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盧溝橋事變影響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盧溝橋事變影響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盧溝橋事變影響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盧溝橋事變影響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9萬的網紅李怡,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失敗者回憶錄0716) 父親一生的輾轉掙扎 父親生前,我沒有聽他談他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一生,這是我追悔莫及的遺憾。現只能從他的零星留言、有關書籍記載,和我的片斷記憶,去寫他生平。這既對我有意義,也反映了父親那一代人的掙扎。 李化,1909年9月23日(農曆8月初10)出生,原名李存棠,廣東新...

盧溝橋事變影響 在 閱讀三小事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7-27 15:37:39

「我的一生,常似隨西風疾行,攀山渡海,在人生每個幾近淹沒志氣的階段,靠記憶中的期許,背幾行雪萊熱情奔放的詩,可以拾回一些自信」 《 #巨流河》1988, 齊邦媛 推薦度:👍👍 👍 👍 👍🏿 易讀度:👍👍 👍 👍 👍 💡#bookypoint 作者齊邦媛的父親齊世英,受僱於東北軍閥張...

盧溝橋事變影響 在 公民不下課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1-04-04 17:42:19

【命運多舛的東京奧運史(上)】 . 原訂2020年夏天舉辦的東京奧運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期,除了疫情影響,日本多舛的奧運史其實和百年來的東亞史緊緊相連。1912年斯德哥爾摩奧運,柔道創始人嘉納治五郎率領日本代表團參賽,成為亞洲第一個正式參與奧運的國家。1923年日本發生關東大地震,地震和後續發生的嚴...

  • 盧溝橋事變影響 在 李怡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16 07:51:23
    有 1,037 人按讚

    (失敗者回憶錄0716)

    父親一生的輾轉掙扎

    父親生前,我沒有聽他談他跌宕起伏多姿多彩的一生,這是我追悔莫及的遺憾。現只能從他的零星留言、有關書籍記載,和我的片斷記憶,去寫他生平。這既對我有意義,也反映了父親那一代人的掙扎。

    李化,1909年9月23日(農曆8月初10)出生,原名李存棠,廣東新會人。1927年18歲時離鄉往廣州進入韋碧雲創辦的廣東電影學院就讀。那是中國電影業的萌芽期,選擇學電影的人極少。父親是電影學院第一期學員,三個月完成課程,隨即留校協助主持校務。學院第二期,我堂兄李晨風和後來的電影人盧敦就入學了。其後父親與妹妹李麗蓮(我姑姐)、李晨風、盧敦組織一個業餘劇團。1929年南國劇社到廣州演出,父親與姑姐隨南國劇社到上海,1930年與作曲家張曙合作,在上海演出李麗蓮主演的新派歌劇《王昭君》。同年與李麗蓮加入天一公司,父親由場記升至副導演。時年21歲。在上海三年,據知這段時間,他也到濟南、青島、天津、北京等地流轉。有聲電影開始出現,1932年,影人鄺山笑在廣州成立的紫薇公司到上海租用天一公司的錄音設備拍攝《無敵情魔》的聲片部分,完成後與父親離開天一回廣州。父親在廣州助鄺山笑完成了《無》片,並留在廣州拍了幾部影片。其中較珍貴的是1933年的《炮轟五指山》,赴海南島取外景,拍攝了大量尚處原始社會的黎族片段。在廣州,他與當時紫薇的演員、我母親李幽慈相識,並於1934年結婚。母親原名李薇卿,生於1914年,2013年在香港逝世。

    1936年,父親來香港加入大觀聲片公司任導演,並成為華南影業協會總幹事。

    2014年香港出版的《粵語的政治》一書中記載1935年南京中央政府開始推廣國語運動,想要禁制粵語片,香港影界就發起「粵語片救亡運動」:「1936年11月,在粵片界名人李化……等號召下,三百餘位粵片影人聚集於香港一酒家……發表聲明」。又記載1937年7月,香港華南影業協會派我父親在內的代表五人到南京請願緩禁粵語片。但隨即中日戰爭爆發,南京遭日軍進襲,禁粵片之事不了了之。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日軍空襲廣州,當時父親率領一個攝影隊,冒空襲危險到廣州拍攝空襲中人民的輾轉,以喚起觀眾的愛國救亡意識。

    這段期間他導演的,還有《精忠報國》《民族之光》,是宣揚民族主義的影片。父親生平極少當演員,但在1939年的抗日經典電影《孤島天堂》中卻擔任演員,而且不顧毀譽地飾演漢奸的反派角色。《孤島天堂》是眾多影人不計報酬在香港共同參與的義舉。這部影片現時在youtube頻道還可以看到。

