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翼棄兵》:妳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會愛妳】
兩天,我就追完Netflix 高分神劇《#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看這部劇,特別是女人。
它不只是超級爽劇,更是真真正正的「大女主」題材。
事實上,我花上好幾年才徹底清醒:很多國產影...
【《后翼棄兵》:妳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會愛妳】
兩天,我就追完Netflix 高分神劇《#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看這部劇,特別是女人。
它不只是超級爽劇,更是真真正正的「大女主」題材。
事實上,我花上好幾年才徹底清醒:很多國產影劇,他們用「女性成長」做包裝,但拍出來的東西實則「倒退女權」,甚至有誤導女人之嫌。
那些女主角,各個開場亮麗,精明幹練,妝感和打扮完美無瑕,重點是,她們都心地善良,表裡如一,人美心美,宛如行走芭比,今年爆款的兩部劇《三十而已》、《艾蜜莉在巴黎》的開局設定都是這種套路。
市面上許多高舉「女性自主」的女主角,她們很少有黑暗面、探索自己的時候。即便有,多半很蒼白;就算黑化,編劇也會為她們冠上「復仇」動機。
過於強調人美心善,莫名成為女性自主的前提,像是刻意忽略每個女人背後的不容易。
說實話,很矯情。
---
畢竟對自己足夠誠實的女人就會明白:
女人是很有手段的,她們的黑暗面可以深沉到令你難以想像;她們會陽奉陰違,會極端固執,會虛偽,善於權術;她們可以將愛情和性當作手段,而不是絕對信奉的價值。
李敖曾經提過:女人,她們是最有本事玩弄男人於股掌之間,還會讓男人毫無察覺。
我當他是讚美。
她們是惡之花,是王熙鳳、郝思嘉,又或是珍奧斯汀筆下的蘇珊夫人,她們都有力量成為《紙牌屋》的暗黑男主角。
基本上,女人是很多元的,卻被影劇塑造成只有單一面向的女強人模板,才夠資格是「女性自主」。
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會愛你」。
雖然立意良善,仔細想過發現不對,為什麼我愛自己,是因為要別人來愛我?
聽起來就像一宗買賣,好像女人非得要變得好優秀好棒棒,她們才有資格得到愛跟幸福。
我知道,很多女孩就這麼不知不覺被影劇作品洗腦,以為要把自己經營好,才會吸引到很優秀的配偶,根本是本末倒置。
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我曾經就是其中一個女孩子,被這樣的影劇價值觀害慘了。我也看到很多跟我相同的女孩,用錯誤的起心動念來愛自己(其實是不愛自己)
導演跟編劇,你們有社會責任。
---
經營好自己,這件事情是真的,但不該以「他者」為驅動力。
當《后翼棄兵》出現時,我看得非常感動與激動,後面 2 集甚至大爆淚,為什麼?
女主角 Harmon,她所作所為都不是為了別人,她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決定,都是基於自己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在心中進行連串的思考衝擊,一次次地自我拷問,反覆檢視現況跟自己。
她的設定是一個天才棋手,劇情是女權導向,但沒有刻意聚焦在女權,而是讓我們一路見證 Harmon 的成長過程。
編劇純粹讓觀眾去看,去觀察 Harmon 如何輪番對戰一位又一位的男性棋手,用「實力」為自己賦權。
Harmon 打從最初就是一個有殘缺的女主角,表面上裝得很乖巧聽話,私底下會偷竊、有藥癮、有酒癮,會刻意遺忘原生家庭的痛苦記憶。
可相對地,因高材生母親給她的影響, Harmon 自小就明白:「世界上,我只相信自己的力量,為自己下指導棋。」
有趣地是,正因她過度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掌控欲,導致性格特別剛烈固執,不懂轉彎,整齣劇也會讓觀眾看到 Harmon 如何跟這種銅板兩面的性格奮戰,終至真正頓悟,戒掉酒癮。
---
什麼叫做成長?成長就是伴隨陣痛,成長不可能沒有經過黑暗與扭曲,你一定爛過,才知道什麼是好。
成長包含從犯錯中覺醒。
一昧貪圖安逸,你腦子就是停在那裡,一如尼采所言,有人終生就是當駱駝,成不了獅子跟超人。
甚至有些駱駝,他們有權有勢,就誤以為自己成獅子了,但根本不是。
他們只是披著金銀珠寶,縱然擁有地位,但交出的作品、言談、商戰策略,你很清楚他們已經停滯了,就是一隻駱駝。
Harmon 的心靈是一直在成長的,性愛觀、穿衣品味、愛,她的想法都不斷在改變,通過一次次出格的叛逆和受傷,一邊反叛,一邊思考,觀察周遭發生的權力不對等,直至找到方向。
劇中有個概念,我覺得一定要劃重點。
Harmon 回憶母親對她說,沒什麼好怕的,世界上最厲害的女人,不是她們多有錢,多有實力,多能兼具家庭跟事業。
「世上最強的女人,是她們適應孤獨的能力。」
Harmon 母親這句話很重要,它是女性自主的真諦。
女人,寧願剛出生就做好孤獨終老、世上無真愛的準備,你才能夠站在一個足夠清醒的角度,去愛你所愛,認同所選。
我們太常被教導要依賴男人,哪怕是挑潛力股,也是希望對方發達之後,自己能過上好日子,說到底,就是還是想仰賴別人嘛!
