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石油原油差別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石油原油差別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石油原油差別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石油原油差別產品中有1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6萬的網紅Daodu Tech 科技島讀,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島讀回顧 #ElonMusk #Tesla #特斯拉 在島讀去年網站的關鍵字搜尋排名第二,僅次於 Podcast。 島讀一路追蹤特斯拉,看著它從谷底走出,股價更是衝上顛峰,人氣也持續不墜。 沒有人知道特斯拉股價是否合理。但有一點現在可以肯定,那便是現在人們認為 #電動車可行。這在馬斯克剛接手...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萬的網紅StockFeel 股感知識庫,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能源」可說是現代工業化社會,各種生活與經濟活動的基礎,小到日常用電、汽機車加油,大到工業生產、軍事戰略,都與能源有關。少了它們,甚至連我們的第二生命--手機都沒辦法充電。在這之中,「石油」是當今最主要的能源燃料。 今天就來講講,原油、石油、天然氣的差別! 股感:https://www.stoc...

  • 石油原油差別 在 Daodu Tech 科技島讀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1-10 20:30:44
    有 195 人按讚

    #島讀回顧 #ElonMusk #Tesla

    #特斯拉 在島讀去年網站的關鍵字搜尋排名第二,僅次於 Podcast。

    島讀一路追蹤特斯拉,看著它從谷底走出,股價更是衝上顛峰,人氣也持續不墜。

    沒有人知道特斯拉股價是否合理。但有一點現在可以肯定,那便是現在人們認為 #電動車可行。這在馬斯克剛接手特斯拉之時,被視為是幾近不可能的壯舉。

    為什麼難度這麼高?島讀去年便在《Tesla 目標達成(不是股價)》討論電動車發展的難度,以及為什麼馬斯克認為電動車可行。

    ---

    根據傳記《鋼鐵人馬斯克》(Elon Musk:Tesla, SpaceX, and the Quest for a Fantastic Future),馬斯克一直都想做電動車。他認為人類一直停留在化石燃料(石油、煤、天然氣)是很瘋狂的事情。當人類燃燒化石燃料時,大規模地將累積數千萬年的碳元素釋放至生態,將永久改變大氣與海洋成分,造成氣候變遷與嚴重災害。

    而在所有的化石燃料應用中,交通運輸業的碳排放是第二大,但卻是最「髒」的;因為其主要是用無效率的方式燃燒石油(發電業是第一大)。馬斯克認為要讓世界擺脫化石燃料,必須首先改革交通運輸業。

    然而一開始馬斯克找不到切入點。電動車研究當時已經「冰封」許久。

    這其實很奇怪。電動車的概念並不新。在亨利福特(Henry Ford)於 120 年前著手量產汽車時,最流行的交通創業題目就是電動車。
    要記得,那是電力大放光明,席捲世界的時代。愛迪生(Thomas Edison)與特斯拉(Nikola Tesla)可說是當時的賈伯斯與貝佐斯,正大打「電流之戰」(the current war)。電力在短時間進步神速,帶動電燈、電報、電視機、電冰箱等一一問世。大眾看著每天的新電力發明,就像我們自 2007 年起對手機的發展目眩神迷一樣。

    如果問當時的人「什麼交通工具將取代馬車」,大部分人會猜電動車,而不是「內建小型噴火裝置」的汽油車。福特本人也曾在愛迪生實驗室工作。

    電動車與汽車同時起跑,最終卻是汽車勝出。這很大一部份要歸功於福特。福特發明的流水生產線,降低了汽車價格,成為真正的「大眾」交通工具。同時也帶動週邊產業發展,包含原油業、連鎖加油站,甚至是大型量販店、郊區社區等。今天汽車是一個「生態」,包含眾多角色,彼此互相強化,形成穩定的環境。

    而電動車就此被束之高閣,「冰封」了 120 年。汽車產業的獲利更大,甚至可以遊說政府、擬定法規,壓迫其他選項的空間。同時,汽車的發展也逐漸停滯。今天汽車看似多樣,本質上仍是使用福特使用的汽車引擎。

    停滯的汽車業隱含兩個問題。

    第一,負面外部成本,也就是污染。汽車業不用為污染買單,因此銷售成本低於其實際所造成的影響。或者說替代品,例如電動車,價格相較之下顯得很貴。這是一個集體困境 — 即便單一車廠的 CEO 知道繼續污染下去對人類不好;但維持現狀對於公司本身與 CEO 個人,卻是最有利的。

