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相思賞析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相思賞析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相思賞析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相思賞析產品中有21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4萬的網紅每天為你讀一首詩,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安平追想曲 ◎陳達儒 身穿花紅長洋裝 風吹金髮思情郎 想郎船何往 音信全無通 伊是行船遇風浪 放阮情難忘 心情無地講 想思寄著海邊風 海風無情笑阮憨 啊~不知初戀心茫茫 想思情郎想自己 不知爹親二十年 思念想欲見 只有金十字 給阮母親做遺記 放阮私生兒 聽母初講起 愈想不幸愈哀悲 到底現在生也死...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0的網紅老景观影-官方频道,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老景观影:没有恶搞,只有一本正经的还原。 本频道内容未经许可,不得盗取再发布,谢谢。 #老景观影 #电影...

相思賞析 在 Chi Hao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10 08:05:10

書法X中秋X賞詩。 . 【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全篇放在限動哦😌) . 唐.王建 .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溼桂花。 今夜月明人盡望, 不知秋思落誰家。 . . . 中秋佳節🌸,應應景, 祝福大家佳節愉快唷🤗🤗🤗 . . . . 有興趣再繼續看下去吧!蠻有意境的🤓😊👍 . . . “中庭地白樹...

  • 相思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9-07 21:00:09
    有 158 人按讚

    安平追想曲 ◎陳達儒

    身穿花紅長洋裝
    風吹金髮思情郎
    想郎船何往
    音信全無通
    伊是行船遇風浪
    放阮情難忘
    心情無地講
    想思寄著海邊風
    海風無情笑阮憨
    啊~不知初戀心茫茫

    想思情郎想自己
    不知爹親二十年
    思念想欲見
    只有金十字
    給阮母親做遺記
    放阮私生兒
    聽母初講起
    愈想不幸愈哀悲
    到底現在生也死
    啊~伊是荷蘭的船醫

    想起母子的運命
    心肝想爹也怨爹
    別人有爹痛
    阮是母親晟
    今日青春孤單影
    全望多情兄
    望兄的船隻
    早日回歸安平城
    安平純情金小姐
    啊~等你入港銅鑼聲

    *****
    歌詞正字版本提供
    https://kuasu.tgb.org.tw/song/422/?fbclid=IwAR1G_9tiseP0-rR0IBW1lwhQQ9a4nkVcgPEreZ8-5dRO-nJPA-r8rfGJTUE
    *****
    │身穿花紅長洋裝

    sin tshīng hue-âng tn̂g iûnn-tsong

    │風吹金髮思情郎

    hong-tshue kim-huat su tsîng-lông

    │想郎船何往 音信全無通

    siūnn lông tsûn hô óng, im-sìn tsuân bô thong

    │伊是行船仔逐風浪

    i sī kiânn-tsûn-á tú hong-lōng

    │放阮情難忘 心情無塊講

    pàng gún tsîng lân bōng, sim-tsîng bô-tè kóng

    │相思寄著海邊風

    siunn-si kià tio̍h hái-pinn hong

    │海風無情笑阮憨

    hái-hong bô-tsîng tshiò gún gōng

    │啊 不知初戀心茫茫

    ah~ m̄-tsai tshoo-luân sim bông-bông



    .

    │相思情郎想自己

    siūnn-si tsîng-lông siūnn tsū-kí

    │不知爹親二十年

    m̄-tsai tia-tshin jī-tsa̍p nî

    │思念想要見 只有金十字

    su-liām siūnn-beh kīnn, tsí-ū kim si̍p-jī

    │給阮母親仔做為記

    hōo gún bú-tshin--á tsuè uî-kì

    │放阮私生兒 聽母初講起

    pàng gún su-sing-jî, thiann bú tshoo kóng-khí

    │越想不幸越哀悲

    jú siūnn put-hīng jú ai-pi

    │到底現在生也死

    tàu-té hiān-tsāi sinn ia̍h sí

    │啊 伊是荷蘭的船醫

    ah~ i sī Hô-lân ê tsûn-i



    .

