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法鼓山,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今日2/12(農曆1/1)是彌勒聖誕 一起閱讀聖嚴法師的開示,向彌勒菩薩學習如何擁有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 -------------------------------------------------------------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識大,識是心的活...

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9-16 07:18:14

⭕️第394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成唯識論》,中國唯識宗立宗的主要理論依據,以大乘佛教唯識宗創始人之一世親的《唯識三十頌》為主線,由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三藏法師以護法學說為主揉合印度十大論師的詮釋編譯而成,最能體現法相唯識學派的基本思想。「成唯識」由「成」和「唯實」構成。「成」的梵語即悉地成就。毘若底摩...

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6 11:49:25

⭕️第320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楞伽經」,漢譯為《楞伽阿跋多羅寶經》、《入楞伽經》、《大乘入楞伽經》。本經說明清淨心、如來藏及阿賴耶識之教義,是禪宗以及法相宗(唯識宗)的重要經典之一,中觀學派論師清辯亦援引本經解釋中觀空義。在印度、在中國的佛教歷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經的主要內容,是五法、三自...

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 在 Valentine Wu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 13:01:50

⭕️第252次專注,持咒經行思惟「八識」,識的分類法之一,指的是每一個五根具足的有情眾生身上都有的: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以上合稱五識)、意識、末那識及阿賴耶識。在佛教學術研究屬於瑜伽行唯識學派護法學系分類。一切眾生,每一個起心動念,或是語言行為,都會造成一個業種,這種子在未受報前都藏在阿賴...

  • 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 在 法鼓山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2-12 00:30:01
    有 1,363 人按讚

    今日2/12(農曆1/1)是彌勒聖誕
    一起閱讀聖嚴法師的開示,向彌勒菩薩學習如何擁有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
    -------------------------------------------------------------

    若以識性觀,觀識非常住,存心乃虛妄,云何獲圓通?

    識大,識是心的活動以及心的事實,心一共有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第八阿賴耶識。彌勒菩薩觀識而成圓通,然而一般人所看到的識,是心念的活動,心念隨時在動,永遠在動,而且是虛妄不實的。既然是虛妄不實的東西,怎麼可能因它而獲圓通?這是不可能的事。彌勒菩薩觀的唯識,著眼於「萬法唯識,三界唯心」——萬法唯識所變,三界唯心所造,從這方面去審察、去觀想,不僅僅只是看心的活動。

    既然知道一切都是由自己的心識所造、心識所變,好的、壞的、善的、惡的,全在於自己的心識,那還有什麼痛苦與煩惱呢?一切歸於自性,這就叫作「轉識成智」,轉變有煩惱、有執著的心識,成為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這就是彌勒菩薩的唯識觀。可是剛剛開始學佛的普通人,所看到的都是分別心、執著心、煩惱心——「我要」、「我不要」;「我喜歡」、「我不喜歡」;「這個是我的」、「那個不是我的」,無法從心識領悟到、體驗到唯識的道理,所以不可能用觀識而得圓通。

    ---本文摘自聖嚴法師著《觀音妙智: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講要》

    延伸閱讀👉滅無明-觀識
    https://youtu.be/q5pl2vFfoyY

    #彌勒聖誕
    #無煩惱無執著的智識
    #滅無明觀識
    #觀音妙智:#觀世音菩薩耳根圓通法門講要

  • 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 在 哈哈佛大學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19-07-01 18:15:00
    有 227 人按讚

    《一切煩惱痛苦 都來自於尚未了解真相》

    心裡頭排斥一個人但又因而感到內疚的時候,不用逼自己對他友善,那樣的偽善只會繼續掩蓋真相,並且讓潛意識裡的厭惡感越演越烈。

    真相是….那種排斥、批判的心念,已然埋藏在累世業力流轉的種子裡(阿賴耶識),早在那個人出現之前就有了。去處理那個生出排斥心的源頭,譬如忌妒心、被遺棄感、自尊感…各種匱乏感,才是解決苦惱的辦法。

    至親至愛有一天離開了,產生巨大的痛楚,我們心裡想:「我的心隨著他一起被帶走了,我再也不可能快樂起來了…..」。
    可是,對方尚未出現之前的生命,其實過得也還不錯,甚至煩惱更少,不是嗎?
    因此,真相是......巨大的痛楚並不是來自於「那個人」。

