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這篇硬碟備份推薦鄉民發文收入到精華區:因為在硬碟備份推薦這個討論話題中,有許多相關的文章在討論,這篇最有參考價值!作者KawasumiMai (舞ペース)看板Storage_Zone標題[心得] 淺談 備份用硬碟 ...
硬碟備份推薦 在 celine yeh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8-03 12:48:45
「可以分享你們旅遊都帶什麼器材嗎」 「請問第一次拍Vlog推薦的器材?」 這大概是每次開QA一定會被問到翻的問題 其實每次都不知道該怎麼回答這種問題 最後還是回歸一句聽起來像屁話但確實是不變的真理 「沒有最棒的器材,只有最適合你的」 首圖水腫的我在奇萊主峰剛拍完日出,右手拿著 Sony A7...
看到有很多人問過備份時硬碟該怎麼選,其中差別到底在哪邊
這篇大致從幾個面向討論選購的要點
同樣,有誤請指正
***
前言(你所需要事先知道的事情):
1.硬碟是會壞的,不管哪牌哪型號都一樣,沒有貴的硬碟就比較持久這回事。
2.硬碟的保固是不保資料的,滿滿的去空空的回來,還可能成為 陳X希。
3.承2.要救資料的情況通常是不在乎硬碟的,而且價格通常上萬起跳。
4.所謂的備份,是在A跟B放"兩份"一樣的資料,不是把A資料移到"新買"的B去。
關於備份的細節可以參考之前在下的文章 ( #1Jkh77qc ) 關於 資料備份 的二三事
1. 2.5"或3.5" ?
理論上:2.5"受限於體積跟單碟密度,因此同樣的容量下2.5"的硬碟相對精密
因此故障率較高。
實際上:2.5"一開始是專門為了NB設計的,而當初SSD還沒出來之前NB還是得移動
因此2.5"在製作上會更加考慮這一點,反而品質來得更好。
而3.5"的設計一開始就是給不會動的桌機使用,加上體積夠大,結果造成
不斷的CostDown,最後"似乎"變得比2.5還要不耐用。
會考慮2.5"通常是小型主機的考量因素,尤其EUC或AIO等等
但畢竟受限於物理限制,2.5"的容量目前比3.5"要來得低,CP也比較差
所以如果資料量過於龐大,通常就只有3.5"可以選擇
而且2.5"的轉速也有限制(主要是溫控),因此效能也會有差別
如果沒有考量其他因素,3.5"應該會是比較好的選擇
至於耐用度,反正不管哪一種,多備份才是不二法門。
2. 內接 或 外接?
恕在下直言,很多人會選擇買外接硬碟的原因
不外乎懶得拆或不會拆機殼,想要買回來接著就可以用了這樣。
首先先比較一下各介面上的理論速度:
SATA2 (3 Gbps) SATA3 (6 Gbps)
USB2 (480 Mbps) USB3 (5 Gbps)
理論上,SATA3比USB3還是要來的快一些,雖然實際上可能沒有那麼有感
但那前提是買到USB3的外接硬碟,且有夠多插孔的時候
如果外接硬碟數量一多,勢必要進行替換或將就於USB2的插孔
這時候全部弄成SATA3還是來得省事些
況且,外面掛了一堆硬碟,就要擔心撞到碰到,使用上也是很不自在
通常會買外接的情況,除了攜帶性以外,就是體積的部分
這其中的差異除了前面2.5跟3.5的差異之外,還有外部電源/OEM/可拆性要考量
外部電源的部分,3.5"的外接硬碟是需要帶變壓器的,2.5"則看情況
相對於SATA已經有電源配置的情況,是有些麻煩的。
OEM的部分,內接的硬碟廠牌通常一番兩瞪眼,但外接內部的硬碟廠牌不一定保證
就好比套裝電腦跟自組的品質跟價格一樣,為何外接硬碟總是比內接+外接盒便宜
這其中道理應該很多人了解。次級品或買到綠標等耐久度沒想像中高的情況是常有
可拆性的部分,外接硬碟購買之前,最好查一下拆解圖看是否為焊死設計。
長時間工作下來,假設使用習慣都不錯,最常損壞的可能是USB轉介卡的部分
這時候如果非焊死設計,保固過後還可以拆解來內接續命
反之如果是焊死設計,大概除了土砲就是沒救了,最慘的是要自行救資料也麻煩
雖然依照個人理論,會需要動到救資料這一步,備份習慣是有需要再檢討的
如果懶得拆機殼,可以選擇買外接式抽取盒(俗稱麵包機)或內接式抽取盒一勞永逸
然而,SATA的設計卻不如USB來得適合多次數插拔
不管買外接式或內接式抽取盒,優點都只是方便維修替換跟除錯
並不代表適合一天到晚對硬碟作插拔
因此如果有以上需求的人,USB可能會變成比SATA還要好的選擇
另外,外接的散熱通常沒有內接好,除非買有風扇型的
但這種設計除了體積,噪音可能也是個問題
此外散熱的部分,重點是對流,而不是對外裸露的面積
因此外接式抽取盒,散熱其實不如內接式來得好
3. 離線 or 上線 ?