我們不是成長在第三世界,是民主自由的台灣,女人是可以獨自成就自己,不需要靠任何人,更不需要抱著「變強之後就可以『配』到另外一個優秀男人」的思維去努力。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可以發生奇蹟的地方。
因此,妳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會永遠愛妳,他們只能陪你走一段路,會幫助妳瞭解自己,但他們不是妳要追逐的重點。
我希望女人能有如此自覺,我相信《后翼棄兵》能幫助妳們找到屬於「自覺」與「成長」的答案。
這真的是很棒的劇,滿分。
真愛奇蹟珠寶 在 奶媽 Naima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后翼棄兵》:妳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會愛妳】
兩天,我就追完Netflix 高分神劇《#后翼棄兵》(The Queen’s Gambit),我希望所有人都能看這部劇,特別是女人。
它不只是超級爽劇,更是真真正正的「大女主」題材。
事實上,我花上好幾年才徹底清醒:很多國產影劇,他們用「女性成長」做包裝,拍出來的東西實則「倒退女權」,甚至有誤導女人之嫌。
那些女主角,各個開場亮麗,精明幹練,妝感和打扮完美無瑕,重點是,她們都心地善良,表裡如一,人美心美,宛如行走芭比,今年爆款的兩部劇《三十而已》、《艾蜜莉在巴黎》的開局設定都是這種套路。
市面上許多高舉「女性自主」的女主角,她們很少有黑暗面、探索自己的時候。即便有,多半很蒼白;就算黑化,編劇也會為她們冠上「復仇」動機。
過於強調人美心善,莫名成為女性自主的前提,像是刻意忽略每個女人背後的不容易,忽略她們除了抱怨愧疚之外、私下如何自癒的過程。
說實話,很矯情。
---
畢竟對自己足夠誠實的女人就會明白:
女人是很有手段的,她們的黑暗面可以深沉到令你難以想像;她們會陽奉陰違,會極端固執,會虛偽,善於權術;她們可以將愛情和性當作手段,而不是絕對信奉的價值。
李敖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女人,她們是最有本事玩弄男人於股掌之間,還會讓男人毫無察覺。
我當他是讚美。
她們是惡之花,是王熙鳳,是郝思嘉,是珍奧斯汀筆下的蘇珊夫人,她們都有力量成為《紙牌屋》的暗黑男主角。
女力其實很多元,卻被影劇塑造成只有單一面向的偉光正模板,才夠資格被稱是「女性自主」,還會加上一些乍聽很正向,細想完全不對勁的台詞。
最常聽到的話就是「你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有人愛著你」、「把自己變好,就會遇上匹配的人」
等一下。
為什麼我愛自己,是因為要別人來愛我呢?
聽起來就像一宗買賣,好像女人非得要變得好優秀好棒棒,她們才有資格得到愛,得到幸福。
我知道,很多女孩就這麼不知不覺被影劇作品洗腦,以為要把自己經營好,才會吸引到很優秀的配偶,根本本末倒置。
為什麼我知道?
因為我過去就是其中一個女孩子,被這樣的影劇價值觀害慘,沈迷霸道總裁、腹黑暖男人設,將劇中男性投射到現實生活,為男人不尊重自己的行為美化開脫,直至被虐個百轉千迴後才驚覺:我竟然成為 PUA 底下的受害者。
我看到很多跟我相同的女孩,用錯誤的起心動念來愛自己,結果離愛自己的道路越來越遠。
導演跟編劇,你們有社會責任。
---
經營好自己是真的,但不該以「他者」為驅動力。
當《后翼棄兵》出現時,我看得非常感動與激動,後面 2 集甚至大爆淚,為什麼?