    第二,替代交通工具的機會成本。電動車在 120 年前輸給汽車有其原因,但不代表 120 年後電動車仍然無法發展成划算、有效的交通工具。看看電腦的發展速度!萊特兄弟也是約 120 年前首次飛行,今天我們有龐大的航空業,並且可以來回太空了。如果持續研發電動車、電池,今天理當已經有長足的進展。

    初出茅廬的馬斯克無法直接挑戰汽車業。於是他先去史丹佛唸博士。卻在目睹網際網路的爆發性成長後立即輟學,跟弟弟共同創辦了 Zip2(類似 Yelp 的評價網站),賺到第一桶金。接著創辦 X.com,後來成為 PayPal,賺到第二桶金。

    接著他再把大部分的積蓄投入了太空新創 SpaceX。他對再生能源的熱情不減,也有了足夠的資源;只是仍然不確定電動車的技術水準。

    終於,馬斯克在 2003 年遇到一家小電力科技公司 AC Propulsion。 AC Propulsion 發現筆電與手機的發展,大幅推進了鋰離子電池的技術。將數千個小鋰離子電池綁起來,就成為非常適合汽車的電池。於是馬斯克資助成立一家公司,向 AC Propulsion 取得電池科技的授權:特斯拉。由此展開了特斯拉的漫漫長路。

    原文閱讀:Tesla:目標達成(不是股價)(會員限定)
    https://bit.ly/35r9PiS
    ---
    1⃣ 元方案,讓你 1⃣ 次讀完所有文章:https://bit.ly/3myOL0D

    更多特斯拉與馬斯克相關內容:
    顛覆火箭產業不夠,SpaceX 要殖民火星(公開)
    https://bit.ly/2XtkRjy
    Tesla 勝利的一年|AI 醫療欠缺資料(會員限定)
    https://bit.ly/3nrAwKx
    [Podcast] Tesla 市值突破天際:天才是理性的凡人(公開)
    https://bit.ly/3hXN8bn
    [Podcast] SpaceX 起飛 — 瘋狂與天才的差別在時間軸不同(公開)
    https://bit.ly/2LGc7DK

    訂閱島讀,輕鬆掌握科技與商業趨勢👇
    https://bit.ly/3myOL0D

  • 石油原油差別 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1-04 00:40:30
    有 1,310 人按讚

    Hi,大家,
    在2020/12/23後我年末休假跑了許多地方昨晚才回到台北的家,
    現在談談2020年的投資兩三事,

    2020年是個充滿機會的一年,
    台灣有幸在這個世界級的風暴中走出一條屬於自己的活路,
    市場也活絡了起來,許多積極的投資/投機者在這一年有了豐碩的成果,我自承投資性格一直都是相對警慎保守的,因此分散風險與避險是我必做的工作,這讓我在2020年三月股災時在殺到最低時,每日加班疲累地保持盈利(三月期權獲利1800萬,加計股票票當月損失17萬與帳面轉負的股票未實現損失,三月淨值增加約984萬,在月中殺到谷底時該月通算淨值仍增加500萬),同時也讓我難以像一些人一樣大賺,以長榮為例,就算我在13元左右就開始投資,也持有至今,但因為只持有了相當於幾百到一千多萬市值的股票而沒有了重壓下的誇張倍率,整年通算淨值增加約1~1.1億之間,其中期權帳戶作用為期權當沖/股期投資與整體部位避險,加上未實現的部分約占4000多萬 ,股+期權整體投資部位來說大約年獲利約在200%~210%之間

    其中有幾個印象深刻的點是

    1.一月過年的時候疫情延燒, 我當時的部位偏多,過年前原來獲利200萬,過年時因為停盤避險遇上困難,使得年後隔天就算單日避險成要回120萬仍然單日把一月的獲利斬成虧損,同時我開始逐漸調整部位成能夠承受下跌的潛在損失

    2.三月下跌段我的主要策略是 抱有我看好的股票,但同時做整體市場的避險,也就是利用期權的獲利貼補融資持股部分的斷頭風險(因為期權有獲利未平倉也會有實際資金入帳的優勢)
    在最低的那天我維持率達到130.x 已經從期權帳戶的獲利提款部分準備補保證金,並且計畫從那時開始逐漸增加持股現貨,撤除主要避險,但才剛開始就反彈了 XD

