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真耶穌教會基本信仰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真耶穌教會基本信仰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真耶穌教會基本信仰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真耶穌教會基本信仰產品中有5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各位魔粉,今天談談『如何向宗教學習做行銷?』 我會從佛教徒人數下降的數據探討市場行銷的心法,一般人喜歡看數據來錯解現象的偏見,與及從錯誤源頭收集行銷資訊的危機! 這是網絡上截圖的台灣年齡群的佛教徒的數據,從1994年到2018年這二十多年間,19至29歲間的佛教徒比例一直下降,從1994年的32...

真耶穌教會基本信仰 在 偽學術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9-13 19:55:52

【 聖誕快樂】#聖誕糕大量發生中:聖誕糕的由來 / 李長潔 . 宗教與信仰必定是會表現在飲食中,以因為進食是人類身為一生命體的重要行為,「吃甚麼、怎麼吃、為何吃」便直接將有機的身體與精神世界的象徵性、社會性地關聯在一起,因此食物在宗教儀式的環節中出現是一個十分常見的過程。在聖誕節時,在宗教的角度來看...

真耶穌教會基本信仰 在 ???? ??????.????????港愛情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2 21:20:09

#bfmurmur1048 [長文] 大家好,我係男仔A。故事事由好久以前,小弟失戀到冇左人生目標咁濟。傷心之際其實我都吾想自己一直咁樣落去,所以想去識下朋友、玩下活動咁。經朋友介紹之下去左一間教會,開頭大家都對我好熱情,仲會邀請埋我下星期繼續番,仲叫我以後都番黎聚會添。小弟一直以黎冇信仰的,慢慢番...

  • 真耶穌教會基本信仰 在 江魔的魔界(Kong Keen Yung 江健勇)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9 15:45:49
    有 100 人按讚

    各位魔粉,今天談談『如何向宗教學習做行銷?』

    我會從佛教徒人數下降的數據探討市場行銷的心法,一般人喜歡看數據來錯解現象的偏見,與及從錯誤源頭收集行銷資訊的危機!

    這是網絡上截圖的台灣年齡群的佛教徒的數據,從1994年到2018年這二十多年間,19至29歲間的佛教徒比例一直下降,從1994年的32%下降到2018年僅僅的4%。

    同一時候,民間信仰的數據從26%增加到49%,所以看起來好像是民間信仰的數據是從佛教那邊轉移過去的。

    一些人的猜測是可能現在人對於佛教徒的定義比以前更精準,所以現在的人更能精準的認定自己是混了佛教菩薩崇拜的民間信仰,只不過以前的人以為自己是佛教徒,現在的人反而知道自己不是佛教徒,所以基本上佛教徒的人數其實沒有跌得這麼厲害。

    但,真的有可能二十年前的民間信仰誤以為自己是佛教,而現在的年輕一代卻釐清了甚麼才算是真正佛教徒嗎?

    請問民間信仰有需要去釐清自己是民間信仰嗎?

    不可能啊!

    而且做數據調查的人不應該幫人界定宗教界限的。

    如果說是現代人釐清的宗教界定,但民間信仰只會跟佛教和道教混,為何道教信徒的數據卻二十年下來,都相對的穩定?

    我還要提出一個可怕的看法:民間信仰幾乎不會進行這種釐清的教育,唯一會做這種教育的,就只有佛教徒而已。如果被佛教教育釐清了後,才再界定自己不是佛教徒,這就更加可悲,因為你的教育是教到把自己信徒送走。

    其實類似的宗教年輕信徒遞減現象,不只是在佛教界,就算在美國,各個基督教教會都有討論年輕一代越來越不信聖經耶穌上帝的理由。但,這種討論大部份都是基督教教內精英分子所討論的,很多都會提出我們外人會覺得很奇怪的解釋,包括:

    年輕人更喜歡罪惡的花花世界

    (江魔註:喜歡花花世界不代表就不信上帝啊!)

