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鈞話重點-防疫】全台疫情升級拉警報!精選8大類共22款實用「防疫配件」,電子口罩、護目鏡、隨身除菌機提升防護力
📌一、一般醫療口罩
#中衛口罩
在台灣70年的知名醫療耗材製造商,CSD中衛-醫療耗材專家,製造高品質醫療口罩
#JIUJIU口罩
台灣製造MIT親親口罩,花色選擇多,符合歐...
【凱鈞話重點-防疫】全台疫情升級拉警報!精選8大類共22款實用「防疫配件」,電子口罩、護目鏡、隨身除菌機提升防護力
📌一、一般醫療口罩
#中衛口罩
在台灣70年的知名醫療耗材製造商,CSD中衛-醫療耗材專家,製造高品質醫療口罩
#JIUJIU口罩
台灣製造MIT親親口罩,花色選擇多,符合歐盟食品接觸材質法規,高品質、安心、好戴、無異味
#masklab立體口罩
為香港時尚防護口罩第一品牌,創立於2020年新冠疫情中,透過其專業印刷技術,與香港及法國設計師合作推出繽紛多彩印花圖案,使口罩躍身成為穿搭亮點,提升個人穿戴品味。KF韓式立體口罩是masklab的旗艦產品,其貼合性、密封性、防護效果更勝一般平面口罩,立體造型讓臉部和口罩中間多了呼吸空間,穿戴起來更為舒適,女士們也不必再因為口罩沾染口紅而影響妝容
📌二、智能性口罩
#LGPuriCare口罩型空氣清淨機
以HEPA 13醫療級濾網過濾懸浮微粒,人體工學設計,舒服的貼合度,減少漏氣,面部貼合醫療級矽膠,親膚舒適,可拆卸水洗。僅用於成人,請勿讓兒童在無人監督的情況下取用本產品
#Philips智能口罩
透過其空氣動力系統,重新定義舒適呼吸配備的水準。不僅能將臉型修飾成瓜子臉,而且還具備 N95級和UPF 50+防護,使口罩成為讓人喜愛天天穿戴的時尚配件
#AirinumUrbanAirMask 2.0 口罩
採用創新技術打造,置身任何都市都能保有純淨空氣,嚴選舒適材質,大幅減低配戴口罩的不適,兼具流線設計,成為每日穿搭的時尚配件
📌三、新型防疫護目鏡/面罩
#3M防液體飛濺防霧護目鏡
持久強效防霧塗層,防霧塗層的活性成分充分結合在鏡片上,有效防止起霧
#MedicomSafe+Mask®面罩口罩
符合ASTM高過濾性(Level 3)口罩標準,環繞式防護罩,全面保護。口罩與面罩二合一設計,增加覆蓋面積和防護
#MedicomSafeWear®醫療防護面罩
面罩海棉為上寬下短令使用者穿戴在額頭時面罩盡量服貼及垂直,減少露出頸脖位置
#MedicomSafe+Mask®防霧護目鏡
防止液體噴濺眼部,採用防霧、防眩光鏡片,可與口罩同時佩戴。羽量型舒適鏡框,符合人體工學設計,戴一整天也舒適
📌四、防疫隨身空氣除菌機/除菌棒
#Purus Air V 旋風集塵式清淨機
專利12道微型化氣旋濾淨陣列可攔截PM2.5與粉塵。奈米分子篩可去除甲醛、異味等氣體汙染物
