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會看到這張照片,是因為臉書又提醒了幾年前的回顧,其實我還蠻喜歡這個功能的,因為可以一直看到之前的自己走過的道路痕跡。
10年前我的生活真的是很不穩定,說了你們可能不太相信,當時的我因為夢想而搞得自己很窮困,因為有很想要做的事情,所以完全不願意把自己的人生浪費在辦公室裡面,別人認為一週五天的上班...
今天會看到這張照片,是因為臉書又提醒了幾年前的回顧,其實我還蠻喜歡這個功能的,因為可以一直看到之前的自己走過的道路痕跡。
10年前我的生活真的是很不穩定,說了你們可能不太相信,當時的我因為夢想而搞得自己很窮困,因為有很想要做的事情,所以完全不願意把自己的人生浪費在辦公室裡面,別人認為一週五天的上班是正常的人生軌跡,但我就是沒有辦法乖乖待在辦公室裡面。
大學的專業是商業設計,剛畢業的小設計師接案的日子其實吃不飽餓不死,所以當時連健保費都常常欠費繳不出來。
我記得2010年第一次接觸了與賭場相關的工作,就是德州撲克選手團的社團記者+設計師,當時剛入職的時候,老闆要求每個人都自備筆電上班。
我根本沒有辦法自備筆電,家裡是有一台桌機,但是我真的窮到都沒有辦法繳健保費了,怎麼可能還買一台筆電呢?
但是當時那個工作挺有趣的,但我又同時很擔心如果做兩個月又離職了,那我買了筆電不就沒有錢付款了嗎?
於是當時還找了一位朋友,他買了一台新的筆電但是沒有在用,他借我拿去上班🤣
現在想起來我當時真的是窮得很荒唐啊!
好在德州撲克這間公司跟我頻率蠻合的,兩個月之後我就決定會好好的幹下去,所以自己就買了第一台筆電。
然後這間公司的會計小姐在上班的第一週就告訴我:「健保局說你有欠費所以不能加保,公司要幫你加保的話你要先繳完欠費!」
這個消息真的是晴天霹靂呀!
我好像是欠了四萬元,天曉得我到底是幾年沒繳錢了?可是我現在薪水一個月都沒有40,000 ,哪有辦法繳清四萬元的欠費,當下我就在公司大哭起來!因為我沒有錢繳健保費。
真是太荒唐的人生了,我現在講起來覺得很好笑,當時真的覺得日子很過不去🤣🤣🤣
公司內的撲克選手看到我在哭,問一問發覺竟然是因為沒錢繳健保費,他們也覺得匪夷所思,因為畢竟這些打撲克的選手們隨便都月入20萬。
從那一天之後我在公司的三餐都有大家分攤替我打理,我大概就是打電話幫大家叫便當,然後我的餐就有人一起幫我買單了,就這樣將近一年的時間靠施主支持活下來🤣
那段期間我明明就窮的要死,但是對於夢想還是相當堅持,一直以來都有在玩攝影,那時候窮到三餐都靠著同事接濟,心中竟然還是很有夢想!
有一天我坐在桌上喃喃的說:「好想要辦攝影展喔!」
對面的撲克選手問我:「想辦就辦,幹嘛不行動?」
「我沒錢啊!」我說。
「需要多少錢?」
「算一算我覺得場地加上照片表框需要三萬元吧!」
撲克選手二話不說從口袋裡掏出了六千塊說:「我現在就是贊助藝術!」🤣
然後還幫我募資,兩天之內公司的各位選手們就湊了$30,000給我。
有人問:「贊助Ane的藝術未來會有回報?」
替我募資的人說:「投資藝術就投資藝術,你講什麼回報?」
🤣🤣🤣🤣🤣
「好好幹啊!」一疊鈔票放在我面前的時候,他們只說了這一句話。然後還用非常欣賞我的眼光看著我。
他們覺得他們只會打撲克,遇到一個愛攝影還要辦攝影展的人,他們很願意贊助藝術。
因為我自己就是那種沒有辦法走正規道路的人,但是在我尋找夢想的過程中還是有這麼多朋友支持,我是靠著他們的支持才能夠走到今天。
這也是為什麼我看到身邊有一些還在堅持夢想的朋友,我都是帶著欣賞的眼光,我絕對不會跟他們說:「為什麼不去找個工作好好領薪水。」
因為我認為有夢想的人本來就不應該在辦公室裡被埋沒。
你說我的這群老同事們是不是非常可愛!