    │想起母子的運命

    siūnn-khí bú-kiánn ê ūn-miā

    │心肝想爹也怨爹

    sim-kuann siūnn tia iā uàn tia

    │別人有爹疼 阮是母親晟

    pa̍t-lâng ū tia thiànn, gún sī bú-tshin--á tshiânn

    │今日青春孤單影

    kim-ji̍t tshing-tshun koo-tuann iánn

    │全望多情兄 望兄的船隻

    tsuân bāng to-tsîng hiann, bāng hiann ê tsûn-tsiah

    │早日回歸安平城

    tsá-ji̍t huê-kui An-pîng-siânn

    │安平純情金小姐

    An-pîng sûn-tsîng Kim sió-tsiá

    │啊 等你入港銅鑼聲

    ah~ tán lí ji̍p káng tâng-lô siann

    ◎歌曲背景:<安平追想曲>在1951年,由許石作曲、陳達儒作詞,該歌曲經由許石以舉辦作品公開發表會發表,因題材新穎,歌詞曲調婉轉動人,頗受歡迎。<安平追想曲>隨後由許石創辦的中國唱片公司(後改名為大王唱片公司)收錄出版,首度演唱者為鍾瑛,但根據收藏家曲盤上資訊,係由中國錄音製片公司(亦即臺灣女王Queen唱片)所出版,原唱者為美美)

    資料來源1:陳達儒 - 台灣流行音樂維基館 (tpmw.org.tw)
    資料來源2:陳達儒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wikipedia.org)
    資料來源3:【經典懷舊歌曲】 耀眼詞家 撐起半邊天——陳達儒 | 台灣大紀元 (epochtimes.com.tw)
    資料來源4:專欄:<粵語流行曲的流行文學>略談林夕 錢瑋東 @ 踏歌──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系刊 :: 隨意窩 Xuite日誌

    ◎作者簡介

    陳達儒(1917年2月10日-1992年10月24日),字發生,是一位出生於臺北艋舺的流行歌謠作詞家。他一生創作約300篇歌詞,其代表作為<白牡丹>、<青春嶺>、<心酸酸>、<安平追想曲>、<青春悲喜曲>、<港邊惜別>、<南都夜曲>等。此外,他曾在1989年獲頒第一屆金曲獎特別獎。

    ◎小編張寶云賞析

    一九五一年,台灣戰後初期,已是勝利唱片公司歌詞創作台柱的陳達儒,受許石的邀請,為這首具有小步舞曲風格的曲調寫詞。創作的靈感據說是陳達儒夫婦返回台南夫人的娘家時,聽聞當地商人買辦的女兒與荷蘭的船醫戀愛後,生下一位混血的金髮女兒,而這個女兒又一如母親被棄的命運,愛上一位漂浪的行船人,在安平古都的氣氛暈染之下,故事的背景似可置放在十七世紀的荷治時期,又可拓延至整個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台灣被輪番遺棄的殖民情境,幾乎可視為一則國族的隱喻。

    全曲在結構上區分成三個小節,第一個小節先鋪陳出故事的概略輪廓,由鮮明的金髮女子形象帶出思念情郎的主軸,再以行船人漂浪的命運婉轉訴說港邊的懷想及戀心,風中悲泣的聲音不斷傳來,思之側然;第二小節則將敘事重心轉往女孩的身世,原來自己也是被遺棄的父親所生下的孤兒,「金十字」、「荷蘭的船醫」這些意象,具體的保留愛情信物的隱喻及遙遠父親的瀟灑風姿,但是遠方不知生死的父親卻與如今漂浪的行船人一樣若斷若續,加深了金髮女子命運的雙重悲劇性。

    第三小節將母子二人共同的命運交疊在一起敘說,而自己的遭遇比起母親卻更加沉重,「青春孤單影」成為自身揮之不去的印記,當歷史重複疊幻出少女的命運也幾乎等同於國族的命運,「全望多情兄…早日回歸安平城」成為一種軟弱的召喚,「安平純情金小姐」擁有混血的血統卻依然在意識上保有純情的心願,故事最後究竟是否是happy ending?在詞曲最後沒有明確的指示,她似乎永遠在等待、永遠保有她的純情,也永難翻轉她悲哀的命運,入港的銅鑼聲最後成為此詞的餘韻,在港邊徘徊著。

    如同《詩經.衛風.氓》一詩,也以一名女子的口吻,在幾個章節安排架構出一則波盪起伏的婚戀故事,創作者也運用現實主義的創作方式,抒發自身慘痛的遭遇,並以民歌的形式廣泛流傳。