女主角 Harmon,她所作所為都不是為了別人,她的每一次思考,每一次決定,都是基於自己對周遭人事物的觀察,在心中進行連串的思考衝擊,一次次地自我拷問,反覆檢視現況與自身。
她的設定是一個天才棋手,劇情是女權導向,但沒有刻意聚焦在女權,而是讓我們一路見證 Harmon 的成長過程。
編劇純粹讓觀眾去看,去觀察 Harmon 如何輪番對戰一位又一位的男性棋手,用「實力」為自己賦權,模糊性別意識。
Harmon 打從最初就是一個有殘缺的女主角,表面上裝得很乖巧聽話,私底下會偷竊、有藥癮、有酒癮,會刻意遺忘原生家庭的痛苦記憶。
可相對地,因高材生母親給她的影響, Harmon 自小就明白:世界上,我只能相信自己的力量,只有我才有資格給自己下指導棋。
她提到自己喜歡西洋棋的理由,是 64 方格的可掌控性,我看到有的女權主義者解讀,這是她想要打倒父權。
我認為完全不是。
一個小女孩還小,對父親的印象僅是陰影下的半張臉,哪可能想到什麼打倒父權?
我覺得這是象徵著 Harmon 從小就已經長成「自我」,她想要對一切有所控制,包含她的選擇與人生。
棋盤,是 Harmon 堅定自主的啟蒙,硬要扯到她動機是反抗父權,我覺得太偏了,不符人性。
有趣地是,正因 Harmon 過度相信自己的直覺和掌控欲,導致性格特別剛烈固執,不懂轉彎,整齣劇也會讓觀眾看到 Harmon 如何跟這種銅板兩面的性格奮戰,終至真正覺醒,戒掉酒癮,並懂得適時接受他人幫忙、相信一下別人。
妳本身擁有力量,與他人的欣賞與幫助,是一碼歸一碼的。
---
什麼叫做成長?成長就是伴隨陣痛,成長不可能沒有經過黑暗與扭曲,你一定爛過,才知道什麼是好。
成長包含從犯錯中覺醒。
一昧貪圖安逸,你腦子就是停在那裡,一如尼采所言,有人終生就是當駱駝,成不了獅子跟超人。有些駱駝他們有權有勢,就誤以為自己成獅子了,但根本不是。
他們只是披著金銀珠寶,縱然擁有地位,但交出的作品、言談、商戰策略,你很清楚他們已經停滯,就是一隻駱駝。
Harmon 的靈性是持續在成長開發的,無論是性愛、穿衣品味,甚至是對於「愛」的看法,她都是不斷變化,通過一次次出格的叛逆和受傷,一邊反叛,一邊思考,觀察周遭發生的權力不對等,直至找到方向。
她看著昔日風靡學校的校花,曾經大言不慚地說這輩子絕對不去二手商場,卻在結婚生子後走進她最鄙視的地方,還偷買一大堆啤酒;她也看到養母因為懷孕放棄鋼琴家的夢想,在沒有經濟自主的前提下,百般容忍丈夫的冷暴力。
劇中有個概念,我覺得一定要劃重點。
第五集,Harmon 回憶母親對她說,黑暗沒有什麼好怕,任何事情都沒有什麼好怕。世界上最厲害的女人,不是她們多有錢,多有實力,多能兼具家庭跟事業。
「世上最強的女人,是她們適應孤獨的能力。」
Harmon 母親這句話很重要,它是女性自主的真諦。
女人,寧願剛出生就做好孤獨終老、世上無真愛的準備,你才能夠站在一個足夠清醒的角度,去愛你所愛,認同所選。
我們太常被教導要依賴男人,哪怕是挑潛力股,也是希望對方發達之後,自己能過上好日子,說到底,就是還是想仰賴別人嘛!