    年輕人不想相信上帝因為相信之後有生活會有很多束縛

    (江魔註:這個是亂了主次,認為不想犧牲生活上的慾望而信上帝,實際上如果你真的相信這世界有上帝,就算你不想犧牲一些慾望,你還是相信上帝存在啊!)

    信教的父母沒有好好的用身教建立基督家庭

    (江魔註:這是個很危險的解釋,因為這些父母就是去你的教會,你把孩子不信主的罪歸咎給父母,父母是否就把罪歸咎回給教會呢?)

    那些離教者不是真正的基督徒

    (江魔註:這個是任何宗教都會用的爛藉口。請問你老公愛上妳,結婚後的第十年他出軌了,所以你會說十年前他愛上妳不是真的嗎?)

    學校的無神論老師開始用思辨來質問他們的信仰

    (江魔註:例如進化論,但進化論到了今天都還是在科學界屹立不倒。一神教的信徒會很想推倒進化論嗎?會!但如果進化論的證據不夠,科學界本身內部就已經有很多科學家,會排隊迫不及待的要推倒它。)

    其實基督教教內的人要解釋一些對自己宗教不利的地方,更多的時候是不是用自己的理智,而是用自己的偏見來自圓其說。

    為甚麼他們不能接受年輕人就是單純開始不相信上帝了?為甚麼不能接受這整個社會其實越來越不需要宗教了呢?

    再說得直接點,任何產品都有其生命週期,宗教也一樣。

    不少的佛教界對於年輕人信仰的討論,其實是會引用基督教的同樣操作,例如基督教對於吸納年輕人,會設計很多迎合年輕人口味的活動,例如音樂或演唱會等等。佛教界會有人反思在迎合年輕人口味的功夫上,佛教界似乎做得比基督教不足。

    不過,其實在基督教教內也有人討論到底我們做這些演唱會或年輕人的聯誼活動,他們是來開心還是來尋找信仰?

    老實說,如果我是個喜歡音樂的年輕人,我為何要到基督教內尋求音樂?如果我是尋開心的,我的選擇太多了,我不需要到教會或佛教中心去玩啊!

    倒不如去聽沒有宗教色彩的演唱會,曲風可以更放;或者自己和朋友去卡拉OK,自己可以一飽亂飆高音的慾望,不會更享受嗎?

    佛教界或基督教界內搞演唱會或搞音樂的,更傾向於是搞創作的人,自己對音樂的熱愛。

    其實在馬來西亞的年輕一代佛教信徒數據,應該也是遞減的,只是可惜的馬來西亞沒有這方面的統計。

    不過從各個馬來西亞大學內的佛教學會參與人數,歷史上告訴我們人數是越來越少,參與度越來越低。

    然後會有很多佛教老居士的說辭,其實跟基督教教內解釋為何年輕信徒會流失的藉口差不多一樣,然後又建議可以搞多一點年輕人喜歡的活動云云。

    其實任何一個宗教要對當時存在的社會環境適應,不是單純迎合眾生口味就行,就好像那個演唱會的例子一樣 —— 我要聽演唱會,幹嘛不要直接去聽正規的音樂會?

    假設佛教界的人知道了現在年輕人喜歡手機玩遊戲,那麼是否就要設個佛教手玩就能解決問題?

    你知道這些手機遊戲的設計是要花多少錢?

    而好玩的手機遊戲往往不是佛教認可的課題?例如有色情或暴力元素。更何況現在手玩如此競爭,佛教或宗教界真的以為可以分一匙羹嗎?

