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監視器安裝法規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監視器安裝法規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監視器安裝法規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監視器安裝法規產品中有12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0的網紅,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210807LIFE 如何買一間會『省錢』的房子?1000萬元內搞定所有花費...10秘技不藏私公開 LIFE原址→https://life.tw/?app=view&no=1350632 新書購買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880 「...

 同時也有3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8萬的網紅公視新聞網,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韓國國會通過《電信商業法》修法,禁止蘋果和Google等科技巨頭強制App開發者使用自家的支付系統,避免支付平台的壟斷行為,是第一個通過相關立法的主要經濟體。同時韓國也通過了《醫療法》修法,未來醫院手術室必須安裝監視系統,以確保醫病雙方的權益。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

監視器安裝法規 在 ʏᴜʏᴜ & ᴍɪᴛᴀ ????ʏᴜᴍɪ麻迷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0-09-07 21:10:52

我們渡假回來啦🏠 累翻還是要#睡前故事 來分享#屬於我們的寶寶監視器 #紀錄兄妹日常 蜜糖妹妹才七個月竟然就超愛站 😱😱😱😱😱😱 現在八個月就會放手幾秒鐘 感覺不到一歲就給我走路了啊 現在每天起床都站在嬰兒床看我們 超級愛笑的妳👧 每天早上都被萌翻天 ❤️❤️❤️❤️❤️❤️❤️❤️ 這陣子被...

  • 監視器安裝法規 在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8-08 10:24:41
    有 4 人按讚

    210807LIFE 如何買一間會『省錢』的房子?1000萬元內搞定所有花費...10秘技不藏私公開
    LIFE原址→https://life.tw/?app=view&no=1350632

    新書購買連結>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2880

    「如何買到便宜的房子」並非我的強項,因為太便宜我也不敢買。由於我打算長期置產,把買房當存錢,所以關於「如何買到會賺錢的房子」也沒想那麼多;可要是說到「如何買一間會『省錢』的房子」,這我可就拿手多了。

    首先我把預算確定下來:1000萬元內含全部花費。意思就是含服務費、代書費、契稅、履約保證費用等等,最多不超過1000萬元。換句話說,成交價最多介於950萬元上下,在這樣的預算前提下,再設定其他條件。

    圖說:如何買一間會『省錢』的房子?含服務費、代書費、契稅、履約保證費用等等,最多不超過1000萬元。

    電梯

    台灣人口高齡化,新房子都已強調無障礙空間,因此「電梯」不僅是趨勢,更是最基本的條件,而無電梯的老舊公寓等於是逆勢而為。可是我又同時受限於預算考量,讓我只能選擇小套房。

    有人質疑,套房那麼狹小,這樣好嗎?其實我一點也不擔心。理由是,我在最刻苦時曾經住在僅5坪的隔間套房長達3年多,至今我租的房子使用空間含陽台也才接近10坪而已。所以,我的觀念是:再小的房子肯定都有人住,尤其在高房價的都會區。

    從省錢的角度,套房跟公寓相比空間較小,裝修成本較低,家具、家電添購的花費也較少,由於先天性收納空間不足,日後買東西的慾望也會「被迫克制」。

    就房屋稅而言,公寓雖然趨近於零,但土地持分較多,地價稅較高;相較之下,套房的建物跟土地坪數都很少,所以房屋稅與地價稅都不高,每年的持有成本較低。除此之外,套房的社區管理費也比較便宜,卻還是能享有管理員與垃圾處理等服務,另外,水、電、瓦斯的消耗量也會比大空間的公寓來得少。

    天然瓦斯

    9成的套房社區都是規劃電熱,試想,如果連煮飯、洗澡都要用電,那電費計價「級距」就很容易往上跳;相反的,如果煮飯、洗澡可以用天然瓦斯,自然能將電費的級距拉低,因此我不太考慮純用電的社區。

    不過我知道買房總是要妥協,所以,我可以接受廚房用電,但洗澡堅持用瓦斯。因為我遇過太多案例,包含自己也曾住過電熱水器的套房,往往洗澡洗到一半熱水就不夠用了,在冬天尤其惱人!

