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卦]監察委員職權是什麼?優點缺點精華區懶人包

雖然這篇監察委員職權鄉民發文沒有被收入到精華區:在監察委員職權這個話題中,我們另外找到其它相關的精選爆讚文章

在 監察委員職權產品中有10篇Facebook貼文,粉絲數超過4,050的網紅醒之暖暖,也在其Facebook貼文中提到, 啃一本冷硬書,但心頭熱熱的❤ 端午連假期間,總算搶到了幾個比較完整的時段看書。想想決定翻開現在最熱門的兩個話題:「#監察院該不該廢?」+「#健保會不會破產?」 《#全民健保總體檢》這本書是黃煌雄委員三年前送我的,剛好就跟這兩個議題有關,但我始終因為忙碌沒力氣翻開。 #我的55天監獄風雲 很多...

 同時也有2部Youtube影片,追蹤數超過12萬的網紅王炳忠,也在其Youtube影片中提到,陳師孟拿「查辦舞台劇」作起手式,難道只是這麼做漂不漂亮,或者這場「鬧劇」好不好笑嗎? 如果我們對此事的評論,仍停留在插科打諢的笑料,那麼就休怪台灣的政治難脫無止境的惡鬥,因為我們視凌駕法治的公報私仇為理所當然,視吞噬公眾利益的權謀鬥爭如好戲登場,難怪我們養出的政治人物只要一朝得勢,都個個要把異己割...

監察委員職權 在 立法院·修憲白話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6-22 12:26:34

【要聽憲法的話嗎?】 憲法說的話,是不是一定要聽? 曾經就發生一個故事,我們來說給的大家聽。 - ➤ 監察院不見了? 在 2005 年時,當時監察院長及委員任期屆滿,因此時任總統陳水扁就向立法院提名 29 位人士擔任監察委員。 結果立法院多數(當時是國親兩黨為立法院多數)把這件事作為暫緩編...

監察委員職權 在 立法院·修憲白話文 Instagram 的最佳貼文

2021-05-28 05:55:24

【監察院,真的該廢多餘嗎?】 2019 年,司法界傳出重大醜聞。 前公務員懲戒委員會委員長石木欽,疑似為佳和集團前董事長翁茂鍾提供法律意見,以換取自身利益。 此事牽涉多名法官及檢調人員,引起社會議論。 隔年,監察院對他通過彈劾案,但彈劾是否真的有用?,也有人提出疑慮。 - 監察院,都在做些什...

監察委員職權 在 立法院·修憲白話文 Instagram 的最讚貼文

2021-05-28 05:55:24

【不配合國會調查,就要關?】 2019 年 9 月,美國眾議院司法委員會舉行聽證會,傳喚川普的前競選經理勒萬多夫斯基(Corey Lewandowski)出席。 儘管他不具官員身份,聽證會上,他被要求針對川普是否干預司法調查作證,卻幾度迴避問題、揶揄議員,激怒了民主黨。 民主黨揚言要以「藐視國...

  • 監察委員職權 在 醒之暖暖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7-01 15:06:06
    有 106 人按讚

    啃一本冷硬書,但心頭熱熱的❤

    端午連假期間,總算搶到了幾個比較完整的時段看書。想想決定翻開現在最熱門的兩個話題:「#監察院該不該廢?」+「#健保會不會破產?」

    《#全民健保總體檢》這本書是黃煌雄委員三年前送我的,剛好就跟這兩個議題有關,但我始終因為忙碌沒力氣翻開。

    #我的55天監獄風雲

    很多基隆/暖暖的朋友不知道,我在2002年曾經因為反對「#健保保費雙漲」到行政院抗議,與數千群眾推壞了行政院的大門,還被視為「主謀」之一,最後被告「#毀損公物」並判刑55天,我不捨易科罰金的總金額,決定2004年去「進修」55天。

    從勞工運動的角度,面對健保的財務議題當然是「分配正義」、「程序正義」的問題,但在「管理調控」的問題沒有改善之前,要求被保險人提高保費是沒有道德基礎的。更何況「保疾病vs保健康」的定位問題一直沒有明辨,直接以漲價回應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到最後,倒楣的仍只有醫療體系中的醫事人員與全民被保險人。

    總之當年我蹲了55天,老問題也還是沒有解決。這本10年前(健保實施15年後)出版的大部書如今來看就顯得有價值了。

    而陳時中部長的政治勇氣以及智慧可以到哪個高度?剛好就可以用這本書來檢驗。

    #監察院的存廢是真問題嗎?