他們真的對我非常非常有愛,在我都窮到活不下去的時候,竟然還有夢想,而他們竟然也支持!
直到今天我都非常感謝這些老朋友,在我一無所有也沒有辦法證明自己的時候,他們就相信我。
這種信任是非常有價值的!
比起那種在成功之後才開口說可以合作的朋友,在我一無所有時候的支持,那是完全不一樣的東西,我相信你們了解。
很多朋友們追蹤我的粉絲團可能將近10年的時間,但是也不一定看過我講這一段故事,因為我或許只公開講過兩次。
很多人看著我到處旅行的照片,看到我可以不用上班full time traveling ,似乎以為我是因為家裡有錢所以可以不斷地旅行。這個誤解真的是太大了!
我前面辛苦了10年,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累積,非常非常辛苦但是不斷地堅持,現在我內心中的能量也都是在這個痛苦的過程中積累的。
因為內心非常非常想要,所以只好鍛鍊自己越來越強大,才能追求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這段故事很長,之後再接著說吧!
*照片是我當時在澳門的德州撲克比賽中用底片相機拍攝選手比賽的過程,我當時真是很有病,用底片機拍攝明明就非常考驗功力!
但是我對這張照片非常滿意♥️
眼底攝影健保 在 張淵翔 JCI Sean Chang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期 2021/07/07 星期三 農曆五月廿八日 天氣 晴朗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服務處新式工作法✨
👉方式:臉書粉專線上直播服務
👉時間:週一~週五 9:00~9:30
👉內容:接受各方建議,分享有趣的時事與基隆市新聞分享
因應新冠疫情,保持社交距離,淵翔的服務處暫時關閉,大家都少出門,少了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因此淵翔開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問題也可以上線來問我歐👌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sean/live_videos/
或是臉書搜尋keelungsean
張淵翔Line ID: @seanchang 聯繫電話:02-24692122
📣直播了一段時間,分享好友Liang Tzai Tsui留言說:「童軍追蹤旅行路線也有經過部分的暖東峽谷步道」
#今日分享主題:
分享一 文化差異
日本的七夕(日語:七夕/たなばた )是在日本的七夕節慶的相關習俗及歷史由來。在日本,人們也有過七夕的習慣,其詳細來源淵遠流長,是為早期中日文化交流[1],中國的七夕與日本傳統文化互相融合,七夕的風俗在奈良時代已由中國傳入日本,但日本人很快便將它本地化。除了中國傳統的「牛郎織女傳說」外,日本人加進了棚機傳說。「棚機傳說」原出《古事記》,謂古時有一少女棚機的為了替村莊消災解難,在水邊織衣祭神,並結成一夜夫妻。奈良時期以來,七夕紀念棚機及牛郎織女並存,從日文中「七夕」最常用的讀法不是音讀,而是訓讀為「棚機」的讀法「たなばた Tanabata ?」,可見該傳說的影響。
在這一天,會舉辦七夕的慶典來祝福牛郎跟織女的唯美愛情。
日本有個小習俗,他們認為在七夕,牛郎跟織女相會的這一天,農作物會被帶來豐收,因為牛郎把他的牛給牽來,牛在農民的眼裡是帶來豐收的吉祥物,所以這一天也被傳為豐收日子。
七夕在日本是許願日,大家把想實現的願望寫在書籤上然後掛在竹枝上,希望願望成真。當清風吹過綁在竹枝上的竹籤,轉啊轉啊非常漂亮。有些社區也會在這一天舉行祭典,似乎從這一天開始夏天就來臨了。
日本各地有大大小小的七夕祭,號稱日本三大七夕祭是:仙台、平塚、一宮。平塚、一宮的七夕慶典原是想鼓勵民心所辦,並想增加各區域的經濟收入,但隨著時間推移也越辦越大,與最初始的仙台並趨而成為日本三大七夕祭。
連結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3%E5%A4%95_(%E6%97%A5%E6%9C%AC)
分享二 疫情新聞
唐鳳疫苗預約系統上線!如何登記、預約接種
新冠肺炎疫苗陸續擴大接種,為了方便民眾預約,唐鳳最新規劃的「疫苗預約系統」(COVID-19 公費疫苗接種意願登記)也將開放,符合第九類和第十類民眾可以登入,包括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以及民國60年(含)以前至民國46年(含)以後出生者。
疫苗預約登記很簡單,進入網站1922.gov.tw後,輸入資料(身分證、健保卡、手機號碼),以及填寫希望接種的行政區與疫苗種類後,若是疫苗數量足夠,且符合年齡等資格者便會收到簡訊通知。
第九類-可能增加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
第十類-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50-64歲成人
疫苗預約網站:https://1922.gov.tw/vas/
新聞連結: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news/58499?atcr=fcbeb
分享三 SDGs 七月無塑月運動
與數百萬人一起減少塑料垃圾。 七月無塑月(Plastic Free July®)是一項全球運動,它幫助數百萬人參與解決塑料污染問題——因此我們可以擁有更清潔的街道、海洋和美麗的社區。 您會選擇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從而成為“ 七月無塑月”的一份子嗎?
