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研究所科系一覽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研究所科系一覽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研究所科系一覽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研究所科系一覽產品中有4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萬的網紅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跨世代女「人」交流|May/劉雨涵講座回顧】 「我好像是一個社會的革命者。」 Mayfit創辦人劉雨涵、知名健身網紅在【跨世代女「人」交流】講座中這樣提到。曾經,作為台大人類學的學生May卻覺得人類學好遙遠,文本中觀察的異文化都看似脫離我們的生活。但隨著浸潤修習不同的課程,May開始感覺到文化...

 同時也有4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750的網紅馬它mata x,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真的是把一年半以來申請碩士的心得都~整理好了!要是我沒有放自己一個長假這些東西應該一輩子都出不來XD 這次的分享,如果有用到舉例我都是統一用【紐約大學整合營銷碩士】為例,雖然大家申請的碩士不同,但其實申請有很多東西都是雷同的,所以相信一定能幫到有需求的大家的,如果有幫助到你的話,很歡迎把影片分享出...

研究所科系一覽 在 離島人|Humans Offshore Podcast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9-03 21:27:34

🏗 聽完週末博堯學長在離島人的分享後,各位設計背景新鮮肝今年有要申請海外研究所嗎? 除了大家都知道的語文能力(通常是英文)和學費與生活費之外,設計相關科系申請研究所時最煩惱的事情應該就是作品集了! 👑 Ling-Li Tseng - Responsive Architecture V.01 | ...

研究所科系一覽 在 Gina環球旅行生活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02 17:47:12

續上一篇台北咖啡廳 這篇要寫的是當天也去的興波咖啡旗艦店 2016 World Barista Championship WBC 世界咖啡師大賽冠軍 慕名而來的人不少 我個人也是當天到了才知道XD 其實我當初是看到一樓裝潢給吸引來的 不得不說除了裝潢吸引我之外 店家的餐點擺盤 先不論好不好吃 視覺上...

研究所科系一覽 在 ??? 政大 | 科系職涯訪談 | 個人成長 | IG經營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8:50:48

環境工程學系 更多科系文章👉 #jin職涯訪談 這次邀請到 @ken.psychology 來跟我們介紹環境工程學系相關的內容 同時也有他選擇繼續就讀相關研究所的原因 為何開始會接觸心理學相關並且創帳號 那我們就繼續看下去吧~ 👉為何會選擇就讀環境工程學系 因為高中時對生物、地球科學、地理科目...

  • 研究所科系一覽 在 百工裡的人類學家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9-24 13:55:23
    有 18 人按讚

    【跨世代女「人」交流|May/劉雨涵講座回顧】

    「我好像是一個社會的革命者。」
    Mayfit創辦人劉雨涵、知名健身網紅在【跨世代女「人」交流】講座中這樣提到。曾經,作為台大人類學的學生May卻覺得人類學好遙遠,文本中觀察的異文化都看似脫離我們的生活。但隨著浸潤修習不同的課程,May開始感覺到文化的範疇十分廣泛。尤其在「民族誌寫作」課堂後,May在大二就開始運用自己和外籍生的相熟,觀察他們不同的生活風格,並加入到自己的寫作之中。在那一刻開始,May意識到,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人類學,人類學其實就在自己身邊。
    在成為健身kol前,May的家庭也抱持較為保守的態度,認為女性讀到高學歷反而可能變成結婚生子的阻礙。高中和大學生活的巨大落差,加上科系中沒有人分享對健身的熱情,May曾經感到無比孤單,只能透過ig作為一個自我展現的小舞台,連結更廣泛的社群。
    原本只是藉由社群網路尋找志同道合的傾訴對象,May在畢業後也考慮過接手家業,抑或出國進修研究所,在遠赴柬埔寨實習後,意識到製造業無法發揮原本的熱情,才回頭成為全職創作者。
    所以,May創作的根基從來就不是金錢,甚至一開始有廠商合作時都十分抗拒,擔心粉絲的眼光和內容的變質,但吸收《第四消費時代》書中所謂「當物質已經過度豐饒,大眾反而需要一個代表性的人物,形塑購物模式」,May發現這其實是一個共享經濟的形式,將我們的物質進行重新的分配。
    同理,當自己出於一顆分享的熱誠之心,業配其實也是一種分享。昭示著所以現在的消費思維已經和過往有很大的不同。


