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碧英文拼音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碧英文拼音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碧英文拼音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瑞典劉先生,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的名字不是你的名字》 (全文刊載於蘋果日報2019/12/08) 你的名字,會影響你的命運嗎? 一位來自羅馬尼亞的學生,在瑞典就讀碩士後想留下工作,但寄出了將近200份履歷卻了無音訊,他於是決定來個大膽的嘗試,準備了40份履歷,其中的20份使用本名與個人大頭照;另外的20份則是拿...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萬的網紅梓凜Tsuli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繪師:暴躁栗子 繪師【暴躁栗子】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 片尾背景音樂:ELPORT x VYMVN - Power [NCS Release] 去追蹤梓凜的TWITCH這邊會有可愛的音效喔!!! https://www....
碧英文拼音 在 ♡湘湘兒♡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8-12 01:54:49
💜 小學生暑假DaY3 今日schedule ☑️放鬆玩樂高時間 ☑️閱讀一本書、寫心得(小鈞苟拼音評量) ☑️英文課前的小放風(小碧潭京站午餐) ☑️下午上英文(小鈞苟睡午覺) ——————————————— ☑️傍晚公園戶外活動2小時 ☑️吃旋轉壽司🍣、逛夜市 一打二也可...
-
碧英文拼音 在 梓凜Tsulin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11-24 08:00:00繪師:暴躁栗子
繪師【暴躁栗子】的FB:
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
片尾背景音樂:ELPORT x VYMVN - Power [NCS Release]
去追蹤梓凜的TWITCH這邊會有可愛的音效喔!!!
https://www.twitch.tv/mio86815
抖內給精華師/剪輯師的網址:
https://streamlabs.com/梓凜精華區
梓凜粉絲專頁:
https://www.facebook.com/TsulinSoCute
梓凜主頻道: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gW0...
遊戲介紹(维基百科):
遊戲介紹(维基百科):
《虹彩六號:圍攻行動》(英语:Tom Clancy's Rainbow Six: Siege,中国大陆译作“彩虹六号:围攻”,港台译作“虹彩六號:圍攻行動”)是一款由育碧蒙特利爾開發由育碧軟件發行的第一人稱戰術射擊遊戲。本作是《虹彩六號系列》時隔8年後推出的正統續作,同時繼承了被取消的《虹彩六號:愛國者》的一些要素。《虹彩六號:圍攻行動》主打多人遊戲,遊戲系統著重於小隊對抗,而單人模式也以教學為主,不像前作更重視劇情。
遊戲於2015年12月1日在全球發行,繁體中文版和簡體中文版也同時推出。
游戏在推出后,育碧与电子竞技联盟(ESL)合作,推出了《彩虹六号:围攻》的ESL Pro League赛事,并以赛事周期作为游戏更新的周期。
#願願 #梓凜 #妹子 -
碧英文拼音 在 殿下在香港-香港在世界 (Hong Kong in the World)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3-10 21:00:07【一個專為廣東話為母語人士而設的廣東話課程】
➜更多內容: www.cantonesecollege.com/course
讓廣東話發揚光大!
【中文譯名】中港台人物譯名差別的原因|布殊vs布什vs布希?|侵侵是誰!?
-------------
中港台造成人物譯名差別的原因是什麼?
原因在於香港是以粵語為官方語言,中國大陸則以普通話,台灣則稱為國語為官方語言,因此我們在英文譯名上會有各自的譯法。就好像前前任美國總統George Walker Bush,香港稱為布殊,中國大陸稱為布什,台灣稱為布希。我們用廣東話角度去看布什和布希時當然覺得古怪,連聲母也對不上,但在普通話即國語來看是非常合理的,只是選字的不同。香港譯名通常較大陸和台灣譯名短,其實兩岸三地的譯名規則都大致相同,就是盡量把每個音節包括音節尾都分開譯出來。cat t這個部份就是音節尾;sing ng這個部份就是音節尾。而造成譯名長短的分歧,原因原來是在於廣東話的入聲,充當了某幾個英文的音節尾。beckham大陸叫做貝克漢姆,香港叫做碧咸,省了整整兩個字。Beckham分開兩個完整音節,其中beck有k音的音節尾,ham有m的音節尾。而這兩個音節尾也是廣東話裡面有的音節尾,所以輕鬆地兩個字就譯好了。而普通話裡面沒有入聲韻尾,則需要用一個完整音節去補足所缺少的韻尾,不過當然了,英文有那麼多音節尾,又ve sh s ch al ly ry ,還有更多廣東話和普通話所沒有的韻尾,所以其實很多時候,都要用很長的譯名去翻譯。
-------------
劉殿下の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RyuDenka/
-------------
關於廣東話和韓文的影片:
https://youtu.be/ii0DYIW6S_s
https://youtu.be/MCkHKj3mXG0
https://youtu.be/t6znCytK_rg
-------------
殿下推薦的廣東話Youtuber!!:
點點dimdim
屎萊姆的3次元
Hein Cream 海恩奶油
HuhuuuTV /廣東話教學
Mira's Garden
疯粤CrazyCanton
頴珊頻道 | The Wingshantsui Channel
MtzCherry
Learn Cantonese with CantoneseClass101.comDandan Chen
にんじんレイ
ようき楽園 / 玉其樂園 - マカオと広東語
CarlosDouh
我は何しに香港へ? Why did I come to HK ?
