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砥的成語有什麼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砥的成語有什麼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砥的成語有什麼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3萬的網紅密絲飄,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有一齣很有名的荒謬劇,叫《等待果陀》。 劇情不複雜,就是兩個人在等待一個叫果陀的人,等呀等的,果陀一直沒來,等待的過程無聊而痛苦,兩個人既想走、又走不了,既想死、又沒有勇氣。 後人解讀這齣劇,有人說果陀意指上帝,有人說果陀是救世主,但總之,整齣戲演示的,是一種等待的未知和痛苦。 等著沒把握,不...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5萬的網紅黃偉民易經講堂,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Wong Wai Man 人間沒有白流的汗!昨夜,維園的六四燭光,仍然照亮香江。 二十九年過去,香港人沒有忘記。八九年六月四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屠殺。 當年,一班關心國運的中國青年,齊集天安門,要求清廉吏治,改革腐敗。但他們被國家的軍隊,開槍屠殺。 在中國大陸,成年人選擇忘記,年輕人在資訊封閉之下...
砥的成語有什麼 在 Chi Hao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10 08:06:34
書法X【名言佳句】X行草。 . 哈囉,各位好🙋🙋🙋 這次行草書所選的是佳句一則🖌 要介紹的是 . 【風雨生信心】 出自蔣經國先生民國六十五年十二月三十一日發表的「逆境堅定力、風雨生信心」演講。此後這句便常受到引用~ . 當時台灣正遭遇中美斷交,石油危機,退出聯合國等等的重大挫折,蔣經國總統以此次演...
-
砥的成語有什麼 在 黃偉民易經講堂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6-05 20:01:34Wong Wai Man
人間沒有白流的汗!昨夜,維園的六四燭光,仍然照亮香江。
二十九年過去,香港人沒有忘記。八九年六月四日,北京天安門廣場的屠殺。
當年,一班關心國運的中國青年,齊集天安門,要求清廉吏治,改革腐敗。但他們被國家的軍隊,開槍屠殺。
在中國大陸,成年人選擇忘記,年輕人在資訊封閉之下,根本不知道這慘劇曾經發生。但香港人,堅持絕不忘記。
同樣是關心社會,香港面對同樣的困局。
服務香港,根據現有制度,像羅冠聰、劉小麗、姚松炎,他們,通過選舉,走入立法會,監察政府。
但他們被DQ!
周庭更被剝奪終身的參選權。
另一邊,憤怒社會不公的青年,官商勾結,貧富懸殊,他們像巴勒斯坦的青年,拿起路上的石塊,投向以色列坦克。
後果是,香港法庭判處他們,入獄四年,和毀了一生的前途。
溫和的,激進的,都沒有出路。
三權合作,要香港的青年,不問世事,只能夠平日去日本,吃自助餐,然後儲首期,買一層劏房,供三十年,再籌措骨灰龕。
政府只容許,我們的下一代被圈養。
他們在社會質疑,維園的燭光,有什麼實質作用?
二十九年,行禮如儀,北京的政權,仍然穩如磐石。
但歷史告訴我們,人間沒有白流的汗。
1986年,台灣有位勇士鄭南榕,抗議當年國民黨政府的軍法統治,計劃由龍山寺,遊行到總統府抗議。但軍警重重包圍,他根本離不開龍山寺。
1989年,他抗議台灣報禁。沒有新聞自由,社會就沒有言論自由,他自焚而死。
他的同志死士,抬著他的棺木,死闖總統府。但軍警圍阻,淒然無功。
三十年後,2016年,台灣大選,蔡英文以無敵姿態,入主總統府,並帶領民進黨奪得立法院多數議席。
她的就職典禮,帶了鄭南榕的照片,走進總統府。
遲了三十年,隔了陰陽,鄭南榕終於走進總統府。
經營大事業的人,不是爭朝夕,是爭春秋的。
微子篇第六章:
長沮、桀溺耦而耕,孔子過之,使子路問津焉。
長沮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曰:為孔丘。
曰:是魯孔丘與?
