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相助小鴨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相助小鴨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相助小鴨產品中有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2,026的網紅依比鴨鴨兩三事,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小小生命教育--續篇 文/小米嘛 有人還記得我們家的寵物嗎?喔不,我說的不是那幾隻莫名其妙在我家孵化長大又結蛹、最後還破蛹而出可是不知道消失在何方的毛毛蟲;我說的是那缸愛女心切的猴子拔所帶回來的水族箱。 前情提要在這裡:忘記的想回味的無聊的想再笑一下的還是純粹要幫我增加點閱率的可以看這裡:ht...
相助小鴨 在 依比鴨鴨兩三事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小小生命教育--續篇
文/小米嘛
有人還記得我們家的寵物嗎?喔不,我說的不是那幾隻莫名其妙在我家孵化長大又結蛹、最後還破蛹而出可是不知道消失在何方的毛毛蟲;我說的是那缸愛女心切的猴子拔所帶回來的水族箱。
前情提要在這裡:忘記的想回味的無聊的想再笑一下的還是純粹要幫我增加點閱率的可以看這裡:https://m.facebook.com/story.php?story_fbid=1773048536130277&id=1009336952501443
不想看的也沒關係,簡單來說,就是在咱們家小鴨的百般拜託下,我們家來了這缸小魚兒,完完全全就是「去夜市花了五十元撈魚,結果回來花了一千五養魚」的概念。
去買魚之前還跟鴨鴨講好要好好照顧牠們,但想也知道,回來後根本是她爹多了一缸孩子~~(攤手)
一開始,在鴨鴨的堅持下,我們養的是小紅豆--一種連老闆都說新手很難養的魚;果然,才剛帶回家,第一隻就因為驚嚇過度魂歸西方了;接著就在一星期內,帶回來的五條小紅豆全死光光了…………再過不久,連清潔魚缸的小精靈也說拜拜了…………
這下可激起了猴子拔的鬥志,成天研究水草水質還有要養什麼魚;幸虧表姐仗義相助,把家裡剛出生的小魚貝比讓我們帶回家。還好這些小魚貝比福大命大,在我們這兩位新手爸媽(不是這樣用的!)的照顧下,居然成功活下來了~~~
自從小魚們來了之後,咱們家的猴子拔彷彿家裡多了第三胎,連愛不釋手的電動都可以放下了,成天趴在魚缸前呈現這個姿勢 ↓(如下圖)
天冷時擔心小魚凍著馬上跑去買加溫器、天熱了又在想會不會太熱搞得媽媽我生怕他丟冰塊下去;害怕小魚會餓著,硬是說魚不可以一天只餵一餐,然後還為了怕之後旅行不在家特別買了自動餵食器,每天觀察小魚有沒有長大水草裡有沒有不小心長螺.......這不是當老三養是什麼?(還好是老三不是小三)(還好這個老三不是從我肚子裡出來的~)
在確定小魚們活下來後,有一天突然說了:「不然我再去買幾隻蝦好了!」
小米嘛我沒意見,反正魚不是我在養水也不是我在換,孩子(?)的爹高興就好......但我真的以為所謂的“蝦”指的是觀賞用的漂亮小蝦,頂多也就三五隻就好,沒想到!這一買居然帶回了......將近一百隻黑殼蝦!是要開活蝦店嗎我?!
「沒辦法啊!他是半兩一兩的賣,沒有賣幾隻的...」猴子拔一臉無辜。
故事還沒完......就在大家都說養了孔雀魚後就會不斷生小魚時,咱們家的小魚還沒生小小魚,猴子拔就發現這些新帶回來的蝦蝦懷孕了!懷、孕、了!是真的肚子裡可以看到卵的那種懷孕喔!(阿不然咧?)
