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相反詞查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相反詞查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相反詞查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相反詞查詢產品中有34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萬的網紅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你是疫情的受害者、避難者,還是幫助者?】疫情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你需要看這一篇! —— 你因為這陣子的疫情消息擔心受怕、吃不下、睡不著,精神緊繃、暴躁易怒,這樣算不算是疫情的受害者呢? 廣義地來說,你是疫情的受害者。 那該怎麼辦? 【趕快去找醫生!】失眠科、專看焦慮憂鬱、自律神經、家醫科、身...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9萬的網紅Smart Travel,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email protected]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相反詞查詢 在 Chelsea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8-02 19:04:27

110.7.10 〖西班牙文學習資源〗 今天來分享一些西班牙文的學習資源,如果有人暑假要繼續當防疫小尖兵待在家學語言的,希望殼以幫助到泥悶! 嗯!所以!理論上是要分享怎麼自學西文,但我的自學經歷超短而且機本上是學到中級程度才開始的,所以我也不好直接說是在分享如何自學,因此雖然本篇內容是針對想自學的人...

相反詞查詢 在 游大東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16 09:31:25

【 張天賦出道MV迅破50萬瀏覽 】 _ 世紀疫症爆發,全球娛樂產業同告遭殃,很多新人都要押後出道日期。就以香港為例,2019年ViuTV舉辦的選秀節目兼真人騷《全民造星II》,當時一班參賽者若然在正常的市場操作下,應該很大機會在2020年出道,屬於十強的曾比特(Mike)、歐鎮灝(George),...

相反詞查詢 在 Zoesportdiary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3-14 00:51:11

我是的健康專欄作家,想和大家分享小妹今個星期的論文: Follow @zoeketorecord 大家一定對 「生酮」2字不陌生,或許已經試過,又或身邊有朋友進行中,至少你都應該聽過。不過其實好多人都一知半解,聽到高脂肪,即時誤解要大口飲油而一口拒絕。有些人甚至以為生酮飲食不能長期進行,會阻塞...

  • 相反詞查詢 在 阿柏醫師的喃喃自語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5-16 10:19:24
    有 162 人按讚

    【你是疫情的受害者、避難者,還是幫助者?】疫情相關的精神健康問題,你需要看這一篇!

    ——
    你因為這陣子的疫情消息擔心受怕、吃不下、睡不著,精神緊繃、暴躁易怒,這樣算不算是疫情的受害者呢?
    廣義地來說,你是疫情的受害者。

    那該怎麼辦?

    【趕快去找醫生!】失眠科、專看焦慮憂鬱、自律神經、家醫科、身心科、精神科都可以,趕快去看吧!

    不然怎麼辦?未來一年都躲在家中被窩嗎?
    若這樣躲有用,那麼就這麼做。
    若這樣躲沒用,就趕快找醫生吧!
    人們在長期高壓力的狀況下,會有各種身體症狀與不適,各方面的能量都會降低,甚至免疫力下降。

    原本可以好好休息恢復腦力,因為睡眠品質變差,所以早上起床看似睡了好久,精神卻反而疲憊。
    原本可以應付的工作,因為腦力能量下降,效率降低,無法集中精神。
    原本可以輕鬆結算的報表,因為擔心記憶力變差,要反覆確認好幾次。

    怪的是,每次確認,都發現「自己第一遍就記住了」,既然如此,為什麼還不放心,要多檢查好多次呢?

    小孩子已經送到安親班上學,是熟悉的校園環境、老師也答應會隨時回報狀況、孩子們也精神活潑。

    但怎麼看到新聞,又開始擔心孩子安全,內心不安呢?
    要接回家嗎?要自動停課嗎?孩子沒人照顧,我要請假嗎?
    找誰來帶呢?保母有空嗎?保母安全嗎?

    明明應該是安全的環境、安全的計畫、安全的措施,
    怎麼越做越緊張,越做越不安?
    明明資訊越多應該越可以未雨綢繆,怎麼新聞越看越害怕?手機越滑越快,病毒好像越來越靠近身邊?