曰:是也。
曰:是知津矣。
問於桀溺。
桀溺曰:子為誰?
曰:為仲由。
曰:是魯孔丘之徒與?
對曰:然。
曰:滔滔者,天下皆是也,而誰以易之。且而,與其從辟人之士也,豈若從辟世之士哉!
耰而不輟。
子路行以告。
夫子憮然曰:
鳥獸不可與同群,吾非斯人之徒與而誰與?天下有道,丘不與易也。
道家兩位隱士,長沮和桀溺,並肩種田。孔子經過那裡,未知有意還是無意,叫子路去問路。問津,問過江的路口。
問津,是這章的點題。
津,是渡口,以後的成語,指點迷津的出處。
長沮反問子路,你替他趕車的人是誰呀?
這是明知故問,子路答:是我老師孔丘呀!
長沮說:就是魯國那位孔丘?
子路說:是啊!
對方回說:既然是孔丘,他當然知路了,還要向我們問路?
這裡很有趣,子路問的,是道路的路,他刻意答的,是人生的路。
長沮的意思是,這個周遊列國,到處傳道的孔子,連路都不懂走嗎?
子路不得要領,唯有轉頭問桀溺。他反過來問子路,你是什麼人?
子路答:我名仲由。
桀溺說:就是魯國那個孔丘的弟子?
子路說:是呀!
跟著桀溺說,滔滔者,天下皆是也。
滔滔是形容詞,即潮流。潮流一來,海水一漲,浪花滔滔,不管好的,壞的,統統被浪花淹沒了。天下皆是也,意思是這時代,濁浪滔滔,誰可以改變得了?
與其跟一個「避人之士」,不如跟一個「避世之士」!
避人之士指孔子,避開魯國,因魯國政治混亂,自己國家也救不了,為了實行自己的理想,周遊列國。
但人是避不開的。你跟著孔子,這裡不對,又去那裡,其實時代是逃避不了的。
還不如像我們,忘記了目前的世界,忘記了這個時代,種我的田,什麼都不管!
他說到這裡,再不說話,拿起鋤頭,不停耕他的田。
子路回來報告孔子。
孔子聽了,很不開心,說:
鳥獸不可與同群。
鳥是飛的,獸是走的。
飛的走的,不能擺在一起,那是人各有志。
大家都在憂世,憂這一個時代,問題是兩樣作法。
他們可以丟下這個社會不管,種自己的田,可是我丟不下。
我必須犧牲自己來改變這個時代。
若天下有道,我和他們也沒有分別呀。
這就是儒家中流砥柱的哲學,明知擔子挑不動,都硬要堅持。
血洗天安門已經二十九年了,北京政權,不但沒有悔意,而且愈趨強硬。但一班香港人,堅持這一點燭光。
維園的燭火,不單是悼念,那還是抗議。
你愛權勢人民幣,我愛古道照顏色。
#維園六四 #中共政權 #八九民運 #血洗天安門
2018年6月5日星期二下午5:00
你的收看、訂閱、讚好,便是對「易經講堂」的支持,謝謝。
砥的成語有什麼 在 密絲飄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有一齣很有名的荒謬劇,叫《等待果陀》。
劇情不複雜,就是兩個人在等待一個叫果陀的人,等呀等的,果陀一直沒來,等待的過程無聊而痛苦,兩個人既想走、又走不了,既想死、又沒有勇氣。
後人解讀這齣劇,有人說果陀意指上帝,有人說果陀是救世主,但總之,整齣戲演示的,是一種等待的未知和痛苦。
等著沒把握,不等又怕錯過,等待成功也一樣。
張愛玲有句名言是這麼說的:「出名要趁早」,因為少年得志就是爽。就像古時科舉,二十歲高中進士,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是繁花似錦的痛快,可若是六十歲才中進士,痛哭流涕之時更多的是悲愴。
那種悲愴與其說是得償宿願,更像是一種沉冤得雪,人在等待的煎熬中是會忘記自己的初心的,其實一開始,出人頭地可能不是我們的目的,我們僅僅是想對得起自己而已,可是你看著那些不如你的人飛黃騰達了、看著那些落後你的人趕超上來了,就像是走在路上人人都在跑,你也不由自主的跟著跑了起來,然後氣喘吁吁、終將上氣不接下氣,到了這種程度時,「贏」成為最顯著的目的,如若輸了,豈不是白白流汗?