    這會兒,雖然只啃了三分之一本,但心中對黃煌雄委員的敬佩增加了幾分。姑且不論「總體檢」最後提出的幾個階段建議是否同意,但是至少在問題的定性上都算是有未來性的描述。

    更重要的是,這不但是在監察委員的職權行使下所發展出來的重大工程,更讓監察院獨立的角色可以更發揮出積極的引導作用。

    監察院長期被譏為「沒有牙齒的老虎」,其實不完全是「三權分立vs 五權分立」的問題,說到底,不論三權或五權的設計,現實上都逃脫不了主流政黨或派系的掌握,這恐怕才是真問題。怎麼樣讓監察、彈劾、糾正行政機關的權力重新回到人民(而非政黨派系)的手上,才應該是真目標。

    再退100步講,我以為此刻真正該討論的是,在還沒有修憲完成之前、在落日條款訂定之前,怎麼樣讓監察委員職權可以發生建設性的作用,讓監察委員的權力來源多反映「民意」而非「黨意」,恐怕更實際一些。

    #冷硬派的夥伴在哪裡?

    我如果邀請黃煌雄委員來基隆演講,談談全民健保的危機(感覺很冷硬,是吧?),❤有沒有人有興趣啊?

  • 監察委員職權 在 呂秀蓮:台灣和平中立 Facebook 的最佳貼文

    2020-06-26 10:00:22
    有 653 人按讚

    正視監察院之存廢

    六十歲以上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很久以前有一位白髮鶴顏的長者陶百川,他是兩蔣時代的監察委員,雖是所謂的「外省人」,卻是台灣尋常百姓心中的「包青天」。他在威權時代,以監察委員職權平反糾辦的案子不勝枚舉,他愛國愛民,言人所不敢言。美麗島事件爆發,反對陣營被一網打盡,陶公挺身而出,多次向蔣經國面陳逆耳忠言,甚至不歡而散。

    年輕的朋友,真可惜,自從你關心政治以來,無緣認識這樣有風骨有志節的從政者,因為從媒體尤其網路,你認識的盡是一些會kuso,敢胡說八道的「政治達人」;「風骨」早已在政壇絕跡。

    根據憲法規定,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三權。監察院對行政、司法及考試三院及地方政府的行政處分,經審查認為有違法失職時,得提出糾正案;對中央及地方公務人員,認為有失職或違法情事,得提出糾舉或彈劾案;如涉及刑事,應移送法辦。此外,監察院設審計長,每年針對行政院的決算書,向立法院審核報告,替人民監督政府的預算執行成果。這三項對於中央政府的執政效能及官箴良窳當然重要,廢掉之後,誰最開心?

    很多人反對監察院是因為它違反「三權分立」的民主憲政常規,事實上真正的理由是監察院提名不當,表現欠佳,功能不彰。如果每位監察委員都是公正無私,打擊特權貪瀆的御史大夫如陶百川先生,我們不但不應反對,而且求之不得。

    真正的問題是監察委員如何產生?憲法規定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包括大法官、監察及考試兩院委員的審薦工作專屬於副總統,我因連任兩屆,有機會負責這三項審薦工作。我設定一套公開徵詢,為國舉才的審薦制度,並邀請各界賢達擔任審薦委員。但我們審薦出來的是法定員額的1.5倍,再呈請總統決定最後人選。至於正副院長則由總統欽定,不經審薦。但立法院是否認真行使同意權?如果一黨獨大,執政黨立委全成橡皮圖章,只會護航。

    這次朝野撻伐的有三點:
    1. 總統為何提名「有案可稽」的人擔任監察院正副院長?
    2. 國民黨反彈的是總統為何不經「黨對黨」協商?
    3. 民進黨反彈的是副院長人選過去總總違法失職情事。

    總統府的回應是提名國民黨籍的副院長因為「不同黨可以促成政黨和諧」,並轉述蔡總統感謝黃健庭「當初願意跨黨派藩籬,為化解社會對立而努力。」

    朝野的態度恰正突顯如下問題:
    1. 憲政體制如監察院竟被朝野視為「政黨協商」的籌碼,執政黨更視之為政治酬庸的肉餅。
    2. 正副院長提名人既均「有案可稽」,民進黨怎麼選擇性反對其一,卻袒護自己?
    3. 總統及立委諸公多年來都說要廢監察院,為何要將世界各國早已設立,位階高於總統府的「國家人權委員會」設在監察院?
    4. 一旦監察院廢除,國家人權委員會如何自處?文武百官誰來監督?