    今天喉嚨癢癢的,不像是感冒。怎麼身體有點疲倦?感覺怪怪的?
    突然回想起昨天搭捷運時,旁邊的男子口罩沒戴好,咳了兩聲。
    想起前天經過建築工地時,烈日下戶外陰涼處群聚的工人好幾個沒戴口罩。

    越想越不對勁,身體的不舒服又更明顯了!

    篩檢站大排長龍,想去又不敢去,徒增感染風險。
    想知道自己怎麼了,上網查詢資料,越查卻越害怕。

    鼓起勇氣問問身邊的家人朋友,得到的只有謾罵或嘲笑:
    「我不是早叫你去打疫苗了嗎?誰叫你不聽?」
    「你想太多了吧?緊張兮兮的,這樣很笨耶!」

    好挫折,又好生氣。對別人生氣,也對自己生氣。
    坐在辦公室椅子上,偷偷吞了一顆普拿疼,好像有好一點,打起精神做自己的事。

    旁邊同事口罩沒戴好,露出鼻孔,鼻孔還有毛。
    終於忍不住大罵:「你把口罩給我戴好!」氣到不行,氣到下班還在氣。

    【趕快去找醫生!】儘管醫生不能解決你所有的問題,無法讓你隔壁的同事乖乖戴好口罩,但醫生可以盡量給你一些建議、一些安慰、一些支持的力量。

    小小的改善、小小的祝福,可以補充小小的能量,一點一滴,讓難過的日子,繼續走下去、再撐一段路。

    就醫小提醒:

    【1.我到底需不需要吃藥,吃藥會不會有副作用?】

    答:醫生開藥,補充腦部能量、讓身體舒壓放鬆,你就放心吃吧!
    若長期失眠焦慮、緊繃易怒,不但身體免疫力下降、還影響工作效率,甚至破壞心情跟人際關係。

    【2.吃保健食品有沒有用?】

    答:如果一個「物品」的效度那麼好,那麼科學家就會將這個物品的成份純化,做成「藥丸」。
    反之,若這個物品的效果差,可有可無,純化了也沒用。於是等級無法升高到「藥品等級」,於是只能落在別項歸類裡。

    若有效,就吃。
    若保健食品沒效,還是聽聽國家認證的專科醫師建議,接受健保制度的合理治療!
    給予你的處方及藥品,都是國家認證的藥廠出品、通過健保審核的配方。真有問題,健保署跟國家替你背書。

    【3.我這樣會不會浪費健保資源?】

    答:不會。因為全國全年健保預算是固定的。
    你多去看,預算也不會多出。
    反之,你不去看,不但要長期忍受痛苦,還影響工作及生活。社會少了一個做事謹慎、工作認真的國民,對整體來說也是損失。更何況:拖延下去,病情並不會自動改善。

    【4.我去看醫生,結果得了憂鬱症、焦慮症、恐慌症怎麼辦?】

    答:你不是因為去看醫生才得了這個病,也不是因為吃了這個藥才會得這個病。
    是因為苦於症狀、受不了了、瀕臨崩潰才去尋求協助。
    若你的家人朋友面臨一樣的困境,愛莫能助之外,你也會鼓勵他們去看醫生的,不是嗎?

    相反地,無論是醫師的建議也好、透過支持自己想開了也好、藥物治療改善症狀也好,只要有小小的改變、一日一日的改善。症狀減輕或消失不見了,那麼原本在意的問題不再是問題,苦惱的不再纏饒於心。憂鬱焦慮這些名詞,對你來說就不再重要了!