可是最壞的結果,不過是大器晚成而已。
這本書的每一則故事,就像是在提醒奮力奔跑的人也不忘欣賞沿途風景一樣。等待可以是痛苦的,但也可以是個砥礪心志的過程,彷彿揉麵似的,一顆心被敲打揉捏,然後時窮節乃見,比如說,看見身邊的人一波一波的成功了,是忌妒還是從中學習?比如說,看見早早就出名的人沒落了,是幸災樂禍還是從中汲取教訓?同樣是等待,有的人度秒如年,也有些人懂得排遣。
等待的人,都有一顆敏感的心,看見別人的遭遇,最終都會回想到自身狀況,而我們,便能從中得到一點什麼,撫慰焦急的心。
-
話說贈書活動又來惹,繼續不為難大家,想要抽書的請回答+1就可以惹~
忘了說,時間到下星期一結束,僅限台澎金馬噢~
《最壞的結局不過是大器晚成》|王宇昆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70212
砥的成語有什麼 在 知史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二桃殺三士是什麼故事?晏子兵不血刃乾掉己方三員大將|知史百家
歷史春秋網
二桃殺三士是中國古代一則歷史故事,最早記載於《晏子春秋》,後演變成成語,表示用計謀殺人。
典故出自於《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十四》。根據原文所述,春秋時代齊景公帳下有三員大將: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戰功彪炳,但也因此恃功而驕,晏子為避免造成未來可能的禍害,建議齊景公早日消除禍患。
晏子設了一個局:讓齊景公把三位勇士請來,要賞賜他們三位兩顆珍貴的桃子;而三個人無法平分兩顆桃子,晏子便提出協調辦法——三人比功勞,功勞大的就可以取一顆桃。公孫接與田開疆都先報出他們自己的功績,分別各拿了一個桃子。這時,古冶子認為自己功勞更大,氣得拔劍指責前二者;而公孫接與田開疆聽到古冶子報出自己的功勞之後,也自覺不如,羞愧之餘便將桃子讓出並自盡。儘管如此,古冶子卻對先前羞辱別人吹捧自己以及讓別人為自己犧牲的醜態感到羞恥,因此也拔劍自刎——就這樣,只靠著兩顆桃子,兵不血刃地去掉三個威脅。
後人以二桃殺三士一詞表示「運用計謀殺人」的涵義;但在《晏子春秋》的原文之中,還可以發現一些古代權力分配與君王殺功臣的斧鑿。該故事在秦漢時期就已廣為流傳,漢代的畫像材料中常能看到此故事場景。漢代樂府詩《梁父吟》抒發了對三位勇士犧牲的感嘆,對晏子的權謀也稍稍做了諷刺。《喻世明言》也有一章講述此故事。
成語典故
典源
《晏子春秋·內篇·諫下第二》:
景公養勇士三人無君之義晏子諫第二十四
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事景公,以勇力搏虎聞。晏子過而趨,三子者不起。
晏子入見公曰:「臣聞明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有君臣之義,下有長率之倫,內可以禁暴,外可以威敵,上利其功,下服其勇,故尊其位,重其祿。今君之蓄勇力之士也,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此危國之器也,不若去之。」
公曰:「三子者,搏之恐不得,刺之恐不中也。」