📌Brinouva UV LED隨身空氣除菌機
業界唯一項鍊配戴式多功能空氣及表面UV LED隨身除菌機,只要掛著它,空氣每次經過,除菌率高達90%以上
#光立潔除菌棒
搭載三顆業界最高功率UVC LED深紫外線晶片,可去除表面99.9%的細菌病毒。可照射任何物品,不會對物品造成影響或殘留,無化學品或汞、無腐蝕性,一鍵使用操作簡單,攜帶方便收納容易
📌五、額溫槍
#德國博依非接觸式紅外線額溫槍
便利的操作性,更能在不打擾熟睡者的情形下為其量測體溫,非接觸式紅外線量測的方式,讓嬰幼兒及孩童量測體溫不再感到害怕與恐懼
#德康醫療GW-100免接觸額溫槍
德康醫療器材代理國際知名大廠急救醫療設備,以多年醫療急救經驗了解急救時所需儀器設備,儀器設備進口過程品質嚴格把關,此非接觸式紅外線額溫槍,適合家家具備基礎儀器,隨時檢測
📌六、抑菌手套
ARKY銀纖維抑菌科技防疫三件組(觸控手套+口罩套+萬用收納袋)
99% 抑菌銀纖維材質,有效抑菌。精準觸控手機平板抑菌手套,防止接觸傳染。多用途便攜萬用抑菌收納袋,延長口罩使用壽命口罩套,加強防護力
#KOgerm抑菌手套
為醫療器材優良製造廠製,通過SGS檢驗合格,不含毒性塑化劑,不含易過敏源,親膚性高,具彈性不易破損,可隔離細菌
📌七、防疫指尖觸控
#QUALY 防疫指尖
防疫指尖可代替手指不碰觸到細菌,商品體積小、方便攜帶。清潔方式可放在沸水中消毒或用棉花棒沾取酒精清潔內部,也可將酒精倒到瓶內消毒
📌八、殺菌液/洗手液
#sonett表面消毒殺菌液
來自德國的天然抗菌大師,商品通過歐洲最高防護標準測試,殺菌力高達99.999%,1分鐘有效除菌,運用70%即用型植物酒精和有機薰衣草精油天然成分,讓生活環境不只乾淨,更要多一層防護!
#一網打淨
此屬物理性抗菌噴霧,比化學性抗菌更安全,內含天然成分有茶樹、綠花白千層、玫瑰、日本柑橘、銀離子等。美國EPA研究報告顯示,銀離子可有效對抗新冠病毒。經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實驗檢驗,可抑制病菌,效果達99.99%,證實產品可達到抑菌防護的作用
#NEQI白天使防護泡泡洗手慕絲
品牌來自德國,創立於2020年,致力於清潔和健康安全相關的產品研發。因應防疫設計出的產品,含62%酒精的洗手乳,提供徹底清潔
#SqueezyBand蜘蛛人抗菌洗手環
加拿大專利設計,材質採用食品級矽膠,完全無毒抗過敏,可容納15ml的洗手液,足夠供日常使用,體積小,穿戴便利,減少接觸更有效清潔,外食時即可立刻使用,髒不入口,全家人都合適配戴
#凱鈞話重點
#防疫配件
矽控整流器用途 在 我是產業隊長 張捷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這個趨勢跟我們夏季班第3堂課提到的股票有關係,
大家知道是什麼嗎??
