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砂石車法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砂石車法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砂石車法規產品中有39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3萬的網紅地球公民基金會,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水源地上的採礦案,卻不需要評估是否影響居民用水。 台灣有非常多的山泉水,有些在地面上流動看得見,有些則在地面下流動是看不到的,山泉水因為經過岩層過濾,水質乾淨,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喝起來沁涼清甜,是當地居民仰賴的水源。 即便到了現在,山泉水仍然是台灣很多自來水沒有普及的地區,非常重要的水源。位在宜...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6萬的網紅Campfire營火部落,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上次去花蓮台東旅遊的時候,我再蘇花公路也碰到大車逼車了....到底該怎麼做才能不違法法規就可以降低風險呢?...
-
砂石車法規 在 沈智慧官方頻道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9-12-07 16:16:45道交條例第18-1修正案提交院會逕付二讀提案,12月6日上午被民進黨以立法院「人數優勢」,用1分鐘的時間否決了。那個晚上,我的心情難以平復。我想不透民進黨立委怎能如此「狠心」,退回這條交通安全民生法案?難道他們以為天天上演的車禍事故,和他們無關嗎?
表決之前,我在議場內奔走溝通,和民進黨立委說祖孫遭砂石車輾斃的悲劇,我拜託他們,如果今天不能逕付二讀,這個法案在這一屆就沒機會通過了。
表決結果揭曉,民進黨以人數席次優勢否決提案。我站在議場內,用憤怒到幾近咆哮的聲音,著對著民進黨男男女女立委吼叫:「大型車,一個禮拜有3位大學生被撞死,一年有40幾萬人受傷,受傷的6千多人重度殘障,死亡3000多人。要修個道路交通管理條例,為人民生命安全把關,居然被你們表決不通過。你們眼中有老百姓嗎?你們還有人性嗎?」。「不過是一條保護人民生命的法案,你們民進黨還要分藍綠嗎」?
然而,在那個時候,在我眼前卻是這樣的畫面:「民進黨立委老神在在坐著,不屑理我。他們表情冷漠,視線不敢(或者不願意)看我」。我又叫又罵停不下來,有人受不了回了一句「誰知道你要提什麼法案」?天啊,他們在上演「集體驕傲」,他們讓我看到「鄙視民意的嘴臉」。選民啊,真希望此時此刻你與我在一起,我們一起看看這些人的嘴臉啊。
我真的氣炸了。
提案被民進黨否決的晚上,電視又在報台中發生大型車肇事的新聞,一死一傷,我真是難受極了。新聞報的車禍,應驗了警大教授蔡中志的警示:「又是大型車肇事,又有不認識的人家庭破碎了」。
我在草擬道交條例第18-1修正案時,蔡中志教授曾告訴我「大型車肇事天天在發生」,他要我「趕快修法力求降低破碎家庭的機率」。
觸動我提案修法的是「台中祖孫無辜遭砂石車輾斃事件」,居仁國中女生「宥潔」坐阿嬷的機車,在全程遵守交通規則,沒有違規的情況下,兩人無緣無故被砂石連結車輾過,支離破碎,臉都認不出來。
我眼前浮現了這些日子以來,一幕幕畫面。
在告別式上,居仁國中校長不捨宥潔離去而狂哭,我也揪心。我到宥潔家拜訪將近一個半小時,宥潔媽媽從開始談話到結束一直止不住的淚。我幫受害者家屬召開記者會場,宥潔阿公、舅舅、阿姨除了淚訴,也勇敢的站出來呼籲「重視大型車肇事要趕快修法、要進行教育、大型車行業管理」,這些人的聲音、影像都浮現在我眼前,抹也抹不掉。
專家學者、受害家屬和我,在宥潔和阿嬷離開的第52天,只期盼通過一個法案來為預防大型車肇事邁出一小步而已,這樣一個小小願望,卻被民進黨立委驕傲不屑的退回了。是你們席次太多嗎?還是你們為了立法成績還在打藍擁綠呢?
你們這一擋,會有多少人成為「道路冤魂」?你們這一擋,無視多少人付出生命的代價?漠視多少人參與法案的心血呢?
現在的民進黨立委啊,你們真的不如從前推動台灣民主時期那些有遠見的人,你們現在「只顧自己吃飽啊」!