晏子曰:「此皆力攻勍敵之人也,無長幼之禮。」因請公使人少饋之二桃,曰:「三子何不計功而食桃?」
公孫接仰天而嘆曰:「晏子,智人也!夫使公之計吾功者,不受桃,是無勇也,士眾而桃寡,何不計功而食桃矣。接一搏猏而再搏乳虎,若接之功,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田開疆曰:「吾仗兵而卻三軍者再,若開疆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援桃而起。
古冶子曰:「吾嘗從君濟於河,黿銜左驂以入砥柱之流。當是時也,冶少不能游,潛行逆流百步,順流九里,得黿而殺之,左操驂尾,右挈黿頭,鶴躍而出。津人皆曰:‘河伯也!’若冶視之,則大黿之首。若冶之功,亦可以食桃而無與人同矣。二子何不反桃!」抽劍而起。
公孫接、田開疆曰:「吾勇不子若,功不子逮,取桃不讓,是貪也;然而不死,無勇也。」皆反其桃,挈領而死。
古冶子曰:「二子死之,冶獨生之,不仁;恥人以言,而誇其聲,不義;恨乎所行,不死,無勇。雖然,二子同桃而節,冶專其桃而宜。」亦反其桃,挈領而死。
使者復曰:「已死矣。」公殮之以服,葬之以士禮焉。
相關故事
版本一:那是齊景公時期。齊景公已經是晏子服務的第三個國君了。此時的晏子經過多年的官場摸爬滾打,在齊國的地位是相當的鞏固。
當時齊國有三位著名的勇士: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他們人人武藝高強,勇氣蓋世,為國家立下了赫赫功勞,儼然是齊國武將裡的明星。這三人意氣相投,結為異姓兄弟,彼此互壯聲勢。由於自恃武藝高,功勞大,他們非常驕橫,不把別的官員放在眼裡,甚至對晏子也不夠尊敬。
晏子是看在眼裡,憂在心裡。這些莽夫如果勢力越來越大可不是好事啊,他們可不講究什麼禮儀倫法,將來出什麼禍患就不好了。晏子拜見齊景公,把心裡想法一說,齊景公雖然覺得除去三位勇將未免可惜,可是晏子的話也有道理,而且晏子那時太有權威了,齊景公也不好駁人家的面子:「得,您老就看著辦吧!」
晏子準備停當後,由齊景公宣來三位猛將,說要賞賜他們。
三人聽說國君有賞,當然興沖沖地前來。到了殿前,卻看見案上有一個華麗的金盤,盤子裡是兩個嬌豔欲滴的大桃子,一陣芬香撲鼻而來。三個勇士頓時流下了口水。晏子不慌不忙地對他們說:「三位都是國家棟樑、鋼鐵衛士。這宮廷後院新引進了一棵優良桃樹,國君要請您們品嚐這一次結的桃子。可是現在熟透的只有兩個,就請將軍們根據自己的功勞來分這兩個桃子吧。」晏子露出一副很為難的樣子。
三將中,公孫接是個急性子,搶先發言了:「想當年我曾在密林捕殺野豬,也曾在山中搏殺猛虎,密林的樹木和山間的風聲都銘記著我的勇猛,我還得不到一個桃子嗎?」
說完他上前大大方方取了一個桃子。
田開疆也不甘示弱,第二個表白:「真的勇士,能夠擊潰來犯的強敵。我老田曾兩次領兵作戰,在紛飛的戰火中擊敗敵軍,捍衛齊國的尊嚴,守護齊國的人民,這樣子還不配享受一個桃子嗎?」他自信地上前取過第二個桃子。