    【在社群經營中尋找社群歸屬感】
    「instagram改變了我的人生」
    IG平台上的形象展演,搭配上指導教授建議下開始的1990年代的網路社群研究,May發現——網紅打破了傳統上對下的資訊傳播,甚至沒有任何的門檻,透過一段照片、影片,可以影響到大量受眾,甚至爭取和其他大平台平等洽談合作的機會。
    同時,may也不諱言,Ig符合行動裝置的設計,也使虛擬的社群交往無孔不入的侵入我們的生活。
    在幾乎無所不在的行動裝置下,ig的舞台又有更多的展演空間,濾鏡的內建、相似的風格等,這個社群已然脫離以往奠基於親友的連結方式,儘管帶來無遠弗屆的影響,但九宮格下的自己也開始變得模糊。
    每個人畢竟都會有對自己不自信,或者因為他人的言論而質疑自己的時段。但May在對自我身分的不斷摸索中,學會藉由回到身體,單純健身、調整飲食,感覺自己在過程中的快樂,學會與現在的自己對話共存。
    在過程中,May也不斷思考什麼是女性的新身份,並希望可以引領更多女性勇敢展現自己。
    正如百工裡的人類學家不斷自問「人類學家還可以是什麼?」,May也不斷思考「網紅還可以做到什麼?」,思考哪些東西是自己應該捍衛的堅持?
    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的研究對象和深耕領域,遑論面對的是你自己的身體和價值。
    所以,當別人用自身的框架和理解質疑時,也不妨用自身的框架回應對方。


    【探詢女性新的身份認同】
    「如果自己不覺得自己值得這份美麗和自信,即使是單一標準的美,都會被流言蜚語輕易擊潰。」
    Ig起源於歐美,所以不少人會追求健身的美麗;但台灣女性比起地域差異,更像是時態的變遷。
    隨著時間的變化,我們審美也會逐漸改變。美到底是什麼樣子?東西方和時代都會不一樣,但沒有一個特定的模樣是不得不去追求的。
    對May而言,美不一定單純是外在,而該要對其所展現的美抱有自信,並進而去認可自己。
    獲取證照、展現出讓人瞠目結舌的表現(引體向上、肌肉量等等),May認為將外界的酸言酸語轉化為女力前進的動力,並在領域中成為佼佼者,可以更有力量的抵抗外界的攻擊!
    因為跟外界的互動,並非去服膺外界的主流,更重要的是照顧在生活在社會中的自己、保守本心。


    【人類學讓May回到自己】
    在我們的線上展覽中,May寫下「透過補足身體所需營養,照顧好自己的身心靈。」、「 享受美味的食物,讓生活充滿愉悅與幸福感」。
    人類學帶給May的是在外界的追求下,焦慮和不安都能以同理、關懷的視野,思考如何多感受自己的身體,以人為本去關切自己。
    May讓我們看到,儘管網路的比較讓人動搖,擁有打磨過的信心和堅定的內心,反而可以藉由網路打破距離的藩籬,成為影響力者。
    藉由革命的過程,去影響到別人。


    【展覽持續開放中】展出現代女人的模樣|跨世代女「人」線上互動展
    線上互動展覽:https://padlet.com/r09325002/anthrodo

  • 研究所科系一覽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1 11:18:18
    有 12 人按讚

