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盲腸炎手術公立醫院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盲腸炎手術公立醫院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盲腸炎手術公立醫院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盲腸炎手術公立醫院產品中有3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19萬的網紅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多嘴」 今天護理師跟我分享了一件真實事情。話說我們都會在掛號櫃檯的時候,會詢問患者:是否有出國史或接觸史(就是所謂的TOCC),護理師被一名病患不耐煩地說:「沒錢啦,哪有錢出國」。護理師也是很無奈⋯⋯ 這件事讓我想起一件事,講一個真實故事給大家聽: 從前的從前,我還在長庚醫院剛剛升上主治醫師...

盲腸炎手術公立醫院 在 黑眼圈奶爸Dr.徐嘉賢醫師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5-23 11:44:59

「多嘴」 今天護理師跟我分享了一件真實事情。話說我們都會在掛號櫃檯的時候,會詢問患者:是否有出國史或接觸史(就是所謂的TOCC),護理師被一名病患不耐煩地說:「沒錢啦,哪有錢出國」。護理師也是很無奈⋯⋯ 這件事讓我想起一件事,講一個真實故事給大家聽: 從前的從前,我還在長庚醫院剛剛升上主治醫師,...

  • 盲腸炎手術公立醫院 在 黑眼圈奶爸Dr. 徐嘉賢醫師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0-03-25 11:41:37
    有 5,074 人按讚

    「多嘴」

    今天護理師跟我分享了一件真實事情。話說我們都會在掛號櫃檯的時候,會詢問患者:是否有出國史或接觸史(就是所謂的TOCC),護理師被一名病患不耐煩地說:「沒錢啦,哪有錢出國」。護理師也是很無奈⋯⋯

    這件事讓我想起一件事,講一個真實故事給大家聽:

    從前的從前,我還在長庚醫院剛剛升上主治醫師,當時醫院有一個規定:年輕的主治醫師,需要「被」派遣到廈門長庚醫院支援。

    當時在廈門長庚,主要都是上急診班。所以面對很多急重症的患者。台灣的健保是「大部分政府幫你買單,少部分自己負擔」,對岸也有所謂的「醫保」,則是倒過來的:「大部分自己買單,政府只幫你少部分負擔」。

    廈門長庚的地理位置,是位於廈門海滄區,那裡是一個比較外圍工業的區域,附近的居民,大多是民工勞動朋友。反而並不是台商、台幹子女來看診,大多數是純樸的當地平民百姓。

    有一個患者讓我印象很深刻,他是一個3-4歲大的小男童,下方腹部疼痛。理學檢查看起來有腹膜炎的跡象,要懷疑是急性盲腸炎合併腹膜炎。

    我們就緊急召會的外科醫師,外科醫師要求做電腦斷層掃描確定牽涉的範圍以及鑒別診斷。

    開了電腦斷層的單子之後,衣衫襤褸的爸爸,手拿著單子抬頭問我:「要多少錢?」

    我問了一下急診的書記,加上急診的處置,總共要1000多人民幣。

    爸爸跟抱著小嬰兒的媽媽對望了一下,他跟太太說:「你先留在這裡,我先回去村裡面籌錢。醫生請你幫他先治療」

    那時候是2009年(民國98年),當時在廈門的民工,大約月薪1000多塊人民幣左右。所以做一個檢查,生一個稍微不是感冒的病,對於很多當地人來說都是一個很重的負擔,1-2個月的薪水就沒了。住幾天加護病房,可能一兩年的薪水也沒了。

    後來確診了之後,外科醫師把孩子接上去手術室開刀。那位爸爸在我晚上快要準備下班的時候,匆匆忙忙從急診大門衝進來,拿著一疊零錢和人民幣的紙鈔,在櫃檯那裡付帳。想必是在村裡面跟親朋好友和鄰居拼拼湊湊借來的。我跟他說孩子已經上去手術室了,請他到手術是門外等候。當時候心想:開刀的費用怎麼辦?住院的費用他也要開始張羅了⋯

