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篇盤纏的意思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盤纏的意思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盤纏的意思產品中有16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說到 #紀律、說到毅力、還有無畏與堅持,《靈魂的路徑》(Paths of the Soul, 2016,又名為《岡仁波齊》)肯定是部非看不可的電影,這是個平凡但絕美的故事,有最謙卑低微的布衣老少、有最壯麗清冷的自然山河、也有最神聖極淨的純真靈魂。 《靈魂的路徑》是由張揚所編寫與拍攝,紀錄一趟兩千公...
同時也有1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1萬的網紅汽車私房話,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
盤纏的意思 在 俞木 Instagram 的精選貼文
2021-07-11 09:54:53
#臭手雖遲但到 #誰能比我手更臭 #這是一段愛與鐵齒的故事 阿彌陀佛!神啊!我只是想要轉到拉普拉斯有這麼難嗎? 之前看到拉普拉斯的環保扭蛋時,我真的超級想要的,但是它的價錢真的被炒的很高,我實在買不下去,原本想說放棄,誰知道被我在路上遇到! 4/20我發了一篇「禍不單行」的文,...
盤纏的意思 在 歷史|历史|中國歷史|古人生活|諺語新知|動漫知史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0-05-01 16:19:55
日間不作虧心事,半夜敲門不吃驚 | 諺語新知 這句話的意思,相信大家都知道,那就是只要不做虧心事,就不怕別人來找麻煩。不過在明朝馮夢龍編撰的《醒世恆言》中收錄的〈錯斬崔寧〉中,這句話就有點諷刺的意味了。 話說南宋時,有位叫劉貴的小商人,娶了一位正室王氏,之後又添了一位妾室陳氏。本以為生活還會過得...
盤纏的意思 在 古 月 木 尗 又 Instagram 的最佳解答
2020-05-14 06:23:20
. Cherry blossom check 🉐 櫻木花道 . . . 看著看著櫻花,突然想到灌籃高手男主角想必是春天出生吧。京都去了10次,看過花苞初綻,看過滿地花落,就是沒見過頃,冬日樹冰心願已了,本以為春天要pass直接到夏天,是要很感謝前兩天晚上那包沒抽完的菸,push我到這座一年沒見的城市...
-
盤纏的意思 在 汽車私房話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19-08-14 23:30:57新頻道成立!歡迎訂閱及加入:
【游泳私房話】YouTube:http://bit.ly/swimmer_privatetalk
【游泳私房話】FB社團:http://bit.ly/FBswimmer_privatetalk
----------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遊記】江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http://bit.ly/2KGGENQ
先說明一下,這篇不算是試駕心得,因為本來也不會有這篇文章出現的,只是我在整理上個月的旅遊照片時,突然發現了這張Luxgen U6 Turbo Eco Hyper的車屁股照,想想...跟大家提一下那幾天納智捷陪伴我美好行程的經驗吧。而這張屁股照,純粹是我開去電影院的地下停車場,怕忘記車牌號碼以致於無法繳停車費時,所事先拍下的記憶照;沒想到現在變成這趟旅程中,唯一的一張車照啦。
先前去大陸旅遊時,大致上我老婆的哥哥都會借車給我自駕,那部車之前我也分享過了,就是VW Lavida,在大陸叫「大眾朗行」。
