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Dcard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Dcard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Dcard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產品中有56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做錯事的背後,是說不出的難】 夜裡傳來一個中年男性的懺悔: 「我怎麼變成自己最不齒的人?」 他是我在寫失業一書的受訪者,時不時會傳來最新動態,我對他的狀況滿了解的。年輕時,他是典型的天之驕子,台成清交這類頂尖大學理工研究所畢業,進的都是像台積電這樣的大企業,薪水優渥,前途光明。後來有一波到中...

 同時也有2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6,060的網紅李黎哈哈LilyHaha,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瑞士訪談系列] 會認識以璿是因為看到他在ptt上面的分享,會特別有印象是因為他寫的真的很真誠,就在這次的瑞士之行前,想說來連絡看看好了~沒想到他很大方的答應了XD從訪問他的過程當中,更可以知道他對於研究的熱忱,還有清楚自己的方向與題目要選什麼,他在影片當中也分享到自己為什麼拒絕另一個職缺的原因,...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在 尼克小姐|精神科職能治療師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7 17:09:25

小姐姐陸續收到找工作的疑問,或分享考上執照同時也擔心工作是否有著落。各位應屆畢業生都真的辛苦了,本篇整理履歷、找工作困擾相關。 先前履歷企劃活動,從大家寄來的履歷中關於精神科求職我有一些通則性的建議。 📣 精神科履歷準備 ✅一般我建議2頁或2部分 1️⃣基本資料 大頭照最好是正式一點好看的證件照 ...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在 Spark Light 工作坊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9-16 09:51:09

|Spark Light工作坊| 📍|主題| ▫️到底要選系還是選校呢 📍|前情提要| ▫️ 選系?選校?這道萬年難題每年都在困擾著高三學生,而小編我也必須先說,這個問題的答案真的非常見仁見智,我無法告訴你哪個才是絕對正確的選擇,但下文我會就我所知,提供各層面的分析,並分享個人經驗給大家作參考!...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在 泰²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03 20:26:52

八月是一場夏的虛亡。一篇殘夏日記。 趕在八月的最後一天去海邊。 想要一些更加巨大堅韌的事物來抓住想要放棄什麼的自己。 其實八月我做了很多的事,寫完新書,同時也正在處理和準備關於新書的一切,那些年底的事情也一件一件慢慢地完成,在忙著創作的過程,研究所的事情和進度也一直逼近,中間抽了兩天時間趕出了一...

  •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9-28 10:24:53
    有 1,067 人按讚

    【做錯事的背後,是說不出的難】

    夜裡傳來一個中年男性的懺悔:

    「我怎麼變成自己最不齒的人?」

    他是我在寫失業一書的受訪者,時不時會傳來最新動態,我對他的狀況滿了解的。年輕時,他是典型的天之驕子,台成清交這類頂尖大學理工研究所畢業,進的都是像台積電這樣的大企業,薪水優渥,前途光明。後來有一波到中國大陸工作,他覺得應該去闖一闖,跟著去了,並且娶妻生子,妻子也很優秀。

    哪裡知道台商變港商,再變成百分之百陸資,他就被辭退。回台時,已經事隔10年,人事變遷,謀不到職,到處碰壁。這兩年鐵了心想考公務員,都快50的人,也不得不佩服他。可是妻子找不到好工作,孩子還小,他只得一邊上班一邊讀書。這個年紀,腦力不如年輕人,還要熬夜讀書,是極大的挑戰。

    他評估之後,認為私人企業太操,沒法留時間與體力讀書,就盯著公家機關想當聘雇人員。為此還考了一張執照,我考過,不到10%的錄取率,他居然一次就考上,看起來的確是K書的料!即使如此,卻競爭不過沒有執照的年輕人,教過他的教授跟單位熟,嘲笑他是沒有背景、沒有後門,本來就沒他錄取的份。

    磕磕碰碰多次之後,終於讓他找到一個國宅類似總幹事的位子,事後才發現必須24小時待命,隨時都有住戶帶著各種疑難雜症找上門,搞得他更沒法讀書。問題是全家沒人同意他辭職,說還不是有人一邊工作一邊讀書考上的。後來也不知道是幸或不幸,他被新冠確診,必須就醫與隔離,妻子才同意他離職。