    而是來自於「被遺棄感」,它只與自己有關,與對方無關。
    被遺棄的情結一樣是埋藏在讓我們不斷輪迴的業力種子裡。

    種子裡的心結生出業力,而業力驅使生命累世流轉,並且是以那樣的心結來流轉,使得重複的痛苦煩惱在每一世的生命中出現。
    所以唯有覺知(而且是分分秒秒地覺知)心結在如何作用、如何影響著我們的的生命流轉,才是終止業力之道。

    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於無法瞭知真相。

    世間的靈巧聰明、雄韜偉略都比不上這種能夠攝受真相的智慧,當我們透過覺照與定靜的修練,最終能夠時刻地待在真相之境時,業力的種子便沒有機會發芽了。

    你痛夠了嗎?
    為了不被黑暗吞噬,我們會更加奮力向上,趨近真相,最終以真相破除所有煩惱。

    =========================================

    《中觀四百論》第六品 明斷煩惱方便品:
    「如身中身根,癡遍一切住,故一切煩惱,由癡斷隨斷。」

    人們的癡(指沒有智慧去見到終極真相)遍住於「貪嗔癡慢愚」之中,就像是「身」遍住於「眼耳鼻舌身」之中一般。
    換句話說,人們的貪心、憤恨、傲慢、愚笨….,都是來自於「癡」。
    只要斷除「癡」,也就是訓練自己去見到終極真相,那麼就能斷除貪嗔癡慢疑,就能斷除所有的煩惱。

  • 眼耳鼻舌身意阿賴耶識 在 小肥妮吱吱叫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18-03-19 21:30:00
    有 13 人按讚


    【阿賴耶--送書活動】

    這是拾慧文化送我的書,讀起來像說書的講故事~
    我不算是有慧根的人,這本書讀完我能體會的大概是

    "生死、緣份、因果都是注定的~
    上輩子種什麼果這輩子就要還什麼~
    但是也能因為這輩子多做些善事,償還上輩子所欠的債而改善今生的運勢"

    總之,是一本勸人向善的書!!
    如果有興趣可以在此留言,我在3月22日選出兩位朋友送你們~~

    #佛教界一般將阿賴耶識學說的最早完整論說追溯至《解深密經》:

    吾當為汝說心、意、識祕密之義。廣慧當知,於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墮彼彼有情眾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濕生,或在化生身分生起。
    於中最初一切種子心識成熟,展轉和合,增長廣大。依二執受,一者、有色諸根及所依執受,二者、相名分別言說戲論習氣執受。有色界中具二執受,無色界中不具二種。
    廣慧!此識亦名阿陀那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隨逐執持。
    亦名阿賴耶識,何以故,由此識,於身攝受藏隱,同安危義故。
    亦名為心,何以故,由此識,色、聲、香、味、觸等積集滋長故。
    廣慧!阿陀那識為依止,為建立故,六識身轉,謂眼識、耳、鼻、舌、身、意識。此中有識眼及色為緣,生眼識,與眼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有識耳、鼻、舌、身及聲、香、味、觸為緣,生耳、鼻、舌、身識,與耳、鼻、舌、身識俱,隨行同時同境,有分別意識轉。廣慧。若於爾時一眼識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眼識同所行轉。若於爾時二、三、四、五諸識身轉,即於此時唯有一分別意識,與五識身同所行轉。……
    爾時世尊欲重宣此義,而說頌曰:阿陀那識甚深細,我於凡愚不開演,一切種子如瀑流,恐彼分別執為我
    #阿賴耶
    #大乘密嚴經:

    “佛說如來藏,以為阿賴耶,惡慧不能知,藏即賴耶識。如來清淨藏(garbha),世間阿賴耶(ālaya),如金與指環,展轉無差別。
    一切眾生阿賴耶識,本來而有圓滿清淨,出過於世同於涅槃。譬如明月現眾國土,世間之人見有虧盈,而月體性未嘗增減。藏識亦爾,普現一切眾生界中,性常圓潔不增不減。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