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研究計畫書科技部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研究計畫書科技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研究計畫書科技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研究計畫書科技部產品中有15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陳宜民教授,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涉及1400名教師、近兩萬名學生權益的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合併案,將於明年2月1日正式生效,這所足以跟第一學府台大相抗衡的「超級大學」,背後利益驚人,校長人選也備受矚目,攤開遴選委員名單「一片綠油油」,尤其被傳為李遠哲的影響力也在其中。 合校主攻醫療科技 和台大互別苗頭 陽明、交大多年來斷斷續續結緣...

  • 研究計畫書科技部 在 陳宜民教授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1-21 15:01:12
    有 513 人按讚

    涉及1400名教師、近兩萬名學生權益的陽明大學與交通大學合併案,將於明年2月1日正式生效,這所足以跟第一學府台大相抗衡的「超級大學」,背後利益驚人,校長人選也備受矚目,攤開遴選委員名單「一片綠油油」,尤其被傳為李遠哲的影響力也在其中。

    合校主攻醫療科技 和台大互別苗頭
    陽明、交大多年來斷斷續續結緣合校,2018年重啟,去年9月正式透過兩校校務會議通過合校計畫書,合併案於今年8月12日獲得行政院和教育部同意,明年2月1日起合併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合併後學生達1.7萬餘人,教師約1400人,校地139公頃。

    陽明交大初期將有19個學院、6個新設研究中心、1個附設醫院,分布於9個校區。而目前台大則有11個學院,3個專業學院,56個學系,134個研究所,學生人數約3萬2000人,教師2000多人。

    合校後的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將結合陽明及交大的強項,短期以共同發展AI在醫療的應用、遠距醫療、醫療機器人、物聯網與穿戴式裝置以及區塊鏈生醫Eco-system等策略為主。兩所學校與主管機關教育部支持合併的理由非常明確:「BioICT(生醫電資訊)」與「智慧醫療」是未來趨勢。

    校長遴選會 包含官派與兩校代表
    根據大學法規定,「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屬於「新設合併」學校,所以首任校長由教育部組織遴選小組直接選聘,目前遴選小組共有21名遴選委員,教育部指派3名代表,包括教育部次長劉孟奇、成大校長蘇慧貞及科技部前部長楊弘敦。

    另外陽明與交大則各推派9人,包括國衛院長梁賡義、教育部前部長曾志朗、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研華科技董事長劉克振等人。

    曾被影射李遠哲愛徒 周美吟受矚目
    由於醫界與綠營關係向來密切,更成為綠營必爭之地。攤開遴選委員名單可以說是「綠油油」,據了解,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周美吟,當初台大校長遴選時,周美吟就被影射為李遠哲的愛徒,因此入選8位候選人之一。管中閔獲選台大校長遲遲無法上任,李遠哲也曾被指為關鍵因素。

    2016年中研院院長廖俊智指派周美吟接任副院長時,也曾外傳因李遠哲才有這項人事安排。李遠哲當時則多次強調,他跟周美吟沒有外傳的師徒關係,甚至說自己「難道是黑道大哥嗎?」

    多位蔡政府官員入列 掌握大半勢力
    而楊弘敦跟梁賡義(陽明大學前校長)都是蔡政府前任或是現任官員,可說已經掌握大半勢力,梁賡義也是上一屆台大校長遴選委員。

    在生技界有重要影響力的張鴻仁,也是這次的遴選委員之一。張鴻仁曾任健保局總經理,前副總統陳建仁擔任衛生署長時,找來張鴻仁任副署長,之後因健保紛爭請辭,兩人曾先後受教於台灣公共衛生之父陳拱北門下。

    郭旭崧和張鴻仁,同為陽明大學醫學系同學,兩人相識超過45年。張鴻仁也是上一次陽明校長遴選委員會的召集人。

    有陽明校友透露,這次的遴選委員名單可看出綠營的運作,因為兩校合校後,背後存在巨大利益。現在連政大都要加入台聯大系統,「這是多麼大的學閥集合」,希望教育回歸教育,不該沾染政治,破壞教育體制。