    這次終於讓他找到坐辦公桌的工作,需要專業知識,不是一直有工作來,他跟主管商量好,沒事時讓他能讀書。不到一個月被檢舉了……主管當然不能再保他,而且反過來盯他死緊。對於檢舉的人,他一點都沒有責怪,反而覺得丟死人,罵自己是「時間小偷」、「占公司便宜」,還說做過高階主管的他—

    「什麼時候開始幹起這種偷雞摸狗的事!」

    唉,一塊錢逼死英雄好漢,人窮就是會跳牆,都顧不了下一餐了,哪裡還顧得了職場的倫理道德?接著他跟我再講了一個法師的例子,他們熟識,法師有一次跟他抱怨,請一位工讀生管理書籍,後來發現一得空,工讀生就在讀學校的書,他很生氣,說這位工讀生會損福報的。他聽了之後說:

    「法師在說的時候,我一直覺得他是不是在說我?」

    可以想見他的罪惡感有多深。後來再聽到有兩位公務員跟他抱怨一個國防役的年輕人,說年輕人上班時都在準備公職考試,工作品質很差。不久年輕人考上公職,他們更加不諒解他。這讓我這位中年朋友得到兩個結論:

    1. 網路說一邊上班一邊讀書,是騙人的,因為工作一定做不好。

    2. 一邊上班一邊讀書的結果,是背後留下罵名,多年都洗不掉。

    我不免想起同學30多年前的例子,她男友的父親是部長的機要秘書,權力之大可想而知,安排她畢業後到部裡做工讀生,在一樓大廳櫃檯,我每次去找她,都看到她把書大喇喇地攤在櫃檯上,一點都不掩藏。即使到今天,我有時到一些公司,仍然會看到相同景象,第一個直覺都是他背後有靠山,不可待慢。

    剛畢業的年輕人可能認為這沒啥大不了,沒工作時看自己的書,又沒礙著別人,有什麼不對?可是這位朋友做過大企業的高階主管,明白這是錯的,一旦被檢舉,便感到道德與信用這整座山完全崩塌。可是由於他自失業之後,一路走來的過程我都明白,真的無法用任何道德的評價來加於他身上……

    更何況當他跟我說非考上公職不可,我就更默然。他說自己現在的心態是,當不當老闆無所謂,幹不幹大事也沒關係,但是—

    「有薪水栽培小孩、有退休金安老才是真的。」

    回首過去的近50年,這位朋友哪一天不是兢兢業業、全力以赴?從小認真讀書、考上名校、讀理工熱門科系,畢業後進大企業拼命工作,接著沒待在舒適區安逸過日子,跳出來冒險,到中國大陸闖盪十載,還娶了能幹的妻子,哪有在混呀?失業後,忍著屈辱,彎下腰到處找機會,能做就做,哪有面子可言?

    到了今天,居然為了偷偷讀書被檢舉,我相信他心中有很深的感慨,想問自己這一生到底哪裡做錯了?也許,這就是命!我是活越大年紀,越沒有「是非」與「對錯」,反而會去看到背後的「難處」,該留給人空間時,就別把事情說絕了、把人逼死了。因為你永遠不會知道對方說不出的秘密,以及背負的辛酸。

    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儘量做到—

    1. 不了解真相前,先不做評價
    2. 給人一步退,留人一碗飯吃
    3. 人生沒有對錯,只有不得已

    感同身受別人的難,我們才會真正學會寬容,也才會獲得道德上的自由。

    讀了本文有受益,請留言+1。

    ***

    歡迎大家加入我的fb社團:「洪雪珍寫作變現」,有三個好處:
    1、你投稿,我點評
    2、你會看到「從不會寫作到會寫作」的成功案例
    3、我會教你寫作招術

    至於想要詢問我的課程,包括求職、轉職、加薪、高薪,以及斜槓、寫作,⋯⋯都歡迎加入我的Line@ ID:@ca141719,助教協助你。

    攝影:旅居加拿大的畫家吉仔冰GiABing

  •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在 高雄市議員 邱于軒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9-13 10:42:56
    有 1,272 人按讚

    [#改善鳳林路上88交流道壅塞問題]

    大寮鳳林路往林園方向,位於八八快速道路下的路口可說是大寮交通的重點瓶頸!

    每天上下班時間「塞!塞!塞」,重車和機車川流不息,每組號誌都似乎讓人等到「天荒地老」!