    <安平追想曲>同樣在簡短的篇幅中安置必要的故事細節,以構成詞曲感性傳遞的元素,這無疑是創作者言說的功力純熟所致,再配合當時引進的現代性曲風,留存台灣近代的民間風華。

    --
    美術設計和攝影來源:李昱賢,IG:https://www.instagram.com/ahhsien_/

    --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9/blog-post.html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當代詞選 #陳達儒 #安平追想曲

  • 相思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3-06 21:00:31
    有 88 人按讚

    所在—我讀楊華,鐵窗內的《黑潮集》 ◎黃明峯
      
    所在,是昭和2年
    關佇臺南刑務所的小詩,
    短短的詩句落著霎霎仔雨
    雨滴,佇鐵窗外
    變作無依無倚的相思
    親像昨暝,彼隻露螺
    爬過罩霧的眠夢
    眠夢濛濛渺渺,漸漸無影
    無跡……,只賰一蕊
    孤單的目啁
    繼續
    伸長
      
    繼續伸長意志的翼股
    所在,是漂浪佇島嶼外海的黑潮
    長長的柔軟掩崁一粒滾絞的心
    心事,佇鐵窗外
    化作陣陣海湧
    冲散月光齒笑的面色
    親像天邊
    遙遠彼粒星
    閃閃爍爍,炤著
      
    世間,重重疊疊
    譀古的代誌
    代誌發生佇 1927年2月5號
    拄拄好農曆正月初四
    過年、團圓,雄雄拍交落
    這个烏暗佮陰鴆的所在
    一个無奈的靈魂
    不時走揣時間的空縫
    放風思想,放風慣勢
    放風交懍恂的記持
    放風泰戈爾的飛鳥去敨氣
    踮自由的日光跤,行踏
    彼條,敢若熟似又閣生份的
    寂寞路途
    啊……,路途寂寞,若無堅持
    精神、氣力緊早慢變成
    一塊,抛荒的田園
    啊……,便若是恬靜的暗暝
      
    伊的筆,開始綿爛書寫
    春天的色水、秋天的形影
    生命的喝咻佮人生
    姑不而將的,怨慼
      
    便若是恬靜的暗嘎啊……
    檢采有人會想起伊,想欲知影
    鐵窗內,失蹤的七首詩
    到底是啥款的風景?祕密
      
    到底,是毋是藏佇歷史
    猶原無人之影的,所在
      
    --
      
    ◎ 作者簡介
      
    1975年生,屏東恆春人,文學創作曾獲得屏東縣文學獎、高雄市文學獎、台南鹽分地帶文學獎、彰化縣文學獎、花蓮縣文學獎、乾坤詩社詩獎。出版詩集《自我介紹》、《色水.形影.落山風的聲》。
      
    --
      
    ◎小編幸秀賞析
      
    「黑潮!掀起浪濤,顛簸氾濫,搖撼著宇宙。」是〈黑潮集〉中的第一首詩,描述了面對壓迫時的堅毅精神,作者楊華為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學的重要詩人,進行白話詩和台語詩的創作。陽華於1927年因政治維安法遭到拘捕,被關入台南刑務所。而〈黑潮集〉的詩作便是在獄期間所完成,詩集中的詩短小精悍,卻表述了詩人面對不公義的環境下。
      
    而〈所在—我讀楊華,鐵窗內的《黑潮集》〉此首詩,透過「所在」的概念,將過去與現在連結起來,穿過時間和空間的疆界,以詩作緬懷詩人。所在,是昭和2年。所在,是漂浪佇島嶼外海的黑潮 。
      
    詩人將楊華的詩句比擬作雨滴在窗外,變成相思,像是眠夢,像是蝸牛爬過濛渺的眠夢,只剩下那一蕊孤單的眼,持續伸長,希冀看到些什麼。
      
    即使在靜謐漆黑的所在,即使是那被時間所掩埋的地方,如此無奈的靈魂,仍然伸展著意志,思緒化作黑潮陣陣海湧,自由的靈魂像飛鳥,但那終歸是條寂寞的路途,詩人喟嘆楊華的精神使那荒蕪之地仍然有一絲希望,在獄中楊華開始寫詩,寫世間情景,寫生命與死亡,寫那走不盡的長途。
      