#車輛電動化趨勢 MCU、CIS需求上升
車用半導體擴張的推動力,來自於自動駕駛、輔助駕駛系統等汽車控制相關需求,例如微控制器(MCU),也就是目前車用晶片缺貨之中的大宗,還有感測用的雷達與CMOS影像感測器(CIS)等外 就來自於環保車輛與節能減碳的趨勢,也就是功率半導體領域。
在微控器方面,Semiconductor Portal報導,市占率最高的是日廠瑞薩電子(Renesas),先進的微控制器良率控制可將瑕疵品壓低到0.1 ppm以下,也就是1,000萬分之1以下。瑞薩已量產搭載28奈米製程Flash Memory的微控制器,在車輛的電控系統(ECU)幾乎都搭載微控制器,而且傾向於加強安全性的效能冗餘,使微控制器的需求將進一步提高。
而10年來年複合成長率(CAGR)達16%的CIS市場,雖然在2020年受疫情衝擊,據IC Insights統計成長率僅3%,不過預估2021年,將成長19%,達228億美元,未來5年年複合成長率約12%,到2025年達336億美元。若以數量計算,2020年67億件的CIS,將以14.9%的年複合成長率,到2025年可年產135億件。
雖然CIS的主要需求,仍來自於5G普及帶動的手機銷售,手機鏡頭CIS的年複合成長率6.3%,2025年可達157億美元市場規模,但以成長速度來說,車用CIS成長最快。IC Insights估計,未來5年車用CIS的年複合成長率可達33.8%,到2025年可達到51億美元。
其他應用領域,如醫療與科學系統、安防監控、機器人與物聯網等工業用途,雖然2025年預估的市場都比手機用與車用CIS來得小,但成長速度都高於手機用CIS。
在車用CIS相關的市場,富士奇美拉總研(Fuji Chimera Research Institute)的報告預估,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與自動駕駛所需的車用攝影模組,由於環繞影像系統(Surround View)普及,使觀測攝影機(View camera)被採用的數量增加。
此外,在日本、歐洲、美國都開始強制採用自動緊急剎車系統(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也讓車前攝影機使用量上升。
2021年後疫情時代車市慢慢恢復,上述兩種車用攝影機的需求也會明顯攀高。預估到到2026年,車用攝影機模組的市場規模,將達到9,930億日圓(約合91億美元),與2019年相比,增加93.8%。
同樣使用攝影機的行車紀錄器,全球需求也在成長,不過各地區對於行車紀錄器對隱私的影響看法不同,部分國家增加速度較慢,但整體來說在安全性的需求下出貨仍會逐步上升,富士奇美拉總研預估,一般車輛使用的行車紀錄器的市場規模,到2026年會達到3,200億日圓(約合29.5億美元),比2019年增加2.2倍。環繞影像系統與行車紀錄器,都會拉高車用CIS的出貨量。
#車用功率半導體廠擴產 #追趕電動化商機
車用半導體之中,另一個項目是功率半導體。功率半導體在車輛與電機設備等都有使用,不過在車輛電動化的趨勢下,車用功率半導體的推升作用更加明顯。
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SEMI)曾在2019年預估,以8吋晶圓估算的半導體產能,會在2022年達到月產650萬片。不過,在純電動車(BEV)與油電混合車(HEV)需求與產能不斷提升,功率半導體可能出現供應不足問題,使相關廠商開始加大投資。
例如英飛凌(Infineon Technologies)目前是最早投資功率半導體12吋晶圓廠的廠商,位於德國東部德累斯頓的第1座工廠已經開始量產,目前第2座12吋晶圓功率半導體廠,則在奧地利南部Villach興建中,預計將量產功率MOSFET與IGBT。車用零組件一級供應廠電裝(Denso)則是英飛凌的出資者之一,以穩定功率半導體供應來源。
電裝在車用半導體的投資布局,也包括針對瑞薩電子,逐步提高持股比例,到2020年底為止,占瑞薩股份8.84為第2大股東。電裝也與功率半導體新創Flosfia建立資本合作關係,在氧化鎵(GaO)功率半導體的車用領域進行研發合作。而占有電裝股份20%以上的豐田汽車(Toyota),也正在把車用半導體、電子零組件等硬體的研製,轉移到電裝。
安森美(ON Semi)則是以收購方式取得GlobalFoundries的美國紐約州Fishkill的12吋晶圓廠(fab 10),總價4億3,000萬美元,2019年已先付1億美元,到2022年底前會支付剩下的部分3億3,000萬美元。這座12吋晶圓廠雖然還沒有完全讓渡,但依據協議已開始為安森美生產半導體。
目前看來,歐美的功率半導體場對於12吋晶圓廠較為積極。而在日廠方面,三菱電機(Mitsubishi Electric)預定會在日本熊本縣工廠引進12吋晶圓的量產產線。三菱電機在廣島縣福山工廠目前只有後段製程,不過熊本工廠將來如果產能已滿,福山工廠設置12吋晶圓產線也將成為選項。
富士電機(Fuji Electric)在2021年度(2021.04~2022.03)的半導體設備投資額會拉高到410億日圓(約合3億8,000萬美元),年增1倍以上,以因應電動化車輛對於功率半導體的旺盛需求。而原本預計在2024年3月前的5年間,要完成的半導體設備投資1,200億日圓(約合11億美元),會在2023年3月前完成。
雖然這些投資主要集中在8吋晶圓的前段製程,不過,富士電機也正在研發12吋晶圓製程。至於何時設置12吋晶圓量產產線,由於12吋產線所需投資額是8吋產線的2倍~3倍,因此要依據市況再來評估。但比起12吋矽晶圓產線,富士電機可能對新建碳化矽(SiC)產線更感興趣。富士電機的2021年度半導體研發費,將年增6%,至130億日圓(約合1億2,000萬美元),研發車用IGBT、SiC功率模組,以及工業用第8代IGBT技術。
2021年第1季,富士電機的電動化車輛(BEV、HEV等)功率半導體訂單額,年增51%,金額與2020年第4季大致相同。預計到2021年第2季,也會維持第1季的同等級訂單額,此後則開始逐季成長。
再麻煩大家多多按讚分享,您的支持與鼓勵是我最大的原動力,
非常感謝!