也感謝有份推廣香港的各位:
蔡阿嘎
聖結石Saint
香格拉 Shangrilayt
MaoMao TV
Ryuuu TV / 學日文看日本
JASON(大J)
Halo Mackey
HenHen TV
-------------
關鍵詞:
中文譯名,中港台譯名,电影译名,電影譯名,譯名差別,人物譯名,
廣東話,广东话,香港,教學,道地, 粵語,口語,白話,教室,廣東話教學,bensir,歐陽偉豪,广东话教学,打招呼,中英夾雜,港式英文,九聲六調,翻譯,字幕.廣東話髒話,廣東話 黃明志,楊民翠,點點,香港女生,廣東話歌,廣東話卡通,廣東話口音,廣東話 罵人,廣東話 詩歌,廣東話 數字,廣東話粗口,廣東話,廣東話兒歌,廣東話髒話,廣東話 你好,廣東話 謝謝,廣東話 普通話,廣東話打招呼,廣東話旁白,廣東話 翻譯,廣東話 英文,廣東話拜年,廣東話 拼音,廣東話學習,廣東話 發音,廣東話 客家話,廣東話 app,廣東話 母語,廣東話輸入法,廣東話故事廣東話俗語,廣東話歇後語,廣東話 澳門,Cantonese,Hong Kong,Cantonese lesson,広東語,広東語 会話,広東語 挨拶,広東語 発音,広東語 こんにちは,広東語 中国語 -
碧英文拼音 在 果籽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5-10-01 22:00:40【科健籽:趣味科普】
近日每逢在電視宣傳片聽到,「埃博拉(又稱伊波拉)病毒……」,就覺得政府的語言障礙已經病入膏肓,明明是兩文三語的城市,已經升格成為了三文三語的城市。若果大台新聞也這麼粵音、普通話拼音互譯一番,「弗吉尼亞州又稱維珍尼亞州」,或是「碧咸又稱貝克漢姆」,六點半開始的新聞報道大概講到九點半都未必講得完,所以以後大家還是以英文為母語好了,一個Ebola就可以減少我們精神分裂的困局。
=========
全新副刊,推動知識文化多元。培養品味,立足香港放眼世界。不畏高牆,我們站在雞蛋一方。
《果籽》 栽種品味,一籽了然。 https://hk.appledaily.com/realtime/lifestyle/
碧英文拼音 在 瑞典劉先生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你的名字不是你的名字》
(全文刊載於蘋果日報2019/12/08)
你的名字,會影響你的命運嗎?