官方網頁:https://www.plasticfreejuly.org/
分享四 基隆新聞
基隆市的老年人口占17.9%,居全國第6,同時近2年的交通事故中老人事故占一半,基隆市政府交通處將建智AI偵測系統辨識長者,再利用智慧看板、喇叭發出「警語」,提醒民眾和駕駛注意路況,初步選定信二路部立醫院及麥金路長庚醫院前長者較多的路段為試辦點,經費剛經市議會審議通過,預計年底前可建置完成,繼台北市後第二個號誌會說話的縣市。
台北市今年初在多處路口建置感應性號誌,透過AI科技偵測行人闖紅燈,號誌會講「行人紅燈請勿穿越」,成效不錯,違規數減少5成,基隆市交通處人前往取經,將建置相關的AI偵測係統,防制高齡者交通事故。
基隆市交通處長蘇先知說,至今年5月底止,基隆市總人口36萬6千多人,65歲以上長者就有6萬5千多人占17.9%,全國排名第6。據基隆市的統計資料顯示,近2年的交通事故中,老人比率約一半,因此,市府向交通部爭取「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補助889萬元經費,將在路口建置智慧影像攝影機、地面警示燈、廣播喇叭、路口號誌不斷電系統等設備。
新聞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Keelung/breakingnews/3594100
眼底攝影健保 在 張淵翔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日期 2021/07/07 星期三 農曆五月廿八日 天氣 晴朗
基隆市議員張淵翔服務處新式工作法✨
👉方式:臉書粉專線上直播服務
👉時間:週一~週五 9:00~9:30
👉內容:接受各方建議,分享有趣的時事與基隆市新聞分享
因應新冠疫情,保持社交距離,淵翔的服務處暫時關閉,大家都少出門,少了與民眾面對面互動,因此淵翔開直播跟大家聊聊天,大家有問題也可以上線來問我歐👌
🎥直播連結: https://www.facebook.com/keelungsean/live_videos/
或是臉書搜尋keelungsean
張淵翔Line ID: @seanchang 聯繫電話:02-24692122
📣直播了一段時間,分享好友Liang Tzai Tsui留言說:「童軍追蹤旅行路線也有經過部分的暖東峽谷步道」
#今日分享主題:
分享一 文化差異
日本的七夕(日語:七夕/たなばた )是在日本的七夕節慶的相關習俗及歷史由來。在日本,人們也有過七夕的習慣,其詳細來源淵遠流長,是為早期中日文化交流[1],中國的七夕與日本傳統文化互相融合,七夕的風俗在奈良時代已由中國傳入日本,但日本人很快便將它本地化。除了中國傳統的「牛郎織女傳說」外,日本人加進了棚機傳說。「棚機傳說」原出《古事記》,謂古時有一少女棚機的為了替村莊消災解難,在水邊織衣祭神,並結成一夜夫妻。奈良時期以來,七夕紀念棚機及牛郎織女並存,從日文中「七夕」最常用的讀法不是音讀,而是訓讀為「棚機」的讀法「たなばた Tanabata ?」,可見該傳說的影響。
在這一天,會舉辦七夕的慶典來祝福牛郎跟織女的唯美愛情。
日本有個小習俗,他們認為在七夕,牛郎跟織女相會的這一天,農作物會被帶來豐收,因為牛郎把他的牛給牽來,牛在農民的眼裡是帶來豐收的吉祥物,所以這一天也被傳為豐收日子。
七夕在日本是許願日,大家把想實現的願望寫在書籤上然後掛在竹枝上,希望願望成真。當清風吹過綁在竹枝上的竹籤,轉啊轉啊非常漂亮。有些社區也會在這一天舉行祭典,似乎從這一天開始夏天就來臨了。
日本各地有大大小小的七夕祭,號稱日本三大七夕祭是:仙台、平塚、一宮。平塚、一宮的七夕慶典原是想鼓勵民心所辦,並想增加各區域的經濟收入,但隨著時間推移也越辦越大,與最初始的仙台並趨而成為日本三大七夕祭。
連結網址: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3%E5%A4%95_(%E6%97%A5%E6%9C%AC)
分享二 疫情新聞
唐鳳疫苗預約系統上線!如何登記、預約接種