------
🏆【張捷主流產業選股術 數位訂閱】
✔️主頁 → https://reurl.cc/NX3jke
🏆【2021張捷產業冠軍班 週二晚上課程】
✔️請撥打客戶服務專線:(02)02-25056789分機轉5720~5723
服務時間:週一至週五08:30~18:00(例假日除外)
矽控整流器用途 在 Eddie Tam 譚新強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譚新強:Galileo的教誨:人類非宇宙中心點
文章日期:2021年5月21日
【明報專訊】人類非常自以為是,一切以自己為中心的動物。自古以來,不止大部分人都以為大地是平或者是方的,他們更以為天上的星星、月亮和太陽,都是圍繞着我們而運轉的。當伽利略(Galileo Galilei)以望遠鏡觀察得來科學證據,支持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的太陽中心論,他就被教廷批鬥和逼害了20多年之久。
即使現代人也有同樣自以為是的主觀願望。不少人偏見地以為近數十的所謂新發明,例如互聯網、手機、AI、機械人和加密貨幣等,都必然是人類史上最偉大和最重要發明。更有不少人甚至相信所謂加速回報定律(Law of Accelerating Returns),認為重要科技發明的速度不斷提升,很快就將達到人網合一的所謂「奇點」(Singularity)!
客觀點來看,這些科技發展雖重要,尤其互聯網和手機,令到日常生活更方便和豐富,但怎可能比火、蒸氣機、電力、電話、汽車和飛機等更重要?有人曾問過李光耀,什麼是偉大發明?他的答案是對新加坡而言,最重要的發明是空調!他認為在熱帶地區,如沒有空調,工作效率非常低,經濟發展必更困難。你可能以為李光耀此言是開玩笑,小小一台冷氣機,怎可能那麼偉大?但事實擺在眼前,新加坡是熱帶國家中,極少數(差不多唯一)能達到發達國家水平的國家之一,成功原素當然不止空調這麼簡單,但他立國不久即決定盡快在所有政府辦公室裝置空調,肯定對提升政府效率有極大幫助。
近20年科技無助提升生產效率
若以生產效率的趨勢來判斷近20年科技發展的成效和重要性,不幸客觀結論就必然是頗為失望,甚至驚訝。因為不論美國或中國,過去20年的勞動生產率(labour productivity)增長都不斷放緩(見圖1及圖2),就如數以萬億美元計的IT投資,每人手中一台超級電腦,都提升不了我們的生產效率。更不需遑論AI結合機械人,再加5G,所有工廠都應變得更自動化,需要的工人極少,理論上人均生產效率必定急速提升。
這麼多「超偉大」發明,怎去解釋生產效率增長率不加速反放緩的重大謎團?我認為可探討3個可能性。
(1)從1970年代開始,個人電腦(PC)開始崛起和普及,企業投入大量資源,期望生產力效率大幅提升。但長近20年的投資期,效果一直是失望的,在互聯網普及前,大部分電腦幾乎可算是獨立的,主要用途只包括文書處理(word processing)、電子試算表(spreadsheet)和簡單資料庫(database)等,即使有通訊功能,也只限於速度極慢、撥號連線的modem。在這個單打獨鬥的環境下,大部分PC亦是一台昂貴的高級打字機,對生產力提升當然有限。後來隨着互聯網崛起、寬頻普及,企業開始看得到大量投資IT的回報。當然互聯網的發展,提供了創立大量新企業的機會(但即使如此,上世紀七十年代至今的生產力增長也一直放緩)。