蔡中志教授建議從「祖孫悲劇」案先修一條法律來邁出第一步,他說交通安全法規需要大翻修,他願意幫忙我立法擬稿。所以我才先提出「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18條之1」。主旨是「大型車強制加裝視野輔助系統」,彌補行政規則法律強度不夠的漏洞。
在12月4日的受害人家屬記者會後,有一位媒體記者私下問我:「委員,這條法律修正案可以不可叫做宥潔條款?」我說,「你想這樣說,我也沒意見,不過我覺得這條法律比較接近『宥潔啟動修法』的概念」。因為這件事的衝擊和深入了解,我要啟動交通安全法規大翻修的工作。
我和記者說:「你知道嗎?學者專家建議教育部把交通安全放進課綱,教育部都不同意。你就知道,我們有太多立法工作需要去做」。
我為了法條能在本會期結束前通過,將法案透過國民黨團提案,提案文書上可以看到黨團總召曾銘宗,台中市立委江啟臣、顏寬恆和沈智慧的簽名。但是,只因為民進黨席次太多了,他們反對,我們的提案就過不了。
這整件事讓我看到台灣民主深深的危機。原來民進黨不用執政成績,只要選舉靠抹黑就可能贏。原來民進黨拿人民納稅錢「養網軍,罵人民、嚇人民」,也可能選贏。難怪民進黨立委當選後,都心甘情願變成蔡英文政府的「投票機器」,包庇放水蔡政府倒行逆施,也自願放棄為人民質詢政府的權力。
這也難怪,高鐵300萬、總統專機走私菸、肥貓酬庸、養網軍罵人,民進黨立委不但不質詢,可能自己也身在其中呢。
蔡英文政府以為把人民洗腦成功了,人民就變成「瞎子」,反正什麼都看不到,他們顛倒黑白在野黨也沒辦法。老天爺啊,這樣不對吧!
這屆立委民進黨的席次太多太多了,多到他想擋什麼法案,都擋得掉。想通過什麼法案,都通得過。還要等35天,人民才能等到用選票去換掉他們的機會。
向車禍受害者家屬說聲抱歉,我們沒做到讓法條在這一屆通過,也向蔡中志教授說謝謝,他承諾要和我一起在下屆立委做「交通安全法規大翻修」的工作。
除了大翻修交通安全法規,我還要努力認真打拼來實現受害家屬的心願,從教育、行業管理多管齊下。交通安法規全面檢視,好好修法。用完善的法律來減少交通事故,提供一個任何人每次出門,都能好好活著回家的無懼環境。 -
砂石車法規 在 沈智慧官方頻道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11-29 18:03:54還記得108年10月16日台中市發生一起車禍悲劇
剛放學要回家的祖孫被砂石車撞倒輾斃
11月2日我去了靈堂探望,我很心痛、難過
我在靈前跟祖孫說,我要替你討公道!
我一定會修法!這是立委的職擇!
一旁的親屬們也都厚予寄望
11月26日成功提案了,接著在立法院還有一段路要走
我希望祖孫在天之靈可以幫助我!
我也知道很多人不太了解法律跟規則的不同,以下的影片有些地方是比較專業的術語
⬇所以我簡單說明一下⬇
在台灣,「憲法」高於「法律」,「法律」高於「規則」
如果管制砂石車只放在規則,是不夠的,所以修訂法律才是正途,從根本解決
經過我跟台灣最棒的交通法規學者蔡中志教授討論後
📣這次修法最主要的就是
📣在「法律」上新增必須安裝視野輔助系統
📣並且須具備主動警示之功能
「法律」是有強制性的
當這個「法律」通過之後
相信一定能大幅減少大型車視野死角的問題!!
讓我們一起關懷並協助
遭到車禍不幸的受害者和他們的家庭
#法律永遠可以修正的更好
#渺小的細節可以避免重大的悲劇
#立法委員要能看到問題並修正
#沈智慧不只經驗豐富繼續努力學習
砂石車法規 在 地球公民基金會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水源地上的採礦案,卻不需要評估是否影響居民用水。
台灣有非常多的山泉水,有些在地面上流動看得見,有些則在地面下流動是看不到的,山泉水因為經過岩層過濾,水質乾淨,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喝起來沁涼清甜,是當地居民仰賴的水源。
即便到了現在,山泉水仍然是台灣很多自來水沒有普及的地區,非常重要的水源。位在宜蘭員山鄉的中華村就是如此,沒有自來水,所有吃的喝的用的,全部都依賴山泉水。來自雪山的純淨水源,同時也是供應北蘭陽平原自來水的水源地,也吸引企業在此生產礦泉水跟威士忌。
沒想到這在這個地方即將有採礦要發生!