    總之,讓瓦斯幫電分擔辛勞,除了讓電費維持低級距之外,同時多了一張繳費收據,也就多一張發票可以對獎喔!

    採光至少2面,廁所需開窗

    通常套房的採光只有一面,由於室內面積不大,白天原則上不用開燈,長期下來也能省下不少電費。只是,空氣無法對流往往是套房的缺點,這只能靠空調解決,所以我很堅持兩面採光,而要符合這樣的條件往往只有「邊間戶」辦得到。空氣流通,住了才健康,室內也會比較涼爽,冷氣的開銷無形中亦會降低。

    另外,我堅持廁所開窗,這樣比較能保持乾燥,雖然可以安裝暖風機解決,但暖風機也要用電,這不又是額外的花費嗎?所以,有開窗的廁所是天然又省錢的乾燥方式。

    衛浴不需要浴缸

    我發現浴缸總是在一開始特別迷人,但根據我的經驗,一年中使用浴缸泡澡的頻率極低。而且萬一發生漏水,有浴缸的廁所在修繕上很麻煩。

    另外,以洗澡的時間來說,淋浴肯定比泡澡短,洗澡所花的時間越少,瓦斯、水、電費也就越省。
    近捷運

    逐捷運而居的軌道經濟已是趨勢,若房子的地點至捷運站步行時間超過10分鐘,甚至是要搭接駁公車才能抵達,未來不僅難以保值,脫手性也會越來越差。

    因此,如果是台北市,我可以接受步行至捷運站8分鐘內的房子;如果是新北市,則必須控制在步行5分鐘內可以抵達捷運站。

    不買毛胚屋

    我不偏愛精裝,因為過多的裝修不僅會反映在賣價上,還可能有一時沒注意到,或被隱藏起來,等入住後才發現的缺點。

    但我絕對不要毛胚屋,因為交屋後房貸就開始計算了,時間就是金錢,我無法接受一邊繳房貸還要一邊花時間、花錢裝修。

    警衛管理可有可無

    我可以接受沒有管理員的華廈,因為台灣的治安算好,而且沒有管理員的社區也會安裝監視器輔助。

    但如果社區有配置管理員,我偏好二度就業的退休老伯伯任職。依照我的經驗,那些號稱高級的物業管理,太過嚴謹,規矩過多,往往對住戶或拜訪的友人造成干擾。相反的,有個退休老伯伯幫忙看顧、整理信件、收發包裹就足夠了,而且管理費也比較便宜。

    垃圾處理可有可無

    有,會反映在管理費上;沒有,就配合環保局的垃圾車時間。或許剛開始會覺得有點不方便,但久了,習慣就好。

    屋齡盡量新

    台北市:不限,雖說地震很恐怖,但至今還不是一堆古蹟沒倒。我想,只要當初蓋得好,應該就還好,當然這也跟我的預算有關,不然我也希望能買新一點。

    新北市:只買921大地震之後,建築法規修改過後才蓋的房子。畢竟都買在新北了,條件當然要比買北市嚴格一點。

    堅決不要夾層

    我還是菜鳥房仲時,看到夾層屋總是特別喜愛,因為那是多出來的使用空間,格局有新奇感,許多年輕人也都偏愛「魔術空間」的夾層屋。

    只是隨著年紀增長,我的喜好也跟著改變,加上過往的經驗,有夾層的房子偶爾讓我不小心踢到樓梯,爬上去時偶爾撞到頭,那種連伸個懶腰都被侷限住的擁擠感讓我無法放鬆。如果連在家都覺得拘束,又如何愛上回家?

