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碩一修幾學分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碩一修幾學分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碩一修幾學分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碩一修幾學分產品中有10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Zen大的時事點評,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考上台大之後,才發現人外有人,有些事情不是靠努力就能達成! 感受一下那種再怎麼努力都追不上的無力感,也是很有趣的人生體驗。 聽說有個女生考上台大,於是跟不想拚指考,安於考上中興就好的男朋友,所謂和平分手。理由是覺得男友明明考得上卻不肯努力,不上進! 分手也好,因為如果一起考上,可能也會被要求加...

碩一修幾學分 在 楊凱文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0 22:52:02

文很長嘿 來分享一下這一年讀碩士的感想 我想分兩篇來分享首先是碩一上學期 (沒興趣的就看看舊照 不然就是加減看一下我研究所的動機 了解一下?!) 讀研究所動機: 首先其實我原本也不是很想讀研究所,我不是很喜歡讀書,我會認為這些學術知識都是要死讀的,甚至以後可能也不一定能用到,頂多履歷好看,然後可...

碩一修幾學分 在 Retep’s 旅外飛行員の小聯盟 方面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06:26:42

學飛的路上除了選學校是個問題,學完飛之後更大的問題是萬一回台灣考不上航空公司,就變成俗稱流浪機師!因此很多人總在選擇出國自訓時考量再三,在商言商就是怕好不如容易投資自己的幾百萬就這樣石沈大海;就算再好再快的航校訓完回台,依舊無法解決每年數以百計的流浪機師;很多人回國考不上航空公司要嘛轉職地勤或機務維...

碩一修幾學分 在 千紅?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6-15 16:16:41

今年,我做了一個到目前為止最任性的決定 - 我用Non-Jupas申請了Poly設計學院的Advertising Design,是學位來的,那意味著假使我得不到學分減免的情況下,至少要讀4年Full Time ,而且這4年還得是半工讀來維持自己的生活。 大概這是最任性的決定吧。 在我以前Year...

  • 碩一修幾學分 在 Zen大的時事點評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0 23:06:51
    有 384 人按讚

    考上台大之後,才發現人外有人,有些事情不是靠努力就能達成!

    感受一下那種再怎麼努力都追不上的無力感,也是很有趣的人生體驗。

    聽說有個女生考上台大,於是跟不想拚指考,安於考上中興就好的男朋友,所謂和平分手。理由是覺得男友明明考得上卻不肯努力,不上進!

    分手也好,因為如果一起考上,可能也會被要求加入那個可能永遠沒辦法站到絕對第一的學業/出身/成就軍備競賽系統。

    考上後,在台大要繼續上進的話,可能要開始比書卷獎?比雙修輔系誰快修完?比誰一個學期修最多學分?比五年或四年就修完大學加研究所課程?比誰碩/博士學位唸的多?比會最多國語言?比托福GRE成績誰高?

    畢業後,可能要比誰最快拿到終身職?誰最早升上CEO嗎?創辦公司最快上市?誰最快財務自由嗎?誰資產最多?誰婚嫁娶的最好?誰的小孩成績最好?...

    要知道,考上台大並非就站到最前面了,最前面的人,認真起來比上進,還很有的分高下。

    另外,還可以比科系,比高中出身(基本上建中北一就佔去大半台大新生名額,大安區出身佔1/10,某種程度不是大安區出身沒唸建中北一,在學校都不算是什麼勝利組了/非要認真比的話,其他縣市的第一志願高中在台大都是少數,甚至有人會問你,怎麼高中不到台北來唸建中/北一?),比國中,比國小,比三代出身,比會幾種語言,比去過幾個國家,比操盤成績...,要比是怎麼也比不完的!

    那麼上進的話,不可能考上就開始安逸吧?之後只會投入更多更多的比試吧?

    很辛苦的!

    男生被分手也好!