新冠肺炎疫苗陸續擴大接種,為了方便民眾預約,唐鳳最新規劃的「疫苗預約系統」(COVID-19 公費疫苗接種意願登記)也將開放,符合第九類和第十類民眾可以登入,包括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患,以及民國60年(含)以前至民國46年(含)以後出生者。
疫苗預約登記很簡單,進入網站1922.gov.tw後,輸入資料(身分證、健保卡、手機號碼),以及填寫希望接種的行政區與疫苗種類後,若是疫苗數量足夠,且符合年齡等資格者便會收到簡訊通知。
第九類-可能增加感染及疾病嚴重風險:19-64歲具有易導致嚴重疾病之高風險疾病者、罕見疾病及重大傷病
第十類-感染後容易產生嚴重併發症或導致死亡:50-64歲成人
疫苗預約網站:https://1922.gov.tw/vas/
新聞連結:https://www.marieclaire.com.tw/lifestyle/news/58499?atcr=fcbeb
分享三 SDGs 七月無塑月運動
與數百萬人一起減少塑料垃圾。 七月無塑月(Plastic Free July®)是一項全球運動,它幫助數百萬人參與解決塑料污染問題——因此我們可以擁有更清潔的街道、海洋和美麗的社區。 您會選擇拒絕使用一次性塑料,從而成為“ 七月無塑月”的一份子嗎?
官方網頁:https://www.plasticfreejuly.org/
分享四 基隆新聞
基隆市的老年人口占17.9%,居全國第6,同時近2年的交通事故中老人事故占一半,基隆市政府交通處將建智AI偵測系統辨識長者,再利用智慧看板、喇叭發出「警語」,提醒民眾和駕駛注意路況,初步選定信二路部立醫院及麥金路長庚醫院前長者較多的路段為試辦點,經費剛經市議會審議通過,預計年底前可建置完成,繼台北市後第二個號誌會說話的縣市。
台北市今年初在多處路口建置感應性號誌,透過AI科技偵測行人闖紅燈,號誌會講「行人紅燈請勿穿越」,成效不錯,違規數減少5成,基隆市交通處人前往取經,將建置相關的AI偵測係統,防制高齡者交通事故。
基隆市交通處長蘇先知說,至今年5月底止,基隆市總人口36萬6千多人,65歲以上長者就有6萬5千多人占17.9%,全國排名第6。據基隆市的統計資料顯示,近2年的交通事故中,老人比率約一半,因此,市府向交通部爭取「智慧運輸系統發展建設計畫」補助889萬元經費,將在路口建置智慧影像攝影機、地面警示燈、廣播喇叭、路口號誌不斷電系統等設備。
新聞連結:https://news.ltn.com.tw/news/Keelung/breakingnews/3594100
眼底攝影健保 在 報導者 The Reporter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今日疫情重點【華航機師居家檢疫旅館、諾富特飯店主管確診進加護病房,412人轉送集中檢疫所,指揮中心研判飯店中還有人被感染;專家:疫情更為嚴峻,應提高一線診所、醫院警覺,有症狀者即刻採檢,才能防堵疫情擴大】
華航貨機機師感染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至今短短9天,今日又新增3例確診,其中2例為本土案例,1例感染源調查中。這3人分別為華航機師居家檢疫旅館、諾富特飯店主管(案1120)、確診機師案1078的家人(案1121),以及居家檢疫期滿採檢確診的機師(案1122)。
如今,已有10名華航貨機機師、5名機師家人、1名防疫旅館房務主管,以及9人(包含確診的其中2名機師家人)驗出抗體陽性,傳播鏈複雜且範圍擴散至旅館、校園,甚至也有社區風險。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雖試圖追查感染源,但目前仍未有結果。
今(29)日上午8點,指揮中心指揮官、衛福部部長陳時中親自前往桃園諾富特飯店指揮,該飯店是華航貨機機師執勤返國後的居家檢疫住所。目前已將412名員工、華航機師、外籍機師和一般旅客送往集中檢疫所隔離,並將飯店一館、二館進行大消毒。