    當你變得健康,先前的苦痛感消失不見了,你根本就遺忘有這件事。
    「失眠改善之外,你之前說經常頭痛、腸燥,這些有改善嗎?」我看診的時候問病人。
    「頭痛?腸燥?對齁,我以前經常這樣。但已經好久沒這樣了。」
    「是嗎?太好了,有改善了對吧?」
    「是啊!要不是醫師你問我,我都忘記我之前每天頭痛了呢!」病人笑著說。

    治療就是這麼一回事。病人因為十種症狀而來,回診的時候只記得自己剩下的一兩種症狀,跟醫師報告還沒治療好的部分。
    往往忘記已經改善的七八種症狀,因為消失了,也就無需在意啦!

    【5.短短聊幾句,醫師就能了解我,知道我的狀況嗎?】

    答:醫師再怎麼了解你,「不會比你更瞭解你自己」。
    醫師了解你多少並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你有沒有透過醫師的分析,更了解你自己」!
    當你改善了之後,「你將清楚知道自己改善的感覺,而這種感覺只有你自己知道,不需要透過別人來告訴你」。

    【6.我吃這些藥,會不會上癮?】

    答:藥物本身合理使用,相當安全。讓人上癮的不是藥物,讓人上癮的是「改善的感覺」。
    痛苦很久,痛苦減少的感覺,相當舒適。
    壓力很久,壓力釋放的感覺,相當舒適。
    孤單無助很久,被了解支持的感覺,相當舒適。
    當你用盡辦法徒勞無功,終於有一條繩索能拉住你,相當舒適。

    飢餓很久的人,飽餐一頓後,將來不再希望忍受飢餓。
    痛苦很久的人,發現原來有改善的方法,希望將來不再痛苦。

    醫師、治療、藥物不是完美的解方,但是一種「改善的選項」。
    當你沒有其他改善的選項時,只好選擇這種。
    但若你已經耗盡能量,怎麼有力氣去尋找其他改善的選項呢?
    當你要跨過一條河,出現一座橋,你也只能先走這座橋過河,這是不得已的辦法。
    若藉由這座橋到達彼岸,可以逐步改善。那麼等到力氣充足了之後,再慢慢搭別座橋吧!

    在你完成很多橋之前,你只有這條橋可以過河。你總不會說:「我對這條橋上癮」吧?

    【7.除了看醫生接受治療外,有沒有其他改善的辦法?】

    答:有,任何有幫助的方法,都可以嘗試看看。
    運動紓壓曬太陽呼吸新鮮空氣求神問卜通通可以。
    只要這些辦法有效,都可以去嘗試。

    「都沒效怎麼辦?」病人這麼問我。「醫師你講的我通通都做過了呀!」
    「我當然知道這些辦法對你沒效,若有效,你怎麼會踏進門掛號呢?正因為我理解這件事,所以不會給你這些無效的建議呀!」
    「醫生你是說:瑜伽騎腳踏車有氧運動都沒用嗎?」
    「我是說,你已經很努力,這些都有做。但若有效你就不會來看我門診,對吧?但這些說不定對其他人有效呀!因為其他人有效,所以他們獲得改善,所以沒來看門診。但那是別人呀!不是你。對別人有效對你卻無效的建議,這種建議不切實際,對吧!」

    【8.我要治療多久,才可以不吃藥?】

    答:你吃藥的第一目標不是「改善症狀」,第一目標是「盡可能恢復正常生活」。有些人治療效果只有一點點,症狀只有些微改善。但逐漸能累積能量,工作效率及日常生活逐漸回到常軌,那麼我們會說這是個有效的治療。

    很多病人只糾結於「吃藥、不吃藥」。勉強自己停藥,結果生活再度失衡,這是本末倒置。
    治療失眠,第一步我們關心睡眠有沒有改善。
    睡眠改善了我們繼續關注:隔天有沒有精神改善。
    精神改善了之後,我們問:工作效率有沒有改善、生活有沒有回到平衡。
    這些都改善了之後,我問:心情有沒有改善、能不能感受到快樂與平靜?
    一步步疊加,就是整個人有沒有活力動力、對未來是否有希望與充實幸福的感覺。

