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石板屋工法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石板屋工法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石板屋工法產品中有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邱家驊 R.F.,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裏路 make paths 地味手帖NO.02 風土技藝 文字&攝影 " 邱家驊 R.F. / 邱大花 觀看的視角 / 建築 _大武山下的祖靈屋 過去這一年裡,我總會在不同的機緣下頻繁走訪部落,有的為了工作,有的只是想喝點酒,可能今天還在南安(花蓮布農)與朋友編織黃藤,隔天一早就又背著相機...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2萬的網紅hulan,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我是石頭做的」用平易近人的角度切入主題,從歷史延伸至生活層面,再進入專業層次,帶領觀眾了解石材的奧秘,觀者看完展覽,也能一次學完所有石材基礎入門! 五大展區 帶領觀眾循序漸進了解「石頭」 特展由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與宏觀視野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為了推廣台灣石材加工與石材的品質應...
石板屋工法 在 Anuwai Hamawaki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01 20:07:32
杜蘭胞1938年出生 15歲,跟隨部落耆老學習排灣族傳統石板屋建築工法。 40歲,擔任部落傳統婚禮儀式禮俗委員。 50歲,跟隨蒂摩爾文化藝術團赴國際參加文化藝術節歌舞演出,為排灣文化推廣貢獻良多。 60歲,將排灣歌謠及勇士歌舞傳承於部落族人,同時也獲部落公認為一名勇士。 70歲,受聘於地磨兒國小...
石板屋工法 在 ParKeR帕 | Filmmaker | Hi拍克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4-04 06:15:21
- 這次來這屏東-舊筏灣部落拍攝取景 看見排灣族百年歷史的傳奇. 長型建築背倚山壁,以傳統工法堆疊石板,雕刻出排灣族的儀典生活,排灣族人習慣一進石板屋就先焚燒茅草柴火,不只為了驅趕蚊蟲,也為了召喚動物的靈,希望動物可以守護帶來家人,此外,被燻黑的屋樑木頭也可以保存長久。屋頂的活動式天窗也有許多用途...
石板屋工法 在 ᴋᴀᴛʜᴇʀɪɴᴇ ʟᴇ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6-04 07:35:48
佳心舊部落Istasipal家族家屋 . 花蓮縣卓溪鄉拉庫拉庫溪流域,百年前曾是東部布農族人狩獵游耕的祖居地,其中一處遺落在荒煙蔓草中的佳心舊社,留存一座家屋遺跡,經文化部、花蓮縣政府、台東大學及族人的研究修復,完整復振傳統石板屋,重現昔日建築工法。https://m.ltn.com.tw/news...
-
石板屋工法 在 hulan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6-11-20 23:06:33「我是石頭做的」用平易近人的角度切入主題,從歷史延伸至生活層面,再進入專業層次,帶領觀眾了解石材的奧秘,觀者看完展覽,也能一次學完所有石材基礎入門!
五大展區 帶領觀眾循序漸進了解「石頭」
特展由財團法人石材暨資源產業研究發展中心與宏觀視野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為了推廣台灣石材加工與石材的品質應用,特別企劃此展,石器時代約占人類歷史發展的99%以上,時期長達一百萬年,石頭成為人類相處最久的朋友,它不僅是最自然的資源,也是最耐久的材料,因此展覽首區「石頭歲月」回溯到與人類相處最久的朋友「石頭」,對照古今石器用品,突顯石頭隨著人類對生活的要求改變,表現方式與時俱進。
從第一展區走入第二展區,將帶領觀者進入到宏偉的石頭建物世界,展出「世界之最v.s.石分文明」,以3D列印技術再現印度泰姬瑪哈陵、中國長城、英國巨石陣、台灣石板屋等世界文化資產,體現石材歷久不衰的耐久特性。
經過前兩個展區,從生活、歷史感受「石頭」特性外後,展區則進入專業「石材」兩大展區,「石頭的表情」展區透過百樣石材樣本,讓觀者直接觸摸,感受石頭因為氣候、地形不同,再經過沉澱、擠壓等過程,使得每個石頭的石色、石質、石紋的獨特性;「石材五大工法」則是製模呈現乾式、濕式、硬底等施工法,一窺石材加工方式。
最後展區「研石造物」則邀請來自義大利卡拉拉的大理石設計師Moreno Ratti,與在台灣創作者一起合作,在花蓮當地石材廠的協助下共同創作,展出七件大理石的創意作品。
石板屋工法 在 邱家驊 R.F.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裏路 make paths
地味手帖NO.02 風土技藝
文字&攝影 " 邱家驊 R.F. / 邱大花
觀看的視角 / 建築
_大武山下的祖靈屋
過去這一年裡,我總會在不同的機緣下頻繁走訪部落,有的為了工作,有的只是想喝點酒,可能今天還在南安(花蓮布農)與朋友編織黃藤,隔天一早就又背著相機出現在大武(屏東魯凱)拍攝,不停的來回在部落與部落之間,就像整個中央山脈任由我穿梭自如,不時會懷疑自己的血液裡,是否淌流著原比我客家血統更突出的南島語族DNA。
這天團隊與我相約在來義鄉的古樓(屏東排灣),有個人物專訪,就在正式採訪之前預留了一個小空檔,我總會特別珍惜這樣的工作之餘,不但能適度的消化稍待的拍攝內容,更是讓我賺到在部落巡遊的大好機會,只不過也沒能走遠,目光早已被牢牢黏著,就在中正路旁這個以石板堆疊的建築空間,我拿起相機不想放過細節的看著,有排列整齊的砌石牆壘,也有著人型與百步蛇的簷梁雕刻,工法無疑是排灣傳統的石板建築,當下開始在腦海裡翻閱我所了解的排灣、魯凱、布農、泰雅的石板屋工法,但眼前的卻不像是我所認知的家屋,滿是疑惑的走到一旁解說牌才得知,原來這是2009年五年祭前所新建造的_祖靈屋。
今年七月我走了一趟昔日布農人的獵徑(戒茂斯上嘉明湖),約莫是在海拔3,000m處的鞍部,無意經過了布農的石板家屋遺址,我沒有停留並在心裡默念著:「打擾了」(過去台灣有許多原住民有室內葬的文化),雖然我不是原住民,但我也清楚不能在朋友家中的神明廳、宗祠有輕蔑褻瀆的行為,因此當知道面前是祖靈屋時,情緒上也明顯有了轉變,頓時切換到莊嚴肅立的心態頻道,深知自己對古樓的在地文化及禁忌有太多的不了解,因此決然收回輕鬆的態度,進入遠觀與思考碰撞的短暫週期,我在想這樣的空間範圍裡,必然是當地人心中極為神聖的領域,尊敬是我當下唯一要做的事。
夏夜裡,細聽著部落耆老口中湧流出的生命經驗及相傳故事,在台灣的各個族群裡,都有屬於自己的珍貴傳說,而相傳排灣族的祖靈平時居住於大武山上,在特定的日子與祭祀才會延請下山,而這個以石板為構造的傳統建築,就是祖靈與部落族人們最重要的信仰橋樑。
【購買連結】
∥ 博客來
https://reurl.cc/Q3Yx5o
∥ 誠品
https://reurl.cc/k0ngMG
∥ 金石堂
https://reurl.cc/od8A8V
∥ 讀書共和國
https://reurl.cc/Q3Yx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