    3.申購元石油,人人有獎 就是一個準備三百多萬跟營業員說申購 然後就賺進6x萬的故事,差別在申購股票中獎率很低,申購元石油人人有獎 可喜可賀

    4.因為3月避險成功而手上多了千餘萬的現金在4月的時候因為合一的FB825談妥, 算了算鍵盤每天進去抽股票直到中了100多張,而因為ON101解盲成功便將其在投資項目中獨立設為中長期持有的低風險的風險性投資持有至今, 大部分持股都質押中

    5.這個是覺得最適合與大家分享為何持有的part,請仔細閱讀-

    2020持有張數最多並持有至今的股票是永豐餘,因為只能查詢半年資料,所以期間如附圖,但確實持有至今都未改變,我對他的持有方式也是買進以後質押,回到5月注意到這支股票時,背景是從我發現他是元太母公司開始的,在三月時我有買進24元左右的元太,而之後在閱讀2020年第一季財報時注意到了永豐餘,他吸引我的點在於
    -顯著低於淨值
    -高配息,配息穩定,財報毛利改善,當時殖利率高於5%
    -上半年來一直有廢紙升價的風聲
    -民生布局全面,子公司布局疫情受惠且具成長性
    - 網購-紙箱工紙,醫療-申豐乳膠手套 元太-彩色電子紙 有機-永豐餘生技超市 - 衛生紙等民生用紙 再加上我沒有特別喜歡的永豐金
    -該公司本質上算是類似台灣50(當時又顯著低於淨值)的ETF

    在這些加總之下我認為在當時有很深的價值/成長型混合投資契機,因此決定作為核心持股,以買入後質借方式持有並隨著時間過去資料符合甚至比我預期的更好下逐漸增加持股,現在也很虛榮的列在持有400張以上的200多位股東之一 XD, 這則的重點不在我買了哪檔股票,而是我評估的方式, 有恆心的朋友可以把這家公司的資料與我文章內的內文做些比較,參酌法說會內容與財報做些推敲, 這方式我認為很適合大部份投資人

    6.看到超QE訊息時 買了15xx的黃金跟銅,原油也有小賺了一些

    7.不要懷疑,我真的持有100多檔股票或股權衍生性商品

    8.我的股票質借利率是1.7%,不要認為只有房產跟保險可以質借~股票的變現性更高更迅速,但還是要注意風險,不要無限制使用槓桿到滿

    9.我的記帳方式以淨值變化為主,採日結,投資千萬記得沒有不賣就不算賠這件事,放著擺爛不會成長的股票其實損失了很多機會成本

    這篇文章本質上是自己寫給自己看的備忘錄,因此就沒有附上超多的圖表了(我也沒時間做)
    今天時間晚了,先寫到這邊,睡個覺起來就是新的一年的開始,祝各位有在看我個版的朋友投資順利,身體健康,晚安

  • 石油原油差別 在 范琪斐的美國時間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4-13 12:54:29
    有 8,762 人按讚

    上星期上海東方衛視的駐白宮記者張經義,在白宮記者會上,被川普問了一句:你那來的?,他回了:台灣。結果在網路上引發論戰,很多人罵張經義,打著台灣的招牌招搖撞騙。

    很多朋友留言,一來因為我識得經義,二來因我以前駐美的經歷,想知道我怎麼想。

    我先說,我跟經義的政治立場不一樣,也只見過一面,就是上李四端的「大雲食堂」。我這人不大會隱藏,據說畫面上我翻了幾次白眼。

    但今天我想幫經義說句話。

    第一,在美國如果人家問我:where are you from? 我有幾種答法:
    A: Taiwan。80%的時候這樣回。
    B:I am American. 這是專門用來對付排外的川普支持者的,態度還要一副:你想怎樣?
    C:I live in New York, but I am from Taiwan,and my affiliate is based in Taipei. 我住紐約,我是台灣人,頻道總部在台北。這是採訪時,我最常用的回答。二十多年前,我幫中天做的時候,就會說頻道總部在香港。在TVBS時期,總部雖在台北,我有時會牽拖TVB在香港出來。

    為什麼這麼複雜?是因為我要把我拿到採訪的機率擴大到最大。就算人已坐在面前了,如果頻道來自香港,可以讓受訪者放下心防,多講一點。yeah! I am going for it. 你說我賊,隨便你講,我又沒撒謊。

    所以川普問經義:Where are you from?他說:台灣。我看是沒什麼問題。他要是說他是中國人,這才有問題。

    接下來有人罵他問題問得太鳥。這你也幫幫忙,他幫中國媒體做,問得好才奇怪吧?

