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真正的快樂處方線上看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真正的快樂處方線上看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真正的快樂處方線上看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真正的快樂處方線上看產品中有7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萬的網紅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忘記了沒關係,我記得就好】-「國際期刊研究顯示:失智是可以預防的!」:69歲的林中興,原本在鐵工廠工作,十年前罹患「阿茲海默症」,開始出現記憶力不佳,忘東忘西的症狀,生活上需要靠太太林麗卿的協助,沒想到太太也罹患「帕金森氏症」,身體行動不便,但夫妻倆仍撐著身體的病痛互相扶持。 林麗卿說,丈夫...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32萬的網紅快樂大學Happiness University,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壓力、情綠低落、存在感薄弱、人生疲乏又厭世 大腦的問題,大腦解決:基因與環境 壓力導致的不快樂,都有處方 【記得開啟字幕觀看】 趕快鎖定本週【熊仁謙書房】 - 訂閱快樂大學頻道,讓你的人生變得更快樂👉https://is.gd/BU3x93 --------------------------...

  • 真正的快樂處方線上看 在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6-18 07:30:01
    有 106 人按讚

    【你忘記了沒關係,我記得就好】-「國際期刊研究顯示:失智是可以預防的!」:69歲的林中興,原本在鐵工廠工作,十年前罹患「阿茲海默症」,開始出現記憶力不佳,忘東忘西的症狀,生活上需要靠太太林麗卿的協助,沒想到太太也罹患「帕金森氏症」,身體行動不便,但夫妻倆仍撐著身體的病痛互相扶持。
     
    林麗卿說,丈夫就當她的腳,出門在外都會緊緊牽她的手,怕她跌倒,而她就當丈夫的頭腦,提醒他忘記的事物,「我們是最佳拍檔。」
     
    ■她當他的大腦,他當她的手腳
    林麗卿坦言,丈夫生病後性情大變,軍人出身的他,個性較嚴肅,但罹患阿茲海默症後,記憶力變得短暫,一下子就忘記發生的事情,性格也變得較快樂。
     
    但因為丈夫罹病也出現很多的困擾,每次請丈夫去買東西時,丈夫口中要不斷重覆念著這個東西的名字直到雜貨店,不然下一秒就忘了。丈夫有時連怎麼穿衣服都會忘記,甚至穿到太太的衣服,才會驚覺衣服太小。
     
    「我也生病了,有時候我會很生氣,怎麼他都記不起來?」林麗卿回憶,最痛苦是當自己的身體很不舒服,心跳得很快,外表四肢僵硬,卻找不出病因時,整整兩年看遍醫師卻無法確診,那種心情真的很煎熬,加上又要照顧失智丈夫,那時真的壓力很大,還好女兒會聽母親訴說心情,並且開導母親說,父親生病是不得已的,要多體諒父親。
     
    林麗卿說,自己確診是「帕金森氏症」,比中度還要嚴重,出門不敢騎機車,怕會失去平衡摔倒,於是請丈夫載她出門,她就指引他方向,「現在我還會訓練丈夫洗碗、曬衣服,幫忙分擔家事。」林中興也笑說自己以前都不做家事的,洗衣服也免談,現在鄰居看到他在曬衣服,都很驚訝![1]
     
    ■國際期刊研究顯示:失智是可以預防的!
    失智症可以預防,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顯示「是真的」,而且都提到要改變飲食、運動的習慣,再增加腦力訓練。這篇刊登在《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Alzheimer’s & Dementia: The Journal of the Alzheimer’s Association)期刊上的研究也不例外[2]。
     
    但是每個人的身體素質不一樣,需要的預防措施也應該要不一樣,美國康乃爾醫學中心神經病學家Richard Isaacson就針對這部分,設計了一套量身定做的預防方法,結果不只是改善了失智症患者的認知功能,對於那些健康的人,「也顯示出認知能力的改善。」
     
    Isaacson和團隊招募了154位有阿茲海默症家族史的人,年齡介在25~86歲之間,「值得注意的是,大多數人還沒有出現『失憶』的症狀,但認知功能已經大幅的降低了,其中還有35人已經診斷出患有輕度認知障礙(MCI),這種變化可能會引起周遭人的注意,但不影響個人進行日常活動的能力。」
     
    而在檢測這些人的血壓、血糖、膽固醇、體脂、腰圍,還有荷爾蒙濃度之後,研究團隊發現有些共通性,「隨著腰圍變大,大腦負責掌管記憶的海馬迴(hippocampus)會縮小,就會開始出現各種失智的症狀。」
     