    〈黑潮集〉詩集中原有53首詩作,然而由於種種原因於1935年僅發表46首詩作的版本。因此,詩人在最後二段,將「所在」之概念推高至「歷史的空白」,沒有人知道失蹤的那些詩作紀錄下來的故事和風景,那裡是真正寂靜而什麼也沒有的所在。
      
    「只要是新生的火,她便能燃起已死的灰燼。」〈黑潮集〉中這麼寫著,而我也深信如此,即使道阻且長,台灣文學的「所在」定能迎來更加明亮的明日。
      
    --
      
    美編、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16-2019臺北文學獎得獎作品都有人寫臺北居大不易,其實詩人也一樣,只想跟房東說:「阿姨,我不想努力了!」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 #臺南文學獎 #黃明峯 #所在 #楊華 #黑潮集 #台語詩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6.html

  • 相思賞析 在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1-03-05 21:00:53
    有 147 人按讚

    南寮古道的手作工法 ◎曾元耀
      
    文明走到水泥道路的盡頭
    就是荒野的起點
    為了一座古道,我們化為風、變成雨
    在大肚山的日常,種一棵相思樹
    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
      
    一棵樹幹倒下,仆在步道的邊坡
    步道就有了肋骨
    一塊砌石的嵌入,手作決定它的身世
    芒草搖擺地說
    我們會在土石上生兒育女
      
    砌石的陰刻印模,藏著大肚山神的諭示
    每條步道都有許多腳程
    用來測試小徑的身世
    從石頭的排列與安置
    可以觀察先民手腳的進與退
      
    石工與體力是步道流淌的血
    山頂人用手撥開龍肚的毛髮
    以卵石鋪出新生的小血管
    讓步道緩緩路過三合院的古老
    路過土角厝身上的泥濘
    以西河移民手上的繭,新生土地的堂號
      
    我們手中的鐵鍬,是步道歷史的基因
    閃著雄性光澤,繼續在紅礫石的間隙
    崁入風聲、雨聲的秘密
    在大肚山斷層挖掘出
    先民在砂岩的印模
    有夯壓的手作內隱知識,以及
    深埋在地底下的築路傳承
      
    在殘存的保安相思林裡
    可以看到時間的影子與線條
    百年緬梔花倚在土地公廟的身上
    以一種療癒的姿勢觀賞旅人
    時間之能輕易穿越茂密小徑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本詩獲2019年第八屆臺中文學獎新詩首獎)
      
    --
      
    ◎作者簡介
    70 歲。中山醫大醫學系畢。內科精神科醫師。鳳山信元診所執業。曾獲林榮三、鍾肇政、吳濁流、星雲等文學獎。(出自《第八屆臺中文學獎得獎作品集》)
      
    --
      
    ◎小編蕭宇翔賞析
      
    「一位偉大的作家是一個能夠延長人類感受力之視角的人,能夠在一個人智窮計盡時為他指出一個好機會,一個可以追隨的模式。」——約瑟夫‧布羅茨基
      
    我想將這首詩放置在藝術史的地基上審視。我想了解,在一個人智窮計盡時,它能夠或不能提供什麼;開通或者躲避了什麼。換言之,我也願意將自己置入文明史中自審,一個智窮計盡的人類所面對的困境。
      
    「文明走到水泥道路的盡頭
     就是荒野的起點」
      
    這兩句詩讀起來頗為順理成章。「文明──盡頭」的句勢帶來一種悲劇的完結感,而「荒野──起點」則帶來創世紀的啟發。對比的淨結果就是,發出對古老、對自然的昇華與追崇,面向土地、反璞歸真,這是千古不變的道德傳統。但這直接無視了古道也是文明一部分這一歷史事實。這是抒情語氣的常見缺陷──無可自拔的概括。在接下來的三句中更為明顯。
      
    「為了一座古道,我們化為風、變成雨
     在大肚山的日常,種一棵相思樹
     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
      
    「為了」──這個句式飽富抒情野心。穿越到巫覡年代,賦形於萬物,呼風、喚雨、種樹──「用來觀察時間的腳步」。隱喻雖誇張,卻足夠明確。基於樹的生長的確就是時間的標記,在植物學上我們可以參照年輪;在過往文學中,〈項脊軒志〉曾寫過:「庭有枇杷樹,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但歸有光的文字之所以動人,因他提取的是「現實的質量」──妻子的死亡,她死前真的手植了一顆樹──而非提取抒情的氾濫。
      