  • 碩一修幾學分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8-27 01:38:26
    有 1,917 人按讚

    【口譯這條路】任性心情文章時間

    其實班主任是要我記得寫文告訴大家:
    這週末的「啟蒙口說班」和最後一期「口譯實戰班」要開了,剩最後幾個名額。之後會改版成「英文流利溝通班」,採用口譯學習法。下個月還會有因應大家敲碗而開的創新「翻譯所考古題解析批改班」,之後再詳細介紹。

    但我這幾天實在是一件事掛在心上,覺得寫出來會比較舒坦,應該會變成一篇長文,茶餘飯後有興趣看我心事的人再讀吧(班主任是否傻眼?)

    簡而言之,近期輾轉得知,我受到了一些批評,來自幾位我尊敬的專業人士。批評的用詞讓我感受到他們對我行為的反感,一開始我感受很差,而且專注在積極捍衛自己的名譽,但後來跟多位好友和前輩談過之後,我覺得更應該好好思考如何改進,而不是歸因於「對方就是不喜歡自己」這樣讓自己釋懷的理由。因為我真的希望自己更好,也希望對支持我的你們透明。

    所以,雖然你們可能根本就不在意,但也有一些在意的人在看,且讓我難得多話,講講口譯路上糾結過的一大題目:學歷。

    熟悉我的人大概知道我從爛英文到後來翻轉的故事,應該很可以理解我不是那種從小立志當口譯的人。一直到了大學四年級,因為修了口譯課得到一點信心,還有參加全國口譯競賽得到肯定,才萌生口譯目標。心中知道非常困難,但看著前輩們神人般的功力,知道他們也是一步一步累積而來,我勉勵自己要不斷努力。

    一定要讀翻譯研究所才能翻譯嗎?求才單位除了專門的口筆譯職位之外,其實很少指定要求翻譯碩士學歷,所以其實不一定要讀研究所。

    但我真心喜歡翻譯,也想再鑽研更深學問,如果不讀翻譯,還真的不知道要讀什麼,應該就找一些翻譯和教學相關工作吧(媒體和創業都是後來才長出來的能力)

    終於,考了第二次才考上師大翻譯研究所,真的超難考,我吊車尾考進會議口譯組。雖然課程都是我很愛的訓練,但仍不免要處理自己的 imposter syndrome(冒牌者症候群,覺得自己不夠格)。

    經過兩年的訓練,我修完畢業所需的學分,並開始寫論文,但沒寫完,當然也就沒畢業。為什麼不寫完?到底是因為工作繁忙,身體健康出狀況(椎間盤突出),還是逃避?現在回頭看,應該是三者皆有。

    總之就是肄業,心裡一塊遺憾。但沒停止翻譯和講學。講師介紹常常寫著「師大翻譯所肄業」、「修業完畢」或「出身師大翻譯所」,但當然最高學歷都是學士,從未欺騙。

    時光快轉,大家知道我在疫情期間發現可以補足心裡遺憾而且更多與國際翻譯產業串連的選項,就是我剛申請上的紐約大學(NYU)碩士班。轉眼就要開學了,前幾天全民星攻略播出,照節目規格,畫面上會顯示挑戰者擁有或正在攻讀的最高學歷,所以我的是秀出剛考上的翻譯口譯碩士班(MS in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好,重點來了,我受到的批評是把我比作某藝人,有意無意誤導大眾認知自己是「名校高材生」。我自我檢討,可能不明白的人真的會就留下一個「浩爾讀NYU」的印象吧。

    另外,有心人查詢後看到這碩士班開設在專業研究學院(School of Professional Studies, SPS)可能會說這是進修推廣部,給在職人士讀的,不那麼正規云云。關於這點我只想說,我這次努力讀完,拿到的會是紐約大學正式授予的碩士學位,跟大學就休學的藝人完全不同。

    師大翻譯所和紐約大學翻譯碩士班都是研究翻譯,不過訓練方向大大不同。世界各國進修碩士級翻譯學位的選項很多,每個人考量和看重點也都不同,若有興趣可再多研究。

    總之:
    師大翻譯研究所會議口譯組肄業
    紐約大學翻譯口譯碩士班進修中

    寫到這裡,應該很清楚,沒什麼誤導空間了。

    下個結論:人生路很寬廣,不要自己走窄了。說不定我之後會讀博士。大家要努力為世界創造價值,並相信努力會帶來改變。

    再幾小時就要 ☀️ 全球串連早安新聞 Morning Taiwan Glocal News Club 的浩爾

  • 碩一修幾學分 在 劉昱佑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6 17:33:16
    有 1,690 人按讚