古冶子因為不好意思太爭先,客氣了一下,不料一眨眼桃子就沒了,怒火頓時燃燒他的臉龐,「你們殺過虎,殺過人,夠勇猛了。可是要知道俺當年守護國君渡黃河,途中河水裡突然冒出一隻大鱉,一口咬住國君的馬車,拖入河水中,別人都嚇蒙了,唯獨俺為了讓國君安心,躍入水中,與這個龐大的鱉怪纏鬥。為了追殺它,我游出九里之遙,一番激戰要了它的鱉命。最後我浮出水面,一手握著割下來的鱉頭,一手拉著國君的坐騎,當時大船上的人都嚇呆了,以為河神顯聖,那其實是我。沒人以為我會活著回來。像我這樣,是勇敢不如你們,還是功勞不如你們呢?可是桃子卻沒了!」「哐啷」一聲,他拔出自己的寶劍,劍鋒閃著凜凜的寒光。前兩人聽後,不由得滿臉羞愧,「論勇猛,古冶子在水中搏殺半日之久,我們趕不上;論功勞,古冶子護衛國君的安全,我們也不如。可是我們卻把桃子先搶奪下來,讓真正大功的人一無所有,這是品行的問題啊,暴露了我的貪婪、無恥。」兩個自恃甚高的人物,看重自己的榮譽,比生命還重要。此時自覺做了無恥的事,便羞愧難當,於是立刻拔出寶劍自刎!兩股鮮血,瞬間便染紅了齊國的宮殿。
古冶子看到地上的兩具屍體,大驚之餘,也開始痛悔:「我們本是朋友,可是為了一個桃子,他們死了,我還活著,這就是無仁;我用話語來吹捧自己,羞辱朋友,這是無義;覺得自己做了錯事,感到悔恨,卻又不敢去死,這是無勇。我這樣一個三無的人,還有臉面成為齊國的大將嗎?」於是他也自刎而死。
景公的使者回覆說:「他們三個人都死了。」景公派人給他們穿好衣服,放進棺材,按照勇士的葬禮埋葬了他們。
區區兩個桃子,頃刻間讓三位猛將都倒在血泊之中,齊景公也有些傷懷。他下令將他們葬在一起。漢代畫像的歷史故事裡,就刻畫有「二桃殺三士」的故事畫像。常見的二桃殺三士內容是三士各手持一劍,其中一人面前放置豆,豆中放兩隻桃子,旁邊站立晏子、齊景公和大臣等。但也有簡約型的「二桃殺三士」畫像,畫面中只刻三士自殺的場景,而把豆和桃子省略。
版本二:話說齊國有了晏嬰(晏子)為相,齊景公也就有了恢復齊桓公時期的霸業的雄心,但是時間一長,這位好高騖遠的國君就熬不住了。他想通過豢養一批勇士的辦法來建立自己的武功。當時,齊景公豢養了三個勇士:一個叫田開疆,一個叫公孫接,一個叫古冶子,號稱「齊國三傑」。
這三個人個個勇猛異常,力能搏虎,深受齊景公的寵愛;他們恃寵自傲,為所欲為。這時齊國田氏的勢力越來越大,曾經聯合國內幾家大貴族,打敗了掌握實權的欒氏和高氏。田氏家族勢力的提高,直接威脅著國君的統治。而田開疆正屬於田氏一族,晏嬰很擔心「三傑」為田氏效力,危害國家,便勸齊景公除掉這三個「上無君臣之義,下無長率之倫,內不以禁暴,外不可威敵」的勇士。齊景公擔心「搏之恐不得,制之恐不中」。晏嬰決定伺機智殺這三勇士。
一天,魯昭公訪問齊國,齊景公設宴款待。魯國由叔孫蠟執禮儀,齊國由晏嬰執禮儀,君臣四人坐在堂上,「三傑」佩劍立於堂下,態度十分傲慢。晏嬰心生一計,決定乘機除掉他們。當兩位君主酒至半酣時,晏嬰說:「園中金桃已經熟了,摘幾個請二位國君嘗嘗鮮吧?」齊景公大悅,傳令派人去摘。晏嬰忙說:「金桃很難得,還是臣親自去吧。」不一會兒,晏嬰領著園吏,端著玉盤獻上六個桃子。眾人一見,只見盤子裡放著的六個桃子,個個碩大新鮮,桃紅似火,香氣撲鼻,令人垂涎。齊景公問:「就結這幾個嗎?」晏嬰說:「還有幾個沒太熟,只摘了這六個。」說完恭恭敬敬地獻給魯昭公。齊景公一人一個金桃。魯昭公邊吃邊誇獎桃味甘美。齊景公說:「這桃子實在難得,叔孫大夫天下聞名,當吃一個。」叔孫諾謙讓道:「我哪裡趕得上晏相國呢?相國內修國政,外服諸侯,功勞最大,這個桃應該他吃。」齊景公見二人爭執不下,便說:「既然二位謙讓,那就每人飲酒一杯,食桃一個吧!」兩位大臣謝過齊景公,把桃吃了。