    藥物,在這種巨大的改善之下,只是一個小小的註腳罷了。

    【9.標題所說疫情的受害者、避難者、幫助者是什麼意思?】

    答:當你受到疫情影響,身心遭受痛苦,可以說是受害者。
    若影響不大,但疫情依舊影響個人,長時間待在家裡,歲月靜好,享受自己的小確幸,那麼算是「躲避亂世」的避難者。好好待著,就是替全體防疫盡一分力。
    若能量充足,自保有餘,那麼我們可以慢慢去試著幫助他人,散發正能量、接納負能量。

    當網路上都在謾罵一切時,我們願意心平氣和地進行討論。
    當網路資訊都集中在疫情時,我們願意專注在生活中的其他美好。
    當身旁的路人不戴口罩時,我們不指責不謾罵、也不是非得上前干涉規勸。

    「爸爸,為什麼那個人不用戴口罩?」孩子問。
    於是我們花時間成本慢慢跟孩子說。「防疫是需要成本的。那個人可能忘了,可能不在意,也可能他沒有成本去因應防疫成本。他可能很熱、真的很熱,要在烈日下工作。我們整天吹冷氣,所以口罩戴得住。他到便利商店吹冷氣,是因為他整天都很熱。我們東西買買就好,回家吹冷氣。他口罩可能不好買,沒時間去買,可能口罩放在車上,好幾天用一個。我們家裡口罩有一整箱,每台車跟公司、家裡、你的書包都有一盒乾淨口罩,有點臭臭就換掉。他可能沒辦法這樣。」

    我們將珍貴的情緒成本用在「我們所珍惜關心的家人身上」。總有些人觀念不同、自由不同、採取的措施也不同。

    不需要攻擊或干涉不同作為的人。包容也好、發怒也好,這都需要能量、也需要消耗大腦跟情緒成本的。在這關鍵時刻,能量省著點用,多關愛自己的親友吧!

    【10.我在戶外空曠處,空氣流通,我需不需要戴口罩?】

    答:我相信沒有人故意傳染疫情給別人。戴口罩不但為了自己,也為了別人。研究顯示,若受感染的人沒戴口罩,那麼即使其他人全部都戴口罩,室內的口罩防禦率也會降低。

    邏輯盲點是:受感染的人不是故意沒戴口罩的。
    或著說:沒戴口罩的人,通常覺得自己沒有受感染。
    或著說:你以為你沒問題,也不會故意害別人,但你沒戴口罩,就是暴露風險給自己跟他人。
    白話一句:外國經驗:無症狀感染的人很多。不知不覺散佈病毒,受感染者自己自始至終沒發病。若是年輕人,即使發病也挺得過去。受害的是老人,以及無法注射疫苗的小孩。

    你若是「避難者」,又不想戴口罩,那麼請好好待在家裡獨處。
    你若是「幫助者」,請戴好口罩,為了自己跟別人。

    ——
    歡迎轉載

  • 相反詞查詢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2-08 17:20:55
    有 12 人按讚

    所謂「中庸之道」,一般人常有誤解,以為是指兩頭折衷的「中間」之意,是和稀泥的平均數,或多以平庸為貶義。何福仁認為「中」是不偏不倚,無過無不及之意,是權衡兩端的利害,既不冒進,又不懦怯,取其恰當「適中」。世亂時期,正是《中庸》書到用時。

    #何福仁 #專欄 #中庸 #異端

    全文:http://bit.ly/3ryi4m8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PMQ Humming Books;(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新界)生活書社、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歡迎訂閱,敬請私訊查詢。
    ◤ ◤ ◤
    《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 相反詞查詢 在 虛詞.無形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12-24 17:20:25
    有 11 人按讚