    ■怎麼做可以預防失智?
    1.每星期吃2~3次半杯藍莓或草莓
    2.每週吃2~3份富含Omega-3脂肪酸的魚類
    3.喝咖啡或牛奶時,添加可可黃烷醇(powdered cocoa flavanols)
    4.每天食用1匙初榨橄欖油
    5.減少攝取糖和碳水化合物
    6.每天至少睡7.5小時
    7.每星期至少進行3次有氧運動和重量訓練
    8.學習新事物,像是學習樂器或其他語言等
    9.打坐、冥想、瑜珈
     
    研究團隊整理出適合大多數人的作法,進行18個月個人化的生活控制後,遵照這些做法的人,記憶力、思考能力都提升了;但如果沒有做到這些條件的人,認知功能還是持續下降。
     
    而且很特別的是,如果已經是認知功能障礙的人,必須要做到60%以上,才能提升認知功能,但對於健康的人來說,沒有做到60%,只做到一部分,認知功能還是提高了。
     
    大致上的方向是差不多的,都是需要多吃健康的食物、多運動,但Isaacson建議,這些生活好習慣還是要按照身體需求來,所以在開始預防失智症之前,不妨先去做全身性的健康檢查,並詢問醫師、營養師、運動教練自己適合什麼樣的生活方式,再來按部就班的執行,會比自己練習來得效果更好。[3]
     
    ■老年失智症的運動處方
    失智症好發於老年人,且隨著年齡層愈高,其盛行率也愈高。老年失智症並非正常的老化現象,真正的原因不明,其特徵為中樞腦神經組織產生退化現象而形成腦組織萎縮。得到老年失智症的人會漸漸的喪失記憶並且出現語言和情緒上的障礙。
     
    嚴重時,病患會喪失生活自理的能力。目前對失智症仍無特效藥,藥物以精神行為治療為主,但改善的效果有限,無法完全康復。服用藥物之後,可明顯改善攻擊、妄想等行為症狀,使得患者合作度變高,進而大幅減輕照顧者的負擔。
     
    服用藥物治療老年失智症是必須的,然而讓患者善用剩餘的腦力,保存患者的自我照顧能力,多多安排活動,包括聽音樂、養寵物、種花等行為療法,亦能夠改善疾病的進展。此外,規律運動已經被證實具有預防及改善老年失智症的效果,然而要如何做運動才能有效果,在此提供一些建議。
     
    (一)、有氧運動:
    散步、騎腳踏車、爬樓梯、游泳等運動,都具有效果。考量老年人的體力,適度的進行,只要能達到“臉紅心跳”的程度即可。在心跳速率增加,而且有一點喘的運動強度下,持續進行45分鐘以上,每週至少3次。根據研究,在這樣的運動條件之下,連續進行8週,能夠明顯改善失智及情緒的症狀。
     
    (二)、重量訓練:
    在健身房的設備與專業體適能指導員的輔助下,舉重與肌力訓練能明顯改善失智的症狀。雖然在家裡並不是都有這些專業設備與人員,還是可以進行較為簡易的重量訓練。讓老人家坐在椅子上,以雙腿緩慢抬起裝滿水的大型保特瓶,再緩慢放下,進行8次後務必休息3分鐘。如此重複5次。雖然看似麻煩,然而有照顧者的鼓勵與陪伴,能夠增進老年人的信心,更讓老年人願意參與運動。
     
    此外,在進行散步的過程中,讓長者自行攜帶飲用水(小瓶礦泉水),讓他拿在手上,散步時可同時揮動手臂,或是做出舉啞鈴的動作。看似簡單的動作,亦能達到阻力訓練的效果。坊間亦有彈力帶的器材,具有使用簡單、價格便宜的便利性。
     
    (三)、平衡訓練:
    老年失智症患者較正常老年人有更容易跌倒。平衡訓練能夠強化肌力、增進動作協調性,進而減少跌倒的機會,降低骨折的傷害。太極拳、外丹功、瑜珈等運動,可以訓練老年人的平衡能力,更能提供有氧運動與重量訓練的助益。
     
    從事運動時,老年人應該依據個人身體功能與體能狀況設定計劃。由於老年人的身體機能衰退,因此在進行運動前,家屬應事先告知醫師,以了解身體的疾病狀況(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氣喘),並且須清楚藥品使用的副作用,尤其某些藥品會產生暈眩或是沮喪、疲勞、虛弱等症狀,這些都須要事先了解,才有益於運動處方的設計。
     