    于軒決心要改善這個問題,多次邀集 #公路總局、#立委吳怡玎辦公室、#成大交通研究所的林佐鼎教授、市府交通局,工務局等相關局處會勘、討論了不下十次!

    🔴決議🔵

    ✅短期
    ❶將路口停止線前移,移除斑馬線(#註一)。如此可擴大鳳林路右轉上88快速道路的迴轉半徑!維護機車安全。
    ❷台25線南北向號誌時相做細部調整
    ✅中長期
    ❶仁德鳳林路口增設告示及機車專用道標誌,提醒車輛及早分流。
    ❷車道由現況調整為「直左、直行及右轉專用」。
    ❸增設右轉上88(往高雄)的專用號誌,方便民眾往返高雄市區。

    ‼️以上措施都會做滾動式修正‼️
    逐步調整希望紓解此處的車流!

    也提醒往來大寮林園的民眾,此路口實施「科技執法」,要特別留意號誌和交通標線,避免荷包失血!

    地方大小事,都是于軒心中的大事!希望透過各方專家的討論,一起來為地方的交通問題找解方!

    #註一:
    經觀察和專業評估 #因該路口行人穿越道使用率極低_決議先移除再滾動式調整。

  •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2 22:00:30
    有 132 人按讚

    第 18 集 當臺灣遇見疫情 (下)之一 (文字版)

    我們應該努力讓自己不只把注意力只放在疫情數字的控制上,以免見樹不見林。而要更關注一些根本的問題。
    上一集我們已經談過一些課題,這一集我們先來談政府的角色與作為。

    1
    中研院民族學研究所劉紹華教授,去年曾經寫過一本書,
    談疫情時代的一些關鍵詞。
    這次我問她,過了這段時間,會不會再加新什麼關鍵字。
    劉教授說她會加「專家」這個關鍵詞。
    為什麼?
    劉紹華教授說:每天疫情指揮中心向大家提出報告,也說他們有個決策委員會。但是她問我:「你知道是哪些人嗎?」
    這些人到底是誰,媒體要不到資料,法律學者也要不到資料。
    她說:在我們所知道的世界許多民主國家裡,這是不會發生的事。
    即使在臺灣也一樣。
    在這一次疫情爆發之前,我們政府的運作也沒有這樣。
    這麼重要的一個單位在決定這麼多重大的事情,裡面有所謂的決策委員會,但其中有哪些專家、委員,卻沒人知道,這樣的事情以前是沒有發生過的。

    我問劉教授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她說這就是因為一旦我們把控制疫情的數字放在一切事情之首的時候,當然其他的事情都會放到其次,不受注意。
    這麼重大的事情,決定的專家卻隱形了 ,這不是民主社會的常態。

    中研院法律學研究所李建良教授,也有同樣的觀察。
    他說:現在防疫權力這麼集中的情況,稀釋了法規上的一些正當性。
    衛福部部長究竟是根據什麼法源來代行閣揆的職掌?
    真正的指揮官是誰?
    真正出了重大的問題,誰要來負責?
    都是不清楚的。

    疫苗的分配也是。到底有哪些科學基礎、價值選擇、政策衡量?
    打疫苗的順序,又實際上是由誰來決定的?出了問題,如果要追究決策環節的時候,到底是誰要負責?
    決策的透明度、決策的過程,到底是根據什麼標準跟流程做出來的?
    這些目前也都是不清楚的。
    所有這些,都是當政府在一切以疫情控制為最優先的時候,所忽略的事情。

    2.
    另外,當然還有公民權益的倒退。
    劉紹華教授指出:去年疫情爆發之後,只禁止滯留湖北的臺灣人返臺;從別的地方返台的人卻沒有這種限制。
    一個民主國家,把公民的基本權益做這種限制,是不該有的情況。

    劉教授說:在這個過程裡,提出質疑,就會被要求團結;有不同的意見,又很容易被打成中共的同路人。
    她說:從去年開始,中央的政策都在喊全島一致,一直到最近,所謂的要不要解封這樣的事情,才交由地方政府來決定。
    她認為,這是因為亞洲經過威權文化洗禮的地方,都容易就以為團結就是整齊劃一。
    但她說,看教宗這本書就會知道,像教宗講的團結, 就比較像是禮運大同篇裡面所講的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如果不能容納多元的聲音,那到底怎麼形成一個社會的共識?怎麼形成真正的所謂生命共同體呢?」她問。