二天,這時,盤中還剩有兩個桃子。晏嬰說道:「請君王傳令群臣,誰的功勞大,誰就吃桃,如何?」齊景公自然明白晏嬰的意圖,於是傳令下去。
三勇士而賜二桃,故意少其一。不足則爭,因使其計功而食桃,意味著功大者得食桃,功小者不得吃. 三勇士各言其功,都自認為功大無比。
果然,公孫接率先走了過來,拍著胸膛說:「有一次我陪大王打獵,突然從林中躥出一頭猛虎,是我沖上去,用盡平生之力將虎打死,救了國君。如此大功,還不應該吃個金桃嗎?」晏嬰說:「冒死救主,功比泰山,可賜酒一杯,桃一個。」公孫接飲酒食桃,站在一旁,十分得意。
古冶子見狀,厲聲喝道:「打死一隻老虎有什麼稀奇!當年我送國君過黃河時,一隻大黿興風作浪,咬住了國君的馬腿,一下子把馬拖到急流中去了。是我跳進洶湧的河中,捨命殺死了大黿,保住了國君的性命。像這樣的功勞,該不該吃個桃子?」齊景公說:「當時黃河波濤洶湧,要不是將軍斬黿除怪,我的命早就沒了。這是蓋世奇功,理應吃桃。」晏嬰忙把剩下的一個桃子送給了古冶子。
一旁的田開疆眼看桃子分完了,急得大喊大叫:「當年我奉命討伐徐國,捨生入死,斬其名將,俘虜徐兵五千餘人,嚇得徐國國君俯首稱臣,就連鄰近的郯國和莒國也望風歸附。如此大功,難道就不能吃個桃子嗎?」晏嬰忙說:「田將軍的功勞當然高出公孫接和古冶子二位,然而桃子已經沒有了,只好等樹上的金桃熟了,再請您嘗了。先喝酒吧。」田開疆手按劍把,氣呼呼地說:「打虎、殺黿有什麼了不起。我南徵北戰,出生入死,反而吃不到桃子,在兩位國君面前受到這樣的羞辱,我還有什麼面目站在朝廷之上呢?」說罷,竟揮劍自刎了。公孫接大驚,也拔出劍來,說道:「我因小功而吃桃,田將軍功大倒吃不到。我還有什麼臉面活在世上?」 說罷也自殺了;古冶子更沈不住氣了,大喊道:「我們三人結為兄弟,誓同生死,親如骨肉,如今他倆已死,我還苟活,於心何安?」說完,也拔劍自刎了。
魯昭公目睹此景,無限惋惜,半天才站起身來說道:「我聽說這三位將軍都有萬夫不當之勇,可惜為了一個桃子都死了。」齊景公長嘆了一聲,沈默不語。這時,晏嬰不慌不忙地說:「他們都是有勇無謀的匹夫。智勇雙全、足當將相之任的,我國就有數十人,這等武夫莽漢,那就更多了。少幾個這樣的人也沒什麼了不起,各位不必介意,請繼續飲酒吧!」
晏嬰料到二桃賞賜三勇士,他們必然不會遵照齊景公之命,「計功而食桃」,而是「無長幼之禮」,炫耀己功而搶桃。勇士相爭,必以兵劍。不出晏嬰所料,田開疆和公孫接都爭先恐後「援桃而起」,都自以為武功蓋世,「無與人同矣」;古治子也自以為其勇猛超過田開疆和公孫接,但是桃已被他們搶佔,於是拔劍而起,要求他們交出二桃。看來紛爭已起,解決問題的方式或以刀兵相見,殺個你死我活,或交桃受辱,而辱為勇士最大的忌諱,如此必然以死免辱。以辱致人於死,則辱人者為不仁不義,不仁不義又甚於受辱,那麼,辱人者又有何臉面活在世上?可以說,不管用哪種方式解決,三勇士都難免一死。
三士之死,雖屬悲壯,但是他們居功自恃,甚至被人作為陰謀篡位的工具加以利用。四肢短小的晏嬰伺機使巧,兵不血刃,不費吹灰之力,終以二桃殺死三個力可拔山的勇士,消除政治隱患,其智慧也卻非尋常,但是手段也太陰險毒辣了。
《二桃殺三士》這個典故是放在「剷除權臣」這一篇系來說的,主要是寫了晏子如何運用計謀(心理學)而殺掉了三個居功自傲的謀逆之臣。微不足道的桃子,被賦予了無尚榮譽象徵。二桃為三士所分,以最小的代價,造成了最大程度的客觀和主觀意義上的不平等,使得二枚桃子由繞指柔化為百煉鋼,五步之內,足以奪人性命,也就不足為奇了。