於是每天觀察蝦蝦孕婦在哪兒?有沒有乖乖躲起來?肚子裡的卵怎麼樣了?到底什麼時候要生......就成了咱們家猴子拔的新嗜好。
昨天晚上吃晚餐時,猴子拔照例趴在他的老位置,突然放大音量又驚又喜地說:「ㄟㄟㄟ,你來看!蝦蝦好像要生了!」
馬上放下手裡的晚餐靠過去看,剛好在魚缸邊邊的蝦蝦肚子半朝上,透明肚子裡的卵似乎已經有點成形了;蝦腳快速抖動,似乎很激動的樣子。
猴子拔邊說邊拿手機出來想錄下生產過程全紀錄--奇怪,老娘我要生他本人的孩兒時都沒看他拿手機出來錄影啊!到底蝦子生寶寶錄什麼影啦!「你看牠抖成這樣,該不會難產吧!」
『生小孩很痛你不知道嗎?』媽媽忍不住曉以大義。
沒想到一旁湊熱鬧的小鴨聽了馬上接話:「生小孩很痛嗎?為什麼很痛?是要把肚子切開嗎?可是媽媽妳還是很勇敢地把我們生出來啦!媽媽妳好棒!」ㄜ.....是這樣沒錯啦~~沒想到蝦蝦生寶寶倒是成了另類小小生命教育.....可是,有人會幫蝦蝦接生的嗎?!我沒生過小蝦,快來告訴我該怎麼辦阿阿阿阿阿!
--
後記
沒想到當天晚上睡覺前猴子拔突然告訴我:「結果那隻蝦真的是難產......牠死掉了!」
『死掉了?!怎麼會!』明明幾小時前還活蹦亂跳的啊!(其實人家是很痛在掙扎吧~~)
「真的,牠在那邊不動了,我就把牠夾出來了......你看牠,是不是下面那邊看起來有個小小蝦?」
.......嗯,好吧,我真的看不出來哪裡有小小蝦,但牠是真的死掉了......嗚嗚嗚.......誰快來告訴我到底要怎麼幫蝦蝦接生好嗎?
#生命教育
#猴子拔的新嗜好
相助小鴨 在 紫玥桃-Sakuramomo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左邊是COS人生第一次外拍
右邊是近期發揮最好的一次外拍
我不是漂亮女生
會讓你驀然回首的正妹,那個人不會是我。
前陣子的漫長的低潮期,
近期慢慢走出來。
原本想在今年過完就淡出圈子
但近期發生的改變讓我覺得做自己
肯定自己,我要更加堅定自己所選擇的路。
偶爾會回想剛踏入這個圈子的自己,
是抱持著什麼心情來扮演每一次的角色?
如今的我思想和當時大大的不同。
剛起步時常常因為長相不好看,
被攝影師說不要笑還比較好拍。
你能想像以前的我,是個短醜的胖子
小眼睛大鼻子還有著象腿嗎?
看著專業裡的照片,也許每一張經過後製後
會讓人覺得好看漂亮。
但實際上的我,
眼睛沒那麼大、臉沒那麼尖甚至皮膚也沒有水噹噹
依舊有著一雙蘿蔔腿....
這是前陣子的我。會自嘲自己的缺點
靠著PS隱藏自己的缺陷。
--------------------------------------------------------------------
現在的我,
已經不會因為缺點而時常感到自卑,
因為我要盡力做到自己的能力範圍,
呈現美的樣貌讓自己也能引以為傲。
最明顯的改變在於我的態度,
先前的我自認為不管怎麼拍,
醜小鴨要變成天鵝比登天還難,
也許靠後製後多少能比較美一點吧?
近期我慢慢地改變想法,
每個女生都有一顆想變美的心,
雖然我與生俱來的長相並不是高顏質,
甚至因為小時候調皮把自己的牙齒撞歪,
導致笑起來會禿一顆門牙.....
