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硬碟讀取速度變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硬碟讀取速度變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硬碟讀取速度變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硬碟讀取速度變慢產品中有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手機哥 范哲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感謝那些看戲抓漏的路人,謝謝你讓我更強大😂來看看資訊吧~不要睡著了喔~ ✍RAM的用途是什麼 ?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是連接CPU和其他設備之間的一個通道,是與CPU直接交換資料的記憶體,又稱主記憶體(中國稱為內存)。當CPU工作時,它需要從硬碟等外...

  • 硬碟讀取速度變慢 在 手機哥 范哲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1-03 02:36:13
    有 94 人按讚

    👏感謝那些看戲抓漏的路人,謝謝你讓我更強大😂來看看資訊吧~不要睡著了喔~

    ✍RAM的用途是什麼 ?
    RAM(random access memory)隨機存取記憶體,是連接CPU和其他設備之間的一個通道,是與CPU直接交換資料的記憶體,又稱主記憶體(中國稱為內存)。當CPU工作時,它需要從硬碟等外部儲存器上讀取數據,而為了使CPU工作的更有效率,這些數據會先放到RAM記憶體中,然後再轉移至CPU處理。
    RAM記憶體就像是一個臨時存放東西的「倉庫」,容量空間會影響手機運行流暢度與遊戲下載速度。RAM記憶體除了容量大小不同外,就標準來分可分為LPDDR2、LPDDR3與LPDDR4。根據三星的說法, 越後者的規格標準的最大處理速率與功耗程度都會優於前一代的規格。
    當RAM記憶體容量空間不足50MB時,手機運行很容易變慢;低於21MB的RAM、出現卡頓或閃退(應用程式無預警關閉),甚至當機出現。
    手機運行流暢度好不好或速度快不快與否主要是與CPU本身的架構與規格(處理器核心數、ARM架構、總帶寬、GPU、常規主頻的高低、製程工藝、L2二級緩存)及手機與作業系統的優化程度有關,Mobile RAM記憶體通常只是扮演CPU的暫時存放數據的「倉庫」,容量大的RAM記憶體只是代表可以暫時儲存的空間較大,會影響加載程式的速度,但是只要容量不會低於手機作業系統或應用程式最低容量空間所需,RAM記憶體容量越大並不保證手機運行流暢度就會比較好。

    換言之,大容量的RAM記憶體可以讓更多應用程式處於「閒置快取狀態」,喚醒應用程式的速度會快於啟用「完全關閉狀態」而影響遊戲加載的速度,但對於手機的操作流暢度而言就實用角度來看幾乎是沒有差異的。

    👉iPhone的RAM為何最高只有2GB卻更流暢呢 ?
    Apple iPhone最高只有使用2GB RAM (只有iPad Pro 12.9吋才使用4GB的RAM),但多數人都認為iOS系統總是這麼流暢又好用?
    Apple iPhone比Android手機操作系流暢的主要原因如下:
    A. Apple iPhone 對於圖形的處理較強:
    手機流不流暢通常與處理器處理圖像GPU能力有很大關係,擁有性能強大的GPU一直是蘋果iPhone處理器的優勢。,以iPhone 6S、iPhone 6S Plus所使用的A9處理器就使用了Imagination PowerVR的最新一代PowerVR GT7600 GPU。PowerVR GT7600擁有六個“核心”(SIMD),每核心多達48個MAD單元,總計達到288個, 再加上PowerVR本身的架構改進、採用LPDDR4內存帶寬、更大的三級緩存……,造就了iPhone 6S、iPhone 6S Plus在3D Mark的評分領先群雄。
    Apple iPhone 擁有傲視群雄的GPU性能,再加上iOS中對於圖形的處理都是讓GPU來處理,讓CPU 可以專心處理純指令,不像Andriod手機很多圖形、特效仍透過CPU運算,因此iPhone能獲得流暢的體驗。
    👉系統響應次序不同:
    使用iPhone/iPad,觸控螢幕之後,iOS作業系統響應次序依序是:Touch(螢幕)—Media(媒體)—Service(服務)–Core架構,而Android作業系統響應的次序依序是:Application(應用程式)—Framework—Library—Kerna架構。Android系統中在顯示相關的圖形處理,屬於第三部的Library。響應次序不同讓用戶在觸控iPhone與Android手機時,感受到的流暢與卡頓情況體驗就有所影響
    🎉Android系統破碎,優化困難:
    Android系統所支援的硬體多元且系統版本破碎相當嚴重,大大提升手機廠商系統優化的難度。再者,Android機種眾多,APP開發商很難針對所有高階、中低階機種都進行優化,因此大多需要取一個平衡點,讓App能在不同的裝置上擁有差不多的體驗,導致Android用戶無法體驗到App的最佳執行狀態,在執行 APP時比較容易出現卡卡的狀態。
    iOS系統屬於封閉式系統,加上用戶升級系統意願高及機型相對單純,Apple與app開發商在系統的優化相對單純,在硬體利用上就容易有很好效率。
    ❤Android手機該買6GB的RAM容量 ?
    Android作業系統是個多工的系統及APP應用程式機制類似「橡皮擦原理」,因應常駐程式使用量越來越多、手機螢幕的解析度提高並須分配更多的RAM給顯卡等硬體運行使用及部分大型遊戲或APP應用程式需要一定容量的RAM空間,否則容易因RAM容量不足而卡頓或閃退的問題。不過,使用JAVA開發語言的Android系統逐漸演進的情況下,JAVA虛擬機帶來的卡頓現像影響已漸漸削弱,中低階機型只要有2GB/高階手機有3~4GB的RAM容量,基本上就可以擁有良好的操作體驗了。
    想把只當作臨時存放東西的「倉庫」的RAM容量買大一點(6GB),備而不用不好嗎 ? 老子有錢,想要任性點 ,版主也只能一笑置之。不過,版主還是要提醒,好的硬體一定要搭配優化能力較強的手機廠商才能發揮所長。臨時存放東西的「倉庫」變大了,但連接倉庫的通道狹小或是通道上塞滿雜物,倉庫再大也只會成了蚊子倉庫。
    頭文字D 動漫有段情節,劇中藤原拓海的AE86引擎掛掉後改裝性能更強的4AG-E AE101高轉速引擎。雖然4AG-E AE101引擎屬於怪獸級的高速引擎,但缺乏高轉速表及駕馭經驗不足下,藤原拓海剛開始的成績不進反退。目前推出6GB的廠商~ vivo 、Le 、Vernee 、Asus 都不是在手機優化卓著的一線大廠,要想真正體驗6GB RAM帶來的好處建議還是等三星或HTC推出吧!