    唯有正確的醫療與照護,方能改善失智者的病況,不但可以降低醫療與照顧的費用,也可提升失智者與照顧者的生活品質。[4]
      
      
    【Reference】
    1.來源
    ➤➤資料
    ∎[1] (元氣網)「失智照護故事/你忘記了沒關係 我記得就好」:https://health.udn.com/health/story/10698/3701513
    ∎[2] Isaacson RS, Ganzer CA, Hristov H, et al. The clinical practice of risk reduction for Alzheimer's disease: A precision medicine approach. Alzheimers Dement. 2018 Dec;14(12):1663-1673. doi: 10.1016/j.jalz.2018.08.004. Epub 2018 Nov 13. PMID: 30446421; PMCID: PMC6373477.
    ▶ (ScienceDirect):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1552526018335131
    ∎[3] 失智是可以預防的!美國研究:這9條生活習慣先做到6條 | Heho健康
    https://heho.com.tw/archives/63340
    ∎[4] (高醫醫訊-守護健康全為您)高醫醫訊月刊第三十三卷第一期-「老年失智症的運動處方」:http://www.kmuh.org.tw/www/kmcj/data/10206/20.htm
      
    ➤➤照片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失智症預防】: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253&pid=7163
      
    2. 【國衛院論壇出版品 免費閱覽】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出版品-電子書(PDF)-線上閱覽
    https://forum.nhri.org.tw/publications/
      
    3. 【國衛院論壇學術活動】
    https://forum.nhri.org.tw/events/
      
    #國家衛生研究院 #國衛院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國衛院論壇 #衛生福利部 #國民健康署 #失智症 #阿茲海默症 #帕金森氏症

    衛生福利部 / 國民健康署 / 財團法人國家衛生研究院 / 國家衛生研究院-論壇

  • 真正的快樂處方線上看 在 雙寶娘 (譚惋瑩)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0-12-06 20:52:42
    有 126 人按讚

    【2020年度總結 | 人間值得,未來可期 】

    上海正式入冬,加上前陣子浦東出現疫情,本來每到秋冬就容易感到憂鬱的我,不時沉入藍色大海。

    和自己共處四十餘載,大抵已知道怎麼搞定心中翻攪的情緒,既然2020已到年終,就把分享抗憂鬱的幾個心得,當做年度總結文章來寫。

    #也許只是因為時間未到
    世間大部分的痛苦,都來自「想要而不可得。」

    今年我最大的痛苦,來自想再出書而未能如願。事後我認真檢討,我為什麼如此渴望再出書,其實答案非常簡單。

    身為全職媽媽,我異常渴望得到社會價值,那是獲得他人肯定的象徵。

    出書未能如願讓我陷入困頓和迷茫,感覺自己坐困圍城,無法前進就代表後退。

    我的腦中深信只有再出書,自己才可能高興起來,聽不見身邊人的安慰和勸說,非常執著於自己的小世界。

    所謂一葉障目,不過如此。

    任何人都解決不了別人的問題,其實答案一直在我心裡,只有自我醒悟才能解決痛苦。

    經過無數個不能成眠的夜晚,我才終於明白,有時候努力沒有收穫,也許只是因為時間未到。

    更何況,有些事不在自己掌控範圍,再著急也於事無補,不如耐心等待吧。

    #想盡辦法取悅自己
    《讓天賦成長的內在動力》裡提到,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因為取悅他人去做一件事。

    深以為然,尤其為人妻、人母之後,我常常陷入這種慣性。

    「今天就煮孩子們喜歡吃的菜吧!」
    「床單換成老公喜歡的暖色系吧!」

    不是說不能取悅我們所愛的人,只是,每次都為了取悅他們,而選擇放棄自己喜歡的,這樣是否值得?

    我常常這麼告訴自己:「下次吧!下次就選自己喜歡的。」然而永遠沒有下次。每次面臨選擇,我還是習慣把自己的喜好擱置一旁,沉迷家人滿足的笑顏。

    於是,生活中我所做的事情之中,越來越少是因為自己喜歡而去做的。

    我忘了,#人生最該取悅的人是自己。

    開始永遠不會太晚,我開始有意識地主動選擇,多做自己真心喜歡的事情,我的世界不以自己為標準,如何實至名歸呢?