https://youtu.be/6RIIgImD20c
不過今年回去,老婆跟堂弟借了輛不一樣卻又十分熟悉的車子來自駕,就是台灣的自主品牌-納智捷U6。
說起U6,真的,我不用再介紹,大家都已經太熟悉了,所以這裡就來說說大陸車主的使用心得吧~(對,就是我老婆的堂弟)
其實我老婆的家族裡,納智捷的車主就有三位,算是車主密度蠻高的家族。包括這部U6,她堂姐們的家裡還有兩部大七(對啦,就是U7)。
前兩年陪老婆回老家前,我就曉得她們家裡有人買了納智捷,記得當初她堂姐買U7大概花了約25萬人民幣,說真的並不便宜。但,他們當時的想法就是-「台灣的品牌應該沒問題,而且這麼大台扮相很好,開出去體面。」所以就買了~結果後來就是因為妥善率不佳的問題,讓他們相當苦惱。於是在我陪老婆到堂姐家串門子之前,就事先叮嚀她:「誒,等下拜託別提車子的事情,有問題找車廠,別牽拖到我身上喔~」
可惜天不從人願,一進堂姐家、她自己就問我說:
「這車怎麼常常要跑修理廠?」
「好吃油啊。」
「平時都不大敢開了...」
我只有尷尬地笑笑混過去。
好啦,我們先跳過堂姐這關,畢竟前兩年我沒打算跟她們聊車子的事,她們也不太清楚我是做哪行的,所以她們也只是抱著「台灣車有問題,問問台灣人他可能比較知道」的想法來問我罷了。
不過,今年堂弟這關我就過不了了~
堂弟借車給我們還親自「送車上門」,真的好熱情,弄得我怪不好意思的。然後,他跟我介紹了一下車況,表示「車子上路難免碰一下、擦一下什麼的,外殼碰凹了一點,這些都沒關係,叫我開車不要有壓力,別介意,不是什麼貴重的車子...」
接著我們就上車,然後重頭戲就來了。他說:「我有看你的視頻耶~」......
我心頭一驚,這次應該混不過去了,果然,他下一句話就是跟車子的小毛病有關:「我這車的後視鏡等下你開的時候,要麻煩你自己調一下角度。」原來他車子的電動後視鏡開關已經壞了,按下去是沒反應的~然後,他就開始告訴我對這部車的想法。
他說,其實大陸很多人都對「合資車」(就類似我們這邊除了納智捷以外的那些國產車)比較有好感,就算是跟一輛「價格比較便宜、配備比較豐富、甚至性能還好一點大陸自有品牌」相較,他們還是有很多人願意花多一點錢來買合資車,因為感覺比較體面、比較洋氣。
他當時買這部U6的時候,全部辦到好接近17萬人民幣;而就我觀察,他當初應該買的是入門版,因為車上什麼Think+系統都沒有,而他也表示當初就是衝著台灣品牌應該比較高端大氣上檔次而來的,所以就入手了。
不過,他說開了差不多三年,雖然有些小毛病,但他覺得這些都還不算是什麼問題,比較讓他頭大的地方,就是「油耗很差」!他說:「這車真的很吃油!」
我老婆很直接,聽到這裡,就直接告訴他堂弟:
「趕快把車賣一賣啦!」
「現在還沒辦法賣。賣不了幾個錢,換不了車。」
「以後賣、錢更少!」
「那也沒辦法,現在就是得用車的時候。」
嗯,好吧,這個心態很實際,買到不滿意的車卻不換,當然就是錢不夠的問題啦;換成我也不例外。
因為我還要靠他的車子旅遊,所以接下來也陪著他罵了幾句、讓他心情好過些,不過這裡我就不原音重現了。等他開到捷運站、跟我換手之後(他自己坐車回家),我才又發現,原來駕駛座電動窗也是故障的,有時降下不去、有時又升不太上來。
後來這部車我開了好幾天,它除了上面說的那兩個故障點外,其實還真的沒什麼毛病,好幾年的車,底盤大概還有7成以上的紮實度,這在大陸來說,我覺得很不錯了~因為我老婆娘家這邊(武漢),有很多地方的道路狀況都很糟,對懸吊系統來說是傷害很大的。
至於油耗的部分,沒錯,1.8T的引擎跟1.6 NA的朗行比起來,真的太耗油了!而就算不跟1.6 NA引擎來比,這具1.8T引擎,每公升大概也只能跑個10公里多而已;其中我很多時候還都是高速公路~就我自己的體感來說,這部車跟我以前1994年的福特天王星(2.0 NA)差不多,不算省油~
最後,經過這次開U6在大陸長途旅遊之後,我總結了納智捷在大陸越賣越差的最大的原因,應該是這具引擎根本不適合在「大陸」行駛。
在台灣的駕駛朋友們,如果沒有在大陸開過車,很可能無法體會我所說的原因,為什麼不適合在大陸行駛?因為大陸的街道上,「舉發違規的監控攝影機實在太多了」!