同一道理,過去30年的新科技發展,將有重新提升生產力效率的一天,可能只是時辰未到。我贊同有此可能性,但到底現代科技,缺乏什麼催化劑,防止它們完全體現潛能?我也沒有準確答案,部分可能是投放的量未足夠,例如5G,大家一直期待網絡速度馬上提升10倍以上至Gbps級別,但事實上在美國和中國的用戶體驗極差,平均速度提升50%不到,某些情况和地區,甚至比4G更慢,亦較受障礙物如牆壁阻礙接收。應用方面更缺乏「killer apps」,據說在中國的流行5G App是Speedtest,就是用來測試通訊速度!現時平均每個基站服務約7000用户,當然寄望繼續增加密度,到了某個水平,希望能較成功體現5G功能。除此,高頻率的mmWave網絡仍在起步階段,高頻率才可真正大幅提升速度,但不幸物理上,mmWave穿透力更差,要實現IoT夢想,實時遙控高速機器,進行精細手術和應用於交通系統等,仍面對極大挑戰。
(2)人均生產效率增長放緩,有可能是定義和數據準確度的問題。會否是不可以金錢來量度近代科技發展所帶來的所有好處,除經濟增長外,亦有助改善人類健康、延長壽命,以及提升快樂感?有可能,事實上在過去200多年,全球人類壽命的確上升很多,從不到30歲升至現在的70多歲;但大部分應該是公共衛生的改善,尤其自來水的普及,農業進步導致營養改良,以及接生技術和環境改善,大幅減低嬰兒夭折率等,而非來自先進癌症治療法或基因工程技術。當然,近年英美的平均壽命更出現下跌趨勢。快樂的定義更抽象,跟科技發展更沒有一個必然關係,去多幾次日本就一定開心啲?著名人類學家Steven Pinker認為,原始的hunter-gatherers,以狩獵為生,不用花太多時間工作和計劃生活,平均快樂度反而比生活較穩定和富庶的農業社會高很多。原因是農業需要長達一年的工作計劃、播種、灌溉、收割和儲糧等等,全年忙碌,亦需全年憂慮天氣和瘟疫等。現代人更惨,不止需要計劃一年,未上幼稚園,已需要開始計劃人生,每年每月每日都有無窮無盡的所謂工作、責任和煩惱。
有人企圖解釋,可能分母也有問題。人均生產力增長減速,或者是因為現代經濟高度自動化,需要工作的人愈來愈少,即是失業,underemployment和不需工作的人愈來愈多,所以人均生產效率就被拉低了。這個解釋有兩個問題,首先在這次COVID大流行前,以美國為例,失業率跌至3.5%的50年新低,何來工作人數在減少?近月隨着美國疫情減退,失業率又再急速下降,所以此論點不成立。
有人指出,雖然表面失業率低,但有不少人不再尋找長工,只做點「零工」(gig),或只領救濟,所以人均生產效率被拉低。我沒有深入研究過,但我懷疑近年underemployment的情况,是否真的比以前嚴重。我的印象是從前較以農業為重的社會,鄉下的「閒人」更多,城市化才是提升人均生產力的最重要元素。
總括來說,我承認經濟數據未必能夠完全反映科技進步對人類的影響,但仍不可以此為解釋生產效率增長放緩的藉口。
人類發展漸近兩科學極限
(3)我認為最重要的解釋是人類發展已逐漸走近兩個科學上的極限。第一個是地球資源所能提供的可延續發展極限。人類發展,從古至今,尤其從工業革命開始,都可說是建築在耗用地球資源身上,尤其倚賴化石能源,最初是最髒的煤炭,後來是更好用但更有限的石油,再加上較清潔但難儲存運輸的天然氣。近年我們當然開始發現化石能源的碳排放,帶來嚴重氣候變化問題,如不能在極有限時間內解決,足可導致一次全球大規模動植物滅絕災難!