一位來自羅馬尼亞的學生,在瑞典就讀碩士後想留下工作,但寄出了將近200份履歷卻了無音訊,他於是決定來個大膽的嘗試,準備了40份履歷,其中的20份使用本名與個人大頭照;另外的20份則是拿掉了照片並改成瑞典常見的姓名,然後內容做了先後順序的安排。他於是將這40份履歷寄給20個正在招聘相關職位的公司,每個公司都收到一份真實的與一份編造的履歷。結果是真實的20份履歷全部石沉大海;但編造名字的履歷則收到了13份的面試邀約。
這是6年前的新聞,當時造成不小的討論,雖然實驗樣本太小,只能拿來窺測而無法作為根據;但去年由瑞典南部隆德大學的一份博士研究指出,在就業市場裡,瑞典姓名求職者能拿到面試機會的比例,遠高出比阿拉伯姓名求職者50%以上。
讀到這裡你可能會困惑,瑞典不是世界上最不存在歧視的國家之一嗎?然而事情只有相對沒有絕對,在瑞典人博愛的個性下,或許做到了表面上的政治正確,不會在第一時間說出心裡真話,但不代表刻板印象就不存在。人對於不熟悉的事物都會自然產生排拒;而對熟悉的人事物感到心安、就自然容易被選擇。
這是一個在融入與保有自我認同之間的拔河,我們大概從小都經歷過,在中文本名之外還有一個外文名字,不管是約翰或瑪麗,總覺得要把外語學好,從名字開始就要道地一點,彷彿從那個名字冠到身上開始,就更能被金髮碧眼的外國人接受;這種想要被西方認同的渴望,隨著這個名字一路陪著我們到了職場、公司、國外。
有越來越多的瑞典人了解這個狀況,已經不是第一次有同事問我,你「真正」的名字是什麼?這也不僅是台灣特有的現象,鄰近的香港與中國都有;但近年來中國民族意識的抬頭,有越來越多的海外中國人開始捨棄英文別名、回歸本名的羅馬拼音,就像韓國、日本及泰國向來都是使用原名拼音一樣。
在瑞典,許多的公司是以接納多元文化自豪的,認為豐富的觀點能為公司帶來新氣象、更能激發創新的力量。瑞典需要大量的勞動力也是不爭的事實,這個人口只有1000萬的「小國」,養育出眾多的國際大牌,這些帶有傳統瑞典精神的品牌,在新時代與全球化的催趕下需要有更宏觀的視野才能繼續突出。瑞典同時也是個移民國家,總人口中有25%是外國人或父母雙方皆是外國人;若算進父母其中一方是外國人,這個比例更高。但這樣的事實,卻沒有辦法消除既有的刻板印象。
外國名易被貼標籤
身為一個傳統社會主義國家,縱使國內各種移民文化同質性低,瑞典仍仰賴高度的向心力去實行社會主義的博愛無私互助精神;但近10年來的歐洲移民難民數字升高,間接影響了西歐的人口與文化版圖,也給了極右派與國家民族主義崛起的養分。這樣的浪潮也逐漸地傳進了瑞典。身為一個有著外國名的外國人又不能講本國語言,很容易就被貼上標籤。
一個名字,承載了語言、文化與人生期待,在原生國內可能是一種認同,但到了國外卻不一定是一樣美麗的風景。在一個新國家開始第二人生的時刻,你的名字代表的還是那個你嗎?
碧英文拼音 在 世界,進行中 The Ongoing World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Share • Different Faces]
出差日。剛回到旅館安頓好,邊吹頭髮邊回顧今天的「瑪莉亞」事件,很想立刻寫些什麼,不過看到《大澳》作者Roger這篇好文已經說了很多我想說的,所以就分享幾個自己的小經驗。
曾經一連兩年採訪菲律賓移工的選美活動,選美是菲律賓人的重要文化,也是移工們一解鄉愁的活動盛事,就算工時長、周休一天,他們還是卯足勁,利用極為有限的下班時間準備。
兩次的選美都讓我非常驚豔,從服裝準備、彩妝、宣傳照拍攝、影片剪輯、場地借用與布置、邀約家鄉與台灣的專業人士擔任評審、主持、獎盃與后冠...全部都非常盛大隆重,更別說那些五花八門的手工道具了。
讓我印象深刻的是,菲律賓移工們去年在台南辦了一場結合一般男女組與LGBT族群的選美,比賽並非依照生理性別分組,而是依照選手的性別認同分為男、女兩大組別。一位LGBT選手領獎時,一位親友團的小孩興奮地衝到舞台前面,大喊選手的名字為他加油。
主辦人John Raspado那時告訴我:「在這當下,孩子的眼中不是男裝或女裝的你,而是他心中最喜歡、最認同的你。能得到家人、朋友的支持,對LGBT族群來說是很大的力量。」在我心中,這場選美無疑是個很好的性別教育教材。
除了菲律賓移工,我也遇見許多才華洋溢的移民工。每年的移民工文學獎都有許多情感真摯、令人動容的作品;印尼看護工Umy在每天忙完家務後寫作,出版一本以幫傭生活為題材的書;愛寫作的印尼人,就算到海外工作仍筆耕不輟,他們創辦印尼筆會(Forum Lingkar Pena),分會遍佈印尼32省與海外五大洲12國,全球共約1萬3000名會員。好幾年前在嘉義縣鹿草鄉跑新聞的時候,碧潭國小邀請新住民到學校教孩子們越南語、印尼語,她們都是很棒的老師。從越南來到台灣的阮金紅,結束充滿暴力的第一段婚姻,在第二任丈夫蔡崇隆導演鼓勵下拿起攝影機,成為台灣第一位新住民紀錄片導演。
其實只要在假日到像是台南公園等幾個火車站附近的公園走走,就會看到許多移工社團。有背著專業相機攝影的、彈吉他唱歌的、搬來成套爵士鼓練團的...