    徵才機關:國立屏東大學
    人員區分:其他人員
    官職等:無
    職系:無
    名額:1名
    性別:不拘
    工作地點:90-屏東縣
    有效期間:110/09/10~110/10/22
    資格條件:
    1. 研究所畢業以上學歷(教育或人文社會相關科系為佳)。
    2. 具基礎電腦文書作業軟體基本操作能力。
    3. 須願意前往海外出差,配合訪視海外任教學校教師服務狀況(以越南、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等國為主)。
    4. 具備英語檢定文件為佳(如有請檢附證明文件影本)。
    5. 具備高中、國中或國小教學經驗為佳(如有教師證,請檢附影本;如有學校服務經驗,則請檢附證明文件正本)。
    >
    工作項目:
    1. 統籌教師甄選相關事宜(如公告簡章、辦理甄選說明會、教師資格審查、敘薪、簽約與行前培訓等)。
    2. 統籌輔導訪視事宜(如安排行程規劃、彙整訪視資料)。
    3. 辦理教師研習(如課程安排等)。
    4. 諮詢電話回覆及經營網路平臺。
    5. 計畫各項經費之核銷採購及代撥教師薪資。
    6. 辦理本計畫成果發表會及編撰計畫成果。
    7. 需配合計畫業務性質至國外出差。
    8. 配合處理主管臨時交辦事項。
    工作地址:
    國立屏東大學國際事務處(屏東縣屏東市)
    電子地圖
    聯絡E-Mail:chungchihui@mail.nptu.edu.tw
    聯絡方式:
    1. 收件日期:請自即日起至公告截止日10月22日前 (以郵戳日期為憑)檢附資料:Excel甄選名冊、報名表(含自傳及工作經歷)、學經歷證件影本及其他有助審查之資料,寄送應徵表件至900392屏東市民生東路51號(國立屏東大學 屏商校區 行政大樓3樓 海外任教計畫專案辦公室)收或親送,信封封面請註明「應徵國際事務處海外任教計畫專案助理」,報名資料電子檔email至chungchihui@mail.nptu.edu.tw逾期恕無法受理。
    2. 聯絡方式及連絡人:08-7663800#17004;E-mail:chungchihui@mail.nptu.edu.tw鍾小姐。
    3. 經書面初審合格者,擇優另予通知面試日期;不合格者,恕不另行通知,所寄附件資料亦不退件。
    4. 經面試擇優錄取正取1名,備取若干名,候補期間為3個月,自甄選結果確定之翌日起算,錄取名單公告於海外任教計畫官網(https://teab2.nptu.edu.tw)。
    5. 依據性別平等教育法第27-1條規定,應徵人員不得具有下列情形之一:
    (1)性侵害之犯罪紀錄。
    (2)曾經主管機關或學校性別平等教育委員會調查有性侵害、性騷擾或性霸凌行為屬實並經該管主管機關核准解聘或不續聘者。
    6. 應徵人員同意本校得依「學校辦理契約進用人員通報查詢作業注意事項」,向教育部辦理其相關資訊之蒐集、利用及查詢,並同意法務部、警政機關及教育部提供相關資訊。
    7.薪資待遇:依教育部專案委辦計畫相關敘薪規定辦理(碩士:新臺幣3萬7,410元起薪)。
    8. 相關報名資訊及表件,請至本校網頁瀏覽及下載 (https://oia.nptu.edu.tw/index.php)
    職缺類別:
    不須具公務人員任用資格職缺
    * 請注意:本職缺啟用應徵人員調閱履歷功能,應徵者需同意開放履歷給徵才機關調閱 公務人員應徵作業說明

  • 研究所科系一覽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8-24 20:54:01
    有 143 人按讚

    前幾天看到新聞:營養系難考薪低會被嘴!讓我想起十幾年前大學指考放榜後,我媽媽也問了自己的營養師朋友讀營養系好不好,得到的也是一樣的答案➡️證照難考錢又少。當時的我也不知道是哪來的倔強,想證明別人說多不好的系也沒這麼差,剛好分數落在那裡,所以大學讀了營養系,之後研究所又唸了營養所,真的是一路營養到不行😅!

    營養師證照嘛~真的不簡單,今年第一次國考的通過率也只有大概16%,還好以前順利的通過了!之後唸了研究所,覺得很幸運遇到很好的恩師,不只在專業學術上、在人生中也給了我很多的啟發,還記得我研究所的時候生了場病,人生第一次要手術的我,還在老師的辦公室大哭一場。老師不只教我們研究,還教我們待人處事及面對、解決問題,以心靈成長層面來說,我覺得研究所時期反而是最充實的❤️!