在台灣,我們馬路上抓違規的照相機真的不算多,而且,很多時候違規照相機只能針對某一種違規狀況才能觸發拍照。但大陸不同!他們的是攝影機、照相機都有,而針對各種違規狀況,它們的系統幾乎都有辦法舉發;然後,這種相機在市區內大概一、兩百公尺一支。所以你如果去大陸自駕時,在市區道路上你就會發現:
【為什麼大家都開那麼慢?為什麼台灣人去大陸開車都顯得特別機靈?】
其實真的不是他們比較不會開車,而是我們沒搞清楚當地的交通特性。例如去年我開車自駕,在武漢短短一週內就吃上了兩張罰單,總共被扣6點~(12點吊銷駕照)
實線變換車道➡︎因為要閃路邊冒出來的三輪車,所以壓了實線被舉發。
超速➡︎限速30公里的路橋上,開40公里就被超速舉發了(其實我還覺得我已經開很慢了)。
而拍我的都不是照相機,而是攝影機截圖舉證!
所以後來一個多星期,我都開得非常慢,其實就是完全依照速限,而且不存僥倖心理,然後才不再吃罰單。今年我也比照辦理,所以市區裡慢慢開、慢慢開之下(市區限速大部分都在50公里而已,而很多陸橋的限速都是30公里。),我發現U6根本就是長時間處於「2、3檔」之間的變換,這樣能省油嗎?
以U6的引擎系統來說,省油本來就不是它的強項了,再加上長時間在市區中低速行駛......這樣子的行車模式,納智捷的車子一定非常不討喜。然而,大陸的油價並沒有比台灣便宜,相對地,他們的所得收入目前還比台灣低一些,所以這個油耗表現,一定會讓車主很感冒的。再加上一些電系小問題三不五時蹦出來煩人,幾年下來,真的會把口碑給玩完的。
話說如此,其實這次旅遊一路上如果沒有U6相伴,我還真的挺麻煩的(因為沒租到車),而油耗的部分也沒干擾到我的心情,反正旅遊就是帶足盤纏去花的嘛,哪在乎這點油耗~
跟之前的VW Lavida相比,U6空間寬敞、座椅舒適,尤其加速感飽滿,這些都是大大的優點;但小舅子的Lavida一樣開了差不多三年,至少裡面什麼東西都沒壞,這就是兩者差別的地方了。
◉ 訂購 剛剛好水餃:https://shopee.tw/privatetalk
網站:http://www.autoprivatetalk.com
FB:https://www.facebook.com/harry.liaokang
社團: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autoprivatetalk
主講人/剪輯後製/企劃:廖剛
註:不會有字幕(我手邊沒有人力)(但你有興趣也可以幫我上字幕)、不要用粗話罵人~
#Luxgen_U6 #VW_Lavida #大陸自駕旅遊
盤纏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說到 #紀律、說到毅力、還有無畏與堅持,《靈魂的路徑》(Paths of the Soul, 2016,又名為《岡仁波齊》)肯定是部非看不可的電影,這是個平凡但絕美的故事,有最謙卑低微的布衣老少、有最壯麗清冷的自然山河、也有最神聖極淨的純真靈魂。
《靈魂的路徑》是由張揚所編寫與拍攝,紀錄一趟兩千公里的朝聖紀實,一行村民十一人,由西藏東邊的芒康縣,途經西藏南方的拉薩,前往拉薩西方,登上海拔6638公尺的神山岡仁波齊峰。沿途都是蜿蜒山路、上坡下坡。
.
#11人去11人歸
這團岡仁波齊朝聖團,共有十一成員,並非家人,而是來自同村的相互揪團。有年僅九歲的小妹妹、懷孕中的母親、因為殺生過多而心懷罪惡的屠夫、膝蓋受傷的微殘、還有七十多歲的老人。這是一群看來簡陋的長征團體,緊靠一部拖拉車,一路上只能跪拜與步行,真能熬過兩千公里嗎?