很多人會想,到底備份硬碟是要長時間在線或離線比較好?
這部分可能會影響到前面兩個因素,外接or內接,進而影響到要買2.5或3.5吋
這個依照個人使用習慣不同,沒有一定答案
有些人認為,硬碟如此長時間過電是會減少壽命的
然而硬碟如果長時間不過電,其實有可能會有另外的風險
又換個方式想,其實就跟光碟一樣,沒有一陣子拿出來讀,怎麼知道這光碟是否可用
另外依照備份次數
有些人認為只要一個月去排程一次就好,多接只是浪費電
但有些人則比較在意最慘情況損失長達一個月的進度
或者擔心一個月一次的備份容易被遺漏,而作了隨時備份的排程
變成不管內接或外接,都保持隨時在線
最後結果就是少了很多插孔,非常不方便
關於這一點,也許要先仔細思考一下自己的習慣如何
還有就是,資料的類型如何,接受損失多久的資料變更進度
4. PMR or SMR?
最近由於容量受限物理限制,所以開始有廠商採用SMR來讓單顆容量往上增加
然而SMR(疊瓦式)有其風險,因此通常會強調適合 冷儲存
所謂冷儲存,顧名思義就是不適合一天到晚修改,而是大量存放固定的資料
對於這種情況來說,單顆容量上升是方便的,反之就不太適合買SMR的硬碟
可能會影響效能甚至耐久度
然而也不是說SMR不能買,但換言之使用習慣要改
不管PMR或SMR,其實都是HDD,因此只有備份兩顆以上才能確保多一層保障
至於使用方式可以搭配小容量HDD或SSD,進行長時間的變更
等到整理資料時再大量的把資料給替換過去SMR的大硬碟,並同時再作一次鏡射
***
結論
1. 什麼大小的硬碟並無差別,看自己的喜好/環境/資料量取捨
剩下的,就是備份的問題
2. 如果習慣隨時在線,並時常修改備份的,建議還是內接比較划算且穩定
有機殼拆解問題可以買抽取盒一勞永逸
否則放著一堆SATA3的孔不插,卻少了很多USB3的孔,很不方便
3. 反之如果實在不喜歡硬碟隨時在線,或有時常插拔的需求,建議還是USB3外接比較好
不只在熱插拔上比較穩定,USB介面的設計也比抽取盒來得適合插拔多次
不然SATA插孔一天到晚壞掉,維修也是很頭痛的。
4. 硬碟除了備份多顆重要以外,針對用途分門別類也是重點
不能買了個2.5"期待他有高效能或大容量,買了個3.5"又期待他有攜帶性或免插電
買了個外接希望他不會有碰撞風險或散熱好,買了個內接又希望他好替換方便裝
買了個SSD希望他大容量,買了個HDD希望他速度快不怕撞
如果你有以上疑問,買兩顆不同類型應付各自狀況,就對了
就好比SSD當系統,HDD塞大量資料一樣
***
個人私心主觀看法:
能買內接還是買內接,品牌好控管,容量CP也比較高
至於外接不是不要買,但他就是攜帶輕巧用,但不是備份用
有個外接抽取盒讀3.5"內接,跟買外接2.5"硬碟是不同概念
雖然個人還是建議硬碟能在線就在線
除了隨時可備份不會遺忘,又方便監控狀況,不會放了半天結果是壞的都不知道
況且放外面保存又是個問題,變得跟外接一樣風險
外接的硬碟,還是盡量能讓他保持空的就空的
帶出去的資料要家裡留底,回到家裡要盡快同步資料
隨身碟也是,雖然不怕摔,就怕要你格式化
--
「あたしは、ただの人間には興味ありません。
この中に ウサミミ、巨乳、ポニーテール、刀剣使い がいたら、
あたしのところに来なさい!以上。」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5.227.251.60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bs/Storage_Zone/M.1439538693.A.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