    陽明校方表示,扣處教育部三位代表,其他遴選委員是兩校的校務會議一票一票選出來,兩校對等,所以各選出一半。

    介入學界非首次 管案還歷歷在目
    其實「綠手」伸入大學校長遴選已不是第一次。台大校長遴選拔管案就是近年最鮮明的例子,教育部當時以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曾擔任台哥大獨董,與同公司董事、遴選委員蔡明興有利益未迴避疑慮為由卡管,然而同時間發生的陽明大學校長遴選,也出現遴選委員張鴻仁投票給自家獨董郭旭崧,但教育部卻放過陽明,遭質疑教育部根本是兩套標準。

  • 研究計畫書科技部 在 高虹安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0-17 19:35:00
    有 790 人按讚

    上次虹安和大家聊到「#質詢最怕遇到什麼」,也用 #原民會 質詢影片做為實際範例 (複習由此去 ➡️ https://www.facebook.com/watch/?v=361818641631301) ,獲得許多朋友好評,希望多分享國會質詢實況,也讓大家多瞭解,為何立委質詢總是忍不住語速較快、或打斷官員,只因一分一秒都無比珍貴 😂

    這次分享的質詢影片,就不像上一次的原民會主委,答非所問、又卡關在台上沈默、最怕空氣突然安靜。這一次的科技部質詢,官員們相當踴躍,紛紛搶麥回答,採用的是一種「亂槍打鳥,總會打到一隻」的戰略,但答詢不精準的結果,只讓人更加懷疑,到底這麼多錢的計畫是在做什麼呢?
    但值得令人稱許的是,當天科技部立刻針對質詢中提出的問題,發出檢討聲明,並責成兩天內改善,部長這種迅速承諾立刻改善的態度,也值得肯定。

    🤔🤔🤔 就讓我們看下去... 🤔🤔🤔

    本週三教育文化委員會邀請科技部,議程為明年度預算審查,虹安針對組改議題以及預算編列等議題向 #吳政忠部長 提出質詢。但官員先是對計畫預算具體執行內容交代不清,又將今年度根本沒有執行的交流活動列為年度施政成果之中。不禁讓人擔憂科技部在撰寫預算和年度成果報告的時候,是否真的知道本部的具體業務成果和未來施政方向?

    虹安首先詢問詢問科技部長,對於近日傳聞甚多的科技部組改規劃,是否有具體進度與方向?其中官方對於 #數位發展部 的組改方向諱莫如深,外界也只能從零散的訊息中了解政府的規劃。另一傳聞則是,近日亦傳出科技部將改組為 #科技發展委員會,虹安認為外界要求的不多,希望單純由專責組織,提供合理的法規環境,以有效率地解決產學遭遇的難題。吳部長則回應,國發會也是委員會架構的二級機關,同樣掌管國家重要預算的分配,也仍能正常發揮功能。

    重頭戲是針對 110年行政院國家科學技術發展基金編列以「#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為主的綠能科技聯合研發計畫2.2億元、數據智慧應用科技計畫1億元兩個項目,虹安詢問其中 #數據智慧應用 究竟是「收集什麼數據?做什麼智慧應用?」。短短兩分鐘內,先有國研院院長表示是醫療AI的Design Thinking、環境建置、資訊安全,隨後科技部長又回答無人車,但均無法斬釘截回答出明確的執行方向為何。

    虹安認為,計畫項目名「數據智慧應用科技」,就應先確立為何而戰,也就是應用領域為何?關鍵數據類型為何?收集策略為何?而不是先選定了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的地點,才去框定鉅額預算,卻回答不出來到底要在這個地方做什麼樣的科技?光是科技部預算,兩個計畫加起來總共3億2千萬元,也不是小數目,但提交給立法院的書面報告,和官員的現場答詢,都令人感到相當擔憂。虹安也於質詢後提案要求,科技部一週內向立法院清楚說明,否則將提案凍結或刪減預算。