讓人感動的是,去程有十一人,回程也是十一人,不過,如果不是看完整部電影,我們不會曉得,原來路程中,一位孕婦產子,一位老爺爺在聖山的山腳下,於寂靜的夜裡默默離世。
.
#隨著生命河流的起伏
這一生與一死,沒有極度喜悅、沒有哭天搶地,也沒有盛大儀式,藏人看待這些突如其來的每個事件,都是接受、處理、與放下,於是孕婦沒有坐月子,喪家也沒有守喪,而是在生產與天葬之後,持續日常的跪拜與步行。
雖然藏人以平常心與簡樸的方式,度過這些人生大事,不過,他們衷心為初生的嬰孩與鄰近天國的老人祝福,深信他們能在朝聖旅途中,來到或離開人世,肯定是種福氣,也絕對是受到上天無限的祝福。
.
#磕頭趴跪青康藏的兩千公里
或許你會想說,不過就是徒步跪拜,跟著媽祖繞境,也是如此。
完完全全不同,這是與自己戰鬥與吃足苦頭的煎熬旅程。
剛開始在準備階段,村人砍木板,截成一段一段,麻瓜的我並未意識到,這些白色木板就是未來要陪伴他們一整年,會一塊塊磨平磨扁的磕頭板。
.
#死嗑精神
由頭頂、額前、心上拍板三下,走三步,然後趴地跪滑,額頭碰地。一路都是跪拜在平均4500公尺的青康藏高原,無論是腳有舊傷、腹中有子、後揹嬰孩、還是幼小女孩,整整走了一年,從凜冽寒冬走到青翠夏日,再走到下一個銀白雪季。
無論是天氣晴朗、淹水泥濘、礫礫碎石、滾滾沙地、還是濕寒雪地,一樣地三拜三跪,即使是九歲小女孩,也不曾討價還價,一起虔誠磕拜。以前從不解大陸用語中的「死嗑」,但是《靈魂的路徑》讓我真實地看見死嗑的精神,並且為之深深敬佩與感動。
.
#岡仁波齊
岡仁波齊是座聖山。正如同耶路撒冷是回教、基督教、與猶太教的聖城一樣,岡仁波齊是藏傳佛教、耆那教、印度教、與苯教的聖山,海拔6638公尺,是岡底斯山脈的第二高峰。在藏傳佛教,岡仁波齊是勝樂金剛的住所,在印度教,則是濕婆神山。四個宗教的虔誠信徒,都會前來朝聖。
岡仁波齊這個山名,是譯自梵語。岡,意思是晶瑩剔透、如水晶一般的白雪;仁波齊則是最珍貴之物。於是綜合起來,岡仁波齊的意思就是如水晶般珍貴的白雪。
因為是四個宗教的神山,至今沒有登山者攀登超越,即使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義大利登山家萊茵霍爾德·梅斯納爾,就算獲准攀登,也放棄機會,同時還勸誡其他登山者,「這座山不夠高也不夠難,去登別的山吧,」他認為人類沒有必要故意超越神山,踐踏其他宗教的神聖信仰。
.
#旅客貧辛波路壯闊
在Netflix上觀看《靈魂的路徑》,最遺憾的就是不曾在電影的大螢幕上欣賞西藏的晶瑩白雪、翠綠草原、與浩大河山。真是美景無邊,震撼無垠。
但是美景下的旅人,卻是最謙卑與渺小。這趟旅程超過一年,沒有7-11,沒有汽車旅館,也沒有加油站與維修站。沿途的食衣住行,全部都要預先準備,於是,電影一開始,村人齊心宰牛砍柴縫皮製衣。
牛皮穿在身上,不怕跪拜擦傷,預先準備的牛肉乾,則是路途上的三餐,還有帳篷、被枕,數十雙布鞋等等,因為,在浩大山河的途中,不可能會有任何煞風景的商店。
.