    政大公共行政學系杜文苓教授也說:在一個社會裡面怎樣調節不同的意見,互相尊重,讓不同的意見可以創造出新的思考和解方,是極關重要的。
    杜教授說:教宗在這本書裡面講 「不同意見 可以保留高音處的和弦」。這樣才可以使得社會的聲音更繽紛,更豐富,不落俗套。

    此外,李建良教授也指出:就是疫情期間很多會議都採取網上會議的時候,視訊時代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效率會減弱,重要的決策很容易就被輕鬆通過。
    而線上型式的利弊就是,一方面有利於資訊的傳播、記錄,
    但不利的一點就是公共政策會如此決定。
    李建良教授也特別提醒:數位足跡的資訊掌控跟使用,事後如何還權於民,或者說是如何還私於民,這些事情也都是政府應該事先就清楚說明的。不能等到人民要求說明一點,政府才做一點。

    3
    除了政府的角色之外,公民社會的課題也非常關鍵。
    清大通識教育中心的林文源教授,這一年多來一直在密切觀察臺灣在疫情時代所發生的種種現象。
    他說:就像世界經濟在疫情爆發之前重視全球化的長練,而疫情爆發之後開始注意各地區的短練,台灣對疫情的關注和因應,也有長練和短練。

    林教授說:臺灣的疫情,其實可以分成前後兩個階段。
    今年五月之前,很容易讓人覺得台北就是全台灣,非常中心化,也像是重視的是長練。
    而今年五月之後的第二階段,才開始更注意各地當地的現象,在地化的討論和因應。

    林文源教授觀察上半場的另一個現象是 :大家的討論都好像參加政論節目,而下半場則出現比較多的個人化的行動,實質考量。
    假新聞很多,但是主動對抗假新聞,補資訊漏洞的人也多起來。
    「臺灣跟中國的較量,從過去政府之間好像是長程飛彈的較量,改為現在民間的巷口的肉搏戰。」他說。

    當萬華茶室事件爆發後,固然有很多人在污名化,但是也很多 NGO 的從業人員在關心這些弱勢者,為她們發聲。
    所以他說看到民間很多人在主動論述,幫我們釐清社會的樣貎,因而可以準備未來可以做什麼事情。
    因此,林文源教授說他看到很多人像是在日常生活裡進行個人的社會運動。

    許多其他學者也有相同的觀察。
    杜文苓教授說:如果只看主流媒體,會只看到對立立場的相互指責,看不到社會有什麼其他自主性的力量。
    但事實上,杜教授說,像社會出現對萬華茶室的污名化之後,出現很多自主性的草根力量在行動,協助街友、性工作者。
    她說,這是我們社會可貴而重要的力量,也是我們面對未來挑戰的靭性力量。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的趙恩潔教授提醒要注意兩大結構性的問題。
    第一是要注意資本的不平等。
    她提出所謂 COVID 難民這個概念。
    她說,這一次疫情的傳播,全世界皆然,都是因為有些人可以搭飛機在空中到處旅遊 , 所以造成了快速的全球性蔓延。
    然後等疫情爆發之後,以臺灣為例,很多人就因為臺灣安全,就回到了臺灣;可是等到臺灣的疫情爆發,疫苗又短缺的時候,這些人就又馬上又離開臺灣,
    再到其他可以打疫苗,他們認為更安全的地方。
    趙教授認為這是一種資本的不平等。
    有些人有條件一直這樣飛來飛去,不但造成了病毒的傳播,又能夠這個及早找到自己認為安全的避風港。
    相對之下,社會裡比較弱勢的人,沒法像他們這樣移動的人,居於非常不利的情況。

    趙教授提醒的第二點,是大規模農業和養殖動物的問題。
    養殖動物從以前開始就是很多傳染病的起源,目前當然更是我們要小心的源頭。
    而她看到現在許多人因為這次疫情,已經改變自己的注意,
    改為開始注重在地的生活圈,發展農業自主。
    她認為這也是公民社會裡大家在實踐勇敢夢想的行動。

