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5歲小弟弟與針眼一直糾纏不清,為什麼為這樣?」 故事是這樣子~~ 今天上午上班,6點多來一位五歲小弟弟。
弟弟被媽媽帶來看兒科急診原因,是因為弟弟的眼睛長針眼。(圖1)
我本來以為只是一位突然長針眼的病童,但是詳細問弟弟病史,才知道弟弟現在五歲大,他從兩歲開始,針眼就一直與他...
兒科急診的小故事 「5歲小弟弟與針眼一直糾纏不清,為什麼為這樣?」 故事是這樣子~~ 今天上午上班,6點多來一位五歲小弟弟。
弟弟被媽媽帶來看兒科急診原因,是因為弟弟的眼睛長針眼。(圖1)
我本來以為只是一位突然長針眼的病童,但是詳細問弟弟病史,才知道弟弟現在五歲大,他從兩歲開始,針眼就一直與他糾纏不清,弟弟也因爲針眼及霰粒腫問題,在不同家醫院共開了四次刀。
媽媽照顧到後來都經驗豐富,她都可以告訴我,她都有做熱敷喔,她也都有叫小孩子不要揉眼睛👁️,但是因為小孩子有過敏體質,一直很想去揉眼睛,所以針眼就一直反覆的發生。媽媽也說弟弟的姐姐,跟弟弟一樣,一直反覆有針眼發生。讓她覺得好無奈,聽著聽著,我也覺得好無奈。但我還是告訴媽媽針眼的照顧,我們也快速地幫弟弟安排後續治療處理。讓媽媽放心。
#眼瞼之急性發炎,可以分成兩種
#麥粒腫 :
俗稱"針眼"。台語稱"目尖",亦即醫學上所稱之麥粒腫,主要直接致病原因來自眼瞼皮脂腺堵塞,而進一步遭細菌(常是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甚至化膿。
內麥粒腫在急性發炎期過後可能轉變成霰粒腫。
#霰粒腫
是慢性炎症引起之腫塊,較不痛,發生部位距離眼瞼緣較遠。所產生之腫塊由眼皮可以摸到,或是將眼皮翻過來時,在眼瞼的結膜上可以看到腫塊。(圖2)
有些小朋友在急性針眼治療後卻常常出現反覆眼皮腫塊甚至感染徵兆,此時致病原因常常是來自於慢性肉芽組織造成,稱為霰粒腫。
#小兒好發麥粒腫及霰粒腫的原因
麥粒腫好發的原因與幼童抵抗力、體力較差及容易過敏有關。易因眼睛過敏發癢,或疲倦想睡時以不潔手部揉眼造成感染。過度用眼也會好發麥粒腫。
霰粒腫好發的原因可能與睡眠品質不好及飲食種類有關,例如攝取澱粉及油脂含量高的食物如巧克力、麵包、奶油、餅乾及花生等容易產生黏稠濃厚的分泌物質, 較易形成麥式管的沈積及阻塞而發病,尤其幼兒的麥式腺管管徑又遠比成人細小狹窄。
針眼初期,病童家長在家可先這樣做:
1. 讓自己多休息,睡眼要充足
2. 熱敷;麥粒腫初期或膿腫未形成時,都可局部濕熱敷
以乾淨的毛巾浸在熱水中(約攝氏五十至六十度),稍微擰乾後,敷在眼皮上(要閉著眼睛)五至十分鐘,每天三至四次。
熱敷之目的在使被堵塞的腺體開口打開,讓化膿物排除。切忌自己用力擠壓,因為在急性期間之擠壓反而容易讓細菌擴散,加重病情,也不要自己隨便以未經消毒的針去挑,以免細菌感染。
3.飲食方面:避免食用過多刺激性食物,例如油炸、辛辣的食物。蔬菜水果要多吃,睡眠要充足。
熱敷三、四天之後,有相常比例的小腫瘤會消失或好轉,然若未見好轉,甚至有惡化的趨勢,應該馬上看醫師,以抗生素作局部或合併口服治療,在急性期過後,且已經化膿了,可採取切開引流,加速消腫。
眼瞼腫瘤原因 在 我的膚膚日記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所謂的敏感性肌膚,就是當皮膚受到外界的刺激後,容易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而敏感性肌膚的表現如下:
1.皮膚表皮很薄、吹彈可破,可以明顯的看到微血管擴張。
2.兩頰很薄常泛紅甚至脫皮。
3.對季節更替及溫濕度變化或紫外線照射下臉部易發紅,洗臉、按摩的時皮膚容易變紅。
4.更換保養品或香水時常出現皮膚過敏的情形。
5.生理期中還有生理期前後皮膚的狀況容易改變。