樂觀來看,這個危機當然也提供很多發展再生能源、電動車輛(electric vehicle, EV)、儲能、碳捕獲(carbon capture),以至「地球工程」(geoengineering)技術的機會。但不能否認的是地球本身是個充滿有機化學(organic chemistry)的環境,最方便的能源必然是與炭相關的,石油的能源密度是任何電池技術的20倍以上。按《巴黎氣候協議》的計劃,人類必須在2050年前達到碳中和,談何容易?去年因疫情,全球碳排放確下降了約6.5%,接近但仍不到每年遞減7%的目標,今年美、中等經濟重開,有可能達標嗎?
另一個更根本的是物理的極限。歷史上最偉大的科學突破,毫無疑問是二十世紀初,愛恩斯坦的狹義和廣義相對論,和稍後由玻爾(Niels Bohr)、海森堡(Werner Heisenberg)和薛丁格(Erwin Schrodinger)等人所發展的量子力學(quantum mechanics)。兩套理論非常偉大,亦有極大實用性,核能和核武正是它們的結合,是禍是福,見仁見智。但不幸過去60年,理論物理已可說碰到了堅硬牆壁,相對論與量子力學有非常根本性,甚至哲學性矛盾,聰明如愛恩斯坦,窮人生最後30年努力,也無法解決此問題。後人想出很多充滿創意的理論,例如超弦理論(Superstring Theory),但全都是紙上談兵,毫無實驗證明,所以於事無補。
物理極限對應用科技和經濟發展有很大影響。整個IT革命都是由半導體技術進步所推進。最有名的摩爾定律(Moore's Law),雖並非一條真正永恒不變的物理定律,但在過去50年,一直是芯片發展的一個指標。事實是每一代的芯片發展,雖仍在進步,但速度早已放緩,最初摩爾定律預期每9至I2個月,芯片密度即可翻一倍,近年已放緩至兩年以上。強如過去的老大英特爾(Intel),已停滯於14nm兩年以上,只有台積電和三星能繼續推前,能成功生產7nm芯片。即使台積電等能如期做到2nm,無疑必將接近物理極限,再縮小必將帶出各種量子世界的奇怪現象如「穿隧效應」(tunneling effect),極難控制芯片性能。
在應用層面上,影響也必極大。單是AI無人駕駛,已是個極重要的科技夢想,亦是Tesla股價的一個重要支柱。馬斯克(Elon Musk)教主是個頂級銷售員,他一直不斷告訴「信徒」無人駕駛是個相對簡單的ANI(Artificial Narrow Intelligence)應用,只需GPU或ASIC夠快,加上視覺數據,必可在短期內成功。按馬斯克的說法,年輕一代不需要學駕駛汽車,法律甚至將禁止人類開車,所有汽車變成AI無人駕駛的EV。
無人駕駛為極複雜AI難題
事實上,無人駕駛是個極複雜的AI難題,最近連馬斯克開始承認困難比原先想像中高很多。不止Tesla,大部分其他公司都碰到同樣問題,不少甚至已放棄。Uber和Lyft都計劃出售無人駕駛部門,Alphabet的Waymo,近日CEO和CFO等多位高層相繼辭職。德國各大汽車廠近日都推出質量非常不錯的EV,但並無太多AI功能。
我一向認為無人駕駛沒那麼簡單,應屬於AGI(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問題,即需要所謂common sense。人腦當然遠比電腦慢,但複雜度遠比芯片高,人腦neurons(神經元)數量超過1000億,synapses(突觸)數量更超過125萬億,更加是三維物體,連形狀和組織都對人腦的思考、性格和整個意識(conciousness)非常關鍵,遠比現時最先進二維為主,7nm GPU的540億原子粒多和複雜。即使未來用到2nm技術,能做出人類common sense的機會仍很低。不少AI專家認為,AGI需要whole brain simulation,或甚至不可以矽為基礎原料,改以用所謂wet ware,不知是否想以基因工程技術,在試管中培植出一個以碳為基礎原料的有機AI系統?聽起來,比Frankenstein(科學怪人)更恐怖!