    畢業之後我在醫院、健檢中心、預防醫學診所、食品公司工作,遇過形形色色的人,還有很多很好的上司老闆,也學了很多學校沒學到的技能,例如:應對VVIP客人、煮一桌美味的菜、做好吃營養的甜點、學習擺盤及美感、拍攝影片、學廣告行銷、學商品銷售、辦展覽活動、辦媽媽教室⋯等等。我一直覺得「#幫別人解決問題,自然就會得到相應的報酬」,隨著工作的經歷,#學到新的技能就像為自己添購裝備,幫別人解決問題的能力越好了,漸漸地也就帶來更多機會和收益了,就像一個正向的循環💪🏻。

    在小時候還記得我的志願「之一」是當主播(因為有過好幾個志願🤣),這張是在拍營養師形象照的時候,攝影師無意間叫我手擺在桌子上拍的一張,不像營養師反而像主播,也算圓了一個主播夢吧~ 😆

    至於⋯讀營養系到底好不好,以我自己來說我會說還蠻不錯的,至少我在當營養師的過程中,一路以來吃吃喝喝過得挺快樂的😌~

    新聞➡️ https://udn.com/news/story/6928/5682079?fbclid=IwAR1Z-N0iYadh-4O1Kr7nv0HD44JPJelthab69yLNrssejeed_DmHXbMeMFw

    #營養系 #營養師 #珍妮絲營養書
    #蔡宜庭營養師 #科系 #指考放榜

  • 研究所科系一覽 在 馬它mata x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21-04-29 18:00:22

    真的是把一年半以來申請碩士的心得都~整理好了!要是我沒有放自己一個長假這些東西應該一輩子都出不來XD

    這次的分享,如果有用到舉例我都是統一用【紐約大學整合營銷碩士】為例,雖然大家申請的碩士不同,但其實申請有很多東西都是雷同的,所以相信一定能幫到有需求的大家的,如果有幫助到你的話,很歡迎把影片分享出去給更多人!

    請期待下集!會分享我準備的大禮包給大家,也可以留言妳的問題,我會在IG回覆喔

    ★我的IG → @matamata.chan.92
    https://www.instagram.com/matamata.chan.92/?hl=zh-tw

    ………………………

    ★詳細的時間軸在這邊

    01:50 猶如相親般報告個人背景&各種成績&錄取結果
    02:45 到底要花多久準備申請美國碩士?
    05:00 托福一定要考過100、GRE一定要考過320嗎?人生好難 : )
    06:46 如何選校選科系!同個名稱教的差很大
    07:47 地理位置影響找工作
    08:31 念美國碩士要花xx萬……
    10:00 各種幫助大家找學校科系的網路資源!排名還要參考嗎?
    10:54 推薦資訊超多的大陸網站給各位
    12:51 實際操作如何瀏覽國外學校網站!什麼該先看!
    14:57 怎麼查學費多少?

    ★影片有提到的英文考試準備的部落格文章

    托福 : https://www.blink.com.tw/board/post/86866/
    GRE : https://www.blink.com.tw/board/post/98399/

    ………………………


    ★Podcast第二季已經開播了!
    趕緊去各大平台搜尋 👉馬它 in the HOUSE 就可以找到我

    節目傳送門
    https://open.firstory.me/user/matainthehouse/platforms
    *KKBOX&Spotify可以把節目分享貼文到IG限動,喜歡的話別忘了分享
    *推薦大家起床、睡前、通勤、吃飯四個時間聽最讚!

    ▌麥克風:美國Blue Snowball 雪球麥克風 / 白色 2980$
    ▌聲音剪輯軟體:Audacity

    ………………………

    觀看我的更多不同影片 :

    ▌Double實習日記全系列 : https://reurl.cc/7oY3M5
    ▌社群教室全系列 : https://reurl.cc/6lXDLr
    ▌穿搭大補帖 : https://reurl.cc/XkxlEe
    ▌每月愛用品分享 : https://reurl.cc/GrgbAG
    ▌馬它老師的美妝教室 : https://reurl.cc/R1Rbyg
    ▌大學生vlog日常 : https://reurl.cc/0OkxZx

    ★2019回顧影片
    20歲是「必須」迷惘的年紀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0eeSb9TWZS4
    ★2020回顧影片
    21歲,明白「放棄」有時也是種好選擇 | 馬它mata x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v5QVB3vIqA