    回家就是要休息,要上夾層處就得爬樓梯,有樓梯就必須小心翼翼以免腳踢到、絆倒、摔倒而受傷;縱然是挑高4米2或4米5的房子,人在夾層處雖可站直無須蹲爬,可是單層高度不夠會有壓迫感,手往上伸就會摸到天花板,越想越不愛。

    後記

    2020年7月28日,是我考取營業員證照也就是從事房仲滿10年的日子,在這個特殊意義的日子,我想買間房子留念。由於我希望簽約日就訂在7月28日,所以是屬於非買不可的剛性需求,因此絕對不會出芭樂價,縱然找不到非常滿意的,我也會從不滿意的房源中挑出一間可以接受的。至於最後我會買在哪裡?我也不知道,一切就看緣分。

    本文摘自遊讀世界《省出一棟房:24招易上手的存錢絕技》
    【更多資訊請上《遊讀世界》粉絲團;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部落格→https://taiyuanchen1223.blogspot.com/2021/08/210807life-100010.html

  • 監視器安裝法規 在 3Q 陳柏惟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4-23 14:00:07
    有 6,110 人按讚

    🍲 日前加拿大海底撈溫哥華分店遭媒體批露,店內應總公司要求安裝60個以上的監視器,店經理並承認這些影像會被傳回中國!台灣的海底撈則更早在2019年時,就被質疑店內監視器過多,經媒體報導訪問,店員指稱是「防奧客」且將狀況「即時連線回北京總部」,但業者並未對此背書。

    #個資跨境傳輸管制很重要
    「資安即國安」,今年2月24日我和台灣基進召開「2021優先議題」記者會,將「乾淨資安」列為五大優先議題之一,提出政府應重視「 #個資跨境傳輸的管制」。

    📌 我也在3月23日在立院經濟總質詢時,特別就「個資跨境傳輸問題」再次提出質詢。

    我們先來看中國本身對於個資保護的概念。
    根據中國的《網路安全法》第 28 條:「網路運營者應當為公安機關、國家安全機關依法維護國家安全和偵查犯罪的活動提供技術支持和協助。」甚至於美國上市的中國旅行社在那斯達克上市的財報說明中載明:「中國政府有權命網路提供者提交網路用戶的個人資料,若該用戶有於網路張貼受禁止內容或有從事非法活動之情事。」所以,中國當局會對民間機構或公司要求提供什麼樣的個資傳輸?在什麼樣的情況下要求提出個資?我們便不得而知。

    我們沒辦法去管中國,但我們政府自己是不是有相關的法律或政府作為,可以保障我國公司保護國人。

    💻 特別是網路時代無國界,大家都在網路上訂機票、訂飯店、買東西,這些都牽涉到個人資料會被怎麼使用,會不會有不當使用?

    #質詢跨境傳輸個資議題
    📌 我注意到國發會在2018年成立了個人資料保護專案辦公室,藉此讓各部會更能在個資法的落實上具有一致性,但是目前只有金管會和NCC根據個資法針對跨境傳輸,包括跨境傳輸到中國的狀況訂定規範。

    📌 在那次質詢後,國發會也回函報告:
    行政院副院長已經召開會議要求「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通盤檢討所轄非公務機關應予限制個人資料傳輸至大陸地區之必要性,後續並應依個資法或相關法規加強間度個資傳輸大陸地區之情形,以保障民眾權益」,我肯定部會有這樣的開始,我仍會持續緊盯後續各部會的辦理情形。

    而近幾日加拿大報導中國連鎖火鍋品牌的新聞,則讓大眾也留意到個資跨境運輸問題。這些監視器是否讓你吃個火鍋也成為「實境秀」?這是民眾很在意的。

    海底撈創始人雖入新加坡籍,但和中國千絲萬縷的關係,眾所周知,而中國《國家情報法》第七條規定:「任何組織和公民都應當依法支持、協助和配合國家情報工作,保守所知悉的國家情報工作秘密。」這一條款要求中國企業必須配合中國政府的情報調查,在深受中國滲透威脅的台灣,很難讓人不擔心中國政府對於其企業的實質影響力。