成語鑑賞
這則成語故事最打動人的,是三位勇士的「君子之風」。晏子本想利用的三人恃才傲物的弱點,讓彼此相互爭功,離間人心,從而削弱他們的政治威脅,並沒有想到他們會捨生取義,有如此君子風度。他們開始時比較驕傲,都看重自己的事功。是古冶子的一番話讓另二人感到了羞恥,當他們覺得自己做錯事情時,寧願用生命去彌補恥辱,這是一種很高貴的精神。古冶子後來的舉動同樣如此。所以他們自刎之後,無論是晏子還是君王,都有悲切之意,為穩定朝野,反錯殺了三位大義將才。
(本文由「歷史春秋網」授權「知史」轉載繁體字版,特此鳴謝。)
網站簡介:
歷史春秋網(www.lishichunqiu.com)成立於2010年6月,是一個以歷史為核心的文化資訊門戶網站,提供中國古代歷史、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醫養生、書畫藝術、古董收藏、宗教哲學等內容。致力於傳承國學經典,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砥的成語有什麼 在 蕪菁雜誌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好久沒有提到郭台銘這個人了。最近聽聞韓粉圈子裡面有種說法,說中國政府即將凍結郭台銘資產,並且要求國營金融機構向郭台銘催債。關於郭台銘資產被凍,消息來源是否妥當,不得而知;但是富士康在中國的處境愈來愈艱難,這是事實。
韓粉下的結論是,郭台銘會因此「走向台獨路線」,所以國民黨追隨者應該堅定支持韓國瑜。
韓粉的論點固然可笑至極;從另一個角度看,我的同溫層裡,有很大一批華獨派與柯粉,對郭台銘會有期待,認為郭台銘是「正統中華民國」的中流砥柱,台灣的主權可以透過郭台銘的「正統中華民國」路線維持住。
我不太同意這種想法。
▪️ ▪️ ▪️
打岔一下,這裡再講一個《戰國策》裡的小故事。
楚齊燕韓趙魏六國,組成抗秦的合縱聯盟。趙國派遣使者魏加去楚國探聽意向。
魏加問楚國令尹(相當於宰相)春申君:「楚國決定好帶兵的大將沒有?」
春申君:「有的,我們打算指派臨武君(當時楚國的貴族,姓名不詳)當大將。」
魏加:「嗯…這…我拿射箭打個比方吧!故事是這樣的…」
「有一天,魏國的神射手更羸,和魏王站在王宮的高台下。更羸對魏王說:他不用箭,拉空弓就可以把天上的飛雁射下來。」
「魏王半信半疑,問道:真有這麼高超的射術?」
「過沒多久,有一群雁從王宮上空飛過。更羸拉滿空弓,再放掉,沒想到真有一隻雁墜了下來。魏王大感驚奇,問他怎麼辦到的?」
「更羸說:因為我知道這隻雁有創傷。」
「魏王問他怎麼知道的。更羸說,我見到這隻雁飛得特別慢,還發出悲鳴聲。飛得慢,是因為牠身上的舊傷還在痛;發出悲鳴,是因為牠一直跟不上朋友的腳步。」
「現在我只是拉個弓弦嚇嚇牠,牠就急得往上竄,結果舊傷復發,身體不支就掉了下來。」
講完故事,魏加言歸正傳:「臨武君之前曾經帶領楚軍,被秦國殺得大敗,心裡肯定還有除不掉的陰影。這會影響到他在戰場上的心態,所以我認為,臨武君不大適合當抗秦的總大將。」
這則故事,也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驚弓之鳥」這句成語的典故出處。