    ………………………

    ◆ 如果想看更多關於我的食物 / 穿搭 / 旅遊 /日常分享,可以到下方連結
    ◆ 個人IG : 👉 matamata.chan.92
    ◆ 食物IG : 👉 Food_map_camel
    ◆ FB粉絲專頁 :👉 https://reurl.cc/e5v12x
    ◆ Popdaily創作者計畫👉https://www.popdaily.com.tw/user/28032

    ………………………

    喜歡我這支影片的話,記得按讚和分享給你所有的朋友
    也可以去我的IG看看關於我的更多分享
    記得訂閱我的頻道呦d(`・∀・)b

    #美國碩士#整合行銷#申請碩士

  • 研究所科系一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8-03-07 15:54:56

    本集主題:竹編工藝之路
     
    專訪: 邱錦緞 老師
      
      邱錦緞師承國寶級工藝家黃塗山老師,自1997年以來在在中部地區從事竹編工藝教學,特別是經營竹山地區的竹編工藝教學。工作室於2009年2月4號成立,位於南投縣竹山鎮延平里東鄉路5之85號一樓。工坊分為竹編展示間、竹編編織工作室及竹編機具工作間三個部分。
      
      工坊營運主要以竹編教學推廣為主,從1998年起迄今,每年連續執行文建會竹編傳習計畫之工藝傳習教學,每年都在竹山鎮鎮立圖書館開設竹編課程。除此之外過去四年,本工坊連續參與執行國立台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的「時尚工藝」計畫,與設計師共同研發製作台灣原創的設計新作。同時,也協助多位實踐大學、銘傳大學大學部及研究所的設計科系學生製作他們的畢業展覽作品,堪稱是致力於發展竹編藝術在設計的應用在地方工藝具有代表性及創作實力的工坊。
         
         
    粉絲頁:錦緞竹編工作室
    住址:南投縣竹山鎮延平里東鄉路5-85號
    TEL:049-2652878

  • 研究所科系一覽 在 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節目主持人-影音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05-10 16:04:40

    本集主題: 地心隱力立體創作展 藝術家吳宗彥專訪

      這集除了專訪藝術家吳宗彥外,也特別訪問了他的好朋友兼工作室的搭檔 #木雕藝術家陳佩吟,他們從學生時代認識至今,請佩吟來談談宗彥作品的成長與改變。

    「原質之圓」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和自然材質與地球對話

      吳宗彥以非具象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本次展出以〝圓〞的造形為主要元素,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地球的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以圓的形體和原生材質的結合
      吳宗彥,屏東人,一直以來都嘗試著運用最簡化的造型來訴說想法,而本次展覽更是以圓的形體作為主要展出元素,圓是個完美的形,如同人想要達到自己認為完美的境界,去除圖像或外形的直接表達,試著讓觀者能夠有更多的思考與想像空間,藝術家再以圓的造形嘗試與陶、石、木等不同原生材質作結合,並與之對話,呈現出材質和造型本身交集變化後的結果,而這也一直都是藝術家吳宗彥所追求的,回歸自身,在不同地方與不同人們接觸,然後將感受以藝術創作刻劃出來。

    來自屏東的兒時記憶
      生於臺灣最南邊的太陽城屏東,從小話不多但喜歡親近大自然,吳宗彥因為住在郊區的三合院裡,所以有了許多機會接觸土、木頭等地球的原生材料,其溫潤的手感深藏在吳宗彥的兒時記憶中,而在學習過程前期都是以學業為主,並沒有特別想過未來的事情,但是當大學須選擇科系時,便開始回想自己所喜歡的事物,有日文、音樂、美術這三者,最後因緣際會之下,進入長榮大學美術學系,倘若不去算童年自己亂塗鴉或做立體勞作等,大學才是吳宗彥初次踏入藝術的學習之源。