    從海岸線的改變,林格寫及澳門這個小城市的急速發展,再提到父輩當年偷渡來澳時的驚險。土地與記憶並非憑空而來,「總要有沙土之類的沉進大海,才有了今日的立足地」。

    全文:http://bit.ly/34IoFRM


    想閱讀更新更多「虛詞」內容,歡迎先讚好專頁,再將專頁揀選為「搶先看」!
    ◤ ◤
    《無形》於各獨立書店有售,包括(港島)艺鵠ACO、見山書店、銅鑼灣樂文書店、銅鑼灣Desk-one溫室、glue咕嚕館;(九龍)序言書室、油麻地Kubrick、旺角樂文書店、合舍、貳叄書房、旺角Desk-one溫室、榆林書店;(新界)生活書社、荃灣Desk-one溫室;(澳門)邊度有書,售價港幣20元正。
    歡迎訂閱,敬請私訊查詢。
    ◤ ◤ ◤
    「占緊你卜緊你」徵稿,12月31日截稿。《無形》及「虛詞」歡迎自由題投稿,稿例:http://www.p-articles.com/contribution

  • 相反詞查詢 在 Smart Travel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2-16 20:00:17

    大家可以透過Payme, 支持下我同貓貓阿Cash, 打賞打賞鼓勵鼓勵:
    https://payme.hsbc/smarttravel

    ?合作邀約請洽
    gold7778@gmail.com
    https://www.instagram.com/gold7778t/

    成為這個頻道的會員並獲得獎勵: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IuNPxqDGG08p3EqCwY0XIg/join

    請用片右下角調4K睇片。

    馮盈盈近期話題緋聞多,除舊愛Martin的婚訊外,馮盈盈早前因被傳媒拍到與賭王四房長子何猷亨開船上派對被指「釣金龜」,又搬屋入住豪宅、贈送名貴禮物給助手和出入皆揹名牌訂製的Hermès手袋,以致馮盈盈常被網民指「忽然富貴」。而近日馮盈盈終於在節目《#後生仔傾吓偈》為自己平反,更反駁外界對她「貪慕虛榮」的種種指控。早前由馮盈盈主持的節目《#後生仔傾吓偈》以「貪慕虛榮」為主題,同為主持搭檔的陸浩明立即指馮盈盈便是「貪慕虛榮」的代名詞,而馮盈盈立即黑面否認,更為自己詳盡解釋近3分鐘時間。

    馮盈盈表示身為藝人的她,當工作量與名氣增加時,便容易被批是貪慕虛榮,感覺十分不公平,馮盈盈更說:「通常貪慕虛榮嘅人,只會focus(注意)喺別人擁有嘅嘢,例如係財富、資源,但如果自己冇所批評嘅特質,你根本唔會喺其他人身上見到呢個特質。」言下之意,是指網民「葡萄」(妒忌)馮盈盈所有?

    如果喺自己辛勤工作換番嚟嘅呢!,應該唔喺『貪慕虛榮』範圍內囉,你只可以Comment(評論)我嘅消費習慣!但如果喺佢嘅選擇、佢嘅錢,又冇犯法,咁關你咩事呀?
    馮盈盈
    那時馮盈盈更立刻上網查詢「貪慕虛榮」的定義,而同場也常被指「貪慕虛榮」的戴祖儀也力撐馮盈盈表示,如果靠自己努力去買心得好,是沒有錯的。但其實貪心或許未嘗不是一件好事,因為適時的貪心或會令人對生活變得更有動力,而這份所謂的「貪心」可能會成為一個人挑戰自我一把利刃。

    但人們也需要謹記過份的貪慕虛榮,輕易令人迷失在貪婪的世界,令其一生不斷只為身份、地位和金錢等去追逐,失去自由,容易毀壞個人形象與人際關係。12星座中,誰最貪慕虛榮?屬於雙子座的馮盈盈在「12星座貪慕虛榮」排行榜中只屬第8位,而雙子女所貪心的不是錢,而是這個?相反個性真實又對人非常好的這個星座,竟會為達到某種目的而做出讓人意想不到的事情?甚至為了虛榮心也可以忍心犧牲所有?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