    4
    在一個公民社會裡,溝通當然是非常重要的。
    劉紹華教授說,所謂觀察問題,並不光是說「看」到問題就可以。
    光是「看」,也可能會「睜眼說瞎話」。
    她說:觀察問題,需要有一段距離,才能需要「景深」。有了景深,才會觀察得立體化。
    劉教授說,但是臺灣的人口密度很高,大家都很貼近,所以討論公共議題的時候,經常難以產生必要的「情緒距離」和「眼光距離」,也就難以產生「景深」。
    她說:這一點是需要我們注意的。

    對於如何溝通,台北醫學大學林益仁教授提出一個觀點。
    林益仁教授長期觀察原住民文化,參與原住民的活動。
    他說:台灣的地理很特別。從海平面上升,到亞熱帶、溫帶,甚至到高山是寒帶。 所以我們的植物生態非常多元。
    林教授說我們的社會也是一樣。人口有非常有多元的各種背景,和澳洲一樣也是墾殖社會,但是擠在一個小很多的土地上。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我們社會的對話,可以參考原住民的這個方式。
    他說,泰雅族裡面有句話話叫「 sbalay」。
    「balay」就是真相,「sbalay 」就是找尋真相,和解。

    所以當泰雅族碰到他們族裡面出現爭議的時候,就會把大家找來,都坐在一起 ; 你把你看到的講出來,我把我看到的講出來,他把他看到的講出來 。
    林教授說,通常大家把自己所看到的東西都講出來,轉了一圈之後,
    大家大致就會有一個答案出來了。
    所以,林益仁教授認為:這是我們可以向原住民借鏡參考的一種溝通跟對話的模式。

    我們談過了疫情時代為什麼不能只是關注每天確診人數、死亡人數這些表面上、結果性的指標,卻不注意其他更根本、更原由性的課題之後,下面最後一集,我們來談一下疫情時代,我們為什麼需要勇敢地夢想、有一個美好的夢想,以及台灣想要進入國際社會所該有的準備。

    謝謝大家。
    我們最後一集見。

  •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在 李黎哈哈LilyHaha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9-12 21:00:10

    [瑞士訪談系列]
    會認識以璿是因為看到他在ptt上面的分享,會特別有印象是因為他寫的真的很真誠,就在這次的瑞士之行前,想說來連絡看看好了~沒想到他很大方的答應了XD從訪問他的過程當中,更可以知道他對於研究的熱忱,還有清楚自己的方向與題目要選什麼,他在影片當中也分享到自己為什麼拒絕另一個職缺的原因,除此之外,他也會跟大家分享他申請的經驗,以及面試時的feeling,當教授說出哪句話就代表你拿到offer了!想知道更多就看下去吧!

    ▷▶︎ 幫助你更快的找到問題
    -------------------------
    00:44 為什麼想讀博士?
    01:12 覺得在台灣讀研究所後再出國有什麼幫助嗎?
    03:12 當初為什麼想找歐洲的博士缺?
    06:32 是用什麼網站去找博士缺的?
    07:19 申請文件準備上有什麼困難的?
    09:00 最後有面試到哪些學校或機構嗎?
    11:46 有從這些面試中獲得什麼收穫嗎?
    13:26 可以給那些想要申請博士的人建議嗎?

    [歐洲博士職缺搜尋平台]
    https://www.researchgate.net/
    https://www.nature.com/naturecareers

    [歐洲常見的研究單位]
    🇳🇱荷蘭:
    https://www.tudelft.nl/en/about-tu-delft/working-at-tu-delft/phd/
    https://www.tno.nl/en/about-tno/mission-and-strategy/
    🇱🇺盧森堡:
    https://wwwen.uni.lu/studies/doctoral_education
    🇧🇪比利時:
    https://www.kuleuven.be/english/research/phd
    🇩🇪德國:
    https://www.mpg.de/doctoral_students
    https://www.fraunhofer.de/
    https://www.helmholtz-berlin.de/index_en.html
    https://www.fz-juelich.de/portal/EN/Home/home_node.html
    🇫🇷法國:
    https://www.esrf.eu/
    🇨🇭瑞士:
    https://www.psi.ch/de

    ▷▶︎ More LILYHAHA
    ----------------------
    ▪︎ Instagram: https://www.instagram.com/lily.hahahahana/
    ▪︎ Email: [email protected]
    (更多留學諮詢、合作,請來信)

    ▷▶︎ About LILYHAHA
    ---------------------
    留學不在只是夢想,過去在準備德國留學的路上,資源總是相對英美少的很多,因此希望透過YouTube這個平台,來分享更多在歐洲的留學&工作經驗給大家,想到德國工作?想到德國念碩士?但卻沒有什麼方向,都可以跟我聊聊喔!