陳時中在昨日記者會仍認為,確診機師有很高機率是執勤時在外站被感染,返國後發病。但除了國內陸續爆出抗體陽性個案,推測早在一個多月前就已經發病感染者,顯示早前就有一波感染外,今天又出現飯店主管確診,陳時中認為,可能是飯店有其他員工確診,傳染給今日確診的主管,環境也遭到病毒汙染,進而讓機師們確診,但都還僅是推測。
至於其他確診個案接觸者的採檢狀況,昨日確診的本土案例,一名70多歲老先生(案1112),被爆出前往百人舞廳合照幾乎都沒有戴口罩,陳時中表示,目前匡列111人,已採檢39人,3人陰性,其餘仍在檢驗中。而昨日停課的兩所學校相關接觸者採檢,都尚未有結果。
■諾富特飯店主管4/17就出現症狀,陳時中:採檢送驗的速度太慢
今日確診的飯店主管是一名台灣40多歲男性,沒有出國史,在飯店的工作項目是檢查各房間的清潔、協助機組人員購買備品等。他早在4月17日就出現身體不適的症狀,包含咳嗽、流鼻水、食慾不振、呼吸會喘等,並於19日到26日之間3次前往同一個診所就醫,但症狀都未改善,27日轉往大醫院,診斷為肺炎,住院採檢確診,現已進入ICU加護病房,屬於重症個案。
這位飯店主管獨居,陳時中表示,相關接觸者已匡列107人,包括朋友、職場接觸者和就醫接觸者等,其中4人列居家隔離、103人列自主健康管理,由於主管已在加護病房,疫調會經由周邊人士協助,就醫接觸者則會自健保卡紀錄來尋找。
今日上午指揮中心前往諾富特飯店,分成一館與二館,一館是一般旅客、二館是防疫旅館,全數共412人被要求撤離,包含飯店員工207人、華航機師109人、外籍機師76人,還有一般房客20人,所有人已於今日下午5點前全數至北部6個集中檢疫所隔離。指揮中心副指揮官、內政部次長陳宗彥補充,今日起執勤回國的機組員,則會前往航空公司緊急安排的3個防疫旅館進行檢疫。
這名主管在發病期間3次到診所就醫,但都沒有通報採檢,引起質疑是否醫院的警戒心不足?陳時中表示,確實採檢送驗的速度太慢、警覺性不夠,但中間涉及醫師的專業判斷,不會對醫院究責。
■6名確診機師曾在飯店居檢,另有3名飯店員工通報發燒
由於飯店主管在4月17日發病,一般病毒在確診症狀出現前3日就具有傳染力,因此飯店自4月14日就有病毒傳播風險。陳時中表示,目前已經確診的10名機師中,有6名是在14日開始的可傳染期住進飯店,包含案1079、1092、1101、1102、1105以及1122。
這些機師幾乎都屬於不同機隊,今日之前一直找不到共通點,但飯店主管確診,是否有可能就是感染源,將病毒傳染給這些機師?對此,陳時中表示,昨天與專家推測良久,認為確診飯店主管並非感染源頭。
他表示,檢疫飯店都有管制,而確診主管的工作,是在員工在房間內消毒打掃完後,入內進去檢查。「有可能是其他飯店人員染疫,傳染給這名主管,環境中也有病毒污染,造成更多人包含機師確診,」因此不排除目前員工中還有其他確診者,而今早撤離過程中,也有3名員工通報發燒症狀,其中兩人為房務人員。
陳時中表示,今日會加速把207名旅館員工全數採檢完畢,確認假設是否正確。「我們還是認為感染源是機師自境外染疫的機會最高,但也可能是內部環境已被污染,形成傳播鏈,因此決定清空飯店,讓環境先消毒再說。」
指揮中心發言人、疾病管制署副署長莊人祥表示,已經對飯店39個地方進行病毒採樣,會分析環境中是否有病毒導致間接感染的可能性,39個地方分別為:房務辦公室21處、男性更衣室1處、員工餐廳13處,以及量測體溫地點4處,接下來也會再對房間內部進行採樣。
■專家:追不到感染源讓疫情更為嚴峻,呼籲一線醫院增加通報採檢
華航貨機機師案已延伸到校園、居家檢疫飯店,甚至也在社區造成風險,範圍比1月時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案還要更大。前疾管局局長(現改制為疾病管制署)、國衛院名譽研究員蘇益仁分析,找不到第一個感染源(指標案例)是最麻煩的問題,「部桃是因為在醫院,較好掌握醫師、護理師,但現在完全找不到指標案例,到底是從哪裡、甚至何時傳播出去,這些社區的接觸者又去了哪些集會場所,時間一久真的很難掌握。」
他表示,現階段要做的,是即刻防堵可能會陸續爆發的疫情。「最重要的是要讓診所、第一線醫院人員提高警覺,因為這些社區的感染者,唯一共通點就是會去醫院就醫,要馬上掌握他們、通報採檢,即刻隔離,」蘇益仁說,過去承平時期,社區內有風險的個案可能並沒有被積極通報,現在正是要提高警覺的時候。