    剛好,孩子也步入青春期,這麼做適逢其時。

    #睡前不看社群媒體
    「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聽來是廢話,可是要做到不和他人比較實在太難了。

    每次看到別的作者又出新書,我的「自我批評」機制就開啟:

    「你為什麼速度不能再快一點?」
    「你只會幫自己找籍口,說自己是媽媽所以什麼事都做不了!」
    「承認吧!你就是不如他人,沒有才華!」
    「你如果再勤勞一點,結果就不同了!」

    明明知道沒有比較就沒有傷害,可是社群媒體一打開,就陷入比不完的情境劇。

    後來,我開始不在睡前進行網上沖浪,刪除手機裡的社群軟體。沒想到無意間改善了憂鬱,並成功減輕失眠的狀況。

    #日常是最好的療癒
    我在多篇文章中反覆提到「日常是最好的療癒」,也身體力行告訴兩個孩子。

    不論正在經歷什麼,該吃飯的時候吃飯,該睡覺的時候睡覺,時間到了就做什麼事情,把正在經歷的一切當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把眼下的日子過好。

    就算在今年疫情最嚴重、全家都在家隔離的那段時間,我很堅持要像平常上班上課日那樣,維持正常的生活規律,如常過生活。

    不要小看日常帶來的力量,那是維持心理平靜最好的妙方,也是家庭靭度的由來。

    慶幸,另一伴也與我同行,堅持同樣的理念,所以,那段日子雖然有點難熬,但我並不覺得特別辛苦。

    雙寶妹前幾天還說,她很懷念我們一家天天擠在家裡的日子,要知道這小妮子天生是屬於草原的狂野獅子,能從她的口中聽到這句話,就是我的堅持的最好肯定。

    #維持有事可做的狀態
    疫情爆發之後,每次打開新聞,尤其是看到歐美的現況,諸如持續不降的病例、百業蕭條、經濟危機,心理就會升起滿滿的末日感。

    前幾天才看到美國爆發飢荒,讓新任總統一個頭兩個大的新聞,心情又陷入緊張和擔憂的情緒。

    畢竟冬天來了,又是病毒好發的時節,從對家人的擔憂,到不敢出門,漸漸蔓延到對生活和未來的絕望。

    害怕疫情爆發又讓先生的工作產生起伏,而自己又一點忙也幫不上。

    老實說,心病才是真正的無藥可醫,每當自己又胡思亂想的時候,我就會踢自己屁股去多做一些事情。

    不管是寫文章寫節目腳本、還是學習新技能、或是整理家裡的一個小角落等等都可以。

    前幾天,朋友問我過得好嗎?我答,只要維持手裡忙就一切ok,有事可做,就能阻止我胡思亂想。

    想太多就代表做太少,人的精力就是如此微妙,我後來發現,手裡有事可做,幾乎可以打敗絕大部分的情緒問題。

    誠心建議大家仿效看看!

    如果連以上的這些方法都失效,拜託不要撐,去尋求專業協助吧!需要心理咨商一點也不可恥,不瞞大家說,我今年曾有兩次的心理咨商,雖然是線上的,但真的幫我挺過難熬的異鄉防疫生活。

    #人間值得_未來可期
    每到年末,總有不少的傷心事發生,前幾天中國才發生租屋糾紛跳樓事件,台灣也有一家四口因經濟壓力共赴黃泉。

    本該開開心心迎接新年的時候,卻有人因遭逢挫折永遠失去了生命。

    這種時候,我就會想起恒子奶奶寫的《人間值得》這本書,行文至此,想把書中的一段話,當做結語送給一直支持雙寶娘的大家:

    「這樣活著便很好,無論有意義與否,都不用考慮,最重要是活在此刻。認真、真誠地面對自己,忍耐下去把你覺得該做的事做好,這樣就很好了。」

    可不是嗎?

    人間值得,值得你好好擁抱陽光雨露、草木人間,
    未來可期,只要還有一口氣,人生永遠都有希望。

    謝謝今年也陪著我❤️

    預祝大家2021新年快樂

    🌱 雙寶娘的閱讀處方節目 | https://linktr.ee/read_prescription

  • 真正的快樂處方線上看 在 謝銘元:失敗並不可恥但要有用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7-27 09:30:10
    有 5 人按讚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序文