這些都是我自卑的地方。
但我蠻喜歡自己得眼睛,
經由化妝後能呈現多種樣貌,
甚至吸引到別人的目光注視,
而身體的改變,我努力做腿部運動和保養自己
以往的大象粗腿慢慢消失,
當我穿著衣服在鏡子面前轉圈,
我很高興我的付出帶給我的回報。
在外拍前,我甚至會給自己加油打氣。
告訴自己,我很漂亮我很努力。
當外拍中有空閒時,我會自拍捕捉美的自己,
並記錄下每一次的成長痕跡。
不是每個人都喜歡我,
也不是每個人都討厭我,
但我要喜歡我自己。
自然會有人來喜歡我、鼓勵我、支持我。
一路上要感謝的人很多,
每一次的曲折上都有貴人相助。
首次接觸COS是在國小的時候,
當時都是素顏出角色,當時連搭檔也嫌棄我的長相
間接知道我不是女主角的料,只能當陪襯的份
但/
認識了阿零和學姊們開啟我對COS世界:
真正的認知。
夜伢讓我認識北部以外的COS世界,
有一段時間小夢夢和河馬也一路帶著我玩,
中間遇到挫折決定放棄COS,
而再次燃燒COS的熱情,是煙煙帶給我的視野。
之間也發生很多有趣和挫敗,
包括加入HW成立BW認識神級人物的夥伴們,
當然也有許多美好的夥伴和攝影們...
也要特別感謝男友從不了解到支持我走下去。
我10根手指10根腳趾都數不完要感謝的人,
這又可以在說成一段段的故事。
這段路上我不斷地感謝不斷地改變,
珍惜陪伴我一路上志同道合的夥伴和粉絲。
也許前陣子有點累了,
原本也抱著放棄的覺悟,
自卑感作祟、能力不足、疏於對朋友的溝通或是聯繫
後來,
我靠著後天努力改變自己。
服裝不再只是及時趕工,
提前規劃一~兩個月製作改善學習。
與對方講開後,誤會解開心情撥雲見日。
現在我的,煩惱還是有
只是比起以往我不會再拘泥於
對我的攻擊評論,
也許還是會在意。
但現在談起來似乎也不會往心裏去。
對於朋友的關心也想做到,
希望未來在彼此的道路還能想到我這個朋友。
-------------------------------------------------------------
其實每個人的COS經歷都是一篇故事,
成長的辛酸血淚或是感動喜悅,
我常常在想,自己除了精進自身作品外,
還能帶給大家什麼樣的情感?
一路上我認識了很多人,
受到許多貴人相助,才能不斷地改變自身的想法,
不斷的為自己加油打氣,走到現在。
想當初成立粉絲專業,
不外乎就是想記錄自己的成長
和為自己寫故事與大家分享心得吧。
相助小鴨 在 Readmoo讀墨電子書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童話大師安徒生逝世 140 週年】
1874 年,安徒生死前一年,他意外收到了一封來自海洋另一邊的信件,一個美國女學生,寄給他一張 1 美元紙鈔及一篇報導著安徒生又病又窮的剪報,而這只是個開始。
類似信件不停寄到安徒生手中,最後連美國大使都親自為他送來善款。儘管安徒生並不至於貧病至需世人接濟,但讀者喜愛他與他的作品的程度可見一斑。
十多歲的安徒生在父親病逝後,懷抱成為藝術家的夢想,獨身前往哥本哈根追夢,卻無疾而終。幸而有貴人相助,提供他學習創作的機會,安徒生童話才得以陸續出版。儘管這系列故事不受當時讀者青睞,安徒生的創作卻沒有中斷,因為他想藉著故事,讓貧困家庭的孩子們至少能從艱困的現實生活中,暫時脫逃。
被譽為「丹麥文化國父」的安徒生一生創作 164 篇童話,包括《醜小鴨》、《拇指姑娘》、《國王的新衣》等膾炙人口的故事。他的作品被譯為 150 多種語言,直至今日依舊經典。
pic from Flickr cc by -JvL- (http://bit.ly/1K0I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