    ▷▶︎ 留學德國申請祕訣-免費資源
    ----------------------------------------
    ▪︎ 底下留言告訴我你的eamil,即可領取申請祕訣喔!
    ▪︎ 私訊預約免費留學諮詢30分鐘

    ▷▶︎ 這些影片會讓你對德國有更多了解
    -------------------------------------
    ⇢德國留學&生活
    ▪︎ 德國亞洲超市:https://youtu.be/B2xAXR5in8E
    ▪︎ 德國一天需要多少德文:https://youtu.be/qsmiffED25Y
    ▪︎ 德國外食花費:https://youtu.be/DDH8coykU3A
    ▪︎ 德國大學排名:https://youtu.be/9XWqweyKowo

    ⇢德國留學訪談
    ▪︎ 高中申請學士(慕尼黑大學)https://youtu.be/rL3eG-X3NfQ
    ▪︎ 德國碩士獎學金(慕尼黑工大)https://youtu.be/HvS2e6WjZzo
    ▪︎ 瑞士博士申請(蘇黎世聯邦理工)https://youtu.be/nT0HYE1Ctn0
    ▪︎ 瑞士碩士申請(洛桑聯邦理工)https://youtu.be/ATmVnNDhHTE
    ▪︎ 德國科大碩士(Hochschule Esslingen) https://youtu.be/gdIAPx4gmbE

    ⇢德國工作&實習
    ▪︎ 德國互惠生:https://youtu.be/x2Zysm7-0yk
    ▪︎ 德國畢業賺多少:https://youtu.be/FzBh5MRSuO4
    ▪︎ 德國實習&打工經驗:https://youtu.be/81CnfYIXJMA
    ▪︎ 德國軟體工程師:https://youtu.be/mY1K17nUzGU
    ▪︎ 瑞士Google工程師:https://youtu.be/7ly1ZCUldss

    ▷▶︎ key words 關鍵字
    ----------------------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李黎哈哈 李黎哈哈訪談系列 德國留學 歐洲留學 德國工作 德國實習 德國生活 歐洲生活 德國簽證 留學申請 留學心得

    🎥在使用的影片拍攝剪輯器材
    相機 sony zv1
    https://amzn.to/2C8Iab1
    攝影 i Phone 7
    https://amzn.to/3hc1sMw
    腳架 JOBE
    https://amzn.to/3dPME3X
    麥克風 RODE
    https://amzn.to/3f8ZL0t
    剪輯 FCPX
    https://amzn.to/3dQr6V8
    字幕 Arctime
    ------------------------------------------------------------------------------------

  •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20-04-24 22:00:03

    這周寰宇漫遊我們要來談談,新冠病毒到底是「純天然」,還是被人工加過料。
     
    上個禮拜(4/17)北京當局悄悄上修了中國肺炎數據,死亡人數從2575例一口氣暴增50%,來到3869例,理由是疫情爆發初期「醫療單位反應不及」。中國醫護真的太難當了,拚命救人還得替政府背黑鍋。總之北京當局坦承有「遲報、漏報和誤報」現象,但就是不肯承認「瞞報」,中翻中意思就是,我們只是太忙了沒時間算,我也不知道死了這麼多人,真的不是故意要撒謊的啦!
     
    我沒有說我不信喔,但是,我們川貴人早就說他不相信中國的數據,在白宮記者會上當眾質疑中國數據造假,還說美國正在徹查病毒是否來自武漢實驗室,嗆聲「如果被我抓到你們故意放病毒出來,大家走著瞧!」美國都帶頭卸責了,各國當然開始紛紛跟進,英國首席大臣拉布、澳洲內政部長杜登,都喊話要中國說清楚講明白。
     
    有看寰宇漫遊的觀眾就知道,一個多月以前,中國才說這病毒是來自美國的實驗室,當時兩國大吵一架。現在美國又踢回去,說明明就是從中國來的,兩國就再吵一回。這就讓我想到,我小時候做錯事,我爸跟我媽就會互指對方,看你生的好女兒!都是你都是你!我當時只有五歲,都覺得你們兩個好幼稚噢!
     