    然後這些佛教界內的高層再加多一個可以撇清責任的理由——「因為有付佛外道」的影響。

    實際上,以我觀察佛教近年來的發展,特別是漢傳佛教的,我夠膽說就算沒有付佛外道,這些年輕人都依然會淡出佛教,也覺得佛教的魅力並非是吸引他們的信仰。

    他們離開佛教的理由是相對的,不一定是世間紅塵比較吸引,有可能是佛教本身的魅力發育不良,甚至還有可能如同市場上的任何產品,都有其產品的壽命週期,而目前佛教未必能夠跟現代的年輕人接軌。

    問題是 —— 佛教界的人要解碼這個問題的時候,是佛教界界內的人,用自己的立場在思考,用自己的偏見來分析,不肯理解離教者的感受,不想用教外的人怎樣看佛教的觀點來剖析問題,認為「我一生是從事弘法工作的佛教徒,只有我們佛教徒的看法是對的,其他人的看法都是有偏,甚至是有目的的」。

    我講得難聽一點,讓佛教界進入這個瓶頸的,說不定就是這些教內的高人導致的。

    你又怎能用同樣帶你進入瓶頸的偏見來幫忙你跳脫這個偏見呢?

    我看到一些佛教徒看到年輕信佛的人數遞減時,他們會不禁的感慨「佛法這麼好的東西,為甚麼知道的人那麼少?」,包括一些佛教大師級的人物也講過這種話。

    這個是我在《教主級NLP課程》中屢次提醒我的學生,一個教主不能夠比信徒更相信自己的教義,同理的,一個銷售員也不能比客戶更愛自己賣的產品。

    如果你比你的客戶更愛你賣著的產品,你一定會陷入一個盲點:「為甚麼這麼好的產品,卻沒有人要?為甚麼?!」

    我約炮范冰冰而被拒絕了,我不斷的思考「為甚麼范冰冰不要我堂堂江魔這麼優越的男人?」是一點用處都沒有的!

    佛教徒再問「佛教這麼好,為甚麼信的人這麼少?」只會把自己引進更深的牛角尖。

    首先「佛教這麼好」的思考,就已經是有偏見了。從同溫層的角度來說,「佛教這麼好」是互相取暖舔傷口的口號。

    從宗教行銷的角度「佛教這麼好」,不能夠純由佛教徒來回答。你的產品好不好,不是你說了算,而是市場說了算。

    「為甚麼信的人這麼少?」,這問題更加不能有佛教徒回答,而是要由兩種人回答:一,接觸過,但不想信佛教的人;二,從佛教退出來的人,也就是離教者,他們就有辦法講出很真實的答案。

    但這是恆古不變的宗教盲點 —— 離開我們宗教的,都是宗教叛徒,是要下地獄的,我怎麼能夠相信這種人講的話?

    #江魔設教
    #廣渡魔粉

    如果覺得我的文章有幫到你,你可以隨緣樂捐,打賞個小費給我吧:http://paypal.me/kongdemon

    不打小費的話,麻煩幫忙點讚分享,好讓演算法幫我推文!

  • 真耶穌教會基本信仰 在 Andrew Chai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23 17:21:48
    有 634 人按讚

    整理舊檔的時候發現多年前的這篇文章和見證——《單純的勇氣》,與大家分享~🤗

    《單純的勇氣》——宣教中的信心功課
    圖/文:蔡頌輝(Andrew Chai)