移工的面貌,不只在工廠、工地、看護工或家事勞動,也不只能「變成老師」。他們也能變成攝影師、彩妝師、作家、導演、樂手...這些都可能是他們原本在故鄉的職業,他們來到台灣工作,是為了讓家人、讓下一代,有更好的未來。
他們都是和我們一起在台灣努力過生活的人,他們有自己的名字,也有獨一無二的人生。
#永遠的謝謝妳:「瑪莉亞」
.
這周,長年照料家裡的菲律賓籍移工媽媽阿琳合約期滿,我們必須跟她道別。送走家人的心情總是難捨的,但又很開心她終於能和自己的家人團聚,我想那是每個長照家庭都可能歷經的過程。她的全名叫瑪琳.拜爾奈格,還記得第一天到我們家時,謝謝她體恤長輩們不太會發音,主動用燦爛笑臉叫我們直接稱呼她阿琳就好。我們不曾叫過她「瑪莉亞」。
.
在她來之前,周遭鄰居、長輩交的朋友,耳聞我們家即將聘用一位菲律賓移工時,即不斷洗腦我們家人,說菲律賓人「很精明」,要防這要防那,你知道他們是出於善意的提醒,但字字句句都貼滿了令人不舒服的標籤,裡頭充斥著各種刻板印象、歧視與偏見。我自己去過21個國家,更曾在紐西蘭當國際褓姆、在澳洲打工度假兩年,我自己就曾是個他們口中的外勞,「外勞」兩個字本身並無任何問題,有問題的是被曲解後附加在上頭的惡意眼光;而面對鄰居親友的「好言提醒」,我是不為所動的,因為隻身待在異地時,接受過太多來自東南亞國家同事和朋友的援助和照顧,才得以度過一關又一關,我知道要評判一個人,應該是看他個人本身,而且必須經過長時間相處之後,而非究他的國籍和膚色等,但家人們沒有經歷過這些,聽多了閒言閒語難免受到影響而擔心這擔心那,那顯然是因為面對未知所誘發出的恐懼,因為不理解,所以無法包容和尊重。我只能先試著安撫他們,理解,需要投入時間,前提還得必須敞開心胸,我只問他們:「今天如果是我們面臨這個處境,會感覺舒服嗎?」而我慶幸我有一群很棒的家人。
.
菲律賓人真的是我看過最聰明的民族之一,反應快、非常懂得變通、天性歡樂開朗、因此常不畏挑戰,同時菲國也是世界上第五大英語系國家,當母國環境不足以支撐他們時,他們就帶著樂觀和語言優勢往外衝,常常都是整個家族地分散在全球各地找工賺錢,也由於民族性的關係,家人間的連結就我的觀察是比台灣家庭更緊更強的,能力好,就直接在先進國家嘗試拿到護照落地生根,再把父母家人接過來,或者賺了錢,就大量寄回家鄉,除了直系親屬,堂或表兄弟姊妹,以及他們的父母子女,有困難的也不分彼此能幫就幫。
.
還記得我在澳洲肉工廠時,外籍同事裡拿工作簽者就屬菲律賓人最多,而且是多非常多,他們勤奮,多數英文流利,找工作常佔盡優勢,女生就算在母國念到研究所畢業,刀子一拿,羊也是一天幾百幾千頭的殺,一年,兩年,五年……,不被鄉愁打倒,朝目標前進,無所畏懼。在我的書《大澳》裡有篇文章<汪情蘇也>曾提到那年和這群菲籍同事一起過的夏季耶誕節,我被熱情邀請去參加他們的趴踢,整屋都是對我友善親切的菲律賓人,塞給我滿滿菲律賓美食,麥克風一拿,就把我這陌生人抓進包廂一起歡唱,當時他們愛死了流星花園和F4,我帶他們唱著<流星雨>和<情非得已>,字幕是用羅馬拼音拼出來的,他們說其實不懂內容但就喜歡台灣流行文化,整晚我都是愉快的,沒有任何不自在,因為他們沒有看到我台灣人的身分就先任意貼上任何標籤。當時在澳洲也遇到過越南、印尼、柬埔寨、東帝汶的同事或朋友,相處時同樣讓我感覺非常愉快。
.