我沒有答案,只想提醒大家不要過度自以為是,人類始終是渺小的,我們對宇宙的認知非常有限!
(中環資產擁有Tesla、Uber、Alphabet、台積電及三星財務權益)
中環資產投資行政總裁
[譚新強 中環新譚]
https://www.mpfinance.com/fin/columnist3.php?col=1463481132098
矽控整流器用途 在 一大粒小台客-Noemi Giulio Eva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挑戰網紅飲料‼
第一次做手搖飲,究竟小孩買不買單…
雖然很少給孩子喝水以外的飲料,但是適度地讓小孩認識訪間流行的飲食文化我是不排斥的!😌
再次受到老公大愛的 Cuisinart 美膳雅萃取壺的邀約,馬上就決定拿它來挑戰幾個 #網紅飲料!
#波霸烏龍拿鐵、#奶蓋綠茶、#鴛鴦奶茶
結果做到我自己整個天人交戰!
救郎喔~冷萃出來的綠茶口感也太好了吧!😍
自己做的奶蓋也未免太好吃!整個邪惡!讓人停不下來!😣
奶蓋仙4ni!🤪
我平時喝飲料的習慣其實很無趣,咖啡就是咖啡,茶就是茶,因為自己喜歡的好茶好咖啡,只要工具對了,品嘗原味就是最好喝的!👍👍👍
美膳雅萃取壺,結合咖啡壺跟快煮壺的優點,合而為一,外型美觀簡潔,小巧精緻。就是為了 #不願意妥協口感 又要 #方便沖煮任何形式的飲品 而生的!
可以做咖啡、茶,也可以拿來做養生飲品、花果茶,萃取果乾水…等等。它最大的特色就在於能夠依照喜好,調整溫度、濃度、以及萃取的時間,連冷萃都有辦法!符合對生活質感講究的人的期待!
這樣的細節講究,讓我開始想認真認識純水、調和水沖煮的不同口感。😎
❌傳統咖啡壺濾器與壺身是分開的,有的還帶水箱,非常佔位置。沖泡方式單一,無法完整表現咖啡的特色,通常都淪為為了喝咖啡因而喝的商業用途。
❌而快煮壺的問題就是只能煮水,在旅館房間常常標配不鏽鋼壺身的快煮壺,看不見裡面其實我通常用起來都怕怕的,擔心有汙染。
✅它跟一般濾泡式的原理不同,有一個磁驅裝置,把水引到濾器上方,像噴泉一樣來回浸潤濾器裡面的茶葉或咖啡,達到重複萃取的目的。不只可以製作熱飲,可以冷萃,也可以當作快煮壺煮水沖泡其他飲品!
✅採用304不鏽鋼,耐熱抗酸鹼的高硼矽玻璃,把手按鈕PP材質也是耐熱抗酸鹼的。
✅操作簡單,清潔容易,不佔空間。喜歡在家喝咖啡煮咖啡沖咖啡,喝茶煮茶沖茶冷泡茶的,這支都能夠支援。有這一支勝過擁有其他兩、三支。
有人說,喝進去的東西就代表我們的品味。美膳雅萃取壺,為萃取精緻的生活品味而生!推薦給大家!🎉
一機抵多機的美膳雅萃取壺這裡買👉:https://reurl.cc/N6VN2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