    信心,是基督教信仰的核心信息,也是基督徒生活重要的操練,更是投身宣教不可或缺的要素。

    希伯來書十一章1節說:「信就是對所盼望的事的把握,是還沒有看見的事的明證。」這句話對你有多大的意義?是否只意味著天堂真的存在?抑或你個人對神的某些期待?還是只是你邁向自己理想的強心針?……從該章接下來所陳述的信心英雄故事看來,信心顯然是神子民生活的一種特點,應該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亞伯的信心表現在他獻上更美的祭上(十一4),挪亞的信心表現在他未見時就按照神的吩咐造了方舟的行動上(7節),亞伯拉罕的信心表現在他未知何往而順服(8節),以及單純的聽從神的吩咐,將自己年老所生的唯一兒子獻祭(17節),摩西的信心現在他寧願捨棄皇宮裡的榮華富貴,去承擔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的艱鉅使命(24~29節)。這些例子清楚顯示幾個真理:一、信心不純粹是一個抽象的信念,它必然帶著具體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反映出我們真的相信神的完美;二、聖經的信心和一般理解的「自信心」不同,它是以神為中心,而不是以自己為中心,更不是將自身的期待套在神身上,「勉強」祂成全我們的工具;三、信心的偉大,是因為我們相信的對象偉大,而不是信心偉人有什麼過人之處。信心偉人本身的條件不比其他人更好,但他們願意放棄自己做主,將生命交給真正掌管生命的主。換言之,神既然是如此可靠的神,活得像這些偉人一樣,才是神子民該有的樣式。我常常覺得,基督徒的問題往往不是不夠聰明,而是太聰明!聰明到失去了對主的單純,聰明到以爲自己的觀察比神還要準確、自己的方法比神更優越、自己的考量比神周全。
    我曾經在《年輕宣教人必修的十門課》一文中提出信心是必修課之一,也簡略提到了本人一點點的信心經歷,本文願意針對這個主題,更深入地分享我們夫妻在宣教旅程上所的操練,以證明差派我們的主,真是值得我們信任到底的。

    一、信心順服神的感動呼召

    我們夫婦於一九九七年開始踏上全時間宣教。那時,我們只是男女朋友,常一起參加教會的宣教活動和短宣,蒙召的感動越來越強烈。那一年,我們都已經從美專畢業,分別在平面設計公司和服裝設計公司工作約九個月。我個人非常喜歡我的工作,因為我的三位老闆是基督徒,對我很好,而且他們是頂尖的設計師,在他們底下工作學得很多。然而,我的內心卻抑不住宣教的感動。在服裝設計行工作的竹玲也說:「上帝好像在責問我,人最需要的是耶穌,為什麼我還在滿足人的外表。」我們一起禱告之後,雙雙決定辭去工作。辭職的時候,還不知道要往哪裡去、要做什麼。我們聯絡了幾個宣教機構,但神都沒有開路。後來透過認識的牧者的介紹,我們報讀《金邊宣教學院》,成為第一屆的學生,準備在哪裡接受一年基本的裝備、吸取工場經驗。

    有人問我們是否有清楚的呼召?坦白說,有很深的感動,但若要求「百分之一百」清楚的呼召,實在沒有。我們也從未向神這樣祈求,因為蒙召的路,本來就是需要信心、順服和破釜沉舟的決心!十多年來,我們一點也沒後悔,將來也不會,而且呼召在服事的過程中會越來越清楚。

    二、信心仰望神的信實供應

    報名以後,我們按照學院所提供的資訊,各自找到了一間教會來支持我們的經費(不多,記得每個月只有美金一百二十元),可是萬萬想不到,就在我們出發之前,其中一間教會因故決定取消支持。在那麼短的時間裡面,我們也無法另找到新的支持教會,只好憑著信心出發。在工場上,我們並沒有刻意到處找錢,但在有需要的時候,神就會供應,使我們毫無缺乏地渡過了那一年。

    一年之後,我們回國結婚。坦白說,對於一對家境普通、只在社會工作幾個月的青年,在沒多少儲蓄的情況下,要結婚又是另一個信心的功課!我們盡量用最少的錢來籌辦婚禮……感謝主,可謂簡單卻隆重。

    為了吸取更多工場經驗,我們決定婚後再回到宣教工場一年,當特約宣教士。我們做了一個簡單的預算,並且尋求教會支持。在籌足經費之後,為了避免帶太多現金在身上,我到銀行去問跨國存款和提款手續,那家銀行的職員很「自信」地講了一個簡單的方法,我們也很單純地相信了她,把所籌得的大部份款項存入該銀行。直到我們到了工場的同一家銀行,才發現我們太信任她了!……那筆錢就這麼「卡」在銀行裡,只好靠著帶在身上僅有的現金過日子。