還有一件許多人不知道的事,就是當時有許多來自世界各國的背包客,特別是亞洲人,在結束打工度假後,會轉往菲律賓語言學校學英語順便旅行,一待就是三個月到半年,為什麼,因為當地的師資好,物價又便宜,這風潮至今依然持續著。我另一個非常感激阿琳媽媽來到我們家的原因,是她讓我不斷還有機會用英語對話,我的英文算好,和老外對話基本上沒問題,難的是要如何保持語感不退步,她大我8歲,到後來熟了我有時也會叫她Ate(發音近似「阿day」),菲律賓話的姐姐。她也去過中東工作,所以通阿拉伯語,中文和台語也能講,其實她的國際視野和語言能力,可能早就超越許多台灣人,我們偷學都來不及了,哪還有時間歧視。
.
澳打至今,9年一晃眼就過去了,那些在旅途上承接過的善意,我一直記在心裡,這是灌溉人生一輩子的養分,我也一直都準備好要再分享出去。謝謝我的家人們,在磨合的過程中都願意傾聽,也願意共同學習和成長,特別是對已高齡90多歲的長輩來說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雖然還是有不愉快,有衝突,有爭吵,有文化衝擊,但改變,一點,一滴,你待移工真的像家人,她們自然就願意為這個家多付出一些。曾為了克服阿嬤懷疑她會在外面亂交朋友的不安全感,我們邀請她住在附近的移工朋友們也推著她們的阿公阿嬤來家裡聚會,我訂比薩可樂,讓阿嬤也能認識她們;曾聽阿琳媽媽說,菲律賓單親媽媽的問題很嚴重,她們常常拿到薪水就幾乎要全部匯回家養孩子,於是我辦了巷弄二手市集,請她邀請朋友們來逛來買,也邀左鄰右舍共襄盛舉捐贈愛心;菲律賓人多一出生就是天主教徒,在她生日這天,我特別騎車帶她去市區吃了一頓大餐,再去愛河邊拜訪美麗的玫瑰聖母聖殿為她的家人祈福;我常常在夜間她的休息時間下樓找她聊天,關心她的家人近況,前年颱風夜,她的女兒疑似遭到侵害,她焦急如焚淚流滿面,人幾近崩潰,我們立刻幫她查了廉航機票,颱風一過,火速安排她返鄉善後(還好歹徒沒有得逞),自此我們的關係又更拉近了一些......幾年過去,鄰居那些婆婆媽媽也從懷疑的眼光變成超喜歡跟她喇賽。
.
她常常做超過她分內應該做的事,但她總是淡淡一句:「沒甚麼,因為我們是家人。」她甘願犧牲年假捨棄回鄉探親的機會,只為留下來協助人力不足的我們照顧家裡長輩,她兩個唸國小的孩子常在鏡頭前又哭又鬧找媽媽,酗酒的丈夫總不見人影,她心揪著也要試著解釋讓孩子們理解這是工作,只是電話一說完常自己偷偷窩在被窩裡哭,而在最需要媽媽的年紀,她的孩子們也跟著被迫提早獨立長大,我們只能以自動幫她加薪和增加休假來表達無盡的感激。
.
我還記得,某個演講周,我在重感冒下連講了5天,回到家已攤在床上完全失聲,只見她讓我睡了一陣後,敲了敲房門,門一打開,是整盤熱騰騰的飯菜,還有一大碗我愛吃的海鮮羹,和還冒著煙我教她煮的驅寒黑糖薑母茶……你知道那真正的是家人了,家人從來都不只是血緣上狹隘的定義,而這樣的家人,不只出現在一個家裡,在一個城市,它是一整座島嶼的縮影,瑪莉亞是你,瑪莉亞是我,瑪莉亞也是每個飄洋過海的他,我們和移工們其實並無不同,都是在用勞力為同一個家、同一個城市、同一座島嶼共同努力,使其得以運轉順暢,只是他們承擔了許多更辛苦更低薪的工作,瑪莉亞是奮進的代名詞,它不該背負著歧視。你能想像,當這座島嶼沒有了移工,沒有了這些新住民的加入,會變成甚麼樣嗎?
.