他認為,更主動一點的做法,是大範圍的匡列接觸者,進行一波採檢,才能確定感染狀況,「但這個匡列範圍要多大?若採檢幾十萬人,我們恐怕也很難做到,因此目前量能仍是有局限性的,」還是只能先依靠被動的篩檢,是最可行的做法。
蘇益仁也看到更大的隱憂:台灣目前疫苗接種速度緩慢,而在沒有抗體保護下的民眾,出現本土個案、要辛苦防疫的狀態只會愈來愈多,「我們等於跟國外走相反的路線,未來國外的確診者終究會愈來愈少、也會走向開放,台灣若不接種疫苗,還要一個一個確診個案去防守,有辦法做到多久?國外若有壓力要讓台灣趕快開放邊境,該怎麼辦?」他認為疫苗接種還是最長遠、也是最根本讓疫情消退的做法。
■其他本土兩例確診為確診機師家人,以及居家檢疫期滿的機師
除了飯店主管之外,今天還新增另外兩例確診個案,一人是台灣40多歲女性(案1121),是4月20日公布確診的50多歲台灣男機師(案1078)同住家人,她在20日起列為居家隔離,當時採檢陰性,27日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再採檢確診,CT值18(數字愈低,病毒量愈高),發病前沒有跟其他人接觸,因此沒有匡列接觸者。而案1078匡列的28人接觸者中,僅此一例確診,其他皆為陰性。
另一名確診者則是台灣50多歲男機師(案1122),他在4月2日至9日執勤到美國,返台後檢疫到15日採檢陰性,19日又執勤到美國,25日回國、27日出現喉嚨痛、發燒,就醫採檢確診,CT值為21,同住接觸者1人列為居家隔離。此案例感染源仍在調查中。
■5月3日起開放高風險者同住家人接種疫苗,呼籲民眾勿歧視高風險者及其家人
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疾病管制署署長周志浩表示,目前兩家國籍航空公司機師,華航共接種244人、長榮326人。陳宗彥補充,兩家航空的機師接種率都約莫是2成左右。
因本次有不少確診機師的家人被感染,指揮中心今拍板新規定,只要是公費開放第一到三類高風險人員,即醫護人員、中央及地方政府防疫人員,和高接觸風險第一線工作人員的同住家人,都開放可以先公費接種疫苗。
而診所及其他醫事機構(包括藥局、捐血機構、病理機構、醫事檢驗所等),之前並沒有歸類在第一類接種對象,但風險依然很高,因此今天也宣布同樣可以先接種。
陳時中表示,高風險行業者的家人也有較大的感染風險,一般民眾也會擔心他們是否會對社區造成風險,但要呼籲大眾,現在指揮中心把該做的採檢、隔離、匡列都做好了,能在社區走動的人風險相對較低。他說,近期聽聞有些機師的家人,在社區可能遭遇異樣眼光,「呼籲大家要有同理心,真的擔心就自己把口罩戴好、手洗乾淨!」
■新增兩例境外移入,自菲律賓、墨西哥入境
今日同時還宣布兩例境外移入,分別自菲律賓和墨西哥入境。
一名是菲律賓籍20多歲女性移工(案1118),她在4月7日來台工作,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在集中檢疫所檢疫,20日檢疫期滿前採檢結果陰性。檢疫期滿後,由公司安排至其他住所單獨自主健康管理,27日搭乘專車至醫院自費採檢確診,CT值36。她這段期間都沒有症狀,已掌握同車接觸者5人,均有適當防護,列自主健康管理。
另一名為台灣40多歲男性(案1119),今年1月到墨西哥工作,4月18日返台,持有登機前3日病毒核酸PCR檢驗陰性報告,入境後到防疫旅館檢疫,24日出現咳嗽、發燒,26日就醫採檢確診,CT值23。個案發病前2天未與他人接觸,沒有匡列接觸者。
(文/陳潔;攝影/中央社/葉臻;圖片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
#延伸閱讀
【COVID-19全球疫苗接種即時追蹤】http://bit.ly/3bryvv8
#機師 #華航 #疫情 #本土案例 #貨機 #防疫旅館 #COVID19 #報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