我想起專訪陶晶瑩時,她對我說的話:「女人的懶散,是父權無法打倒的根源之一。」
為什麼女人會懶?這不能怪女人,要怪百年封建制度、文化作品的灌輸,讓我們真以為自己做不到,勇敢不起來。
我們可以。
我們不是成長在第三世界,這裡是民主自由的台灣,女人是能夠獨自成就自己,不需要靠任何人,更不需要抱著「變強之後就可以『配』到另外一個優秀男人」的思維去努力。
我們的國家,是一個可以發生奇蹟的地方。
因此,妳要好好愛自己,因為沒有人會永遠愛妳,他們只能陪你走一段路,可以幫助妳瞭解自己,但,他們不是妳要追逐的重點。
我希望女人能有如此自覺,我相信《后翼棄兵》能幫助妳們找到屬於「自覺」與「成長」的答案。
這真的是很棒的劇,滿分。
Netflix
真愛奇蹟珠寶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為什麼我們都必須再看一次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Eat, Pray, Love? 】
「我從塞席爾回來,光轉機就等了9個小時,中間空檔我看了Eat, Pray, Love,但看到一半就睡著了,睡得很沈,醒來的時候空姐已經在催我登機。」
那是2010年冬天,我當時的男朋友剛渡完(沒有我陪同的)假回到台灣。他一邊拆行李、一邊漫不經心跟我說出這句話。
他在那裏曬的很黑,我看著他,有一點像在看一個鑽石珠寶開發商,很陌生,我心不在焉;但忽然間他說出的這段話,我卻聽得相當清楚,力道強到我感覺身體裡好像有什麼引爆,耳鳴而且頭暈。之後他還說了很多跟當地風土民情有關的故事,但我只聽到一些模糊的悶哼,有點像在潛水時明明咬著出氣閥,但還硬要跟教練說「等等我…」的那種聲音。
男朋友後來變成了前男友,中間當然有比這句話更複雜的起承轉合。 人生畢竟不是中國大陸那些轉轉椅子就能找到真愛的相親遊戲,不需要戲劇性的6秒定生死(不過話說回來,我很小的時候就去 #浙江衛視 錄過配對節目了,下次分享);只是他說出這句話的確像摩西分開紅海一般:從此之後,我在這邊、他在那邊。不明白這本書為什麼會多年蟬聯我的睡前讀物排行榜,哪怕只有5分鐘的人,真的在另外一邊...。
*
喬凡尼是我在義大利旅行時的語言交換夥伴。有天他在電話上跟我說:「Seiuna trottola」,(妳是旋轉的陀螺)。某天晚上我在地中海邊的某個城鎮,在海邊的飯店房間裡醒來,自己的笑聲竟然喚起沈睡中的我。我大吃一驚:「誰在我的床上大笑?!」我發現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這使我又笑了起來。我已經忘了當時我夢見什麼了,或許跟船有些關係。
*
作者的名字是Elizabeth Gilbert,一位30多歲,中年逃離工作、不願生小孩、正經歷慘痛離婚、而且親密關係實在出了點狀況的女作家。這個過程她形容自己像「連續三年每天都出了連環車禍」、「是絕望佃農所耕種的土壤、負擔過重,亟需休耕。」所以她花光所有積蓄,在義大利、印度、印尼三個城市旅行。這本書是她一整年生活的寫照。
書出版後造成話題,在美國先賣出一百多萬本,然後在紐時、華盛頓郵報等六大排行榜迅速爬上銷售冠軍,歐普拉在節目上不知道講了多少次這本書讓她「相當著迷」;而2010年根據這本書拍成了電影發行,巨星茱麗亞羅勃斯擔任女主角,全球票房大概兩億美元。
大家看到了一個女生勇敢追求靈性、在三個國家灑脫的踏上冒險之途、最後還遇到了更成熟溫柔的男人,展開一段完美的戀情。我們看她的故事像在吃安慰劑,知道自己的人生如果有一天也這麼慘到谷底,原來有些方法可以重返軌道,還有別人疼惜。但我第一次看就覺得這是不是一本旅遊書,也許也根本不是愛情故事:情節確實在不同的地點發生,也和男人跟性有關聯,但真正的旅程不在這三個地方。
*