「永侒實業」去年在宜蘭員山鄉大安埤山申請21.8公頃的礦場,預計開採瓷土及矽石,礦場鄰近聚落及生態熱點,更是重要的水源地,可能影響到蘭陽平原居民的用水安全,砂石車路線更是與居民取水路徑完全重疊。
所有在水源地上的開發行為,都可能導致水質的破壞,甚至是影響整條水脈,使得下游沒有乾淨的水,甚至無水可用,而且完全不可逆。
所以,每一個開發案,我們都應該要去評估他的經濟效益,以及有沒有造成公共利益的損失,在這個案例上,衡量單一業者採礦的經濟效益,跟所有仰賴這個水源的居民用水權利,究竟誰輕誰重。
但是!但是!沒錯就這個但是!現行礦業法的規定之下,完全不需要評估一個礦場的開挖有沒有經濟效益,跟是不是會造成公共利益的損失。
目前《礦業法》針對「經濟效益評估」以及「是否有害公益」的條文已經都有共識要加入修正,如果沒有完成修法,依照現行法規繼續下去,像這樣狀況就會ㄧ而再再而三的發生。
-
🚧了解更多礦業議題?歡迎參考「大山挖一口」,最有脈絡的礦業修法專頁🚧
👉 https://bit.ly/cetmine3
🚧加入礦業連署,累積30萬民意支持修法🚧
👉 http://bit.ly/cetmine1
-
🖼圖片來源:「守護宜蘭水源、拒絕礦場開發」粉絲專頁、中華社區提供
砂石車法規 在 綠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巡田編:拒絕填海造陸,珍惜絢麗珊瑚】
文/綠黨副秘書長 李春祥
協和電廠改建計畫7/16第二次環評會議,並未因為疫情取消,改採線上會議。民間團體及在地議員,苦求台電饒過基隆海岸海域,保留這片美麗的海洋和珊瑚。所幸本屆環評委員任期將滿,環評並未作成決議,將留待下屆委員續審。
協和發電廠位在基隆和平島與外木山之間海岸線上,原來是台灣唯一的燃燒重油發電廠,將拆除原來機組,改建燃氣機組,以配合能源轉型需要。設計發電容量達2,600MW,約為大潭電廠的1/2。
燃氣機組爭議不大,但是台電要同時建造「第四天然氣接受站」,計畫填海造地達18.6公頃,建造港口、碼頭及儲槽,並建造1,000公尺海堤及浚深海域,嚴重威脅環境生態,更是景觀的大災難。
基隆市王醒之議員指出,全基隆市民都贊同燃油改為燃氣的計畫,但是這個能源轉型的計劃,還沒有對綠能有任何貢獻,就因為填海造陸,形成對環境的重大傷害。18.6公頃相當於440個籃球場,預估填方達350萬立方公尺,以工程7年,每日平均計算,未來7年中山區每天將有100輛砂石車奔馳,居民未來根本是苦不堪言。
根據「減碳期程」,2050年台灣應達到零碳排,因此犧牲珍貴美麗的海洋環境,建造天然氣接收站之後,#恐怕只能使用18年,划得來嗎?
#協和電廠改採替代方案
天然氣在來源國家冷凍為液態,再以槽船運到進口國的接收港。許多國家已經改建造 #浮動式接收站(FSRU)來取代永久的陸上接收站。
FSRU就像一艘載著化工廠的巨大船舶,可以儲藏以及將液化天然氣還原為汽態,工期及造價不到永久式接收站的一半,環境衝擊比較小。
台電的四接計畫是同時建造陸上接收站及FSRU(小咖才做選擇,台電兩個都要),但FSRU僅為7年暫時使用。以颱風威脅為由,仍要建造永久接收站。
民間團體盼望以FSRU為永久用途,既然依照台電計畫FSRU要單獨使用7年,為何不能永久使用?
台電除解釋台灣緯度多颱風外,並稱按照法規,天然氣應有24天以上的用量,FSRU的儲槽僅7萬噸,並不足夠。
民間團體則指出,協和電廠有5座儲油槽,改建廠區設置儲氣槽,即可增加儲存容量。何況所謂24天的規定難道不能修改嗎?