    1937年,在上海當演員的姑姐李麗蓮,與後來當了毛澤東妻子的江青(藝名藍蘋)投奔中共根據地延安。父親1938 年隨歐陽予倩赴桂林的廣西藝術館工作。在桂林時,父親大約是在延安的姑姐勸說下,安排居住香港我們家中的五弟李剛(原名李存溢)和三妹李慧蓮送桂林聯絡中共組織,輾轉前赴延安。

    1940年我們全家遷上海,1941年父親又去桂林參與抗戰文化工作,1942年再返上海。1944年去南京一年又返上海。這段期間他改名李炎林營商和從事話劇活動的情況,在前文「父親與淪陷區話劇」已談及。1945年從淪陷區逃難到屯溪,在前文「逃難」也談過。抗戰勝利後他在東北及天津經營電影院,很可能是那時候他仗著同國民黨政府的關係,在「接收敵產」中得到接管東北、天津一些電影院的機會,以此謀生。內戰烽火蔓延,1948年2月回香港。回港後再入影圈,首部執導影片為粵語片《有冤無路訴》(1949)。同年領導組織華南電影工作者聯合會(華南影聯)。

    父親回港後,一開始就以親共的左派影人的面目出現。籌組華南影聯他是主要角色,會務聯絡也在我家,1949年7月開幕他致開幕詞。但隨後的領導權都在中共工委的操控中。接著父親擔任大觀片廠廠長,1953年創辦藝文公司拍國語片。金庸和梁羽生的新派武俠小說這時興起,1959年父親創辦峨嵋公司拍粵語武俠片,大多由他或李晨風執導,並以「林炎」之名任製片。他以大陸的少林寺、武當山、峨嵋山等地取景的幾部武俠片都賣座不差。1966年文革爆發,香港左派影業凋零,他的影片也無以為繼。1968年他為撙節開支,搬去澳門居住。1975年8月22日在澳門病逝。

    在社會動盪中輾轉,在各種政治的干預和影響下掙扎求存,這就是父親的一生。(37)

    圖·1,父親在1970年的一張日曆寫下他早年的漂泊生涯。

    圖2,父親在香港片場。

    圖3,1938年在廣州,左一是父親,左三是母親,左四及五是戲劇家歐陽予倩和夫人劉問秋;母親前面是姐姐和兩歲的我。

    (《失敗者回憶錄》在網絡媒體「matters」從頭開始連載,網址:https://matters.news/@yeeleematter)

  • 盧溝橋事變影響 在 中國國民黨 KMT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2021-07-07 18:10:32
    有 2,829 人按讚

    【紀念七七事變八十四週年 - 緬懷歷史、銘記教訓】

    今天是七七盧溝橋事變八十四周年,回顧這段影響日後兩岸政治走向和當代東亞地緣格局、牽動數千萬人命運的歷史,對於同樣處在劇烈變遷時代的我們,更是別具意義。八十四年前的今天,盧溝橋事變導致抗戰全面爆發,由蔣中正委員長領導全國軍民同胞不分黨派及地域共同合作,開啟了中華民族歷史上一段堅苦卓絕、充滿血淚,但同時也是光輝燦爛、最為榮耀的時刻。

    再經歷了長達八年的浴血奮戰、付出了三百二十一萬官兵及上千萬同胞傷亡的慘重代價後,中華民國終於締造了成功抵禦外侮、協助盟軍贏得二戰,提升國譽及光復台灣的不朽事蹟。對於死難同胞的不幸和參戰官兵的犧牲,以及先烈先賢諸多可歌可泣的事蹟,中國國民黨從未忘記、也不敢忘記。四年前的七七抗戰八十周年,國民黨曾舉辦擴大紀念活動,特別邀請到二十位抗戰英雄出席,逐一介紹他們參與抗戰的事蹟,感謝他們對國家的犧牲奉獻。

    事實上,除了緬懷先烈、表彰他們的貢獻外,我們認為在當下紀念七七事變,對於兩岸人民有不可忽視的重大意義。首先,七七事變讓國共兩黨放下歧見、共赴國難,奠定了往後抗戰勝利、光復台灣的基礎。其次,台灣自乙未戰爭開始,就開啟了長達四十二年對日本殖民統治的反抗,締造了同樣悲壯的歷史。七七事變成為台灣擺脫殖民的轉捩點,有許多台籍志士遠赴大陸參與抗戰,讓靠著自己的力量光復故鄉的夢想有了實現的可能。因此,紀念七七盧溝橋抗戰,應該是兩岸不分黨派和政治立場的最大公約數。