我跟男人有分界的問題。我若愛你,你即可擁有一切 。你能擁有我的時間、我的忠誠、我的屁股、我的金錢、我的家人、我的狗、我的狗的金錢、我狗的時間一切的一切。我若愛你,我會扛起你所有的痛苦,為你承擔所有的債務(就每一種定義而言),我將保護你免於不安,把你從未在自己身上養成的各種優秀品質投射給你,買聖誕禮物給你的全家人。我會給你雨和太陽,假使沒辦法立刻給你的話,我會改天給你。除了這些,我還會給你更多更多,直到我筋疲力竭,耗盡心力,只能靠迷戀另一個人才能再使我恢復精力。
*
一個女人能這麼誠實寫出自己的依賴和上癮症,還真不容易,更何況還寫得這麼生動。Elizabeth Gilbert是天之驕女,長得漂亮、聰明、聲音銀鈴般輕脆。她和先生婚後住在曼哈頓的公寓,一切按部就班,期待著30多歲可以開始生小孩、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那是她的人生計劃。但計劃,你知道,從來就只是計劃而已。她說到一次她去參加一場藝術派對:"我那位藝術家朋友初為人母,一邊在頂樓畫室招待客人、哄小孩、一邊還要專業的討論工作。我永遠忘不了她午夜過後她站在廚房,雙手浸泡在堆滿髒碗盤的水槽,她的老公在另外一個房間,翹著腳看電視,連偏頭都懶地說:「別理了甜心---我們早上再收拾吧。」嬰兒那時開始大哭,而我朋友的乳汁從她的連身禮服中漏出來..."。
她怕極了生小孩,怕到半夜在浴室地板上發抖大哭。她說無法在還沒有辦法定義好自己人生的時候,照顧另外一個人的人生。生小孩讓她恐慌,但這種恐慌會被無限放大卻跟孩子沒有關係,真正根源是她知道自己生活不快樂,無法接受自己真的這樣日復一日直到老去。婚姻後來離婚收場,促使她踏上岔路,也逼迫她心無旁騖的解決這個根源問題。
*
世界上每一種宗教的運作,都是基於對人生鍛煉的相同共識,起個大早,向神禱告,磨練自己的美德,控制七情六慾。我們都同意睡懶覺比較容易,許多人也這麼做。然而數千年來也有人選擇日出前起床、洗臉、晨禱,度過又一個狂亂的日子。信仰是去相信你看不見、證明不了、摸不著的東西。它另外一種說法是:「是的,我先行接受宇宙的條件,我事先接受我目前無法瞭解的事情。」假如我們真能事先知道生命的意義、靈魂的本質、神的真實性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的信仰就不叫做跨越信念,也不是勇敢的人類的精神行為,而是簽一款謹慎保守的保險條款。
*
Elizabeth 想借助信仰換來內心的平靜,於是踏上了印度尋神之旅,「尋找神,像是腦袋著火的人尋找水一般」:她練習冥想、打坐、誦經,跟過去懊悔說再見,同時跟自己的內在相處。她想起她可以清楚地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結果答案出奇的簡單,我需要一個新的鉛筆盒、我想寫一本小說。」她發現神在自己的內心。
我們相信神,不是就是相信極致的我們自己嗎?
讀者陪她進行這個像踩在尖刀上的煎熬過程,每翻過一頁,我們都看到一個不斷蛻變的Elizabeth,今天比昨天清晰,今天比昨天穩定,今天比昨天踏實。我們中間看不到一個真的「祂」顯靈,也沒有一粒什麼奇蹟的生物科技藥物,只有一個焦頭爛額的平凡人,透過不斷練習與嘗試,追求靈性和平衡,最後力挽狂瀾,找到平靜。
再焦頭爛額、顛三倒四的人生,她都沒有放棄。
*
我還知道,這短暫的平靜只是一時,我知道我仍然未能完全解決我的憤怒、哀傷、以及我的羞愧。我知道它們最後仍然會悄悄回來,啃蝕我的心靈,佔據我的腦袋,而我必須再三對付這些想法,直到決心改變整個生活。我明白這是艱難而且勞累的事情。但是在黑暗寂靜的海邊,我的心對我的腦子說:「我愛你,我永不離開你,我會永遠照顧你。」
*