#接受意外活在當下
一年的時間,十一人的旅途,意外碰撞許多因緣,除了生與死,還有一場車禍、盤纏用盡、半路打工、以及輕燃即止的愛的火花。
這場車禍,撞壞拖拉機,使得貨車失去動力,而必須以人力拖拉。面對這一個意外,或許我們會當場咒罵,哭天搶地。但是眾人理解撞壞他們拖拉機的對方,是趕著要去醫院急救,於是沒有怨言與爭吵。
.
#生命智慧的見證
沒多久,眾人明白拖拉機不可能修理,於是決定以人力拖拉。在接下來的路途中,幾個人拉,幾個人跪拜,再輪流拉車跪拜,週而復始。累了就一起歌唱相互鼓舞。信念,讓他們堅持,虔誠,也讓他們毫無怨言。
天氣晴朗,他們一起歌唱舞蹈,運氣不佳,他們一起吆喝鼓勵。他們的旅程,是生命智慧的見證,讓我們懂得接受意外與活在當下。
.
#虔誠的毅力與紀律
因為信念與虔誠,讓不可能的任務都成為可能。
倘若能將這股《靈魂的路徑》的精神放在我們的生活,任何時候,只要是面對到達成不了的事情,也都有機會達成。
不過,藏人能夠完成聖山的千里跪拜,並非起於強迫自我,而是在於虔誠與信念。
.
#熱愛與紀律
因為虔誠信神,他們熱愛這趟旅程;因為熱愛旅程,他們一路帶著信念克服難關,於是,最終他們很有紀律地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於是,倘若我們想要產生紀律之心,或許,我們必須先建立起對於這份工作的熱誠、虔誠、與信念,如此,應該會比起製作一堆表單與強迫自己,還更有效率。
當任務與內心產生信念的連結,無須強迫,紀律自然生成。
.
.
#每天陪你宅在家看一部好電影Day74
#第46部電影
#2021年7月27日
#靈魂的路徑
#PathsoftheSoul2016
#張揚
#岡仁波齊峰
#冷門好電影
#西藏朝聖
#紀律的生成之道
盤纏的意思 在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禮物細緻地打開】
人生無常。
一個月前,如果有人說我會愛上種花種草,那我會哈哈大笑。
◎
我在韓國釜山出生,住到十八歲來臺灣。家就住在市區,所以近距離看過的植物,只有院子裡的葡萄藤和槴子花。因為我行動不便,照料從不是我的事。
長大一些,有機會和同學出去玩,也從沒到過山上,因為我拄拐杖上不去。倒是海邊常去,同學要幫忙背我,沙灘平地比較方便。
這些生活背景,使得我不但是個道地的城市土包子,也是植物白痴。
來臺灣後,有次搭火車離開臺北,把車窗外的稻田以為是草地。
成家後,家裡有什麼盆栽、植物,當然也從來不是我的事。
搬來現在的家,也從沒管過陽台。種花、澆花、修剪,還要搬來搬去,那麼多需要「身體力行」的事,我理所當然地認為和自己無關。
我只要在屋裡看書,聽音樂,寫文章或小說就好。
多少年都是如此。
◎
佛法說:一切事物的發生,莫不是因緣聚合。
確實如此。
今年5月16日,我坐著輪椅去了陽台,不只是看看外面風景,也把這一陣子少人照顧,而顯得凌亂的陽台花草看了一遍。
像過去,我就提醒家人來處理了。
但不知怎麼,那一天我卻頭一次動了個念頭:要不我來試試?