    主張廢除監察院的朋友,何不立即啟動相關程序,並勸導被提名者「從善如流」拒絕就任,不然就要嚴格監督下週立法院的同意權審查。

  • 監察委員職權 在 呂秀蓮 Facebook 的精選貼文

    2020-06-26 09:05:11
    有 754 人按讚

    正視監察院之存廢

    六十歲以上的朋友,應該還記得很久以前有一位白髮鶴顏的長者陶百川,他是兩蔣時代的監察委員,雖是所謂的「外省人」,卻是台灣尋常百姓心中的「包青天」。他在威權時代,以監察委員職權平反糾辦的案子不勝枚舉,他愛國愛民,言人所不敢言。美麗島事件爆發,反對陣營被一網打盡,陶公挺身而出,多次向蔣經國面陳逆耳忠言,甚至不歡而散。

    年輕的朋友,真可惜,自從你關心政治以來,無緣認識這樣有風骨有志節的從政者,因為從媒體尤其網路,你認識的盡是一些會kuso,敢胡說八道的「政治達人」;「風骨」早已在政壇絕跡。

    根據憲法規定,監察院為國家最高監察機關,行使「彈劾、糾舉及審計」三權。監察院對行政、司法及考試三院及地方政府的行政處分,經審查認為有違法失職時,得提出糾正案;對中央及地方公務人員,認為有失職或違法情事,得提出糾舉或彈劾案;如涉及刑事,應移送法辦。此外,監察院設審計長,每年針對行政院的決算書,向立法院審核報告,替人民監督政府的預算執行成果。這三項對於中央政府的執政效能及官箴良窳當然重要,廢掉之後,誰最開心?

    很多人反對監察院是因為它違反「三權分立」的民主憲政常規,事實上真正的理由是監察院提名不當,表現欠佳,功能不彰。如果每位監察委員都是公正無私,打擊特權貪瀆的御史大夫如陶百川先生,我們不但不應反對,而且求之不得。

    真正的問題是監察委員如何產生?憲法規定由總統提名,經立法院同意後任命。從李登輝時代開始,包括大法官、監察及考試兩院委員的審薦工作專屬於副總統,我因連任兩屆,有機會負責這三項審薦工作。我設定一套公開徵詢,為國舉才的審薦制度,並邀請各界賢達擔任審薦委員。但我們審薦出來的是法定員額的1.5倍,再呈請總統決定最後人選。至於正副院長則由總統欽定,不經審薦。但立法院是否認真行使同意權?如果一黨獨大,執政黨立委全成橡皮圖章,只會護航。

    這次朝野撻伐的有三點:
    1. 總統為何提名「有案可稽」的人擔任監察院正副院長?
    2. 國民黨反彈的是總統為何不經「黨對黨」協商?
    3. 民進黨反彈的是副院長人選過去總總違法失職情事。

    總統府的回應是提名國民黨籍的副院長因為「不同黨可以促成政黨和諧」,並轉述蔡總統感謝黃健庭「當初願意跨黨派藩籬,為化解社會對立而努力。」

    朝野的態度恰正突顯如下問題:
    1. 憲政體制如監察院竟被朝野視為「政黨協商」的籌碼,執政黨更視之為政治酬庸的肉餅。
    2. 正副院長提名人既均「有案可稽」,民進黨怎麼選擇性反對其一,卻袒護自己?
    3. 總統及立委諸公多年來都說要廢監察院,為何要將世界各國早已設立,位階高於總統府的「國家人權委員會」設在監察院?
    4. 一旦監察院廢除,國家人權委員會如何自處?文武百官誰來監督?

    主張廢除監察院的朋友,何不立即啟動相關程序,並勸導被提名者「從善如流」拒絕就任,不然就要嚴格監督下週立法院的同意權審查。

  • 監察委員職權 在 王炳忠 Youtube 的最佳解答

    2018-02-26 10:55:49

    陳師孟拿「查辦舞台劇」作起手式,難道只是這麼做漂不漂亮,或者這場「鬧劇」好不好笑嗎?