    對應到近日加拿大海底撈分店疑似將顧客資訊傳回中國的問題,我認為行政部門對於跨境傳輸的管理刻不容緩,再次強調「資安即國安」,各部會應盡速跟上腳步,保障國人個資安全。

  • 監視器安裝法規 在 張維倩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1-01-07 11:51:36
    有 542 人按讚

    今天上午維倩陪同受害家長開了一場記者會,家長非常心疼自己的孩子本身已經是聽損障礙,卻又在學校疑遭老師打耳光,家長也是孩子回家後哭著向母親說,自己再也不想回學校上課,家長詢問後整起事件才曝光。

    家長A小姐說:「在註冊時,已再三告知孩子的聽力狀況,豈料老師不顧孩子的身體狀況卻還掌摑耳光,我跟女兒說,小朋友做錯老師會處罰,如果老師有做錯,也會有人處罰老師,我女兒就一直問誰可以處罰老師,我告知教育局、社會局、警察都會處罰老師,她才大哭說出事情經過。」事發之後,家長馬上去派出所報案,並帶著孩子去醫院驗傷並檢測聽力,檢測結果孩子的聽力在受傷後,由原本的輕度聽障變成中度,令家長心疼不已。

    家長表示,上週一(28日)到學校調閱監視器畫面時,園方竟由疑似打人的老師在操作監視系統,在老師操作之時,園方表示該教室的監視器壞了,無法提供給家長,家長不禁納悶,為何其他的教室監視器畫面都清晰可見,唯獨該間教室的監視器損壞呢?事後,家長又在園方陪同之下詢問其他孩子,是否有看見自己的小孩被打,同學們皆表示有看到老師打手跟臉,與受傷的孩子說法一致,而園方與老師卻無法解釋為何孩子們的說法相同。

    幼稚園不如托嬰中心有強制安裝監視器的法規要求,但業者也應保持監視錄影設備的使用順暢,如發生疑似不當管教的事件,監視錄影的內容可以有效地還原現場狀況,不僅可以給家長一個交代,更能還業者的清白。同時,市議員張維倩也責成教育局應儘速啟動調查程序,若有不當管教的事實,應立即嚴懲惡師禁止從事教保工作,別讓教保人員長期的努力因為惡師而蒙塵!

    #婦幼律師為您發聲
    #新北市議員張維倩

  • 監視器安裝法規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21-09-01 20:49:47

    韓國國會通過《電信商業法》修法,禁止蘋果和Google等科技巨頭強制App開發者使用自家的支付系統,避免支付平台的壟斷行為,是第一個通過相關立法的主要經濟體。同時韓國也通過了《醫療法》修法,未來醫院手術室必須安裝監視系統,以確保醫病雙方的權益。

    詳細新聞內容請見【公視新聞網】 https://news.pts.org.tw/article/542783

    -
    由台灣公共電視新聞部製播,提供每日正確、即時的新聞內容及多元觀點。

    ■ 按讚【公視新聞網FB】https://www.facebook.com/pnnpts
    ■ 訂閱【公視新聞網IG】https://www.instagram.com/pts.news/
    ■ 追蹤【公視新聞網TG】https://t.me/PTS_TW_NEWS
    ■ 點擊【公視新聞網】https://news.pts.org.tw

    #公視新聞 #即時新聞

  • 監視器安裝法規 在 范琪斐 Youtube 的最佳貼文

    2020-01-03 22:00:14

    這集范琪斐的寰宇漫遊,是我們2020第一集,所以我們要來打通關,用一整集的時間來談熱騰騰的人臉辨識科技,它到底是治安利器還是全民公敵?
     