    更重要的是,我們必須從歷史吸取教訓,避免悲劇再度發生。眾所周知的,盧溝橋事變的起因,是當時在宛平城附近演習的日軍,藉口一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城中搜查,遭國軍拒絕後,雙方的衝突於是不斷上升,最終導致戰爭的爆發。但比較鮮為人知的是,雖然情勢緊張,但當時雙方的決策高層都沒有為此事開戰的意願和打算。事件發生後第十天,時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的蔣中正曾於廬山談話提到:「和平未到根本絕望時期,決不放棄和平,犧牲未到最後關頭,決不輕言犧牲。」在表明底線的同時,也向對方拋出最後的橄欖枝。然而,迷信武力的日本少壯派軍人,執意要擴大事端,錯失了這個稍縱即逝的和平機會,終於導致發生無可挽回的戰爭悲劇。

    當前台海周邊局勢詭譎多變,各種軍事活動頻繁。而兩岸關係則漸趨緊張,敵意螺旋不斷上升,事情的發展似乎朝著令人不安和擔憂的方向前進。因而在八十四年後的今天,我們追溯過往的這段歷史,更具有現實的重大意義。我們呼籲兩岸都應該用歷史彰顯和平的可貴,避免悲劇重演。過去兩岸人民可以不分黨派和身分為了民族存亡和擺脫殖民的共同目標而放下分歧、攜手奮鬥,現在也一定可以為了兩岸和平穩定和繁榮發展的最高價值而化解衝突、對話合作。

    八十四年前的中國國民黨,面對盧溝橋突發的槍響,處變不驚、毅然決然的承擔起維護和平、捍衛國家民族生存發展的重擔。八十四年後的中國國民黨,面對兩岸關係和中華民國生存發展的挑戰,也會以負責任的態度,承擔起同樣的重大責任,這是中國國民黨向來的精神,也是中國國民黨一貫的堅持。

  • 盧溝橋事變影響 在 王炳忠 Facebook 的最讚貼文

    2021-07-07 12:24:06
    有 2,590 人按讚

    今天是歷史上“七七事變”的日子,全民族對日抗戰於焉爆發,至今整整84個年頭。下面第一張照片,是2013年我借某次到北京參加活動時,趁最後一天一個人打車造訪盧溝橋,那時接待我的單位還不停勸我別到處亂跑,但還是擋不住我一探這個從小在書上讀到的地方。第二張照片,則是2015年受邀參加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觀禮,再次借行程空檔到盧溝橋憑弔,正好碰上幾名應學校要求到盧溝橋記取抗戰歷史的北京中學生,在人群中把我認出來求合影,想想已是六年前的事了!

    而就在“七七”抗戰紀念日前夕,日本副首相、“國家安全保障會議”決策成員麻生太郎又妄言,一旦大陸對台動武,日本可視為影響自身的緊急事態,與美國聯手行使“集體自衛權”,“日美共同協防台灣”。此番言論並受到日本防衛大臣岸信夫的附和。

    日本妄圖聯合美國干涉台灣問題,當然不是什麼“集體自衛”,而是對中國領土主權的侵略。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台灣民進黨當局“軍師級”人物邱義仁,和美國拜登政府印太事務高官這兩天所謂“不支持法理台獨”的說法,其實是定義了“現狀”就是“台獨”,台灣已經是一個“國家”,自然沒必要另外搞“法理台獨”,並由此將大陸實現統一的正義之舉視為“破壞現狀”,“合理化”美日干涉台灣問題的侵略行為。

    84年前在盧溝橋打響“七七”抗戰第一槍的吉星文,當年隨叔父吉鴻昌從軍,結果吉鴻昌在“九一八”後加入中共堅持抗日,因違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積極“剿”共、消極抗日政策而被處死;吉星文則在1949年隨國民黨退守台灣,1958年金門炮戰被炸死。因為中國內戰、兩岸對峙,讓日本侵略者鑽了空子,得以逃過侵華罪責的追訴;更因祖國遲遲未能統一,才讓台灣實際上由美日漢奸政權統治,形同依然淪陷的“殖民地”。

    撫今追昔,惟有中國再統一,才有台灣真光復。第三張照片,背景正是1945年10月25日,中國台灣省受降典禮舉行的地方,即今日台北西門町旁的中山堂。在“七七”抗戰84週年之際,盼海內外中華兒女切莫苟且偏安、迷失初心;望就在不久的將來,也能在中山堂再次喜迎光復,迎接徹底解放人民的真光復!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