那天,也就真的動手了。
會發生這件事,說和疫情有關嘛,也無關。
說有關,是因為前一天剛宣佈三級管制,所以可能那天想到接下來要過一段不同的日子,心思也就不一樣了。
說無關,是因為三級管制才剛開始,日子並沒有什麼變化。何況去年也有段時間都在家裡工作,當時也沒想過這件事。
不過多了另一個因素,事情就不一樣了。
那就是年初我出版《植物情人》,認識了黃湘玲這位植物畫家。近幾個月來我們準備出版她新的創作,更不時收到她傳來各種花草照片、繪畫。
常和喜愛植物的人聯絡,我的潛意識想必受到某種影響。結果到了這一天,自己也就跨出那一步。
我相信問她一些白目問題也不會見笑,所以就放心地打電話請教她怎麼動手。
那天天氣不錯,我看看遠處的山,近處的盆盆草草,基於感性也理性的考量,就決定要當個園丁了。
感性的考量,是我想體會一下這些過去距離遙遠又陌生的植物到底是怎麼回事。
理性的考量,是我想到由我來當園丁,很多動作在輪椅上做起來不便又吃力,但也正好可以當成運動。疫情再起之前,我本來預約了要做些重量訓練,現在去不了,正可以拿來彌補。
這樣,那天我整理了生平第一盆植物。多肉的。
◎
黃湘玲一直說她長居鄉下,不喜歡到都市,不喜歡見人,也不善言辭。
但是在《植物情人》出版後,參加她兩場新書分享會,發現她在臨場回應的時候,靈光和金句不斷交閃。
有一位讀者問她:她用自己的詮釋畫出來的植物很美,但這樣會不會失真?
湘玲沒有任何猶豫地回答:畫花和插花一樣,那你要我插花的時候是要插得美一點,還是希望所有的花都插得一樣?
還有一位讀者問她,從沒畫過畫,該怎麼開始?
湘玲回答:就馬上自己動筆,但是一定要買最好的畫紙,最好的媒材。工要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正因為還不會畫,所以要用最好的工具。千萬別想我不會畫,先隨便找些紙筆畫畫就好。
她應該是基於同樣的想法,聽我說要整理植物之後,就給我寄了一些工具。
一把無柄的鐵鏟、兩副手套、一把不適合剪紙但適合剪枝葉的剪刀、舖在花盆底盤洞上的濾網。
這些東西都很便宜,但也真的趁手。
我尤其愛用那支無柄的鐵鏟。本來我家裡也有把木柄鏟子,但用的時間長些,木柄就會脫落。我相信是因為拿到那支趁手的鐵鏟,才真正得以張望園丁的世界。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真的。
◎
當園丁,我很快就體會到:最大的樂趣就是和土。
我把一盆盆舊花盆的泥土倒出來,挑出垃圾,清理出可用的土,用鏟子把所有泥塊都鏟碎。然後再加上培養土和一點肥料,像炒菜一樣炒幾遍,再戴上手套像練鐵砂掌一樣伸進去翻騰幾遍。最後再用鏟子把各處叉一叉、炒一炒。
在輪椅上做這些事不方便,我就乾脆趴在地上做。坐著做累了,就側臥著做。
做著做著,我好奇自己到底怎麼會這麼喜歡做這件事,但馬上想到答案:這不就是玩泥巴嗎?哪個小孩不愛玩泥巴?
我也發現只要泥巴玩好了,土都和好了,把植物種下去就像是馬拉松最後終點邁出的那一步而已。把泥土仔細翻整好,花草自然就會亭亭玉立。
這樣我在三個星期裡共種了八盆花。
星期四和星期六,成了我渴盼的日子。
生命靈數裡,4 是務實做計劃的象徵,6 是關懷、照顧身邊的人事物,所以我選這兩天來種植物。
我的理性考量很有回報。
這樣的運動量,不論對手、手腕、肩膀都很有幫助,在地上坐、趴、臥,也可以運動到全身。過去我長期主要的運動是游泳,在水裡感受不到流汗的快樂,而最近一個月的時間裡,我多次享受到全身大汗淋漓的快感。
我的感性考量也有回報。
因為植物,我對世界多少有了新的體會角度。
◎
在清理陽台的過程裡,我先是被植物的生命力給震撼到。
許多長期疏於照料的植物,能仍然那麼堅毅地生存著?
泥土中找不到養分,那些根莖鬚條蔓延盤纏的目的是什麼?
牆角一根葉子,怎麼會沒有任何泥土的滋養下,也能從水泥縫中攀附而生?