    #其實古哥很厲害的
    #歡迎分享

  • 硬碟讀取速度變慢 在 熊祖聖 Tsu-Sheng Hsiung - 電影配樂作曲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9-08-11 10:55:30
    有 118 人按讚


    【馬步計畫2.0 用聲音說故事 電影&音效專班 Day 3】

    馬步計畫2.0 今天進行第三天的課程!
    由 熊祖聖 Tsu-Sheng Hsiung - 電影配樂作曲 老師帶領大家進入「管弦樂配樂製作、編曲實務」

    在這堂課程中,老師分享作為一位管弦樂作曲家
    該如何從開案製作的規劃,及作曲時的軟硬體設定、後期出譜等內容

    並且透過過往製作案例說明 Full Orchestra、Chamber Orchestra等不同編制時該注意哪些事項

    其中有幾點內容,不論是想要做管弦樂的配樂家
    或是想在配樂領域上發展的夥伴,都值得記在心裡的內容:

    ----

    ----

    👉首先著重在「作曲」

    相信不少朋友常常是在電腦前,面對MIDI鍵盤時才開始邊試音色邊創作旋律
    如此一來有可能效率會變慢,也可能因為曲子還不完整,而錯過適合的配器與音色

    除了坐在工作桌前才開始發想
    任何地方都是發想作曲的好地點
    例如通勤時反覆聆聽參考音樂,藉此發想旋律主題
    並在作曲時專注將旋律、曲式創作出來
    再開始進行「編曲」挑選適合的配器與音色

    ----

    ----

    👉注重軟硬體的設置,不讓電腦當機綁住你的創作Flow

    做過編曲的朋友,想必CPU、Buffer size滿載
    電腦狂轉彩球等恐怖經驗都曾體會過吧~!
    尤其編寫Orchestra每一軌掛一個音源,將會非常可怕
    因此可針對「硬碟」、「記憶體」、「音源庫」進行以下動作讓電腦省下更多資源:

    1⃣硬碟:
    如果使用多顆SSD硬碟的話
    可以用兩顆磁碟組成磁碟陣列(RAID 0)
    讓硬碟的速度再獲得提升,讀取音源、專案檔將會更快速
    (網路上有許多SSD RAID 0的教學,大家可以多加參考!)

    2⃣記憶體:
    就老師的經驗來說,如果需要編寫Full Orchestra的話
    建議記憶體的容量需達32GB以上
    如果是沒辦法擴充記憶體的電腦如Mac Mini
    直接買到一定的等級才不會有後續疑慮

    3⃣音源庫:
    多數朋友在編曲時,常常是一個音軌就開一個音源庫使用
    但像是音源庫Kontact,一個阜(Port)可以開出16個Channel供其他音軌使用
    假設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使用的音色大致相像
    就可以使用同一個音色接出兩個Channel
    不用開設兩個相同的音源,以節省數十、數百MB的記憶體容量

    ----

    ----

    👉挑戰錄製Live
    如果有機會製作的話,不妨嘗試挑戰錄製Live
    即便一開始只是錄製一個提琴Solo、弦樂四重奏的錄製
    唯有實際跑過錄音流程,了解錄音室訂班等前置流程
    以及如何與錄音師溝通、檢視錄音的素材等等
    才會讓自己累積更多經驗
    在往後需要更大的編制時可以從容面對與製作

    ----
    ----

    老師還分享了很多的觀念與想法
    相信各位學員記住了這些觀念,可以持續挑戰自己
    讓自己更有能力與機會做出更厲害的作品!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