    我知道一講到人臉辨識,大家第一個馬上想到中國。但一講到中國,大家血壓馬上上升兩格,所以我們今天人臉辨識的科技應用,就不是談中國,我們來看看民主國家怎麼做。
     
    根據美國布魯金斯學院的報告,倫敦據估計有42萬支監視器。僅次於北京,在民主國家中奪冠,排名第三名的美國華府,只有三萬支。那倫敦到底要這麼多監視器幹嘛?這就要回溯到1990年代初期,英國跟愛爾蘭的恩怨情仇,當時為了避免愛爾蘭共和軍恐怖炸彈攻擊,因此倫敦這個大都會,就大量裝攝影機;2001年美國爆發911事件,全球民主國家也開始加強監控管理;到了2005年,倫敦獲選奧運主辦城,隔天就發生地鐵與巴士恐襲...每一次恐怖攻擊與重大國際事件發生,倫敦就會出現更多鏡頭,而且他們還打算裝更多。
     
    這原因主要是現在的監視器太聰明了,可不是像以前的攝影機只會呆呆的拍,現在的監視器它可以做人臉辨識,把歹徒從人群中認出來,比如英國警方做了這個實驗,就發現監視器可以在好幾條街外,老遠就把人認出來,你想想看你跟小三逛街,老婆在三個足球場外就可以把你認出來,你嚇不嚇?除此之外,現在的監測器還可以偵測到異常的舉動,比如不該聚眾的地方突然出現了一群人,監測器就會示警。

    這些監控攝影機協助倫敦警方每天破獲約6起案件,包括連續殺人犯與炸彈案。
     
    而且傳統監視器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工監看會因為疲勞造成疏失。有研究顯示,一般人如果很認真的連續監看2個以上的螢幕12分鐘,將會忽略45%的細節,22分鐘後將忽略95%的細節,畢竟人的體力和專注力都有極限,而電腦卻不會。另一個很重要的是,現在攝影機越來越便宜,一個警察的薪水,可能就可以買好多支這樣厲害的監視器,功能強大,還可以省錢,倫敦市民應該也覺得這真是棒棒棒了吧?但你如果感覺老是有人在盯著你看,是不是會感覺很不自在呢?
     
    有這樣想法的倫敦市民其實還不少。
     
    在2019年一月就發生一件事,警方在Ramford這個地區的某輛警車上,安裝了人臉識別的攝影機,但裝得非常低調,刻意不讓人發現他們的實驗目的。但還是給一名路人發現了,他不想被拍,就在經過的時候把衣領拉高,擋住臉部。
    不過警察卻認為他行跡可疑,上前阻止,要他不准遮臉,雙方發生激烈口角。最後這名男子把臉遮住不給拍的代價,是被冠上「失序行為」的罪名,被罰款90英鎊,大概台幣3500元左右,哇,這樣也有事?那我今天沒化妝,不給拍,是不是也要罰錢哪?
    在這個事件發生後,英國有個公民自由團體叫做Big Brother Watch,就出來痛罵英國警方,說這名可憐路人沒有任何可疑的地方,只是在行使不讓自己的臉被監視器掃描的權利,這樣也要被捕,是住在共產國家嗎?
    還有一位叫Ed Bridges的英國人說警方在沒有他同意的情況下,在他去買東西跟參加遊行示威時,至少拍了他兩次,讓他超不爽,他就把警方告上了法庭,但他沒告贏就是了。
     
    很多人會說,你只要沒犯法,為什麼怕被拍?但對很多人來講,我的臉是我的,我為什麼一定要給你看?這就是隱私權的概念,我只要不作姦犯科,我個人的私生活,我的數據,是我自己的,法律保護我,我有權利不給你看。
     
    目前全球針對人臉辨識的法規,起步最早的就是歐盟。
     
    2018年開始實行的「歐盟資料保護法」(GDPR)中規定,生物識別必須經過當事人明確同意,並且已經自行公開資料,或者是有涉及司法案件的時候,才可搜集或使用。歐盟中的國家當然可以自己訂相關的法律,但不管怎麼訂,都是要符合這個規範。
     