    最後虹安也詢問到,科技部的書面報告中提到今年度的業務成果項目,包含「#推動兩岸科技交流」項目,並說明今年度的共同研究議題為「#食品安全」。但在今年度兩岸關係緊張與疫情雙重影響下,科技部的具體執行內容為何?結果科技部官員表示,今年度並沒有補助學者互訪,也不曾辦理此研討會,等於完全沒有執行此計畫。根本沒有執行的業務,為什麼還寫在計畫書內說是今年的研究議題?如此業務報告撰寫態度相當不可取,虹安也當場要求科技部檢討改進。科技部也於當日發布新聞稿,坦承預算書所列數字有誤、計畫說明不足以及成果資訊揭露等缺失,並承諾將於二日內提出勘誤和檢討報告。

    科技部積極檢討預算書編製缺失 10/14/2020
    https://www.most.gov.tw/folksonomy/detail/2b5a54e2-541d-449b-8433-64e279967ed8?l=ch

    #報告真的有人看 #國會監督做得到

  • 研究計畫書科技部 在 指傳媒 Fingermedia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5-20 20:03:41
    有 1 人按讚

    【陳伯濤:僑光科大資科系為企業國家培育AI人才】

    【特派記者游勝鈞/台中報導】為迎接AI世代來臨,僑光科技大學資訊科技系於5月20日舉辦畢業專題展,這是學生四年學習成果的展現,專題內容橫跨現在最熱門的人工智慧(AI)、大數據(Big Data)、物聯網(IOT)等主題,學生必須通過歷時三個學期的專題訓練,從計畫書提案、期中報告、期末報告、參加專題競賽,完成畢業專題成果展等不同階段考核,方能取得畢業資格。
      「動手做、做中學,再從中引出學習興趣」,這是僑光資科系相當重視的教學方法。學生表示,剛進學校對於未來要做什麼並沒有想法,但從大一、大二加入實驗室後,經由老師的指導,慢慢地能把抽象的運算思維透過各種運算方法呈現出來,逐漸建立信心。系主任程榮祥表示今年有很多學生在專題展之前,已經有發表論文、參加校際競賽得獎的經驗,甚至通過、執行科技部大專生專題研究計畫,因而選擇要繼續唸研究所,在在顯示僑光資科系紮實的專題訓練,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培養出的學生更受企業青睞,對學生未來就業更有助益。
      僑光科技大學董事長陳伯濤表示,今年資訊科技系畢業專題中有不少組別和類神經網路、人工智慧有關,本校多年來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與電競遊戲領域已經投入大量的資源,配合資科系老師的參與,在專題展中可以看到年輕的學子已經開始有豐碩的成果產出。本校與中部科學園區機器人自造基地攜手成立 AI 創新育才社群,鼓勵青年學子勇於將自己的創意產品化,並由中科機器人自造基地支援專業創客設備以及Nvidia TX2、3D視覺模組、Nvidia DGX STATION 等AI運算設備,協助學生突破資源的限制,產學合作、共同為培育國家AI人才而努力。
      「畢業即就業」一直是僑光科大重視的教育目標,為求協助學生提早為進入職場作好準備,學校每年都會舉辦就業博覽會與就業實習履歷健診。自104年起,資訊科技系的學生,每年都會到友達光電、合盈光電、盈錫精密工業、台中市電腦商業同業公會等知名科技大廠實習,學生實習的薪資都大多介於28000元至36000元之間,有些甚至和正職工程師相同,顯示廠商對僑光資科系學生的肯定。從104年至109年有近250位學生,因為實習期間學習態度良好、認真積極、專業技能佳,因此獲得留任,展現技職教育培育學子的豐碩成果。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