    當時候有一個感觸:台灣的醫療環境對於醫療人員非常不友善,健保一直壓榨我們。但是反過來另一面,卻是救了許多人⋯

    美國的醫療費用,是全世界出了名的高,跟他比,當然不能相提並論。鄰近的香港醫療費用,只要在公立醫院,都可以很少。但是卻要排隊,也不能夠讓你隨時隨地,想要指定看哪個醫生、哪一個科。都要經過層層轉介,還要排隊,並沒有那麼簡單。如果你不想等,當然可以!就要去「私家」醫療系統,付出高昂的醫療費用。

    台灣今天的防疫工作,做得很不錯, 雖然不敢說全世界都在學,但是至少到目前為止,有盡力守住,是有目共睹的。
    靠著看文章的各位也同心協力戴口罩、洗手、少出門,背後政府投注了多少人力物力追蹤個案、把移民署的系統和健保署的系統連結在一起、製造口罩請藥局派口罩等等,而我們醫療人員則是負重前行的。

    在台灣的大家,應該不必為了一個檢查,或一個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嚴重的病,回大樓社區裡籌錢吧?(除了重病、癌症特殊藥物、罕見疾病特殊藥物特殊狀況外)
    原因是什麼?是政府有在照顧你,也因為我們醫療人員長期被壓榨的結果。

    回到剛剛護理師跟我分享的那件事情,沒錢出國當然不是有罪,心情不好我也能理解。護理師也沒有為了這件事生氣,頂多也是感覺到無奈而已。

    但我們是為了防疫工作,配合政府的規定,才會「多嘴」詢問出國旅遊、接觸史,並不是要找大家麻煩。就是因為這一陣子很多醫護人員「多嘴」警覺又多管閒事,才會抓到那麼多案例。
    生病固然身體不舒服,心情也跟著不會好,這一點我們都能理解。那麼也請大家體諒一下我們也在做防疫工作的責任。

    也請珍惜台灣的醫療環境,這些都是得來不易的,不是理所當然的。

  • 盲腸炎手術公立醫院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9-03-05 09:02:13
    有 206 人按讚


    《做定不做CT?》

    話說最近係急症室見到好多個盲腸炎個案(appendicitis)

    回想起腸胃科的堂
    盲腸炎又稱為闌尾炎
    常見的presentation為突發性的腹痛
    當中最典型的病徵為
    先以periumbilical pain (肚臍周邊疼痛)呈現
    再往黎localize到右下腹劇痛(right inferior fossa pain)

    盲腸炎有一些頗具特色的臨床表徵(signs)
    例如Mcburney’s point pain, rovsing sign, psoas sign, obturator sign等等
    所以在影像掃描如電腦掃描(CT scan)普及前
    很多時候盲腸炎是可以靠臨床檢查去確診的

    然而,醫學和愛情一樣,都是百變的
    你今日遇到的港女同聽日遇到的港女可以好不同
    同樣是盲腸炎,一個可以中哂所有臨床表徵
    另一個卻可以只中一兩個甚至表徵模糊到你難以斷症

    在一些懷疑但非典型的個案到底點算?
    我們要感謝發明了影像掃描的科學家
    讓我們可以直接透過掃描去看清楚腸胃情況

    在電腦掃描如此普及的情況下
    在澳洲的醫院,即使是臨床相當典型的盲腸炎
    外科醫生仍然會安排電腦掃描去確診
    這不但避免了因臨床誤診
    而令病人不必要地冒麻醉風險去捱一刀
    更可提供更多的人體結構資訊讓外科醫生做手術

    同樣的情況在私家醫療服務裡卻可以完全不同
    電腦掃描在公立醫院是免費的,但在私家卻以千元計
    在安排病人接受掃描前除了要了解病人財政外
    還要考慮病人到底會不會覺得你騙錢
    在這個渲染醫生都是吸血鬼的年代
    如果照出來是沒事的話,病人覺得你騙錢的機會便大增

    在一些非典型的病人裡
    醫生最終的決定好取決了對風險的perception
    如果醫生是很保守的話,緊張病人病情多過自己聲譽的話,可能情願被標誌成吸血鬼也會建議做掃描。

    但若醫生是很信得過自己的臨床經驗和檢查的話,可能會叫病人觀察一下再決定,讓病徵非常指向盲腸炎才決定照掃描/做手術。唯一風險便是如果盲腸炎致穿孔時可導致腹腔炎和敗血症。