▪️ ▪️ ▪️
回到郭台銘的話題。雖然離開國民黨的郭台銘,要回到總統賽局裡的機會更加緲茫,但郭還是一直蓄積著自己的政治能量,儼然正統中華民國的「華獨派」的掌門人。
但我認為,郭台銘並不能掌著青天白日滿地紅的大旗,成為維護台灣主權的旗手。
並不是「中華民國」這個符碼不管用,而是郭台銘的思想有侷限。有三個元素,在制約著郭的思維模式,使得郭無法成為適合台灣的領導者:第一,是他與富士康被中國押作人質的創傷;第二,是他無法擺脫過去在中國靠著代工經濟揚名立萬的成功經驗;第三,是他甩不掉與生俱來的中華民族主義的烙印。
就像《戰國策》故事中那隻受了舊傷的大雁,郭台銘在這次外商退潮中,是最逃不掉的。在「電子五哥」相繼減碼中國、回流台灣、加碼其它國家的浪潮中,富士康顯得步履蹣跚、受傷慘重。這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富士康太過於家大業大,又太過於倚賴中國,自然要比別人慢半拍。富士康的困境、經營權被奪的創傷,將成為郭台銘極大的心理陰影。
在此之餘,郭董無法擺脫過去的成功經驗。富士康的成功,高度倚賴在人治中國的官商配合結構,在土地取得、環保、勞動條件、稅制、基礎建設等層層面面,都獲得了莫大的配合。但是,這樣的模式顯然不見得適用其它國家,例如美國;這樣的模式顯然也不適用於現在的台灣。很多人惑於郭台銘的首富威望,覺得他在經濟政策上的發言都是對的,但細一思量,會發現他所說的大多還是過去親中菁英藍的那一套,用政治公關的手法重新包裝一遍而已,並無新意。
最後,是郭董與生俱來的中華民族主義烙印。我無意針對郭董的血統作文章,但民族主義,在那個世代、那個出身的人,因為作為逃難來台的第一或第二代,必須用中華民族主義來武裝自己、打造自己的歸屬感。就像DNA一樣深入細胞,這是對他思考模式最大的制約。所以,郭董雖然在選台灣的總統,政策論述卻甩不脫兩岸共圖民族復興的框架;並不是說郭董不愛台灣,而是他摻雜了太多中華元素,而無法純然由台灣的立場來思考。
《戰國策》裡的大雁,會從空中摔下來,並不是因為弓箭的力量,而是因為牠自己的創傷與急著趕上同伴的心態,在制約牠,讓牠無法靜下心來慢慢飛行,而栽了下來。
而「富士康危機」、「中國成功經驗」和「中華民族主義」這三道思維模式的緊箍咒,會讓郭台銘的思考受到制約。雁會驚嚇於弓弦而打亂飛行步調,郭也會驚嚇於中國的文攻武嚇而打亂政治判斷。雁會執著於跟上同伴而無法估量自己的體力,郭也會執著於振興中華民族而無法理解台灣的需要。
我記得非主流歷史學家劉仲敬說過,郭的思維模式類似中共建政初期的所謂「愛國資本家」。這些人在社會上是成功而有錢的人,然而,他們甩不脫自己「政商合一」的成功經驗,還有「以實業振興中國」這種莫名的理想,結果就是被流氓中共政權當作提款機,予取予求,連手上的事業都被以「公私合營」的名義巧取豪奪,不幸的還可能在文革期間被鬥垮鬥死(像北京同仁堂的樂松生)。
流氓中共政權,正是英明一世的愛國資本家,最大的天敵、剋星。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從《戰國策》的寓言故事聯想,認為郭董無法成為一個好的台灣領導人的原因。
(圖片來源:奇摩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