    第二,我希望大家要理解,駐白宮記者有多不容易。嚴格來說,台灣沒有駐白宮記者。我們只有駐華府記者。差別在駐白宮,你只要管白宮,你只要去白宮記者會,你只要跟著川普屁股跑。但華府記者包山包海,你要管白宮,管國務院,管國防部,管所有的智庫,再加台灣駐華府單位,中國駐華府使節團,所以根本不可能跟川普跟得那麼緊。那怎麼辦?都是要靠上網看政府給的transcripts。我自己駐美快三十年,從來沒有住在華府過,我的駐地以紐約為主。有事時,才飛進華府。

    為什麼台灣沒有駐白宮記者?嘖!因為我們沒錢。

    擺一個記者專跑白宮,別的都不管,台灣沒有那個媒體有這個財力。再加上,到處跟著總統跑,很貴吔!白宮可不幫你出錢,飛機食宿全都要自己出,現在是川普,新聞還多,以前歐巴馬時期,你可能跟了大半年,你的白宮記者都發不了頭條,你是長官你受得了嗎?張經義現在能參加做白宮記者的pool(就是各媒體輪值去拍公稿,拿出來給大家用)第一要件,就是他背後媒體得要出得起錢。這錢還不是只出一次兩次就可以,美國這些老機構又特別講究年資,你背後媒體不夠大,你這個記者沒在白宮記者會裡蹲個幾年,被點到提問還得碰運氣。

    講這些是要說,張經義這個台灣人是坐在一個很難拿到的位子。

    這樣一個很難拿到的位子,你希望是個台灣人還是個小粉紅坐在那裡?

    我對於台灣同業幫各國媒體做事,都高度歡迎,包括中國。甚至可以說,尤其是中國。

    這可能是因為我對台灣民主教育的信心。我總想,這是種一顆種子,也許將來時間對了,他就會發芽長成大樹。當然,他也可能被洗腦,但我不是說了嗎?我對台灣的民主教育是有信心的。

    🔎以下是今天的國際三條線

    ▪️國際:史上最大石油減產協議達成!23國點頭 日少970萬桶
    https://newtalk.tw/news/view/2020-04-13/390393
    👉劃重點:武漢肺炎造成全球油價大跌,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等其他非OPEC產油國12日達成OPEC 機制成立以來、最大規模減產協議,同意在5月、6月每日減產970萬桶原油,希望挽救跌跌不休的油價。減產970萬桶的協議雖比稍早前宣稱的日減千萬桶協議少,但已占全球產量約13%。
    OPEC發布新聞表示,此減產協議自5月1日開始,為期2個月,6月10日將再度召開視訊會議檢討成效,並制定下一步行動。

    ▪️亞洲:肺炎疫情:非洲裔人士在中國廣州「被歧視」 引發外交風波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52259702
    👉劃重點:近日,數百名在中國廣州居住的非洲裔居民,在沒有被確診新冠肺炎下,被趕出家門丶強制檢疫和沒收護照。美國稱,在廣州的非裔美國人也受到歧視,酒店不做非裔人士的生意。非洲聯盟及多個非洲國家發聲關注廣州非裔人士的處境,強烈譴責有人歧視和不人道對待當地非洲人。中國外交部表示,實施抗疫措施時出現「一些情況和誤解」,中方高度重視,將「敦促相關方面改善工作機制和方法」,強調中國和非洲會相互支持丶攜手抗疫。

    ▪️台灣: 共軍遼寧號現蹤我東部外海 國軍全程監控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474242
    👉劃重點:在全世界忙著要防疫同時,中國軍事動作相當頻繁,日本防衛省,在11號發布新聞稿,指出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等六艘軍艦,在10號的時候,前進太平洋。國防部昨天晚間證實,編隊昨天由東海航經宮古水道後,由我東部外海經南部海域,繼續向南航行,從事遠海長航訓練。
    日本防衛省11號公布最新消息指出,10號晚間,日本海上自衛隊,發現中國航空母艦「遼寧號」,率領飛彈驅逐艦、飛彈護衛艦共六艘軍艦,從沖繩本島和宮古島之間的水域,向南行駛進入太平洋。

    📢 晚上八點別忘了看范琪斐的 #TODAY看世界。

    另外有在用 LINE 的朋友可以訂閱 @LINE TODAY 👇
    https://lin.ee/19eXmdD

    週一至週五 #LINETODAY 就會推播TODAY看世界,如果錯過了,通常會放在國際欄目。

    📢別忘了《#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九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十點準時上傳完整版!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