一般可以分為非疾病性與疾病性,前者是皮膚本身沒有疾病純粹是表皮功能障礙引起(過度去角質、做臉、打雷射、PM 2.5刺激,或是擦了不適合的保養品和化妝品),不僅是乾性肌膚的人有,油性的肌膚的人也有;疾病性就是皮膚疾患所引發,接下來就為大家介紹與敏感肌相關常見的皮膚病
1.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皮膚位於身體之最外層,當皮膚接觸到某些物質而引發身體細胞性免疫反應,就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只是對有特異性體質的人會如此,所謂據特異性體質的人是指對某些常接觸到的物質產生過敏反應,比如皮膚保養化妝品、鎳(耳環、項鍊、鏡框)、橡膠用品(手套)、染髮劑(PPD)、鉻酸鹽(皮革、火柴、顏料、消毒劑、漂白劑及膠類、水泥成分)、甲醛(結合劑、防腐劑、感光紙、化妝品、清潔用品、甲醛樹脂處理的抗皺衣物)、香料(香精)、蜂膠、中草藥。
2.異位性皮膚炎—
通常起始於嬰兒期,男性教女性稍多,大多數病人在嬰兒期到12歲發病,成人才發病非常罕見,病人常伴隨有過敏性鼻炎、氣喘。是一種會發疹的癢。持續性的搔抓會導致癢→抓→發疹→癢的惡性循環。
3.脂漏性皮膚炎—
在皮質線活性最高的區域如臉、頭皮、胸骨前及身體皺摺處,特徵是發紅及脫屑。男性較常見,發病年齡大多是20到50歲,與遺傳性的脂漏性體質有關,情緒壓力也是被認為引發疾病的因素之一,紫外線照射對多數患者有益,所以病況常在夏季改善到秋季又復發
4.乾燥性皮膚炎—
乾燥性皮膚炎又稱缺脂性皮膚炎或冬季濕疹,此病因寒冷使血管收縮,且皮脂腺與汗腺機能降低和皮膚老化有關。所以老年性皮膚或乾性皮膚在冬天會失去正常之角質含水量,粗糙,無彈性,易生裂紋及落屑,引起急性皮膚炎而導致奇癢。這是冬季最常見的皮膚病,主要發生在中老年人與更年期婦女身上。患者常會渾身發癢,尤其是小腿前側最為嚴重。如果搔抓過度,很容易產生濕疹樣病變。此外, 洗澡次數過多、因為怕冷而喜歡去泡溫泉、在很燙的水中泡澡、或是在冷氣房或暖氣房的室內也是此病原因。
5.酒糟性皮膚炎—
酒糟性皮膚炎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病,多與體質有關,是屬於皮膚血管神經性的過敏反應,當受到外界刺激時(天氣熱發病的人數會增加兩成)血管容易過度擴張而發炎發紅。酒糟性皮膚炎的問題集中在臉部。初期的症狀為臉部泛紅,在兩頰和鼻子間就像曬傷似的起斑,感覺也像喝了酒一樣發紅,而且帶有熱熱或刺刺的感覺,過一陣子暫時消退,但是還會反覆出現,若發炎持續嚴重下去,皮膚組織可能會因為腫脹,擠壓到皮脂腺妨礙代謝,皮脂阻塞毛孔,進而引發紅疹、痘痘、膿皰等。可分為四型:
紅斑血管擴張型:臉部持續泛紅數小時到數天,並可能出現血絲。
丘疹膿皰型:除了臉部持續性泛紅之外,尚合併有類似痘痘症狀的紅色丘疹及膿皰,易被誤認為長青春痘;差異處在於,酒糟性皮膚炎的膿皰沒有粉刺,青春痘有粉刺。
鼻瘤型:皮膚與皮脂腺增厚而形成局部腫瘤,例如酒糟鼻。
眼部型:酒糟性皮膚炎的患者過半數還伴隨了眼睛乾澀、流淚、刺激灼熱感、眼皮紅腫發炎等過敏症狀。進而引發紅疹、痘痘、膿皰等。
6.光敏感性皮膚炎—
所謂光敏感,必須具備兩大元素方可造成,一是感光物質的存在,一是紫外線的照射。光敏感可細分為兩大類,分別是光毒性以及光過敏,這兩者對光的反應有很大不同。簡單來說,光毒性比較像嚴重的曬傷,患者的皮膚會出現紅、腫、痛等反應。至於光過敏,為人體日曬後產生過敏的症狀,則是曬後會產生搔癢感,甚至有人會起一顆一顆的小疹子,這些在門診中都不算罕見,也有人稱這種症狀為「日光性皮膚炎」。