    信心並不否定人該做一些事來解決危機,不過,人的方法真的很有限。我們知道常有短宣隊從馬來西亞到柬埔寨去,於是想到一個方法:向我母會的一位姐妹借一筆錢,托短宣帶來給我們,等一年後我們回去再歸還給她。那位姐妹是我們的屬靈長輩,且一向來都很關心我們,她很快就答應了我們的請求。在接著下來的幾個月裡,我們望穿秋水,接待了一隊又一隊的短宣隊,那筆錢卻總是有事故無法交到他們的手裡。

    一年快過去了,我們寫了一封信傳真給這位關心我們的姐妹,一方面謝謝她的愛心付出,另一方面告訴她,人的方法常會出差錯,但神的信實供應絕對不誤時……那筆錢就讓她自己收著吧!的確,在柬埔寨的第二年,又是這樣靠恩典渡過的。回國以後見到這位姐妹我們才知道,該筆數目對她而言並不小,當她接到我們請求時,心裡很掙扎,最後還是決定從自己的定期存款中取出來,而且定意要奉獻給我們的。不知怎麼的,千方百計也無法順利的把錢交到我們手裡。當她最後接到我們的傳真,告訴她不必再想辦法將錢交給我們時,她知道那是神在操練她的信心……就好像亞伯拉罕一樣,神要他獻以撒,最後卻沒獻成。

    三、信心堅守神工人的見證

    另一個印象很深刻的經歷,發生在我讀神學期間。那四年,我們週間在新加坡神學院讀書,週末就到馬來西亞南部城市新山去實習。有一次,實習教會連續三、四個月忘了給我們實習費(絕對不是他們虧待傳道人,而是因為教會小,人人都有很忙碌的事奉),而我們夫婦也彼此達成協議,要效法戴德生——他在前往中國以前,曾在一個小鎮的醫務所當醫生助手。有時候雇主會忘了發工資,戴德生也從不開口要錢。他曾寫道:「到了中國以後,我將無依無靠,只能倚靠神,因此,最要緊的是,我必須在離開英國之前,先學會如何藉著信心的禱告,求神感動人來幫助我。」(John Pollock,戴德生與瑪麗亞,頁16~17)我們認為,這是神工人的生命見證。
    有一個主日早晨,我記得很清楚,我們夫婦身上的現金只剩下馬幣八元(當時約美金兩元多一點)。奉獻的時候我心裡很掙扎:「到底要奉獻多少呢!?」有考慮過奉獻一半,但想到身上只存四塊錢也不夠兩個人吃飯,結果,我全所有奉獻了!有信心吧?不見得!其實那時候我心裡有數,因為平時我們會幫教會買東西,我知道竹玲身上有七十多元的收據,只要事後向財政索回那些錢就得了。

    那天下午教會有探訪孤兒院的活動,弟兄姐妹在教會預備了簡單的食物,解決了我們的午餐。忙完了一个下午,我们帶著疲累的身體與傍晚時分回到了教會,肚子在咕嚕咕嚕的叫著,一下車我就問竹玲向財政索錢了沒,她竟然忘了!糟了,晚餐怎麼辦?隔天早餐怎麼辦?回新加坡的車費怎麼辦?……我們心中帶著這些疑問走進教會,竹玲一打開廚房的門,便發現下午帶去孤兒院的食物遺留了一包在教會,那就成了我們的晚餐。第二天的早餐和車費都沒有著落。

    晚上,我們倆繼續在教會做一些佈置工作,直到十一點多,教會電話鈴聲響了,是教會的財政打來的,竹玲一拿起電話,對方第一句話就說:「我好像好久沒有給你們實習費了吔!」多個月來,我們每一個週末都去教會,財政都沒想起來,就在我們「山窮水盡」的時候,神就提醒她了!雖然已接近半夜,她還是托人把那筆拖延了幾個月的實習費拿到教會給我們。

    經過了這些年,我不敢說自己完全學會了信心的功課,但這些經歷確實教我們更懂得專注於神的事工,而不是自身的需要。在面對所要到的工場、所要開展的事工,經濟的考量不再是首要的,也不是決定性的。信心對我們而言,是把對神完美屬性的抽象認識,化為實際的經歷。