    其實任何一個亦選擇也沒有絕對的對與錯
    這只是不同醫生的preference
    對風險的承受能力

    很多時候,病人的impression
    是取決於最後收咗你幾多錢
    去決定你是否一個好醫生
    但卻看不到安排你做幾多檢查
    這其實是買大細的賭博。

    醫德和吸血鬼真的是是一個很莫名奇妙的概念啊。
    ——————————————
    冷知識:如果醫生安排你去做影像掃描,該外科/內科/急症科醫生其實是沒錢收。收你錢的是放射科醫生和影像掃描中心/醫院

    或許醫者應該再多點跟病人的溝通,把自己的考慮跟病人解釋清楚。不然明明是仁心仁術但卻被套上吸血魔鬼的罪名,可是很令人心酸啊。

  • 盲腸炎手術公立醫院 在 Dr 文科生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18-03-18 17:34:18
    有 63 人按讚


    《醫療疏忽vs併發症》

    早兩日新聞回顧沙士15周年,全城鼓掌歌頌公立醫院醫生無私奉獻勇敢抗疫。今日傳媒報導15歲少女因醫療事故而導致中風,全城質疑公立醫院醫生質素,批評醫生連靜脈和動脈都分不清楚,左一句獸醫右一句無醫德轟炸公立醫生

    這段新聞大意是說15歲的病人患有急性橫貫性脊髓炎(acute transverse myelitis),主診醫生先嘗試保守治療(高劑量類固醇),但效果欠佳故建議血漿去除法(plasmapheresis)控制病情。事前需置入靜脈導管,負責程序的醫生被懷疑刺穿附近的動脈令少女中風

    我發現在香港,很多病人對醫學都有一些誤解,以下為常見個案

    1. 醫療程序出現併發症一定是醫生疏忽
    2. 藥物治療出現副作用一定是醫生開錯藥
    3. 住院後病情惡化一定是醫生護士無照顧好病人

    任何一個醫療程序都有風險,小至打針、大至手術都有不同程度的風險。但更需要明白的是就算不做任何醫療介入治療(intervention)都伴隨風險,例如病情惡化的風險

    經濟學有一個理論叫機會成本(opportunity cost),大意是任何一個選擇都有其伴隨的成本。舉例說,盲腸炎的治療是手術把發炎的組織切除,但手術伴隨感染、出血、藥物敏感的風險。然而不做手術同樣伴隨病情惡化的風險如感染、腹膜炎、死亡等

    醫學有趣的地方是這機會成本是非常variable,同一個病、同一個程序、不同的病人、不同的醫生、結果可以差很遠。與數學不同的地方是,5+5 是10,但10個人同時患上流感可以有10種不同的反應。A可以𣊬間康復、B可以併發肺炎、C可以併發腦膜炎、D可以有吉巴氏綜合症(GBS) ,但病人同家屬往往都會認為B,C同D的醫生一定是疏忽或「唔夠料」才會令併發症出現,、一定是醫生遲了處方特敏福、一定是醫生誤判、一定是醫生........

    回到這單新聞,當醫生用超聲波導航去做靜脈導管置入術,盡量減低程序併發症風險的時候,附近的動脈仍然被刺穿。Shit happens,無論你用再多的機器、再多的輔助、給醫生再多的訓練,風險仍然不可能減到零。就好像奧運選手一樣,經歷再多的練習、即使在腦海反覆重現那組動作幾多次都好,都總有失手的時候。醫學並不例外

    到底15歲少女這事件是人為失誤定還是不幸的併發症,我不知道,但如果香港繼續下去,由傳媒渲染醫療個案為juicy的醫療事故、議員爭相高調地替病人「伸冤」,在未調查之前便開醫生名,左一句「醫療失誤」、右一句「醫生疏忽」,到最後只會鼓勵醫生去做defensive medicine,只建議保守治療而不鼓勵病人去做高風險的治療

    長遠或許可能減少併發症的發生,因為再無醫生肯做高風險的程序,這香港病人是福還是禍?

    祝願少女早日康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