    從美術學系到藝術工作室
      自長榮大學美術學系開始才算是初步踏入藝術學習旅程,大學中的藝術教育,對以前都沒接觸過的吳宗彥來說,是一件不太熟悉的事,由於大學階段學習的多樣性,不論是平面還是立體,電腦繪圖或者是設計,常在晚上宿舍門禁之前,才從教室忡忡離開,有時候甚至會直接待到早上,而模仿大自然是他最常創作的方式之一,抑或是將同學不要的廢料揀拾起來,並視為重要的材料,學習過程雖然不太容易,但「選擇自己所喜愛的,便會喜愛自己所選擇的」這句話常提醒著他,大學畢業前,因為想要繼續研究這充滿未知的藝術領域,所以進入臺灣藝術大學雕塑系攻讀研究所,在這段期間更是深入探討自我創作,對於立體藝術更是義無反顧地愛上,這也更確定了吳宗彥想走的創作之路,並在畢業及退伍後,與木雕藝術家陳佩吟成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發現生活中的可能,屬於吳宗彥的探索藝術
      對吳宗彥而言,藝術是美感的衍伸,也是充滿樂趣的源頭,他喜歡到處旅遊,去經歷不同的感動,或者發現生活中的可能,那些常看到但卻很有趣的事物,回到創作中,吳宗彥嘗試運用不同的材料與方式作結合,從日常生活中,將任何可能的物件轉換為藝術品,不論是陶土、木頭、金屬還是石頭,以近似貧窮藝術的概念,去引發出那未知的可能,創作是一直存在,但有著許多已知與未知的形式,像是我們身處在地球,看似不變的大自然,卻始終有著無窮的變化,於是乎,以圓作為創作形式的想法漸漸誕生了。

    從〝圓〞開始,不斷與陶土、木頭、石材對話
      圓球在吳宗彥的創作中,起初是模仿自己所關注的地球,但持續創作後,發現圓球或許有自我的存在,從屏東出生,到了台南與台北念書,後來在澎湖當兵,目前位於苗栗三義開設工作室,在這不斷轉換環境的過程,像是球體般會持續前進與轉變方向,這樣的狀態也像在自己創作時的心態,會總是不斷地做不同的嘗試。而在創作時所使用的材質也都是大家都有機會碰到遇到的土、木、石,除了喜歡它們的色澤與溫潤外,在創作中總是能藉由對話而產生新的火花,這些屬於自然界的源頭,或許也代表著那最純粹的創作初衷。

    暗房,獨特的展覽觀看形式
      這次在金車文藝中心承德館的展覽,主要是以不同方式展現土木石的原本樣貌,觀眾除了會看到打著燈並將作品放置於檯座上的展出方式外,一處無光的暗空間,搭配上黑色檯座,有別於前者展場的狀態,使觀者將平常所依賴的視覺趨近為零,藉由暗房形式改變展覽整體的調性,並顯示它們平常隱藏的另外一種能量,期望能讓大家在這樣的氛圍下,重新體悟自己所熟悉的自然,就像是地球的兩面,當一面是明亮的白晝,另一面則會是漆黑的晝夜,這兩種差異促使觀者去思考藝術不只來自生活,同樣也來自於新的感受,指的是不同觀看方式或角度的改變,會帶起另一種獨特的生活體驗,這想法來自於藝術家的創作過程與理念,吳宗彥認為藝術是屬於任何人,與觀者應該是非常緊密的存在,創作者只是藉著作品與展覽述說,讓觀者對自己認為熟習的事物有著新的感知與體認,而我們還是會不斷地探索,持續地認識這顆生命之星。

    回歸到自然和地球本身
      吳宗彥的創作源頭以非具象的造型與自然材質做為創作之初,而自然又回歸於地球本身,他認為的藝術始終出自於生活之中,但或許過於平凡,人們常會因科技資訊的繁多,而無法細細感受這些源自於自然之中的感動,所以藝術家希望藉由來自生活中能夠獲得的材料與材料本身的特性,再去思考如何呈現並凸顯材料的最佳展呈形式,然後經由展覽,讓藝術家與觀者再來一次新的冒險。(文:金車文藝中心)

    吳宗彥簡歷:
    2007 國立屏東高級中學畢業
    2011 長榮大學美術學系畢業
    2012~2014 擔任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陶塑》助教
    2014 國立臺灣藝術大學雕塑學系碩士班畢業
    2014~2015 服兵役、退伍
    2015 與陳佩吟共同創立「心藝十三生活創藝」創作工作室
    2015 苗栗縣銅鑼鄉新隆國民小學指導陶藝課程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