    「人生的下半場,還可以做些什麼? 」電視廣告的一段文字,正是邁入人生下半場的最佳詮釋。在這個階段,利用教學、研究、服務、練球、種田、…之餘的時間,陸續完成百篇以上有關跑步訓練的文章,以及多個跑步訓練的應用程式,現在看起來確實是相當特別的人生經歷,只是時間上不是很有效率,內容上片片段段,章節雖難免有所疏漏,感謝參與討論與整理文章的同好協助,終於能夠出版成書,完成服務社會的理想。

    「做個有智慧的跑者」序文

    「人生的下半場,還可以做些什麼? 」電視廣告的一段文字,正是邁入人生下半場的最佳詮釋。在這個階段,利用教學、研究、服務、練球、種田、…之餘的時間,陸續完成百篇以上有關跑步訓練的文章,以及多個跑步訓練的應用程式,現在看起來確實是相當特別的人生經歷,只是時間上不是很有效率,內容上片片段段,章節雖難免有所疏漏,感謝參與討論與整理文章的同好協助,終於能夠出版成書,完成服務社會的理想。

    運動生理學網站運動生理週訊 (Online ISSN : 1814-7712) 已經成立多年。撰寫跑步訓練的科學文章,完成「科學化跑步訓練 (scientific training of running, STR)」專書,已經是多年前的想法了。這本書的出版,已經是運動生理週訊文章的第三本正式出版專書。對於喜愛跑步的人,如果以健康的觀點來看,每天都快樂的跑一段,可能比弄懂應該怎麼跑還重要。但是,採用科學化跑步訓練,才能夠確實提升訓練的效率、發展整體的跑步實力。

    什麼是科學化跑步訓練呢?包括瞭解跑步潛能、選定跑步訓練方法、選擇合適跑步技術、進行各項輔助訓練、瞭解跑鞋等裝備的效益、飲食與運動傷害知識、分析訓練狀況、進行配速規劃、善用攜帶裝置、……。只要能夠理解這些系統性的跑步科學知識,並且實際的去體驗與應用,就能夠更輕鬆的參與跑步訓練,確實提升跑步的樂趣與效益。

    跑步訓練的內容其實不是只有跑步而已。輕鬆跑、節奏跑、間歇訓練、高強度間歇訓練等跑步訓練的方法,確實是跑步訓練的主要內容,但是長期進行大量跑步訓練的跑者,都需要進行肌力訓練來提升跑步經濟性、避免運動傷害。因此,本書將肌力訓練的相關資料,放在跑步訓練方法的章節中,提醒跑步教練、跑步愛好者,肌力訓練在跑步訓練的重要性。

    跑步技術的知識與評量方法,是一個很特別的主題,原因是影響長距離跑步表現的因素,主要是跑者的心肺功能,而且,不同能力的跑者並不會有一致的跑步技術。跑步時的著地時間、著地指數、垂直硬度、腿部硬度等跑步技術變項的優劣,主要來自於跑者的天賦 ( 很難透過主觀意識來改變);就算跑步時採用一致的步頻,能力不同的跑者,仍然會因為技術變項的差異,出現不同的跑步表現。理解自己跑步的天賦能力後,選定合適的跑步速度與對應跑步技術,才是聰明、有智慧的跑者。

    跑步訓練的人,只要使用了攜帶裝置,就會出現大量的跑步數據 (GPS 軌跡、心跳監控、配速紀錄、步頻、步幅、……)。這些大量數據紀錄了跑步的過程,呈現出跑者的特徵與能力。透過跑步科學知識的協助,將可以讓攜帶裝置的應用價值更完整的呈現出來;相對的,本書的相關跑步科學資訊,也需要攜帶裝置的協助紀錄,來進行進一步的科學分析。期望攜帶裝置的業者、使用者,也可以好好理解跑步訓練的科學知識,一起來參與、享受跑步的好處。

    提供線上的跑步訓練程式讓跑者使用,也是科學化跑步訓練的特色之一。馬拉松成績預測服務、智慧型設計跑步訓練處方、跑步訓練狀況的評估、臨界速度的測量、臨界心跳率的測量、1 RM 肌力的預測、馬拉松比賽的配速演算、長跑潛能與現況分析、跑步技術科技等,也包含鐵人三項運動的游泳臨界速度、臨界划頻評量、自行車運動生理能力的評量等。如果你弄清楚怎麼進行這些線上程式,就是科學化跑步訓練的實際應用。透過攜帶裝置所記錄的跑步數據,剛好可以用在跑步訓練程式的執行,進而獲得實用的跑步訓練資訊。為了讓大家有機會好好利用這些程式,說不定我們有需要培訓一些跑步教練 (跑步教練證照),透過線上程式的執行,來協助一般跑者安排訓練處方與規劃比賽。