研究珊瑚的學者陳昭倫老師和潛水教練王銘祥(活塞教練)都呼籲,海底的珍貴美麗不要輕率破壞。活塞教練的美照,讓大家看見寧謐海底,美的令人屏息。粗暴的工程施作,是對大自然巨大的褻瀆。
環境影響評估過程最重要是要有合理可行的替代方案,而非橫柴入灶,一味蠻幹。然而台電的態度卻非常傲慢老大,不管是藍或是綠執政都是一樣,不顧對環境的衝擊,竟以填海造陸為唯一方案。因此,綠黨呼籲台電認真看待提交替代方案的責任,研議以浮動式接收站(FSRU)做為永久式使用,保留美麗的海洋景觀及生態,才是永續經營之道。
__
加入志工》 t.ly/actW
成為黨員》 t.ly/b00g
線上捐款》 t.ly/QXY5
#捐款綠黨可以抵稅
砂石車法規 在 邱顯智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重新串接國道地磅,具體解決過磅回堵爭議」
疫情期間,川流不息的物流貨車,不分晝夜南來北往,運送各種原物料、食物、貨物,支撐著我們的日常生活。
趁著假日早上,來跟大家介紹一個大型車輛的議題:地磅系統。
先跟大家談一個我們近期解決的陳情案件。
上個月,我得知國道里港地磅站6月1日啟用「防逃磅系統」,未依指示過磅之大型車輛,將被錄影取締,連同未載重車輛(空車)也包含在內;然而,根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下稱道交條例)第29條之2第4項規定,只有「裝載貨物」之汽車才需依指示過磅。
經過同仁詢問,轄管里港地磅站的高速公路局南區養護工程分局主張,新規定是依據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下稱高快管規則)第19條第3項及第4項規定,公路管理機關可發布命令,禁止、限制或開放車輛裝載貨物通行。至此,需要解答的問題是,地磅是否為高速公路車道之一部分?
交通部路政司與法規委員會後來做出函釋,認定道交條例與高快管規則的規範有所不同。
其一,地磅並不是車道的一部分;其二,高快管規則並未授權公路管理機關指揮車輛過磅,因此過磅與否與高快管規則第19條無關。其三,道交條例只有規範載重車輛應過磅,空車不過磅本身沒有罰則。高公局日前回函,#確定函請南區分局撤銷該公告,#空車行經里港地磅站未過磅,將不予開罰。
也就是說,只要直觀可判別不可能超載(只有空籠、空棧板等),#就不應該針對未過磅車輛開罰。
接下來的這個問題,則是長年困擾大車駕駛的「重複過磅」。大車駕駛朋友都認同,載重車輛應依法過磅,這OK。但是,#如果車輛沒有離開國道,#需要一直進出地磅站嗎?#重複過磅又會衍生甚麼樣的問題?
去年10月30日,一輛大貨車在國道3號田寮地磅站外追撞前方砂石車;一個月後的12月4日,5輛大型車在國道1號斗南地磅站外連環追撞。事故原因還在查證中,但兩個案件有個共通點:前方大型車輛正在等待過磅,因車輛數多、地磅站只有單一通道,所以回堵到主線車道上。
要求大型車輛過磅,是為了避免貨物超載導致路面壽命減少,以及車輛發生事故時來不及閃避。貨車司機如果在路途中沒有再次上下國道,那麼車輛載重扣除油耗重,應該不會有差異才是。國道現有44個地磅站,當大型車輛不斷進出地磅站、地磅站又無法有效增加容量時,#回堵將不可避免,而地磅操作人員(磅工),也不見得能快速指揮回堵車輛先行離開,前往下一地磅站過磅。
如果地磅跟地磅之間能夠連線,是否能有效減少重複過磅的問題?
實際上,國道曾於2000-2007年間,在17個地磅站設置「側線篩選式動態地磅系統」,當車輛行經該動態地磅系統,確認並未超載後,即可不必匯入靜態地磅,返回主線。
然而,因為系統逐漸老舊、ETC系統啟用,國道沿線各地磅站也一併配合重置,將動態地磅系統全數更換為固定地磅系統。如果在國道重新設置動態地磅,會不會有測量誤差的問題?參照經濟部標準檢驗局的紀錄,國道地磅每3個月校正檢定一次,應不會有失準的問題。
高公局近年來陸續有新的地磅設置計畫。目前,國道1號岡山北向地磅站設有「主線篩選式動態地磅系統」,經辨識明顯未超載之車輛,無須進入地磅站即可直接通過。而國道3號大甲及後龍北向地磅站則有「整合型地磅系統」試辦計畫:載重大貨車離開大甲地磅站,透過eTag偵測,再進入下游後龍地磅站後,系統會核對上游資料,判斷無違規超載情形後,會在資訊可變標誌CMS顯示車牌號碼,車輛即可直接返回主線車道。
下會期又是預算會期了,我們將請交通部研議,重新串接各地磅站系統,透過連動方式來避免載重車輛重複過磅,減少回堵與事故發生的可能,讓辛苦的司機朋友,可以減少一點塞車時間,降低事故風險。
從行人到駕駛人,從二輪小車到多輪大車,我們都會盡力協助大家,有一條安全通暢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