阿琳媽媽離開台灣前,家族長輩們紛紛包了紅包謝謝她,我也另外準備了兩個紅包,一個要給她三月生日的小女兒,一個要慶祝她小兒子四月即將小學畢業,其實我是想謝謝他們,非常謝謝他們用孤獨的童年把媽媽分給了我們這麼多年,上車前,阿琳媽媽已是淚流滿面,我給了她一個很深很深的擁抱,我告訴她,隨時都歡迎回來看看阿公,看看阿嬤,看看我們,雖然她說回去後,想好好休息暫時都不會再回來台灣了,而旅行過的人都知道,說了再見,不見得此生真的會有緣再見上一面,但我知道我們都沒有遺憾了。
.
且相信總會有再見面的那一天。
.
原文同步刊登於 西島撕落:旅行郭銘哲
#我們都是瑪莉亞
#WeAreFamily
碧英文拼音 在 逆嘶亭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留意返。
蘋果報導,原來母語寫作同閱讀,讀者睇得更投入,更有同感。唔怪得讀高登潮文,時時令人會心微笑啦。
(報導文末對殘體字嘅講法,唔科學,我地不敢苟同 :( )
//【科健籽:趣味科普】
近日每逢在電視宣傳片聽到,「埃博拉(又稱伊波拉)病毒……」,就覺得政府的語言障礙已經病入膏肓,明明是兩文三語的城市,已經升格成為了三文三語的城市。若果大台新聞也這麼粵音、普通話拼音互譯一番,「弗吉尼亞州又稱維珍尼亞州」,或是「碧咸又稱貝克漢姆」,六點半開始的新聞報道大概講到九點半都未必講得完,所以以後大家還是以英文為母語好了,一個Ebola就可以減少我們精神分裂的困局。
讀母語 較有感染力
當然從另一角度看,這只是一個過渡期,當普教中全面滲透學校的那天來臨後,廣東話就可以由漢語族語言(Sinitic language)貶為方言(dialect),那末離香港只有兩文兩語、學生只懂看殘體字不懂看繁體字的日子應該不遠了。不過趁現在我們還會說廣東話時就好好的說廣東話,因為實驗顯示,用母語一定少一重隔膜,先不管你普通話聽寫能力如何,你總不會認為周星馳的普通話配音演出,會比原裝正版的搞笑吧?最近有研究就證實每一個母親都知道的道理,用母語去念書,更能激起人的共鳴。意大利研究院The International School for Advanced Studies調查了26位母語為荷蘭語的人,發現他們用母語閱讀短篇小說時,對角色的同理心,比起他們用外語閱讀更加能夠「體會」到角色的喜怒哀樂,而實驗中的外語則是英語,參加實驗者雖然12歲後才學英語,但聽讀寫都十分流利。基於人在閱讀別人的情緒時都有相應的反應,實驗可以透過臉部肌電圖(electromyography)記錄極微細肌肉活動,進而推測人們的情感變化,有點像心電圖般顯示我們的心臟功能一樣。
睇外語 人會冷靜啲
負責該項實驗的Francesco Foroni教授解釋,參加者在實驗裏用母語讀故事時,角色笑時他們亦不自覺的笑起來,相反若用英語來讀,他們的反應就沒有那麼強烈了。專家猜測,由於孩子跟着父母表情學習母語,父母跟孩子說笑的時候會笑,有示範的作用,環境充滿情感;而學外語的,則只是在學校裏學,情感元素遠遠不及家中環境親切。因此Foroni推論說,如果廣告用母語來表達,更必然有感染力,更易激起人的情緒,若想冷靜一點,減少情感的渲染力,則用外語讀就較好云云。
這個情感實驗很值得在香港再做一遍,我們的中文教學比較特殊,因為我們的廣東話跟常用的書面語有很大的差異,兼且自小已習慣用書面語閱讀,未必因為是書面語而少了投入感。此外,中文又有繁簡之別,如果用廣東話念殘體字小說,跟用普通話念簡體字小說,那個較有共鳴(或是冷感)?不過,單純以外語閱讀時,人較冷靜的說法來看,我們用殘體字和普通話其實不無好處,可能需要頭腦清晰,要專注處理一些資料時,殘體字或可派上用場,至於其他時候,還是用母語就比較有感情了。
參考資料:
Foroni F.(2015)"Do we embody second language? Evidence for'partial' simulation during processing of a second language."Brain Cogn.;99:8-16.
記者:陳以恒
編輯:黃仲兒
美術:楊永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