書的結尾,說明旅程可能還沒結束,或許連一半都還沒走到,但我們知道她會繼續走下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困難棘手的麻煩,折磨我們在半夜輾轉心悸,淚水和汗混在一起。我們每一個人,也都需要愛、需要感到安全,需要成功的滿足。但如果無論我們如何小心翼翼,某一個人生環節還是出了差錯,我們落單、迷路,那那個時候,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自己,把自己從賴在地上大哭的狀態拉起來,拼湊起來,繼續往前走,不管有多難,我們都要嘗試。
幸福要走多少步?答案是,走到了為止。這就是這一本書唯一要傳達的訊息。這個訊息足夠陪我們度過每一個傷心、失望、背叛、和心灰意冷的日子。作者告訴我們,站起來往下走,一切都會沒事的。
真愛奇蹟珠寶 在 主播 路怡珍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為什麼我們都必須再看一次享受吧,一個人的旅行 Eat, Pray, Love? 】
「我從塞席爾回來,光轉機就等了9個小時,中間空檔我看了Eat, Pray, Love,但看到一半就睡著了,睡得很沈,醒來的時候空姐已經在催我登機。」
那是2010年冬天,我當時的男朋友剛渡完(沒有我陪同的)假回到台灣。他一邊拆行李、一邊漫不經心跟我說出這句話。
他在那裏曬的很黑,我看著他,有一點像在看一個鑽石珠寶開發商,很陌生,我心不在焉;但忽然間他說出的這段話,我卻聽得相當清楚,力道強到我感覺身體裡好像有什麼引爆,耳鳴而且頭暈。之後他還說了很多跟當地風土民情有關的故事,但我只聽到一些模糊的悶哼,有點像在潛水時明明咬著出氣閥,但還硬要跟教練說「等等我…」的那種聲音。
男朋友後來變成了前男友,中間當然有比這句話更複雜的起承轉合。 人生畢竟不是中國大陸那些轉轉椅子就能找到真愛的相親遊戲,不需要戲劇性的6秒定生死(不過話說回來,我很小的時候就去 #浙江衛視 錄過配對節目了,下次分享);只是他說出這句話的確像摩西分開紅海一般:從此之後,我在這邊、他在那邊。不明白這本書為什麼會多年蟬聯我的睡前讀物排行榜,哪怕只有5分鐘的人,真的在另外一邊...。
*
喬凡尼是我在義大利旅行時的語言交換夥伴。有天他在電話上跟我說:「Seiuna trottola」,(妳是旋轉的陀螺)。某天晚上我在地中海邊的某個城鎮,在海邊的飯店房間裡醒來,自己的笑聲竟然喚起沈睡中的我。我大吃一驚:「誰在我的床上大笑?!」我發現只有我自己一個人,這使我又笑了起來。我已經忘了當時我夢見什麼了,或許跟船有些關係。
*
作者的名字是Elizabeth Gilbert,一位30多歲,中年逃離工作、不願生小孩、正經歷慘痛離婚、而且親密關係實在出了點狀況的女作家。這個過程她形容自己像「連續三年每天都出了連環車禍」、「是絕望佃農所耕種的土壤、負擔過重,亟需休耕。」所以她花光所有積蓄,在義大利、印度、印尼三個城市旅行。這本書是她一整年生活的寫照。
書出版後造成話題,在美國先賣出一百多萬本,然後在紐時、華盛頓郵報等六大排行榜迅速爬上銷售冠軍,歐普拉在節目上不知道講了多少次這本書讓她「相當著迷」;而2010年根據這本書拍成了電影發行,巨星茱麗亞羅勃斯擔任女主角,全球票房大概兩億美元。
大家看到了一個女生勇敢追求靈性、在三個國家灑脫的踏上冒險之途、最後還遇到了更成熟溫柔的男人,展開一段完美的戀情。我們看她的故事像在吃安慰劑,知道自己的人生如果有一天也這麼慘到谷底,原來有些方法可以重返軌道,還有別人疼惜。但我第一次看就覺得這是不是一本旅遊書,也許也根本不是愛情故事:情節確實在不同的地點發生,也和男人跟性有關聯,但真正的旅程不在這三個地方。
*
我跟男人有分界的問題。我若愛你,你即可擁有一切 。你能擁有我的時間、我的忠誠、我的屁股、我的金錢、我的家人、我的狗、我的狗的金錢、我狗的時間一切的一切。我若愛你,我會扛起你所有的痛苦,為你承擔所有的債務(就每一種定義而言),我將保護你免於不安,把你從未在自己身上養成的各種優秀品質投射給你,買聖誕禮物給你的全家人。我會給你雨和太陽,假使沒辦法立刻給你的話,我會改天給你。除了這些,我還會給你更多更多,直到我筋疲力竭,耗盡心力,只能靠迷戀另一個人才能再使我恢復精力。