    BUT!這病毒到底是哪裡來的,我們可不可以有個比較科學的說法呢?!我們整理各家國際媒體報導,兵分三路來討論。
     
    第一個說法:新冠病毒是中共研發的生物武器?
    有關中共秘密研究生物武器的說法,是曾經研究中國生物戰的以色列前軍事情報官員「蕭漢姆」最早提出的,美國鷹派很反中的《華盛頓時報》引述他的說法報導,指出武漢病毒研究所的某些實驗室,秘密進行中國生物武器研究。但後來《華盛頓郵報》聯繫「蕭漢姆」想追蹤報導時,他拒絕發表進一步評論。目前這個論點還無法獲得專家或學者的背書。
     
    我們現在再來看看,第二個說法:新冠病毒是人工製造?但不是武器
    因為發現愛滋病毒,而獲得2008年諾貝爾醫學獎的法國知名病毒學家「蒙塔尼耶」4月16日受訪表示,他找來數學家同事,把數學模式用在生物基因序列研究上,發現新冠病毒帶有愛滋病毒基因,是人造病毒,呼應先前印度學者的說法。
    「蒙塔尼耶」表示,這不可能是愛滋病患感染新冠病毒後,會產生的變異,要在病毒基因中插入新的蛋白,必須透過實驗室,這對目前科技來說非常容易,很可能是有人想研發愛滋病疫苗,但最後不小心讓病毒外洩,弄巧成拙。
    「蒙塔尼耶」還說,他不是想要譴責誰,但如果北京當局一開始就把真相告訴大家,那事情會容易的多,中國政府應該「成熟點」,直接承認病毒是從他們實驗室外洩。
    蒙塔尼耶得過諾貝爾的醫學獎耶!他這樣一講,很多人馬上將矛頭指向中國:抓到了喔。沒想到蒙塔尼耶的老同事、巴黎「巴士德學院」教授「霍布森」一樣也是很受尊重的學者,立刻跳出來打臉,說這項研究犯了「初學者的錯」,因為新冠病毒基因組有許多種鹼基,其中一組剛好跟愛滋病毒相近,如果擴大研究,可能還會發現別種病毒的基因片段。
    美版「陳時中」、公衛專家「佛奇」17日也出面闢謠,他說根據一個演化病毒學家的研究,檢視新冠病毒以及蝙蝠冠狀病毒的基因序列,證實新冠病毒是從某種動物傳染給人類,不是實驗室人工製造的。
    武漢病毒研究所負責人「袁志明」更難得出面受訪,和新冠病毒的起源劃清界線。
    這話我常跟我老公講,家裡有蟑螂絕對不是我的問題,我的管理制度很嚴格啊!垃圾我一個月倒一次,管理得可好了。我相信武漢病毒研究所一定管得比我好,可是問題是,就算我相信,還是很多人不信
     
    這就來到第三個說法:新冠病毒沒有被加過料,但還是來自實驗室
    《華盛頓郵報》引述美國國務院的外交電報,說2018年1月,美國曾經多次派出科學外交人員,訪問武漢病毒研究所,之後更兩度警告他們旗下P4實驗室存在「安全和管理」方面的弱點,研究人員缺乏適當培訓,電報還強調,美方擔心武漢對蝙蝠體內的冠狀病毒研究,恐怕引發新一波「類SARS」的大規模傳染病。
    而且先前中國早就有病毒外洩的前科。美國《科學家雜誌》(The Scientist)和法廣都報導,2004年4月,北京有一名研究員把P3實驗室中的SARS病毒株,帶到腹瀉病毒實驗室進行研究,但「滅活處理」沒做好,結果導致7人確診SARS、1人死亡。
    其實中國先前就做過不少高風險研究,例如2013年哈爾濱動物傳染病專家「陳化蘭」,曾經將H5N1禽流感病毒與H1N1人類流感病毒雜交,製造出127種新病毒,研究它們的致死性、傳染性和感染人類的能力。
    而2015年P4實驗室副主任、蝙蝠女「石正麗」也利用病毒基因重組技術,製造出能夠感染人類的雜交冠狀病毒,兩項研究都引發專家學者的抨擊,「石正麗」的研究,更被一些人認為是這波新冠疫情的源頭。
    喜歡高風險研究沒問題,但安全措施絕對不能只做半套,就像要上床可以,但是要全程戴套啊,不然把人家肚子搞大了,還叫親朋好友幫你一起養孩子,這樣對嗎?
     