    跑步教練與跑步訓練科學家的工作是不相同的。跑步教練的訓練對象是跑者,訓練時需要依據跑者的潛能與生理特質,調整合適的訓練計畫,並且進行個別差異的指導、調整與規劃比賽;跑步訓練科學家的研究對象則是眾多跑者所呈現的跑步現象,通常會依照實驗設計的規劃,收集多位 (甚至是大量) 跑者的跑步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綜合評估,確認跑步訓練變項的重要性與顯著性,並且在學術期刊上發表。學術期刊所發表的跑步科學研究結果,並不一定適合所有的跑者,但是絕對是實驗設計、統計分析的綜合評析。期望跑步教練、跑步愛好者,能夠閱讀、理解跑步科學知識與方法,進而實際的應用在跑步訓練上。

    最近,2 小時內完成馬拉松比賽已經成為事實 (雖然不是正式比賽)。除了跑者能力、科學訓練方法以外,配速的策略、跑鞋的協助、……,都是創新記錄的原因。馬拉松比賽的挑戰,就是一場身體歷練、團隊合作、堅強意志的綜合磨練,除了訓練與比賽以外,安排休息、恢復、減量的週期訓練策略,也是科學訓練的重要條件。在高強度訓練、艱苦磨練、修養身心之間找到平衡,才是正確的跑步訓練策略。

    本書的內容都曾經出現在運動生理週訊,一篇一篇的文章各有主題,讀者很容易在短短的時間中詳細閱讀。感謝王鶴森、吳忠芳、林信甫、李昭慶、吳柏翰、王錠堯、吳志銘、黃依婷、何承訓、林必寧、程文欣、胡文瑜、王予仕、吳泰昌、蔡昀軒、何梅櫻、黃彥霖、葉書銘、張晃源、王顥翔、陳朝福、黃萬福、黃瑞毅、王頌方、陳子儀、林冠宇、鍾昱剴、林嘉芬、陳履安、吳晨聖、路召薇、吳世傑、陳梁友等人參與文章討論與提供相關資料。每篇短文最後的結論,通常是綜合評析的結果,最值得讀者、跑者理解與批判。科學方法就是以發現問題為開端、進而找出問題答案的解謎過程。我們提出了很多問題的可能答案,但是也呈現出更多需要釐清的問題。運動生理學網站已經成立超過20 年,歡迎讀者透過網站提出更多的問題來討論,進而讓跑步的科學訓練能夠更完整、更實用。

    跑步的科學化訓練是相當廣泛的科學知識,在此要特別感謝碩士、博士論文指導老師許樹淵教授、林正常教授的長期指導。許樹淵教授在比賽數據分析、運動技術分析的研究,啟發了探究跑步技術的相關內容;林正常教授在運動生理學研究、跑步臨界速度、智慧體重控制研究的指導,則是跑步臨界速度評量、訓練狀況評估、跑步潛能分析、……相關內容的基礎。期望這本書的內容,可以引導更多人參與跑步訓練的科學研究,將科學化跑步訓練的知識與方法傳承下去。

    對於一般讀者來說,在閱讀這本書的內容之外,還是要實際去跑步一下,最好能夠帶著攜帶裝置,紀錄一下跑步的距離、時間、心跳、著地時間、……,並且到運動生理學網站評估一下你 (妳) 的跑步潛能、技術天賦、配速速度等,把自己跑步訓練的能力評量資料整理出來;在釐清跑步科學理論與方法,實際應用與體驗跑步科學之間,來回沖盪心靈與身體,你 (妳) 就可以斬獲最多的跑步運動效益。充分理解跑步科學訓練的內容,並且實際應用在跑步訓練與參與比賽上,即是科學化跑步訓練的最佳呈現。無論如何,由文字所累積的內容,僅能用來理解跑步的內涵,實際去體驗跑步的過程,才能真正的享受跑步的好處與樂趣。

    相對於「讓我們看看運動生理學網站的第二春,還會有什麼能耐與發展?」。我相信,我們還是持續的往前走了一大步,只是步伐走的慢、卻更穩健的向前,內容斷斷續續、卻又更完整、更能應用。感謝旗標公司同意出版,期待這本「做個有智慧的跑者--科學化跑步訓練」專書,是大眾樂意閱讀、應用的跑步書。

    http://www.epsport.net/epsport/week/show.asp?repno=416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