    先講結論,我正式畢業、正式登出臺大,剛拿到熱騰騰的畢業證書。

    行人寥寥,樹影搖曳,再次回首臺大校園,感懷流年似水,六年時光就在聲息中飛速而過了。今天終於拿到畢業證書,心中才較為踏實了。這年來為了學業奔走,日夜孜矻,莫敢自遑。不能說有多少智識上的長進,但收穫頗豐,學術上的產出和軼事趣聞,讓人感到美麗而安穩。是較人虛長幾歲,但也不算白費。

    ·

    真的很幸運,能在二十三歲的尾巴拿到第四個臺大學位、第二個臺大碩士,要談客家精神,大概已經發揮極致,畢竟只繳兩份學費。過程就像買菜送蔥,知識也讓人恬淡、平靜、滿足。除了份內的事,我也和師長同學有些著作,目前期刊一篇、研討會三篇,至於努力中的還有兩三個。回首過往,至少不是混過來的,但求心安理得。

    ·

    不過,這些年來也遇到許多困難險阻,但幸有貴人相助,我銘感五內。雖然研究所雙主修制度推出三載,所辦、研教組和圖書館卻沒有預期到有人可以在制度內達標,從學分認定、畢業考試申請,到論文繳交,都是經過密切聯繫,想出解決方案。他們替我排除萬難,我點滴在心。剛從研教組職員手中慎重地接過證書,「你是臺大第一個喔,恭喜。」比起頭銜和證書本身,以經驗譜寫歷史,參與制度臻善,其實更令人滿足自信。希望後繼的學生,走的比我順利、比我安穩。

    ·

    負笈臺北六年,誠要感謝爺奶父母及親族照拂,舅舅舅媽安置,讓我毫無後顧。倘若有聲名、有令譽,我要將一切獻于爾等。研究所兩年,我非常感謝恩師宏浩的知遇,他嚴格正直、真誠自然,不吝給予指教,我學到很多,是我大學四年所遠遠不及。此外我在師門也悠遊自在,老師除了指教,也願意給我各種支持和關照,讓我見名於共著期刊,首現SCI是莫大的榮典,我不勝感激,師恩難報。還有朋友、同學及愛人在精神上的扶助,同樣也是莫大的鼓舞,我亦是心懷感謝。

    ·

    最近修論文煩躁,偶爾看奧運消息,令人振奮,國人無不為之喝采,選手的沈澱與積累,著實不易。但比起能夠分高下、競輸贏的場合,學術生活可能就沒法那麼熱血,甚至還有些枯燥。宏浩師曾經跟我說,學術做得好,你越要忍受孤寂。到頭來能跟你聊上話的,可能真沒幾個。相較萬眾矚目的威武,學術的競逐更像燃燒自己、創造知識,在幽冥中護持青燈,於黑暗裏匍匐前行。這種使命感無法獲得普羅大眾的共鳴,但於自我成就上,同樣具有豐富的建設性,精神已然十分富足。因此,看奧運也成為另一種鏡射,使我鞭策自勵。很高興在東奧結束前,碩士生涯也告一段落,不過研究生涯卻不會因此中輟。很喜歡做實證,不只因為實證可以玩玩資料、代代模型。實證是用積極的方法,做入世的研究。

    ·

    記得天津南開大學的一段掌故,校長張伯苓找經濟系主任何廉辯論,他詰問何廉:「為什麼要建立這些商品的價格指數?你可以了解什麼?」何認為,透過價格指數的建構,有助於中國的科學建設。張伯苓卻批評,這樣的做法無疑是「用顯微鏡找大象」。在張的語境下是批評,我卻認為,「用顯微鏡找大象」就是學術的精神、學術的態度。用嚴謹細膩的方法,去探究看似無疑的問題。胡先生說「做學問要在不疑處有疑」大抵如是。更況民生商品是一個入世問題,要了解中國百業趨勢,價格指數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