    如果我們對此事的評論,仍停留在插科打諢的笑料,那麼就休怪台灣的政治難脫無止境的惡鬥,因為我們視凌駕法治的公報私仇為理所當然,視吞噬公眾利益的權謀鬥爭如好戲登場,難怪我們養出的政治人物只要一朝得勢,都個個要把異己割喉割到斷,就像阿扁當年那句名言,「算我好運不然安怎」,這種惡性循環下的「民主法治」,當然就是既無民主亦無法治,只剩爾虞我詐以暴制暴,內鬥鬥到山窮水盡。

    我經常懷念國中時第一次上公民課接觸政治及法律課程的時光,從那時起我便憑藉對民主法治的基本認知,對時政定期在網上發表評論。你可以說那時的我青澀單純,不解政治的陰險黑暗,但也因此而能最純粹地看待一些是非黑白,而這不也是西方政治學者理想中的「無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嗎?

    這些本來就應該要有的價值,在黃鐘毀棄的今日皆被遺忘,甚至還被當作愚蠢的笑話,結果堅持原則的人被嘲笑,自鳴得意的「主流」們卻也笑掉自己的前途!

    只要看看《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對監察委員職權的規定:「監察委員須超出黨派以外,依據法律獨立行使職權。」一個公然宣稱就是要針對特定顏色「清算」的人,竟然能在如此表態後仍得到立法院投票通過當上監委,而投票的執政黨立委還標榜自己會「建議」他要保持中立,這不只是說一套做一套,更是詐騙!

    而在國會早已公開說過會追殺異己的陳師孟,上任後便先查辦九年前的司法節舞台劇,理由是該舞台劇蓄意影響社會輿論、傷害台灣國際形象、干預司法審判公正,這不就是大陸文革以《評新編歷史劇〈海瑞罷官〉》拉開序幕的翻版嗎?

    利用監委的身分,干預司法人員在餘興節目上戲劇表演的呈現,甚至想推翻扁案有罪的司法判決,早已違反憲法賦予監委查辦公務人員的職權,違逆了五權分立的原則,擺明了以公權力進行對思想的檢查及威嚇。這麼明目張膽的綠色恐怖,而且還只是「起手式」,大家難道只當作鬧劇笑一笑就好嗎?

    或許你會回說,又能怎辦,人家有權!那你是打算屈服,還是起身抗暴呢?

    王炳忠認證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ingzhong.wang/
    王炳忠微博:http://weibo.com/1611864142/

  • 監察委員職權 在 公視新聞網 Youtube 的最讚貼文

    2011-03-03 21:33:09

    "更多新聞與互動請上:
    PNN公視新聞議題中心 ( http://pnn.pts.org.tw/ )
    PNN 粉絲專頁 ( http://www.facebook.com/pnnpts.fanpage )
    PNN Youtube頻道 ( http://www.youtube.com/user/PNNPTS )
    PNN Justin.tv頻道 ( http://zh-tw.justin.tv/pnnpts )
    公視新聞網 ( http://news.pts.org.tw )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在卸任前、重話批評監察院侵犯了行政權和司法權。而監察院長--王建?日前在院內談話會,也以監委--黃煌雄辦的健保案為例,希望監委查案不要太勞動首長官員,如果事先做好功課,一個案子最多問三次就可以找到關鍵問題。而黃煌雄面對媒體委屈地表示,他是用生命在辦案,現在有人以技術層面質疑他,他必須捍衛這個報告的尊嚴和價值。

    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卸任前,拿出資料指出從前年5月到去年10月,監察院對衛生署函詢、糾正、調查高達758件,楊志良批評監察委員職權過大,常約談官員找碴。
    ]
    外界的聲音,監察院長王建?要監委多聽聽,在這週二的談話會上還以監委黃煌雄調查的「我國全民健保總體檢案」為例,希望未來監委查案不要勞動太多行政官員首長,一個案子最多問三次就要把關鍵問題找出來。
    ]
    過去為小林村滅村究責、穿著雨鞋下鄉調查;也曾花了十多年時間研究國民黨黨產問題的黃煌雄被點名,委屈表示他是用生命在辦案,但如果有人不了解調查性質從技術面質疑他,他絕對要捍衛這份報告的尊嚴。
    ]
    黃煌雄說,為了查健保案,包括他自己、工作團隊中有人受傷、生病,便當錢也是自掏腰包,他只想把該做的事努力做好,但每個案子性質不同,有些案件調查不必到現場,有些可能要費時一年半以上,不該一概而論。"

你可能也想看看

搜尋相關網站