造成光敏感的可能性有很多,但其中以本身特有的疾病、或某些藥物的使用為兩大主因。這些疾病,常見的例如紅斑性狼瘡、青春痘、酒糟鼻、異位性皮膚炎、單純疱疹、日光性蕁麻疹、多形日光疹等。這些患者經常在曬了太陽之後,容易出現原本皮膚疾病的疹子惡化、灼傷、甚而起水泡的情況。而藥物所引起的光敏感症,常見的像是某些抗生素、消炎藥、精神科藥物、利尿劑、高血壓藥物,疹子容易出現在陽光照射部位,隨著醫學發達之後,藥物使用越來越頻繁,藥物引起的光敏感症也隨之增多。此外,果酸換膚、沙龍做臉去角質、塗抹一些藥物如A酸、果酸、抗生素藥膏,也可能會造成光敏感症的產生,因此使用時需要嚴格地做好防曬。
外因性的光敏感,如植物性光敏感性皮膚炎,像用檸檬敷臉美白,小心越敷越黑!檸檬不僅富含維生素C,也含有光敏感物質,會提高太陽中紫外線照射能量,因敷臉後沒洗乾淨而照射陽光,很容易造成色素沉澱、變黑的反效果。除了檸檬之外,下列植物也可能造成光敏感。柑橘類、胡蘿蔔、佛手柑、無花果、防風草、芹菜以及香菜等。另外,檸檬、佛手柑等,常被拿來作為精油或香水的原料,因此在挑選這類產品時,注意其中的光敏感物質,是否已在製作工程裡加以剔除。以免引起發炎後色素沉著的「香水皮膚炎」。
7.蕁麻疹—
蕁麻疹的典型特徵是發癢的紅色皮膚斑塊,可能單獨或整片出現在皮膚的任何部位。症狀也可能出現在嘴唇、眼瞼和喉嚨內部。慢性蕁麻疹患者的可能會有症狀加劇和症狀緩解持續數年的時期。由於過敏患者常有多重致敏反應,高達百分之80 的患者對超過一種過敏原有致敏反應。先前可耐受的物質也可能引發過敏反應,而季節性及全年性過敏原通常要累積到一定程度才會誘發症狀。
1.接觸或吸入性過敏原 (例如乳膠、動物唾液、灰塵、花粉、黴菌、皮屑)
2.攝入性過敏原 (例如花生、木本核果、貝類、魚類、小麥、雞蛋、牛奶、黃豆)
3.昆蟲叮咬 (如膜翅目昆蟲的毒液皮膚)
以上這些常見皮膚疾病都跟敏感肌有關,一旦發現自己有上述的症狀,不要自己去買類固醇來擦,類固醇短期內雖然會有效果但是長期使用會讓血管擴張,皮膚變得更薄,反而皮膚會更敏感,然後要選擇對的保養品和化妝品(避免香料和防腐劑)生活作息正常,再來給醫生看診做出正確的診斷及治療,持之以恆,就能改善敏感肌的症狀。
眼瞼腫瘤原因 在 唐子涵兒科醫師的吃貨日記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目前三種COVID-19疫苗接種人次不包含第二劑來到了1046萬人次,人口涵蓋率到達44.6%
快接近每兩個人就有一個人打到疫苗了~
當然這麼多人打完疫苗,加上媒體的渲染,大家打完疫苗都會很緊張自己產生嚴重的副作用⋯
有的人覺得打完精神都好了、咳嗽都好了、食慾變好了、有的全身不舒服、很喘、心悸、血壓變高了、有的單側膝蓋痛、手紅腫、手舉不起來⋯⋯⋯等等。
各式各樣主訴不勝枚舉~
這幾天,來了一位40幾歲女性,她說「自從打完AZ就全身不舒服、覺得很累、走路就覺得喘🚶♀️」
不過認真問起來,病人在打AZ之前已經來了3週的月經,最後總共來了四週的月經~
而且這幾週的月經量都很大,41公分的衛生棉兩個小時就滿了~
加上下眼瞼看起來很白,擔心貧血,所以幫她抽了血球檢查~
沒想到隔天,⚠️ #血色素跳出危險值:5gm/dl‼️(正常值約12.0~16.0 gm/dl)加上病人的症狀跟病史,可以推測這個值應該是有意義的不是實驗室誤差,於是立刻通知病人回來開轉診單及印出報告,請病人去急診輸血穩定生命徵象❗️
後來病人回覆說,她去急診時再驗了一次血色素,結果只剩4.多,總共輸了6包血才回到7點多gm/dl(一般人至少7以上比較夠用)!接下來就是查原因,病人自述一直都有子宮肌瘤的問題,於是請病人去婦產科做後續的追蹤及檢查。病人很感謝我們幫她抽了血色素,輸完血她舒服多了~因為在那幾個禮拜她一直覺得很不舒服,中間看了四次醫師但都沒有明顯改善,她還一直以為是AZ疫苗讓她很不舒服,不過按病史看來跟AZ疫苗是沒有明顯關係的~
🩸#子宮肌瘤:是婦女常見的一種良性婦科腫瘤,是一種平滑肌瘤或稱纖維瘤,好發年齡 35-45歲之間。
