荷蘭賣菜女孩又一次變回了神秘。
* 【為什麼你不能錯過這家在荷蘭的紡織博物館?】
在荷蘭的這家紡織博物館Textiel Museum的特別之處,在於它不是單純的博物館而是一個工作博物館。
除了常設展覽外,紡織博物館還擺滿了你可以想象到的所有與紡織和設計相關的展品,過去他們還展示了從香奈兒等高級時裝到當代荷蘭設計的所有產品。
這裡收藏了15,000 多件 19 世紀以來的物品,而且還有11000 平方米的紡織實驗室Textiel Lab,遊客還可以在這裡觀看到設計師、藝術家和建築師們為新的產品在努力工作著,如果你想學習創新紡織技術的話,可以報名實驗室的課程。
* 多年來,阿姆斯特丹隨處可見裝飾有鮮花、蝴蝶等色彩鮮艷的自行車。
背後始於感人的故事,作者的妻子患有癲癇,經常難以記住事物的細節,比如在一堆自行車認不出自己的自行車;為了幫助她,他以鮮艷的花朵裝飾了妻子的自行車,幫助她能夠認出自己的自行車。不僅如此他還裝飾了一堆在大街上廢棄的自行車,最後形成了「滾雪球效應」,出現越來越多經過精心裝飾的自行車,形成了阿姆斯特丹美麗的風景。
碳素電暖器耗氧 在 文茜的世界周報 Sisy's World News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MIT Tech麻省理工科技評論》4/25
* 【美國科學家研發出迄今最白塗料,可使建築物降溫】
近日,美國工程師研制出了迄今為止最白的塗料,給建築物塗上這種塗料或許能給它們降溫,從而減少對空調的需求。據悉,研究人員篩選了 100 多種材料,測試了 10 種不同的配方,最後用高濃度硫酸鋇研制出了這種超白塗料。這種新的最白塗料配方最高能反射 98.1% 的陽光(此前研制出的超白塗料能反射 95.5% 的陽光),同樣能將紅外線熱量從物體表面散射出去。
* 【SpaceX「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交會對接】
SpaceX「龍」飛船成功與國際空間站交會對接,載有 4 名太空人的SpaceX「龍」飛船在甘迺迪太空中心發射升空。本次載人飛行任務也是 SpaceX 與美國國家太空總署第二次商業載人太空發射任務。
* 【以色列研究人員發現「大腦飢餓」作用機制】
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和魏茨曼科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與倫敦大學瑪麗皇后學院的英國同行合作,發現了「大腦飢餓」的作用機制,有望在減肥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該研究指出一種黑皮質素 4 受體(MC4 受體)控制著我們身體的飽腹感,同時也可以由一種藥物觸發。
* 【MIT 物理學家通過研究黑洞自旋以尋找暗物質拖拽黑洞證據】
MIT 的物理學家們研究了黑洞的自旋以尋找暗物質減慢黑洞自轉的跡象。研究小組研究了 45 個黑洞雙星的自旋,並計算了當這些黑洞跟一種被稱為超輕玻色子的假想粒子在一定質量範圍(1.3x10^-13 電子伏到 2.7x10^-13 電子伏)內相互作用其旋轉速度會有多快。結果他們發現,兩個黑洞的旋轉速度太快,以至於無法跟超輕玻色子發生任何相互作用。這個結果表明在這個質量範圍內的超輕玻色子不是暗物質,或者也許真的沒有暗物質這種東西。
* 【透明奈米層或帶來轉化效率超過 26% 的太陽能電池】
來自于利希研究中心的太陽能研究人員領導的一個國際工作組設計了一種用於太陽能電池前端的奈米結構透明材料,這種材料有望幫助硅太陽能電池轉化效率超過 26%。相關研究已經發表在著名科學雜誌《自然能源》上。
* 【俄羅斯改進型鈣鈦礦光電池降低能量損失】
俄羅斯國立研究型技術大學(MISIS)科研人員使用氧化鎳納米粒子和結構開發出一種新型光電池,可為物聯網無線設備、健身跟蹤器、智能手錶和耳機提供能量。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國際期刊《太陽能材料及電池 》上。
* 【美日將共同開發 6G 移動通信技術】
美國總統拜登和日本首相菅義偉同意共同投資 45 億美元,開發被稱為 6G 或「超越 5G」的下一代通信技術。兩國領導人在華盛頓會晤後發佈的一份聲明顯示,兩國將投資於安全網絡和先進信息通信技術的研究、開發、測試和部署。其中,美國已承諾為此提供 25 億美元,日本承諾提供 20 億美元。
* 【MIT 研究人員利用奈米炭黑讓水泥具備導電性,或帶來新採暖系統】
MIT混凝土可持續性中心 (CSHub) 和法國國家科學研究中心 (CRNS) 的研究人員,通過將高導電性納米炭材料(碳奈米纖維、奈米管、奈米炭黑和氧化石墨烯)引入到混合物中制備出大量具有導電性能的非均相水泥復合材料樣品。該材料施加低至 5 伏的電壓可以將水泥樣品的溫度提高到 41 攝氏度,這或可以替代傳統的輻射暖系統。
* 【「毅力」號探測器首次在火星成功制氧】
「毅力」號探測器在火星上首次成功從火星大氣中產生了 5.4 克氧氣,這為宇航員未來探索「紅色星球」鋪平了道路。