我想練習珍惜植物。但又發現如果用對待動物的方式來對待植物,顯然也有問題。
動物,要照顧牠們的生命,就不能傷害牠。動物的照顧,需要保護好完整的軀體。
然而,當我準備好好保護植物,每一片葉子都不放棄時,黃湘玲卻給我上了一課。
我這才知道植物需要不停地清理它們軀體的枝枝節節。去除了舊的部份,才會有新的部份生長出來。
植物安於接受你有意無意的漠視和折磨,也樂於接受你用心的剪除和裁切。
我覺得:和植物比起來,動物太脆弱了。
再強大的動物,身上受到任何損傷都不會安靜無聲。更不要說萬物之靈的人類。
而植物,對一切都無聲。
光這一點,就猛然敲醒我:雖然同樣都有生命,植物和動物是完全不同的存在,是理解這個世界完全不同的門戶。
我記得想到這一點的時候,手上正好在整理一盆薄荷。我遵照指點,練習狠心掰下一片葉子的時候,葉子好像終於輕輕回答了我一聲:「是啊。」
◎
黃湘玲要我為《蘭花絮語》再寫一篇前言,我本來一再推辭。
我和植物,尤其蘭花都相距太遙遠了。
以前,我對蘭花的印象只有兩點:一是嬌貴,很難養;二是很名貴,贈禮常見。 都是貴。
所以雖然蘭花也名列四君子,古往今來多少人為之吟誦,我自己卻沒有什麼感覺,敬而遠之就好。
但是在這一個月裡,因為開始接觸植物了,我也養起了兩小盆蘭花,一盆拖鞋蘭,一盆嘉德麗雅蘭。
和那些光鮮亮麗,在應酬熱鬧場合常看到的蘭花不同,我為它們大相逕庭的形貌感到很訝異。
這樣再查查資料,才知道蘭花種類之多,竟然有所有鳥類的三倍之多、哺乳動物的四倍之多。在有種子的植物物種裡,蘭花佔的比例竟然能高達百分之十。
談各種蘭花不同的美麗、誘惑,和(吸引蟲蝶的)心機之書,也不知凡幾。
但在我和蘭花還十分短暫有限的接觸裡,有一點特別吸引了我。
和它們相處了才知道,蘭花只要放在合適的位置,不要直曬到太陽,幾乎不管它也都會生長得好。連水都不必常澆。
這真是顛覆了我原先把蘭花和「嬌貴」相連的認知。
光這一點,我反而更願意和它們相處了。
這一點也引發了我新的感觸。
對於動物,尤其是對於我們的子女,我們總會想方設法給最大的養護、引導、安排。
而蘭花提醒我們,生命要有好的發展,其實很簡單,就是放在合適的位置上。
很單純。
◎
所以後來我決定還是寫這篇前言了。
經過這一個月園丁的生活,我切實地體會到湘玲在上一本書裡所講的那兩句話是什麼意思:花是大自然送我們無時不在的禮物,花也是人類最視而不見的禮物。
因此,也特別體會到湘玲畫下這些蘭花之可貴。
她的一筆一筆,是在幫大家擦去視而不見,是在幫大家細緻地打開這禮物,看到大自然到底送了我們什麼。
也讓這些形貌各異,個性不同的蘭花,在我們耳邊有了細語的機會。
希望《蘭花絮語》能讓你傾耳聆聽。
盤纏的意思 在 轉角國際 udn Global Facebook 的最佳解答
#他們絕不能通過 🇭🇳🇬🇹🇲🇽🇺🇸
「眾人一次又一次地往『長城』進擊,直到誰先絕望倒下為止...」美洲的難民危機,自上周五開始重新在中美地峽諸國爆發,苦於颶風、瘟疫、毒梟戰爭與國家貪腐...等天災人禍的極端夾擊,大批來自宏都拉斯的「難民團」人潮,自1月15日深夜開始,突然大舉跨越西部邊境、進入瓜地馬拉,並朝北方千里之外的目的地——美國——大舉前進。瓜國官方估計,直到16日晚間為止,短短24小時內就有9,000名偷渡客闖關入境。於是在北方強鄰美國與墨西哥的聯手施壓下,周日瓜地馬拉也派出了數千軍隊,並在邊境後方20公里設置了「鎮壓防線」,以強勢武力阻止了其中6,000難民的北上前進。