    操練信心不難,單純一點就是了。

    (本文原刊載於《華傳》雜誌,2012年11~12月號)

  • 真耶穌教會基本信仰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0-27 22:31:05
    有 1,366 人按讚

    這陣子在Patreon寫了一系列「後國安法的香港教會」文章,決定把最後一篇公開分享,彼此勉勵,一起帶着盼望面對未來。

    ---------------------------------------

    〈不要苦難化自己〉

    作者:陳韋安

    寫了八篇有關後國安法香港教會的文章,這是最後一篇。

    不過,嚴格來說,這一篇不算是完滿的總結。沒有具體答案,也沒有嶄新的建議。回顧這個系列,我說過,香港教會需要從迷失中重新振作——香港基督徒要思考如何在這時代跟隨耶穌、聆聽上主、重新上路。我也嘗試思考一些具體的新方向,建議香港教會從傳統固有模式,在網絡空間探索一條嶄新的路,教會在另一個空間建立網絡羣體。當然,這些想像都不太完整,也不可能完整。

    說到底,此刻最重要的仍然是心態問題。香港教會需要回到一份基本的心態。我覺得,此時此刻香港教會的情況,與聖經初期教會的處境越來越接近。我們身處的社會狀況,也與初期教會面對的政治處境也越來越相似。昔日,幾十年前,對香港基督徒來説,「逼迫」大概就是「家人反對信主」、「公司要基督徒裝香」、「辦公室檯頭不準放十字架」之類。

    如今,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我們現在真真正正地體會聖經所講的內容。「逼迫」、「患難」、「受苦」、「盼望」、「忍耐」等字的意思,我們都能夠切切實實地體會了——不再是一種屬靈的比喻,而是真實的生活處境。因此,面對後國安法年代,回歸基本,回到聖經教導,表面看來似乎是俗套、古老,卻其實充滿嶄新的亮光。二千年前聖經記載的「基本」教導(甚至是「基要」態度),對今日香港教會來說,似乎頓然又是真實、切身的提醒。

    「我的弟兄們,你們落在百般試煉中,都要以為大喜樂。」(雅各書1:2)

    「你們要靠主常常喜樂。我再說,你們要喜樂。當叫眾人知道你們謙讓的心。主已經近了。應當一無掛慮,只要凡事藉著禱告、祈求,和感謝,將你們所要的告訴神。」(腓立比書4:4-6)

    香港基督徒不用太過悲情——也切忌太過悲情。無錯,面臨黑暗逼迫的時期,教會隨時作好準備為主作苦難者(victim),也甘願與苦難者同行。但是,教會千萬不要「苦難化」(victimization)自己。「苦難」與「苦難化」是兩碼子的事。前者是教會背十架跟隨基督隨時會遭遇的事;後者卻是一種忿怒的政治意識形態。前者只是綻放福音信仰的時代背景,後者卻不知不覺取代福音信仰本身的力量。香港教會隨時面對苦難,卻不要太早把自己苦難化!

    鑑於2019年的政治局面,也因着疫情緣故,全港神學院收生數字都下跌。不過,仍然有一班年青人進入神學院接受準備。有一次,我說笑問今年入學的神學生:「國安法來了,你還要當傳道人嗎?」「大批傳道人準備移民了,你卻進入工場事奉嗎?」他們都不以為然。不,他們未必有任何一個嶄新的時代觀點,也沒有看透將來的社會局勢——他們只是被上帝呼召而已。

    上帝繼續呼召新一代傳道人,繼續有人在中學信主,繼續有人發現生命需要耶穌。因此,無論如何,或許有堂會倒閉,舊有的事工遭受阻難。但是,教會在地上的工作不會停止。「無論任何情況,我們總能夠找到一條通往上帝的道路。」昔日潘霍華被納粹政權囚禁時曾如此說。

    同樣,香港教會必定能夠繼續走下去。阿們。

    ---------------------------------

    更多文章請訂閲我的Patreon:
    www.Patreon.com/user/John_Chan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