    綜合這些國際媒體的結論,無論新冠病毒是否「純天然」有沒有被加過料,都可能來自中共實驗室,幾個月前p4實驗室被認定為「陰謀論」的說法,現在漸漸成為輿論主流。《華盛頓郵報》指出,雖然目前沒有實驗室外洩的證據,但現在唯一能確定的就是,中國政府在早期階段誤導了全球,讓各國錯過防疫的黃金期。
     
    想要當全球老大,不是又大又硬又有錢就夠了,最重要的是價值觀全球也要能買單。美國在二次世界大戰後,能當世界超強,除了經濟跟軍事實力,還有軟實力。現在很多國家對中國的問題,就是中國的透明度和道德水準,實在配不上他們的經濟規模。中國搶當世界第一強國的關鍵,還是在中國的價值觀能取代美國的價值觀嗎?
     
    這周琪斐大放送的關鍵字是 #病毒被加料 #實驗室外洩 #中國價值觀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周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0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研究所找教授問題 在 陳寗 NingSelect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0-02-04 18:00:01

    陳寗嚴選除濕機:https://lihi1.cc/iIdRI
    陳寗嚴選空氣清淨機:https://lihi1.cc/uXuie
    陳寗嚴選音響:https://lihi1.cc/uGJlf
    --

    先前說過自傳的寫法,我假定你看完之後寫了很好的自傳,且進入下一個關卡「口試」,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談談這個同樣困難又麻煩的「口試」吧!口試說起來很麻煩,因為你必須整個人出現在教授面前,因此要交通、要食宿、還要打理好自己,甚至還需要買套西裝。而真正困難的事情還在後頭,當你見到教授時,要怎麼自我介紹?教授問你問題時如何回答?如果教授問的問題不懂怎麼辦?

    其實口試並沒有那麼難,如果你把自傳寫得很好,其實就能讓口試變得更加簡單。到底自傳跟口試之間有什麼神秘的關聯呢?又如何能幫助我們避免教授問出太難回答的問題呢?今天哥就來講解給你聽!

    #面試 #口試 #自傳

    ──────
    喜歡這支影片嗎?
    本影片採用 AI 字幕,目前已開啟社群字幕,邀請你一起來讓字幕更趨完美:
    http://bit.ly/SubtitleNing
    感謝你的協力!
    ──────

    本頻道幾個原則跟你約定好:

    1. 開箱零業配:
    真實使用過後才發表心得,通常試用至少 1 個月,所以你通常不會看到我最早發表,但哥真性情的評論,保證值得你的等待。

    2. 理性討論:
    我有自己的偏好,你也有自己的好惡,我們互相尊重,時時用大腦,刻刻存善念,不謾罵,不矯情。可以辯論,不可以沒邏輯。

    3. 我團購我驕傲:
    我很愛買東西,也很愛比較產品,我自己使用過、多方比較過,還是覺得喜歡的東西,我才會辦團購。(簡單說就是挑品很嚴格,至今 80% 廠商找上門都被我打槍。)辦團購我一定有賺,但我跟廠商拿到提供給你的團購價,也會讓你一定有划算感。所以如果你品味跟我相近,或是剛好有需要,就跟我團購,我們互惠。如果你覺得跟我團購,你就是我乾爹,說話不懂得互相尊重,那就慢走不送,你可以去找一般店家買貴一點。

    看了以上,覺得可以接受就請你訂閱,訂閱順便開鈴鐺。我們每天晚上 6:00 見。

    我的網站連結在這:https://ningselect.com/
    也別忘了幫我的 FB 粉絲專頁按讚:http://bit.ly/ningfb

    如果有任何問題,包括團購等問題,都可以在影片下方留言問我,同一支影片下很多人都想知道的問題會優先用留言回答,如果是比較大的題目,則有機會拍成 QA 影片回答~如果你想問的是針對個人的音響選購、配置問題,可以直接傳 Line 問我:http://bit.ly/ningline

    廠商合作請先了解相關原則:http://bit.ly/coopning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