    至此,第一段至少揭示了一個形而上的主題,那就是對時間的觀察。
      
    第二段,有趣而飽富創造性的意象出現了:肋骨。從作者論上,我可以輕易推斷這是因為其職業背景,但我不願這樣做,因為我相信任何創造性的東西,或許只是「物質」在試圖表達自己。因此我蹲下、細看,並有一些發現。
      
    比起「倒下的樹幹」,芒草與「肋骨」還更加相稱。因為肋骨是骨骼的自然生長而非「破壞後」「倒下」的遺存;因為,為了保護臟器,人類的前三根肋骨在斷裂前能承受一百八十公斤,而相較倒下的樹幹之腐爛、脆化,芒草的繁茂與肋骨更加神似,況且,如果你拔折過芒草,會發現它強韌得不可思議。
      
    還因為希伯來創世紀神話告訴我這樣一個故事:那時宇宙比現在輕盈八十億個靈魂,而一男一女將被放逐到大地上「生兒育女」。那男的叫做亞當,女的叫做夏娃,後者來自前者的肋骨。
      
    或許正因受到「物質」的吸引,或者繆斯向他口述詩句的緣故,作者才會從樹幹寫到肋骨,再寫到芒草、生兒育女。無論如何,我感覺作者來到了一個強大象徵的邊緣,相當迫近了。
      
    但它掉進了術語惰性的漩渦。若非如此,其後的「血」、「毛髮」、「小血管」、「基因」就不會蕈狀雲似地井噴。
      
    它們都有同一傾向,那就是將物質一律等同為生物,並將自然現實完全客體化、外部化,為了描述、形容之用。此作詩法與解剖學無異。在此,作者幾乎不用形容詞,我們知道形容詞一向使人起疑,而當事人知其風險。他改以象徵體系的架構來規避其風險,同時增加了權威性、可信度、新鮮感──以生物學辭彙為素材。不用形容詞,但所作所為仍只為了「形容」這一效能。哪怕實際上,生物學與南寮古道一點干係也沒有。這僅僅因為作者的選擇:將自己的修辭凌駕一切,使自然現實變成客體,乃至附屬品。而這在邏輯上,與此詩開頭所展現的初衷相互違背。
      
    正如我們不會為了找到鳥類歌聲的源頭而解剖一隻鳥:該解剖的是我們的耳朵。
      
    如果讀過布羅茨基的名詩〈黑馬〉(Был черный небосвод светлей тех ног…),就會明白我為何反對這種姿態。如果自然真正昇華,真應受推崇,那麼也是因為它的吞噬與人的渺小。〈黑馬〉驚人的結尾正如馬奎斯《百年孤寂》的開篇:「世界太新,很多事物還沒有名字,必須用手指頭伸手去指。」這首奇蹟之詩,其震懾力或許只有里爾克的〈無頭的阿波羅像〉(Archaïscher Torso Apollos)能匹敵。因為它們做到了同一件事:提醒人類的被動地位。當我們以為是我們是主格,是觀察者,是生活的主宰,並因此可以置身事外。實際上,某種東西正在高處端詳、物色,手伸向我們。
      
    同樣的術語漩渦存在於另一條路線,即「南寮古道的建成」作為一組套語。諸如:「一塊砌石的嵌入,手作決定它的身世」、「砌石的陰刻印模,藏著大肚山神的諭示」、「每條步道都有許多腳程/用來測試小徑的身世」、「夯壓的手作內隱知識」。它們的共同點即賦予這座先民的工程一種宗教的玄密、文明性,並融合自然。這種千古不變的道德傳統無法延展我的感受力,沒有將思想帶到所希求的更遠,但我也絕非期待它傲慢或絕望。情緒固可轉為空間與情境,但它仍指涉一個人的心靈。
      
    最後一段投射了這心靈。
      
    它最終回到了對時間的觀察,也是一開始所拋出的主題。這完全是意料中事,「時間──空間──時間」的夾心結構,肇因於對空間失去了耐心,或者智窮技盡。當我們窮盡空間,就只能走進純粹的時間,譬如天堂就是空間的盡頭,故而天堂順理成章「永恆」。此詩的開頭就已預示了這宿命的困境,直到詩的中段再也無法從空間(古道)中開挖出更多質量,就必然要面對:時間,作為一個觀察物的抽象龐然,探討的乏力感。最後寫:
      