    科技始終來自人性,這實在是老掉牙的話,但卻也是不變的真理。
     
    未來人臉辨識和監控議題討論的次數肯定越來越多,牽涉的層面也將越來越廣,這個議題並不光是一條線,更像是一個鐘擺,在保護隱私跟預防犯罪的光譜之間擺盪,就看人們比較重視什麼,還有如何在這中間,找出一個比較讓人自在的平衡點。
     
    --------------------------------------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每週四晚間十點在 #寰宇新聞台 播出,沒跟上的也沒關係,歡迎訂閱我們的 YouTube 頻道 🔔#范琪斐ㄉ寰宇漫遊 🔔https://reurl.cc/ZvKM3 1030pm準時上傳完整版!

  • 監視器安裝法規 在 鍾佳濱。沖咖啡【給你不一樣的屏東】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7-12-26 18:13:25

    【晶片身分證爭議,鍾佳濱促修戶籍法20171115】

    內政部擬換發晶片身分證,引發隱私權高度爭議。立委鍾佳濱抨擊戶籍法充滿警察國家遺緒,應該檢討修法;如果身分證只是要確認身份,建議思考更穩定精確又對個人隱私權影響最小的方式,例如虹膜辨識系統。

    鍾佳濱15日在內政委員會質詢指出,任何國家不管對本國人或外國人,在執行公務時需確認身份,我國戶籍法規定國民必須隨身攜帶身分證,警察職權行使法規定盤查人民要求出示身分證,這兩項規定結合,給人警察國家控制人民的印象,根本不合時宜。

    最近內政部循每10年慣例編一大筆預算,要求人民換發身分證,外界聚焦於是否換發晶片身分證?晶片身分證會不會承載過多個人隱私資料,爭論不休。內政部回應晶片身分證內容與現行身分證差不多。

    鍾佳濱質疑,現行健保卡就有儲存個人就醫、病歷資料,如果只是把紙本身分證資料放在晶片身分證內,為何還需要換晶片身分證?

    鍾佳濱認為,戶籍法規定國民要提供照片製作身分證,但人的長相會變,傳統用照片來辨識身份不可靠,無法提供有效辨識,若採「生物特徵」辨識,DNA負載過多資訊,包括遺傳疾病因子、血緣關係、複製器官所需要的資訊,超過辨識身份所必要的資訊;指紋會留下痕跡,曝露行蹤紀錄,因此被質疑侵犯隱私權,但大家忽略了,照片也是生物特徵的一種,加上普及的監視器,更容易被掌握行蹤。

    科技日新月異,手機解鎖從密碼、指紋發展到臉部辨識,當iphone X推出臉部辨識功能時,我們更應擔心的是生物特徵被大量收集掌握在單一機構中,其所衍生的資料保全和管理,才是數位時代需共同面對的課題。

    鍾佳濱指出,相較於臉部辨識,虹膜只是臉部的局部特徵,比iphoneX臉部辨識對隱私影響還小,一定要近距離攝取,通常在當事人同意情況下才會被採集。虹膜具有終生不變特質,可應用在通關辨識,協尋失蹤人口。

    對於身分證可否採用虹膜辨識?內政部長葉俊榮表示,涉及隱私權、國家安全及科技管制互動是否到位問題,說不定未來科技更進步,連身分證也可取消。

    鍾佳濱強調,過去沒有照片的年代,無法提供照片辨識身份,現在隨著科技進步,也應檢討使用照片的規定,10幾年前誰能想像現在每台車會安裝行車紀錄器,未來說不定每個人的手機都有虹膜辨識功能。他要求內政部徹底檢討戶籍法不合時宜的規定,為何國民還要隨身攜帶身分證?如果只是為了確認身份,是否需要提供一種更穩定、精確、對個人隱私權益侵犯最小的身份辨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