從中美洲出發的「北上難民團」,在新聞名詞中也稱為「篷車團」(英:caravan/西:la caravana)。其借代的意思,是18、19世紀,美洲早期白人殖民屯墾常見的拓荒蓬車隊,與當前難民團攜家帶眷北上尋求生存機會的亡命旅程類似。
在過去邊境管制較鬆的20世紀中旬,來自中美洲的季節工,時常在農忙時節往來美國與墨西哥的邊境賺取外匯;但隨著現代經濟型態的演變,以及冷戰後半葉崛起的「毒品經濟」,美國的邊境也開始迅速關閉,接著而來的獨裁、貪腐、犯罪甚至是戰爭,也讓宏都拉斯、瓜地馬拉與薩爾瓦多等國家,苦於結構性的貧窮與階級發展不均。於是往北逃難的偷渡人潮,也自此一發不可收拾。
早期的偷渡行動,大多以個人戶零星進行,但當通往美國的最後關卡——墨西哥——從2006年開始以軍事行動「向毒品宣戰」後,急速暴力化的反毒戰爭,也讓墨西哥成為毒梟割據的血腥戰場,零星的中美難民很容易被捲入犯罪糾紛,染指邊境人蛇生意的毒梟集團也會故意找落單難民「殘酷祭旗」,以警告外來的難民就該認命花錢、不要打亂人蛇市場的行情。
於是在危機四伏的狀況下,中美各國的難民也自然發展出了「難民團」的集體行動意識,就像是美洲移民史上,拓荒者們往往往會結成「篷車團」集體移動,彼此守望相助、嚇阻土匪打劫一樣。
在過去,難民蓬車團的集結移動,往往會透過口耳相傳而沿路集結;但在社群網路的發展下,眾人開始「線上揪團」,新聞媒體的關注與通知更容易引發跨國的雪球效應,吸引沿路各國的偷渡客不斷入夥——特別是在川普治下的美國,對於非法移民的取締尤其敏感而強硬,因此近年來不斷出現的難民團,也屢屢成為國際關注的外交問題,甚至堪稱「地緣危機」。
像是本回從宏都拉斯出發的北上難民團,是從12月份開始集結出發,據稱眾人與2020年11月連續侵襲中美洲的兩個強烈颶風「埃塔」(Eta)與「伊歐塔」(Iota)的受災戶高度重疊。但在邊境的人數集結,一直到上個星期才終於足夠闖進瓜地馬拉,進而引發美國與墨西哥的高度緊張與關注。
「中美難民團進擊!拜登與民主黨移民政策主打的『道德感』,會被難民團危機給戳破嗎?」在美國新聞中,不分派系光譜的許多媒體,都會如此緊張地提及。
但事實上,類似的擔心很難發生——因為無論川普還是拜登執政,每一次的難民團都能近逼萬人,但最後真正能挺到美墨邊境者,往往只會剩下百餘人而已。
中美難民團的出發,雖然集結聲勢容易,但要徒步跨越上千公里的漫長地景,本來就有極端的體能與資源門檻,許多扶老攜幼的家族偷渡者根本沒辦法疲勞、飢餓、疾病與盤纏耗盡的挑戰,因此只能中途放棄,接過沿路各國政府——在美國政治與資源支持下——的就地安置或遣返安排。
更何況當前的墨西哥、瓜地馬拉等國,本身就已經因為失控的COVID-19而處於迫窘封鎖狀態(本波難民團中,已知21人因身體不適求助瓜國醫護,檢驗確診武漢肺炎),難民團縱貫北上的道路也更難得到社會的餘裕支援與同情。
因此剩下仍繼續前進中的3,000難民,究竟能走到多遠?現實卻殘酷地令人遺憾,機率幾乎不可能走到他們拼命想像的「夢想終點」。
Photo Credit:EPA
#美國 #中美洲 #難民 #移民 #偷渡客 #migrant #極端氣候 #天災 #篷車團 #caravan #lacaravana #瓜地馬拉 #墨西哥 #宏都拉斯 #Guatemala #Honduras #Mexico #USborder #國際新聞 #udnglobal #轉角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