*
一個女人能這麼誠實寫出自己的依賴和上癮症,還真不容易,更何況還寫得這麼生動。Elizabeth Gilbert是天之驕女,長得漂亮、聰明、聲音銀鈴般輕脆。她和先生婚後住在曼哈頓的公寓,一切按部就班,期待著30多歲可以開始生小孩、過著相夫教子的生活。那是她的人生計劃。但計劃,你知道,從來就只是計劃而已。她說到一次她去參加一場藝術派對:"我那位藝術家朋友初為人母,一邊在頂樓畫室招待客人、哄小孩、一邊還要專業的討論工作。我永遠忘不了她午夜過後她站在廚房,雙手浸泡在堆滿髒碗盤的水槽,她的老公在另外一個房間,翹著腳看電視,連偏頭都懶地說:「別理了甜心-\-\-我們早上再收拾吧。」嬰兒那時開始大哭,而我朋友的乳汁從她的連身禮服中漏出來..."。
她怕極了生小孩,怕到半夜在浴室地板上發抖大哭。她說無法在還沒有辦法定義好自己人生的時候,照顧另外一個人的人生。生小孩讓她恐慌,但這種恐慌會被無限放大卻跟孩子沒有關係,真正根源是她知道自己生活不快樂,無法接受自己真的這樣日復一日直到老去。婚姻後來離婚收場,促使她踏上岔路,也逼迫她心無旁騖的解決這個根源問題。
*
世界上每一種宗教的運作,都是基於對人生鍛煉的相同共識,起個大早,向神禱告,磨練自己的美德,控制七情六慾。我們都同意睡懶覺比較容易,許多人也這麼做。然而數千年來也有人選擇日出前起床、洗臉、晨禱,度過又一個狂亂的日子。信仰是去相信你看不見、證明不了、摸不著的東西。它另外一種說法是:「是的,我先行接受宇宙的條件,我事先接受我目前無法瞭解的事情。」假如我們真能事先知道生命的意義、靈魂的本質、神的真實性這些問題的答案,我們的信仰就不叫做跨越信念,也不是勇敢的人類的精神行為,而是簽一款謹慎保守的保險條款。
*
Elizabeth 想借助信仰換來內心的平靜,於是踏上了印度尋神之旅,「尋找神,像是腦袋著火的人尋找水一般」:她練習冥想、打坐、誦經,跟過去懊悔說再見,同時跟自己的內在相處。她想起她可以清楚地問自己究竟需要什麼。「結果答案出奇的簡單,我需要一個新的鉛筆盒、我想寫一本小說。」她發現神在自己的內心。
我們相信神,不是就是相信極致的我們自己嗎?
讀者陪她進行這個像踩在尖刀上的煎熬過程,每翻過一頁,我們都看到一個不斷蛻變的Elizabeth,今天比昨天清晰,今天比昨天穩定,今天比昨天踏實。我們中間看不到一個真的「祂」顯靈,也沒有一粒什麼奇蹟的生物科技藥物,只有一個焦頭爛額的平凡人,透過不斷練習與嘗試,追求靈性和平衡,最後力挽狂瀾,找到平靜。
再焦頭爛額、顛三倒四的人生,她都沒有放棄。
*
我還知道,這短暫的平靜只是一時,我知道我仍然未能完全解決我的憤怒、哀傷、以及我的羞愧。我知道它們最後仍然會悄悄回來,啃蝕我的心靈,佔據我的腦袋,而我必須再三對付這些想法,直到決心改變整個生活。我明白這是艱難而且勞累的事情。但是在黑暗寂靜的海邊,我的心對我的腦子說:「我愛你,我永不離開你,我會永遠照顧你。」
*
書的結尾,說明旅程可能還沒結束,或許連一半都還沒走到,但我們知道她會繼續走下去。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困難棘手的麻煩,折磨我們在半夜輾轉心悸,淚水和汗混在一起。我們每一個人,也都需要愛、需要感到安全,需要成功的滿足。但如果無論我們如何小心翼翼,某一個人生環節還是出了差錯,我們落單、迷路,那那個時候,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相信自己,把自己從賴在地上大哭的狀態拉起來,拼湊起來,繼續往前走,不管有多難,我們都要嘗試。
幸福要走多少步?答案是,走到了為止。這就是這一本書唯一要傳達的訊息。這個訊息足夠陪我們度過每一個傷心、失望、背叛、和心灰意冷的日子。作者告訴我們,站起來往下走,一切都會沒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