* 【天文學家用 9 架太空望遠鏡觀測了比鄰星猛烈耀斑】
一個天文學家團隊使用 9 架望遠鏡發現了一個來自太陽最近的比鄰星 (Proxima Centauri) 的極端爆發或耀斑。他們的研究成果已發表在《The Astrophysical Journal Letters》上,它將有助於指導尋找太陽系以外的生命。
* 【哈佛大學科學家受摺紙啓發,開發新一代穩定的充氣結構】
哈佛大學約翰·A·鮑爾森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SEAS)的研究人員受摺紙啓發,開發了雙穩態充氣結構。這些結構部署後鎖定在原地,不需要持續的壓力,可為新一代堅固的大型充氣系統提供更直接的途徑。該研究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EPFL 的科學家研發出超低損耗的氮化硅集成光子電路】
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的科學家們開發出了超低損耗的氮化硅集成電路(IC),集成電路的損耗為 1 dB/m,是非線性集成光子材料的紀錄值。這種類型的超低損耗對於允許使用片上波導合成、處理和檢測光信號的集成光子學來說至關重要。
* 【瑞典隆德大學研究發現關鍵肌肉基因與 2 型糖尿病有關】
瑞典隆德大學的一個研究小組發現,在 2 型糖尿病患者中,一個特定的基因對肌肉乾細胞創造新的成熟肌肉細胞的能力非常重要。該研究結果發表在《自然通訊》上。
* 【英特爾第一財季營收 197 億美元,淨利同比降 41%】
英特爾公佈 2021 財年第一財季財報。報告顯示,英特爾第一財季營收為 197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198 億美元相比下降 1%;淨利潤為 34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57 億美元相比下降 41%;不按照美國通用會計准則的淨利潤為 57 億美元,與上年同期的 61 億美元相比下降 6%。
碳素電暖器耗氧 在 豆豆媽咪健康生活家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這幾天因為太冷了、冷到不停懊悔我為什麼要斷捨離掉我的電暖器,所以穿著外套、躲在厚棉被裡面,一股衝動要買一台新的電暖器~~結果沒想到momo、pchome全部都缺貨~~~~(聽說暖暖包也缺貨了)
天要亡我了嗎😭😭😭
你們知道為什麼我昨天沒有發文嗎?因為我冷到手指頭都動不了啊~~(是有沒有那麼誇張啦)
不過也是因為最近一直在上網找電暖器,所以目前本人對電暖器挑選已經很有心得了(是在嬌傲個什麼勁啦~),所以趁機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挑電暖器要注意的幾個地方👇
市售電暖器大概分成這幾大類,我考量的優缺點如下:
#冷暖器機:夏天吹冷氣、冬天吹暖器,不耗氧、不佔空間。
我最喜歡這個了,將來我買房子裝冷氣,一定要買冷暖二用的冷暖氣機~~
#葉片式:不耗氧、安靜、機體不會燙。但缺點是體積大,暖房速度很慢。不過它不會過熱,也沒有耗氧狀況,安全性高,有空間可以擺的話,像放客廳我覺得應該滿適合的
#陶瓷式:耗氧量低,安全性高,但出風口較小,需近距離才能明顯感受熱風。我以前丟掉的就是陶瓷式的
#燈管式(石英管):原理和烤箱一樣,所以機身傾倒或棉被不小心覆蓋就可能會火災,常常用電暖器發生火災的就是這類的,所以我不考慮石英管的電暖器
#碳素電暖器:燈管是個消耗品,一段時間就要更換,因此成本相對較高,我也不考慮。
#鹵素電暖器:多半被設計成暖版的電風扇外型,但不能近距離照射,可能會曬黑!!所以我也不考慮這種的 (冬天曬黑是因為在家吹電暖器也太好笑了)😂
#楳油式:又可分為機械式與油電混合式,不過相對好像價格也比較高,有些說會有楳油的味道。(補充用過煤油式的朋友說法:煤油只有一開始會有味道,暖房效果快,用過的人好像都滿推薦的)
#對流式:利用空氣對流原理,能快速發熱。
#電膜式:這類機型比較少,優點是:不耗氧、不發光、安靜,安全性也高。另外有防潑水設計可放在浴室裡面使用
大家看完這幾種簡單的比較和介紹,你們比較喜歡哪一種的電暖器呢?
你們家又是買哪一種的電暖器呢?歡迎分享推薦
-----------------
話說我因為沒有電暖器,所以這幾天一直在嚐試各種保暖小妙招
後來發現最有效的方法是洗熱水澡,然後出來馬上用吹風機吹乾頭髮、穿上厚襪子,整個身體真的都暖了起來~~
另外我會用熱水袋裡面裝熱水,取代暖暖包,比較環保
我也有自製紅豆暖暖包,只是要不停的微波加熱我覺得好麻煩哦~~
我自己最痛苦的是手腳冰冷,明明穿了襪子,但我的腳還是冰的,會冷到我睡不著那樣~~後來我就穿二層襪子,中間夾著暖暖包,腳才比較舒服~
大家還有什麼保暖小妙招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