    「時間之能輕易穿越茂密小徑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
      
    它的結論是:時間並非理所當然。
      
    我確信自己看見了一股不對勁。這形上學的抽高、迴避、虛擬、簡化、懸空──這面對「時間」的困窘、試圖但以失敗告終的概括、面對絕望的荒誕感。
      
    「從來不是理所當然」這一格言式的句子,將自己趕入因和果之間的均勢──簡化,無疑是對「無限」的恐懼,但它給人一種太平盛世、自信、智慧的口氣。這句話暗含的潛臺詞是:「難道你以為時間是理所當然的嗎?」無形間凸顯自己在觀察層面上的高度。這距離「自詡掌握了時間奧秘」只有一步之遙──但仍讓你感覺在對時間謙恭。相比之下,布羅茨基在〈世紀末〉所寫的絕望,誠懇得多:
      
    「誰能預見時間的獰笑
      
     橡皮擦般抹拭掉一切
     彷彿它們只是筆記本裡的
     膽小塗鴉。不存在人,或靈魂
     到那時,時間陰險的步伐
      
     已走完了。」
      
    同樣是登走古道,讓我們看看楊牧所譯的W.B.葉慈是怎麼寫的:
      
    「每一個偶現的罅隙或凹痕,
     依稀就是水流或雪崩紛杳,
     或是仍然飄著白雪的高岡。
     雖則無疑那梅花和櫻枝
     正把小小的半山屋渲染薰香
     那幾個中國人朝它登臨,而我
     欣然想像他們終於就深坐其中:
     從那裡,對高山與遠天
     對著全部悲劇景觀,他們逼視。
     一個點明要求些悲愴之曲;
     精湛的十指於是乎開始調理。
     他們的眼睛夾在皺紋里,眼睛,
     他們古老發亮的眼睛精神奕奕。」──〈青金石雕〉(Lapis Lazuli)
      
    其實這並非一首描寫登走古道的詩,青金石雕是葉慈七十歲所收到的生日禮物。這首詩的前三節全然不提石雕,寫的是彼時西方文明所面對的危機:二戰。而引文是詩的最後一節,是藝術史那滾動的捲軸所奔往之處,同時也是文明史所奔往。它試圖揭示:縱然腳下的現實痛苦無比,獨裁者、集中營、炮火重擊──仍然深信:純粹的物質能帶給我們慰藉的實感。
      
    這與中國詩歌傳統「因物起情」完全不同,楊牧認為,它突破了「傳統的詠物詩」。「因物起情」並無不好,但一位偉大的詩人最終能使情「超越」物,發揮物質本身的極限,乃至加速度突破,帶來穎悟的震盪與實感。在真實世界的質量中提取出超現實,發現一個彷彿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回憶──發動抒情。最終,我們會感到自己的一種殊異性,一種自我專注,一種要完成自己、完美自己的努力。如同黑暗中的燈盞,如同沙漠中的珊瑚。
      
    或者,在台灣,如果真的到了高山,我們會在大甲溪上游的河床上發現一截鯨魚肋骨的化石。如果你也渴望看它一眼,你就會明白我多麼渴望見識一首詩的誕生。這種殊異性就是文明的基礎。因此,不如讓我們推翻這首詩的開頭,那過於順理成章的對比句構,不如將悲劇與創世紀顛倒因果,張開精神奕奕的眼睛,推進步伐,並看到──當荒野來到盡頭,就是文明的起點。
      
    --
      
    美編、圖片來源:Sorrow沙若
      
    --
      
    |#關於文學獎的不重要冷知識|

    2020臺北文學獎沒有多重身份的職業爸爸,但得獎四個有三個是東西南北飄飄飄飄到臺北的異鄉遊子,最好來一點城鄉差距。

    ——By 小編Y
      
    #每天為你讀一首詩 #文學獎 #地方文學獎 #臺中文學獎 #曾元耀 #南寮古道的手作工法 #楊牧 #布羅茨基 #葉慈 #里爾克
      
    https://cendalirit.blogspot.com/2021/03/20210305.html

  • 相思賞析 在 老景观影-官方频道 Youtube 的精選貼文

    2018-07-01 22:26:42

    老景观影:没有恶搞,只有一本正经的还原。
    本频道内容未经许可,不得盗取再发布,谢谢。 #老景观影 #电影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