以解剖位置可分為以下三種:
🔸#子宮漿膜下肌瘤:可向子宮外的骨盆腔或腹腔突出生長,因空間較大,可以長到蠻大的,甚至大到像懷孕四、五個月。
➡️可以產生壓迫症狀:如壓迫膀胱會造成膀胱功能障礙(排尿次數增加、壓力性尿失禁)、如壓迫直腸則會造排便困難。
🔸#子宮肌層間肌瘤:是最常見的一種➡️可能產生經痛或慢性骨盆腔疼痛。
🔸#子宮黏膜下肌瘤:由子宮內膜下層往子宮腔生長,故也是最容易造成月經期的大量出血的一種肌瘤➡️ 可能造成貧血、懷孕困難、容易流產等症狀。
治療方式就交給專業的婦產科醫師來判斷了~我這邊就不解釋,只是提供大家子宮肌瘤小常識而已~因為這個病人問了很久,希望我可以多多提供婦科知識給大家☺️
👩🏻⚕️不過這邊提醒大家,如果覺得身體很不舒服,不要勉強接種疫苗喔❗️(不過病人說她擔心放棄又要等好幾輪才能打得到,真的是兩難的選擇😢
有時候疫苗真的有非戰之罪,假設生病的時間剛好時序相近真的很難讓人辨別因果關係,我最近手上還有一個例子,但想說等確診再分享給大家~
就像之前說的,目前還沒人發明出百分百無副作用的疫苗,醫生只能判斷病人當下適不適合打疫苗,無法預估誰會產生什麼樣的副作用,如果真的覺得身體狀況不佳、建議不要勉強接種,但Delta來勢洶洶,如果需要出外工作的人還是建議儘快施打疫苗減少重症及死亡率喔😢
#佳鴻診所
(以下圖片取自網路喔~)
眼瞼腫瘤原因 在 林志豪醫師 腦神經內科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眼皮跳是快要中風了嗎?其實絕大部份都不是什麼令人擔心的問題,短時間就會恢復,但是如果真的一直跳不停該怎麼辦?
我們的大腦其實隨時都在操控肌肉做出各種動作,這些動作是通過神經來支配完成。但因為運作流暢,所以不會有特別感覺,只有當 #神經不受控制、#間歇性地放電、放出雜訊,像是電線不穩定漏電一樣,才會明顯看見或感受到肌肉跳動。
什麼會造成神經不穩定,產生眼皮肌肉跳動呢?
刺激性的食物👉例如抽菸、酒精類、含有咖啡因的東西等,造成神經過度興奮。
生活環境影響👉工作壓力、睡眠品質不佳、作息紊亂等,造成神經過度緊繃。
眼睛疾病👉眼瞼發炎、結膜炎、紅眼症,乾眼症,都會造成眼皮肌肉不自主跳動。
藥物副作用👉例如服用肌無力症的藥物、中樞神經刺激劑、氣喘的支氣管擴張劑及某些止暈藥,都會造成肌肉容易跳動。
某些疾病,如顏面神經麻痺的後遺症,多發性硬化症,肌張力不全,巴金森氏症,妥瑞氏症,癲癇或是來壓迫腦神經的腫瘤或血管。
因此有以下明顯症狀時,還是建議就醫評估:
📍眼睛發紅、腫脹。
📍上眼瞼下垂,或是複視·
📍每次眼瞼跳動時,眼瞼完全閉合。
📍眼皮跳了幾個星期,時間過長。
📍跳動開始影響臉部的其他部位。
有些眼皮跳動很嚴重,甚至出現 #眼瞼痙攣 或半邊臉都產生顏面痙攣、臉部肌肉糾結起來,或是其他部位的肌肉跳動引起功能上的障礙,可能就須使用可以穩定神經的藥物;或 #局部施打肉毒桿菌素 阻斷神經肌肉接合處的神經傳導,適量地使用能有效減少不自主的肌肉收縮。
大多數眼皮跳動、眼瞼痙攣在幾天或幾週內就會自然消失。如果沒有消失,第一步可以檢視自己生活環境,試著減少以下產生跳動的潛在因子。
🚫少食用含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食物。
🚫睡前做個伸展運動、少用3C產品,藉此提升睡眠品質。
🚫使用非處方人工淚液或滴眼液保持眼睛表面的濕潤。
🚫當有肌肉跳動開始時,可在眼睛上熱敷放鬆。
總之「眼皮跳」有很多原因,並不代表就是中風,反而與壓力、睡眠不足和其他生活方式因素有著密切的相關。
當持續時間過長,或是跳動範圍擴大,只要盡速就醫,透過觀察做出正確的診斷,接受治療,都可以獲得良好的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