    ·

    會談這個故事,其實與我的論文有關,做的是農地價格指數。我與老師協力,利用配對法和Lasso,共同提出一個建構農地價格指數的新方法。農地價格指數在臺灣鮮有所見,我們的研究在方法上也解決了選樣偏差、特徵眾多所造成的多重共線性等等。在農地方面,無疑是大的斬獲、好的貢獻。我國歷來重農桑,面對這樣的問題,我們慎重地、小心地回答了。能夠參與如此神聖的事,我戒慎、感激而滿足。

    ·

    當然,並非所有研究都順遂可期,而學術的過程中本身就充滿痛苦。這幾年來,我很能感同深受。但「學術溺水」實難透過求助收效,我唯一意識到的是,只有自己能夠真正幫助自己。直言之,自我排遣是研究生生活中的要事。雖然領域是計量經濟,文本中矩陣、算式、表格遠多於情感豐沛的文字,但人文的精神不能偏廢。我很感激,在這段時間裡,董橋小品相伴,陳之藩和周作人的散文也在一旁,高陽小說引人入勝,他們為我注入精神活水,是沛然莫之能禦的。此外,有珍饈美酒左右,也令人飽滿幸福。林語堂喜歡吃香港鏞記燒鵝,甚至為他題寫菜單。胡適熱愛馬丁尼,他有自己的秘方。老民國的金絲眼鏡高高穩穩地架在鼻翼上,一身鐵灰白柳西裝,案前不放筆墨紙硯,而是佳餚一桌瓊漿一壺,處處顯露學者的講究、學者的體面。我也好吃,愛肥前屋、吃麵屋武藏,享用浙菜必點韭黃鱔糊,點心要福州芋泥和布朗尼。偶爾也下廚,烹角煮、燒獅子頭,雖然無關學術,卻同樣在漫長的征途裏平添不少逸趣。

    ·

    我真的很幸運,自己境遇好、運氣好,讀書可以讀的多,朋友交的雅。早歲得公器得頭銜,活到24歲還算不賴。董橋自謙坐穩一個又一個位子,那是僥倖,不是才情。不過董公是真實力,而我的情況大抵如前。最重要還是感謝所有協助我的親族師長、同僚與友朋,我永矢弗諼,只是暫時無以報厚恩,人生旅途再慢慢償還。

    ·

    至於未來的規劃,可能先遷西湖鴨母嶺,安頓一番。承蒙恩師垂愛,我會續任研究助理,繼續完成未竟的研究。沒意外的話年底會先做兵,其他的事可能就走走看看。疫情可怖,卻也留給我時間想想,可能也不全然壞事。早歲許身公共事務,後來才漸漸覺得底子太薄、本領太小,政治工作是需要精密的計算而非算計。大衛伊斯頓對於政治的定義是社會價值的權威分配,如果不先學好計量、學好數學,其實也是忝居所司,令人惴慄。不過,學優才有資格分配,這是橫亙中外之理。薩伊德把知識分子刻畫的很清晰,他不斷強調知識份子的應該具有「良知」,也要和權威對抗,致使知識份子具有邊緣性。這種想法實與傳統相若,政治是推己及人,大概就是「君子不匱,永錫爾類」。無論身在何處,都要精進智識、懷抱溫柔,繼續影響周遭的人,這是我時刻提醒自己的。此一矜持,近來歲月格外受用。我的研究生生涯就要告一段落,黨代表也面臨卸任,由衷希求於此之際,同大家共勉。

    ·

    最後,疫情當前,首要是多保重自己,願神恩能永顧,祈使體膚長健,萬事安康。謹守防疫規定之外,也別忘了幽默感,偶而逾矩的言詞、煽情的畫面也非不可,不要悶壞氣壞才好。話說多了,再講下去,可能要比我論文篇幅還長。總之我們還會再會,願在追求真知的道路上相遇,成為照耀幽暗的微明,繼續邁步,奮力前行。

    ·

    歲在辛丑孟秋
    筆于福州山麓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